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2-本草乘雅半偈-第13页

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能耐寒暑。
【核】曰∶古取尝山者为上,后世唯取陕西甘州者称绝品。生平泽,丘陵阪岸间,春放 苗,作榴叶状,软薄堪食,茎干丛生,高三五尺,陕之兰灵,及九原以西者,并是大树。七 月作花紫色,随结红实,形长如枣核,凌冬不落。二月叶发,五月再发,其实乃谢。七月叶 又发,花即随之,极易延蔓。根深者,一发三四尺,枝茎寸截,或分劈镂刻,横埋土中,旬 日便发,易生如此。冬采根,春采叶,夏采实,秋采茎,功用并同。本经名概叶实根茎,后 世始岐而二之,以根皮有清热滋补之异,而略言茎叶,更以根去骨存皮,则又不可解矣。别 有一种枸棘相类其实,但实圆,枝节间有刺不堪用。修治,取实鲜明红润者,洗净,醇酒浸 一宿,捣烂用茎叶,唯阴干,根如物状者为上。东流水浸一宿,刷去土,甘草汤又浸一宿,
焙干用。苗伏砒砂,根伏硫黄。
(凡木之易生者,榕柳之与桑杞、榕柳虽易生,不若桑杞通体精专。叶实根茎,功用并 着,杞则更胜于桑,凌冬不落为迥别也。嘉安朱孺子,居大箬岩见溪侧有二花犬相戏,逐至 杞丛下,获杞根二枚,形状与戏犬无异,煮食之,俄顷飞升仙去。)
【 】曰∶枸从苟,诚也,省作句。观断绝寸茎,根须俱髡,以入土中,旬日即发,枝 干分劈镂刻,亦不之死,仁机扇动,一诚之致也。命名之义,或取诸此。其味苦,得夏大之 令,其气寒,得寒水之化,故主夏气病藏之邪,致热中消渴也。唯以怒生为用,故痹为之起,
湿为之收。又苦寒能坚,故枝韧比筋,根皮裹骨斯筋骨受之,地仙却老,有繇然矣。且二五 七月俱发,宜耐寒暑也。
(尔雅曰∶杞一名机,即枸杞也。按诗有六杞将仲子弓篇,无拆我树杞;四牡篇,集子 苞 <目录>第一帙<篇名>菊花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 老延年。茎叶根实并同。
【核】曰∶出川泽田野间,雍州南阳山谷者最胜。宿根再发,亦可子种。茎叶花实,种 种不同。即菊谱所载∶龙脑、新罗、都胜、御爱、玉球、玉铃、金万铃、银台、棣棠、蜂铃、
鹅 红、桃花顺圣、浅紫红二色、邓州黄、邓州白等,亦不能尽收也。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
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花有千叶单瓣,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浅色间色,大小 之别。味有甘苦酸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之分。唯以单叶味甘者入药,即菊谱中名邓州黄、
邓州白者是矣。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若蜂窠,中有细子。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 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修治唯阴干。术、枸杞、桑根白皮为之使。无子者,谓之牡菊,
烧灰撒地中,能死龟黾,说出周礼。风俗通云∶郦县有菊潭,饮其水者,皆得上寿。又吴末 朱孺子,入玉笥山,餐菊英,乘云上升。康生亦服甘菊而仙。终南五老洞碑,载汉永寿出墨 菊,其色如墨,用其汁以书。背萌国有紫菊,谓之日精,一茎一蔓,延及数亩,味甘,食者 永不饥渴。一种名薏者,茎青肥大,形似蒿艾,味綦苦涩,误服则泄人气,又不可不辨。
【 】曰∶饱霜不陨,草中松柏也。苗春花秋,色黄气烈,秉秋金之制,以制为用,故 字从 ,言在掌握间也。风头头眩、目欲脱、泪出,此肝木变眚,摧拉陨坠,能节制之,
则无三者之病矣。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二者风木失制,亢害所胜,菊得木体之柔,顺受金 制,自然木平风息也。芳香疏畅,故利气。柔润阴成,故利血。凡力之能持者则物轻,性之 不媚者则耐久。更生延年,名实相副,夫奚疑。
(承乃制,则不亢。亢则害,无承制矣。从来以热极似水者,引亢则害承乃制作证,自 不知其背谬耳。能持物轻,不媚耐久,真堪警世。)
<目录>第一帙<篇名>麦门冬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核】曰∶出函谷川谷,及堤坡肥土石间者,多野生。出江宁、新安及仁和笕桥者多种 莳。古人唯用野生者。细皱香美,宛如麦粒,功力殊胜也。四季不凋,秋冬根叶转茂、丛生 如韭,青似莎草,长尺余,多纵理,四月开花如蓼,结实翠碧如珠,根须冗 ,贯须连结,
俨 便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竹刀,连心切作薄片,醇酒浸一宿,连酒磨细,入布囊内,揉出 白浆,点生姜汁、杏仁末各少许,频搅数百下,久之澄清去酒,晒干收用。入汤膏,亦连心 用,方合上德全体。今人去心,不知何所本也。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
青、木耳。伏石钟乳。
绍隆王先生云∶麦门冬,具稼穑甘,禀春和令当入足阳明,为阳明之体用药,故本经所 陈诸证,皆属阳明之上为病。若痿蹶,又属阳明之下为病。经云∶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 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是以治痿独取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