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经》
数处须之,而远近道俗,咸不 识此,非甚是异物,正是未研访寻识之尔。
〔谨案〕即 藤汁也,此藤有得千岁者,茎大如碗,冬惟叶凋,茎终不 死。藤汁味甘,子味甘、酸,苗似葡萄,其茎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目录>卷第七<篇名>黄连内容:味苦,寒、微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 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 ,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久 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 月、八月采。
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
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 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 去毛,令如连珠。俗方多 疗下痢及渴,道方服食长生。
〔谨案〕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沣州 者更胜。
<目录>卷第七<篇名>沙参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
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
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 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 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恶防己,反藜芦。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 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 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
〔谨案〕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
<目录>卷第七<篇名>丹参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
益气。养血,去心腹痼疾 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 蝉草,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 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
曝干。
畏咸水,反藜芦。 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 近道处处有,茎方有毛,紫 花,时人呼为逐马。酒渍饮之,疗风痹。道家时有用处,时人服之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 微寒,恐为谬矣。
〔谨案〕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
<目录>卷第七<篇名>王不留行内容:味苦、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
恶疮, 乳,妇人难产。久 服 轻身,耐老,增寿。生太山山谷,二月、八月采。
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耳。叶似酸浆,子似松子。而多入痈 方用之。
<目录>卷第七<篇名>蓝实内容: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杀蛊 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其叶汁,杀百药毒,
解野狼毒、射罔毒。其茎叶,
可以染青。生河内平泽。
此即今染 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蓝汁,乃浣 布汁以解之,亦善。以汁涂 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甚疗蜂螫毒。
〔谨案〕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浓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
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 陶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 辛者。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 比,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青;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目录>卷第七<篇名>景天内容: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 ,寒热风痹,诸不 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
轻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一名戒火,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慎火。生太山 川谷。四月四日、七月七日 采,阴干。
今人皆盆盛养之于屋上,云以辟火。叶可疗金疮止血,以洗浴小儿,去烦热惊气。广州 城外有一树,云大三、四围,
呼为慎火树。江东者,甚细小。方用亦希。其花入服食。众药之名,此最为丽。
<目录>卷第七<篇名>天名精内容:味甘,寒,无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 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久服轻身,耐老。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 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
生平原川泽,五月采。
垣衣为之使。此即今人呼为 ,亦名 首。夏月捣汁服之,以除热病。味至苦,而云 甘,恐或非是。
〔谨案〕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松,味甘、辛,故有姜称;状 如蓝,故名虾蟆蓝,香气似兰,故名蟾蜍兰。
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 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 者,揩之立已。其 苦而 臭,名精乃辛而香,全不相类也。
<目录>卷第七<篇名>蒲黄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神仙。生河东池泽,四月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