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年十一岁,建州送入阙下,章圣亲试一赋二诗,顷刻而成,令送中书再试。参政李至状:"臣等言押①送建州十一岁习进士杨亿到中书,其人来自江湖,对天陛②殊无震惕,盖圣祚承平,神童间出,臣等令赋《喜朝京阙》诗五言六韵,顷刻而成。诗曰:'七闽波渺汉③,双阙势④岧峣。晓登云外横,夜渡月中潮'。断句,'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总龟》前二、《乐趣》五)
案:此则亦见《湘山野录》卷上,《孔氏谈苑》卷四。
----------------
①"押"原作"抑",据《湘山野录》改。
②《湘山野录》"对天陛"作"对扬轩陛"。
③《湘山野录》"汉"作"邈"。
④《孔氏谈苑》、《湘山野录》"势"作"气"。
七○、杨文公登楼诗
杨文公,数岁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楼,忽触其首,便能语。家人曰:"既能言,可为诗乎?"曰:"可。"遂吟《登楼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总龟》前二、《乐趣》五)
案:《西清诗话》谓此乃李白诗,首二句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与此少异。周紫芝《竹坡诗话》亦言"见一石刻乃李太白夜宿山寺所题,字画清劲而大,且云布衣李白作。岂好事者窃太白之诗以神文公之事欤?抑亦太白之碑为伪耶?"
七一、神童林杰诗
林杰,字智用①,五岁与父同游王仙君②坛。父曰:"能诗乎?"杰曰:"羽客已登云③路去,丹砂④草木尽凋残。不知千岁⑤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又谒唐中丞《七夕诗》曰:"七夕今朝⑥看碧霄,牵牛⑦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⑧条。"唐公曰:"真神童也。"年十岁,⑨方秋初,忽有双鹤盘空而下,忻然下阶,抱得一只。父恐非祥,令放之,鹤升堂而去。是夕得疾而卒。郑立之⑩以诗哭之曰:"才高未及贾生年,何事孤魂逐逝川?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总龟》前二、《乐趣》四、《全闽》一)
案:此则亦见《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五。《广记》无郑立之诗。
----------------
①《全唐诗》十七、《太平广记》"用"作"周",《唐纪》五十九作"问"。
②《太平广记》"君"下有"霸"字。
③《全唐诗》"云"作"仙"。
④《太平广记》、《唐纪》、《全唐诗》"砂"作"炉"。
⑤《唐纪》、《全唐诗》"岁"作"载"。
⑥《唐纪》、《全唐诗》"朝"作"宵"。
⑦《唐纪》作"牛郎"。
⑧《唐纪》作"百"。
⑨《太平广记》"岁"作"七",《全唐诗》亦云年十七卒。
⑩《全闽诗话》无"之"字。
七二、李琪十岁作诗赋
李琪十岁通《六经》,父佐王铎滑州幕,闻而异之。会府燕,铎遣人以《三杰赋》试之。琪作赋,尾句云:"得士则昌,非览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所以亡,〔有〕①一范增而不能用。"铎曰:"大器也。"他日谒帅,帅谓琪曰②:"蜀中诏到,用夏州托拔思恭为北京牧,复都统,可作诗否?"琪曰:"飞骑日边来,③〔鸿恩及夏台。将从天上去,人自日边来。此处金门远,〕④何时玉辇回?早平关右贼,莫待诏书催。"铎益异之。(《总龟》前二)
案:此则见《太平广记》一七五,云出《李琪集序》。琪有《金门集》见《宋志》。
----------------
①《太平广记》无"有"字。
②《太平广记》作"他日总角谒铎,铎顾曰"。
③《太平广记》"日边来"作"经巴栈"。
④《太平广记》有此数语。
七三、王元之五岁作诗
王元之内翰,五岁已能诗。因太守赏白莲,倅言元之能,与语于太守。因召而吟一绝云:"昨夜三更后,姮蛾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守曰:"天授也。"(《总龟》前二、《乐趣》五)
七四、丘瑃十岁作诗
丘瑃①十岁谒陈州太守曰:"前日寺中闻射,因成诗云:'殿宇时闻燕雀喧,②虚庭尽日少人行。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守喜,令对"弱柳丝丝搓绿线",曰"春云片片揭新绵"。(《总龟》前二、《新安志》十、《宋纪》十一、《乐趣》五)
----------------
①《新安志》、《宋纪》"瑃"作"浚"。
②《新安志》、《宋纪》"喧"作"鸣"。
七五、蒋堂六岁作诗
蒋堂侍郎方六岁,父令作《栀子花诗》曰:"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总龟》前二)
七六、崔铉童时诗
崔铉相为童时,随父谒韩滉,指架上鹰,令作诗,曰:"天边心胆①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