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2-文总集-

21-晚清文选--郑振铎-第183页

行军,中国则当以军务为急,而辅以载运。东南沿海临江之区,既设有海军长江水师矣,轮舟四达,形势利便,似不虑其单弱,所可虑者,独西北之策应不灵耳。万一江海道梗,轮舟之利与敌共之,则倚为臂指之助者,非秦晋川楚之兵而谁耶?古来兵冲四要之区,得之则足以制人,失之皆足为吾患。创中国从来未有之举,朝廷不惮恃其全力,乃仅斤斤于目前养路之费,不顾将来之全局,非计之得也。且养路亦不患其无资也。西北膏腴之地,素称天府,特无铁路以开其风气耳,利岂真薄于东南哉?全路猝不易办,当先举干路,计长不过四千余里。若径改鸟斜,更可缩省木路,既视铁路省费过半,当不过一千余万。期以三年,每年仅需三百余万,似不患费无所出。
曰然则费果将安出乎?曰国家度支有常,近岁出不可复计,当另筹裕财之法。若俟临时而始议费款,未有不切急从事者。使由吾前各说,先为之地,则以天下之财办天下之事,尚何有支绌之日哉?夫泰西各国,其岁计可考而知也。开办之初,可先就干地次第举行,而后及支路。山径过峻,水道较阔,猝难施功者,不必穴山架桥,视平地告峻,始行从事。目前尚可省费十分之七,而人已大得其便利。利源稍裕,再易铁路,当易为力。
全路若成,辅以轮舟,十八行省之兵,征调往返,不旬日而至阙下。靖内寇,御外夷,节饷需,裕利源,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岂非万世不拔之基哉。夫秦皇之备胡也,特筑万里长城。近俄人亦新添铁路,计长七千余里。合之中国亦不下万余里。岂有以堂堂中国四千余年声名文物之邦,甘自局于一隅,而不思急为变计哉!盖有非常之人,而始有非常之功,在变通行之而已。
○创设议院以通下情
国家威德覃敷,怀柔所至,泰西各国竞以长技入输。当道诸公,师问官之意,既节取其寸长,以为土壤涓流之助。如矿务、铁路、电线、制造诸法,以及广方言馆,水师武备等学堂,皆一一仿行。虬愚以为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议院之设,中土未闻,然其法则固中国法也。考之传记,黄帝有明堂之议,实即今议院之权舆。管子《大匡》篇,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困。郑子产不毁乡校,其知其议矣。盖古圣铎召之议,轩之使,皆诱之使言。凡以求通下情而已。今牧令以数千里以言语不通之人,贸贸然亲临其上,父事兄事,猝不得其要领,不得不委之无识之吏胥。于是施其鬼蜮狡狯之计,朦蔽长官,吓诈平民,上下壅格,而弊不可胜言矣!
请于省垣外,札饬各州县,一例创议政院,即就所有书院或僧道寺观,归并改设,大榜其座,与民更始。一年四季,每季一考于书院,经古之外,另策以近时利弊疾苦所在,与兴革按抚之方。议论策答,随题而施。卷面令直书姓名,不准捏名冒替。拔取前列数名,不时延请入署慰问劝勉。遇有大事则克期集议,轻舆减从,亲临议院,与地方父老,周咨详问,互相驳辨。议定而后,务使上下之煦煦朱朱,如家人父子之自议其私。则诗所谓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虽三代之盛,不难复也。泰西云乎哉!
☆许象枢○议院利害若何论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非禁民之议也。有道之君,其智识足以烛民之隐,其仁慈足以苏民之困,其勇断足以除民之患,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虽欲议之,无得而议焉。是以三王之世,不有议院,而物阜民康,后世莫及。然而圣不自圣,未尝不集众思以广益也。故轩辕有明堂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虞帝有告善之旌,夏后有昌言之拜。不特此也,传曰: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是三代盛王,罔不傅采众议也。特未创立议院名目。故遇哲王而言路通,否即言路即塞耳。
考泰西上古亦无议院。耶稣降生前五十七年,即汉宣帝五十七年,巴勒斯坦新设议政五大会,每会七十人,此为欧洲议院之权舆。至西历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宋度宗咸淳元年,英国始定议院章程。迄于今,而上议院下议院,无国蔑有。诚以议院之有益治理,非浅鲜也。泰西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操之上,议院不得擅施行,弊在独断,德俄等国是也。民主者,权落于下,议员得以专威福,弊在无君,美法等国是也。英为君民共主之国,君可民否,君不得擅行,民可君否,民不得擅作,立法独为美备。然上情可以下逮,下情可以上达则一也。
我中国幅员之广,物产之饶,人民之众,甲于五大洲。然而地利不能尽,国用不能充,弊政不能革,刑罚不能简,民困不能苏,国威不能振,下有贤才不能遽用,上有庸佞不能遽退。非中国之君不若泰西各国之君也,中国之相不若泰西各国之相也,上下之情隔焉故也。是故中国而不设议院则己,中国而设议院,其有利益于国家,有偻指计者。中国五金煤矿,宜于开采,地气丰腴,宜于种植,物料宏多,宜于制造。如有于开矿植物制造确有见地者,即由议院上请开办,则地利尽矣。其利一。泰西各国凡大师旅,大兴筑议定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