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当连舸下瞿塘,
飞上三山如插羽。缣缃舛谬钟鼎暗,
天罅岂容无一补。巍巍玉帝殿中央,
河洛东西翼龙虎。虽然斯文属兴废,
帝既有心天亦许。作诗未用拟韩公,
考篆庶几追石鼓。
李石 石蒙恩召还以病留滞度岁赋此诗道别呈诸同官
三驰旌聘合翻然,万里君恩荷记怜。
肯许老饕同守岁,且因春酒介新年。
风传鹢首五湖浪,雪涨蟆颐一脉泉。
他日堂中元佑脚,只堪诵说学苏仙。
李石 石室
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李石 食枸杞猫头箂
一毛沼泪未宜轻,甘脆提携慰客情。
仙狗吠林堪小摘,乳猫蹲竹得春萌。
齿牙风露虽云美,口腹朝昏只旋营。
尚献一芹裨玉食,天庖回首隔重城。
李石 史宰北湫祷雨
龙卧西山护密阴,肯来北洞礼观音。
便分杨柳军持水,与作商岩旱岁霖。
李石 市进马寒甚
边云寒色与愁浓,酒味何由入颊红。
眼看飞鸢来堕水,心随去骑欲追风。
亲朋立望千山外,笑语殊思一饷同。
问舍求田吾已决,不于湖海较穷通。
李石 示郡南二孙
虞初秘府六百本,老子柱下五千言。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李石 试严志行笔
龙跳虎卧王右军,蚕头隼尾始逼真。
不恨臣无二人法,但恨二人不似臣。
李石 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界增明矣因拉王和叟刘
毒露炎炎海瘴浮,一轩谁与聒清秋。
雨花天上清凉手,挽取银河作玉流。
李石 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界增明矣因拉王和叟刘
泉上观音驾海潮,白芙蕖里碧云飘。
便当踏月随天步,环佩无风自动摇。
李石 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界增明矣因拉王和叟刘
知是禅师琢玉工,玉声犹作水玲珑。
琢成大士笑无语,只在声闻一悟中。
李石 双鹤
积雨催寒早,江湖渺障川。
黄花到十月,白发已三年。
酒尽迟村饷,诗成得昼眠。
低回看双鹤,铩翮欲摩天。
李石 水仙花二首
碧云玉搔头,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风香我先晓。
李石 水仙花二首
肌肤剪秋水,垂云出龙宫。
我意得子佩,笑许无言中。
李石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
客向江南去,人言冀北空。
贾生前席念,严助荐贤衷。
画舫摇澄绿,飞车近软红。
旧游应未改,尺纸问归鸿。
李石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李石 送澄师还昭觉
远出蒙霜雪,重来历岁时。
赠师拄杖子,似我簸箕儿。
芳草随西度,岩花向北垂。
莫忘香一瓣,沧海白鸥期。
李石 送处道
上马挑书束破裘,宦情薄处不宜秋。
二年拄笏山虽好,十舍浣花江合流。
此处移文寻旧社,尚因奇字忆方舟。
西川傥有东来雁,莫道曾无截镫留。
李石 送范颖胄
君之家为夔龙氏,龙之威神爪牙利。
岂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风雷随所嗜。
问君世学今几传,翰墨诸仙侈名位。
后来诸孙颖与路,元佑衣冠相整治。
春秋大易蜀有师,我获升堂时问义。
江边乔木殊未改,重来忍唾成都地。
感君遗文远相访,凛凛高风今不坠。
梅花道路宽作程,瓠叶杯盘同此味。
少年赤手弄霜雪,想见倚门迟岁馈。
还家莫道囊橐空,客子夜寒仍少睡。
李石 送范至能制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