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清 乾隆四十一年 廷臣奉敕撰

●四库全书提要

  臣等谨案「胜朝殉节诸臣录」,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万历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归;而故老遗臣犹思以螳臂当车,致烦齐斧:载诸史册,一一可稽。我皇上几余览古,轸测遗忠;念其冒刃撄锋,虽属不知天运,而疾风劲草、百折不移,要为死不忘君,无惭臣节:用加赠典,以励纲常。特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于廷,俾各以原官,锡之新谥。盖圣人之心大公至正,视天下之善一也。至于崇祯之季,铜马纵横,或百战捐生、或孤城效死。虽将倾之厦,一木难支;而毅魄英魂,自足千古。自范景文等二十余人已蒙世祖章皇帝易名赐祭、炳耀丹青外,其絷马埋轮、沈渊伏剑在甲申三月以前者,并命博征载籍,详录芳踪。若夫壬午革除、传疑行遯致身一案,见闻虽有异词,抗节诸臣生死要为定据;亦详为甄录,追慰忠魂。大抵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蹟,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谥,共三十三人。若平生无大表见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汇为通谥: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于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征、不能一一议谥者,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如杨维垣等失身阉党、一死仅足自赎者,则不滥登焉。书成奏进,命以「胜朝殉节诸臣录」为名,并亲制宸章弁诸简首,宣付武英殿刊刻颁行,以垂示久远。臣等窃惟自古代嬗之际,其致身故国者,每多蒙以恶名。故郑樵谓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于魏者,目为叛臣;王凌、诸葛诞、毋邱俭之徒,抱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于宋者,目为逆党;袁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可见阿徇偏私,率沿其陋。其间即有追加褒赠,如唐太宗之于尧君素、宋太祖之于韩通,亦不过偶及一二人而止。诚自书契以来,未有天地为心、浑融彼我、阐明风教、培植彝伦、不以异代而歧视如我皇上者。臣等恭绎诏旨,仰见权衡予夺,衮钺昭然;不独劲节孤忠咸邀渥泽,而明昭彰瘅、立千古臣道之防者,「春秋」大义亦炳若日星。敬读是编,弥凛然于皇极之彝训矣。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有序)

  昨以胜国殉节之臣各能忠于所事,不可令其湮没不彰,特敕大学士、九卿等稽考史书,核议予谥入祠,以昭轸慰。其建文诸臣之死事者,并命甄议。兹大学士等议上,录其生平大节表著者,予以专谥,余则通谥为忠烈、忠节,次则通谥为烈愍、节愍,统计一千六百余人。若诸生韦布未通仕籍及姓名无考如山樵、市隐之流,则入祀所在忠义祠,统计又二千余人。各为一册进。览之均为允协,因名之曰「胜朝殉节诸臣录」;冠以所颁谕旨、附载廷臣议疏,汇刊颁行,俾天下后世读史者有所考质。

  夫以明季死事诸臣多至如许,迥非汉、唐、宋所可及,录而旌之亦累朝所未举行,似亦足以褒显忠贞、风励臣节;固不必如张若溎所请之遍行查访,徒滋纷扰,致无了期。且即再入数千人,于表章大义亦无所增减。廷臣驳议惟韪,亦并载之。爰题诗简端,用示大意。

  信史由来贵瘴彰,胜朝殉节与羶芗。五常万古既云树,潜德幽光允赖扬。等度早传辽及宋(宋李若水从钦宗至金营不屈而死,金人相与言曰: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后先直迈汉和唐。诸臣泉壤应相庆,舍死初心久乃偿。

  ●谕旨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谕:崇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然自昔累朝嬗代,凡胜国死事之臣,罕有录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赐谥;仰见圣度如天,轸恤遗忠,为亘古旷典。第当时仅征据传闻,未暇遍为搜访;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数。迨久而遗事渐彰,复经论定;今「明史」所载,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戮、视死如归者,尔时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于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其心亦并可矜怜!虽福王不过仓猝偏安,唐、桂二王并且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诸人茹苦相从、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不彰!自宜稽考史书,一体旌谥。其或诸生韦布及不知姓名之流并能慷慨轻生者,议谥固难于概及,亦当令俎豆其乡,以昭轸慰。尝恭读我太祖「实录」载萨尔浒之战,明杨镐等集兵二十万,四路分出侵我兴京,我太祖、太宗及贝勒大臣等统劲旅数千歼戮明兵过半,一时良将如刘綎、杜松等皆没于阵。近曾亲制「书事」一篇,用扬祖烈而示传信。惟时王业肇基,其抗我颜行者,原当多为猕薙;然迹其冒镝撄锋、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悯。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自万历以至崇祯,权奸接踵、阉竖横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之切齿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为衡,凡明季尽节诸臣既能为国抒忠,优奖实同一视。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所有应谥诸人,并查「明史」及「辑览」所载,遵照世祖时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谥号。其如何分别定谥之处?着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以闻,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前以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自宜查明锡谥;因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议奏闻,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来世。兹复念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仗节死难者,史册所载甚多。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甚至东湖樵夫、补锅匠之流,虽姓名隐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乐性成残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惨,极于瓜蔓牵连,殆非人理。朕读史至此,未尝不深愤恨!迨其中叶,虽少弛厉禁,而彼之臣子徇私曲讳,终不肯显示褒扬;使忠臣义士之气久弗获伸,殊堪悯恻!夫以胜国革命之时,其抗我颜行者,尚念其忠于所事,特予表章;矧建文诸臣,不幸遘遭内难、为国捐生,成仁取义,岂可令其湮没?自当一体议谥,以发幽光而昭公道。其应如何分别予谥之处?着同前旨交大学士等一体详查集议具奏,称朕崇奖忠贞、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奉旨:大学士、九卿等将明季并建文时殉节诸臣悉案史乘核查,拟予专谥、通谥及应入祀忠义祠者分册具奏,甚为允协;着照所议行。其进呈各册,于姓名事实摘其梗概,颇见详备;著名为「胜朝殉节诸臣录」,交武英殿刊刻颁行。即以原颁谕旨录冠卷首,仍附载廷臣所上议疏。朕特制诗篇,题识简端,用以垂示久远。至大学士等议覆张若溎奏请勒限访查一摺,所驳亦甚是。张若溎原奏固为善善从长之意,但现在廷臣等考核厘次,以「明史」及「辑览」为据,旁及「一统志」及各省「通志」,参互考证,其仗节死义者已有三千六百余人;是因世近可征,而朕加恩访录,已迥非汉、唐、宋诸朝所可及,不可谓不多。今既各加旌典,俾得共预阐扬,于崇奖忠贞、风励臣节之道,已无遗憾。即使再加蒐采,亦未必能复广至千人,于此事全局有何增益?而稽诸文献无征之余,必致真伪混淆,转不足以昭传信。且恐有司询访,不免于吏胥辈藉端滋扰里闾,更非朕轸恤遗忠之本意。此事亦着照所议,毋庸办理。并以此旨及议驳稿备载卷首,仍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议疏

  大学士臣舒赫德、臣于敏中等谨奏:为遵旨集议具奏事。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谕,崇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然自昔累朝嬗代,凡胜国死事之臣,罕有录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锡谥;仰见圣度如天,轸恤遗忠,实为亘古旷典。第当时仅征据传闻,未暇遍为搜访;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数。迨久而遗事渐彰,复经论定;今「明史」所载,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戮、视死如归者,尔时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于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其心亦并可矜怜!虽福王不过仓猝偏安,唐、桂二王并且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诸人茹苦相从、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不彰!自宜稽考史书,一体旌谥。其或诸生韦布及不知姓名之流并能慷慨轻生者,议谥固难于概及,亦当令俎豆其乡,以昭轸慰。尝读我太祖「实录」载萨尔浒之战,明杨镐等集兵二十万,四路分出侵我兴京,我太祖、太宗及贝勒大臣统劲旅数千,歼戮明兵过半,一时良将如刘綎、杜松等皆没于阵。近曾亲制「书事」一篇,用扬祖烈而示传信。惟时王业肇基,其抗我颜行者,原当多为猕薙;然迹其冒镝撄锋、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悯。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自万历以至崇祯,权奸接踵、阉竖横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之切齿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为衡,凡明季尽节诸臣既能为国抒忠,优奖实同一视。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辈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生,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一褒一贬,衮铖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所有应谥诸人,并查「明史」及「辑览」所载,遵照世祖时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谥号。其如何分别定谥之处?着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以闻,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又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前以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自宜查明锡谥。因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议奏闻,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来世。兹复念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仗节死难者,史册所载甚多;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孺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澟然,皆可谓克明大义。甚至如东湖樵夫、补锅匠之流,虽名姓隐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乐性成残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惨,极于瓜蔓牵连,殆非人理。朕读史至此,未尝不深愤恨!迨其中叶,虽少弛厉禁,而彼之臣子徇私曲讳,终不肯显示褒扬;使忠臣义士之气久弗获伸,殊堪悯恻!夫以胜国革命之时,其抗我颜行者,尚念其忠于所事,特予表意;矧建文诸臣,不幸遘遭内难、为国捐生,成仁取义,岂可令其湮没?自当一体议谥,以发幽光而昭公道。其应如何分别予谥之处?着同前旨交大学士等一体详查集议具奏,称朕崇奖忠贞、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钦遵。

  臣等恭绎谕旨,仰见我皇上圣仁公溥,覃被无私;表微阐幽,至为赅备。伏考「戴记」,谥以尊名节以壹惠。郑氏注言:谥者行之迹,谓使声誉可得而尊信,即以其行一大善为谥也。惟是历代易名只为饰终常制,而胜国遗忠并膺茂典者,实旷古所未有。谨案顺治九年世祖章皇帝轸念明末甲申殉节之臣,自范景文以下二十人及刘文炳、巩永固、卫时春、张庆臻锡谥有差。乾隆四年,皇上允廷臣所请,于明臣赵譔复予旌谥:大义嘉名,后先昭揭。兹者,特奉恩纶,详议追奖。不惟闯献蔓延、时穷节见俾从甄录,即我朝天戈迅扫、抗颜拒命者亦令一例褒扬;而明初靖难之变,盖臣烈士甘就诛夷,虽阅年逾远,并不使终于湮役:此诚圣主大公至正之盛心也。臣等伏读钦定「明史」诸卷,或专传特书、或因文附见,义法精严,显微共贯。皇上申命儒臣增修「辑览」,于福、唐、桂三王事蹟,诠次厘订;褒诛笔削,仰承睿裁。盖自万历以降,诸臣效节始末具载二书者,臣等祗遵训示分析考稽,而以「大清一统志」与直省「通志」互校,亦可参异同而核详略。至建文诸臣,遗闻轶事,附会不经。若「表忠」、「致身」等录皆无足征据,而一以正史为断。其中区别流品,斟酌典章,谨拟数条,胪列如左。

  一、明代殉国诸臣,所处时地不同,其素行亦各不一。案「大戴礼」、「白虎通」论谥,大名小名并着其文。应请仿其意而变通之,定为专谥、通谥之法。其有生平大节卓然可称而又艰贞自靖、百折不回者,自宜特予褒崇,案名定谥。若平时无甚表见而慷慨致命、志节皎然,则汇入通谥之列;其较著者,为忠烈、忠节,次则为烈愍、节愍,期于考行称名,各有攸当。

  一、明季应谥诸臣,其在天启、崇祯间已经议恤者,均无庸再给。至福王时,虽间有赠谥,而荒残扰攘之际,偏私挂漏,指不胜屈。其出于唐、桂二王者,则臧否益淆,规制弥陋。应请自福王以后得谥者,并案其应谥之实,综核更正;俾共知盛世两字公平,实为千载定论。

  一、明代诸臣既邀赐谥,宜有所附丽褒彰。第已事远年湮,即欲表墓旌闾,亦难查考;而异代之臣,更不便照现行事例,因谥立碑。查直省府州县各有忠义祠,应于诸臣原籍令有司设牌入祀;其或里居失传者,则于授命之所附祠。并请敕下翰林院撰拟专谥及通谥文各一篇,交礼部刊发直省,令所在案式成造木牓,填书某官姓名、谥字,附载事实于后;悬诸祠内,以昭令典。其有后裔尚存,愿于祠墓自行镌立碑石者,听。至史册所称阖门遇难者,不一而足;似应入祀节孝祠,以示表扬。其有姓氏可稽者,详书于牌;否则止书某某妻、妾、女、媳同时殉难若干口,用昭核实。

  一、诸生韦布未通仕籍,甚且姓名无考——如山樵、市隐之流,遂志成仁,所在多有;议谥自难概及。应请于谥之所不及者,均令其入祀忠义祠;则草野幽贞,亦不致沦于泯没。其有妻女等从殉者,并如前例。

  一、明臣如杨所修、王大年、李应荐、张捷、杨维垣辈,虽临危不屈,而名丽阉党,其素行已属有亏;自不便令其滥邀谥典。其因马士英而骤迁——如杨文骢者,抗节亦有可矜,进身究为可议。若方岳贡、邱瑜之殉难见于「一统志」,以正史律之,则殊有遗憾;而一时勳戚之臣,「明史」谓大半以兵死者,原不在尽节之数。又如张鹤鸣之信王化贞、排熊廷弼,与苏观生之拥立朱聿■〈金粤〉、构难桂王,皆偾事可诛,陨身莫赎;而马吉翔、蒲缨则表里为奸,其入缅偕亡,益无足道。且有于甲申谒贼苟免,其后乃坚拒我大兵——如传鼎铨、张家玉、卫允文、吴尔埙者,均屏而不录。至若楼琏草诏而后自经、梅殷入朝而复被害,亦不得比于完节,以见圣朝权衡予夺,衮铖昭然。

  一、「明史」久经钦定颁行,所有新谥法,难于各传添载。臣等酌议,请照「明史」格式另编一册,冠以原奉谕旨,次载诸臣议疏,次及所拟专谥、通谥清单,一体成书,与「明史」相附而行;俾读史者有可稽覆,以昭传信。

  臣等谨遵旨集议,按款分列缮册进呈,伏候钦定;俟命下之日,一体遵奉施行。

  再,臣等大学士、九卿衔名照例于摺尾谨列外,其入议之京堂、翰詹、科道员数较多,未能编列衔名,合并声明。谨奏。

  大学士臣舒赫德、臣于敏中等谨奏:奏为遵旨一并议奏事。

  左都御史张若溎奏请交直省督抚采访明季殉节事迹一摺,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旨:此摺并着大学士、九卿等一并议奏。钦此。钦遵。据称窃闻定稿衙门以「明史」及各省「通志」为断,其说是矣。然「明史」、「通志」固本朝纂修之书,抗志流贼者或载及之。若犯我颜行,方且指为不顺,孰敢大书、特书以志不朽。然则欲专求之于「明史」、「通志」,除峻秩显官有关大局者之外,其余人等,臣疑其不能多睹。请先就「明史」、「通志」查考编次进呈,并请行文直省各督抚再加采访,务期确实不爽、文献可凭,录其姓名行迹;限以半年之内,陆续具奏。臣等详加考核,取其信而有征者,编纂成书等语。臣等伏查明季殉节诸臣,蒙我皇上锡谥褒忠。臣等承命集议,谨遵原奉谕旨就「明史」及「辑览」所载,详加摘录;又思历经官修之「大清一统志」及各直省「通志」比正史义例较宽,所收均为详信,亦应酌加参考,用广搜罗。至一切野乘、稗官,诚以其传述多讹,未敢概为援引。今该左都御史以「明史」、「通志」所载无多,请行各督抚再加采访,固亦推广圣仁阐幽显微至意。臣等恭绎钦定「明史」一书原系仰禀睿裁,笔削公正;凡与本朝交涉事蹟,莫不详确纪载,毫无忌讳。故上自辽东死事诸人,下及福、唐、桂诸王臣子之阻兵抗命者,悉皆编入列传,大书特书;不特显秩崇班各详本末,即于子衿、韦布亦一一附着其姓名:方策具存,无难考见。臣等现在核办各项本于「明史」者,实什之七、八,并未有如该左都御史所云不能多睹,以致埋没疏虞之处。至如文集、说部等类,原非谓其一无可据。然如李国祯误国辱身,而谷应泰作「纪事本末」乃谓其激烈殉义,足见野史之冒滥难凭;又如吴继善降贼被杀,而吴伟业作传乃称其大骂捐躯,更见私集之阿谀难据。是以从前修史时间加刊削,实有不得不从严慎者。今臣等办理谥典,拟于「明史」以外兼及志书,裒辑已广,故专谥、通谥至有一千五、六百人;圣泽覃施,极为周溥。若因其间尚有遗佚,复令督抚采访增加;则自今上距国朝定鼎百有余年,正史既不载其名、故老又无从询问、文献并不足征,而仅据其子孙呈报之词,又将何所考核以办其诬信!转恐真伪混淆,毋裨彰瘴。况天下之忠义一也,我皇上褒崇节烈、奖恤遗芳,原主于扶植纲常,垂教万世。此不独身被易名之典者,共蒙优渥殊恩;即或当日传闻阙略,间有未发之幽潜,应亦无不正气咸伸,漏泉同感。又何必勒限行查,徒滋纷扰!应将该左都御史所奏之处,毋庸议。

  除谥典各条款已另行拟议具奏外,臣等谨遵旨将此摺一并会议;是否有当,伏候训示遵行。谨奏。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目录

  卷一专谥诸臣(一)

  刘綎(养子招孙附)、曹文诏、卢象升、孙承宗(子鉁、鋡、铈、镐、孙之■〈氵〈亠〈勹外方内〉〉〉、之澋、兄子链、锵、从孙子澈、之渼、之泳、之泽、之涣、之瀚附)、吕维祺、贺逢圣(子觐明、光明附)、孙传庭、尤世威、蔡懋德、周遇吉、史可法、黄得功、刘宗周、徐石麒、高宏图、姜曰广、祁彪佳、左懋第、袁继咸、黄道周、陈子龙、张国维、张肯堂、何腾蛟、瞿式耜、陈子壮(子上庸附)

  以上共二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卷二通谥忠烈诸臣(九)

  杜松、龚念遂、李希泌、马林(子燃熠附)、乔一琦、张承荫、贺世贤、杨宗业、罗一贯、赵率教、孙祖寿、刘之纶、黄龙、王一桂、王肇坤、乔若雯、李祯宁、宋学朱、金国凤、曹变蛟、颜孕绍、范淑泰、吴良能

  右封疆殉节

  王国兴、贺赞(弟诚附)、邵宗元、刘宗嗣

  右甲申殉节

  沈犹龙、刘肇基、侯承祖(子世禄附)、阎应元

  右福王殉节

  邱祖德、温璜、蒋若来、郑为虹、周之藩、傅冠、郭维经、詹兆恒

  右唐王殉节

  吴钟峦、张煌言

  右鲁王殉节

  李若星、张同敞、揭重熙、陈邦彦、张耀、罗国瓛

  右桂王殉节

  贺虎臣、郭应响、陆梦龙、艾万年、史记言、王信、俞冲霄、汤九州、邓祖禹、侯良桂、潘可大、郝景春(子鸣銮附)、武大烈、王锡、张令、李乘云、刘光祚、颜日愉、魏令望、潘宏(子澄澜附)、刘振之、马刚中、苏琼、猛如虎、姜名武、关永杰、汪乔年、杨文岳、党威、李贞佐、虎大威、王世琮、孙应元、陈美、陈显元、黄世清、都任、李昌龄、王世钦、刘廷杰(弟廷夔附)、惠显、侯世禄、焦源溥、郭天吉、马爌、萧汉、段复兴、南居益、刘熙祚、蔡道宪、陈璸、许文岐、崔文荣、周凤岐、郭裕、李新、马飙、林日瑞、陈士奇、刘之勃(从子文郁附)、李含乙、王行俭、沈云祚、贺应选、应时盛、丁泰运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一百十三人(附入祠士民八人)

  卷三通谥忠节诸臣(二七)

  袁应泰(姚居秀附)、何可纲、张秉文、邱民仰、王廷臣、吉孔嘉(子惠迪附)、邓藩锡、高名衡、宋玫、张焜芳(子名翰附)

  右封疆殉节

  杨崇猷、王家祯(子元炌附)、徐标、金毓峒(从子肖孙振孙附)、王钟彦、李若琏、李遇知、顾国缙、何应瑞

  右甲申殉节

  张伯鲸、任民育、何刚、翁之琪、侯峒曾(子元演、元洁附)、黄淳耀(弟渊耀附)、李待问、陈用极、徐汧、杨廷枢、夏允彝、卢象观、陆培、顾咸建、唐自彩(从子阶豫附)、高倬、张亮

  右福王殉节

  金声、吴应箕、王瑞枬、陆清源、王之栻、曹学佺、曾樱、杨廷麟、万元吉、杨文荐、陈泰来

  右唐王殉节

  熊汝霖、朱继祚、钱肃乐、沈宸荃、李向中、余煌、陈函辉、林汝翥、沈廷扬、陈潜夫、董志宁

  右鲁王殉节

  李干德(父明举附)、吴炳、傅作霖、范文光、詹天颜、曹大镐、余应桂、米寿图、周震、张孝起、马干、耿廷籙、杨畏知、严起恒、杨鼎和、吴贞毓、沐天波、洪淯鳌、郭之奇、龙之虯

  右桂王殉节

  马如蛟(弟如虹附)、尹梦鳌(弟玉附)、黎宏业、吴宇英、阮之钿、张克俭、艾毓初、周士仆(子业熙附)、李梦辰、鲁世任、张维世(子正谊、孙昱附)、冯师孔、麻僖、焦源清、常道立、王道纯、田时震、张凤翮、南企仲、王征、宋师襄(子金台附)、尹伸、张继孟、祝万龄(子于宸附)、卫景瑗、朱之冯、龙文光、张瑶、马献图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一百八人(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卷四通谥烈愍诸臣(上)(四三)

  颇廷相、蒲世芳、梁汝贵、于化龙、高贞从、于守志、何懋官、邹储贤、张旆、赵梦麟、王宣、尤世功、秦邦屏、刘渠、祁秉忠、刘征、黑云鹤、麻承宗、童仲揆、陈策、戚金、吴文杰、周敦吉、袁见龙、邓起龙、雷安民、张名世、陈辅尧、梁仲善、朱万良、张神武、鲁之申、李承先、张拱微、官维贤、张奇化、李檟、周镇、申甫、党还醇、杨燫、叶应武、郑国昌、张凤奇、吕鸣云、张吉甫、满库、王之敬、李维鸾、徐国泰、沈世魁、金日观、楚继功、鲁宗文、孙士美(父讷附)、刘廷训、周甘雨、张岩、邓谦(季父有祯附)、杨振、杨国柱、袁国栋、张名世(子启元附)、朱文德、焦埏、赵珽、陈三接、高维岱、牛文科、李其纪、柳毓融、陈兴言、贺秉铖、丁文明、王维新、樊吉人、文昌时、张登科、和应荐、李辅明、张尔垫、吴希稷、沈迅、杨伦

  右封疆殉节

  刘岱、刘文耀、贺珍、徐有声、魏师贞、高鍟、周之茂、何复、张维纲、杨儒秀、尹洗、张大同(子之坦附)、朱廷焕、张罗俊(子伸附)、李守鑅、张力

  右甲申殉节

  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楼挺、汪应龙、李豫、陶国祚、许谨、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李大忠、孙开忠、姚怀龙、解学曾、曲从直、周志畏、王佐才、孙志尹、陈明遇、戚勳、黄端伯、董四民

  右福王殉节

  朱大典、张鹏翼、熊纬、黄大鹏、叶翼云、傅启耀、夏万亨(孙祥生附)、王域、王养正、刘允浩、史夏隆、胡缜、吴国球、郭宁登、王明汲、淦君鼎(子宏裕、宏佑、孙关生、秀贞附)、林逢春、马观鹏、陈烈、朱永盛、袁从颚、黎遂球(弟遂珙附)、于斯昌、林琦、王其宖(兄其窿附)、周瑚、万发祥、柳昂霄、钱谦亨、曾嗣宗、刘盂、刘应试、曾亨应(子筠附)、赖雍、蔡绍谨、毛玉洁、蔡士超

  右唐王殉节

  刘中藻、林垐、王祈、汤芬、杨文瓒、屠献宸、王翊、朱永佑、刘世勳、张名扬、王朝相

  右鲁王殉节

  麦而炫、朱实莲、霍子衡(子应兰、应荃、应芷附)、韩如璜、白常灿、陈象明、焦琏、朱旻知、孟泰、侯伟时、王兴、那嵩、徐日舜、萧旷、刘尧珍、吴霖、张载述、张镌、郑允元、林钟、赵赓禹、蒋干昌、李元开、徐极、周允吉、朱议■〈尾上水下〉、胡士瑞、朱东旦、蔡演、易士佳、任斗墟、林青阳、李如月、冷阳春、徐道兴、胡恒(子之骅附)、谭先哲、朱奉■〈金伊〉、郑延爵、吴子骐、曾异撰、杨之明、陈桢、王锡衮、王承宪(弟承滇附)、陈诲、李君植、董邦昌、杨永言、刘之兰

  右桂王殉节

  以上共二百二十二人(附入祠士民二十人)

  卷五通谥烈愍诸臣(下)(六五)

  李显宗、张允登、王世虎、姚进忠、郭伏羌、李增、吴开先、魏都梁、猛忠、李呈章、童维坤、王世泰(弟世宁附)、越效忠、李中正、徐明扬、费彦芳、韩嘉爵、殷体信、曹鸣颚、贺奇勳、石崇德、杨正芳、张上达、蒲来举、杨呈秀(弟呈芳附)、刘定国、方国儒、庞瑜、吉永祚(子士枢、土模附)、郭震辰、田实、王永年、朱国相、袁瑞征、吕承荫、郭希圣、张鹏翼、周时望、李郁、岳光祚、陈永龄、倪可大、张鹤腾、金应元、赵士彦、龚元祥(子炳衡附)、严觉(子有■〈艹已〉附)、卢谦、柳国镇、王信、白楹、李君赐、杨道泰、阮我疆、平安、陈保山、张应春、田应龙、徐来臣、梁志仁、郭金城、王寅、陈正亨、蒋佳征、吴畅春、包文达、程龙、薛自昌、莫是骅、詹世龙、王宏猷、詹兆鹏、朱土允、陈于王、范志骠、徐大行、张绍登、王碱、魏时光、吕之荫、刘乔■〈木民〉、王震仲、杨世恩、杨道选、刘煜、张一川、张载福、戴国柱、徐日泰、朱敏汀、刘三策、张宝山、盛以恒(孙觉附)、古道行、洪允衡、刘孔晖、钟其硕、许佳允、刘国能(子小蛮子附)、柴荐禋、朱由椷、王士昌、杜邦举、刘士杰、郭开、猛先捷、高在仑、邝日广(子逢明、逢泰附)、黎民安、徐世淳(子肇梁附)、高孝志、徐日耀、黄谏卿(陈韶英附)、王万春、娄琇、李孕嘉、邱壮猷、李盛英、徐际相、赵兴基、赵之璞、何燮、胡渊、程楷、任栋、余爵(侄敦华附)、甄奇杰、贾悌、冯名圣、蔡浩(子东附)、张国正(子斯美附)、熊应吕、梅振英、张鸿光、朱崇祖、张舆、徐一源、顾王家(子国附)、李春桂、孙枝秀、黑尚仁、邱懋素、刘英、许永禧、周卜历、侯君擢、杨士英、崔泌之、梁可栋、李万庆、马名廉、张国钦、张一贯、孙兆禄、冯正吉(子昌辰附)、黄一鵾、靳圣居、南居业、樊维城、卢学古、夏统春、王汉、李日舒、陈治邦、连光耀、刘跃龙、乔迁高(子象观附)、杨明、张发、侯拱极、尤世禄、王世国、王学书、尤翟文、李登龙、常怀、王永祚、马明节、李应孝、陈二典、刘芳馨、尤养鲲、郭遇吉、孙贵、晏维新、文侯国、潘国臣、傅德、李国奇、李宗叙、白慎衡、杨以伟、贺大雷、尤勉、杨正韡、惠渐、李文灿、李文焜、王荣(子师易附)、尤岱、马应举、黄廷政、钟茂先、李淮、张攀、欧阳衮、刘国栋、杨威、赵宗礼、赵宗祝、李栖鵾、姚天宠、张洪勳、王嘉官、万峘、姜宏基、段自宏、刘光先、周培忠、解文英、张尔猷、赵希魁、薛国惠(弟国华附)、彭凌云、周嘉彦、牛养杰、杨暄、朱呈瓘、雍缔、宋一鹤、王良监、岳璧、沈至绪、谌吉臣、朱一统、朱迥滼、林不息、濮有容、司五教、徐学颜、李振珽(弟振珽附)、张任、郭以重、王元封、徐至美、哈维新、姚世儒、曾栻、蒋道亨、薛闻礼、欧阳显宇、袁向科、吴继武、鲁映昌、张僎、卢懋鼎、赵建极(子于岩、于渭、于磐、于藩、于宣附)、毕拱辰、单崇、孙康周、杨家龙、刘必达、李之青、朱慎镂、王孕懋、马振麟、高日晃、曹文耀、卫桢固、张孔教、刘士斗(子晋附)、刘佳荫、罗铭鼎(子兆鹤、兆桂、兆昌附)、王秉干、王励精、张奏凯、顾景、曾印昌、徐明蛟、丁运选、李甲、庄祖诰、王起峨、艾吾鼎、高日临、金鼎祚、秦民汤、朱蕴罗、孙鹏举、单之宾、高明、沈寿崇、郝瑞日、张光斗、高应诏、熊维藩、高从龙、范于殷、韩澹、唐凤翥、宋德成(子昌龄附)、田汝现、马良御、杨承芳、范道行、赖华祖、沈受蒲(弟受躬附)、吴赐玉、周文炜(子元生附)、时睽、康四维、蔡肱明(兄朝明附)、陈值、李科、窦可进、刘其德、蹇遇泰、王懋烈、陈一韩、周永康、黄克嘉、吴奇勳、邹维勳、夏魁阳、张榜、龚万禄、冒绍宗、谢某、徐从治、朱万年、张奇功、熊渭、管维城、陈良谟、盛洛、姚士良、王来聘、秦拱明、朱永吉(赵能附)、汤廷耀(子应瑞附)、姚若时(子城、侄丕显、丕烈、丕振、麟征附)、寻治本、张开祚、田化龙、邱隽(吴维城附)、陈鹏、洪云蒸、程接道、张应征、吴兆燫、刘崇会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三百五十二人(附入祠士民四十二人)

  卷六通谥节愍诸臣(上)(一○五)

  窦永澄、董尔砺、江万春、王命印、陈尚仁、王崇信、徐国全、顾颐、崔儒秀、段展、夏国卿、陈柏、金启倧、朱国彦、王元雅、李献明、何天球、徐泽、武起潜、彭文炳(弟文炯、文彩、子遇扬、遇飙附)、任光裕、程应琦、卢成功、郑感民、焦延庆、张国翰、廖汝钦、李全、阎生斗、蒋秉采、于世奇、张修身、赵悦、王禹佐(子国宣附)、咸贞吉、上官荩、冶国器、苏时雨、赵国鼎、郑延任、武维周、崔维嵂、薛一鹗、吴阿衡、白慧元、黄承宗(子朝鍹附)、王钥、李崇德、王采、崔贤、王九鼎、张文焕、钱珍、周霖雨、孔闻俊、王端冕、陈缄、冯登鳌、耿荫楼(子参附)、马士伟(弟士悫、士通附)、孙钥(子之瀗附)、孙之浩、孙之沆、魏克家、陈志、陆灿、周之训、翁鸿业、唐世熊、苟好善、陈虞孕、熊烈献、姜道元(子廷梁附)、韩承宣、高重光、马嗣煜、宋希尧、张烈宿、黄廷极、李承芳、郭司南、张斗、姚恭、王之桢、江翥、饶勳、赵辉(子琬附)、丁师羲、李时茪、马嗣烋(弟嗣杰附)、周而淳、邢国玺、姚汝明、贾太初、丁茂桂、吕大成、傅梅、孟鲁钵、张凤鸣、唐铉、侣鹤举、杜斗愚、杜前、李恪、刘源清、张宗衡、邢泰吉、尹任、张振秀、张予卿、朱迥添、任万民、谭丝、曾文蔚、阎鼎、李昌期、俞起蛟、郝芳声、瞿骞、刘宏绪、冯守礼(子摅奇、拱奇附)、楚烟(子凤苞附)刘大年、吴汝宗、周启元、刘光先、刘士璟、李耿、景淑范、郑集命、郭凝鼎、刘文蔚、申为宪、陈显际、宋应亨、赵土骥、项易、陶宗仪(弟宗颜、侄熊家附)、王道隆、周继谟、邵定、李鸣凤、王定宸、罗文耀、鞠思让、杨尔俊、高知彰、李唐、郑奉先

  右封疆殉节

  邓文明、顾肇迹、宋裕德、吴遵周、薛濂、张光祖、吴汝征、李尊祖、许达允、张凝和、陈纯德、宁承烈、俞志虞、宋天显、于腾云、方履泰、李国禄、李若珪、马象贤、朱三乐、吕应蛟、文运昌、刘洪恩、戴世爵、刘元靖、吕九章、吕一照、李一广、张罗彦(子晋附)、阮泰、韩东明、彭士宏、王永隆、萧偲、葛凝秀、寇可教、杨会英、李昌龄、杨元、陈三捷、胥自修、周大启、李树声、刘世芳、朱懋华、李毓新(子侦先附)、张垣崇、李正光、刘继祖、马国碱、张柽芳、张三杰、张养所、刘一松、张国维、陈贞达、高甲、梁清宏、张国光、陈三益、汪登瑞、徐兆任、黄卷、王若之、梁希阜、陈六韐、李汝璨、郑封(子庚锡附)、尹诏、韩上桂、毛协恭、李豫、施溥、范方、徐有度、郭寅日、杨汝经、宋伟、杨佩、王与印(子士和附)、傅钟秀(子禀初附)、李中孚

  右甲申殉节

  周室瑜(子朝鑛附)、杨振熙、吴道正、王志端、王缵爵、罗伏龙、侯方岩、鲁之璵、冯厚敦、王铁(孙道焕附)、文震亨、王道焜、高岱(子朗附)、叶汝蘅、刘成治、徐念祖、吴嘉允、龚廷祥、陈于阶、庞昌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酆某、章简、华允诚(孙尚濂附)、赵景和、刘洪启、周斌、韩鼎新、高一麟、朱贤、孟振邦、王治心、杜学伸、刘曙、项嘉谟(子翼、心附)、王乔栋、郭之麟、傅宏祖、程九万、徐行可、余士玮、胡鲲化

  右福王殉节

  以上共二百七十八人(附入祠士民二十九人)

  卷七通谥节愍诸臣(中)(一三一)

  吴易(父承绪附)、江天一、方召、夏完淳、钟鼎臣、王景亮、伍经正、邓岩忠、洪祖烈、马思理、江振鹏(子白龙、怀龙附)、郑羽仪、刘之谦、崔攀龙、张兆凤、李国英、汪宗明(子载附)、元体中、胡海定、傅云龙、郭符甲、涂世名(子常吉附)、陈其礼、(子龙玉、婿徐应宜附)、刘永祚、王士和、李翔、徐伯昌、金丽泽、旷昭、胡梦泰、周定礽、胡上琛、万文英、胡奇伟、胡甲桂、卢观象、彭期生、龚棻、程必进、龙嘉震、姚奇允(子端附)、姚生文、高瀌、吴世安、徐必达、李时兴、高飞声、桂有煃、梁于涘、孙临、顾锡畴、彭锟、杨燧

  右唐王殉节

  黄斌卿、朱养时、林瑛、江用楫、董元、朱万年、顾珍、李开国、顾宗尧、苏兆人、戴仲明、鄢正畿、林逢经、王恩及、郑遵谦、郑遵俭、林嵋、都廷谏、洪有文、沈履祥、陈士京、徐复仪、傅岩(子龄熙、龄发附)、荆本澈、顾咸正(子天逵、天遴附)、俞元良(兄元礼附)

  右鲁王殉节

  林家鼎、彭耀、陈嘉谟、赵廷璧(子燝附)、邱懋朴、周二南、刘佐、王景熙、李兴璋、赵三荐、扬可观、梁若衡、巫如衡、王基固、费长统、喻萃庆、梁万爵、梁朝钟、廖翰标、汪皞、李信(子汛远、淑远附)、王猷、周官、杨钟、余昆翔、饶元琪(子宇枬附)、杨树烈、刘摭、刘昌应、皇甫信、高积、金简、任国玺、杨在、王维恭、邓士廉、邬昌期、高其勳、萧时显、禄永命、朱家梁、陈爰谋、沐天泽、邵元龄、陈于宸、王来仪、陈昌裔、郭承汾、石声和(子吉附)、曾益、陈新第、李公门、李世甲、曹英、阮士奇、王祥、朱寿■〈金林〉、刘琯、杨元瀛、刘廷标、王运开(弟运闳附)、黄应运、陈征、夏衍虞、陶世显、何思、夏祖训、李陞德、廖履亨、蒋劝善、张朝纲(子耀附)、焦润生、陈六奇、陈梦熊(子世培附)

  右桂王殉节

  郭景嵩、郭永固、张宏业、李明辅、商从龙、张光奎、张光玺、张友程、杨于楷、焦鳌、安民、阎调化、乐济众、杨泰初(子善附)、陶希谦、马凤仪、杨遇春、丁孔应、李学牧、董时和、史大勳、凌元机、胡良翰、简而可、黄从贵、何承光、赵士宽、李从师、王廷俊、田之颍、李生白、李元白、刘道远、杨南、戴廷对、陈桂栋、张化枢、赵荫、赵继春、杨于阶、杨玉振、董三谟(父嗣成、弟三元附)、王廷宾、薄匡宇、刘宏烈、胡尔纯、赵跻昌、万代芳、王国训、曹同、龚懋泽、吕鸣世、解进忠、王恒言、饶可、王时化、李迈林、刘旋、李绍先、寇士元、周应泰、王焘、江襟楚、徐尚卿、孙泽盛、屠绍皋、刘元伯、钟希贤、王茂远、邓永清、杨镜、王元会、罗岱、罗安邦、汪之凤、李孔效、张宏(子振祚附)、张赞(子祚延附)、王正已、唐启泰、王荫长、亢孟桧、费曾谋、杨一鹏、孙绍武(子琏附)、王化行、姚文衡、魏持衡、王应翼(子国附)、张守正、鄢廷诲、朱挺、钱祚征、钱继美、邵可灼、韩醇、张我翼、姚运熙、姚昌祚(子在绅、侄在钧附)、刘振世、龚新、吕维袺、王明、杨萃、常克念、韩金声、刘芳奕、张质、张映宿、尚用光、祝锡范、余士泰、李大觉、余塙、龚之安、荆伟、周敏中、韩洪鼎

  右寇难死节。

  以上共二百七十二人(附入祠士民三十人)

  卷八通谥节愍诸臣(下)(一五九)

  左相申、唐良锐、杨春芳、刘良佐、陶赓明、吴汝琦、蔡凤、苏茂杓、彭士奇、周腾蛟、刘伯骖、张鹰扬、曹思正、王世琇、颜则孔、贾之琯、纪懋勋、白守文、刘禋、万大成、雷振扬、陈心学、杨呈芳、高斗垣、张人龙、周之德、孔贞璞、傅汝为、官篆、朱国宝、文师颐、邱茂表、陈公、孔亮、沈试、朱国庆、侯忻、沈仔、张儒、侯执中、萧大成、杜时髦、魏景琦(祖宏远、父履祥、弟景襄、子维灿附)、李支振、吴从义、谢琯、饶鼐、胡怀、万敬宗、韩应龙、沈方、周建中、张允修、李友兰、蔡思绳、宋大勳、李烛、苏成性、徐廷试、方振寰、朱新鍱、石可砺、阎士选、魏尚贤、阴化阳、欧阳璲、王家录、张云锷、潘国俊、崔重观、傅佑、赵彬、彭卿、柳芳、蓝台、赵宦、罗俊杰(弟俊士附)、高登科、李汝漳(子起凤、集凤、祥凤附)、赵采、简仁瑞、张凤翼、乔巍(王伯达附)、陶尔德、章尚絅、盛昶之、李继祖、崔尔达、唐时明、唐梦鲲、曾荣耀、薛应玢、王无逸、袁养和、郑君爱、李乔昆、郭宗振、董琬、陈嗣虞、李承灿、从所向(子士默、士熊附)、徐方敬、徐芳声、万维坛、王垣、应昌士、程春化、章赞元、翟师雍、房之屏、邵梦何、窦维辂、毋崇正、张应礼、刘璧(子泰附)、孙自一、朱统鎙、何三杰、朱国治、杨开、赖万耀、张鹏翼、董我前、程良筹、舒显应、陈道寿、傅如圭(子邦霖、邦桢附)、赵元有、贡其志、吴思温、马人龙、莫可及(子若鼎、若钰附)、吴士义、陈有光、袁继登、饶京、董一化、李梃、张邦翼、李树初(子廷庆附)、胡承熙(子尔英附)、方应时、李云、杨鹭、张鸣锦、李毓英、萧颂圣、黄炯(子彝如附)、魏国柱(子允贶附)、王孙兰、王淑景(子肇祥附)、马负国、马呈图、窦光仪、赦允曜、柳毓荣、韩似雍、申以孝、蔺刚中、毛文炳、朱家士、阎梦夔、王征俊、宋之俊、相希尹、张梦鲤、樊正邦、范志懋、董用文、宁龙、刘九卿、王履亨、朱敏泰、张宏业(子凝秀附)、李倬、张景维(子先猷附)、侯君昭、范志泰、张橓征、尚大伦、史可观、刘镇藩、罗大爵、李文阴、陈埙、陈其赤、方尧相、史觐宸、蔡如蕙、李完、郑安民、李之珍、包洪策、郑梦眉、刁化神、赵德遴、罗应选、徐孔徒、顾旦、徐余庆(子文斗附)、顾绳贻、干曰贞、陈王谟、庄祖绍、谭文化、贺仲轼、魏行闻、史光代(兄光前附)、欧阳东昌、施廷贤、何大衢、卢安世、张凝和、王伯度、吴从明、刘永昌、李士才、杨希震、张辅官、高国恩、葛永、杨之璋、兀之■〈王〈艹口币,上中下〉〉、赵绂、璩宏基、韩友范、郑国桢(子鸣世附)、安如嵩、朱廷鄣、杨廉、潘云腾(兄国奇附)、李联芳、欧阳复、宁汝环、范铳、王玑、刘惟馨、井东星、郑三谟、梁渚、王廉、萧日高、陈君宠、陶琪、龚仲泰、张于廉、谢承仕、王臬门(子树勳附)、王廷璋、朱由摺、黄儒、章鸣谦、章一■〈火阜〉、范如游、张耀采、韩大宾、张翼鹏、姬文允、孟承光、谢琏、张可大、何维忠、马骢、严正中、陈所问、屈宜扬、吴世扬、王象复、徐应泰、黄孙茂、程佳祚、董耿光、汤执中、袁斌、程维贤、王佐圣、许绳诚、胡重明、李田、黄灿然、许当辰、周士昌、王信、何天衢、范应华、杨于陛、游大勳、施召征、蒋嘉应、黄嘉隽、郑国祥、黄虞龙、金镇贵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二百九十三人(附入祠士民二十八人)

  卷九入祠职官(一九一)

  张奇策、朱樱、严大宽、安上达、李廷表、史之栋、杨其礼、萧如龙、何秉忠、李荫、蔡国勳、杨开泰、杨廷栋、赵允殖、房应祥、石可玩、梁壮威、胡承祚、卜小峰、张学闵、仇耀先、牛星耀、陆橘、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李师圣、王本立、张文魁、陈产武、马如豸、张标、路登甫、胡惟忠、郭永、解怀亮、常时光、陈所蕴、樊枢、张六师、赵士秀、熊嘉志、耿三麟、张纯儒、唐一中、冯大纬、吴恂、周时雨、孙璜、马从龙(子士禄附)、安衡、汤国纪、郭养性、李禄、张梦龄、路如瀛、徐应芳、陈翔龙、张日新(子光裔附)、申周辅、陈广心、王一统、李时正、邸养性、刘维蕙、曹一贞、董调元、冯运隆、潘希明、李愈芬、阎慎行、刘名言、熊国俊、张肇祚、刘汉臣(子国登、孙科附)、赵懋诚

  右封疆死事

  姚成(子逢元附)、高文采、石永昌、陈愫、任之华、刘彰本、管民治、杨仁政、李尚忠、纪动、赵世贵、刘本源、侯继先、张守道、刘朝卿、刘悦、田守正、王好善、强忠武、王尔祉、郝国忠、申锡、时跻舜(子泰壮附)、王遵义、吴国宾、王矿、王之琯、沙润民、张文浩、厉必中、陈应鹍、董启明、刘芳远、覃天明、陆士铉、毛维张

  右甲申殉节

  睦明允、潘文先、王明德、董用圆、张龙德、过俊民、王国佐、沈鸿起、娄懋履、陈知训、彭永春、邹孕孝、成启、胡国瑨、张纬、陈安

  右福王殉节

  潘大成、叶向荣、王兆熊、张天威、闵时、廖汝健、黄廷柱、宋本忠

  右唐王殉节

  谭三谟、李兆旗(子淳附)、陆九衢、杨一忠(子名嗣附)、王道淑(子棫瑞附)、刘飞汉、钱士用、王士杰、段见锦、杨明盛(子一甲附)、魏崇治、关维翰(子大忠附)、杨淇、杨昌印、王象干、鲍洪、徐高迁、黄恩、单国祚、尹大任、徐鏕、安绍祖、周龄六、顾人龙(子大元附)、艾养中、陈玉环、许华宇、程民悦、韦帝臣、韦之福、尹思民、黎维垣、胡允中、龙在田、龙起潜、龙飞、蒋荐、向宸、向琪、殷尚声

  右桂王殉节

  朱光元、李贤、刘自安、秦宗文、罗世济(子得鸿附)、高第(子齐冈附)、许煇、吴应科、蔡应昌、李之蔚、魏炳、王绍正、张有俊、何炳若、田既庭、胡士定(子玉成附)、孙陞、田三震、罗元庆、田得民、王之麟、汪檀、汪邦弼、丁嘉遇、陈宏祖、陈其忠、金龙化、盛可学、胡尚彩、萧懋烈、扈永宁、姚允恭、康正谏、赵世选、钱大用、景一高、鲁一惠(子可为附)、张元桢(子宏门附)、姚九畴、马如虯、李可受、明完璧、陈三元、王诚心、张敏行、姚良弼、周崇礼、曹云梯、谭恩、罗文魁、张程、夏建忠、陈绍南、张宏纲、陈繻、孙仲嗣、赵明盛、孟宗孔、吴凤来、卢大受、单思仁、曾发祥、张国勳、徐晤可、李之经(子应泰附)、陆王猷、王定远、任之豪、潘梦科、张应奇、李英俊、薛应龄、何宗孔、贾儒秀、张见炫、朱邦闻、典史某、守备某、王修政、胜九苌、李猷吉、孙世英、魏国辅、任维清、沈所安、贾荫序、李国玺、余承荫、李锡、朱任卿、梁翰臣、门迎恩、杨气开、邵大济、杨道陞、刘文耀(子福颖附)、曹维桢、吕维显、段增辉、李逢旭、程所闻、魏光远、欧阳植、杜复春、王衍范、钱纪功、海成、熊天伦、雷进暹、江朝瀛、惠永贞、杜日泰、郭显星、王大璧、任中蛟、张连曜、周志跃、杨廷璧(子济之附)、张达、郑元绶、吴某、李士标、吴静明、张映奎、任光裕、戴友仁、李栖凤、钱勳吾、王俊、董牖、王多福、李可从、马帅某、邹光祚(侄宗道附)、夏世英、余国柱、白世禄、刘恒、陈光斗、赵良栋(子德易附)、田世福、阎生白、徐陞、陈惟孝、胡士奇、周世忠、陈鼐、谈王道、杨心赤、刘璿玑、董文玺、撖君锡、张郊芳、程之奇、田鸿图、张信、赵凤豸、张道脉、曹自强、张大道、陈奇杰、袁明、袁化龙、许嗣复、王佩珂、魏箴、刘进、文经国、姚启崇、张■〈香奇〉、蔡其诚、徐应魁、窦汝器、邹邦荣、何相刘、杨于邦、柳永年、贺世魁、李光裕、李耀、张天叙、黄廷用、黄廷弼、刘光佑、刘灿、童志道、邓德、徐承斌、游之云、朱国祯、张宏道、陈济世、汪文熙、戴良瑄、吴文奕、孙玮、童天申、吕调元、吴文燮、王会篇、彭允中、王绂、张自新、沈元监、赖大雅、刘懋勳、杨绍祖、袁永基(子世荫附)、叶荣荫、张承德、李衍寿、阎忠国、陈宗朱、白亮采、梁魏都、牛勇、朱孔训、王永魁、曾淑尼、王德新、樊子英、彭鲲、孙■〈衤吴〉、司鼎、张运亨、史朝显、赵希壮、史掌文、左中道、高锡、陈国俊、汤名扬、高仲选、姚思孝、卜大经、赵嘉炜、王培基、奂纬、柳鸣凤、苏良贞、苏良辅、苏良臣、王臣、李本实、谭圣言、蔺起龙、王深泽、刘士俊、邢熿、李世藩、靳斗(孙麟衍、麟振附)、聂禁、龚国瑄(子宏盛附)、黄岳寀、陈学良、赵士达、韩一麟、崔宏宇、邱继武、朱宏道、常道行、蒋秉芳、朱紫、王国兴、徐应龙、徐应鳌、陈册、李华贵、王者佐、李嘉宾、邹世斌、邓天禄、吴加增、马京(弟亭附)、李华宇、白某(子寰翠附)、俞应登、赵云、覃文应(子懋德附)、何教授、曹璿、温楏、陆天祚、梁善政(李肖白附)、陈士性、韩印勳、郭缵化、吴兹明、刘师古、王协中、张国辅、王身极、洪希懋、杨如云、张国备、侯仲举(子承恩附)、戴震、刘名扬、王世定、章自孝、钟运捷(弟元捷、云捷附)、徐必登(廖希贤附)、祝禧、王国耀、邱泰、陶志学(子珍附)、徐治、王道垣、蔡以藩、程可正、赖思养(君选附)、万国宁、彭应时、黄命、詹嘉言、任宗武、陈满堂、朱子连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四百九十五人(附入祠士民三十七人)

  卷十入祠士民(上)(二二九)

  陈蠡测、梅友松、唐之俊、王元辅、韩原洞、周祚新、胡登龙(子光奎)、罗世杰(弟埈、采、圻)、冯继京(弟联京)、李光春、丁应抡、李文灿、胡起鸿、刘可廷、张鸿鸾、田种玉(子福元、侄士俊)、张汝恭、李应阳、张俊、郭重光、张宗仁、张礼、李大敬、张尚义、傅守望、姚时中、张师载、夏祖禹、唐中颍、桑开基、董祚、檀光闾、田兴国、陆凯、俞振龙、刘化光(子汉仪)、王道充(子宾)、皇甫世明、郑献书、安守夏、黄基、罗于■〈宀一〉、李治躬、王与朋、王与斌、王与玫、王与才、王与荩、王与献、王与璧、王与缨、王与满、王与驹、王士奇、王士瞻、毕伸、毕倬、耿廷梓、张嗣诜、徐淳如、张灵然、张炳然、张荧然、张冲然、刘珣、孙法祖、商醇儒、商大儒、徐衍泗、徐士雅、王国俊、吴文光、岳尔高、宋奇英、宋奇士、张遇留、马骥、宋明佐、丁大谷、刘以楷、戴章甫、马之騆、马之駉、杨京、宋文丽、何燧、单经翰、窦启先

  右封疆殉节

  郭鸣世、韩枫、刘会昌、王联芳、孙从范、张尔翬、陈国政、王之珽、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王景曜、王弦、吴栻、王世珩、王致中、王建极、王昌祚、王敬嗣、赵居晋、赵世珩、颉学曾、韩延珍、刘士廉、周之翰、王建基、何光岳、孙诚、王继桂、杨拱辰、杨善誉、阮积学、王嘉印、王祚昌、王性、刘宗向、刘自重、田仰名、黄栋、李懋伦、王捷、张智、刘养心、朱永宁、胡来献、胡得银、郑国宁、张嘉善、杨强子、高经、张罗善、张罗辅、冯泽、韩绍源、陈嘉猷、成文桂、祝洪籙、黄士彩、李毓梁、石嶐、许王家、顾维寰、严绍贤、王崇图、王荣图、王明灏、王希高、王养心、马嘉、李干才、张秉纯、徐正夫、张不二、陈主忠、唐宾、赵振极、孙国显、刘武聚、王曦如、王启贤、王采、符应第、符应举、符振芳、张玉瓒、蒋士忠、徐燝、魏起元、蔺卫卿、邹钦尧、陈则从、李若葵(兄象葵、弟心葵、从子柱周)、金錝、温元春、杜桂枝、金章、王汝盘、郭梁、许炎、徐峄、周谠、李汝翼、王介休、宋汤齐、郭珩、王拱辰、殷渊、曹逊、曹肃、曹敬、周元孝、汤文琼、郝奇遇、周汧、张世禧、范箴听、杨铉、阎守义、田祥宇、卖菜佣、唐文运、牛德富、屈坦之、祝舜龄、孙源文、周日曜、陈公诰、光岳奇、文襄、鞠鸣秋、王汝绍、顾杲、李梦禧、张应选、徐道、彭月浴、刘凤池、髯樵叟

  右甲申殉节

  郑元勳、卢渭、归昭、文乘、张锡眉、吴可箕、夏维新、许德溥、傅凝之、高孝赞、王士琇、王缵、王绩、王续、戴之籓、黄金玺、司石盘、陈大任(子思翰)、陶炎、孙道民、张谦、徐趋、朱集璜、王华、吕九韶、黄毓祺、马元调、戴泓、谢球、马纯仁、王湛(兄淳)、王台辅、夏云蛟、唐全昌、潘集、周卜年、朱玮、傅日炯、许用、顾咸受、李独明、柳清、李全昌、柳鸿、项志宁、宋祥远、韩默(子彦超)、汪应坤、张映发、刘庆远、金颷、吕家齐、饶余、汪自盘、王廷佩、方天眷、诸复、陈士达、徐洺、沈征宪、朱国轼、陆彦冲、周复培、归之甲、陆云将、陆世镗、庄万程、苏达道、徐溵、王在中、吴行贞、虎邱儒士、赵景麟、张君正、邹之琦、陈天拔、陆愉、张有德、冯应昌、舟子徐某、张瓒、杨士奇、方都韩、蒋奕之、阮之釪、黄淡、吕云奇、胡士恂(子再寅、绍虞)、冯知十、徐守质、王加封、石楼寺僧

  右福王殉节

  曹志明、毕贞士、钱文龙、冯百家、胡天球、刘鼎甲、阮善长、阮恒、吴太平、孙兆奎、沈自駉、沈自炳、吴福之、刘日佺(子良竑、侄良翊)、祝渊、王毓蓍、麻三衡、沈寿荛、夏之旭、邓思铭、赵初浣、吴汉超、李鲁、李大载、陈鼎、吴煌、林尊宾、林说、林化熙、卓震、缪士珦、张璇光、吴应铉、李欣春、邹宗善、石魁、韩元亨、唐周慈、樊于震、郭景相、樊良佐、黎士奇、李应春、樊廷槐、孙玉■〈王垔〉、孙玉球、卢象同、周瑞、杨文琦、铁锐、马干、彭君选、唐钟祚、江豫、江复、徐英、李上林、阳扬言、刘景瑗、赵宗人、月世光、谢赞、杨万言、孙经世、徐余庆、郭其昌、聂邦晟、董赞、谢明登、冯复京、阳丽天、余孝义、金之杰

  右唐王殉节

  顾明楫、林世英、华夏、周宗彝(弟启琦)、娄文焕、倪文征

  右鲁王殉节

  龙孔蒸、李嗣先、杨时生、王大年、柳三锡、丁昌期、熊应鹏、杨梦鼎、张维翰、罗三才、王景昌、张登元、陈正猷、刘德本、金世鼎、张如良(子景辉、景耀)、马应芳、朱学熙、周金汤、薛大观(子之翰)、祝维霍、李玉衡、胡郁然、王开、陈士道、朱国隆、邓贵、戴凤、蔡绍周、胡修超、王孙齐、王家祥、单武襄、施于京、席上珍、杜天祯、饶谟、王道中、顾从龙、黄文芳、李一龙、夏朝卿、李二龙、毛一练、尹汤傅、尹汤卿、熊化、杨东明、唐琏、贾翰、张新建、王仰、王基昌、毛琛、周卜年、尹汤宾、熊钟、杜六凡、谢赐璠、黎应阳、江山秀、潘达、黎应辰、蒙九锡、段伯美、余继善、耿希哲、李开芳、王朝贺、曾和应、陈文豹、李师泌、冯师宠、李芳泌、左廷皋、陈怀瑾、高拱极、杨士俊、杨瑡、李褒、宋应奎、马斯龙、张相业、王宁、陈捷、尹亮工、苏升、杨大鸿、胡康、尹宏载、李元凤、张书绅、杨元芔、张景仲、杨毓华(弟时华、振华)、李嗣淳、司慎、向六、马三、尹孟旗、尹梦符、冯大成、杨宪、马生、莫贵德、简成书

  右桂王殉节

  以上共五百五十三人

  卷十一入祠士民(下)(二五五)

  刘国玺、武一锷、薛永誉、高运馨、苏万元、苏陞阶、任崇德、陈三仁、胡国宾、杜寿春、邓葵、李能一、陈志召、梁体坤、高起凤、赵一亨、侯于畿(子标、楷、枢)、刘启先(侄永祚)、王心正、李之沆、杨泰运、靳谦书、阎思聪、常省身、孙孕孝、常嘉元、马足轻、刘君培、马山、李登英、孙挺生、李佩玉、傅世济、张我德、张我正、裴君合、李调(弟让)、吴之秀、贾煜、张庆云、张茂贞(弟茂恂)、李养裕、洪法臣、王祚丕、赵应璧、宋绪汤、常存畏、韩光祖(子定策、孙日曦)、蒋思宸、万元亨、张受、毕伊周、陈自修、郭三杰、刘廷傅、鲁一璠、陶应昌(弟应赓)、赵世光、陈问世、王良翰、姚承舜、杨凤墀、鲁可为、宋鹤龄、成建中、李寅阳、郝万秋、马文举、王之节、盛唐(弟美)、檀之槐、白精忠、张维黄、刘大济、李茂丛、杨得坤、李维纪、玉致志、田大生、闻于阶(弟于邦)、王国泰、亓凤翔、卞文斗、王干亨、丁嘉运、刘栻、姚克智、丁崇先、郭之英、姚同寅、尚日暄、陈纯、李孕生、王致和、申华、郭之豪、田之萃、郭玮、马负图、钱人玮、卢元贞、马寀国、马柱国、韩中佐、杨于世、王启昌、邢元锡、熊叶梦、王维新、李汝珽、卢传世、喻天叙、杨土贞、郭之产、郭獬、贺嘉贞、闻慎言、王文焕、田之蔚、田之茂、田之尹、尚日济、李承训、张济民、孔道隆、田之蕙、丁振先、宁俭(孙龙)、鹿劲、亓中元、严克长、王尚廉、亓旋、祁标、王公枋、张肃范、王之干、赵谦、祁瀛、潘守仁、汪茂椿、张思明、黄国、王九成、王印、王聘汝、陈继信、秦培笃、秦思允、王毓贞、张灿垣、张四哲(弟四美、四奇)、梅国秀、刘之暄、袁师皋、万民望、柴维焕、陈昌言、夏时行、石思琳、李心唯(子果)、李如龙、李犹龙、贾遂、季明开、宋鼎延、史懋明、刘楷、梁明养、屈学曾、张国祯、杜必殿、王守库(弟守德)、易道暹(子为琏、为瑚)、梁宏道、戴奋翼、纵四通(子日陞)、朱道光、郭复性(弟复初)、李荷春、王基祯、任如龙、郝维聪、朱曜、杨四谦(弟四可)、王鼐臣、吴梦阳、雷绵祚、笪光宏、吴晋昭(子光璘、光■〈王翟〉)、左旗、左光灿、姚孙极、王夷吾、赵之葵、陈力、张清雅(子超艺)、尹楷、陈贞申、陈廷选、汪之璞、张址(父文炳)、王继东、曹正南、赵应选、李思显、周奭、彭凌碧、葛祥生、顾鼎铉、杨于鼎(子令青)、程为常、徐玉兰、蔡巨人、胡方壶、徐用极、陈来学、解嗣升、王国明、张瑾、冯奋庸、杨可贤(子国柱)、张师颜(子其度、其衡、其法、其程)、张凤世、宋贞及、吴时道、张大翼、胡玮、李怀信、时际顺、来秉衡、荀良翰、丁一统、张五美、王钟、王子章、海宽、傅彦、魏完真、李文鹏、王应鹏、许曰琮、蔺之粹、兰完馥、乔于昆、王邦纪、蔺相裔、张某(子一鹭、一鹏)、乔国屏、张毓粹、李光闾、武同芳、刘芳名(弟芳世)、王光显、牛一元、陈豫抱(弟豫养、豫怀、豫抱子默通、豫养子默恒、默言)、张治载、马德茂、葛竹溪、卢绍德、黄焯、陈廷对、陈廷璋、郑光启、刘泽长、杨士琦、孟良屏、张范孔、萧来凤、王阳、朱续川、许宣(弟寀宫)、张士杰、马体健(子骧)、王敬臣(子裔昌)、袁象斗、贺大明、温昆来、钟鸣谦、潘若洙(弟若鸿)、曹天心(父尔奏)、曾荐祚、方旭、方伯元、僧曦容、黄金度(弟金文)、黄中理、江原洞、刘铉、田呈芳、邱民逵、何大同、雅元声、张振祚、余承德、雷延发、雷膺祚、阮之甫、戴君德、黄应龙、窦成、王维藩、王图南、王有根、阮汉文、马天祥、李和中、王维新、曹耀、刘宗礼(子时宠)、林景阳、赵得庚、杨道临、赵重明、费明栋、杨应祯、李土谔、周士美、徐作霖、吴伯允、沈佖、侯唆、吴伯裔、侯恒、沈诚、周士贵、张渭、刘伯愚、侯悰、沈倜、刘恩泽、邱民忠、邱之陶、杨煌(子积石)、刘汉英、王之栋、夏名文、王受爵、张凤翷、王明物、夏云醇、余容善、王者琯、胡植、王翼明、李得笥、张民表、杨茁、王风普、李会、龚作梅、刘明远、祝怀策、吴国仕、彭大翮(兄修翮、侄龙跃)、张履旋、朱士完、申尔忠、许起龙(叔惟一、弟士俊)、王鲸、郑培、符光宏、李进福、田国赖(弟国用、国命)、邵公坤(弟公巽、公佐、公齐、公量,侄绍祖、徽祖、嗣祖,子昭祖、公量子光祖、宏祖、式祖)、席增光、叶烶、刘长庚、陈义昌、沈浚、沈演、白拱极、白含章、张连元(弟连捷)、李可柱、胡一魁、李应祥、张之衡、保献书、蒋明理、张圣翼、康国新、童士楷、丁抡、康万秋、费国兴、祁士英、周公台、马腾锦、郭世洁、朱文选、梁进德、张大才(弟大训、大夏、大韶)、张国紞、戴天、朱恩(弟斗环,侄浯)、杨绣征、岳中衡、朱崇德、朱杰轩、孟肖池、平凉马夫、石瑄、李彝(子之元、邱从周、齐大成、李光信、王召俊、孙孕泰、孙孕芳、陈瑞、台元、王保泰(弟保民、保贞,子敬,侄孙宏毅)、康维新、李周、杨毓秀、陈周瑞(弟周哲)、杨中葵、刘翘名、杨九仪、王玺、薛三戒、杨道泰、高朝凤、陈周鼎、雷堂、李本健(弟本深,子合娃)、吕元声、孔缵文、杨明道、周杨实、廖应元、袁启观、冯一第、李有斐、谢淳培、于斯行、何应轸、冯云路、汪延陛、熊雷、明睿、史子见、王子见、余季员、曹上谟、李开先、陈万策、傅可知、谢幼安、陈孔道、熊祚延、李成名、曹大震、王邦衡(子鲤)、张开熙、李化龙、孙仍、卢如鼎、柳宗旦、张用晦、施尔奇、柳列奎、李善昌、左璞、李联元、朱日荐、李哲、刘振孙、李友竹、周笏、刘申锡、尹如翁、刘承汉、奚鼎铉、刘源澄、曾士选、彭养生、刘人俨、陈邦基、文昌拱、易应达、黄凤德、谭景悦、萧赞、黄文炳(子甲)、谭孔昭、袁成孟(子梦麟)、萧键、谭思敬(子清远)、柳之彦、僧官某、林国俊、李师孔、陈贤、刘士凤、唐德明、谢如珂、朱谊泉、徐士骧、张兆兰、周国柱、王之爵、胡若坦、贾三光、翟梦标、张金铉、文新命、张治光、武象干、桑拱阳、魏以继、安邦辅、李若蔡、魏选奇、苑奇芳、赵克宽(子廷举)、朱东屏(子养冲、养志)、张学、李霖、田大治、陈功、左士元、左重光、何继皋、艾诏、贺时雨、李师武、王应世、晏正寅、席双楠、刘义国、杨正道、泉应厚、泉应化、冉良富、李尚聪、李合宗、梁为宪、冉璘(子宗孔)、通江童子、鲁城隍、吴献棐(子之英)、张应泰、罗维先、覃朴、邱之坊(子祖福)、熊兆桂、王苹、周元孝、鱼嘉鹏、刘苞、陈天佑、周正选、周正(子成儒)、樊明善、陈怀西、马孙鸾、贾钟斗、刘士恺、陈应新、左灼、陈素、龙新明、钟子英、李永蓁、李锦中、陈云鹏、梁士麒、王才启、江腾龙、董克治、刘祚昌、徐端履、余飞、赵鸿伟(子晟)、李广生、何察、张祖周、周坝渡子、胡宗珂、黄兑金、戴瑾、杨一登、陈晟、冉学邃、邓明才、吴稚明、曹尔嘉、姚孙林、陈泽九(父有成)、张大同、张应奎、何霖、方应琪、陈尚炳、刘守中、王立邦、徐显问、徐益隆、吴自周、王世美、徐永吉、齐邦典、郭士祯、陈靖建、阎祺、王从逊、张德崇、刘月江、魏如友、景养育、马呈瑞、李青芝、钱养士、刘国檄、马云路、阎善先、李化邦、龚业焕、龚永贞、刘沂、张应捷、黄骏发、熊如琪、李秉忠、贾安世、王辚、王敏、李养麟、李存心、石天禄、张内实、许士彦、黄朝聘、汤琯、张永昌、沈谂、侯方镇、周谠、孟继孔、马骏、郭正谔、秦道兴、董躬行、郭应第、丁如浣、唐廷俊、石莪、唐启中、樊中萃、张培、乔明楷、翟三策、李景华、宋熙、陈敏陞、田养成、张凤翀、陈养质、萧承运、高兴、王廷秀、李尚宾、周显威、谷邦奇、刘熙、饶世淳、廖生、王恩锡、范希皋、安守已、李日华、李国治、李日新、姬文启、罗国祯、史曰环、王绍禹、马任、东肇商、范祖淹、徐邦瑞、孙祚昌、包永成(弟永明)、黄儒煐、保国璧、王风木、梁建中、丁光耀、丁光彩、冯维京、薛国正、解光缨、王端心、张景耀、雷一声、翟羽翱(叔三)、张杰、牛象爚、赵九筵、秦光祖、李亨、苟日济、吴名标、韩识、吴用极、黎屏极、林培梁、段字辛、朱文美、张礼、秦府舍人、宋儒周、白昭远、凤翔某士、常仕艾、尚■〈乎上灬下〉、田而腴、郭秉忠、赵伯、张问行、孙印、于应泰、张一才、张懋龄、李太升、王臣、王俊彦、马士陞、张斗辰、曹士铨、宋愈亨、李沁、李晟、王光先、王允嘉、朱荃、王源长、赫崇德、王尔读、罗杰、杨兴旺、雷应奇、蒋世铉、骆士升、李犹龙、唐韵、张鹏冲、赵湛、王干、李荩臣、萧露丰、郜天德、许心亮、汤身之、萧露茂、郭产桂、崔岩、岳震、杨应春、林万榜、郑缉锦、杨载、林暹、温君羽、张俨然、张联台、蒋时行、姜泻里、王士京、王贤、王宏、林大疆、陈元泰、高应冈、赵定周、杨国彦、杨令闻、张明、许界、叶正元、林宗椿、邱全、王四、刘守度、蔡八、刘若时、李环、郭如嵩、申嵩秀、李淳儒、阎如玉、尹德懋、赵真才、贾时俊、陈佐舜、高凌云、党全湖、李显荣、张鸾山、熊寿三、李求利、陈注、邱永涓、陈细卞、李栋、李俊一、陈乞七、李呆五、李比、李顷、李外定、李秀、陈添、张养、陈党九、陈安二、李浩、陈机六、李涧、陈七郎、陈祖六、李松、陈宴郎、陈孙四、张国、叶佑、张孝七、李监、陈彦奇、张郎、陈赐一、叶魁、陈敬四、李舜、李德化、李鸣四、陈细五、陈子云、秦子贤、陈氏姑娘、许尔昌、左冲霄、李维新、高瑞先、刘通。

  右寇难殉节

  以上共九百四十一人

  卷十二建文殉节诸臣(略)(三○五)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

  专谥诸臣

  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佥书府事、总兵官刘綎,南昌人,于诸军中最骁勇,历平九丝蛮、缅甸、罗雄、朝鲜、倭、播州、建昌诸寇,大小数百战,威名甚着,万历四十六年四路出师,由宽佃道进,与大兵战于阿布达哩冈,兵溃战死。有养子招孙突围出,手格杀数人,力竭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刘綎勳劳特着,胆略素优,奋勇争先,捐躯最烈,今谥忠壮。

  援剿总兵官曹文诏,大同人,少有智略,历从熊廷弼、孙承宗,出师皆有功,剿流贼大小数百战,忠勇冠时,为明季良将第一。崇祯八年,流寇猖獗,文诏以孤军愤激请行,遇贼真宁湫头镇,伏起,师溃,力战不支,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曹文诏秉资骁猛,练习戎行,慷慨出师,勇烈并懋,今谥忠果。

  总督各路援兵兵部尚书卢象升,宜兴人,有勇略,先后治兵十余年,身经百数十战,亲冒矢石,未尝挫衄,为杨嗣昌辈所尼,屡起屡踬,崇祯十一年,大兵临蒿水桥,象升督师拒战,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而死,仆顾显殉(见明史及辑览)。

  卢象升材优军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

  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高阳人,晓畅边事,以大学士再督辽师,皆着劳绩,为奄监及群小所沮,未竟其用,里居七年,崇祯十一年,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城陷,被执,从容投缳死。次子举人鉁(一作钤。案钤承宗第三子,先卒),四子生员鋡、六子官生铈、七子生员镐、鉁子之滂、鋡子之澋、兄子链、锵、链子之澈、之渼、之泳、之泽、锵子之涣、之瀚皆战死,阖门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孙承宗身任安危,志匡宗社,难扶倾厦,终殉孤城,今谥忠定。

  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新城人,学问清醇,立朝多所建白,罢职居雒阳;崇祯十四年,闯贼犯洛,分守北城,奋勇杀贼;城陷,被执,不屈,骂贼,遂遇害(见明史及辑览)。

  吕维祺学崇正谊,守励清操,矢志殉城,堪称完节,今谥忠敬。

  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贺逢圣,江夏人,廉静自守,忠谨端方,以疾告归;崇祯十五年,献贼陷武昌,被执,不屈,衣冠投湖死,妻危氏,亦投池死。子觐明、光明及子妇曾氏、陈氏、孙三人,皆溺死(见明史及辑览)。

  贺逢圣学术醇正,行义刚方,殉义捐躯,克全大节,今谥忠悫。

  督师总制应安、凤阳、江西、湖广、河南、四川、贵州军务、仍总督陕西三边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人,沈毅多筹略,屡建大功,为杨嗣昌所尼,不尽其用。崇祯十六年,出关讨贼,至襄城,连战皆捷,会大雨七日夜,粮不继,军败,殁于阵;继妻张氏,闻西安破,同妾刘氏、吴氏、张氏、二女,俱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孙传庭夙娴良画,屡着捷功,仓卒殉军,仁成身殒,今谥忠靖。

  山海关北部总兵官尤世威,府谷人,为明末良将,屡着大功;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世威已家居,与兵备都任等励众守城,比陷,纵火焚其家,百口俱烬,骂贼被杀,城中无一人降者(见明史及辑览)。

  尤世威纠集残旅,坚守孤墉,万众同心,阖城赴义,今谥忠刚。

  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蔡懋德,崑山人,学宗王守仁,历官有声,以知兵擢用;崇祯十六年,闯贼尽陷三秦,懋德提孤军三千,控御长河南北,会晋王趣保太原,贼遂陷平阳,乃痛哭誓师,登陴力御;明年春,部将张雄降贼,纵火焚城,懋德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蔡懋德清操自矢,大节难移,慷慨守城,从容殉义,今谥忠恪。

  镇守山西等处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周遇吉,锦州人,初为京营参将,出剿寇,数有功;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山西,遇吉守宁武,力战,歼贼甚众;城陷,巷战,被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妻刘氏,率妇女射贼;贼纵火焚之,阖门尽死(见明史及辑览)。

  周遇吉孤军乘城,百战不屈,骁勇盖代,义烈冠时,今谥忠武。

  督师、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锦衣卫籍,祥符人;崇祯中,历安池道为安庆巡抚,爱民敬士,屡却寇兵,进南京兵部尚书,誓师勤王,迎立福王,出镇江北,力图兴复,大兵克扬州,自刎不殊,被执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今谥忠正。

  左柱国、镇守滁和等处总兵官、靖国公黄得功,开原卫籍,其先合肥人,为偏裨,多战功,天性忠义,纪律严明,所至人感其德。乙酉五月,大兵渡江,福王潜遁入其军;得功惊泣,率麾下守御,忽飞矢中喉,知事不济,拾箭刺吭死,妻闻之,亦自经(见明史及辑览)。

  黄得功材昭武劲,性懋朴忠,卫主殒身,克明大义,今谥忠桓。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山阴人,学术深醇,立朝忠谠,指陈多中时弊;南都亡,杭州亦失守,赴水不死,绝食二十三日而卒(见明史及辑览)。

  刘宗周望着清标,言多谠论,纯修无两,介节独持,今谥忠介。

  吏部尚书徐石麒,嘉兴人;崇祯中,为刑部侍郎,谳狱平允;福王召为尚书,力持正义,忤马士英罢归;大兵定嘉兴,自经死;妻孙氏,赴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徐石麒风规挺直,议论老成,殉义从容,全节无愧,今谥忠懿。

  太子少师、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高宏图,胶州人;崇祯中,为工部侍郎,耻与中官张彝宪共事,抗论削籍;福王时,入阁,以持正,与马、阮不合,乞归,寓会稽,南京破,逃野寺中,绝粒死(见明史及辑览)。

  高宏图秉直忤时,怀忠事主,国亡身殒,大节炳然,今谥忠直。

  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姜曰广,新建人;官翰林,奉使廉洁,侍经筵,议论激切;福王时,入阁,以鲠直为马、阮所挤,罢去,后南昌破,投偰家池死(见明史及辑览)。

  姜曰广抗论触邪,协心事主,捐躯殉国,无负本衷,今谥忠确。

  巡抚应天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祁彪佳,山阴人;初为兴化推官,善折狱,擢御史,直言敢谏,巡抚江南,靖乱安民,有治绩;忤马、阮等,罢归;闻杭州破,绐家人先寝,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祁彪佳廉静自守,抚辑有方,绩着居官,节全临难,今谥忠惠。

  督师经理河北、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充通问使左懋第,莱阳人;崇祯中,为知县,有异政,擢给事中,屡陈时弊;福王时,受命奉使大清,馆于太医院;南都既破,谕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左懋第仗节难挠,蹈死不悔,出疆之义,无愧全贞,今谥忠贞。

  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继咸,宜春人;崇祯时,分巡武昌,击贼有功;任总督,以忠义结左良玉心;福王初立,极言时弊;良玉举兵,被留军中;其子左梦庚既降大清,继咸遂被执入都,不屈杀之(见明史及辑览)。

  袁继咸义感悍军,忠抒谠议,克坚大节,悉本纯衷,今谥忠毅。

  督师少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黄道周,漳浦人;学行推重于天下;崇祯中,劾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召对平台,反覆抗谕,坐谪戍。南都亡,往见唐王,请募兵江西,得义旅九千余人,出徽州,遇大兵,战败,被执,至江宁,不屈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黄道周硕学清操,孤忠亮节,克全儒行,无愧贞臣,今谥忠端。

  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子龙,华亭人,为绍兴推官,定东阳民乱,擢给事中,屡陈时计,后以结太湖兵,举事应浙闽,被执,乘间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陈子龙学问淹通,猷为练达,贞心可谅,大节无亏,今谥忠裕。

  督师、少傅、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国维,东阳人,为给事中,蹇谔敢言;巡抚应天,总督河道,有御寇治河功;南都破,请鲁王监国绍兴;顺治三年,江上师溃,国维还守东阳,知势不支,作绝命词,赴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张国维保障岩疆,支撑余烬,心坚抱义,力矢全忠,今谥忠敏。

  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肯堂,松江华亭人;崇祯中,在言路,着蹇谔声;巡抚福建,常遣兵入卫;唐王命为尚书,请由海道抵江南,为郑芝龙所阻;唐王败,走从鲁王;顺治八年,大兵破舟山城,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经死。妾周氏、方氏、姜氏、毕氏、子妇沈氏、女孙茂漪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张肯堂大义能明,忠谋素蕴,崎岖渡海,慷慨捐生,今谥忠穆。

  督师、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定兴侯何腾蛟,黎平人;崇祯末,巡抚湖广,能调护左良玉军;唐王时,降闯贼余众,军声大震;桂王时,入广西,竭力战守,后因进取长沙,师溃,至湘潭,被执,绝食七日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何腾蛟志切持危,情坚报主,艰难百战,终始一心,今谥忠诚。

  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桂林留守、临柱伯瞿式耜,常熟人;崇祯中,为给事中,搏击权豪,论事切直;福王时,为广西巡抚,定乱有功;迎立桂王,力保危疆,支持数载,大兵破桂林,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瞿式耜定议立君,竭诚奉上,义全忠孝,节贯存亡,今谥忠宣。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节制闽广江楚军务陈子壮,南海人;初为翰林,忤逆奄,削籍。崇祯时,为礼部侍郎,持论抗直;大兵破广州,子壮起兵应桂林,不克,被执,受戮死。母朱氏,自缢;子上庸,起兵九江村,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陈子壮早敦直节,晚抗军锋,白刃无辞,丹心堪悯,今谥忠简。

  以上专谥诸臣二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二

  通谥忠烈诸臣

  蓟辽总兵官杜松,昆山人;右都督桐弟,奋勇敢战,历着边功,万历四十六年,率兵出抚顺关,与大兵战于萨尔浒,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龚念遂、李希泌,籍贯俱未详,万历四十六年随总兵杜松等率兵出抚顺,与大兵战于斡珲鄂谟地,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辽东总兵官都督佥事马林,蔚州人;万历四十六年,与大兵战于尚间崖,军败,死之。子燃、熠俱随父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乔一琦,上海人;万历四十六年监朝鲜兵,出宽佃道,与刘并御大兵于阿布达哩冈,军败自缢死(见明史)。

  辽东总兵官张承荫,榆林卫人;都督臣子,积有边功,万历四十六年,大兵拔抚顺,承荫赴援力战死(见明史)。

  渖阳总兵官都督佥事贺世贤,榆林卫人;勇敢善战,天启元年,大兵薄渖阳,力战中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援辽总兵官杨宗业(一作仲业),籍贯未详;天启元年,提兵赴援辽阳,与大兵战败,父子俱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西平副总兵罗一贯,甘州卫人;天启元年,大兵攻城,一贯率三千人,悉力拒守,力竭,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总兵官、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赵率教,陕西人;崇祯元年、大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战于遵化,中流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蓟镇总兵官孙祖寿,昌平人;崇祯二年,大兵薄都城,祖寿散家财,招回部曲,从经略满桂战死(案满桂,明谥毅愍)。

  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刘之纶,宜宾人;由庶吉士超擢侍郎,督京营兵;崇祯三年,大兵自永平趋三屯营,之纶发炮炸,军乱,严鼓力战,流矢四集,死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东江总兵官都督佥事黄龙,辽东(一作南昌)人;屡着战功,崇祯六年,大兵破旅顺,力战不胜,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主事王一桂,黄冈人;崇祯九年,以督饷至昌平,分扼南城;城破,被执,死之。妻姚氏、妾邱氏、陈氏各抱子女投井,家众二十七人,悉赴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江西道御史巡视山海、居庸二关王肇坤,兰溪人;崇祯九年,大兵入喜峰口,力御不敌,退保昌平,援不至,城破,被四矢、两刃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兖州知府乔若雯,临城人;为部曹时,抗疏言事,有直声;出守剔除奸弊,以疾归。崇祯十一年,大兵破临城,端坐按剑而死(明史及辑览)。

  山西按察使李祯宁,临城人,罢归;崇祯十一年,大兵薄临城,佐有司固守;城破,率家众格斗,中槊死;一门死者数人(见明史)。

  巡按山东御史宋学朱,长洲人,尝抗疏论事,时论壮之。崇祯十一年,行部章邱,闻大兵下山东,驰辽,与布政司张秉文议守城,连章告急;明年正月,城溃,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宁远团练总兵官、署都督同知金国凰,宣府人;崇祯十二年,大兵攻宁远,率亲兵鏖战,移时矢尽力竭,与二子俱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永东协总兵官、左都督曹变蛟,大同人;关中剿贼,功最多,才勇冠时,从洪承畴救锦州,战败,保松山;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城,被执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河间知府颜孕绍,曲阜人;复圣六十五代孙,剿寇有功,抚循饥民,历着循声。崇祯十五年,大兵临河间,率众坚守,援兵不至,城破,阖门同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吏科给事中范淑泰,滋阳人;崇祯十五年,典试事竣,还家,值大兵围兖州,竭力固守,城破,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滕县知县吴良能,盖州人;崇祯十五年,大兵至滕县,城将破,尽杀家属,拜母出,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封疆殉节诸臣二十三人(附入祠士民二人)。

  新城侯王国兴,东平人,孝和太后弟升子;崇祯十七年,闯贼陷都城,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神枢营副总兵、都督佥事贺赞,保定人;总兵虎臣子,勇敢有父风;闯贼薄京师,率所部迎击于高梁桥,奋勇大战,为乱箭射死。弟生员诚,贼陷保定,家人劝易衣遁;叱曰:吾忠臣子,若逃,何以见先将军地下!偕妻马氏及女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同知邵宗元,砀山人,有治行;崇祯十七年,摄府事,闯贼至真定,游击谢嘉福迎贼,投书诱降,手裂之;贼欲夺其印,不与,被断指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宁都司,后卫指挥同知刘宗嗣,清苑人;崇祯十七年,分守东城,力不支,先缢死。妻毛氏、媳王氏及妹女,城陷被执,骂贼,夺刀杀二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甲申殉节诸臣四人(附入祠士民一人)

  兵部右侍郎沈犹龙,松江华亭人;崇祯时,巡抚福建,讨贼有功;福王召,未起;南京亡,募兵守松江城,城破,中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授剿团练总兵官、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刘肇基,辽东籍,赣榆人;初剿流寇,屡有功,史可法檄防河,赴援扬州,守北门,城破,率所部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金山卫指挥使、功加参将侯承祖(一作玉音,一作怀玉),本卫人;大兵至,竭力固守,城破,巷战,力尽,被执,谕降不从死。子世禄,巷战中四十矢,被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英德主薄阎应元,顺天通州人;初为江阴典史,以御海贼功,迁职未赴,南京破,率江阴人守城,竭力扞御者三月,大兵入城,众犹巷战,应元赴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福王殉节诸臣四人(附入祠士民三人)。

  巡抚山东右佥都御史邱祖德,成都人,罢官后,流寓宁国,举兵应金声,兵败,被获,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徽州府推官温璜,乌程人;练徽州民兵为保障计,复与金声相掎角,转饷其军,城破,刃其妻茅氏及女,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都督蒋若来,长洲人;善骑射,屡破贼有功,后守金华,援绝先焚其妻子,巷战经日,力尽,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按上游四府仍兼巡关监军御史郑为虹,仪征籍,歙县人;扼守仙霞关,大兵入关,披执,不降,戮死(见明史)。

  总兵周之藩,井研人;时追兵将及唐王于汀州,之藩卫主巷战,矢集其身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傅冠,进贤人;崇祯时入阁,性简易,罢职归;唐王时,起原官,督师江西,后致仕;大兵下福建,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吏兵二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军务郭维经,江西龙泉人,孤介强立;崇祯中,在南台劾温体仁,以直声着;唐王命率师援赣州,城破,入嵯峨寺,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左侍郎詹兆恒,永丰人;崇祯时,为南京御史,有殊绩。福王时,尝劾阮大铖;唐王命佐黄道周守广信,寻奔怀玉山,攻开化,兵败,死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唐王殉节诸臣八人。

  礼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吴钟峦,武进人;从鲁王至舟山,往来普陀山中,闻大兵至宁波,急渡海,入昌国卫之孔庙,积薪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煌言,鄞县人;初以举人奉表迎鲁王至绍兴监国,复以兵从至海外;后桂王遥命为大学士,闻滇南平,散遣部曲,遁居悬嶴,为大兵所袭执,谕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鲁王殉节诸臣二人。

  吏部尚书李若星,息县人;为御史,劾发魏忠贤、客氏奸,讨贵州余孽有功;桂王时,召为尚书,武冈破,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各路兵马、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同敞,江陵人;大学士居正曾孙,总督军务,每战辄为诸将先,大兵至桂林,被执,谕降不从,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江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揭重熙,临川人;事唐、桂二王,屡率兵攻抚州、邵武,不克,为大兵袭执,送建宁,不屈受戮(见明史及辑览)。

  兵科给事中陈邦彦,顺德人;起兵谋复广州,不克,入清远,大兵破城,被执不降,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贵州布政使张耀(一作耀),三原人;知闻喜,慈惠抚民;孙可望攻贵州,耀至定番州,率家众乘城拒守;城陷被执,劝降不屈,被杀,并家属十三人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云南御史罗国瓛,嘉定州人;孙可望攻曲靖,国瓛方按部其地,婴城拒守,城陷,初执,不屈,携至昆明,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桂王殉节诸臣六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贺虎臣,保定人;破贼有功。崇祯六年,偕总兵曹文诏等,破贼甘泉,会察罕合套寇薄灵州,奋勇击贼,援绝,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河西道佥事郭应响,福清人;崇祯五年,宁塞流贼袭鄜州,应响仗剑,领家丁拒北关,手刃十五贼,继又突至,手刃三贼,力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整饬固原兵备道参政兼副使陆梦龙,浙江山阴人;屡剿流贼,斩获甚众;崇祯七年,流贼陷隆德,提兵赴援,至绥德,遇伏,搏战被执,骂贼,攒刺死(见明史及辑览)。

  孤山副总兵加署都督佥事艾万年,米脂人,由武学生从军。积功,大小数十战皆捷。崇祯八年,与闯贼战襄乐,战斩贼数百,陷伏,力竭,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陕州知州史记言,当涂人;事毋以孝闻。崇祯八年,闯贼犯陕,练兵杀贼甚多,力守三月,贼乘夜雪陷城,被执,骂贼,剸胸裂腹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真阳知县王信,陕西宁州人;以孝闻。崇祯八年,率众御贼,力竭被执,贼欲挟以赚城,大骂,断头剖腹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延绥总兵官、左都督俞冲霄,靖边卫人;崇祯九年,闯贼犯绥德,拒战竟日,杀获甚多,中伏,援绝,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昌平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汤九州,石埭人;以故总兵从军自效。崇祯九年,率兵剿贼,从嵩县深入,因左良玉援军,中道而回,遂阵殁于九龙山(见明史及辑览)。

  辰沅副总兵邓祖禹,蕲水人;尝以游击入卫京师,力战芦沟桥。崇祯九年,檄援应城,血战杀贼甚多,陷重围,被执,劝之降,骂贼剖腹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四川总兵官、左都督侯良柱,叙南卫人;初讨奢寇,复遵义城;崇祯十年,闯贼自陕西趋四川广元县,大败之;贼至益众,战于绵州,力竭,死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安庆副总兵潘可大,江宁人;崇祯十年,贼犯太湖,与程龙等御贼酆家店,多杀伤,会天雨,甲重不得出,力战月余,矢尽粮绝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房县知县郝景春,江都人;前摄黄安县,坚守八日,贼解去,罗汝才等降,景春立意主剿,总制熊文灿不从。崇祯十二年,献贼等叛攻房县,景春请援于文灿,十四往不报,督兵固守,力不支,为所执,说降,不从,被磔死。其子生员鸣銮,力敌万人,尝诣罗汝才劝降,知其伪,授兵登陴固守,城将崩,灌以热油,又击伤献贼左足,入垒,识其卧帐,将袭擒之,指挥张三锡导贼至,被杀,仆陈宜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永宁知县武大烈,临潼人;崇祯十三年,闯贼攻城,战守三昼夜,杀贼甚多,力竭,城陷,被执,索印不予,燔灼死(见明史及辑览)。

  巴县知县王锡,新建人;屡着战功;崇祯十七年,献贼穴城,锡热油灌之,贼多死,遂发大炮,陷城,被执,骂贼,备极刑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川北副总兵张令,蔺州土人;永宁宣抚司土目。忠勇善战,所至竭力守御。崇祯十三年,献贼至重庆,令年七十,马上能用五石弩,与女将秦良玉扼之于竹箘坪,大杀贼,乘胜前进,中伏弩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梁道兵备佥事刘乘云,高阳人;知浮山,击贼却走;崇祯十四年,闯贼寇禹州,誓死固守,贼以十万众陷城;执使跪,骂贼,缚于树,攒射之,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提督三关总兵官刘光祚,榆林人,累战有功;崇祯十四年,闯贼覆傅宗龙兵,乘胜攻南阳,唐王邀与守城,用计杀贼精锐,血战七昼夜,城破,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为贼揕死(见明史及辑览)。

  南阳知府颜日愉,上虞人;初令叶,有惠政;崇祯十四年,献贼攻城,设守具,贼冒雨登城,击杀几尽,贼引去,城获全;日愉被一矢二刃死(见明史及辑览)。

  太康知县魏(一作卫)令望,武乡人;崇祯十四年,流贼攻城,严加守备,贼愤甚力攻,城陷,巷战死,阖门自焚(见明史及辑览)。

  舞阳知县潘宏(一作宏道),淮安山阳人;数讨土寇有功。崇祯十四年,闯贼至,固城守,发炮击贼,诸生潜降,贼缚宏以献;索印,不予;大骂,不屈,支解死。子澄澜,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鄢陵知县刘振之,慈溪人;刚方敦行;崇祯十四年,闯贼至,婴城固守,城陷,贼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声,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翰林院检讨马刚中,商城人;省觐归。崇祯十四年,闯贼至,分城守,募义勇,搏战,城陷,不屈,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泸洲知州苏琼,石埭人;崇祯十四年,献贼陷泸,被执,骂贼磔死;妻舒氏,自刎,一家从死者七人(见一统志)。

  镇守南阳总兵官猛如虎,榆林人;骁果善战,屡着劳绩。崇祯十五年,闯贼攻南阳,疽发背,力疾奋战,以计破贼,炮伤其精锐,城陷,持短兵巷战,袖血淋漓,贼脔杀之(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河北山东总督中军总兵官姜名武,保德州人,慷慨有才略,守昌平,论功加秩;崇祯十五年,闯贼围开封,往援,左良玉兵先退,诸军皆溃,独名武坚壁固守,与贼血战,力竭被执,骂贼,磔死,麾下无一人降者(见明史及辑览)。

  睢陈道兵备副使关永杰,蒲州籍,巩昌卫人;为绍兴推官,强立不阿。崇祯十五年,闯贼攻陈州,励卒守城,贼遣使说降,斩之,悬于城上,贼攻益急,力竭,城陷,格杀数贼,中乱刃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汪乔年,遂安人;清正自持,有才武,尝檄米脂令边大绶发掘李自成祖父塚;崇祯十五年,攻闯贼于襄城,解左良玉郾城之围,率先登陴,御七昼夜,矢石俱尽,良玉兵不赴援,城陷,巷战力竭,自刎未殊,被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保定河北山东军务、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杨文岳,南充人;尝擒斩闯贼枭将于开、归、陈、许间。崇祯十五年,在汝宁,闯贼来攻,文岳率兵悉力守御,贼众环攻,炮矢雨下,力竭城溃,被执骂贼;贼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三边总督中军副总兵党威,神木人,初与闯贼大小十七战,颇得胜;崇祯十五年,总督汪乔年被困襄城,率兵冲突,当者披靡,力渐竭,城中食尽,援不至,身被数十创,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郏县知县李贞佐(一作李贞),安邑人,以学行着,训民有方,前令李可灼守城遇害,邑被焚掠,至则练乡兵守城邑;崇祯十五年,闯贼复陷城,被执,大骂,贼断其舌,支解死。母乔氏亦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防守汝宁总兵官虎大威,榆林人,娴将略,扼贼数有功;崇祯十五年,随总督杨文岳援河南,大败贼于汝宁,乘胜逐北,中飞炮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汝南道佥事王世琮,达州人;初为何南府推官,善杀贼,尝矢贯耳,不为动;人号为王铁耳。崇祯十五年,闯贼陷汝宁,被执,大骂,贼以炮击之,肉糜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兵官左都督孙应元,籍贯未详;善战,所至有功;崇祯十五年,击贼罗山,乘胜逐北,孤军无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宜城知县陈美,新建人;安辑流亡,击贼败去;崇祯十五年,闯贼攻城,悉力守御,相持八昼夜,贼以大炮攻击,城陷,被执,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新安知县陈显元,蕲县人;城经摧颓,率民入保关门寨,碎贼伪檄;崇祯十五年,贼来犯,守月余,力竭,寨陷,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抚治商雒道副使黄世清,滕县人;崇祯十六年,贼犯商州,有降贼者,发炮毙之,凭城守,士民效死,炮石尽,妇人掘街砌继之,城陷,骂贼,与一家十三人同遇害;仆朱化凤,愿与主同死,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整饬榆林中路按察司副使(一作布政使)都任,祥符人;性刚方,多忤物;崇祯十六年,闯贼陷西安,任集军将,流涕谕以大义,凭城死守,杀贼甚众,连十三昼夜,城陷,士卒不逃,巷战三日,骂贼自刎,全家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署领榆林镇原任延绥总兵官都督佥事李昌龄,镇番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倡义与副使都任等守城,沥血誓师,用炮击贼,死者无算,七昼夜城摧,撤屋为重垣,比陷,巷战,无一人降者。昌龄被执,骂贼,磔于市(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关南部总兵官王世钦,榆林卫人;乞养在家;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与副使都任等分城拒守,出战屡胜,援绝,城陷,被执,械至西安,骂贼死之;妻高氏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延绥抚标参将刘廷杰,绥德州人;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率众激以大义,分城固守,杀贼甚多;城陷,被执,骂贼,支解死。其弟廷夔,收兄尸,亦投阁死(见明史及辑览)。

  延绥镇中协副总兵惠显,清涧人,以忠义自许。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与副使都任等,婴城死守,城陷,被执,骂贼,磔于市(见明史及辑览)。

  宁夏总兵官侯世禄,绥德州人,勇敢精悍,屡着战功,里居;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募敢死士,缒城击贼,分城拒守;城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焦源溥,三原人;为御史,抗疏直言;巡按真定,为崔文陞所忌,引疾归。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骂贼,拔其舌,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甘肃西协副总兵郭天吉,榆林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犯甘州,城陷,巷战,不屈,被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甘肃总兵官马爌,蔚州人,总兵林子。崇祯十六年,甘州城陷,焚妻子媵妾,战死,仆马儿亦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钟祥知县萧汉,南丰人,有廉名。崇祯十六年,闯贼薄城,登陴拒守五昼夜,突围出,护献陵,城遂陷,被执,拘之吉祥寺,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守河西道参议段复兴,阳榖人;闯贼陷西安,遣使三至,劝降,皆斩之;简精锐,城守,发炮石,杀贼满濠。崇祯十六年,贼尽锐日攻四日,不能支,遂自刎。母田氏与妻杨氏、妾牛氏、宗氏、张氏及女同焚死,家人单周及妻李氏殉焉(见明史及辑览)。

  工部尚书南居益,渭南人,少励操行,抚闽时,屡平海患,夺职归。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关,诱之降,加以炮烙,终不屈,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湖南御史刘熙祚,武进人;为县令,有善政。崇祯十六年,献贼寇长沙,督水寨兵以御,力不支,遣部将护吉、惠二王赴广西,而己还守永州,战败茅栗铺,被执,说降,不屈,受极刑死(见明史及辑览)。

  长沙推官蔡道宪,晋江人,廉明有才略。崇祯十六年,献贼薄长沙,时道宪署府事,慷慨登陴,誓死固守。献贼至城下,呼与语,道宪大骂,挽强弩射之,贼穿地道攻城,三日,城陷,被执,百计劝降,骂益厉,先杀其健卒胁之,不屈,被磔死。其卒瘗之南郊醴陵坡(见明史及辑览)。

  监军分守上湖南道副使陈璸,漳浦籍,镇海卫人;令永嘉,有治声;为袁州推官,拒楚贼有功;守湖南,讨平八排贼。崇祯十六年,督衡永等兵,誓师鳌山铺,与献贼战,乘胜深入,血战六十里,被执,骂贼,断手足,剖肝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湖广粮储道参政许文岐,仁和人;镇静有谋,历着勳略。崇祯十六年,由左江道擢任当行,献贼攻蕲州,发炮毙贼甚众,夜大雪,贼破西门,文岐巷战,被执,谋袭贼,事觉,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分守武汉黄三府参将、加副总兵崔文荣,海宁人;崇祯十六年,献贼攻汉阳,文荣自武昌夜袭贼营,斩贼六百余,劝主将守汉水,不听,贼遂渡江,陷武昌;文荣出战,杀贼,贼攒槊刺之,洞胸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守上荆南道兵备参政周凤岐,永康人;崇祯十六年,献贼来攻,分守澧州,孤城援绝,城陷,被执,劝降,骂贼,剖腹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枣阳知县郭裕,新淦籍,清江人。崇祯十六年,献贼将至,率精兵守城,杀贼七百余人,贼尽锐来攻,明年元旦,城陷,被执,骂贼,支解死。阖门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陕西监军道佥事李新,蕲州人,乞养归。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尽杀其家人胁之,新抱父尸,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沔阳州同知马飙,蔚州籍,同官人,世为将家,有胆智。崇祯十六年,闯贼寇州城,奸民通贼,飙出,逆战,杀贼甚众,力竭,被执,骂贼,以枪洞腹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甘肃、赞理军务、右副都御史林日瑞,诏安人;为宁绍道、浙江按察使,并有政声。崇祯十七年,闯贼犯甘州,乘城守御,会大雪,寒甚,贼夜袭城,被执,骂贼,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右佥都御史陈士奇,漳浦籍,镇海卫人。崇祯十七年,献贼破涪州,众百万,至城下,日夜登陴,以炮击死贼无数,城陷,被执胁降,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按四川御史刘之勃(一作渤),宝鸡人。崇祯十七年,力守成都,城陷,被执,献贼以同乡,百计诱降,嗔目大骂,被攒射死。从子生员文郁,抱尸痛哭,触树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右侍郎李含乙,渠县人,以忧归。崇祯十七年,献贼陷成都,含乙破家募兵,恢复广安州,后与贼战,马蹶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重庆知府王行俭,宜兴人;崇祯十七年,献贼至,率民死守,城陷被执,不屈,脔割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华阳知县沈云祚,长洲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夔门,亟谒蜀府,昼守御策,劝出帑藏募士,不从;城陷,被执,幽于大慈寺,诱之降,骂贼,为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资阳知县贺应选,丹阳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城,骂贼死;阖门十七人,皆被害(见江南通志)。

  山西抚标中军副总兵应时盛,慈溪人,世居辽阳。崇祯十七年,从巡抚蔡懋德守城,巷战,杀贼,力不支,先杀妻子,缢死懋德尸侧(见明史及辑览)。

  河内知县丁泰运,泽州人,着廉直声。崇祯十七年,誓死守南城,巷战,被执,骂贼,爇以铁索,终不屈,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寇难殉节诸臣六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四人)。

  右自杜松以下共一百十一人,或血战捐躯、或竭力守土、或阖门赴义、或抗论轻生,义烈较着,俱通谥忠烈。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三

  通谥忠节诸臣

  辽东经略、兵部侍郎袁应泰,凤翔人;代熊廷弼为经略,精敏强毅,而短于用兵,规画颇疏。天启元年,大兵破辽阳,民皆迎降,应泰尚据城楼,知事不济,佩剑印自缢死。妇弟姚居秀及仆唐世民同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大凌河副总兵、右都督何可纲,辽东人;崇祯四年,大兵攻大凌河城,总兵祖大寿等欲降,可纲不可,为大寿等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布政使张秉文,桐城人;崇祯十一年,大兵下济南,分门死守,援兵不至,明年正月,城溃,巷战,力不支,死之;妻方氏、妾陈氏,并投大明湖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邱民仰,渭南人;为县令,有治政,擢御史,敢言。崇祯十四年,大兵围锦州,五将皆溃,民仰退保松山。十五年二月,围急,援绝,洪承畴出降,民仰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辽东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王廷臣,沙河所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松山,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顺德知府吉孔嘉,高陵人;少愬父冤,以孝称,为县令,历着循声;崇祯十五年,大兵临城,募兵悉力拒守,力屈,城破,与妻张氏、次子妇王氏并死。子贡生惠迪,与父同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兖州知府邓藩锡,金坛人;甫抵任,缮守具;崇祯十五年,大兵至,请鲁王散积储,以鼓士气,不从;藩锡拒守,巷战被执,不屈死;妾张氏,携稚子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高名衡,沂州人;流贼攻开封,有守御功,以病归。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沂州,被执,不屈,夫妇并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工部右侍郎宋玫,莱阳人;为蜚语所中,罢归。崇祯十六年,大兵破莱阳,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南京户科给事中张焜芳,山阴人;尝疏荐黄道周等,为文震孟请恤;以纠劾史■〈范上土下〉,削职;崇祯十六年,北上,抵宁清,遇大兵,被执,死之。妻妾闻之,并投井死。其子名翰,后亦死节于家。

  以上封疆殉节诸臣十人(附入祠士民三人)。

  彰武伯杨崇猷,六合人;杨信之后,袭爵。崇祯十七年,闯贼陷京城,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理河南、湖广、山西、陕西、四川江北军务,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王家桢,长垣人;罢职家居。闯贼陷京城,兵据长垣,家桢自缢死。子元炌从之殉难(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畿南道务、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徐标,济宁人;崇祯十七年,流贼逼真定,励众固守,叛将胁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监军湖广道御史金毓峒,完县人;为巡按,有声。崇祯十七年,监督师李建泰军,分扞保定西城,与同知邵宗元等率众杀贼;建泰降贼,城陷,毓峒抱监军印,投井死。妻王氏自缢死。从子武举振孙,手射殪七贼,身被重创,大呼曰:我金御史侄,前日杀尔帅者我也。群贼支解之。其兄肖孙及妇陈氏,同投井死,婢桂香从之(见明史及辑览)。

  工部员外郎王钟彦,华亭人;孝友清介。闯贼至,守广宁门。灯燎,守将韩某开门纳贼,被执,不屈死(见江南通志)。

  锦衣卫镇抚司佥书指挥同知李若琏,新城人,徙顺天。掌治狱,尝辨袁崇焕之冤,以失出,削藉;后复官,分守崇文门。都城陷,自缢死(见畿辅通志)。

  吏部尚书李遇知,洋县人;督仓场,有劳绩,尝疏荐邹元标为魏璫所嫉,削藉;都城陷,方自缢,被贼执,迫降不屈,遇害。一门死者七人,妾王氏先缢死(见陕西通志)。

  按察副使顾国缙,上海人;初任国子监丞,操江刘志选将建璫祠于文庙左,国缙以死争;分巡桂林,有破贼功,闻北京陷,不食死(见江南通志)。

  工部尚书何应瑞,曹州人;甲申闻京师陷,不食死(见山东通志)。

  以上甲申殉节诸臣九人(附入祠士民三人)。

  兵部左侍郎张伯鲸,江都人;扬州被围,与当事分城守,城破,自缢死。

  扬州知府王民育,济宁人;扬州破,绯衣端坐堂上,见杀;阖门赴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陞任遵义知府何刚,上海人;在扬州佐史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水师总兵官、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翁之琪,钱塘人;从黄得功驻芜湖。得功自刎,之琪痛哭,投江死(见明史及辑览)。

  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嘉定人;南都亡,里居,起兵守城,大兵来攻,力竭,城破,峒曾拜家庙,挈二子元演、元洁,并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进士黄淳耀,嘉定人;力学敦行,暗修自好;嘉定破,忾然入僧舍,索笔书绝命词,缢死。弟渊耀从之(见明史及辑览)。

  中书舍人李待问,松江华亭人;募兵守松江城东门,城破,朝服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参谋兵部主事(一作兵部司务)陈用极,昆山人;从左懋第出使本朝,谕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詹事府少詹事徐汧,长洲人;移疾归,闻南京破,投虎邱新塘桥下死(见明史及辑览)。

  翰林院检讨兼兵科给事中杨廷枢,长洲人;国亡,遁居山中,久之,为大兵所执,杀之泸墟泗洲寺(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松江华亭人;博学工文,为知县,有廉能誉;南都破,赋绝命词,自投深渊死(见明史及辑览)。

  中书舍人卢象观,宜兴人,总督象升弟;乙酉,与象升部将陈安起兵,战败死(一作赴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行人司行人陆培,钱塘人;奉使归省,值南京破,入桐坞岭,以绳授二仆,就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钱塘知县顾咸建,昆山人;大学士鼎臣曾孙。居官有惠政,潞王以杭州降,咸建不屈,寻被执,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临安知县唐自彩,四川达州籍,江宁人;杭州破,逃山中,有言其受鲁王敕者,捕获,不屈死。从子阶豫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刑部尚书高倬,中州人;崇祯中,为御史,请罢监军、省刑罚;事福王,议裁冗费,不纳,南都破,投缳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安庐池太四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亮,内江人;左兵破安庆,亮被执,梦庚北行,挟亮与俱,乘间赴河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福王殉节诸臣十七人(附入祠士民四人)。

  巡抚徽宁池太等处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金声,休宁人;南京破,保徽州,通表唐王,寻为大兵间道袭,执至江宁,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监纪推官吴应箕,贵池人;为诸生,尚气节,起兵应金声,屯师泥湾,谕降不从,被获死(见明史及辑览)。

  都御史王瑞枬,永嘉人;崇祯中,为襄阳佥事,以熊文灿抚贼为非计;福王时,极陈有司虐政;唐王召入闽,即归;温州破,拜辞家庙,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佥都御史陆清原,平湖人;奉唐王命,犒军江上,为方国安所留;大兵渡江,国安降,清原投江死(见浙江通志)。

  兵部职方司主事、监军道王之栻,武进人;奉唐王命,宣谕江上,至永康,遇大兵,被执,谕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礼部尚书曹学佺,侯官人;学问淹贯,立朝有风节;唐王败,投缳死(见明史及辑览)。

  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樱,峡江人;初为常州知府,洁己爱民,分巡福宁,平海寇有功;唐王命留守福州,后中左卫被兵,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廷麟,清江人;唐王命督师赣州,坚守几一年,援绝粮尽,城破,戎服投清水塘中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江南湖广诸军、兵部尚书万元吉,南昌人;崇祯中,为推官,能捕盗;福王时,监视江北军务,协和诸镇,陈奏悉中时弊,与杨廷麟同守赣州,城破,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南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文荐,金山人;与万元吉守赣州,日夜登陴,积劳成疾,城破,被执,送南昌,绝粒死(见明史及辑览)。

  提督江西义军、右佥都御史陈泰来,新昌人;崇祯中,为给事中,累陈战守方略,守新昌,破闯贼余众,后战抚州,拒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唐王殉节诸臣十一人。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熊汝霖,余姚人;崇祯时,为给事中,以直谏外谪;福王召复官,极谕时政,辞指剀切。创议迎鲁王监国,舟山破,从至海外,为郑彩所憾,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朱继祚,莆田人;事唐王,为大学士,从至汀州;后举兵应鲁王,守兴化,城破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钱肃乐,鄞县人;初知太仓州,有政声;建议迎奉鲁王,从至海外,忧愤呕血,闻连江陷,以头触床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沈宸荃,慈溪人;初为御史,条奏切中时病;后事鲁王,从泛海,抵金门,覆舟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尚书李向中,钟祥人;舟山破,大帅捕得之,以縗絰入见,终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督师兵部尚书余煌,会稽人;绍兴破,王航海遁,煌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函辉,临海人;初闻北部陷,倡义勤王,后从鲁王航海相失,投水死(一云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右侍郎林汝翥,福清人;鲁王令攻福宁,战败,被执,谕降,不从,吞金屑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右侍郎、总督水师沈廷扬,崇明人;崇祯中,转漕有功;后事鲁王,以舟师次鹿苑,舟胶于沙,被执,谕降不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理寺少卿兼江西道御史陈潜夫,钱塘人;福王时,巡按河南,招降流寇,有功;后事鲁王,募兵列营江上,绍兴破,偕妻孟氏、妾孟氏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科给事中董志宁,鄞县人;浙东破,在籍谋起兵,事泄,弃妻子走舟山,辛卯城破,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鲁王殉节诸臣十一人。

  经略川湖云贵河陕兵部尚书李干德,西充人;桂王时,巡抚川南,抵蜀,乡邑已陷。父明举,先于贼破西充时,被难;及孙可望陷嘉定,干德驱家人及弟赴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吴炳,宜兴人;桂王奔靖州,令炳从王太子走城步,遇大兵,被执,送衡州,不食,自尽于湘山寺(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尚书傅作霖,武陵人;监刘承允军。至武冈,大兵入城,被执,不降死。妾郑氏,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川南右佥都御史范文光(一作■〈艹火几,上中下〉),内江人;总督李干德杀杨展,因入山不视事,大兵克嘉定,文光赋诗一章,仰药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川北右佥都御史詹天颜,龙岩人;大兵克石泉,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管理义勇营总兵曹大镐,贵池人;江西破,招亡卒往来广信、邵武间,后事败,被执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师关中余应桂,都昌人;为御史,有直声;巡按湖南,捐赎锾十万余,佐军需,后夺职家居,久之,起兵,败殁;江右兵遂尽(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米寿图,宛平人;质直敢言。唐王时,由巡按擢黔抚。后贵阳失,奔沅州,会大兵破沅州,寿图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监军御史周震,全州人;监全州军。会大兵至,诸将谋降,不从,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高雷廉琼四府右佥都御史张孝起,吴江人;初授廉州推官,举兵谋恢复,被获,妻、妾投水死。后居龙门岛,大兵破岛,被执,不食七日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马干,吴县人;为川东兵备佥事,击走献贼将刘廷举,复重庆固守;大兵下重庆,干战败,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四川右佥都御史耿廷籙,临安河西人,里居;孙可望遣李定国陷河西,廷籙赴水死。妻杨氏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畏知,宝鸡人;事桂王,劾贺九仪,贼杀严起恒,为孙可望所执,以帻击可望,为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严起恒,山阴人;事桂王,以阻孙可望王封,为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尚书杨鼎和,江安人;以阻封议,孙可望追杀之于昆仑关(见明史及辑览)。

  东阁大学士吴贞毓,宜兴人;事桂王,以谋召李廷国去孙可望之逼,为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黔国公沐天波,定远人;黔宁王英十二世孙。从桂王,由榔入缅,缅人欲劫之,不屈,受极刑死。其母陈氏、妻焦氏,先于沙定洲之乱,同焚死。妾夏氏,至是,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洪育鳌,晋江人;大兵定襄阳,谕降,不屈死(见福建通志)。

  文渊阁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郭之奇,揭阳人;明亡,跋涉闽、粤、滇、黔,往来数万里;闻孙可望杀严起恒,团聚乡勇守乐民所,为陈奇策等声援,后被执至广西省城,不屈,死之(见明史)。

  巡抚柳庆右佥都御史龙之虯(一作之明),永新人;辛卯,柳州城破,被围,誓死以守,城陷,不屈死,妻朱氏亦死之(见江南通志)。

  以上桂王殉节诸臣共二十人(附入祠士民一人)。

  福建道御史马如蛟,和州人;令山阴,有清操;擢御史,颇着风节;罢职家居。崇祯八年,献贼至,倾赀贸士佐有司固守,麾壮士两战皆捷,会大风雪,城陷,巷战死。家属十四人,同殉。弟诸生如虹,并战殁(见明史及辑览)。

  颍州知州尹梦鳌,云南太和人;崇祯八年,贼至,率民固守,贼破颍州,梦鳌挥刀杀贼,被创,投乌龙潭死。弟玉与子七人同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和州知州黎宏业;顺德人;崇祯八年,献贼攻城,誓死守城,将陷,系印于肘,跪告其母;母李氏,泣谕以死节,先与其妻杨氏、妾李氏、一子、三女自缢;宏业复巷战,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科给事中吴宇英,广元人;里居,散家赀,募士三千人,屯山中;崇祯十年,献贼击之,拒守三月,粮尽,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榖城知县阮之钿,桐城人;荐举贤良方正。献贼据榖城,求抚,之钿察其奸,密报熊文灿预为之备,不听。崇祯十一年,献贼陷城,索印不予,骂贼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张克俭,长治人;初官襄阳副使时,杨嗣昌以献贼罗汝才降卒散处房、竹间,克俭上书言不便,不听。崇祯十四年,擢任未行,献贼假军符入襄阳,焚襄阳府,克俭奔救,为贼所执,大骂死(见明史及辑览)。

  汝南监军道、右参议艾毓初,米脂人;令内乡,薶大炮击死贼无算;守南阳,有功。崇祯十四年,贼复至,食尽援绝,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工部尚书周士朴,商邱人;里居。崇祯十五年,闯贼至,佐有司守城;贼入,不屈,被害。妻曹氏、妾张氏同坠井死。子举人业熙与妻沈氏并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通政使李梦辰、睢州人;为兵科给事,建言抗直;驳翻逆案之议,谪归。崇祯十五年,闯贼犯睢州,时知州缺,士民推任守城事,及贼入城,被执,骂贼扼吭死。妻王氏,不食死(见明史及辑览)。

  郑州知州鲁世任,安邑人;性端方,事亲孝;崇祯十五年,闯贼薄城,屯兵河上,竭力扞御,战败,被执,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宣府右佥都御史张维世,太康人;居官除奸剔弊,历有政声,以巡抚削籍归。崇祯十五年,闯贼犯睢州,佐有司城守,比陷,抗节死。妻李死自焚死。子正谊、孙昱俱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陕西、赞理军务右佥都御史冯师孔,原武人;崇祯十五年,闯贼陷西安,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太常寺卿麻僖,庆阳卫人为给事中,陈奏侃直,谪归。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宣府右佥都御史焦原清,三原人,里居。崇祯十六年,贼陷关中,执赴长安,绝粒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常道立,三原人;里居。崇祯十六年,闯贼入秦,征聘,不屈;北望稽首,不食死(见陕西通志)。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王道纯,蒲城人;言事侃直,尝抗疏劾熊明遇等交通误国及周延儒罪,坐削籍归。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西左参政田时震,富平人;居言路,抗直不阿,忤时宰归。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富平,不受伪职,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张夙翮,城固人;为御史,有直声,后罢归。崇祯十六年,闯贼胁仕,不屈,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南京吏部尚书南企仲,渭南人;尝趣行罢矿税、释囚系、录建言、贬斥诸臣之诏,致仕归。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关,年九十,不食死(见明史及辑览)。

  辽阳监军道佥事王征,泾阳人;罢官归,著书甚富,兼通西学,为邑人设守御方略。崇祯十七年,闯贼入关,绝粒七日死(见明史及辑览)。

  顺天府尹宋师襄,耀州人,里居。崇祯十七年,闯贼陷闻喜,胁授伪职,不屈死之。子金台,从父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太常寺卿尹伸,宜宾人;所至公廉强直,里居。崇祯十七年,起陞未赴,献贼陷叙州,搜得,被挟至井研,遂攒杀之(见明史及辑览)。

  管理钱法兼川西道副使张继孟,扶风人;崇祯十七年,佐巡抚龙文光守城,献贼陷城,为所执,胁仕不屈,被杀;妻贾氏从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河北道、右参政祝万龄,咸宁人;事父孝,在河南曾平回贼于水峪,又却贼于河北,以失事,削籍里居。崇祯十七年,西安陷,衣冠趋关中书院,自缢死。子生员于宸,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大同、赞理军务右佥都御史卫景瑗,韩城人;为御史,劾周延儒、曾楚卿、温体仁奸状,讨贼屡有功。崇祯十七年,闯贼至,总兵姜镶以城降,景瑗巷战,马蹶被执,劝降不屈,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宣府、赞理军务右佥都御史朱之冯,宛平籍,徐州人;居官清肃。崇祯十七年,闯贼寇宣府,励将士守城;城陷,自缢死。妻冯氏先遇贼济南,匿姑自沈于井,姑为之绝粒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四川右佥都御史龙文光,雒容人;崇祯十七年,令决都江堰注锦以益城濠,为战守计;比决,城已陷,骂贼不屈,投浣花溪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真定府同知张瑶,蓬莱人;被论谪,未赴任。崇祯五年,李九成等逼登州,瑶率家众登陴拒守;城陷,骂贼不屈,被杀。妻女四人并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马献图,宁夏籍,六安人;闯贼据关中,诱之降,不屈,至山西,被杀(见甘肃通志)。

  以上寇难殉节诸臣三十人(附入祠士民七人)。

  右自袁应泰以下一百八人,或死守封疆、或力纾祸难、或艰危自靖,或险阻不移,节义较着,均通谥忠节。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四

  通谥烈愍诸臣(上)

  广宁副总兵颇廷相,籍贯未详;万历四十六年,大兵破抚顺,赴援战殁(见明史及辑览)。

  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籍贯俱未详;万历四十六年,大兵拔抚顺,并从总兵张承荫赴援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辽东副总兵官于化龙、参将高贞从、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懋官,籍贯俱未详;万历四十六年,俱从总兵马林出三岔口,与大兵战于尚间崖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广平副总兵邹储贤,籍贯未详;万历四十六年,大兵围清河,储贤固守,率亲丁战于城南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广平参将张旆,籍贯未详;万历四十六年,与副将邹储贤同守清河城,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兵官赵梦麟、保定总兵官王宣,俱榆林人;万历四十六年,佐杜松出师抚顺,与大兵战于萨尔浒,阵殁(见明史及辑览)。

  渖阳总兵官尤世功,榆林人,天启元年,大兵破渖阳,总兵贺世贤兵败,往援,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宣抚使都司佥书秦邦屏,忠州人;天启元年,调援渖阳,与大兵战浑河,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镇武总兵官、都指挥使刘渠,保定人;天启元年,提兵援西平,遇大兵于平阳,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闾阳总兵官祁秉忠,西宁世袭土司;天启元年,援西平,兵败平阳,被重创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将刘征,籍贯未详;天启元年,大兵破平阳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参将黑云鹤,籍贯未详;天启元年,大兵克西平堡,战败被杀。

  辽东副总兵麻承宗,朔平右玉人,总督贵子。天启元年,与大兵战败于沙岭,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援剿总兵官童仲揆,南京人;天启元年,大兵破渖阳,战死浑河(见明史及辑览)。

  援剿总兵官陈策,籍贯未详;天启元年,兵败浑河,与童仲揆同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戚金、参将吴文杰、游击周敦吉、都司袁见龙、邓起龙、守备雷安民,籍贯俱未详;天启元年,大兵战于浑河,兵败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云南都司张名世,山阴人;以都司戴罪北边立功。天启元年,统浙兵三千人,与大兵战于浑河,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永平同知陈辅尧,扬州人;天启元年,以转饷出关,大兵破渖阳,左右以辅尧无守土责,劝之去。辅尧曰:孰非封疆臣,何去为?拔刀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援辽总兵官梁仲善、副总兵朱万良,籍贯俱未详;天启元年,大兵攻辽阳,出城迎战,军败皆死(见明史及辑览)。

  四川都司佥书张神武,本姓陈,新建人;坐事论死,荐起从征辽左;天启元年,率亲丁与大兵战于辽阳,孤军无援,尽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前锋副将鲁之申,籍贯未详;天启五年,袭大兵于耀州,败死(见明史及辑览)。

  参将李承先,蔺州人;天启五年,率师袭耀州,兵败死(见明史及辑览)。

  援辽副总兵驻劄三屯营张拱微,神木人;崇祯二年,与大兵战,殁(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北路援辽副总兵官惟贤,籍贯未详;屡着战功。崇祯二年,与大兵战遵化,陷阵中箭死(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张奇化,籍贯未详,奋勇陷阵,胆略绝人。崇祯三年,与副总兵官维贤,同战死遵化(见明史及辑览)。

  遵化参将李檟(一作樌),大同人;性忠勇,每战辄先。崇祯二年,大兵入遵化,陷阵死(见山西通志)。

  遵化(一作大同)参将周镇,遵义人,崇祯二年,与满桂拒大兵芦沟桥,战死,举家殉节(见贵州通志)。

  京营副总兵申甫,云南人;以金声荐,擢授职。崇祯二年,大兵薄芦沟桥,统兵出战,中流矢死,一军七千余人尽殁(见明史及辑览)。

  良乡知县党还醇,三原人,居官有善政。崇祯二年,大兵攻良乡,乘城拒守;城破,力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滦州知州杨燫,铜仁人;崇祯二年,大兵破滦州,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汉儿庄副总兵叶应武,龙游人;崇祯二年,从军战殁于文安县,妻赵氏从之殉节(见浙江通志)。

  山西右布政使管永平兵备郑国昌,邠州人;崇祯三年,大兵破永平,自缢城上,妻从死,阖门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永平知府张凤奇,阳曲人;崇祯三年,大兵克永平,仰药死,合门俱自缢(见明史及辑览)。

  【第 47 页:版面影像】

  扬武营中军参将吕鸣云,山海卫人;崇祯三年,大兵破永平,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籍贯俱未详;崇祯四年,大兵次锦州长山,吉甫等兵败,战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李维鸾,辽东人;崇祯六年,随总兵黄龙守旅顺,自焚其家属,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安守备徐国泰,上虞人;崇祯七年,城破,血战触石死;妻薛氏、妾王氏,阖门十三人殉之(见浙江通志)。

  镇守东江总兵官都督佥事沈世魁,辽东人;守旅顺。崇祯十年,皮岛破,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协镇东江总兵官左都督金日观,浦江人;屡着战功,崇祯十年,大兵攻皮岛,相持七昼夜,力不支,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楚继功,籍贯未详;崇祯十年,与金日观守皮岛,阵殁(见明史及辑览)。

  蓟辽总督中军副总兵鲁宗文,长清人;总兵钦子。崇祯十一年,从总督吴阿衡,与大兵战于墙子岭,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深州知州孙士美,上海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深州,力守三日,城破,自刎于角楼。父讷,同时自缢。一家从死者十三人(见明史及辑览)。

  吴桥训导刘廷训,通州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吴桥,知县李綦隆缒城走,廷训誓众坚守三昼夜,中流矢,束胸力战,又中六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倒马关参将周甘雨,行唐人;崇祯十一年,兄弟坚守行唐,大兵破城,死之(见畿辅通志)。

  宣府参将张岩,阳和人;崇祯十一年,从卢象升战殁于钜鹿(见山西通志)。

  山东督粮道参议邓谦,孝感人;崇祯十一年,大兵临济南,议拒守战于城上;明年,城破,被执,不屈死。母莫氏(一作黄氏),不食死。季父有祯,同死节;族戚傔从死者四十余人(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杨振,义州人;崇祯十三年,大兵围松山,振率师往援,遇伏,被执,令往说降,传语城中坚守,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宣府总兵官杨国柱,义州人;崇祯十四年,率师救锦州,至松山,遇大兵,突围,中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辽东监纪同知袁国栋,青阳人;崇祯十四年,守御松山,中流矢卒(见盛京通志)。

  蓟州兵备道张名世,马邑人;为经略洪承畴所器重,请为监纪参军,大兵入境,守城不支,力战死。子启元,同殁于阵(见山西通志)。

  前锋左营(一作松山)副总兵朱文德,义州人,家锦州;协守松山,扞御甚力;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松山,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同副总兵焦,大同后卫人;崇祯十五年,奉命东援,战殁于山海关(见山西通志)。

  整饬河间兵备道佥事赵珽,慈溪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河间,一门十四人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河间知县陈三接,文水人,治县有声。崇祯十五年,大兵临城,三接巷战死,妻武氏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永清知县高维岱,昌邑人;崇祯十五年,视事甫旬余,大兵破城,死节,一门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守备牛文科,任县人;崇祯十五年,大兵攻任县,力战死(见畿辅通志)。

  吏部文选郎中李其纪,清丰人;崇祯十六年,大兵破清丰,被执,不屈受刃死(见明史及辑览)。

  临清参将柳毓融,博兴人;崇祯十五年,与大兵战于临清,兵败死(见山东通志)。

  临清榷关户部郎中陈兴言,漳浦人;崇祯十五年,大兵至,极力备御;援不至,临清破,肃坐堂上,面中两刃死(见明史及辑览)。

  天津参将贺秉钺,泰宁左卫人。崇祯十六年,以扶父丧至临清,遇大兵,巷战竟日,矢尽,被执殉之。

  兖州副总兵丁文明,义乌人;崇祯十五年,兖州破,与知府邓锡藩等同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济宁兵备道参议王维新,广宗人;崇祯十五年,大兵薄兖州,维新分门死守,城破,力战,被二十一创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协理海防道佥事樊吉人,内黄人;崇祯十五年,由滋阳令擢任未行,大兵破城,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临淄知县文昌时,全州人;以廉慎得民。崇祯十五年,大兵东下,极力拒守,城破,阖门自焚(见明史及辑览)。

  总兵官张登科、和应荐,籍贯未详;崇祯十六年,驰扼顺义牛栏山,与大兵战于螺山,登科、应荐阵殁(见明史及辑览)。

  辽东前屯卫总兵官李辅明,辽东人;崇祯十六年,大兵薄宁远,辅明驰救,军败,力战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抚标守备张尔垫,大同人;崇祯十六年,都城戒严,令为前锋,战死于芦沟桥(见山西通志)。

  大同参将吴希稷,连城人;崇祯十六年,赴援京师,战死芦沟桥(见福建通志)。

  礼科都给事中沈迅,莱阳人,里居,结砦自卫。崇祯十六年,大兵至,破砦,阖门死。弟迓与迅俱殉(见明史及辑览)。

  前屯卫副总兵杨伦,本卫人,以拒守殁于阵(见盛京通志)。

  以上封疆殉节诸臣八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四人)。

  左都督刘岱,陕州人,以外戚世袭职,京师陷,全家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左都督刘文耀,宛平人;新乐侯文炳弟。分守永定门,驰至浑河,与贼战,败绩,京师陷,母杜氏登楼,女及子妇随之,俱先缢死,文耀投井死(案刘文炳,本朝赐谥忠恪,见畿辅通志)。

  副总兵贺珍,保定人;甲申守平则门,闯贼至,率千骑力战,陷阵死(见畿辅通志)。

  户部郎中徐有声,金坛人;督储大同,回管神枢营草场,京师陷,被执不屈,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魏师贞,魏县人;都城陷,服命服,拜阙自焚,一家俱投火死(见畿辅通志)。

  神机营参将高鍟,榆林人;闯贼犯阙,阖门俱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郎中周之茂,麻城人;先迁淮安知府,未任,谕罢。在京,辨复原职候补。都城陷,为贼搜得,使跪,不屈,折臂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知府何复,平度州人。崇祯十七年,闯贼攻城,时复新任,冒险入境,与邵宗元御七日,扞火箭,中城楼,被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平凉通判张维纲,清苑人;崇祯十七年,守保定城,及陷,被执,骂贼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中军守备杨(一作梁)儒秀,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守城力战,殁于阵。妻杜氏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工科都给事中尹洗,安肃人;左迁福宁道参政,归保定。崇祯十七年,闯贼至,分守西城,及陷,被执,骂贼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守备张大同,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守保定城,力战死。其子之坦(一作垣),同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大名兵备道副使(一作知府)朱廷焕,单系人;大名陷,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进士张罗俊,清苑人;崇祯十七年,贼至,兄弟誓死扞御,分守东城,用炮击贼,连三昼夜,焚杀甚众;督师李建泰通贼,城陷,骂贼,连创数刃而死。其子生员伸(一作绅),赴井死。其伯母李氏,亦骂贼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昌平总兵官李守鑅,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闯贼陷昌平,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莱州推官张力,东明人,里居。闻都城陷,偕邑人杀贼所遣伪官,为贼将所执,骂贼死(见畿辅通志)。

  以上甲申殉节诸臣十六人(附入祠士民二人)。

  副总兵乙邦才,青州(一作四州)人;尝于六安率精骑二百出入贼围,不损一人,大小十余战,皆有功;从史可法守扬州,与大兵战败,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马〔应〕魁,贵池人;善击贼,每披白甲应,书「尽忠报国」四字于背;从史可法守扬州,城破,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一作参将)庄子固,辽东人;从军数有功,兴屯徐州、归德间,闻扬州被围,驰救,城破,欲拥史可法出城,格斗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楼挺(一作参将)、汪(一作江)应龙(一作总兵)、李豫(一作遇)、参将陶国祚、许谨、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游击李大忠、孙开忠、都司姚怀龙(一作隆)、解学曾,籍贯俱未详;并从史可法守扬州,城破,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扬州同知曲从直,辽东人;扬州破,与其子守东门,城陷,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江都知县周志畏,鄞县人;时罗伏龙受代,方解职,扬州破,阖门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狼山副总兵王佐才(一作伯才、一作邦才),昆山人;时里人推为帅,分守北城,城陷,冠带坐帅府,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孙志尹,籍贯未详;守昆山城,大兵至,迎战,败殁。

  江阴典史陈明遇(一作选),上虞人;与前任阎应元守城三月,比破,阖门赴火死。

  文华殿中书舍人戚勳,江阴人;守城,力不支,令妻侯氏、妾程氏、叶氏、梁氏、女三人先缢,举火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新城人;南都破,谕降,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都司董四民,九江卫人;左良玉兵至,从总制袁继咸守九江,攻击,先令妻史氏、妾姚氏并二子投池死,登城楼射殪数人,自刎死(见江西通志)。

  以上福王殉节诸臣二十四人。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朱大典,金华人;崇祯中,巡抚山东,平登州乱;镇凤阳,扞御有功。福王时命督江上军,王被擒,走杭州,还守金华;踰年,城破,阖门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衢州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永丰伯张鹏翼,诸暨人;衢州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科给事中熊纬,南昌人;从唐王汀州,王被执,从官皆散,纬乃奔赴,遇大兵,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协守仙霞关兵科给事中黄大鹏,建阳人;浦城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稽勳员外郎叶翼云,泉州人;为令有声。从唐王入闽,同安破,被获,不屈,阖门死(见福建通志)。

  都督同知傅启耀,义乌人;福建破,全家死(见浙江通志)。

  江西右布政使夏万亨,崑山人,与王养正等守建昌,力战城破,絷送武昌,被戮。妻顾氏、子妇陆氏及孙祥生、孙女先赴井死,奴仆死者十余人(见明史及辑览)。

  江西按察司副使管建昌府事王域,华亭人;为宿州学政,有扞御功;佐有司守建昌,城破,械至武昌,被戮(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建昌兵备道副使王养正,泗州人;初知南康府,有歼贼功,起兵守建昌,大兵破城,执送武昌,被戮;妻张氏绝粒九日死(见明史及辑览)。

  建昌推官刘允浩,掖县人;守建昌,城破,被执至武昌。不屈,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南昌推官史夏隆,宜兴人;守建昌,城破,被执送武昌,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建昌通判(一作临江推官)胡缜,桐城人;守建昌(一作赣州),城破,执至武昌,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赣州推官署知府事吴国球、监纪通判郭宁登,并籍贯未详;守赣州,城破,被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赣州同知(一作通判)王明汲,金坛人;守赣州,城破,被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置赣州通判事淦君鼎,建昌人;吉州城陷,君鼎与诸生守赣州,城陷,不屈死。次子宏裕、三子宏佑,俱被杀。孙关生、秀贞及妻熊氏、子妇熊氏、李氏、婢吕氏、瑞香,俱赴井死(见江南通志)。

  赣县知县林逢(一作全)春,福建人;守赣州,城破被戮(见明史及辑览)。

  赣州副总兵进阶飞虎将军马观鹏,顺德人;时方乞假归娶,遇报,急请坚守赣州,力战死;妻谭氏,闻讣矢节(见广东通志)。

  赣州参将陈烈,籍贯未详;勇敢善战,守赣州,众以其弟已降,疑之,益奋勇,疾斗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长宁营参将朱永盛,汀州人;守南赣,城破受戮(见江西通志)。

  中书舍人袁从鹗(一作谔),郴州人;募兵援万元吉,赣州之围,守东门,望西垣火起,闻万元吉已殁,跃入烈焰中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职方员外郎(一作主事)黎遂球,番禺人;常与诸名士在扬州郑进士元勳影园赋黄牡丹诗十首,时推第一,号黄牡丹状元。乙酉,督师广东,兵援赣州,城破,巷战死。弟遂珙同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主事于(一作于)斯昌,黄冈人;赣州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主事林琦(一作挺),闽县人;赣州破,被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一作刑部)主事王其宖,安福人;赣州破,被戮死。兄其■〈宀隆〉,亦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职方主事周瑚,大名人;守赣州,城破,被执,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翰林院编修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新喻人;赣州破,被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工部(一作兵部)主事柳昂霄、兵部主事钱谦亨,籍贯俱未详;守赣州,城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主事曾嗣宗,宁都人;杨廷麟募兵,嗣宗出金飨军,同入赣州城守御;比城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中书舍人刘孟鍧(一作鞫)、刘应试(一作驷),并安福人;守赣州,城破,被戮(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文选主事曾亨应,临川人;被谪去官,后与杨重遇募兵守抚州,大兵至,被执,不屈被戮。子举人筠,先受刑死(见明史及辑览)。

  中书赖雍(一作继谨),平和人;中书蔡绍谨(一作春溶、一作春泗),龙溪人;江西广信府通判毛玉洁,六合人;兵部主事蔡士超(一作赵士超),闽县人;皆黄道周幕下士,从道周同死江宁(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唐王殉节诸臣三十七人(附入祠士民八人)。

  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刘中藻,福安人;初事唐王,巡抚温州;后事鲁王,攻取福宁,移驻福安,大兵破城,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

  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一作左佥都御史)林垐,侯官人;率福清乡兵攻福宁城,兵败,中流矢死(见明史及辑览)。

  建宁守将郧国公王祈,太仓人;建宁破,巷战不胜,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守福兴泉三府福建布政司参政汤芬,嘉善(一作海盐)人;兴化破,绯衣坐堂上,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贵州道御史杨文瓒,鄞县人;宁波破,谋起兵,事泄,被执,死之。妻张氏从死。兄文琦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职方司主事屠献宸,鄞县人;与杨文瓒同死,妻朱氏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王翊,余姚人;鲁王航海,聚众四明山,兵败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左侍郎朱永佑,上海人;从鲁王至舟山,城破,被执,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安洋将军刘世勳,上元人;守安洋城,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右都督张名扬,江宁人;定西侯张名振之弟。舟山破,被执,不屈死。母范氏,赴水死。亲属二十余人同自焚(见明史及辑览)。

  锦衣卫指挥王朝相,籍贯未详;舟山破,护鲁王妃嫔入井,用巨石覆之,自刎其旁(见明史及辑览)。

  以上鲁王殉节诸臣十一人(附入祠士民一人)。

  监军御史麦而炫,高明人;起兵复高明,迎陈子庄,大兵克高明,被执至广州,不屈,戮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郎中(一作主事)朱实莲,南海人;与麦而炫复高明,摄县事。大兵至,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太仆寺少卿霍子衡,南海人;初知袁州,廉洁自持,归里。广州破,召三子训以死节,大书忠孝节烈之家,悬于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绯袍,拜家庙。先赴井死。妾莫氏从之。子生员应兰,偕妻梁氏、一女继之。生员应荃、应芷(一作芑),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有小婢见之,亦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职方司主事韩如璜(一作如炎),博罗人;起兵与张家玉攻东莞,会大兵来击,战败死(见明史及辑览)。

  清远卫指挥白常灿,清远人;迎陈邦彦守城,兵败,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湖南道副使陈象明,东莞人;总督何腾蛟令征饷广西,调土兵至梧州,遇大兵,战败死(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广西军务宣国公焦琏,山西人;与瞿式耜同守桂林,后移驻南宁,训练兵士,行至平乐,陈邦傅说降,不屈,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挂镇西将军印左军都督府右都督朱旻如,临桂人;坚守平乐,城破,杀其妻子,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全州守备孟泰,全州人;大兵至全州,守将降,泰仰药死;其妻子自杀(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考功司主事侯伟时,公安人;从吴炳走城步,大兵至,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虎贲将军、广宁伯王兴,漳州人;大兵平粤,兴坚守文村踰年,力尽,阖室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沅江土知府那嵩,沅江人;嗣职,循法守沅江。大兵至,登楼自焚,阖家死。那氏藏书甲于滇中,至是尽焚(见明史及辑览)。

  云南参将徐日舜,西安人;为云南参将,城破,被擒,不屈,矢贯舌端而死(见浙江通志)。

  总兵官管黎平参将事萧旷,武昌人;大兵破黎平,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科都给事中刘尧珍,镇雄府人;兵科给事中吴霖,歙县人;御史张载述,泾县人;俱以阻封议,为孙可望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刑科给事中张镌,宁国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郑允元,歙县人;大理寺丞林(一作杨)钟,湖广人(一作江西人);太仆寺少卿赵赓禹,袁州人;翰林院检讨蒋干昌,晋江人;李元开,善化人;吏科给事中徐极(一作吉),江西人;江西道御史周允吉,钱塘人;广西道御史朱议■〈尾上水下〉,南昌人;福建道御史胡士瑞(一作端),进贤人;兵部郎中(一作主事)朱东旦,四川人;工部郎中(一作员外)蔡演(一作绾),九江人;主事(一作内阁中书)易士佳,庐陵人;员外(一作内阁中书)任斗墟,鄞县人;兵科给事中(一作主事)林青阳,新宁人;俱事桂王,奉命图去孙可望,事泄,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道御史李如月,东莞人;事桂王,劾孙可望不臣,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晋宁知州冷阳春,石阡人;孙可望遣李定国陷晋宁,拒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师宗知州徐道兴,睢州人;廉洁爱民。孙可望遣李定国陷曲靖,胁之迎贼,以杯击贼首,骂不绝口,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上川南道佥事胡恒,竟陵人;孙可望陷邛州,被执,骂贼死之;妻樊氏、子之骅,投端公河死(见一统志)。

  户部郎中谭先哲,平坝卫人;孙可望陷安顺,与妻刘氏骂贼,全家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巡按贵州御史朱奉■〈金伊〉,华阳人;左迁陕西道参议。归蜀,率众御孙可望于雅州,兵败,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浙江司主事郑延爵,内江人;起兵拒孙可望之众于雅州,屡战不胜,殁于阵(见四川通志)。

  兴宁知县吴子骐,贵阳人;去职归,曾谕降蛮贼阿乌谜等,上功优奖。孙可望攻贵州,率乡兵御贼,战败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永宁知州曾异撰,荣昌人;孙可望寇永宁,异撰集众拒守,城陷,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天全碉门六番招讨使杨之明,籍贯未详;率师拒孙可望于飞仙关,兵败被执,不屈,死(见四川通志)。

  大理卫指挥陈桢,大理卫人;沙贼陷城,督众巷战,手馘数贼而死(见四川通志)。

  吏部左侍郎王锡衮,禄丰人;致仕归。沙定洲之乱,起义兵讨贼,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楚雄卫指挥加陞游击王承宪,楚雄卫人;沙贼之乱,出城逆战,贼皆披靡,俄中流矢死。弟承瑱(一作顼),力战死,全军皆没(见明史及辑览)。

  大理卫守备陈诲,大理人;沙贼围城,分门守御,杀贼力屈死(见云南通志)。

  澜沧卫指挥李君植,永昌人;领军赴大理,值沙贼围城,力战死(见云南通志)。

  思恩知府董邦昌,昆明人;流寇陷城,举家自焚死(见云南通志)。

  崑山知县杨永言,昆明人;流寇破城,巷战死(见云南通志)。

  临安通判刘之兰,平越人;崇祯末,流寇入滇,执之,胁授伪官,骂贼死(见贵州通志)。

  ——以上桂王殉节诸臣五十人(附入祠士民五人)。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五

  通谥烈愍诸臣(下)

  府谷游击李显宗,籍贯未详;崇祯三年,流寇王嘉引合乱兵陷府谷,闯贼于是起关中,显宗战死于清水营(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河西道兵备副使张允登,汉州人;清勤有惠政。崇祯四年,督饷至甘泉,流贼劫饷,允登力御不敌,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都司王世虎、守备姚进忠,籍贯俱未详;崇祯四年,从曹文诏复河曲,点灯子入山西,连败之桑落镇、花地窊、雾露山,世虎等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指挥郭伏羌,环县人;崇祯四年,防守曲子镇,贼至,血战死(见甘肃通志)。

  同知李增,环县人,里居。崇祯四年,贼至,独立街衢,骂贼被杀(见甘肃通志)。

  宁夏副总兵吴(一作史)开先,歙县人,寓阳城。崇祯五年,贼犯山西,监司王肇生署为将,恃勇渡沁,杀贼数百人,炮尽,无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协镇直隶通津等处副总兵魏都粱,沁州人;崇祯五年,里居,流寇逼境,力战死(见山西通志)。

  宁武守备猛忠,籍贯未详;崇祯五年,贼犯沁水,与战,死于平头山(见明史及辑览)。

  辽州知州李呈章,信阳州人;崇祯五年,流贼至,拒守力屈,城陷,骂贼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真定游击童维坤,嵊县人;崇祯六年,剿贼乘胜至内邱,战死于磨天岭北(见浙江通志)。

  内邱知县王世泰,辽东人;崇祯六年,寇掠西山,与弟世宁御之豹子口,俱战死(见盛京通志)。

  游击越效忠,籍贯未详;崇祯六年,闯贼至修武,于清化镇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兵部车驾主事李中正,卢氏人;崇祯六年,流贼由渑池来犯,知县金会嘉弃城遁,中正率家人及里中壮士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平顺知县徐明扬,浮梁人;崇祯六年,流寇至,设法守御,城陷,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隆德知县费彦芳,浙江崇德人;崇祯六年,城陷,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宁夏后卫指挥韩嘉(一作加)爵,宁夏人;崇祯六年,从总兵贺虎臣御流贼,会察罕合套寇攻之,力战被执,支解死(见甘肃通志)。

  固原镇总兵官殷体信,朔州人;崇祯六年,闯贼入关中,誓死报国,战殁于阵(见山西通志)。

  武安守备曹鸣鹗,大兴人;崇祯六年,贼犯武安,战死(见明死及辑览)。

  游击贺奇勳,都指挥使石崇德,籍贯俱未详;崇祯七年,流贼围静海,从参政陆梦龙御之,战死于老虎沟(见明史及辑览)。

  湖广总兵右都督杨正芳,籍贯未详;屡战奏捷。崇祯七年,督筸兵援雒南,与贼战,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镇镇将张上达(一作选),籍贯未详;崇祯七年,与都督杨正芳战死雒南(见明史及辑览)。

  甘泉知县蒲来举,蓬溪人;崇祯七年,闯贼至,守备孙守法等拥兵不救,贼陷城,来举手刃数贼,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顺庆知府杨呈秀,华阴人;大计罢归。崇祯七年(一作九年),贼至,佐有司守御,力战被执,大骂被磔死。其弟呈芳单骑入贼营,斩贼数十,重创死(见明史及辑览)。

  兴山和县刘定国,江南人;崇祯七年,献赋至,誓死守城,比陷,遣吏怀印送上官,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康知县方国儒,歙县人;事母以孝闻。崇祯七年,献贼攻城,率乡兵力御,不支,城陷,被执,骂贼,中七刃死(见明史及辑览)。

  崇信知县庞瑜,公安人;县无城,筑土垣为卫。崇祯七年,大雨垣圯,贼掩至,端坐堂上,贼胁以刃,使跪,厉声大骂,剖心裂尸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凤县主簿永吉祚,辉县人;致仕未行。崇祯七年,贼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倡义固守,城陷,骂贼死。子士枢、士模,同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通江守备郭震辰、指挥田实,籍贯未详。崇祯七年,击贼百丈关,兵败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通江指挥王永年,籍贯未详;崇祯七年,御贼力战,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中都留守朱国相,凤阳人;崇祯八年,贼犯凤阳,国相率兵御之,多所斩获,力竭,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凤阳指挥袁瑞征、吕承荫、郭希圣、张鹏翼、周时望、李郁、岳光祚、陈永龄(一作程永宁),俱凤阳人;崇祯八年,流贼至,与留守朱国相守皇陵,俱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霍邱教谕倪可大,仪征人;崇祯八年,贼至,知县逸去,督民壮逆战,以奇计斩贼数百,分守北门,贼以炮攻陷南门,被执,啮指血喷贼,被磔死。妻女皆自缢,仆倪表亦死(见明史及辑览)。

  云南参政张鹤腾(明史作胜,腾字之讹),颍州人;总督鹤鸣弟。行谊醇笃,誉过其兄。崇祯八年,颍州城陷,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太湖知县金应元,会稽人;崇祯八年,流贼至,据城东,大豪奸人导贼渡濠,为所执,斫未殊,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潜山知县赵士彦,籍贯未详;崇祯八年,流贼攻城,被重伤死(见明史及辑览)。

  霍山教谕龚元祥,长洲人;崇祯八年,贼掩至,知县逸去,督民固守,城陷,整衣冠危坐,贼欲屈之,厉声骂贼,被害。其子炳衡,亦以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巢县知县严觉,归安人;崇祯八年,贼至,率民守御,力竭城陷,被执骂贼死。子有芑同死,一门皆殉(见明史及辑览)。

  江西右参政卢谦,婺源人;引疾里居。崇祯八年,流贼犯庐江,竭力扞城,炮尽城陷,骂贼,为所杀,投尸于池(见明史及辑览)。

  保德州副总兵柳国镇,籍贯未详;崇祯八年,从艾万年与闯贼战襄乐镇,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新蔡知县王信,籍贯未详;崇祯八年,闯贼陷城,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卢氏知县白楹,莘县人;崇祯八年,已被劾,闯贼至,守城,比陷,率民巷战,力竭自刎(见明史)。

  宏农卫世袭指挥李君赐、杨道泰、阮我疆,俱灵宝人;崇祯八年,城陷,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平安,籍贯未详;从曹文诏讨贼。崇祯八年,在湫头镇力战,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都司陈保山,临淮人;崇祯八年,流寇压境,力战于隆平寺,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陕西都指挥使张应春(一作龙)、都司田应龙,籍贯俱未详。崇祯八年,献贼至清水县之张家川,并中伏,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朱阳关守将徐来臣,籍贯未详;崇祯八年,献贼至,军溃,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罗田知县梁志仁,江宁人;时修守备具,罗汝才以志仁长者,不忍加兵。崇祯八年,邑奸导其别校来攻,志仁巷战,手刃数贼,被执,骂贼,支解死。汝才驰还,以擅害志仁,斩其别校,以礼敛之;妻唐氏,时亦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罗田守将郭金城,四川人。崇祯十六年,贼至,率所部兵斩贼百余,追之英山,贼大集,困围三日,被执,胁降,不屈,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龙江都司王寅,山阴人;调守泗州陵。崇祯十年,贼来犯,疾趋至盱眙,斩其先锋,矢尽力竭,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泗州守备(一作都司指挥)陈正亨,江阴人;崇祯十年,与都司王寅同守泗陵,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盱眙知县蒋佳征,灌阳人;治县有声。崇祯十年,贼至,县无城,设伏要害,率乡勇力战死。母闻之,亦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潜山天堂寨巡检吴畅春,汉阳人;练乡兵御贼,斩获甚多,屡却贼;崇祯十年,贼再至,死守力竭,被执,不屈,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苏州卫指挥同知包文达,苏州人;崇祯九年,击贼宿松,恃胜穷追,陷伏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江永生洲副将程龙,歙县人;崇祯十年,在宿松酆家店击贼,夜设伏斩贼六十九级,明日贼七营并进,力战不支,引火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百户署永生洲守备薛自昌,武进人;随程龙征流寇,血战死(见江南通志)。

  守备莫是骅、詹世龙,苏州人;崇祯十年御贼宿松,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刘河所守备(一作百户)王(一作黄)宏猷,籍贯未详;崇祯十年,御贼宿松,奋勇杀贼,被执骂贼,锯齿断足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应抚新标营守备詹兆鹏,婺源人;崇祯十年,御贼宿松,冲锋陷阵,骂贼触石死(见明史及辑览)。

  吴淞陆营守备米士允,籍贯未详;崇祯十年,张国维遣往援潜山,在宿松五里铺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苏州卫百户(一作干户)功陞钦依守备陈于王,苏州人;崇祯十年,御贼宿松酆家店,执大力左右杀贼,伤重力竭,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参将范志骠,虞城人;崇祯十年,流贼攻汴,奉调督剿,战败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宁羌卫指挥徐大行,籍贯未详;崇祯十年,闯贼陷城,大行守东角楼,力战被执,大骂,匿印不与,见杀(见陕西通志)。

  应城知县张绍登,南城人;崇祯九年,献贼来犯,率壮士出敌,力战一日夜,斩获甚众,邑奸导贼破城,绍登坐堂上,为贼所杀,仍敛以冠带嘉其忠焉(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一作兵部),左侍郎王瑊,应城人;里居。崇祯九年,因其子结怨于族党,怨家导贼陷城,瑊被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广济典史魏时光,新建人;善舞双刀。时教练排兵御贼,贼据蕲州,惮时光,不敢渡河口,因益募死士杀贼。崇祯九年,贼大至,单骑据高坡,贼绕之,靷断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真定通判吕之荫,宁夏人;摄获鹿县事。崇祯十一年,竭力守城七日,贼破城,被执,骂贼死。妻张氏、妾刘氏,偕幼子二人及其奴仆俱殉(见明史及辑览)。

  昭化知县(一作主簿)刘乔■〈木民〉(一作杶),陕西人。崇祯十一年,拒献贼被执,大骂死之(见四川通志)。

  真定副总兵督理团练事王震仲,蒲州人;为真定游击,尝单骑谕降土寇,以全易州功,进副总兵。崇祯十二年,募兵击贼。将任国寄于泊头镇,力战殁于阵(见山西通志)。

  湖广副总兵杨世恩,籍贯未详;屡着战功。崇祯十二年,罗汝才、惠登相分屯兴山、远安,彝陵告急,世恩往援,由重阳坪深入,被围援绝,陷贼伏死(见明史及辑览)。

  防守房县游击(一作守备)杨道选,籍贯未详;崇祯十二年,闯贼陷房县,与知悬郝景春共守城,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信阳防守团练守备刘煋(一作惺),仪封人;崇祯十二年,城陷,巷战力竭,死(见河南通志)。

  降将张一川(即扫地王),籍贯未详;后归命,隶监军万元吉部中。崇祯十二年,与献贼战开县,陷阵死(见明史及辑览)。

  降将张(一作王)载福,籍贯未详;后归命。崇祯十二年,与张一川等遇献贼,战死四川之开县(见明史及辑览)。

  经理河南、山东副总兵戴国柱,慈溪人。崇祯十三年,奉调统兵援淮、徐,与流寇战于徐州,力不支,殁于阵(见浙江通志)。

  偃师知县徐日泰,金溪人。崇祯十三年,率民守城,力竭城陷,骂贼,被脔割死(见一统志)。

  密县知县朱敏汀,由宗贡为县令;崇祯十三年,闯贼陷城,死之。妾张氏及一女、一孙同死,阖门俱殉(见明史及辑览)。

  仁寿知县刘三策,鄱阳人;崇祯十三年,闯贼至,矢死守城;城陷,巷战被执,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抚标参将张宝山,四川人;守桐城,战辄有功。崇祯十四年,御贼于鲁■〈石共〉山,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开封同知盛以恒,潼关卫人;为商城令,击却流贼,擢任未行。崇祯十四年,献贼袭城,适雨雪,守者不能战,督家人射贼十七人,坠马,贼益集,中矢,巷战,城陷被执,骂贼,支解死。其孙觉(一作宽)同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宿迁副总兵(一作参将)古道行,江都人。崇祯十四年,与贼将袁时中战于睢宁之双沟,殁于阵(见江南通志)。

  山西阳和兵备道副使洪允衡,商城人;为宁波守,有治声,以艰归。崇祯十四年,分守东门,贼陷城,力竭,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新郑知县刘孔晖,邵阳人;崇祯十四年,闯贼至,固守不能支,城陷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平知县钟其硕,成县人;崇祯十四年,闯贼陷城,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宏农卫世袭指挥许佳允,灵宝人;兵部尚书论孙。崇祯十四年,流贼陷城,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防守叶县副总兵刘国能,米脂人;即降寇闯塌天。奉母命归顺,慷慨思灭贼。崇祯十四年(一作十三年),闯贼陷叶县,奋力杀贼,大骂死之。妻、妾皆自缢。子小蛮子,方七岁,亦骂贼死,部下无一降者(见明史及辑览)。

  洧川知县柴荐禋,江山人;崇祯十四年,闯贼陷城,骂贼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宝丰知县朱由椷(一作棫),新建人;由宗贡为县令。崇祯十四年,闯贼陷城,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泌阳知县王士昌,云南南宁人;崇祯十四年,献贼陷城,怀印端坐,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鄢陵典史杜邦举,富平人;崇祯十四年,助知县刘振之同守城,守者或遁,捕斩以徇;城陷,被执,大骂不屈,断舌含血喷贼,遂遇害(见明史及辑览)。

  南阳参将刘士杰,籍贯未详;在诸将中,勇敢思立功。崇祯十四年,诸军追献贼开县之黄陵城,士杰深入,所当披靡,以军孤无继,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郭开,籍贯未详;崇祯十四年,与参将刘士杰同追献贼至黄陵,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守备猛先捷,榆林人;总兵如虎子。崇祯十四年,与参将刘士杰等追献贼黄陵城,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英山知县高在仑,成都人;崇祯十四年,贼袭城,冒矢石御之,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襄阳推官邝曰广,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狱。崇祯十四年,献贼围城,与副使张克俭同御贼,中刃死。妻谭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襄阳游击黎民安,金溪人;崇祯十四年,襄城火,率所部搏战,矢尽被缚,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随州知州徐世淳,嘉兴人;侍郎必达子。时集士民守城,岁荒,分粟以振。崇祯十四年,流贼逼随,寝食城楼固守,援绝;巷战,中乱刃死。妾赵氏、王氏及家众十八人同死。其子生员肇梁,骂贼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信阳知州高孝志,江都人;崇祯十四年,献贼陷城,力竭被执,大骂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兴山都司徐日耀,籍贯未详;崇祯十四年,献贼自蜀来攻兴山,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分巡下川南道副使黄谏卿,莆田人;崇祯十四年,献贼至泸洲,被执,抗节不屈,死。书记陈韶英从之,仆郑寄、陈松等五人俱殉(见福建通志)。

  泸洲卫指挥使王万春,泸洲人;崇祯十四年献贼之乱,招义勇拒贼,被执,不屈,阖门遇害(见四川通志)。

  泾州知州娄琇,湘阴人;崇祯十四年,闯贼陷城,骂贼受戮,妻亦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潜山知县李孕嘉(一作朱应嘉),沈邱人。崇祯十四年冬,献贼至,再陷潜山,骂贼死(见一统志)。

  太湖参将邱壮猷,六安人;崇祯十五年,献贼入城,血战死(见江南通志)。

  太湖知县李盛英,榆林人;崇祯十五年,流贼掠县境,率兵御之许家寨,初多斩获;后贼益众,力战死(见一统志)。

  太湖守备徐际相,籍贯未详;崇祯十五年,与知县李盛英同御贼,力战死(见一统志)。

  庐州通判赵兴基,云南太和人;崇祯十五年,献贼薄城,城中官大半遁走,兴基分守水西门,陷城,手刃数贼,身被重创而死(见明史辑览)。

  庐州卫指挥同知赵之璞,庐州人;崇祯十五年,与通判赵兴基等分守东门,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亳州知州何燮,晋江人;拊循残黎,修战守具。崇祯十五年,贼至,居民逃窜,空城不能守,遂陷,被执,欲降之,骂贼,断足剖胸而死。悬首市上三日,耳鼻犹动(见明史及辑览)。

  盱眙主簿胡渊,永年人;县故无城,屡经贼躏藉。崇祯十五年,贼至,渊独拒守力战,马蹶,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云南参政程楷,合肥人;初令平湖,有政声,致养归。崇祯十五年,与经历郑元绶守南薰门,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督标下监军道佥事任栋,永寿人;从征屡捷。崇祯十五年,从总督杨文岳援汴,会左良玉大溃于朱仙镇,力战,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河南监军兵部职方员外郎余爵,禹州人;崇祯十五年,闯贼犯开封,监平贼将军左良玉军,援汴败绩,被执,骂贼死之。其侄敦华,亦遇害(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督标副总兵甄奇杰,籍贯未详;崇祯十五年,从总督杨文岳攻贼河南,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贾悌、冯名圣,籍贯未详;崇祯十五年,从总督杨文岳战死于汝宁(见明史及辑览)。

  归德卫守备蔡浩,汝宁人;崇祯十五年,守汝宁城,力战死。子东,同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指挥张国正,六安人;崇祯十五年,流寇袭汝宁,巷战,中流矢死。子斯美奔救,亦死(见江南通志)。

  归德卫指挥熊应吕、梅振英、张鸿光,俱汝宁人;崇祯十五年,守汝宁,力战死(见河南通志)。

  汝宁游击朱崇(一作荣)祖,汝阳人;崇祯十五年,分城固守,城陷,战死。妻孙氏,自焚死(见明史及辑览)。

  督标副总兵张舆,籍贯未详;守归德,城破,奋勇杀贼,被执,骂贼死(见河南通志)。

  归德通判(一作经历)徐一源,海盐人;有拒寇功。崇祯十五年,守城,杀贼甚众,比陷,巷战,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摄监纪同知事汝州吏目顾王家,会稽人;抚贼有功,当迁,汝人乞留。崇祯十五年,城陷,骂贼,被乱刀砍死。子国,亦以击贼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开封游击李春桂(一作春贵),汴人;崇祯十五年,闯贼犯汴,单骑酣战,中矢,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督标副总兵孙枝秀,籍贯未详;崇祯十五年,从总督孙传庭击闯贼于南阳,枝秀跃马追贼,击杀数十骑,马蹶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督标参将黑尚仁,籍贯未详;崇祯十五年,从总督孙传庭击闯贼于南阳,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南阳知府邱懋素,贵州新添卫人;崇祯十五年,闯贼再陷城,骂贼不屈,全家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遂平知县刘英,贵州人;崇祯十五年,闯贼至,婴城死守,比陷,骂贼不屈,死(见贵州通志)。

  上蔡知县许永禧,曲沃人;性耿介,有惠政。崇祯十五年,婴城固守,力不支,城陷,具袍笏拜阙,遂自刎(见明史及辑览)。

  内黄知县周卜历,郏县人;以父丧,归里。崇祯十五年,闯贼至,令执知县以代其死;骂贼,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陈州知州侯君擢,成安人;崇祯十五年,闯贼攻城,身先士卒,运木石击贼,城濠皆满。后城陷,被缚,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怀仁知县杨士英,西平人;里居。崇祯十五年,闯贼陷城,被执,骂贼死。媳王氏,亦骂贼,为所杀(见一统志)。

  户部主事崔泌之,鹿邑人;为雄县令,多建竖,谪归。崇祯十五年,闯贼破城,手杀贼,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平定知州梁可栋,陕州人;里居。崇祯十五年,城陷,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襄城守将副总兵李万庆,延安人;即降寇射塌天,后归命,从征自效,有守郧功。崇祯十五年,从汪乔年与闯贼血战襄城,力竭阵殁(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马名廉,榆林卫人;崇祯十五年,汪乔年襄城被围,名廉驰救,出入贼垒者三,竟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张国钦、张一贯(一作一贵),籍贯俱未详;崇祯十五年,从总督汪乔年战死襄城(见明史)。

  总督监纪西安府同知孙兆禄,阜城人;崇祯十五年,随总督汪乔年战死襄城(见明史及辑览)。

  富平知县冯正吉,太康人;里居。崇祯十五年,贼逼太康,出城冒矢石搏战,城破,与妻任氏投井死。子昌辰,同殉节(见河南通志)。

  东昌通判(一作济宁州同知)黄一鵾(一作一鲲),永康人;崇祯十五年,流贼陷城,被执,骂贼遇害。一门三十余口皆殉节(见浙江通志)。

  刑部主事靳圣居,长垣人;崇祯十六年,由庆阳推官擢任,未行。闯贼至,扞守东门三昼夜,城陷,被执,骂贼,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祠祭司主事南居业,渭南人;企仲子。崇祯十六年,闯贼诱之降,与居益并受炮烙,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福宁道兵备副使樊维城,黄冈人;里居。崇祯十五年,守城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承天府同知卢学古,夏县人;署荆门州事。崇祯十五年,闯贼寇荆门,坚守三昼夜,城陷,骂贼,剖腹死(见明史及辑览)。

  麻阳知县夏统春,桐城人;由黄陂丞摄县事,着廉能声。崇祯十五年,贼犯黄陂,时擢任麻阳,未赴,督众拒守十五昼夜,贼少退,继大至,城陷,巷战被执,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河南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汉,掖县人;崇祯十六年,在永城为叛将刘超所杀(见明史及辑览)。

  河南守备李日舒,栖霞人;崇祯十六年,流贼寇开封,随巡抚王汉力战死(见一统志)。

  密云副总兵(一作参将)陈治邦,临漳人;崇祯十六年,从王汉与刘超战死,子亦殉(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连光耀,籍贯未详;崇祯十六年,从王汉与刘超战死,子亦殉(见明史及辑览)。

  开封府同知刘跃龙,安定人;里居。崇祯十六年,闯贼至,出资缮城郭、募乡兵,偕知县应昌士等扞御,城破,骂贼死(见甘肃通志)。

  七省督师监军、商雒道副使乔迁高,定襄人;崇祯十六年,河南军叛,贼追至潼关,同督师孙传庭杀贼,殁于阵。子象观及妻史氏,同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关副总兵杨明,榆林人;移病归。崇祯十六年,分守城东南楼,及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定边副总兵张发,榆林人,郎中云鹗子。崇祯十六年,分守城中,督清街道,城陷,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关总兵官侯拱极,绥德州人;崇祯十六年,闯贼犯榆林,与父世禄分城固守,比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宁夏总兵官尤世禄,府谷人;时居榆林。尤氏有八元戎,禄威望尤着。崇祯十六年,闯贼至,与兵道都任等守城,比陷,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宣府柳沟总兵官王世国,榆林卫人;里居。崇祯十六年,分守榆林城,扞御闯贼,城陷,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天津防海总兵官王学书,榆林人;致仕家居。崇祯十六年,闯贼攻榆林,散家资,给兵饷守城,援绝,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靖边副总兵尤翟文,府谷人;总兵世威弟。勇敢,善战。崇祯十六年,守榆林南门,力战阵亡(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李登龙、常怀,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分守榆林,战殁(见明史及辑览)。

  孤山副总兵王永祚,榆林人;崇祯十六年,闯贼至,分守后东门楼,城陷,战殁(见明史及辑览)。

  安边参将马明(一作鸣)节,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分守东南城隅,将陷,阖家焚死;巷战,杀贼数十人,投火死(见明史及辑览)。

  西安参将李应孝,榆林人;解任在籍。崇祯十六年,分守城东北隅,将陷,先令妻女自缢,率子搏战,矢尽,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榆林左营游击陈二典、右营游击刘芳馨(一作芳声),俱榆林人。崇祯十六年,二典分守新添门楼,芳馨分守东南城隅,城陷,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右营游击尤养鲲(一作龙养坤),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守东门楼,城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火器营都司郭遇吉(一作遇春),榆林人;性忠勇,善火攻。崇祯十六年,分守东南观远楼,用神枪佛郎机,杀贼甚众;城陷,为贼执,送西安,至鱼河堡,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孙贵、晏维新、文侯国、潘国臣、傅德、李国奇、守备李宗叙(一作全家叙),白慎衡、杨以伟、贺大雷、尤勉,俱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城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奇兵营游击杨正韚,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分守前东门空心楼,力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抚边守备惠渐,清涧人;崇祯十六年,守榆林,尽力杀贼,城陷,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指挥李文灿、李文焜,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分守榆林,城陷,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彰德参将王荣,榆林人;崇祯十六年,为贼所执,大骂不屈,死。子师易从之(见明史及辑览)。

  山海关铁骑营左参将尤岱,榆林人;数着战功,弃职归。崇祯十六年,守榆林水西门,城陷,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靖边指挥马应举,榆林人;崇祯十六年,乞师于套。城垂陷,套人引去,被执,枭于凯歌楼——即旧城南门(见明史及辑览)。

  世袭指挥使黄廷政,榆林人;崇祯十六年,力战守城,中炮死(见明史及辑览)。

  绥德卫管屯指挥钟茂先,榆林人,里居。崇祯十六年,督众守城,力不支,拔匕首刺贼,先杀妻子而自刎(见陕西通志)。

  西安参将李淮,榆林人;里居。崇祯十六年,贼至,先令妻女自缢,率子杀贼,遂自刎死(见明史及辑览)。

  甘州副总兵(一作洪水营游击)张攀,安邱人;崇祯十六年,流寇来攻,攀力战死,一家俱殉(见甘肃通志)。

  临潼副总兵欧阳衮,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围甘州,焚其家,城陷,巷战死(见甘肃通志)。

  固原副总兵刘国栋,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贼陷甘州,率亲丁巷战,力竭,合门自焚死(见甘肃通志)。

  洪广营游击杨威,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陷甘州,被执,骂不绝口,为贼断喉折胫死(见甘肃通志)。

  游击赵宗礼,甘州卫人;家居。崇祯十六年,贼陷甘州,仆欲负其幼子金刚保以逃,宗礼手刃之,合家焚死(见甘肃通志)。

  指挥赵宗祝,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城陷,父子率亲丁巷战,力竭,命妻妾投缳死,父子俱自刎(见甘肃通志)。

  指挥李栖鵾,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城,栖鵾冲战力竭,自刎(见甘肃通志)。

  指挥姚天宠,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迎战被杀,合家自焚死(见甘肃通志)。

  指挥张洪勳,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城,率家僮巷战,力竭,自焚死(见甘肃通志)。

  指挥王嘉官,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城,射杀贼数十人,力竭自刎(见甘肃通志)。

  抚标游击万峘,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同巡抚林日瑞守城,杀贼甚众,城陷,贼磔其尸(见甘肃通志)。

  都司姜宏基,甘州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骂贼死(见甘肃通志)。

  太湖知县段自宏,甘州卫人;里居。崇祯十六年,闯贼犯甘,捐赀饷士守城,城陷,被执,骂贼,自刎死(见甘肃通志)。

  陕西督标副总兵刘光先,榆林人;闯贼破西安,光先转战至渭上,沈河死。妻王氏亦投井死,一家死难五十余人(见明史及辑览)。

  隰州知州周培忠,咸宁人;里居。崇祯十六年,闯贼陷西安,一门殉节(见陕西通志)。

  延安副总兵解文英,宁夏人;崇祯十六年,闯贼破延安,被执,授以官,骂不绝口,囚诸狱。又约榆林总兵尤世威等举义,贼怒,支解之(见甘肃通志)。

  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潼关人;崇祯十六年,分守南城。潼关陷,率家人击贼,被创,坠马,骂贼死(见陕西通志)。

  参将赵希魁,渭南人;崇祯十六年,从总督孙传庭战殁河南(见陕西通志)。

  宁夏守备薛国蕙,华州人;家居。流贼盘踞石脆山峪,偕弟诸生国华同击贼,力战于柿村,陷阵亡(见陕西通志)。

  指挥彭凌云,宁夏人;崇祯十六年,与王风木等谋讨贼,死之(见甘肃通志)。

  庆阳城守都司周嘉彦,靖边卫人;崇祯十六年,闯贼至,率众巷战,手杀数百人,自刎死(见陕西通志)。

  延津知县牛养杰,岐山人;事后母孝,归家。崇祯十六年,遇闯贼之变,骂贼死(见陕西通志)。

  兵部职方主事杨暄,高平人;崇祯十六年,以渭南令擢任,未行。闯贼至渭南,举人王命诰开门迎贼,暄被执,索印不与,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泰安知县朱呈瓘,长治人;崇祯十六年,贼陷城,絷至伏羗,胁令赚城,呈瓘大呼,使固守,骂贼,被杀(见山西通志)。

  仁怀知县雍缔,宁夏中卫人;崇祯十六年,贼破城,合家自焚死(见甘肃通志)。

  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宋一鹤,清苑人;幼习兵事,屡有战功,时乞养候代。崇祯十六年,闯贼陷承天,城守不支,自刎死(见明史)。

  嘉鱼知县王良监,霍山人;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被执,骂贼死(见明史)。

  蕲州卫指挥岳璧,蕲州人;崇祯十六年,贼至,被执,胁降,骂贼,贼刺之,时大雪,血流丈余死(见明史及辑览)。

  道州守备加郧阳都司沈至绪,浙江人;崇祯十六年,献贼攻道州,战死于木垒铺;其女云英再战,夺父尸还(见明史及辑览)。

  云梦知县谌吉臣,南昌人;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城,援绝被执,贼临以兵,不为动;授以官,骂贼,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蒲城知县朱一统,平定州人;崇祯十六年,逆闯陷西安,属邑望风降;一统曰:吾家七世衣冠,安可降贼!率士民城守。以体肥,令家人扩井口;城陷,抱印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白水知县朱迥滼,潞安人;明习吏事,下不敢欺。崇祯十六年,贼潜入城,手刃数贼,阵亡(见明史及辑览)。

  临湘知县林不息,蒲田人;崇祯十六年,献贼陷武昌,誓死守城,擒斩贼骑二十七人,城陷被执,骂贼,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安陆知县濮有容(一作有宏),浙江分水(一作建德)人;崇祯十六年,城陷,一门十九人皆死难(见明史及辑览)。

  城固知县司五教,内黄人;笃学有志行,屡灭士寇有功。崇祯十六年,闯贼至,率士民固守,斩诸生为内应者,且战且守,城陷,被执不屈,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楚府左长史徐学颜,永康人;以孝友廉洁,博物洽闻。举荐入官,摄江夏县事,缮修守具。崇祯十六年,献贼至,新军内叛;武昌城陷,率楚府新兵力战,断臂骂贼,支解死。合门死者二十余人(见明史及辑览)。

  宝庆知府李振珽,鄞县人;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被执,大骂不屈,赴湘水死。弟振珽、仆李六凤、周科、徐彩俱殉(见湖广通志)。

  衡州知府张任,三水籍,三原人。崇祯十六年,与贼战舟中,力屈,死之,举家殉节。(见湖广通志)。

  黄冈卫指挥郭以重,黄冈人;崇祯十六年,贼陷城,谓其妻曰:朝家畀我十三叶金紫,不能易一死哉?贼胁降,绐贼,先杀其妻,夺刀杀一贼,投水死(见明史及辑览)。

  湖广大围山守备王元封,建德人;崇祯十六年,流寇犯境,单骑入贼寨,酣战,马仆,犹步杀数人而死(见明史及辑览)。

  湖广都司徐至美,上虞人;崇祯十六年,献贼围武昌,分守黄鹤楼,率兵力战,被重创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中军哈维新、都司姚世儒,籍贯俱未详。崇祯十六年,与巡抚林日瑞同死难(见明史及辑览)。

  蒲圻知县曾栻,临川人;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衡州府教授蒋道亨,永明人;摄武陵事。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抱印骂贼,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黄陂主簿(一作典史)薛开礼,武进人;尝贷金以代民逋。崇祯十六年,献贼至,士民杀献贼所置伪官,闻礼令士民远避,挺身任之,遂被杀(见湖广通志)。

  巴陵教谕欧阳显宇,桂阳州人;崇祯十六年,摄县事,献贼陷城,被执,骂贼,支解死(见明史及辑览)。

  江陵知县袁向科,珙县人;里居。崇祯十六年,献贼陷城,避之镇雄,贼索得之,合门俱死(见四川通志)。

  榆林都司吴继武,稷山人;崇祯十六年,闯贼入关中,继武竭力守御榆林七日,城陷,巷战死(见山西通志)。

  西宁副总兵鲁暎昌,庄浪土司。崇祯十六年,闯贼陷西安,誓死殉国,提兵与贼将贺锦奋战,殁于阵(见甘肃通志)。

  平阳推官张僎,寿光人;崇祯十六年,闯贼陷平阳,自刎死(见山东通志)。

  建昌道督理粮饷分巡行都司佥事卢懋鼎,浙江东阳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城,被执,不屈死(见一统志)。

  山西左布政使赵建极,河南永宁人;崇祯十七年,太原城陷,被执,骂贼,射死。子于岩、于渭、于磐、于藩、于宣,俱从死(见明史)。

  分巡冀宁道佥事毕拱辰,莱州卫人;崇祯十七年,贼攻太原,与赵建极等同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郎中单崇,高密人;以□归里。崇祯十七年,寇入城,骂贼死(见山东通志)。

  太原知府孙康周,安邱人;崇祯十七年,太原城陷,犹巷战,力竭,被执,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忻州知州杨家龙,曲阳人;为宁乡令,招集流亡。崇祯十七年,忻州陷,骂贼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汾阳知县刘必达,陕西山阳人;崇祯十七年,城陷,投井,贼出之,缚至太原,骂贼,不屈,见杀(见明史及辑览)。

  太原同知李之青(一作一清),庐江人;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太原,被执,骂贼死(见山西通志)。

  掌理灵邱王府事朱慎镂,阳曲人;崇祯十七年,贼陷太原,慎镂驱宗人入庙中,焚之,已亦投火死(见明史及辑览)

  整饬宁武道监军副使王孕懋,乐安人(一作霸州人);崇祯十七年,贼至,同总兵周遇吉杀贼,贼陷城,自刎。妻杨氏,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宁武游击马振麟,阳和人;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城,督兵巷战,与周遇吉俱殉(见山西通志)。

  宁武关游击高日晃,保德州人;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城,与周遇吉俱殉(见山西通志)。

  副总兵曹文耀,大同人;总兵文绍弟。从征,屡有功。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忻州,战死城下(见明史及辑览)。

  御史卫桢固,韩城人;有政绩,监李建泰军。崇祯十七年,与贼战,力竭被执,骂贼不屈,自杀(见陕西通志)。

  分守下川南道右参议张(一作陈)孔教,余姚人;崇祯十七年,献贼至,佐巡抚龙文光守城,奋勇堵御,力竭被执,骂贼死。妻孔氏,后闻孔教殉节,取刀断喉死(见明史及辑览)。

  建昌道兵备佥事刘士斗,南海人;知太仓州,有政声。崇祯十七年,由成都推官擢任,未行,佐巡抚刘之勃守成都。献贼陷城,被杀。妾张氏、幼子晋,积薪阖署自焚,二十余人同殉义(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四川总兵官都督佥事刘佳荫,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献贼薄成都,率兵战败,投浣花溪死(见明史及辑览)。

  威茂兵备道佥事罗铭鼎,三泊人;崇祯十七年,献城犯川,拒守;城陷被执,骂贼死。妻段氏携三子兆鹤、兆桂、兆昌俱投水死(见云南通志)。

  大理寺寺正王秉干,华阳人;崇祯十七年,流贼陷成都,秉干令阖门投井,骂贼死之(见四川通志)。

  崇庆知州王励精,蒲城人;仁恕,善折狱,有惠政。崇祯十七年,献贼陷成都,将渡江,命纵火焚楼,触刃贯胸死(见明史及辑览)。

  川北副将加衔总兵张奏凯,綦江人;崇祯十七年,分守东门,献贼陷成都,血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指挥顾景,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重庆陷,护瑞王走,王为贼所杀,景从之死(见明史及辑览)。

  叙南卫指挥同知加陞游击曾印昌,叙州人;崇桢十七年,分守白水江,献贼围成都,战死(见四川通志)。

  四川参将徐明蛟,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督兵讨贼,战殁于阵(见四川通志)。

  建昌行都司指挥使丁运选,建昌人;崇祯十七年,献贼破成都,调援力战,阵亡(见四川通志)。

  建昌卫同知李甲,蒲圻人;由双流知县陞任,未行。崇祯十七年,会师荣经县,流贼至,力战,马蹶被执,不屈,死(见湖广通志)。

  云南按察使庄祖诰,成都人;崇祯十七年,里居。献贼至,衣冠端坐,骂贼,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观政进士王起莪,安岳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蜀,举义,殁于阵(见明史及辑览)。

  兴文知县艾吾鼎,汉川人;崇祯十七年,署宜宾县事。献贼陷城,合门被难(见明史及辑览)。

  大宁知县高日临,鄱阳人;崇祯十七年,献贼自盐井至,日临啮血书牒请援,不报。兵败被执,骂贼,磔死(见明史及辑览)。

  芦山知县金鼎祚,当涂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蜀,鼎祚合门殉节(见江南通志)。

  荣县知县秦民汤,汉阳人;崇祯十七年,献贼破城,被执,不屈,射死(见明史及辑览)。

  蒲江(一作蒲田)知县朱蕴罗,江夏人;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城,骂贼,不屈,合家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松阳知县孙鹏举,江夏人;致仕归。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城,骂贼死,一门殉节十余人(见湖广通志)。

  中江教谕署剑州事单之宝,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献贼陷城,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长沙知县高明,建昌卫人;以艰归里。崇祯十七年,流贼入建昌,明督乡勇拒贼焦家屯,力不能支,举家自焚死(见四川通志)。

  兴都留守沈寿崇,宣城人;都督有容子。时为巡按李振声诬劾,未行。崇祯十七年,城陷,骂贼死(见明史及辑览)。

  固始朱皋镇巡检郝瑞日,陕西人;摄卢山县事。土寇万明勳诱执以献闯贼,瑞日杀之;将奔凤阳,雨阻,复被贼絷,爱其勇,劝降,不屈,骂贼,支解死;二仆从之(见明史及辑览)。

  河间同知张光斗,神木人;有政绩。闯贼陷城,骂贼死;妻单氏殉之(见陕西通志)。

  指挥同知高应诏,辽东人;分防水冶镇,流贼至,拒之倪村,以孤军战死(见盛京通志)。

  宣府参将熊维藩,威武堡人;致仕归。高贼攻堡,力战,伤贼甚众,堡陷,自刎(见陕西通志)。

  固原(一作甘峪)参将高从龙,榆林人;崇祯中,调征流寇,行至三水,遇贼,力战死(见一统志)。

  汉中守备范于殷,山东人;杀贼至经瓦铺,矢尽被执,城陷,骂贼,磔死(见陕西通志)。

  署许州知州事同知韩澹,淄川人;崇祯中,贼至,欲得其官,即解围去。澹恐州为贼所残,遂缒城而下,贼杀之,城赖以全(见河南通志)。

  仁寿知县唐凤翥,宿松人;为令,以慈得民。崇祯十七年,御贼,吮血裹创,接战而死(见四川通志)。

  赞皇知县宋德成,临清人;城陷,贼入署,与子昌龄骂贼死(见山东通志)。

  通许县丞田汝现陕西人;崇祯中,摄县事。流贼陷城,不屈,死;合家遇害(见陕西通志)。

  蔡旗堡守备马良御,镇番人;调征湖广流贼,被执,不屈,支解死(见湖广通志)。

  环县守备杨承芳,岷州人,里居;贼至,拒战死(见甘肃通志)。

  渑池知县范道行,平遥人,里居;闯寇至,骂贼,被害(见一统志)。

  四川盐井大使赖华祖,长汀人;天启中,献贼陷四川,骂贼不屈死(见福建通志)。

  成都同知沈受蒲,当涂人;献贼陷城,与弟受躬死之,家口数十人俱被害(见江南通志)。

  南康通判吴赐玉,歙县人;剿贼,遇害(见江南通志)。

  商州同知署知州事周文炜,清河人;闯贼犯境,竭力守御,城陷,被执,大骂死之(见江南通志)。

  利民参将时睽,沁州人,里居;寇至,拒敌阵亡(见山西通志)。

  广西掌印都司康四维,绦县人;有勇略,贼至,悉力扞御,城陷,战死(见山西通志)。

  整饬威茂道佥事蔡肱明,晋江人;献贼犯境,檄总兵朱化龙来援,化龙兵变,胁之从,骂贼,与兄朝明俱遇害,一家三十二人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天津副总兵陈值,慈溪人;讨流贼汴中,斩获过半。至天津领水狮,陷阵而死(见浙江通志)。

  副总兵李科,开州人;崇祯末年,流寇侵境,率兵次茶山渡战殁(见贵州通志)。

  云南兵备道使窦可进,安岳人;家居;献贼破安岳,大骂,不屈,被磔死(四川通志)。

  谕德刘其德,兴安州人;侨寓襄阳(一作归守兴安)。贼破城,骂贼死(见陕西通志)。

  琼州通判蹇遇泰,阶州人;闯寇破阶州,骂贼遇害(见甘肃通志)。

  通判王懋烈,龙安人;献贼踞蜀,举义兵恢复,兵败,全家死难。

  山西布政司理问陈一韩,海澄人;崇祯间,署篆辽州。流寇至,募士死守,城陷,率家人巷战死(见福建通志)。

  守备周永康,金乡人;流寇至,环甲御之,马蹶,手杀数十人而死(山东通志)。

  湖东守备黄克嘉,合肥人;驻抚州,流寇入城,死之(见江南通志)。

  漳南守备吴奇动,连城人;崇祯间,奉檄剿贼,殁于阵(见福建通志)。

  肇庆守备邹维勳,清流人;统兵赴援韶州,斩首六百;继进,伏发,陷阵死(见福建通志)。

  奉化训导夏魁阳(一作魁杨),建平人;摄浦江县。登陴守御,贼陷城,抗骂不屈,殒于池(见江南通志)。

  游击张榜,籍贯未详;天启二年,讨徐鸿儒于邹县,兵溃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龚万禄,籍贯未详;天启二年,徐鸿儒攻大坝,战死(见一统志)。

  守备冒绍宗,平远人;积讨贼功,由椽擢任。崇祯三年,击流贼,单骑陷阵,坠马,步战死(见陕西通志)。

  指挥谢某,志佚其名。崇祯四年,分守贵阳,贼陷城,被执不屈,支解死(见一统志)。

  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徐从治,海盐人;崇祯五年,叛将李九成等围莱州,从治坚守,为议抚者所阻抑。援军不至,中炮死(见明史及辑览)。

  莱州知府朱万年,黎平人;有惠攻。崇祯五年,李九成陷登州,万年以朝命往抚,为所执,骂不绝口,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莱州副总兵张奇功,真定人;与李九成等,战败,手刃数十人而死(见一统志)。

  莱州守备熊渭,籍贯未详;在黄县与李九成等力战,死(见一统志)。

  登莱巡抚中军管维城、游击陈良谟、守备盛洛、姚士良,籍贯俱未详;崇祯五年,孔有德陷登州,维城等皆战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王来聘,顺天人;崇祯五年,率官军攻孔有德于登州,城坏,将士踊入,为贼击退;来聘先登,中伤死(见明史及辑览)。

  副总兵秦拱明,忠州人;都司邦屏子。普名声之乱,与贼力斗死(见明史及辑览)。

  游击朱永吉,桂林人;初从傅宗龙解安邦彦之围。崇祯间,从讨普名声,军溃,力战自刎。偏将赵能从之(见广西通志)。

  都督佥事汤廷耀,余干人;万历中,从刘綎征蜀有功。崇祯初,复调征流寇,血战死。子应瑞,同与难(见四川通志)。

  凤阳通判姚若时,巩县人;致仕在家。崇祯十三年,土贼李际遇作乱,被执,不屈,骂贼死。其子生员城思报父仇,数请兵讨贼,被执于路,抗骂,死之。侄丕显、丕烈、丕振、族人麟征,俱同时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安南卫指挥寻治本,崇祯间,统兵征毛口、六坠等寨阵亡(见贵州通志)。

  游击张开祚,籍贯未详;崇祯间,楚寇刘新宇攻诏州,往援,杀贼穷追,为贼所害(见湖广通志)。

  南湖营守备田化龙,德化人;剿永丰贼,孤军深入,援绝战死(见江西通志)。

  泉州守备邱隽,宁化人;御田仰溃卒,遇害。时吴维城亦以救隽死(见福建通志)。

  广东参将陈鹏,籍贯未详;崇祯间,从剿连平猺贼,奋勇先登,焚其积聚,孤军深入,战死(见一统志)。

  福建参政洪云蒸,长沙人;崇祯八年,与郑芝龙击海寇刘香,战死(见明史)。

  五经博士程接道,嵩县人,程子后裔。崇祯十四年,土贼于大忠作乱,力拒,死之(见河南通志)。

  泰安同知张应征,定远人;土寇陷城,手刃数人,骂贼死(见江南通志)。

  守备吴兆燫,同安人;崇祯中,与李魁奇战于龙溪,伏发,殁于阵(见一统志)。

  郑州守备刘崇会,籍贯未详。崇祯十二年,土寇逼城,屡击败之,为火焚死(见河南通志)。

  以上寇难殉节诸臣三百五十二人(附入祠士人民四十二人)。

  右自颇廷相以下,共五百七十六人。虽其生平事实无甚表见,然或身撄锋镝、或命毕疆场、、或遭际艰难、或慷慨引决,节烈堪矜,均通谥烈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六

  通谥节愍诸臣(上)

  游击宝永澄、赞理通判董尔砺、守备江万春,籍贯俱未详;万历四十六年,随兵备佥事潘宗颜由开原出三岔口,与大兵战于斐芬山,全军败没(按潘示颜,明谥节愍)。(见明史及辑览)。

  抚顺千总王命印,籍贯未详;万历四十六年,大兵克抚顺,命印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都司陈尚仁、王崇信,籍贯俱未详;天启元年,大兵破西平,与副总兵罗一贯同守御,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都司徐国全,籍贯未详;天启元年,大兵破辽阳,闻副使何廷魁死,自经于公署(按何廷魁,明谥忠愍。见明史)。

  分守辽海道左参政顾颐,博兴人;天启元年,大兵破辽阳,王化贞弃广宁逃,颐力屈,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开原兵备佥事崔儒秀,陕州人;天启元年,大兵围辽阳,分守东城,矢集如雨,兵溃,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自在知州段展,泾阳人;天启元年,大兵破渖阳,与转饷同知陈辅尧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渖阳参将夏国卿、同知陈柏,籍贯俱未详;天启元年,大兵破渖阳,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宁远通判金启倧,义乌人;起小吏,勤敏有志略;天启六年,大兵攻宁远,启倧以燃炮死(见明史及辑览)。

  镇守永平蓟镇总兵官朱国彦,籍贯未详;驻劄三屯营。崇祯二年,大兵破城,偕妻张氏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巡抚顺天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王元雅,太原人;崇祯二年,任巡抚方数月,大兵破遵化,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推官李献明,寿光人;崇祯二年,大兵临遵化,献明以察盘官库驻城中,拒守东门,城破,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署蓟州事永平推官何天球,增城人;崇祯二年,方理遵化军饷,分城拒守,城破,死(见明史及辑览)。

  遵化知县徐泽,襄阳人;崇祯二年,大兵至,泽莅任七日,城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遵化知县武起潜,进贤人;治县有声。崇祯二年,方解官候代,守城,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蓟镇遵化游击彭文炳,沂州籍,吉水人;崇祯二年,大兵临遵化,力战不支,阵亡;母颜氏,与妻韦氏俱殉。弟文炯、文彩及子遇扬、遇飙,俱同时阵亡(见山东通志)。

  香河知县任光裕,霍州人;崇祯二年,大兵破香河,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永平道标中军守备(一作都司)程应琦(一作应奇),山阴人;崇祯三年,与兵备郑国昌同守永平,大兵破城,犹巷战,势不支,因自杀,妻亦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永平推官庐(一作罗)成功,高要人;综核兵饷,三辅倚以为重。崇祯三年,陞兴化同知,督师留之;永平破,冠带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督师军前监纪永平推官郑感民,宁夏人;崇祯三年,城破,阖家死难(见甘肃通志)。

  三屯营副总兵焦延庆,卢龙人;崇祯三年,大兵破永平,分守南城,阵亡(见明史及辑览)。

  东胜左卫指挥佥事张国翰(一作国瑞),本卫人;崇祯三年,永平破,自缢死,妻韩氏从之(见明史及辑览)。

  中书舍人廖(一作唐)汝钦,卢龙人;崇祯三年,永平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得胜堡参将李全,籍贯未详;崇祯七年,大兵破大同,攻拔得胜堡,全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保安知州阎生斗,汾西人;崇祯七年,大兵临保安,生斗集吏民固守,城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灵邱知县蒋秉采,全州人;崇祯七年,大兵入灵邱,募兵坚守,力屈,投缳死。阖门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灵邱守备于世奇,籍贯未详;崇祯七年,灵邱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茨沟守备张修身,籍贯未详;崇祯七年,城破,不屈死(见一统志)。

  户部主事赵悦,籍贯未详;崇祯九年,以公事赴昌平,大兵破城,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保定通判王禹佐,萧山人;崇祯九年,摄昌平州事,婴城拒守,城破,不屈死。子国宣,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昌平守备咸(一作戚)贞吉,籍贯未详;崇祯九年,昌平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顺义知县上官荩,曲沃人;治县,廉执有声;崇祯九年,大兵下顺义,率众拒守,城破,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顺义游击冶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籍贯俱未详;顺义破,同时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宝坻知县赵国鼎、山西乐平人;崇祯九年,大兵下宝坻,城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安肃知县郑延任,临清人;崇祯九年,大兵破安肃,延任死之。妻李氏自缢死(见明史及辑览)。

  大城知县武维周,太谷人;崇祯九年,大兵下大城,誓死守城,中流矢死(见山西通志)。

  安州知州崔维嵂,平度州人;崇祯九年,大兵下安州,城破,巷战被执,触阶死。妻牟氏及子妇陈氏,俱缢死(见山东通志)。

  兰州知州薛一鹗,定兴人;里居。崇祯九年,大兵至,与同里太常卿鹿善继固守,城破,死之(按鹿善继,明谥忠节。见明史及辑览)。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吴阿衡,裕州人;巡按浙江,大振风纪。崇祯十一年,守密云,大兵入墙子岭,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任邱知县白慧元,清涧人;以镌秩,未行。崇祯十一年,大兵下任邱,新令李廉仲缒城遁;慧元极力拒守,城破,一门俱死(见明史及辑览)。

  庆都知县黄承宗,威海卫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庆都,率士民守城,城破,与子朝鍹俱力战,中流矢死。妻刘氏自缢(见明史及辑览)。

  文安知县王钥,武功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文安,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员外郎李崇德,文安(一作青县)人;倡义守城,城破,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蠡县知县王采,泽州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蠡县,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新河知县崔贤,代州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新河,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故城(一作固安)知县王九鼎,潜山人;崇祯十一年,大兵破故城,战死城上(见明史及辑览)。

  青县(一作兴济)知县张文焕,掖县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青县,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兴济(一作青县)知县钱珍,籍贯未详;崇祯十一年,大兵至兴济,守城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淮安同知周霖雨,行唐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行唐,兄弟同誓死守城,城破,死节(见畿辅通志)。

  安平知县孔闻俊,籍贯未详;崇祯十一年,守城,大兵破安平,中流矢死(见畿辅通志)。

  赵州知州王端冕,江陵人;廉惠得民。崇祯十一年,大兵破城,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庆云知县陈缄(通志作箴),清流人;崇祯十一年,大兵破庆云,守城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灵寿知县冯登鳌,肤施人;崇祯十一年,大兵至灵寿,率民守城,城破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耿荫楼,灵寿人;乞假归里。崇祯十一年,大兵破灵寿,死之。子参,同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知州马士伟,灵寿人;延绥巡抚马从聘子。崇祯十一年,大兵破灵寿,从父自缢死。弟官生士悫、生员士通,俱从死(按马从聘,明谥介愍。见明史)。

  尚宝司丞孙钥,高阳人;晓兵事,善骑射。崇祯十一年,从父大学士承宗守城,解裘血战,死于城下。子之瀗,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尚宝司丞孙之浩(一作洁)、中书舍人孙之沆(一作沅),高阳人;俱大学士承宗孙,之沆,镐子;之浩,子。崇祯十一年,同战死于高阳(见明史及辑览)。

  邹平知县魏克家,高阳人;为令,有善政,后里居。崇祯十一年,大兵破高阳,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盐山知县陈志,籍贯未详;崇祯十一年,大兵至盐山,城破,自经死(见明史及辑览)。

  济南推官陆灿,平湖人;崇祯十一年,大兵下济南,与张秉文等同守城,城破,死之。妻孙氏、妾王氏及子凡同死者三十七人(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分巡济南道参政周之训,黄冈人;崇祯十一年,大兵临济南,与张秉文等同守城,力屈,死之。妻刘氏、妾杨氏、王氏同死,阖门皆殉(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提学副使翁鸿业,钱塘人;崇祯十一年,与张秉文等分守济南东城,城破,投火死(见明史及辑览)。

  山东都转盐运使唐世熊,灌阳人;崇祯十二年,大兵临济南,分守西门,被杀(见明史及辑览)。

  济南知府苟好善,醴泉人;崇祯十一年,由湖广道御史左迁,济南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济南同知陈虞孕,云南昆明籍,上元人;崇祯十一年,济南破,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济南通判熊烈献,黄陂人;崇祯十一年,城破,与二子俱死(见明史及辑览)。

  署临清州事山东布政使理问姜道元,余姚人;崇祯十二年,济南被围,募壮丁守御,城破,见杀。妻来氏投湖死,子廷廷梁从之(见浙江通志)。

  历城知县韩承宣,蒲州人;大学士爌孙。崇祯十一年,济南破,与妻、妾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邱县知县高重光,清苑人;为柏乡训导,有全城功,擢为令。崇祯十一年,大兵破邱县,抱印投井死(见明史及辑览)。

  署武定州事济南通判马嗣煜,同州人;崇祯十二年,大兵破城,殉节死(一云在济南殉节。见陕西通志)。

  临邑知县宋希尧,长治人;崇祯十二年,大兵破临邑,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博平知县张烈宿,籍贯未详;崇祯十二年,大兵破博平,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茌平知县黄廷(一作建)极,武功人;崇祯十二年,大兵破茌平,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武城知县李承(一作永)芳,籍贯未详;崇祯十二年,大兵破武城,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钜鹿知县郭司南,安塞人;崇祯十二年,大兵破城,自刎死,仆张尔璋同殉(见陕西通志)。

  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副总兵江翥(一作汪翥)饶勳(一作陈勳),籍贯俱未详。崇祯十五年,率兵援松山之围,大兵破松山,皆被执,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整饬霸州道副使赵煇,河津人;崇祯十五年,大兵入霸州,督士民固守,城破,冠带自尽;子琬(一作捻),同死,全家殉之(见明史及辑览)。

  霸州知州丁师义,楚雄人;崇祯十五年,分城固守,城破,被执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湖广右布政使李时光(一作荛),霸州人;里居。崇祯十五年,大兵下霸州,守城,死之(见明史)。

  户部主事马嗣烋,同州人;嗣煜从弟。崇祯十五年,以管蓟镇粮储,死节于蓟州;母薛氏、弟嗣杰同死(见陕西通志)。

  兵科给事中周而淳,掖县人;崇祯十五年,分督畿辅城守事。至河间,分兵守城,城破,不屈死(见明史)。

  分巡登莱道兵备佥事邢国玺,长葛人,有治绩。崇祯十五年,畿辅戒严,率山东兵入卫,至龙冈,猝遇大兵,战败,坠马死。二子俱战殁。妻袁氏闻之,及二媳皆自尽(见明史)。

  河间同知姚汝明,夏县人;孝友好义。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河间,殉节死。妾任氏同殉(见明史及辑览)。

  襄阳知县(一作推官)贾太初,河间人;以艰归里。崇祯十五年,大兵攻河间,城破,死之;女亦抗节死(见明史)。

  柏乡知县丁茂桂,寿光人;崇祯十五年,城破,殉节死(见山东通志)。

  阜城知县吕大成,莱芜人;崇祯十五年,大兵入阜城,死之(见明史)。

  台州知府傅梅,邢台人;知登封,有善政,家居。崇祯十五年,大兵临顺德,佐知府吉孔嘉分守南城,城破,不屈死(见明史及辑览)。

  文华殿中书舍人孟鲁钵、张凤鸣,俱邢台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顺德,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定州知州唐铉,祥符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定州,死之(见明史)。

  黄州推官侣鹤举,清丰人;家居。崇祯十五年,大兵攻清丰,城破,死之(见明史)。

  富阳知县杜斗愚,清丰人;家居。崇祯十五年,城破,死之(见明史)。

  平乡知县杜前,鹿邑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平乡,死之(见畿辅通志)。

  山东分巡充西道佥事李恪,安邑人;崇祯时,备兵曹州。十五年,大兵破城,死之(见山西通志)。

  临清总兵官刘源清,济宁人;泽清之弟。崇祯十五年,婴城备御,城破,死之(见明史)。

  总督宣大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张宗衡,临清人;里居。崇祯十五年,佐有司守城,大兵破临清,死之(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员外郎邢泰吉,临清人;里居。崇祯十五年,临清破,死之(见明史)。

  临汾知县尹任,临清人;里居。崇祯十五年,佐守城,比破,死之(见明史)。

  太常寺少卿张振秀,临清人;落职归。崇祯十五年,大兵围临清,佐有司合力备御,城破,死之(见明史)。

  阳信知县张予卿,武进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阳信,殉节死(见明史)。

  邹平知县朱迥(一作溱)添,潞安人;崇祯十五年,大兵下邹平,全节死(见明史)。

  武城知县任万民,阳曲人;献救时八议、守城十二策,当事果得其用,治县有声。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武城,殉节死(见明史)。

  兖州同知谭丝,籍贯未详;同知曾(一作曹)文蔚,泗州人;通判(一作运河同知)阎鼎(一作调鼐),临汾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兖州,同死节(见明史及辑览)。

  衮州推官李昌期,永年人;常监军破土寇万人,众推其才;崇祯十五年,兖州破,死之(见明史)。

  鲁府左长史俞起蛟,钱塘人;击盗有功。崇祯十五年,兖州破,鲁王被难,率亲属二十三人殉节(见明史及辑览)。

  滋阳知县郝芳声,忻州人;治县有声。崇祯十五年,兖州破,死之(见明史)。

  滕县知县瞿骞,上海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城,死之(见江南通志)。

  兵部车驾郎中刘宏绪,滕县人;里居。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城,不屈死(见明史)。

  莱芜知县冯守礼,猗氏人;居乡,敦友义,为平定州学正,课士有法;崇祯十五年,大兵破莱芜,自杀。子摅奇、拱奇(一作据奇、振奇)同死(见明史及辑览)。

  户部主事楚烟,曹州人;解职归。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曹州,抗节死。妻赵氏,触柱死。子凤苞,以身翼父,被杀(见明史)。

  兵部职方司主事刘大年,广昌人;奉使南京。还朝,道过历城,适城破,被执,抗节死(见明史)。

  东阿知县吴汝宗,宁洋籍,龙岩人。崇祯十五年,大兵下东阿,死之(见明史)。

  高苑知县周启元,黄冈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高苑,启元朱衣坐堂上,死之(见明史)。

  丰县知县刘光先,广东人;崇祯十五年,大兵破丰县,光先自刎死(见明史)。

  沐阳知县刘士璟(一作燝),复州人;强有干才;崇祯十五年,大兵至,竭力扞城,城破,死之(见明史)。

  寿光知县李耿,大兴籍,江阴人。崇祯十五年,大兵下寿光,自缢城上(见明史)。

  莒州知州景淑范,蒲州人;崇祯十五年,守城,大兵破莒州,殉节死(见山西通志)。

  武邑知县郑集命,延长人;崇祯十五年,大兵南下,城破,死节(见陕西通志)。

  六合知县郭凝鼎,汶上人;崇祯十五年,在籍;大兵破汶上,死之(见山东通志)。

  淮安通判刘文蔚,新河人;大兵临城,文蔚率家人竭力守御,城破,巷战被执,死之(见畿辅通志)。

  山东副使申为宪,永年人;里居。崇祯十五年,大兵破永年,抗节死(见明史)。

  莱阳知县陈显际,真定人;守莱阳。崇祯十六年,与绅士守城,比破,死之(见明史)。

  吏部稽勳司郎中宋应亨,莱阳人;落职归。崇祯十六年,大兵破莱阳,被执,不屈,死(见明史)。

  内阁中书舍人赵士骥,莱阳人;崇祯十六年,守莱阳,城破,死之(见明史)。

  沙河知县项易,禹州人;崇祯十六年,城破,死之(见山西通志)。

  辽东宁前卫副总兵陶宗仪,密云人;崇祯十六年,城陷,同弟宗颜、侄熊家皆死之(见畿辅通志)。

  滨州知州王道隆,江都人;崇祯十六年,城陷,身被重创,不屈,死;家属十余口同殉(见江南通志)。

  自在州知州周继谟,朔平卫人;大兵破辽东,继谟死之(见山西通志)。

  三关游击邵定,左卫人;守关被围,食尽死(见山西通志)。

  前屯卫总兵李鸣凤、宁远总兵王定宸、前屯卫副总兵罗文耀,俱辽东人;同时拒守,城破,死之(见盛京通志)。

  苏州兵备道鞠思让,文登人;城破,死节(见山东通志)。

  汝宁府通判杨尔俊,卢龙人;大兵破城,不屈,死(见畿辅通志)。

  真定知县高知彰,海丰人;初知南宫,有惠政;后归济宁,城破,死之(见畿辅通志)。

  任县知县李唐,解州人;崇祯时,城陷,殉节(见山西通志)。

  衡州同知郑奉先,邠州人;永平道国昌子。继父殉节(见明史)。

  以上封疆殉节诸臣一百五十人(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定远侯邓文明,虹县人;宁河王愈十一世孙。崇祯十七年,闯贼陷京师,殉节(见明史)。

  镇远侯顾肇迹,江都人;夏国公成十一世孙。都城陷,殉节(见明史)。

  西宁侯宋裕德,定远人;郓国公瑛九世孙。都城陷,殉节(见明史)。

  清平侯吴遵周,辽阳人;梁国公成八世孙。都城陷,殉节(见明史)。

  阳武侯薛濂,胶州人;鄞国公禄九世孙。都城陷,殉节(见明史)。

  彭城伯张光祖,永城人;彭城侯麟十世孙。都城陷,殉节(见明史)。

  恭顺侯勳卫吴汝征,凉州人;邠国公允诚七世孙。都城陷,自缢死(见明史)。

  宁远伯李尊祖,铁岭卫人;成梁之孙。京师陷,遇难(见明史)。

  锦衣卫指挥同知许达允,灵宝人;尚书进五代孙,世袭锦衣千户,以功加职;都城陷,骂贼不屈,死(见明史)。

  顺天通判张凝和,忻州人;山西抚标都司宏业子。闯贼陷都城,分守北门,死之(见山西通志)。

  提督顺天学政、福建道监察御史陈纯德,零陵人;巡抚山西,屡陈时弊,言多剀切。都城陷,贼令百官入见,众摄纯德入,还邸,恸哭自经死(见明史)。

  户部员外郎宁承烈,大兴人;京城陷,自经于官厅(见明史)。

  贵州道御史巡视山海居庸二关俞志虞,新昌人;平寇有功。闯贼陷都城,不食,坐露地。梓宫出东华门,志虞往,恸哭,自缢死于新昌会馆(见浙江通志)。

  内阁中书舍人宋天显,华亭人;京城陷,为贼所执,逼书伪诏,骂贼,触阶死(见明史)。

  光禄寺署丞于腾云(一作腾蛟),大兴人;京城陷,服命服,与妻妾俱投缳死(见明史)。

  右都督方履泰,全椒人;南和伯一元子。京城陷,自刎死(见明史)。

  锦衣卫千户李国禄,丰城人;京师陷,自缢死(见明史)。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圭,籍贯未详;闯贼陷京师,作绝命词,自缢死(见明史)。

  濮州知州马象干,顺天人;罢官里居。京师陷,率妻及子女五人自缢死(见明史)。

  大同总兵官朱三乐,籍贯未详;崇祯十七年,闯贼陷大同,死之(见明史)。

  密云副总兵吕应蛟,保定右卫人;谢事归。崇祯十七年,佐守保定城,昼夜戮力,城陷,短兵闘,杀十余贼而死(见明史)。

  保定左卫指挥文运昌、刘洪思、戴世爵、刘元靖、吕九章、吕一照(一作李照),俱保定人;李(一作吕)一广,峄县人。崇祯十七年,俱以守保定城,战死;运昌妻宋氏赴井死(见明史)。

  光禄寺少卿张罗彦,清苑人;被诬,落职归。崇祯十七年,与兄罗俊随邵宗元守城,出家赀佐军分守西北,募乡勇扞御,杀贼甚多。城陷,缢死于园中井亭。妾宋氏、钱氏及女俱投井死。子生员晋,及妻师氏并投于井。其妇女死义者二十三人(见明史)。

  广灵知县阮泰,洛阳(一作祥符)人;解职归。闻京师陷,衣冠望阙拜,不食死;妻朱氏从之(见明史)。

  邠州知州韩东明,安肃人;崇祯十七年,守保定城,及陷,服命服,望阙再拜,投井死(见明史)。

  南宫知县彭士宏,锦州籍,庐陵人。崇祯十七年,贼陷城,被执,骂贼,为所杀(见畿辅通志)。

  中书舍人王永隆,太康人;甲申遇变,不食死(见河南通志)。

  锦衣卫指挥使萧偲,延安人;以父如薰荫,袭职。京师陷,死节(见陕西通志)。

  户部郎中葛凝秀,平定人;家居,闻都城陷,北向哭拜,投缳死(见山西通志)。

  工部郎中寇可教,应城人;都城陷,骂贼,不屈而死(见湖广通志)。

  兵部主事杨会英,宁乡人;闯贼陷京师,被执,引颈就刃死(见一统志)。

  沈邱知县李昌龄,咸宁人;为令有声,以被诬,下刑部狱,闯贼陷都城。释之,不食死(见陕西通志)。

  太医院吏目杨元,大兴籍,衢州人。都城陷,与妻杨氏同缢死(见畿辅通志)。

  真定督标游击陈三捷,临清人;贼逼真定,总督徐标被害,三捷投缳死(见山东通志)。

  光禄监事胥自修,江宁人;闻流寇陷北都,具冠服肃拜,绝粒死(见江南通志)。

  湖南督学道佥事周大启,长洲人;闯贼至辰州,率兵逆之,贼不敢犯。甲申闻变,不食死(见江南通志)。

  猗氏知县李树声,岐山人;有德政,以忧归。闯贼陷京师,遣人招之不从,死(见陕西通志)。

  济南佥事刘世芳,英山人;闻流贼陷北京,恸哭呕血死(见江南通志)。

  定海知县朱懋华,南陵人;闻闯贼陷北京,自缢死(见江南通志)。

  潮州司理李毓新,嘉兴人;与闽寇姜世英等战,先后十余次,屡捷有功。行取未赴,明亡,遂遇害。次子祯先,抱父尸死(见浙江通志)。

  归德通判张垣崇,徐州人;明亡,以身殉节(见江南通志)。

  虎贲左卫参军李正光,龙游人;崇祯甲申,闯贼陷京师,阖门尽节(见浙江通志)。

  左都督刘继祖,任邱籍,海州人;新乐侯文炳之叔。分守东安门,京师陷,与妻左氏、妾李(一作季)氏、董氏,同日投井死(见一统志)。

  锦衣卫都指挥马国瑊,灵寿人;巡抚从聘孙,以荫,袭职。京师陷,殉节(见一统志)。

  吏部郎中张柽芳,通州人;都城陷,为贼所执,不屈,遇害(见畿辅通志)。

  户部员外张三杰,魏县人;闯贼陷京师,被执不屈,死(见畿辅通志)。

  锦衣卫指挥使张养所,定兴人;世袭顺天卫官。都城陷,被执不屈,死(见畿辅通志)。

  虎贲右卫世袭指挥使刘一松,宛平人;都城陷,与妻王氏、二女皆自缢死(见畿辅通志)。

  锦衣卫指挥张国维,大兴籍,湖口人。都城陷,被执不屈,死(见畿辅通志)。

  户部主事陈贞达,宜兴人;闯贼陷京师,被执,骂贼,不屈而死(见江南通志)。

  锦衣卫指挥高甲,顺天人;都城陷,同妻许氏、媳王氏、女高氏、弟妇刘氏、侄女高氏,皆缢死(见畿辅通志)。

  北镇抚司都指挥使梁清宏,顺天人;都城陷,不食死(见畿辅通志)。

  商城知县张国光,大兴人;闻都城陷,整衣冠北向拜,自经死(见畿辅通志)。

  仪封知县陈三益,山阴人;崇祯甲申,寇陷都城,伪使至,同官劝出迎,碎所佩印,不屈,死(见浙江通志)。

  大同总兵官都督佥事汪登瑞,余姚人;屡着战功,乞休归。甲申闻变,绝粒死(见浙江通志)。

  荣阳知县徐兆任,大兴人;家居;都城陷,与妻张氏及幼子自缢死(见畿辅通志)。

  呈贡知县黄卷,钟祥人;家居;闻京城失,向北长号,不食死(见湖广通志)。

  布政使参议王若之,益都人;侨寓金陵。甲申闻变,不食,呕血死(见山东通志)。

  临漳知县梁希阜,龙泉人;由训导擢临漳令,未赴,闻京师陷,痛哭,不食死(见江西通志)。

  天津兵备道陈六韐,漳平人;在天津筑兴济城、增肃宁垛、浚交河为畿南保障,后死甲申之难(见福建通志)。

  刑科给事中李汝璨,南昌人;抗疏下狱,寻赦归。闻国变,衰絰向北拜,绝粒死(见江西通志)。

  御史郑封,祥符人;时出使广西,闻京师陷,与子庚锡遁深山;封不食死,庚锡亦死,举家殉之(见河南通志)。

  兵部主事尹诏,石城人;上疏忤时相,谴归。甲申闻变,不食卒(见江西通志)。

  永平通判韩上桂,番禺人;崇祯甲申,京师陷,上桂号泣而卒(见广东通志)。

  知县毛协恭,武进人;明亡,投水死。

  西宁道副使李豫,郾城人;闻闯贼陷京师,恸哭,不食死(见河南通志)。

  乐亭知县施溥,华亭人;时由顺天经历陞任,未行。北京陷,仰药死(见江南通志)。

  户部员外郎范方,同安(一作长乐)人;都城陷,被系,不屈死(见福建通志)。

  博罗知县徐有度,平和人;闯贼陷京师,骂贼不屈,遇害(见福建通志)。

  平凉同知郭寅日,同安人;闯贼陷京师,不屈,与二子皆死(见福建通志)。

  巡抚甘肃右佥都御史杨汝经,睢州人;崇祯十七年,由井陉兵备佥事代林日瑞为巡抚。次林县,闻京师陷,帅壮士讨林县伪官,遇贼,被害(见明史及辑览)。

  延绥总兵宋伟,大同山阴人;多勇略。崇祯初,移镇关门;甲申,服鸩死(见山西通志)。

  保定知县杨佩,济宁人;有政绩。时陞邓州,未行;寇入保定,死之(见山东通志)。

  监察御史王与印,新城人;谪归。甲申闻变,与子士和拒户自经,妻于氏缢死(见山东通志)。

  太常少卿傅钟秀,高密人;甲申闻变,日夜号泣,须发一夕尽白,与主事单崇谋起义,为贼所执,大骂不屈,死之。子禀初,以翼父并殉(见山东通志)。

  刘河游击李中孚,上海人;世以忠勇着。甲申,战殁(见江南通志)。

  〔以上甲申殉节〕诸臣八十二人(附入祠士民五人)。

  仪封知县周室瑜,崑山人;与里人固守。城破,死之。子朝矿同死(见明史)。

  两淮都转盐运使杨振熙(一作时熙),临海人;监饷知县吴道正,余姚人;江都县丞王志端(一作志瑞),孝丰人;副总兵汪思诚,贵池人。俱在扬州从史可法守城,城破,死之(见明史)。

  扬州同知(一作监军道佥事)王缵爵,鄞县人;扬州破,死之(见明史)。

  江都知县罗伏龙,新喻(一作余干)人;代周志畏甫三日,城破,死之(见明史)。

  泗州援将侯方岩,籍贯未详;乙酉四月,大兵下盱眙,方岩全军败殁(见明史)。

  福山副总兵鲁之璵,苏州卫人;苏州破,率千人入城,战于南园,兵败死(见明史)。

  江阴训导冯厚敦,金坛人;城破,冠带自缢于明伦堂;妻王氏及娣结衽投井死(见明史)。

  常熟知县王铁,籍贯未详;乙酉,大兵至,死之;孙道焕同殉(见江南通志)。

  武英殿中书舍人文震亨,吴县人;大学士震孟之弟。南都亡,绝粒死(见江南通志)。

  兵部职方主事(一作杭州同知)王道焜,钱塘人;都城陷,微服南还。杭州破,投缳死(见明史)。

  兵部职方主事高岱,会稽人;绍兴破,绝粒死。子朗,跃入海中死(见明史)。

  兵部主事叶汝蘅(一作■〈艹恒〉),会稽人;闻绍兴破,出居桐坞墓所,与妻王氏赴水死(见明史)。

  户部郎中刘成治,汉阳人;南都破,赵之龙将出降,封户部库,成治手搏之。还寓,自缢死(见明史)。

  中书徐念祖,华亭人;大学士阶元孙,以诸生荫中书。松江破,与妻张氏、妾陆氏、李氏,皆自缢死(见江南通志)。

  户部主事吴嘉允,华亭人;奉使出都,闻城破,还谒方孝孺祠,自缢死(见明史)。

  中书舍人龚廷祥,无锡人;南部破,衣冠步至武定桥,投水死(见明史)。

  钦天监博士陈于阶,上海人;以史可法荐为博士。南都破,冠带自缢死(见明史)。

  青阳知县庞昌允,西充人;南都破,走九华山,谋举兵,事泄,被执死(见明史)。

  游击王一斌,宁都人;都司张良佐、王廷佐、守备刘统,俱上元人。并从左懋第出使本朝,以不降死(见明史)。

  都司酆某,籍贯未详;乙酉七月,与诸生司石磐同起兵,事败,死之(见明史)。

  罗源知县章简,松江华亭人;募兵守南门,城破,死之(见明史)。

  工部员外华允诚,无锡人;明亡后,被执不屈,受戮死。从孙尚濂同死(见明史)。

  广德知州赵景和,钱塘人;南都亡,马士英奔至,景和拒不纳,士英攻破之,为所杀(见明史)。

  河南劝农总兵官刘洪启,西平人;闯贼至,洪启屡战有功,后以战死(见明史)。

  左都督周斌,晋江人;事母至孝。闻闯贼死,大兵且至,曰:向不死者,贼未讨耳;今可从先帝地下矣。遂自刎(见福建通志)。

  浙江知县韩鼎新,江都人;城破,公服,死堂上(见江南通志)。

  指挥高一麟,江都人;城破,死之(见江南通志)。

  游击朱贤,萧县人;分防徐邳,城破,死之(见江南通志)。

  参将孟振邦,安庆卫人;左兵陷城,骂贼死(见江南通志)。

  安庆同知王治心,忻州人;居官多政续。左兵破城,遇害(见一统志)。

  孝陵参将杜学伸,东阳人;归里。明亡,死节于天宁寺中(见浙江通志)。

  南昌知县刘曙,长州人:由进士授官,未行。金陵失守,死之(见江南通志)。

  蓟辽守备项嘉谟,嘉兴人;家居。城破,率二子翼、心及妾张氏投天星河死(见浙江通志)。

  湖广粮储道右参议王乔栋,雄县人;乙酉夏,闯贼据武昌,乔栋时驻兴国州,城陷,自经城楼上(见明史)。

  九江府监纪同知郭之麟,威远卫人;前知真宁县,保城有功。寻以不从左梦庚,殉节(见山西通志)。

  福建通判傅宏祖,德化人;致仕归。乙酉,左兵至,遇害(见江南通志)。

  东流知县程九万,湖广人;乙酉,杨么儿破县,死之(见一统志)。

  世袭指挥佥事徐行可,九江卫人;左兵陷城,自经死。母任氏、妻周氏、子妇陈氏,皆投井殉之(见江西通志)。

  九江推官余士玮,黄冈人;左兵至,直入其营大骂;麾之去,号恸而死(见湖广通志)。

  铜陵知县胡鲲化,鹿邑人;左兵破城,被害(见一统志)。

  〔以上福王殉节诸臣〕四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