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 南朝 宗懔 原著/杜公瞻 注

第一部宝颜堂秘籍本

第二部佚文辑录

(一)元日桃仁汤

(二)桃板

(三)屠苏酒

(四)犦槊

(五)人日、鬼车鸟

(六)人日、人像

(七)人日、白马

(八)人日、宜男蝉

(九)正月十六夜

(一0)十六日、飞百索

(一一)正月三十日、补天日

(一二)立春黄柑酒

(一三)花信风

(一四)二月、新花

(一五)箸占

(一六)二月社祭

(一七)社日、开聪明

(一八)寒食

(一九)三月、榆荚雨

(二0)三月、上巳

(二一)曲水饮

(二二)踏百草

(二三)杜鹃

(二四)三月、杏花

(二五)四月八日、法华会

(二六)九子母神

(二七)芙蓉、菱藕

(二八)五月、相

(二九)端午

(三0)游光厉鬼

(三一)解粽节

(三二)粽他

(三三)粽由来

(三四)菖蒲

(三五)菖蒲、一寸九节

(三六)土枭

(三七)蟾蜍

(三八)啄木

(三九)八蚕茧

(四0)六月三伏

(四一)冰鉴

(四二)面脂

(四三)折璃琉笔

(四四)七日曝经书

(四五)张骞河源寻

(四六)秋分社会

(四七)九月、催禾雨

(四八)九日、羹脍

(四九)菊水

(五0)禄糕

(五一)十月一日、进暖炉炭

(五二)十一月、蘘荷

(五三)白石李

(五四)黑豆糜

(五五)除夕

(五六)大石镇宅

(五七)年穷极

(五八)鸳鸯

第一部宝颜堂秘籍本

  (一)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

 按史记云。正月为端月。春秋传曰。履端于始。元始也

  (二)

鸡鸣而起

 按周易纬通卦验云。鸡阳鸟也。以为人候。四时使人得以翘首结带正衣裳也。注云礼内则云。子事父母。妇事舅姑。鸡初鸣。咸盥漱栉纚笄。则惟其常。非独此日。但元正之朝。存亡庆吊。官有朝贺。私有祭享。虔恭复位。宜早于余辰。所以标而异焉

  (三)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着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玄黄经所谓山鬼也。俗人以为。爆竹燃草起于庭燎。家国不应滥于王者

  (四)

帖画鸡。或斲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按庄周云。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又魏时。人问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松柏。杀鸡着门户。逐疫礼欤。勋答曰。礼。十二月索室逐疫。衅门户。磔鸡。熯火行。故作助行气。桃。鬼所恶。画作人首。可以有所收縳。不死之祥。又桃者五行之精。能制百怪。谓之仙木。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即无神荼之名。应劭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神荼垒郁兄弟二人。住度朔山下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

  (五)

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

 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读作耐老。柏是仙药。成公子安椒华铭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晋世)。典术云。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董勋云。俗有岁首。酌椒酒而饮之。以椒性芬香。又堪为药。故此日采椒花。以贡尊者饮之。亦一时之礼也。又晋海西四令。问勋曰。俗人正日饮酒。先饮小者何也。勋曰。俗云。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月元日。五熏炼形。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镜曰。食五辛以辟厉气。敷于散出葛洪炼化篇。方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又天医方序云。江夏刘次卿见鬼。以正旦至市。见一书生入市。众鬼悉避。刘问书生曰。子有何术以至于此。书生言。我本无术。出之日。家师以一丸药绛囊裹之。令以系臂。防恶气耳。于是刘就书生借其药。至所见诸鬼处。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蜡和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周处风土记曰。正旦当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胶牙者。盖以使其牢固不动。取胶固之义。今北人亦如此

  (六)

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炼化篇云。正月旦。吞鸡子赤豆各七枚。辟瘟气。又肘后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十七枚。消疾疫。张仲景方云。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十七枚。鸡子。白麻子。并酒吞之。然麻豆之设。当起于此

  (七)

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按录异记。有商人区一作欧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湖君。要明过家。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是一少婢也。青湖君语明曰。君领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愿。所须皆得。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数年遂大富。后至正旦。如愿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愿以头钻入粪中。渐没失所。后商人家渐渐贫。今北人。正旦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以荅假痛。又以细绳系偶人。投粪扫中。云令如愿。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

  (八)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按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以阴晴占丰耗。正旦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羊。四日不杀猪。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古乃磔鸡令畏鬼。今则不杀。未知孰是。荆人于此日向辰。门前呼牛羊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刘臻妻陈氏进见仪曰。七日上人胜于人。董勋曰。人胜者。或剪彩或镂金箔为之。帖于屏风上。或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正月七日。戴胜见武帝于承华殿也。旧以正月七日为人。故名人日。剪彩镂金箔为人。皆符人日之意。与正旦镂鸡于户同。今北人又有至人日。讳食故岁菜。惟食新菜者。与楚讳食鸡正相反。又余日不刻牛羊猪犬马之像。而二日独施人鸡。此则未喻。郭缘生述征记云。魏东平王翕。七日登寿张县安仁山。凿山顶为会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铭云。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老子云。众人凞凞。如登春台。楚词云。目极千里伤春心。则春日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诗。近代以来。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熏天。未知所出也

  (九)

立春之日。悉翦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彩燕即合欢罗胜。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翚轻翼之岐岐。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刑之有似。衔青书以赞时。着宜春之嘉祉

  (一0)

为施钩之戏。以缏作篾缆相罥。

绵亘数里。鸣鼓牵之

 按施钩之戏。求诸外典。未有前事。公输自游楚。为载舟之戏。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遂以钩为戏。意起于此。涅盘经曰。斗轮罥索。其外国之戏乎。今秋千。亦施钩之类也施或作拖

  (一一)

又为打球秋千之戏

 按刘向别录曰。寒食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案鞠与球同。古人蹋蹴以为戏也。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楚俗亦谓之施钩。涅盘经。谓之罥索

  (一二)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

 按齐谐记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云是蚕室。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疑非其事。祭门备之七祠。今州里风俗。是一作望日祠门户。其法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举手招成。成即就之。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讫而去。遂失所在。成如言。为作膏粥。自此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世人正月十五日作粥祷之。加以肉覆其上。登屋食之。祝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是则为蚕逐鼠矣。与齐记相似。又覆肉。亦是覆膏之理。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一三)

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按刘敬叔异苑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平原孟氏。恒不信。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尔厕中着以败衣。盖为此也。洞览云。是帝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半。可以衣见迎。又其事也。杂五行书。厕神。名后帝。异苑云。陶侃如厕见人。自云后帝。着单衣平上帻。谓侃曰。三年莫说。贵不可言。将后帝之灵冯紫姑而言乎。俗云。溷厕之间。必须静。然后致紫姑

  (一四)

正月未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一五)

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会。行乐饮酒

 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为初年。时俗重之以为节也。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又是月。民并脯食。□□之名。又似之矣。出钱为醵。出食为脯。竟分明掷虏。名为博射。艺经为掷博

  (一六)

晦日送穷

 按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敞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一七)

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信舍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平旦执香花遶城一匝。谓之行城

 按本起经。二月八日夜。净居诸天。共白太子。今者正是出家之时。车匿自觉。楗陟不复喷鸣。太子放身光明。狮子吼言。诸佛出家之法。我亦如是。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释-提-柜-因执。北门自开。诸天歌赞。至于天晓。行已三踰阇那。又本行经云。鬼星已与月合。帝释诸天唱言时至。太子闻已。以手拔发令寤。诸天捧马出。至闻王内则行城中矣。故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行城一匝。盖起于此。又阿那经云。二月八日。当行八关之戒。文佛经云。在家菩萨。此日当行八关之斋戒

  (一八)

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一九)

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

 按郑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立社宗。即共立社之为也

  (二0)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按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之则雨雹伤田。陆翙邺中记曰。寒食三日为醴酪。又煮糯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玉烛宝典曰。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孙楚祭子推文曰。黍饭一盘。醴酪一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厨。今寒食有杏酪麦粥。即其事也。旧俗以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后汉周举为并州刺史。移书于介推庙云。春中食寒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谓冬至后一百四日一百五日一百六日也。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周之旧制也

  (二一)

寒食挑菜

 按如今人春日生菜

  (二二)

斗鸡。镂鸡子。斗鸡子

 按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斗鸡之戏。左传有季郈斗鸡。其来远矣。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张衡南都赋曰。春卵夏笋。秋韭冬菁。便是补益滋味。其斗卵则莫知所出。董仲舒书云。心如宿卵。为体内藏。以据其刚。髣佛斗理也

  (二三)

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

兮。注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 按韩诗云。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续魄。以除岁秽。周礼。女巫岁时祓除衅浴。郑注云。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司马彪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并禊饮于东流水上。弥验此日。南岳记云。其山西曲水坛。水从石上行。士女临河一作行坛。三月三日所逍遥处。续齐谐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与携酒至东流水边。洗涤去灾。遂因流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也。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嘉事。尚书郎束晢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有金人。自东而出。捧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曰善。赐金五十斤。为阳城令。周处吴徽注吴地记。则又引郭虞三女。并以元巳日死。故临水以消灾。所未详也。张景阳洛禊赋。则洛水之游。傅长虞禊饮文。乃园池之宴。孔子暮春浴乎沂。则水滨禊祓。由来远矣

  (二四)

是日。取黍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以厌时气

  (二五)

四月有鸟。名获榖。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

 按尔雅云。鸤鸠鴶鞠。郭璞云。今布榖也。江东呼获榖。崔寔正论云。夏扈趍耕锄。即窃脂玄鸟鸣获榖。则其夏扈也

  (二六)

四月八日。诸寺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

 按高僧传。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

  (二七)

四月十五日。僧尼就禅剎挂搭。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

 按夏乃长养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禅苑宗规云。祝融在候。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应禅寺挂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又谓之解制。禅苑宗规云。金风渐渐。玉露瀼瀼。当觉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大藏经云。四月十五日坐树下。至七月十五日。僧尼坐草为一岁。禅谈语录谓之法岁

  (二八)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按异苑云。新野庾寔。尝以五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而失之。其后寔子遂亡。或始于此。风俗通曰。五月上屋。令人头秃。或问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云五月人或上屋。见影魂便去。勋答曰。盖秦始皇自为之禁。夏不得行。汉魏未改。按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郑玄以为顺阳在上也。今云不得上屋。正与礼反。敬叔云。见小儿死而禁暴席。何以异此乎。俗人月讳。何代无之。但当矫之。归于正耳

  (二九)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蹋百草。即令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三0)

是日竞渡。采杂药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三一)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

 按孝经援神契曰。仲夏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镂。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一作百索。名拟甚多。赤青白黑以为四方。黄居中央。名曰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诗云绕臂双条达。是也。或问辟五兵之道。抱朴子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今钗头符是也。此月鸲鹆子。毛羽新成。俗好登巢取养之。必先剪去舌尖。以教其语

  (三二)

夏至节日。食粽

 按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稯。栋叶插(头)。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

  (三三)

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

 按干宝变化论云。朽稻成虫。朽麦为蛱蝶。此其验乎

  (三四)

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曰贺嘉雨

  (三五)

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

 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以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则伏日汤饼。自魏已来有之

  (三六)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日织女东向。盖言星也。春秋斗运枢云。牵牛神名略。石氏星经云。牵牛名天关。佐助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史记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则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三七)

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按世王传曰。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遇七月七日夜。人看织女。独不许后出。乃有神光照室。为后之瑞。宋孝武七夕诗云。迎风披彩缕。向月贯玄针。是也。周处风土记曰。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或光辉五色。以为征应。便拜得福。然则中庭祈愿。其旧俗乎

  (三八)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仙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经又云。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莲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模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

  (三九)

八月雨。谓之豆花雨

  (四0)

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墨点小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压疾。又以锦彩为眼明囊。递相遗饷

 按述征记云。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洗眼。令眼明也。续齐谐记云。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五彩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绍问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终。便失所在。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遗像也。或以金箔为之递相饷焉

  (四一)

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四二)

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未详黍臛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弥衡别传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臛。是也。又天气和暖似春。故曰小春

  (四三)

仲冬之月。采撷霜芜菁。葵等杂菜。干之。并为咸葅

 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钗色。今南人作咸葅。以糯米熬捣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熟。葅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钗股。醒酒所宜也

  (四四)

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

 按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又晋魏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

  (四五)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史记陈胜传。有腊日之言。是谓此也。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

 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气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荆州以军围逐除。以斗故也。玄中记。颛顼氏三子。俱亡。处人宫室。善惊小儿。汉世以五营十骑。自端门传炬送疫。弃洛水中。故东京赋云。卒岁大难。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伥子万童。丹首玄制。桃弧棘矢。所发无臬。丹首帅赤帻也。逐除所服。宣城记云。洪矩吴时作庐陵郡。载土船头。逐除人就矩乞。矩指船头云。无所载。土耳。小说。孙兴公常着戏头。与逐除人共至桓宣武家。宣武觉其应对不凡。推问乃验也。金刚力士。世谓佛家之神。案河图玉版云。天立四极。有金刚力士。兵长三十丈。此则其义

  (四六)

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按礼器云。灶者老妇之祭也。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樽。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也。祀以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搏颊。汉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尝腊日辰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犬。因以祭之。谓为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所竞尚。以此故也

  (四七)

岁前又为藏彄之戏。始于钩弋夫人

 按汉武故事云。上巡狩河间。见青光自地属天。望气者云。下有贵子。上求之。见一女子在空室中。姿色殊绝。两手皆拳。数百人擘之莫舒。上自披即舒。号拳夫人。善素女术。大有宠。即钩弋夫人也。辛氏三秦记曰。汉昭帝母钩弋夫人。手拳有国色。世人藏钩起于此。钩亦作彄周处风土纪曰。进清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钩。俗呼为行彄。盖妇人所作金环。以錔指而缠者。腊日祭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得一筹者为胜。其负者起拜谢胜者。周处。成公绥并作彄字。艺经。庾阐则作钩字。其事同也。俗云。此戏令人生离。有禁忌之家。则废而不修

  (四八)

岁暮。家家具肴蔌一作核。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孔子所以预以陪宾。一岁之出。盛于此节

  (四九)

闰月。不举百事

 按周礼云。闰月王出居寝门。故为闰字。门中从王也。是月也。不举百事。以无中气也

第二部佚文辑录

  (一)元日桃仁汤

元日。服桃仁汤。为五行之精。可以伏百邪荆楚岁时记(明 戴羲撰 养余月令卷二 正月下)

 岁时记。 五行之精。元日。服之。辟百邪(明冯应京撰 月令广义卷五 桃仁汤)

  (二)桃板

○荆楚岁时记 谢道通登罗浮山。见数童子以朱书桃板。贴户上。道通还。以纸写之。贴户上。鬼见畏之(宋 唐慎微撰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二三桃核仁)

  (三)屠苏酒

(屠苏酒)俗说。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庵中。除夜遗闾里一贴药。令井中浸之。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一家饮之。不病瘟疫。饮必自幼。云少者得岁。故先饮。老者失岁。故后之荆楚岁时记(元 某氏撰 群书通要六 节序门元日类。「昔有人」以下月令广义卷五正月令 屠苏酒条。同文)

唐人孙思邈有道术。除夕遗闾里药囊。浸井中。元日取水置酒。名屠苏酒。阖家饮之。不染瘟疫。饮必自幼。云少者得岁。故先饮。老者失岁。故后饮荆楚岁时记。屠苏思邈庵名(元 王莹撰 群书类编故事卷二 时令类 饮屠苏酒)

  (四)犦槊

宋景文笔记曰。宣献宋公着卤簿记。至犦槊。不能得其义。予后十余年。始得之。其说曰。江左有瓝槊。为其首大如瓝。是其义也。按字书。瓝小瓜也。蒲卓反。字或为瓝。同一音也。予案尔雅。「犦牛犎牛也。此兽触。百兽无敢当者」。故金吾仗刻犦牛槊首。以碧油囊笼之。荆楚岁时记所说。亦与尔雅同。今金吾仗。以犦槊为第一队。则是犦槊。云者。刻犦牛于槊首也。他说皆非也。(宋 程大昌撰演繁露卷二 犦槊)

  (五)人日。鬼车鸟

○荆楚岁时记云。人日夜。多鬼鸟过。人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唐 韩鄂撰 岁华纪丽卷一 人日)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玄中记云。此鸟名姑获。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好取人女子养之。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以为志。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弥多。斯言信矣(宋 李昉撰 太平御览卷一九 时序部春中)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多鬼车鸟度。家家槌门打户。捩狗耳。灭烛灯禳之。玄中记云。此鸟名姑获。一名天帝少女。夜游。好取人家女人养之。有小儿。以血点其衣。为验(同卷九二七 羽族部 鬼车)

○荆楚岁时记云。「姑获夜鸣。闻则捩耳」。乃非姑获。鬼车耳。二鸟相似。故有此同(宋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一九 鬼车)

○荆楚岁时记云。姑获一名狗星。衣毛为鸟。脱毛为女(同右)

  (六)人日。人像

○荆云。吕氏俗例云。其初七日。楚人取南北二山之土。以作人像一头。令向正南。建立庭中。集宴其侧。却阴起阳。即以人北为冬气。拒阴气之祸。以人南为春气。招阳气之祜。故名云人日也(鎌仓时代 某氏撰 年中行事秘抄 正月人日中)

  (七)人日。白马

○荆楚云。司马谈缺文(同右 正月七日白马事)

  (八)人日。宜男蝉

荆楚岁时记。都人上元夜。作宜男蝉。似蛾而大(清 萧云泽撰 月日纪古卷一下 正月十五日)

  (九)正月十六夜

岁时记。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清 月日纪古卷一 正月十六日)

  (一0)十六日。飞百索

飞百索(荆楚岁时记) 正月十六日。群儿以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清 秦嘉谟撰 月令粹卷四 正月十六日)

  (一一)正月三十日。补天日

补天日。荆楚岁时记。江南风俗。谓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清 慈溪厉明府静芗先生原辑 事物异名录卷二 岁时)

  (一二)立春黄柑酒

立春日。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苏诗曰。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荆楚记(明 陈阶撰 编日新书 正月立春)

  (一三)花信风

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岁时记(宋 陈景沂撰 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九 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棣棠。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楝花。杨慎外集引荆楚岁时记(清 倪倬撰 农雅 释天第一下)

  (一四)二月。新花

○荆楚记云。谢灵云孙。名兹藻者。为荆府谘议云。今世新花。并祖灵运所制(隋 杜台卿撰 玉烛宝典卷二)

  (一五)箸占

○荆楚记云。妇人以一双箸掷之。以为令人有子(玉烛宝典卷二)

○荆楚之俗。燕始来。睇夏小正二月燕乃睇有入室者。以双箸掷之。令有子(宋 罗愿撰 尔雅翼卷一五 释鸟燕)

  (一六)二月社祭

 二月上丁日明日献胙事

○荆云。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鎌仓时代 年中行事秘抄)

  (一七)社日。开聪明

荆楚岁时记。社日小儿以葱系竹竿。于窗中擉之。曰开聪明。或又加蒜。欲能计算也(明月令广义卷六二月令开聪明。清 翟灏撰通俗编卷二「曰开聪明」引)

  (一八)寒食

○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荆楚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宋 陈元靓撰 事林广记甲集卷三 节令门寒食)

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去冬至一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六人呼为冷烟节。又云禁烟节荆楚记(明 卢翰撰 月令通考卷四三月)

  (一九)三月。榆荚雨

{荆楚岁时记。

三月曰榆荚雨。清明曰泼火雨。一曰杏花雨。夏至曰黄梅雨。沾衣皆败黕。闽以立夏后逢庚为入梅。芒种后逢壬为出梅。五月雨为分龙雨。一曰隔辄雨。六月名濯枝雨。七月六日曰洗车雨。七日曰洒泪雨。九月雨为黄雀雨(明 闽福唐希颜 陈懋学纂 事言要玄集 天集卷二)

  (二0)三月。上巳

(乐游宴)乐游园汉宣所立。唐太平公主置亭游赏。其地每上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荆楚岁时记(元 群书通要卷六 节序门上巳类)

  (二一)曲水饮

○荆楚之俗。三月三日。亦出水渚沙洲间。或园宅地沼内。为曲)(水饮(宋 尔雅翼卷二 释草

  (二二)踏百草

荆楚记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明 翟佑撰 四时宜忌三月事宜。明 编日新书。末尾耳字)

  (二三)杜鹃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杜鹃初鸣。田家候之。此鸟鸣昼夜。口赤上天乞恩。至章陆子熟乃止(宋 尔雅翼卷七 释草薚)

○「杜鹃初鸣。先闻者。主离别。学其声。令人吐血于厕溷上。闻者不祥。厌之法。当为狗声。以应之」。俗此说。按荆楚岁时记亦云有此言(宋 唐慎微撰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一九 杜鹃)

  (二四)三月。杏花

○荆楚岁时记。引犍为舍人曰。杏花如荼。可耕白沙(清 农雅释天第一上。余嘉锡氏说文系传卷二 草部荼字注引。)

  (二五)四月八日。法华会

○八日。□□来荆楚人相承。此日。迎八字之佛于金城。设榻幢歌鼓。以为法华会(唐 韩鄂撰 岁华纪丽卷二四月八日)

○荆楚岁时记。荆楚人相承。四月八日。迎八字之佛于金城。设幡幢鼓吹。以为法乐(宋岁时广记卷二0 佛日 为法乐)

  (二六)九子母神

○荆楚岁时记曰。四月八日。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无子者。供养薄饼。以乞子。往往有验(唐 岁华纪丽卷二四月八日九子母。岁时广记卷二0 佛日乞子息「是日」。「养」字。)

  (二七)芙蓉。菱藕

○梁宗懔记「荆楚之俗。四月八日。染绢作芙蓉。捻蜡为菱藕」(宋 尔雅翼卷七 释草活莌)

  (二八)五月。相

○一相音费。蜀土荆楚褱之间曰。则争力竞倒之谓也。相之名。荆楚岁时记「荆楚之人。五月间。相结件为相戏之。即扑也」。俗间或相音堆扑也。亦曰相扠丑佳反皆非雅正(五代宋初顷 调露子撰 角力记 名目条)

○荆云。结件相扑之戏。相扑即相扑。月令云。养壮侠。以助阳气(

鎌仓时代 年中行事秘抄 七月廿六日 相扑内取事)

  (二九)端午

京师人。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端二。三日端三。四日端四。五日端五(注)端始也岁时记(元群书通要卷六 节序门端午类)

端二端三荆楚岁时记。京师以五月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端四。荆楚岁时记。四日为端四(清 厉荃撰事物异名录卷二 岁时)

端阳 五月五日为端阳。一云蒲节。一云重午(清 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五一 端午汇考)

  (三0)游光厉鬼

荆楚记曰。五日以艾縳一人形。悬于门户上。以辟邪气。以五彩丝系于臂上。辟兵厌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疫。口内常称游光厉气四字。知其名则鬼远避(明 高濂撰 遵生八笺卷四五月事宜。明 养余月令。明 月令广义卷一0 五月令 同文)

  (三一)解粽节

岁时记。京师以端午为解粽节。以粽叶长者胜(明 彭大翼撰 山堂肆考 宫集卷一一 百索粽)

解粽节。荆楚岁时记。京师以端午为解粽节(清 事物异名录卷二 岁时)

  (三二)粽他

○荆楚记云。民斩新竹笋。为首粽。楝叶插头五彩缕投江。以为避火厄。士女或取练叶插头。彩丝总系臂。谓为长命。皆连练叶之玉并茎。黏裹印投罗水之中祭之。天下无灾。此日练叶置井中。而亥时取出治置。治疟疫者。系颈差止。五月五日及夏至日。日未出时。向日取井花水若长流水。口含漱二七。身衣中勿反顾芬气。五月五日庚午日。书贵人名字。着右足。是大人则欢喜(平安时代末 惟宗公方撰本朝月令 五月五日节会事)

  (三三)粽由来

○荆楚岁时记。称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栋叶縳之。又以为獬廌食。(宋 尔雅翼卷一八释兽廌)

○荆楚之俗。五月五日。民并断竹笋为筒粽。栋叶插头。缠五丝缕。江中以为辟水厄。士女或楝叶插头。五丝缠臂谓长命缕。俗言屈原以此日投水。百姓竞以食祭之。汉建武中。长沙人有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者。谓之曰。所祭甚善。长苦为蛟龙所窃。蛟龙畏楝叶五色丝。自今见祭。宜以五色丝合楝叶縳之。所以俗并事之。宗懔引风俗通。以为獬豸食楝。原将以信其志也。然则凤凰獬豸。皆食楝。而蛟龙特畏之。是亦畏矣(宋 尔雅翼卷九 释木楝)

○荆楚岁时记云风俗通獬豸食楝又云蛟龙畏(宋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一四 楝)

○端午以菰叶裹粘米。谓之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义。或曰亦为屈原恐蛟龙夺之。以五采丝缠饭。投水中。遂相袭云岁时记(宋 潘自牧撰纪纂渊海卷二 节序部端午)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常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蛇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仍以五彩丝縳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荆楚岁时记(明 月令通考卷七 五月)

  (三四)菖蒲

岁时记。端午。刻菖蒲。为小人子。或谓胡芦形。带之辟邪(明 山堂肆考宫集卷一一 刻蒲)

端午。刻菖蒲为人或葫芦形。带之辟邪岁时记(宋 纪纂渊海卷二 节序部端午)

  (三五)菖蒲。一寸九节

蒲酒(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生山间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明 陈仁锡撰 潜确居类书岁时部。卷五)

  (三六)土枭

○土枭穴土以居。故曰土枭。而荆楚岁时记称鸲鹆为土枭(宋 尔雅翼卷一六 释鸟枭)

○汉史曰。五月五日作枭羹...荆楚岁时记云「闻之当唤狗耳」。又曰「鸮大如鸠。恶声。飞入人家。不祥。其肉堪为炙」(宋 岁时广记卷二三 羹枭鸟)

  (三七)蟾蜍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俗以此日取蟾蜍为辟兵(岁时广记卷二三 捕蟾蜍)

○五月五日。取蟾蜍辟兵。习凿齿集(宋 某氏撰 绀珠集。蟾蜍辟)

  (三八)啄木

○荆楚岁时记云。野人以五月五日。得啄木。货之。主齿痛(宋 岁时广记卷二三 得啄木。明 焦氏笔乘卷五 医方)

  (三九)八蚕茧

○荆楚岁时记曰。八蚕茧出日南。至秋犹饲以柘。荆楚则早晚二蚕。则五月已(宋 尔雅翼卷二四 释虫●)

  (四0)六月三伏

○案荆楚岁时记。案历忌云。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秋金代火。金畏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宋 黄朝英撰 湘素杂记卷五 三伏)

○(三伏)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历忌云。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故曰伏日岁时记」(元 群书通要卷六 节序门伏日类)

  (四一)冰鉴

○此月热盛。古礼则有颁冰。周官凌人职云。春始治鉴。凡内外飨之膳鉴焉。祭祀供冰鉴...荆楚记。「或沉饮食于井。亦谓之鉴」(隋玉烛宝典卷六)

  (四二)面脂

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清 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六三 孟秋部杂录。清月令粹编卷一一 孟秋 采瓜犀)

  (四三)折璃琉笔

○荆楚岁时记曰。陆士衡云。魏武帝刘婕妤。以七月七日。折璃琉笔(宋 太平御览卷六0五 文部笔)

  (四四)七日曝经书

○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宋 尔雅翼卷二四 释虫白鱼)

○荆楚岁时记云。汉崔寔曰。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穆天子传。蠹书于羽陵。是也(鎌仓时代 年中行事抄七月七日拂拭御调度事)

  (四五)张骞河源寻

○汉武帝。令张鶱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鶱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鶱。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榰机石。为东朔所识(宋 岁时广记卷二七 得机石)

○荆楚岁时记曰。张鶱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宋 太平御览卷五一 地部石)

  (四六)秋分社会

○荆楚岁时记曰。秋分以牲祠社。其供帐。盛于仲春之月。社之余胙。悉贡馈乡里。周于族。社余之会。其在兹乎。此其会也。掷教于社神。以占来岁丰俭。或折竹以卜(宋 太平御览卷七二六 方术竹卜)

○竹卜者。荆楚岁时记曰。秋分牲以祠社。具供帐。盛于仲春之月。社之余胙。悉贡馈乡里。周于族。社余之会。其在兹乎。此其会也。掷筊于社神。以占来岁丰歉。或折竹以卜(宋高似孙撰 讳略卷三 杂卜)

○又(荆)云。八月社日祠社。其供帐者。盛于仲春之节。以社之余胙。悉以贡馈村里(鎌仓时代 年中行事秘抄 二月明献胙事)

○宗懔荆楚岁时记曰。秋社拟教于神。以占来岁丰俭...又岁时记注文曰。教以桐为之。形如小蛤。言教。教令也。其掷法。则以半俯半仰者为吉也。此其所以为教也(宋 程大昌撰演繁露卷三 卜教)

  (四七)九月。催禾雨

○荆楚岁时记。重九日。常有疏雨冷风。俗呼为催禾雨(宋 岁时广记卷三五 进谑词)

  (四八)九日。羹脍

○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事中。称菰菜地菌之流。作羹甚美。鲈鱼作脍。白和玉。一时之珍(宋 尔雅翼卷六 释事蘧蔬)

  (四九)菊水

○豫章记云。南阳有菊水。居其侧者多寿。刘宽月致三十斛。水源芳菊被崖。故以名(宋组珠集 南阳菊花源)

  (五0)禄糕

食禄糕(荆楚岁时记)。民间九日作糕。上置粉曲。小鹿数枚。号食禄糕(明 潜确居类书卷五 岁时部。清 高士奇撰 续编珠卷一)民间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清 任兆舒撰 谷玉类编卷二 时令类九月九日)

  (五一)十月一日。进暖炉炭

(暖炉)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岁时记(元 群书通要卷六 节序门小春类)

暖炉炭(荆楚岁时记)。十月朔。有司进炉炭。民间置酒。作暖阁试炉(元 群书通要卷六 节序门小春类)

  (五二)十一月。蘘荷

○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仲冬以盐藏蘘荷。以备冬储。又以防蛊...干宝搜神记云。其外夫蔣士先。得疾下血。言中蛊。家人密以蘘荷置其席下。忽大笑曰。蛊我者张小也。乃收小。小走(宋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二八 白蘘荷)

○荆楚岁时记蒋士先得疾下血。言蛊。密以根布席下。忽自笑曰。蛊我者张小也。乃收小。小走(宋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二八 白蘘荷)

  (五三)白石李

○荆楚岁时记云诗有椇羞。广雅枳椇实如珊瑚。十一月采。是白石木子(白石李?)。山中多有之。盐荷蘘一冬储备又以辟虫(蛊)毒(

宋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一四 椇)

  (五四)黑豆糜

吴中煮黑豆作糜。暮夜阖家同享。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荆楚岁时记(明 编日新书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 古今类传 同条)

  (五五)除夕

荆楚岁时记。除夕宜焚辟瘟丹。或苍朮。皂角。枫艺诸香。以辟邪袪湿。宜郁气。助阳德。即閟空虚堂。亦无不到(清 月日纪古卷一二十二月三十日)

  (五六)大石镇宅

○大石镇宅。主灾异不起。宅经。取大石。镇宅四隅。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右。为镇宅(宋 政和证类大观本草卷三 大石镇宅)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宋 岁时广记卷四0 埋大石。明 李时珍撰 本草纲目卷一一)

  (五七)年穷极

三百六旬之尽。七十二候之穷荆楚岁时记(明 编日新书 十二月三十日。明 月令广义卷二0 十二月令)

  (五八)鸳鸯

○鸳鸯荆楚记云。邓木鸟。羽毛五色。雌雄相逐(宋 史能之撰 重修毘陵志卷一三 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