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乘 (宋)佚名纂修
城社考
仓库
驿舍
官寺
军衙
学校
斋舍
学职
贡举
贡院
贡士规约记
贡士题名
器服
祭器
祭服
书籍
郡学
书院
教阅
大阅
武事考
营寨
粮廪
尺籍
战舰
戎器
烽候
关隘
古迹
亭馆
墓
冢院
宅
城
县
坛
岘
樽
基
谷
门
路
臼
殿
庵
镇
浦
洑
矶
跋
城社考
周官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巿说者援诗序卫文公始建城巿而营宫室谓此正上公之国耳然则郡虽小而体其可以不具乎设坛壝以敬神示有尊也筑城阙以御暴严有备也官联整而民事理廨宇肃而民望尊坊井别而民居奠居有廪饩行有馆谷生有养而死有藏亦可慊于为郡矣作城社考
自唐世以来州县皆置社稷如京师春祈秋报务农重谷五祀之本在焉奈何不敬
社稷坛旧在巿西北湫隘弗称今改筑于南堤之外并风伯雨师为四坛列屋十楹为献官之次缭以土垣虚明爽垲于祀事为宜矣
县社在保寍寺之前
仓库
都仓常平仓在巿西崇真坊
大军仓在巿西天庆观之侧
寄椿仓在巿东吴王城之侧先是淮西军储在光黄之闲默林等处寿昌升郡遂移置焉以备齐安起发
军资库 常平库 公使库 大军库并在设厅西
驿舍
郡临大江吴蜀往来一都会部使者建台弭节皆所经从肃饯有驿其可阙夫
寿昌馆旧在巿东知县李骏建名武昌驿升军后以为佥教厅守陈允迪遂改建于镇江门之左淳佑十年守陈桃以规模稍隘撤而新之易今名
既见亭在南门淳佑十年守锺霖建
南亭岭马驿在寿昌郡南朝都门里为屋二十有八楹梅城马驿在寿昌郡西五十里屋楹视前驿均并宝佑甲寅郡守段震午建
官寺
寿昌以邑升自郡治及诸官署经始之际率随宜营葺继是或稍稍增广亦仅取具体不陋不侈盖江防重寄财力单匮土木亦非所急云
军衙
即未升府时武昌县为之谯楼六楹去仪门九十步两庑各有楼以储军器视丽谯之楹而壮不及之中为设厅 【嘉定戊辰知县事李骏建颇壮伟仍之不增改】 揭真宗皇帝圣训七条前设太宗皇帝御制戒亭设厅之东为常衙厅佥厅在仪门之东曰名士堂吏舍在常衙厅佥厅南其详见郡治图 【郡图见亭馆门】 佥判兼教授厅在军衙之东依莲坊即旧武昌馆嘉定戊辰知县事李骏建以为肃饯之所厅奥庖湢皆具升军后即以为职官厅焉东偏小堂曰拄笏淳佑己巳佥教王禹圭复于厅后刱直廊扁以冰壶旧有万顷堂在后圃今废即其地筑小亭扁曰玻璃颇有枕江种竹之趣 【拄笏堂旧名清机佥判程森易今扁】 知录兼司理厅在谯门外之东犴狱在厅事之左加刱于嘉定壬午复建于嘉熙复军之后东有堂曰明清前瞰方池荷香柳影气象幽胜后有堂曰清香
司户兼司法厅在军治东初升军在郡西淳佑二年即以为县治而易以今廨堂屋六楹扁曰咏梅本没官屋尝以为簿厅云
武昌县衙旧即今郡衙升军始迁于报恩寺之西今其地为贡院嘉熙再迁于司户厅在郡西天庆观之东
主簿厅旧在今颁春亭之后升军改为抵当库淳佑元年以郡东没官屋为厅明年又改为司户厅淳佑十二年以尉厅改作主簿厅在朝阳坊
县尉厅旧在今激赏库升军移于朝阳坊淳佑十二年太守陈桃改作簿厅而于其西并建簿厅云
南尉兼监镇厅旧为县时兼酒务即务为厅事后酒务
归运司若别差酒官则南尉泊于泗洲寺
总在大军仓库官厅在寿昌郡东水军寨之右
总辖衙在寿昌郡东飞虎寨
统制衙在寿昌郡东飞虎寨
水军统制衙在寿昌郡东水军寨
在城都监司在寿昌郡南寿井之东
白湖巡检司寄泊观音寺
学校
文武并用尚矣或谓吴都古用武之国尔文非所宜急岂知文以经之而复武以纬之施之有次第哉我朝列圣右文光被四表而建置郡邑又兴起作新之一机也是故教养备而文之本以立选举精而文之用以行俎豆冕服礼之文也载籍??闲册道之文也瞻鸾翔凤翥之新订藓剥苔封之旧文无今古随穷而随着愈久而弥章也呜乎至矣作文事考
郡县立学自我朝庆历始而寿昌学则县而郡者也规模之狭而广气象之郁而舒生徒之寡而众亦岂气数然欤以湖右最小垒而两黉对峙弦诵之音相闻夫岂曰美观而已小雅尽废四夷交侵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则秦楚之坚甲利兵直可制梃而挞之耳噫孰谓恃武果可以立国乎为政而知所先后则几矣 【军学】 未升郡时邑庠也初在市心 【今其地为兵马司】 崇寍五年以市西宣圣庙为之 【今岳庙及张祠】 淳熙间令周复迁于市东一百八十步直南湖占山水之胜 【迁学之始阴阳家谶云土水二人先应之更兼火木最为奇欲知此地梅花发直待单于画角吹升郡之后谯楼置鼓角而邵应豹方泰来张锐张应金连第以纳音言之正应此谶】
嘉定升军即以为侯頖亡所增益宝庆三年守陈允迪撤而新之为屋五十闲视旧颇宏敞嘉熙丁酉再复军额校官王禹圭更加营葺益以完备南临湖为戟门跨池为桥至殿门内列两庑绘从祀先贤隆其中为大成殿像祀先圣先师十哲殿后为讲堂曰明伦前东西序位置职事员及四斋堂后直舍规制如炉亭曰遵道堂东屋六楹为会食之所曰观养庖湢仓廪皆居东偏后有射圃周遭宫墙可三百丈淳佑十一年校官李峻于南堤大街所从入之涂筑台揭扁曰学宫宝佑元年春守段震午始至首整葺讲堂既又以泮桥地势洼下比岁湖水泛溢朽坏不可支奠谒出入率由射圃便门殊不足以称观瞻明年复捐郡帑鸠工伐石为舆梁培两岸加壮翼而隆之以捍冲啮之患由是半水游歌之地益尊严矣 【修学并泮桥记并见记咏】
斋舍
率性 服膺 诚身 明善 辅文 【东辅之后以处习武者】
学职
先是职员泛冘正录皆双员又增置讲书非令也淳佑庚戌漕使萧逢辰始建台校官李峻申白尽汰冘员今立为定额云
学正 学录 【各一员】 直学 【二员】 司计 学谕 教谕 经谕 司书 司器 斋长 斋谕 学赋 学户 岁纳米一百九十八石八斗八升五合 佃户 岁纳谷六百五十四石九斗六升 学户 岁纳麦三十八石五斗一合六勺 佃户 岁纳麦一十一石五斗 养士钱 二十七贯四百文 【钱会中半京交准纳】 桑丝钱 六十三贯二百文 【内见钱一贯八百文足余系十八陌并用京交准】 莲荷钱 二贯文足 荻租钱 一贯五百文足 房屋 共二十三闲 鱼湖 二所 白地 岁收租钱一十七贯六百文足 桂华馆 一所太守赵崇涛置 壕 一所
贡举
山川之秀锺而为人盘薄郁结往往有待而发气与数适相应焉而又有以涵育而作成之久翕而忽张理势然也方武昌之隶鄂士以科名发身何寥寥尔嘉定升郡偶丁诏岁应试仅百余人荐额分鄂之一而增其一拔二于百视他郡为优故前志诧之然自嘉熙丁酉再复郡建淳佑壬子才六举贡士仅十有二擢第者已五人而两榜皆浑化至是终场已四百余人矣沙圆之谶将于是乎验前后守臣以增贡名丐诸朝者屡矣当有主斯监者 【古谶有云沙接寒溪口武昌出状元故胡朝颖诗有久闻父老言沙谶为问何时出状元之句比年江水涌沙成洲渐接寒溪口矣】
贡院
初在郡校后即今射圃地也嘉熙二年守高衍孙移刱于报恩寺之东栋宇宏敞试者便焉
贡士规约记
郡距京航浮陆走千七百里而远三岁献书有司续食亡具使为士者退怵于啼饥号寒进窘于爨桂炊玉闻者病之然是邦之士濡染苏黄余泽颇知崇节行尚气岸故未至奔迸四出失色失口于人余尝以为是邦士习犹有古味深惧始进之时无以养其廉或得为良心之累自分教来廪士葺废之外圭黍无妄费比满吏持捧卷而进积二十有七月末帮悉命住给爰会诸帑共得羡钱一万五千暨寓公孟帅璟捐助一万始议置田不就则为之营公库既杀其息以便民更鸠其赢以惠士合三岁所称得子钱一万八千益以贡庄粟于是续食之计始充充然事成条次规约大书深刻诏来者守之峻惟命于两闲谓之人秀于凡人谓之士士之名甚贵责亦甚大也国家宾兴设科目以网罗之为其人能讲明五帝三王之道孔孟颜曾之学异时端弁搢笏与天子论道经邦必曰斯人而后可然则平居之时苟一毫取非其有又安能植立于他日哉道学不明人心陷溺每见近世之士策一名取一荐轩然喜见眉色藉是为理财之媒奉父生师教之身俛颜袖刺不餍不止其人卑之无远到明矣闲有一二幸而成就及夫位稍尊名稍着始追怍一时之所为顿足浩叹洗濯莫可由此观之义利界限其可一日不严哉此余爱是邦士习之古甚欲扶持封殖之毋俾一啖于味复陷是焉是举也非殖尔之利实完尔之气非濡尔之竭实磨尔之节众曰然愿寿诸石于是乎书淳佑十二年五月日从事郎佥书寿昌军判官厅公事兼军学教授李峻记
规约如后
一贡士库本钱十七界官会二万五千贯月息二分每年合解息钱六千贯合三年所收共一万八千贯
一贡士庄田种五十一硕六斗课谷三年总计可收三百六十六硕九斗
一照得解库息钱以岁月计之虽有定额然课谷则有旱涝不同难以预定众议将钱谷随三年所收见在数总为十分均送开具如右 乡举发解人三分 太学国子漕试士人发解人一分 乡举免解人 【漕监免者并同】 一分 赴太学补试人 【乡漕国子及旧举人赴补并同】 三分 【先以一分就本军分送赴补人为发路之费冒请不去者追索二分就京于试前三日会实到人于一所均送牒到身不到不预假名冒请就索本郡人在朝者或在学者主之或从知佥贻书朝士主之或会于本郡承受之家均送】 新请举人赴补不预 过省人 【新旧举同】 一分半上舍赴殿者同 参学人半分 升补内舍补上舍 【与解省补试三年一次者先后不齐难以预定分数榜到日升内舍人送十七界京交五百贯升上舍人送京交一千贯释褐同特恩未出官人请举照上舍人例分送文学已上者非】
一已上分送专为本贯人设借贯流寓人不预若土著曾应本军举人借他州贯者亦在举送之数
一寄居远省人已经前举分送更不再送
一逐项分数人众则均送独则全请偶阙人则椿管其前项升舍及特科未出官人请举过省合送钱数于此项数内支拨有余则于次举仍作十分均送如本科士人过省两员以上此项余钱并均送
一贡士庄房屋园地钱三年可收钱一百四十贯足除减放及贡士庄支遣三年只以八十贯为率内除一十贯办乡漕新举人拜 大成殿酒礼钱七十贯并驰送鹿鸣宴人充费用 【旧举人不用不赴宴者不送】
一本学应干名色并不于此项钱谷数内支破
一州郡劝驾自有例程与军学规约并无干涉
贡士题名
壬午 【嘉定十五年】 王臣贤 【赋戊戌补太学】 郝轸 【赋庚戌奏名】
乙酉 【宝庆元年】 叶汝衡 【诗】 黎兴仁 【赋】
戊子 【绍定元年】 何梦异 【书】 陈筹 【赋】
辛卯 【绍定四年】 黄待问 【书】 张锡 【赋】
甲午 【端平元年是年复县仍隶鄂州】
丁酉 【嘉熙元年是年复军】 方泰来 【诗】 邵应豹 【赋戊戌登第】
庚子 【嘉熙四年】 方泰来 【诗再举辛丑登第】 郝轩 【赋】
癸卯 【淳佑三年】 卫钥 【书甲辰补太学癸丑登第】 张锐 【赋甲辰登第】
丙午 【淳佑六年】 卫介 【书】 邹应鹗 【赋】
己酉 【淳佑九年】 雷时中 【诗】 黄同孙 【赋】
壬子 【淳佑十二年】 周德纯 【书】 雷方春 【赋】
乙卯 【增贡省札节文宝佑三年八月十二日准省札行下备据本路转运司状照会据寿昌军状申备据军学学正郑可尚等列状照得本军自嘉定壬午升郡应举仅百余人贡士两名自后人才日盛两科以来已四百余人而贡士尚仍旧额矧每科省试常不乏人至有通榜相继策名太常者乞备申运司念本军应举者三倍于前且登太常第相继特赐优奖与照邻州例优增贡额收拾遗才实为远方寒士之幸备申乞速赐施行云云本司所据寿昌军状申事寻契勘得京湖人物生长边方朝廷待之每从优异及将本路诸郡终场人数及取中解额开具在前比之寿昌三百八十余人而取放两名委是难得数倍不同兼连科以来两榜相继浑化亦边郡所未有所合从实保明如蒙朝廷照浑化例特与增添解额实可以作荆楚人才之气他郡亦无援例者伏候指挥七月二十七日奉圣旨与增额一名札寿昌军照应施行教官程森跋语并省札全文并见之碑刻是岁旨下本军经赋士子各有词于郡郡守吴西林以经赋用轮流法一举取经再举取赋申漕台取听指挥续准都运龚大卿牒下今举取经后举取赋将来准此轮取是科终场诗书共九十一人赋三百一十二人取书经二名赋一名戊午举合取经一名赋两名以后准此轮流取放永为定式】 张刘定书鲁公纯赋卫钰书
器服
秦汉而下学者不复见先王典礼之旧矣国朝政和中议礼局制造祭器皆考三代器物遗法制度精密气象淳古绍兴既颁行矣而州县循习尚多仍聂氏三礼图之制岂以礼文之末而弗之讲欤宝佑癸丑郡守段震午命校官程森一新之遂以先儒朱熹绍熙申请颁降礼仪器服图式参订制造于是文物始备
祭器
笾 【十】 豆 【十】 俎 【十二】 簠 【七】 簋 【七】 牺樽 【二】 象樽 【三】 洗罍 【一】 洗 【三】 巾 【三】 爵 【二十】 坫 【三】 龙勺 【三】 篚 【三】 位牌 【三】
祭服
献官冕服三袭 士弁服二十袭
书籍
经史子集皆载道之具如桑麻谷粟不可一日阙升郡后稍稍收辑庋之学宫而未完也姑识所藏以俟来者
郡学
大字注九经一部共四十册 【宝佑癸丑孟安抚送】 巾箱九经 论语 【一】 春秋 【五】 周礼 【二】 礼记 【三】 左传本末 【二】 孝经本旨 【一】 史记 【十三】 西汉 【十七】 东汉 【十六】 西汉节 【三】 三国志 【十】 晋书 【十六】 隋书 【十一】 唐书节 【十】 十七史节 【二十八】 中兴大事记 【四】 国朝相辅年表 【一】 舆地广记 【六】 战国策 【三】 荀子 【三】 杨子 【一】 老子 【一】 庄子 【二】 列子 【一】 文中子 【一】 家语 尔疋 【一】 欧阳公集 【四十】 三苏文 杜诗 【七】 濂溪集 【三】 晦庵语类 【孟安抚送】 经济文衡 【二】 性理大成 【三】 性理四书 【一】 赋苑丛珠 【十】
书院
大字古注六经语孟一部 【四十二册绢褙】 又一部 【四十册古经纸褙】 又一部 【孟安抚送】 厚斋易传 【五十册】 易本义 【二】 易学启蒙 易音训 【一】 诗集传 【六】 诗序辨说 诗传遗说 【四】 六经释音 【十一】 楚辞注 【共六】 小学书 【二】 通鉴纲目 【三十】 富川四记 【一】 晦庵语类 【孟安抚送】 又一部 兴国释菜志祠堂志 【各一】 兴国祠堂志 【一】 希贤录 【一】
南湖书院
在军学之南坐挹平湖诸峰竞秀一郡奇观也淳佑壬寅京湖制参京槻权军事属教授黄端谅建祠堂奉周张二程晦庵南轩东莱七先生就辟斋筑堂为教养游学生徒之地制使少保孟珙总领户部侍郎贾似道皆捐金为助通为屋五十闲至宝佑癸丑比岁淋潦湖水泛溢辄沈浸累月础陷栋桡几弗能支守段震午始议改筑那辍郡计命纠掾杜应酉督其役增旧址可七尺筑台门翼以两庑先是祠室在讲堂后每释菜行礼湫隘不能旋辟乃揭寘前楹而奠讲堂于后扁仍其旧曰止善西庑为校官堂长位次斋舍庖湢悉加整葺于是爽垲轩豁视旧为壮观矣职员规约并见南湖书院志 学赋 佃户 岁纳谷一千四百三十三硕二斗八升八合 佃户 岁纳麦六石五斗五升 柴租钱 一贯四百文足
教阅
搜苗狝守具严周官中冬大阅斩牲徇陈盖习之于平时而后用之于一旦此王者之师战胜攻取非若以不教民战也(上旦下黾)错曰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此不习勤卒之过也国家之费莫急于廪兵而使之养骄习惰可乎
大教场在故吴王宫城 常教用每月只日诸军申入教人数单名帐状本军节制司轮委曹职官诣教场撞点入教官兵毕放教
水教场 在军衙后临大江 常教用每二旬二六日如步教之法
大阅
每岁春阅先拘集诸军人马舟船器械择日节制军马集军县官诣教场躬自按阅人马摆布方圆横直等陈势次击圆射射呈试器械武艺赏犒有差次择日水教集诸军船于大江布陈次水军下水各陈技艺次诸船夺标次施放霹雳炮毕等第旌赏以上共约用湖会十余万贯并系撙节郡计支用
武事考
文事必有武备况郡以江防设乎分符出守谨简材望于屯戍则假以节制于义勇则责以提举其不轻而重也审矣是故蛟鼍鼓勇波涛出没险之自然者天也貔貅万灶气势赫张所资以用险者人也度地以居之丰储以饟之蒙冲蔽江戈甲耀日谨烽候审屯隘勤阅习军政修而军容肃以战则克以守则固故汉人以为郡将而且以课边最云作武事考
营寨
易以比次师序卦者曰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夫自井法坏兵民分友助扶持之义不可复见而连营列寨隐焉有五家为比之意焉亦法之良者欤
防江水军寨 在郡东吴王城及樊口两处见管寨屋一千五百三十闲
飞虎军寨 在郡东吴王城见管屋八百六十四闲
义士左军寨 在城西见管屋七百一十闲
右军寨 在三江口屋八百一十五闲
白湖寨 在郡西七十里
粮廪
国所资者兵兵所资者食诸屯仰给饟计而厢军土军则郡自廪之行赍居送悉有备焉于是可以息庚癸之呼矣
防江水军 月请例 胜捷授宣 都头 【湖会一贯八百文米一石三斗五升军】 副都头 【湖会一贯八十文米五斗一升军】 吐浑授宣 广锐嵌补指挥使 【湖会一贯八百文米一石三斗五升军】 克戎军指挥使 【湖会一贯九百四十文米九斗三升军】 克戎军副指挥使 【湖会一贯四百四十四文米九斗三升军】 克戎军使 【湖会一贯四百四十文米九斗三升军】 副兵马使 【湖会一贯二百六十文米七斗二升军】
旬支例 胜捷授宣 【铜钱一贯五百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军兵 【铜钱一贯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吐浑授宣 【铜钱一贯五百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军兵 【铜钱一贯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雄威军兵 【铜钱一贯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衣赐例 胜捷授宣 都头 【春冬衣绢各五疋】 副都头 【春冬衣绢各四疋】 吐浑授宣 广锐嵌补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五疋】 广锐嵌补副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四疋】 克戎军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五疋】 克戎军副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三疋半】 克戎军使 【春冬衣绢各三疋半】 副兵马使 【春冬衣绢各三疋半】 胜捷军兵 【春冬衣绢各三疋绵一十两冬加】 吐浑军兵 【春衣绢二疋冬衣绢三疋绵八两冬加随衣折布湖会二贯文】 雄威军兵 【春冬衣绢各二疋绵一十二两冬加】
飞虎军 月请例 振武授宣 保捷副指挥使 【钱一贯四百四十文米九斗三升军】 制胜下名副指挥使 【钱一贯四百四十文米九斗三升军】 制胜下名副都头 【钱九百文米三斗军】 勇捷授宣 下名副 指挥使 【钱九百文米三斗军】 下名都头 【钱九百文米三斗军】 下名副都头 【钱九百文米三斗军】 振武军兵 【钱九百文米三斗军】 勇捷军兵 【钱七百二十文米九升军】
旬请例 振武授宣 【铜钱一贯五百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军兵 【铜钱一贯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勇捷授宣 【铜钱一贯五百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军兵 【铜钱一贯文省米二斗五升军】
衣赐例 振武授宣 保捷副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五疋】 制胜下名副指挥使 【春冬衣绢各五疋】 制胜下名都头 【春冬衣绢各三疋半】 制胜下名副都头 【春衣绢二疋半冬衣绢三疋半】 勇捷授宣下名副指挥使 【春衣绢三疋半冬衣绢四疋】 下名都头 【春冬衣绢各三疋半】 下名副都头 【春冬衣绢各二疋半】 振武军兵 【春冬衣绢各二疋绵一十两冬加】 勇捷军兵 【春冬衣绢各二疋绵一十两冬加】
义士左右军 旬请例 上等效用 【十八界京交三贯文米二斗五升军】 下等效用 【十八界京交二贯文米二斗五升军】
飞虎军马 一匹旬支 十分料请一硕军
义士左右军马 旬支 十分料请各料一硕军 五分料请各料五斗军
厢军月京交六贯米七斗五升军 宝佑添支 【系高判府任内月粮米九斗五升军春冬衣京交一十八贯六百六十二文】
土军 月请料钱三百米一硕五斗军
弓手 月请京交四贯五百米七斗五升军
尺籍
地中有水于卦为师其初曰师出以律纪律严也其五曰长子帅师体统尊也明乎此则多多益办若韩淮阴奚不可之有
防江水军 一千八百二十六人嘉定十四年金贼犯蕲黄江面骚动军使朱申于朝札广东等处招收水军一千七百人起发付鄂州发下本军屯驻防拓至嘉熙元年朝廷行下广东经略安抚司起发水军戍鄂时总辖葛怀以本军船多兵少撑驾不敷申督府截留见起发一百二十六人凑作前数永久屯驻以御前防江水军寿昌军驻札为号
飞虎军 一千人亦系同时准朝廷札下湖南安抚司起发潭州飞虎马步军二千人前来捍御后本司节次抽往江西收捕峒寇至绍定二年知军何万龄申朝廷蒙札下刱招五百人解赴湖广总所收剌发下本军补填前项抽回人数三年八月知军赵崇涛又申蒙札下再招五百人就本军审刺凑作前项名额永久屯驻以御前飞虎军寿昌军驻札为号
雄淮义士左右两军 三千人嘉熙元年正月沿江制副使司札照对边民户夙称武勇近因鞑寇侵犯各护老小近里安泊其闲室庐焚荡牛粮一空委是失业可念使司今招收充军优支钱粮帮放请给于官则得兵捍御于民则得请养赡除已札路分曹文镛等招收如有招到之人即便发付武昌县收管屯驻帮放钱米仍委赵知县时暂总辖 【是年犹未复军】 候招及数百人却选能抚恤士卒统制官管干仍以雄淮义士左右两军为号
忠义军 额二千人即黄袍夫也本名义勇 【即今守令卫所带提举军正者张元简为沿江帅副改名黄袍夫荆捆孟珙又名忠义对岸有警则唤集防拓江隘守卫乡井其法见徭役门】
厢军 三百人
土军 原额五十人充白湖巡检司警捕使唤
战舰
舟师东南长技也曹瞒褫魄于赤壁亮酋送死于龟山蒙冲奏凯而戈船策勋欤有其势必备其器任江防之责者其图之
元管战船大小九十六只
槽底船 五十八只 三百五十料五只 各船什物杠椇 竹缆二条 牵??亶一河 木桨十八枝 桨脚十八个 丫勾十八个 桅竿二条 桅夹四片 戗戙二条 使风篷二博 轮篷十八番 篙鈲十条 脚道一条 舵一管 通身锽板全 律索二条 择尾索二条 后手索二条 吊舵索一条 三百料四十三只 什物杠椇同 二百五十料五只 什物杠椇同 二百料五只 什物杠椇同
平底船 二百五十料三十只 什物杠椇同
脚船 八只并无杠椇 七十料六只 五十料二只
添造槽底桨船二百五十料一十只宝佑二年段监丞任内造以蚩尤终戮辱胡羯谩猖狂为号 什物杠椇同内铁拏泥十个共重五百斤
戎器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除戎器所以备不虞也费誓不云乎善谷乃甲冑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夫两言曰善曰无敢噫其严乎郡自嘉定十五年刱招防江水军绍定二年刱招飞虎军一时军士披执器械系朝廷札诸戎司支拨前来本军收管桩顿应副出戍关用或有损失节制司措置添造宝佑元年郡守段震午到任以来点检在库损坏器甲名件多取修造又复鼎新添造具数如后
元籍旧管堪好者 铁甲身五百副 铁头魁五百个 纸甲身六百二十四副 纸头魁六百二十四个 细叶甲身一连 大叶甲身一连 锁子甲一副 马铁甲一副 黑漆长鎗二百五十 半丈红鎗一百五十 红朱鎗四 看鎗四 犀皮鎗一 虎须鎗一 顺鎗二 火鎗三百 长鎗一百五十三 红朱杈五 山字杈四 翦杈四 皮牌二十 鎗皮帽一百八十二 铁牌四十九 衮刀三十四 大刀二 掉刀一 麻札刀一 勾刀四 刀剑斧钺四十二 手斧九 弓弦二十五 角弓一百七十四张 弓箭五千 弓皮袋一百九十五 火药弓箭簳七百 木弩四百五十 小筋角弩二百 云梯弩箭二千七百 弩丝弦四百五十四 大药弓弩箭簳各五百 弓弩盘架二座 炮胎五千 铁手炮五百 【内一百只有药】 炮锅二百三十四 传号牌六十 盘器椇十副 铁火桶三十 铁拏泥三十 治兵旗一 振旅旗一 虎旗三十 门角旗三十 八卦旗八 火队旗二 小引军旗一 小引战白旗十 布幕八 脚絣一千六百 绵袄一千九百四十九领 绵布裙一千九百四十八 (革翁)鞋一千六百五双 雨伞四百七十三柄
旧损堪修 【不堪修者不在数内】 纸甲身二百四十一副 纸甲披膊三百五十三 铁头魁铁弦一百五十四 铁头魁皮弦三十五 皮魁纸弦三十 纸头魁八十 筒子纸甲身四十六通 铁杈四百五十七 镰刀七十三 红靶刀七十八 腰刀六十六 (金斯)刀三片 押阵大刀一百一十一 锹头弩桩一千二百七十五 平头弩椿二百六十 黑漆弩椿七十五 云梯弩椿一百 云梯弩架一百 弓箭五万七千三百五十 弩箭四万五千一百五十 木弩枝一百 弩胡芦二百四 弩胡芦二百七十五 行船鼓二 炮锅七十 羹桶六十七 马盂一百九十五 黄布衲袄六百六 布裙衲三百七十
宝佑添修 【系段监丞任内】 弓箭五千只 黄衲袄一千领衲裙一千腰
宝佑刱造 【系段监丞任内】 角弓一百张 弓丝弦一百条 柱子弓七十张并弦 箭四百只 胜字旗一百面 虎旗一百面 令字旗十面 雨伞一百柄
烽候
郡宿重屯为对垒声援而上下流悉恃以应接少有警急则候狼烽驰羽檄其机迅速闲不容穟讵可不先事而备乎
望楼 樊山 下芦洲 上芦洲 马桥口 沈家湾 黄子矶 碛矶 吕家罗 火炉山 槲林矶 白鹿矶 白湖山 右自郡治西至江夏县界一百一十里共十二所
金紫矶 鸭塘 燕矶 安乐矶 碎石矶 西炉矶 打石山 苍步矶 陡石 石家坊 右自郡治东至兴国大冶界九十里共十所
递铺 军门铺 芦洲腰铺 芦洲正铺 马桥铺 梅城铺 华容铺 陆家铺 柘桥铺 右八铺各相距十里西入江夏县界 三里铺 十里铺 右二铺东南入大冶县界十里
关隘
风寒当备而腠理尤不可不密严关隘所以实腠理然后不至患生于所忽矣
隘口五处 德胜洲 团风口 吕家洲 中洲 巴河口 【永乐大典卷六千二百七十三】
古迹
天下山水奇胜处或英雄之所躔或神仙之所都或贤哲之所游览故陵谷代迁而名不与之俱往好古博雅之士景遗芳而慕前躅非托之纪载何以见之若夫因旧阙疑则夏五郭公有鲁史之书法在
钓台据土俗编云在吴城钓台门北大江中寰宇记云武昌城下有石圻临江垂峙四望极目寰宇记又引武昌记云钓台在武昌城南与此不合按江表记孙权整陈于钓台雷氏武昌记以为权按水军讲武阅兵于此又云吴王总政之暇尝集群臣宴会钓鱼为乐按张昭传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时昭正谏
南楼安乐宫之端门也庾亮以江州刺史镇武昌郡诸佐使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不觉亮至诸人起避之亮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今鄂州有南楼江州亦有庾楼皆非亮之旧故鹤山魏了翁云周公瑾之赤壁非黄庾元规之南楼非鄂正谓此也鄂州时为沙羡县江州为寻阳郡非武昌治所后人缘江州及武昌之名拟作之耳土俗编云武昌南楼城堞可通故府以所向为名盖南门也近岁有浚隍者得吴时桥柱皆合抱木
怡亭在殊亭东土俗编云永泰初裴鶠创蒋之奇以为马向所作非也
九曲亭在西山寺之东苏文忠谪黄日常游西山即废亭遗址营之颍滨为之记宝佑甲寅郡守段震午修之再刻石焉
亭馆
郡邑亭馆非以侈游观也烽火文书之暇舒神凝眺景与心会前往古而后来今亦有感于斯焉
郡圃有堂曰纳吞江汉跨城面大江远望江汉合流滔滔而来堂适据其冲气象雄伟故以名焉其南曰镇淮堂面郡治四时花木毕列于前笑倚亭在江汉堂之东名取山谷笑倚武昌江作罍之句镇淮之东曰春晖亭西曰无尽藏高可数仞又西为漫堂旧名表里奇胜据山阜俯可瞰城郭前挹南山后枕大江宝佑甲寅守段震午易今扁自为之记左右二亭曰蒸霞曰光月极西有亭曰鼎梅圃西稍下有一池废为菱荡今去之而植以莲 【详见郡治图】
伯履亭 在寒溪寺西宣政闲范侍郎坦谪黄州游武昌作亭以其字名
解剑亭 在郡东北通淮门外江次齐安拾遗云五洲在州南与武昌解剑亭相望伍子胥渡江奔吴之地然水经注云五洲为五洲相接南史宋孝武征五水蛮次五洲又五水蛮传西阳有巴蕲布赤亭西归五水则字当为五非因子胥得名按舆地志子胥渡处在芦洲今此亭与五洲相望芦洲乃在郡西五洲之尾相去差远苏轼所谓子胥渡处对刘郎洑亦五洲地未知何据
武昌郡西有芦洲舆地志云伍子胥叛楚出关于江上见渔人求渡时旁多人渔父曰灼灼兮侵已私与子期兮芦之漪子胥既渡解剑与之不受子胥曰掩子桨勿令其露渔父知意遂覆舟而死 【大典卷一万三百九】
广宴亭 在樊山广德中樊口津吏欲为候舍元结验之图记以为故孙吴宴游地乃谕县令马向修之为亭取谢元晖樊山开广宴之句以为名结为之记岁久亭废宝庆丁亥春太守陈允迪再筑今亦颓圯矣
殊亭在涧饮寺后山巅雷氏武昌记云殊亭者唐代宗广德之元马向所作也是时元结以著作郎侍亲樊上与向游从以向才殊行殊政殊迹殊故以名余见元结记
寻梅亭 在西山寺之后人皆知取东坡步上西山寻野梅之句然元丰以前已有此亭矣尝闻故老云唐大历闲有僧课连经冬月因插梅于所坐窗下月色皎然有人以手自牖而入欲折此梅僧喝问姓名不答但诵诗云特特寻梅到武昌禅房偷折一枝芳山僧若问名和姓说着和伊也断肠诵毕掣手而去未知孰是
中允亭 在金牛镇南十里张舍人宅基中即张谔也
墓
车武子墓据旧江夏记咏载张俞车湖赠王氏昆仲诗云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自注云武子墓下得碑其文尚存田父断而沈之江侧武子墓及故居皆在车湖上故苏辙亦云晋车武子故居其水曰车湖按晋书车武子传乃南平人不言居武昌岂史之阙
庾云墓在郡西九里高八尺晋征南将军
桓宣武墓在郡西十三里周三十步旧经云晋大司马温墓土俗编云温卒于姑孰葬于湖此非温墓又寰宇记以为桓元子墓然桓元谥其墓温为宣武元子安得以宣武称 【大典原注云按元子即温字也今乃云元子安得以宣武称未详舆地纪胜云西去鄂州一百八十里大司马扬州牧桓元子也寰宇记在武昌县即桓玄也】
戴渊墓在郡西二十里高一丈三尺晋骠骑将军
赵龙图墓在郡西吉祥寺侧即黄守名令峸 【大典原注引元一统志云宋建炎初知黄州金人攻城胁之降不屈骂贼而死黄人敛遗体葬于此】
冢院
孟子论王道之大始于斯民养生丧死而无憾盖圣人一视同仁凡天下之惸独鳏寡疲癃残疾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巍巍宋德昭天漏泉亿万斯年也宜哉
漏泽园在城西寒溪之侧
恩养院在寒溪塘之东量大小口月给常平钱米
宅
陶公宅在郡西北昔为罗汉院雷氏武昌记云陶公宅也旧图经云有碑今不见张文潜诗有昔日陶公宅今为释子居可信雷氏所记为不诬嘉泰辛酉县令朱荛于废陶公宅立祠堂设陶公像于中以渊明配绍定戊子春太守陈允迪筑堂怡亭之南奉安二像仍迎元次山像合为三贤堂云
城
鄂王城楚子红封国城也鄂人祀鄂王神即其遗像今俚俗伪为乐王马迹乡又有鄂王故城土俗编以为故鄂之都邑
吴王城在郡东周四百八十步土俗编云安乐宫城也黄初二年八月筑吴既定都于鄂徙建业民千家居之故有寍食建业水之谣按建康实录陆凯疏引以谏孙皓遂还都建业土俗编云或疑以为宫城湫隘非吴之故按太康地记吴太初宫方才三百尺孙皓穷极功费作昭明宫方才五百丈安乐宫城方四百八十步未为隘也古人俭节于斯可见
吴大城土俗编云故城汉将军灌婴所筑按婴已破项籍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筑城于此理或有之梅城在郡西五十里周一百六十五步高一丈居平川中土俗编云黄武二年城之黄龙中废
县
东鄂县按晋地里志云武昌即东鄂也宋志云太康元年复立鄂县而武昌为县如故以南阳有西鄂故为东鄂隋志云平陈悉废天下郡以州统县改郢州为鄂州于是武昌始隶鄂州而鄂县省入武昌然虽知武昌尝分为鄂而鄂之所治则不可得而知矣荆州记谓古鄂县之东境岂其然欤
义寍县南齐侨置于鄂寻省
坛
郊天坛在西山郊坛冈水经注武昌城西郊坛孙权即位告天于此顾谓群臣曰鲁子敬尝言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又寰宇记引武昌记云安乐宫八里有南郊坛似非今处土俗编云按史吴王即位之后未尝于武昌郊不容有二坛也坛上故甓犹存苏轼诗乘兴独到吴王台台即坛也蜀志陈震使吴贺权践位到武昌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今坛失所在矣
岘
土俗编云苏轼西山诗序九曲亭即吴王岘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土俗编又云有题九曲亭一句云玄鹄横号黄槲岘因为对云白鹤下涴红荷湖
樽
窊樽在石门下土俗编云旧图经谓窊樽在陶公宅基中有黑石中坳如杯樽状武昌令孟仕源取名元结有杯樽铭非也马向石门歌曰窊樽杯饮无外事泉明漫叟日来醉则窊樽为马向取名杯樽自一物也
杯樽在郎亭山下樊溪之曲土俗编云元结寓郎亭即山西乳石巅为亭石有窊颠者因修以藏酒县令孟仕源爱之命为杯樽今讹为窊樽按元结窊樽在道州石鱼湖而马向窊樽在石门下此樽在郎亭下正杯樽也
基
鸡鸣关故基在宫城东吴东宫门也东宫故事宫门有鸣戟十因以为名今俗伪为鸡鸣穴曰吴王夜役鬼工为城未合鸡鸣而罢
安乐宫故基在吴王城中黄龙初吴迁于建业赤乌十年始移武昌材瓦缮丹杨南宫谓之太初宫安乐宫废后诸葛恪更起武昌门殿为迁都计谓之西宫旧传宫中古瓦皆澄泥为之可以为砚一瓦为直万钱
谷
退谷古之谷里在樊山郎亭之闲唐元次山招孟武昌诗序云漫叟作退谷指曰干进之客不得游之作杯湖铭曰为人厌者勿泛杯湖孟仕源尝黜官无情干进在武昌不为人厌作诗招之诗曰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穷冬涸江海杯湖发清漪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
门
临津门在吴阳城西北寰宇记云吴城有五门四门以所向为名西角一门谓之临津土俗编云按今吴王宫城止四门阳城三门北曰钓台东失其名大城又有五门东一门南四门一门在王城东门东有墙如羊马城世失其名墙东门曰将军巷疑当时宿卫周庐所在又东即鸡鸣关又东关家巷按古军营皆有巷犹今甲道也 【此条又见卷三千五百二十五关家作闵家甲道作夹道】
路
郎亭山路出退谷中至县西与官道合按十国纪年朱梁将朱友恭攻黄州吴刺史瞿章南守武昌据险自固友恭凿山开道射以强弩遂拔武昌即此路
夹石坑路在郡南三十里自大冶县之洪口而分其道四达西趋新市南接豫章入湖湘走江岭一快捷方式也九国志吴书马珣救瞿章战败收兵三百人闲道缘分寍绝山而东即此路
臼
石臼在石盆渡雷氏武昌记云孙权于此取鱼召群臣斫鲙味美于他处有石臼存焉
殿
太极殿故址在安乐宫建康实录吴大帝南郊还升太极殿盖吴宫正殿也东有方池土俗编云按葛洪神仙传吴王召介象到武昌作方埳汲水以钓鲻鱼疑即其处又有礼宾殿故址今不知所在
庵
淳老庵在寒溪寺宣政闲江西帅吴处厚从范坦游作庵约将老焉淳老处厚字也
镇
武昌镇在郡东南六里古昌乐寺旧址今废土俗编云唐制方镇之兵戍州县者谓之镇兵将曰镇将近得南唐保大三年户部给何氏户帖有知镇事于者盖以县令兼将领兵如今县令兼都监郡守知军事也
金牛镇在郡南一百二十里民旅翕聚亦千家市也故设南尉兼镇事所职烟火盗贼之外漕台之酒课冶司之垆铁与夫廛闾铁锁之讼文移颇冘或谓右选权轻不足以司之云 【大典原注引元一统志云镇今有之宋嘉定甲申议以此镇升为县与武昌县并隶寿昌军以费重事遂止】
浦
南浦南湖之浦也旧所谓南浦在江夏此特其名偶同耳
洑
刘郎洑在郡东江上故名流浪刘郎语之讹也苏轼诗伍洲遥望刘郎薮序云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 【余见解剑亭】
矶
安乐矶在郡东三十里江上水经注云大江右岸有厌里口安乐浦注云从此至武昌尚方作部诸屯相接枕带江上江表传权使子注销征次于安乐全琮谏止之五矶在郡东庾仲雍江水记作五圻水经注云江水东得五丈口又东得次浦东径五矶北以五山沿次江阴故名今伪为伍矶
黄子矶在郡西与逻州相接世传黄巢置砦于此矶在三江下口一险要也
上碛矶在郡西上碛湖口旧经以石碛横截湍流名之江流险绝处也土俗编云古今诗人多言上碛之事者以此 【大典卷六千二百七十四】
鸣凤门旧名朝阳武昌记城东有岗高数丈名凤阙吴
黄龙元年有凤凰集于此 【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七】
跋
宋升武昌县为寿昌军节制本军屯戍在嘉定十五年正月领县一治武昌县宋史不详见于舆地纪胜及方舆胜览诸书其时刱立两军专备防守江西冲要隘口虑知县权轻难以弹压始升为武昌军使寻又升为武昌军以与鄂州节镇之名相类因玉宝寿昌之文锡名曰寿昌军元初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大德五年仍改为武昌县属湖广湖北道武昌路见于元史地理志成宗本纪寿昌军称名及改县之可考者如此余曩修县志网罗旧籍病其缺略而无所取裁闻文芸阁 【廷式】 翰林于院中庋藏永乐大典阳韵昌字下辑有寿昌乘一书他卷亦剌取数条久未之见今年在鄂晤陈士可 【毅】 学部言藏有写本亟索观之则尔时官制军制大都备具职官自知军至校官及经赋轮用之贡士姓名县志已佚者各得十余人惜未获揽其全他书亦无有征引者而于一邑之文献盖亦略可取资矣书中记端平元年复县隶鄂州嘉熙元年再复军额史志无征非此书之存奚以知其沿革哉因付校刊俾后之君子有所考焉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月武昌柯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