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367-得一录-清-余治-第74页

命。临流登山。吟眺为乐。将见出水火而衽席。易刀俎而江湖。物沾再造之恩。人获含饴之乐。受者欢喜无量。施者亦欢喜无量。物与我皆欢喜无量。而天之心有不欢喜无量者乎吁节一宵之豪饮。即可济数十孤寒。分半席之余资。便可活万千物命。如是方可谓之赏心乐事也。如是方可谓之不虚度良辰也。愿与同人。本欢喜心。行欢喜事。结欢喜缘。熙熙恬恬。物我皆春。庶几皆大欢喜而成极乐世界乎。此启。
△规约
一每年芳辰令节、如元宵、花朝、寒食、浴佛、端五、荷花生日、中元中秋、重九、十月初八、冬至、腊八、及大士诞纯阳诞。各佳节。及寻春赏荷赏桂赏菊赏雪诸胜会。【有馆者或趁解馆日期】 诸同志务各携分赴会。每分二百文。或能多携者听。备作会外善事。除备茶点外。余悉入公。以六分济贫。以四分放生。庶几赏不虚縻。功归实济。
  一订会友不拘多少。愿与者即署名会簿。每逢佳节。轮流主值。先一日。值会者订约。届期共集。主会者不得争为体面。于会外赔费。庶可永永相继。
  一所济孤老。各就耳目所及。必审其的。系极贫朝不谋夕者。方准给子。或一百二百不等。不得滥给。
  一所放生命。不拘飞禽水族。随买随放。不必限以何地。庶免射利者从旁觑觎。
  一会约不拘地方。或登山。或棹湖。或就寺院。会时烹茶聚话。或谈书理。或究内功。或商办善事。或稽察功过。或各举新闻果报。笔之于书。不得浪说无益闲谈。违者议罚。
  一所备茶点。宜分外从俭。省一浮费。即可充一正用。若欲从丰。便难乎为继。于会例有碍。必须先酌一定额。
  一会友偕来。或扶老携幼。或挈客联朋。务使父子兄弟朋友。各极其欢。同襄善举。叙天伦之乐事。联故旧之欢情。诚人生难得之佳会也。
  一苏郡彭氏惜字会。每兼放生。此会亦可兼及惜字。约诸同人务须。沿路收拾字纸米谷不拘多少。以作相见之仪。迂事也。实韵事也。
○区种章程
卷七之四
  王者重农贵粟。耕三余一。耕九余三。所以预为凶荒之备者。巳无所不至。而耕之中。有可以用人力。而得数倍收者。裕民足食。积谷备荒。莫过于此。是可采择试行也。述区种章程。
区种章程
  区种豆麦
  区种芋法
  区种瓜瓠
  备荒琐语
△区种章程
区种之法。不论地土之肥硗。随地多少皆可种植。每区计地一尺三寸。每亩积算二千六百五十区。止种六百五十区。一区可收谷七升八升不等。大旱亦可得谷三四升。洵为备荒之良法。王祯曰。参考汜胜之书。及务本书。谓汤有七年之旱。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诸山陵倾坂及田□城上皆可为之其区当于闲时旋旋掘下。正月种春大麦。二三月种山药芊子。三四月种粟及大小豆。八月种二麦豌豆。随时为之。不可贪多。夫丰俭不常。天之道也。故君子贵思患而预防之。是知此法由来甚古。特为采集古今人传播成式。条列于左。以俟留心者仿而行之。可使游惰之人各务精勤。凶年又免饥馑。一举而两得也。
  一每田一亩。阔一十五步。每步五尺。计七丈五尺。每行一尺五寸。该分五十行。长一十六步。计八丈。该分五十三行。长阔总算。通共二千六百五十区。每区四方各一尺五寸。见方二尺二寸五分。空一行。种一行。隔一区。种一区。可种六百五十区。不种旁地以收地方。
  一区田画就。每区挖深一尺。将松土起出。【此就应种之六百五十区而言】 再起出松土寸许。用熟粪一升。与寸许土和匀。归入区内将籽种。均匀撒在上面。用手在粪土上按实。使土与籽种相粘。然后将起出之松土覆上。且勿过厚。后谷芽将探起时。渐渐添上铺平隔处。便人入内浇灌耘锄诸事。
  一苗出时相去一寸半。留一株区之。边上多留一株。每行十一株。【此是区内种稻之行非即前每行宽阔之行也】 每区一百一十株。只看粗壮好苗。约估拣留。不必逐株细数。总不可贪多。收成时自然获利。【区有四边边上多留一株靠一边留空三边也】
  一禾苗留足之后。俟当锄之时。制一小铁锄。宽一寸长四寸。锄去野草。如锄过八徧草尽土松。结子饱满。禾穟长大。如肯加功勤锄。即寻常种植。收成犹多。况区田乎。
  一区田禾穟长大。所结谷粒甚重。定要下坠。况遇大风摇摆。一经卧倒。便恐伤损须于苗出有尺许长时。即用土壅。渐长渐壅。遇大风不致吹倒矣。
  一凡田不论美恶。总须粪以肥之。况区田既不择地。未必皆属沃土。粪壤最为要紧。田亩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而收获不减。
  一凡高原平坂陂及宅傍空隙场地。但以一尺五寸画区。虽奇零尖斜横曲。无不可做。其区当于闲时慢慢开掘。弗贪安逸。致临时急促。田多之户。余田照常栽种外。量种二三亩区田。丰年固可倍收。即大旱亦有区田所得。足资口食。田少之户尽可竭力行之。以收水旱无虞之利。大率一家四五口。可种区田一亩多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