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至是召运赴行在所,既至,问之曰:“卿来日见太子否?”运曰:臣来日奉辞。”帝曰:“卿言太子何如人也,”运曰:“中人。”时齐王宪等并在帝侧,帝顾之,谓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唯运独云中人,方验之忠直。”因问中人之状。运曰:“班固比齐桓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为与恶。”帝曰:“我知之矣。”超拜运为京兆郡丞。(卷四二八)
一五四、徐擒字士秀,东海郯人也。员外散骑常侍起超之子。文好新率,不拘旧礼。梁武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德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攡,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梁武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其貌也。”乃以攡为侍读。王为太子,转家令。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谓之宫体。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卷五八五)
一五五、齐主尝问于魏收曰:“卿才何如徐陵?”收时曰:“臣大国之才,典以雅;徐陵亡国之才,丽以艳。”(卷五八五)
一五六、周文州氐酉反,制鄜州刺史高琳讨平之。军还,帝宴群公卿士,命赋诗言志。琳诗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卷五八十六)
一五七、齐萧悫字仁祖,为太子洗马。尝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曰:“萧仁祖之斯文,可谓雕章间出。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颜谢同声,遂革太乙之气。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河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颜黄门云:“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而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箕毕殊好,理宜固然。”(卷五八六)
一五八、王晞为常山王司马。晞恬澹寡欲,不以世务为累。时谓之方叔司马。常游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时常山王遣使召晞,晞不时至。明曰,承相西阁祭酒卢思道问晞:“昨已朱颜,得无鱼鸟致怪乎?”晞笑曰:“昨陶然,以酒被责,卿辈亦是留连之一物,岂直鱼鸟而已哉!”(卷五八六)
一五九、辛德源尝于邢邵座赋诗,其十字曰:“寒威渐离风,春色方依树。”众咸称善。后王昕逢之,谓曰:“今日可谓寒威离风,春色依树。”(卷五八六)
一六○、齐魏收以温子升、邢邵不作赋,乃云:“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唯以章表自许,此同儿戏。”(卷五八七)
一六一、梁宗廪少聪敏,好读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学士。梁主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诘朝呈上,梁主美之。(卷五八九)
一六二、陆云,吴郡吴人。曾制太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罢郡,经途读其文,叹美之,曰:“今之蔡伯喈也!”至都,言于高祖。高祖召兼尚书仪郎,顷之即真。(卷五八九)
一六三、梁简文为侯景所幽,作连珠曰:“吾闻言可覆也,人能育物,是以欲轻其礼。有德必昌,兵贱于义,无思不服。”(卷五九○)
一六四、“吾闻道行则五福俱凑,运闭则六极所钟,是以麟出而悲,岂唯孔子,途穷则恸,宁止嗣宗。”(卷五九○)
一六五、周明帝幼而好学,词彩温丽。捃摭众书。自羲、农已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百卷。所著文章十卷,行于世。(卷五九一)
一六六、周太祖大飨群臣。史官柳虬执简书告于庙曰:“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岁,文皇帝托于安定公曰:‘是子也,才由公,不孝不才亦由公。勉之!’公既受兹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致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嘱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太祖乃令太常卢辨作诰喻公卿曰:“呜呼!我群后暨众士,维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于予,训之诲之,庶厥有成,而予罔能,弗变厥心,庸暨乎废,坠我文皇帝之志。呜呼!兹咎予,其焉避。予实知之。矧尔众人心哉。惟予之颜,岂惟今厚?将恐后世以予为口实。”(卷五九三)
一六七、周武帝下令上书者并为表,于皇太子已下称启。(卷五九四)
一六八、王粲才既高辩,钟繇、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于朝廷奏议,皆阁笔,不敢措手。(卷五九五)
一六九、齐主命立三恪,朝士议之。太子少傅魏收为议,众皆同之。吏部侍郎崔瞻以父与收有隙,乃别立议。收读瞻议毕,笑而不答。瞻曰:“瞻议若是,须赞所长;瞻议若非,须诘所短。何容读国士议文,直如此冷笑。”收但惭而竟无言。(卷五九五)
一七○、齐魏收尝在议曹,与诸博士引据《汉书》,论宗庙事。博士笑之,收便忿,取《韦玄成传》抵之而起。博士夜共披寻,迟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卷五九五)
一七一、齐文宣崩,杨愔选其挽歌,令乐署歌之。其魏收四首,阳休之、祖珽、刘逖各二首,卢思道八首入用。于是晋阳人谓思道为八采卢郎。北营刺史李愔戏谓逖曰:“卢八问谇刘二。”逖每衔之。至是,愔上《感恩赋》,自陈文宣之世遇谗谮。逖为帝奏其文诽谤先帝。齐主怒,令鞭之。逖喜曰:“高捶三十,熟鞭之百,何如唤刘二时。”(卷五九六)
一七二、卫襄字叔辽,河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