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和士开常言曰:“琅琊王目光弈弈,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卷三六六)
一○三、周武帝还自东伐,初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卷三六六)
一○四、梁谢答仁闻侯景奔,乃自东阳率众候之。至钱塘,间赵伯超曰:“公得何消息,而闭门见拒?”伯超曰:“汝颊边頞有耳否?侯王已死,远近悉平。君将此兵欲向何处?”答仁曰:“审如公言,死无所恨。”(卷三六七)
一○五、齐太上主生■〈齿真〉牙,问于尚药典御邓宣,以对。太上主怒而挞之。中书监徐之才拜贺曰:“此智牙,生者聪明长寿。”太上悦而赏之。(卷三六八)
一○六、徐之才年十三,刘孝绰见之,言曰:“徐郎燕颔,班超之相也。”(卷三六八)
一○七、陆法和进于巴陵,见王僧辩,谓之曰:“贫道已却侯景一臂,更何能为?檀越宜即遂取侯景。”(卷三六九)
一○八、高欢营主尉景欲执尔朱兆,欢啮臂止之。(卷三六九)
一○九、梁刘之遴字思贞,文范先生虬之子也。博综文史。尚书令沈休之深敬器之。右手偏直,不得屈伸,每画则以纸就笔。(卷三七○)
一一○、齐王诛诸元姻党,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尸于漳水。剖鱼者得人爪甲,邺都为之不食鱼也。(卷三七○)
一一一、后周卢昌期、祖英伯反,宇文神举讨平之。神举以英伯壮节,欲令宽赦。军人已割其髀肉如鹅卵矣。英伯颜色不变,遂遣诛之。(卷三七二)
一一二、王僧辩平侯景。或谓僧辨曰:“朝士来者,孰当先至?”僧辩曰:“其周孔正乎?”俄而孔正与弟孔让自拔迎军。僧辩甚喜,谓之曰:“公可坐膝上。”弘正对曰:“可谓加诸膝也。老夫何足当之。”(卷三七二)
一一三、侯景左足上有肉瘤,其状如龟,战应克捷,瘤则隐起;如其不胜,瘤则低下;及奔败,瘤陷肉中。(卷三七二)
一一四、齐许惇长须垂至带,省中号为长髯公。文宣尝因酒酣,握惇须称美,遂以刀截之,唯留一握。惇不敢复长,人号为齐髯公。(卷三七四)
一一五、侯景使宋子仙等执梁湘东王世子方诸及中抚军长史鲍泉、司马虞预于郢州。是日子仙等至,百姓奔告,方诸以五色杂彩编鲍泉白须,对之双六,弗之信也。告者既众,方命阖门。县门未下,子仙已入。方诸等膜拜,而鲍泉循于床下。子仙窥见泉素髯间彩,疑愕惮之。及其被执,莫不惊笑。(卷三七四)
一一六、李庶,黎阳人。魏大司农谐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梁客。徐陵谓其徒曰:“江北唯有李庶可语耳。”庶无须髯,人谓天阉。崔谌尝玩庶曰:“教弟种须,取锥刺而为窍,以马尾插之。”世传诸崔多恶疾,以呼沱为墓田。故庶答之曰:“先以方回施贵族,艺眉有效,然后树须。”邢邵笑谓谌曰:“卿不谙李庶,何故犯之?”(卷三七四)
一一七、周太子赟有失德。柱国王轨因内宴上寿,捋武帝须曰:“可爱好老公,恨后嗣弱耳。”(卷三七四)
一一八、周武帝不豫,止于云阳宫。内史柳升私问姚僧坦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非愚所及,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卷三七五)
一一九、齐南阳王绰与齐主俱五月五日生。武成以绰母李夫人非嫡,故贬之为弟。俗云,其日生者,脑不坏烂,死后逾一年,方许收殓。毛髮不落,如生人焉。(卷三七五)
一二○、齐主于凉风堂召孝昭第二子百年,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曳以绕堂,所行之处,血皆遍地。(卷三七五)
一二一、齐主将杀开府高德正,召而谓之曰:“闻尔病,我为尔针。”以刀子刺之,血流沾地。(卷三七五)
一二二、周师围江陵,谢答仁请守子城,梁主即授城内大都督。既而召王裒谋之,裒以为不可。答仁请入不得,呕血而去。(卷三七五)
一二三、寇隽归老,不复朝觐。天王思与相见,乃令入朝。隽身长八尺,须髮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天王与之同席而坐,因访洛阳故事,不觉屡为前膝。(卷三七七)
一二四、齐孟业有盛名,初,司州牧清河王岳闻业名,召为法曹。见其容貌短小,笑而不言。及寻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决断之明,可谓有过躯之用。”(卷三七八)
一二五、李绘仪貌端伟,神情朗儁。舅河间邢晏每与之言,叹其高远,称之曰:“若披烟雾,如对珠玉。宅相之奇,良在此甥。”文襄嗣业,晋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卷三八○)
一二六、梁杨白花字长茂,武都仇池人,大眼之子也。少有勇力,容貌环伟。(卷三八○)
一二七、山幺目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卷三八○)
一二八、嵇叔夜之为人,其醉也隗峨如玉山之将颓。(卷三八○)
一二九、卫玠从豫章下,人久闻其姿,观者如堵,玠先有羸疾,发遂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卷三八○)
一三○、人叹王恭形茂者,濯濯如春月柳。(卷三八○)
一三一、王右军见杜洪理,叹曰:“肤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