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国汉置。统县五。户五万一千。
平原 高唐 茌平 博平 聊城 安德 西平昌 般 鬲
乐陵国汉置。统县五,户三万三千。
厌次 阳信 漯沃 新乐 乐陵有都尉居。
勃海郡汉置。统县十,户四万。
南皮 东光 浮阳 饶安 高城 重合 东安陵 修 广川侯相。 阜城
章武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一万三千。
东平舒 文安 章武 束州
河间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七千。
乐城侯相。 武垣 鄚侯相。 易城 中水 成平
高阳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七千。
博陆 高阳 北新城侯相 蠡吾
博陵郡汉置。统县四,户一万。
安平 饶阳 南深泽 安国
清河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二千。
清河 东武城 绎幕侯相。 贝丘 灵
中山国汉置。统县八,户三万三千。
卢奴 魏昌 新市 安喜 蒲阴 望都 唐 北平
常山郡汉置。统县八,户二万四千。
真定 石邑 井陉 上曲阳恆山在县西北,有坂号飞狐口。 蒲吾
南行唐 灵寿 九门侯相。
惠帝之后,冀州沦没于石勒。勒以太兴二年僭号于襄国,称赵。后为慕容俊所灭,慕容氏又为苻坚所灭。孝武太元八年,坚败,其地入慕容垂。垂僭号于中山,是为后燕。后燕卒灭于魏。
幽州。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与六国俱称王。及秦灭燕,以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高祖分上谷置涿郡。武帝置十三州,幽州依旧名不改。其后开东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皆属焉。元凤元年,改燕曰广阳郡。幽州所部凡九郡,至晋不改。幽州统都国七,县三十四,户五万九千二十。
范阳国汉置涿郡。魏文更名范阳郡。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子绥为王。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涿 良乡 方城 长乡 遒 故安 范阳 容城侯相。
燕国汉置,孝昭改为广阳郡。统县十,户二万九千。
蓟 安次侯相。 昌平 军都有关。 广阳 潞 安乐国相。蜀主刘禅封此县公。 泉州侯相。 雍奴 狐奴
北平郡秦置。统县四,户五千。
徐无 土垠 俊靡 无终
上谷郡秦置,郡在谷之上头,故因名焉。统县二,户四千七十。
沮阳 居庸
广宁郡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居。统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
下洛 潘 涿鹿
代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四百。
代 广昌 平舒 当城
辽西郡秦置。统县三,户二千八百。
阳乐 肥如 海阳
惠帝之后,幽州没于石勒。及穆帝永和五年,慕容俊僭早于蓟,是为前燕。七年,俊移都于鄴。俊死,子为苻坚所灭。坚败,地复入慕容垂,是为后燕。垂死,宝迁于和龙。
平州。案《禹贡》冀州之域,于周为幽州界,汉属右北平郡。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焉。魏置东夷校尉,居襄平,而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为幽州。及文懿灭后,有护东夷校尉,居襄平。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
昌黎郡汉属辽东属国都尉,魏置郡。统县二,户九百。
昌黎 宾徒
辽东国秦立为郡。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后还幽州。统县八,户五千四百。
襄平东夷校尉所居。 汶 居就 乐就 安市 西安平 新昌
力城
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
朝鲜周封箕子地。 屯有 浑弥 遂城秦筑长城之所起。镂方
驷望
玄菟郡汉置。统县三,户三千二百。
高句丽 望平 高显
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
带方 列口 南新 长岑 提奚 含资 海冥
平州初置,以慕容廆为刺史,遂属永嘉之乱,廆为众所推。及其孙俊移都于蓟。其后慕容垂子宝又迁于和龙,自幽州至子庐溥镇以南地入于魏。慕容熙以幽州刺史镇令支,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镇肥如。高云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并州刺史镇白狼。后为冯跋所篡,跋僭号于和龙,是为后燕,卒灭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