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14-周书-唐-令狐德棻-第15页

亢。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蚀之。丙戌,太白、镇星合于氐。丁酉,太傅、郑国公达奚武薨。
十一月乙丑,追封章武孝公导为豳国公,以蔡国并于豳。丁卯,柱国、豳国公广薨。
十二月癸巳,大将军郑恪率师平越巂,置西宁州。
是冬,齐将斛律明月寇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
六年春正月己酉朔,废朝,以露门未成故也。诏柱国、齐国公宪率师御斛律明月。丁卯,以大将军张掖公王杰、谭国公会、鴈门公田弘、魏国公李晖等并为柱国。
二月己丑夜,有苍云广三尺许经天,自戌加辰。
三月己酉,齐国公宪自龙门度河,斛律明月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蚀之。己卯,荧惑犯舆鬼。辛卯,信州蛮渠冉祖喜、冉龙骧举兵反,遣大将军赵誾率师讨平之。甲午,以柱国、燕国公于寔为凉州总管,大将军、杞国公亮为秦州总管。庚子,以大将军、荥阳公司马消难为柱国。陈国公纯、鴈门公田弘率师取齐宜阳等九城。以大将军武安公侯莫陈琼、太安公阎庆、神武公窦毅、南阳公叱罗协、平高公侯伏侯龙恩并为柱国。封开府斛斯征为岐国公,右宫伯长孙览为薛国公。
五月癸卯,遣纳言郑诩使于陈。丙寅,以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中山公训、杞国公亮、上庸公陆腾、安义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绍、许国公宇文善、犍为公高琳、郑国公达奚震、陇东公杨纂、常山公于翼并为柱国。
六月乙未,以大将军、太原公王柬为柱国。是月,齐将段孝先攻陷汾州。
秋七月乙丑,以大将军、越国公盛为柱国。
八月癸未,镇星、岁星、太白合于氐。
九月庚申,月在娄,蚀之既,光不复。癸酉,省掖庭四夷乐、后宫罗绮工人五百余人。
冬十月壬午,(翼)〔冀〕国公通薨。乙未,遣右武伯谷会琨、御正蔡斌使于齐。壬寅,上亲率六军讲武于城南。
十一月壬子,以大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丙辰,齐遣使来聘。丁巳,行幸散关。十二月己丑,还宫。
是冬,牛大疫,死者十六七。
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帝幸玄都观,亲御法座讲说,公卿道俗论难,事毕还宫。降死罪及流罪一等,其五岁刑已下,并宥之。二月癸酉,遣大将军、昌城公(孙)深使于突厥,司(宾)〔宗〕李际、小宾部贺遂礼使于齐。乙酉,柱国、安义公宇文丘薨。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齐遣使来聘。丙辰,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罢中外府。癸亥,以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大司空、申国公李穆为太保,齐国公宪为大冢宰,卫国公直为大司徒,赵国公招为大司空,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诏曰:「民亦劳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则石言于国。故知为政欲静,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安在息役。顷兴造无度,征发不已,加以频岁师旅,农亩废业。去秋灾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怀。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庶时殷俗阜,称朕意焉。」
夏四月甲戌,以代国公达、滕国公逌并为柱国。诏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停隶襄州。己卯,以柱国张掖公王杰为泾州总管,魏国公李晖为梁州总管。诏公卿以下各举所知。遣工部代公达、小礼部辛彦之使于齐。丙戌,诏百官军民上封事,极言得失。丁亥,诏断四方非常贡献。庚寅,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癸巳,立鲁国公赟为皇太子。大赦天下,百官各加封级。
五月,封卫国公直长子宾为莒国公,绍莒庄公洛生后。壬戌,帝以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盛农之节,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岂朕德薄,刑赏乖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尽直言,无得有隐。」公卿各引咎自责。其夜澍雨。
六月庚子,改置宿卫官员。
秋七月辛丑,陈遣使来聘。丙午,辰星、太白合于东井。
己酉,月犯心中星。
九月庚子朔,日有蚀之。庚申,扶风掘地得玉杯以献。
冬十月庚午,诏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辛未,遣小匠师杨勰、齐驭、唐则使于陈。柱国、大司马、绥德公陆通薨。
十一月丙午,上亲率六军讲武城南。庚戌,行幸羌桥,集京城以东诸军都督以上,颁赐有差。乙卯,还宫。壬戌,以大司空、赵国公招为大司马。乙未,月犯心中星。
十二月壬申,行幸斜谷,集京城以西诸军都督已上,颁赐有差。丙戌,还宫。
己丑,帝御正武殿,亲录囚徒,至夜而罢。庚寅,幸道会苑,以上善殿壮丽,遂焚之。
二年春正月辛丑,祠南郊。乙巳,以柱国、鴈门公田弘为大司空,大将军、徐国公若干凤为柱国。庚戌,复置帅都督官。乙卯,祠太庙。
闰月己巳,陈遣使来聘。
二月辛亥,白虹贯日。甲寅,诏皇太子赟抚巡西土。壬戌,遣司会侯莫陈凯、太子宫尹郑译使于齐。荧惑犯舆鬼,入积尸。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
三月己卯,皇太子于岐州获二白鹿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