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
宋 淨源錄
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
晉水沙門 淨源 錄
第一總敘緣起 第二嚴淨道場 第三啟請聖賢 第四供養觀門 第五正坐思惟 第六稱讚如來 第七禮敬三寶 第八修行五悔 第九旋繞念誦 第十警策勸修
諸家禮懺。皆先香華供養。今先啟請者。廣儀曰。若不先請。欲供何人。固宜先請。義有在焉。
第一總敘緣起
吾佛之唱圓覺也。開一心法而被乎三根者。斯葢障之有淺深。機之有利鈍矣。是故通別觀門離之為二。道場懺悔次其第三。亦猶出廄良駒已搖鞭影。薶塵大寶須設治方耳。然則懺之為義。有理懺焉。有事懺焉。若夫陳罪相以精勤。責妄心而愧切。此事懺也。念實相以宴安。耀慧日於霜露。此理懺也。漢魏以來崇茲懺法。蔑聞其有人者。實以教源初流。經論未備(方等諸經婆沙等論)。西晉彌天法師嘗著四時禮文。觀其嚴供五悔之辭。尊經尚義多摭其要。故天下學者悅而習焉。陳隋之際。天台智者撰法華懺法。光明百錄具彰逆順十心。規式頗詳而盛行乎江左矣。有唐中。吾祖圭峰禪師追彌天之餘烈。貫智者之遺韻。備述圓覺禮懺禪觀。凡一十八卷。包并勸修揆敘證相故道場法事之門有七。而禮佛懺儀之門有八。其所伸引沖邃澣漫(多用佛名文及華嚴經等意)。葢被三期限內修證耳。余以像法之末遇茲遺訓。緬懷淨業其亦有年。繇是略彼廣本為此別行。法類相從。葢盡一席之[車*亢]矣。既而觀其辭雖異於彌天。唱其聲似恊於智者(天竺西明皆廣智者之裔)。後之末學繼而修之。則圭峰劬勞之德亦報之之萬一也。
第二嚴淨道場
(此門者當道場法事第六。今異錄之。以為略本之統要耳)。
夫衣服身形皆是行人心所依處也。若欲修此圓頓大行。先須禮懺之法。必須淨心。心不孤起必藉依緣。依緣清淨故心即清淨。故須嚴淨此三事也。況欲啟請賢聖須嚴淨壇場。壇場不嚴潔則道心不發。無所感降。是故應當嚴壇淨服浴身。妄諸事務。調伏身心。供養三寶。一心繫念。自憶我等有此身來。及過去世中所有惡業。專精懺悔。希修觀時身心清淨。所有願求悉皆尅獲。其道場法。先須揀處。離於喧雜惡穢及諸障難。若得深邃巖谷幽僻林泉最為殊玅。若在人間須除去一二尺舊土。以香泥塗地。懸諸幡華。堂中置盧舍那像。兩畔置文殊.普賢二像。是為三聖。佛前安圓覺經。以函盛之。點蓮華燈。焚百和香。諸莊嚴具唯要潔淨。不必好貴。各隨力分。但力極即為至貴。本獻供養賢聖。秪為表自虔誠。豈賢聖有好惡也(好惡二字皆去聲呼)。其布置方法任自隨便。亦無局定之儀式。次淨衣服者。然出家者本合護淨。若料尋常護之不謹。即臨入道場著新淨衣(如無新者浣洗故衣)。次須澡浴身體。身若穢觸豈堪近於聖賢。雖諸佛無心。神祇不衛。神祇不衛則邪魔惱亂障難生也。非唯淨身。尤須淨心。絕諸緣念。縱遇障難無退志矣。三業清淨方入道場。初入用六齋日。此日四王使者諸大善神來下人間檢察善惡。見修行者安慰守護為現瑞相。令行者心生歡喜增益諸根耳(自下八門多依廣修證儀詮次)。
第三啟請聖賢
夫欲發心洗滌罪垢。加功運行證入玅境。每對十方一切賢聖願為證明。雖諸佛賢聖無所不在。若不虔請。對而不現。故須依智。雖識常依佛想。心清智明。理隨事變。即常見佛。名淨緣起。故華嚴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佛日亦爾。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水器中佛無不現。然行者初入道場。稱念盧舍那佛。右繞一帀至法座前。敷尼師壇。正身正念。慎勿散亂。合掌佇立。嚴德者首唱云。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總禮三寶一拜。互跪執手鑪。爇眾名香。恭敬聖賢。但每旦三請。餘時不用)。
一心奉請南無大光明藏凡聖本源現諸淨土法報圓融盧舍那佛(三請一禮下皆依此)。 一心奉請南無娑婆世界釋迦文佛及彼淨土同說圓覺百千萬億河沙諸佛。 一心奉請南無清淨覺地光嚴住持盡未來際守護圓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南無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十二部經清淨眼目頓教大乘甚深法藏。 一心奉請南無大光明藏淨土會中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淨土會中通明觀行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淨土會中別明觀行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淨土會中道場如行圓覺菩薩流通教法賢善首菩薩并諸眷屬十萬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馬鳴龍樹諸祖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聲聞緣覺聖僧。 一心奉請南無淨土會中守護人法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乃至火首金剛大力鬼王并諸眷屬。及此國內名山大川當州分野境內鬼神。此所住處護伽藍神守正法者一切賢聖(從守護下但三請。不應禮拜。白衣無妨)。
第四供養觀門
(啟請既竟。已知諸佛諸大菩薩不違我請。從大光明藏平等法會。不起三昧慈悲應感。赴我機緣不動而現。我等肉眼雖不能覩。攝心觀想了了分明。見佛菩薩及諸賢聖畟塞道場徧虗空界。知見我等至心懇請。是故我等應當香華供養。執手鑪唱云)。
是諸眾等 各各互跪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至此停唱。以手擎華。應默念擬想云。諸佛淨法身。功德無有量。不住亦不壞。湛然而常安。我所執香華。皆從草木生。奉獻於諸佛。持此想供養。發身諸毛孔。令一一毛孔。出無數香華。願供一切佛。化成香華臺。諸佛既受之。於十方世界。施為作佛事。還復成金臺。住於我等前。想已唱云。
願此香華雲 徧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 聲聞緣覺眾 受此香華雲 以為光明臺 廣於無邊界 無量作佛事
上皆觀佛三昧海經意。又前注中偈辭一十八句。亦是彼經長行。今但撮略大旨為偈。欲使行人默念仰想無遺。然道場中多獻繒綵之華。葢值霜雪之時無草木之華。餘時依經求之獻三寶耳。
供養已一切恭謹(起禮一拜。廣儀云。供養除多劫慳貪障。生生得大財富)。
第五正坐思惟
此之一門。按廣懺悔明坐禪法。在旋繞之後。凡有七門。其間調身瑩心。修止發觀。歷緣對境。隨門別辨。夫懸七政於太清。太清令萬物之咸覩也。
今以行人或修一席。懺法座前平面正住。端身正坐。繫念數息。故經云。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疏曰。此有二意。一者先用數息觀門治諸覺觀。漸入玅境。二者即次經云。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釋曰。此但明修絕待中觀之方便。是知絕念之慧方能了知生住滅念。故於此觀門之次復應知。了麤了妙。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即息滅。住妄想境不可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即而言之此其玅也。
第六稱讚如來
既供養思惟已。即應正身威儀。一心佇立。同讚諸佛微玅功德。廣儀云。稱讚除無量劫來惡口等障。得四無礙辨。
身色金光淨無垢 目如清淨紺琉璃 吉祥威德稱普聞 大悲慧日除眾闇 牟尼月照極清凉 能除眾生煩惱熱 功德難思無與等 猶如剎塵不可數 我佛智慧亦如是 一切有情不能知 於無量劫諦思惟 無能測度福智海
讚已。當述建懺之意。任自智力所陳云云。
第七禮敬三寶
既讚嘆竟。應當一心次第敬禮。禮佛之法。當須隨所禮之佛。至心憶念。此佛真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對目前。受我禮拜。又須自知。身心空寂無有禮相。隨其淨緣影現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桉勒那三藏說七種禮具有條式。如楞嚴修證儀中辨之。無以生滅之心而為敬禮。故廣儀云。虔誠禮敬。能除無量劫來我慢之障。得尊貴身。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凡聖本源現諸淨土以應圓機盧舍那佛。 一心頂禮娑婆世界隨機感應千百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於諸眾生清淨覺地光嚴住持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身相融通言音無礙同說圓覺百千萬億河沙諸佛。 一心頂禮大慈大悲有大誓願盡未來際守護圓覺三世諸佛。 一心頂禮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十二部經清淨眼目頓教大乘甚深法藏。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開發因地表信解證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彰明幻法表悲願理行普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悉見諸法清淨普現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通決甚深疑念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深究輪迴根本彌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洞明修證地位清淨慧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發明三種玅觀威德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顯彰二十五輪辨音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徵起覺心因除四相淨諸業障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請問求師去除四病普覺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發起道場加行證理圓覺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流通教法廣濟未來賢善首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光明藏淨土會中與諸眷屬十萬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馬鳴龍樹諸祖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盡虗空界微塵剎中有學無學一切聲聞緣覺賢聖僧。
第八修行五悔
明懺悔法
既禮佛竟。正身威儀。虔敬互跪右膝箸地。燒諸名香。存想普賢菩薩。無量莊嚴眷屬圍遶。為懺悔主。如對目前。一心一意生鄭重慚愧。發露無量劫來六根三業所造一切惡業。斷相續心。從於今時盡未來際。終不更造。所以者何。業性雖空。果報不失。是故行者發露懺悔。願罪消亡。廣儀云。懺悔總除三障。得依正二報具足。應一心念言。我與眾生無始所作一切罪障。惟願三寶哀愍拔濟。頓袪愚業翻作淨因。身心齊空罪福無主。了見真性等佛法身。三業罪愆成三解脫。六根重障翻作六通。次唱云。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悉願斷除諸障。歸命懺悔。 唱已。起禮一拜。當運逆順十心。
復念清涼偈云。
自從無垢起無明 亦值惡友增我情 無隨喜心善永滅 縱自語意惡漸生 心心徧布觸所染 念念相續日夜營 不欲人知藏過失 不畏惡道任縱橫 無慚無愧魔羅網 撥因撥果闡提坑 如是順流背本已 生死苦海浩然盈 幸識由來長者子 今欲逆流捨貧里 正信因果破闡提 慚愧人天破無知 恐怖惡道破不畏 發露罪業破覆玼 斷相續心破常念 發菩提心破徧起 修功補過破縱恣 守護正法破無喜 念十方佛破惡友 觀罪性空破結使
上之六偈。初三順生死心以為所治。後三逆生死心從後翻破。應當熟誦默念。次作是言。
我比丘(某甲)至心懺悔。稽首歸命十方三世無盡三寶。證知護念。我與法界一切眾生。自從無始曠大劫來。無明覆心迷自佛智。妄識造業生死輪迴。背佛法僧隨惡師友。眼根著色為恩愛奴。不覩如來法身周徧。耳貪聲境賊害無窮。不聞如來圓音說法。鼻貪香氣結使是生。功德玅香不能齅覺。舌貪眾味餐噉眾生。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毀謗三寶凌辱二親。豈餐如來甚深法味。身根著觸耽染無窮。晝夜荒迷不知止足。徧造諸惡行殺盜淫。諸佛慈光不能照燭。意根著法觸境攀緣。念念常生貪瞋邪見。一切三障業。備造諸非。三障十纏相牽不斷。起四顛倒作一闡提。不老尊親無慚無愧。十惡四重五逆七遮。自作教佗見作隨喜。一惑纔起百萬障開。展轉無窮備障眾善。不能發起大菩提心。不能修行一切善法。長夜受苦無有厭心。如是等愆唯佛知覺。今悉懺悔。斷相續心。矧此罪障但顛倒生。無有定實本來空寂。唯願盧舍那佛.普賢菩薩慧日垂光。銷我身心業惑霜露。慈風普振摧重障山。法水長流洗我心垢。惟願我等罪根消滅。速達本心。法界眾生同得清淨。
懺悔已。歸命禮盧舍那佛一切三寶。
(餘之四法皆依此。但改勸請等為異)。
明勸請法
(廣儀云。勸請除多劫謗法障。生生得多聞辯才)。
我比丘(某甲)至心勸請。
十方調御初成道 恭請慈悲轉法輪 若有如來欲涅槃 願以眾生永住世
明隨喜法
(廣儀云。隨喜除多劫嫉妬障。生生得廣大善知識眷屬)。
我比丘(某甲)至心隨喜。
河沙諸佛與菩薩 辟支羅漢及凡夫 所有修行眾善根 我皆隨順而歡喜
明迴向法
(廣儀云。迴向除狹劣障。成廣大善)。
我比丘(某甲)至心迴向。
我等自從歸向佛 所修一切福因緣 悉將迴向大菩提 普與眾生證實際
明發願法
(廣儀云。發願除退屈障。得除總持諸障。速至妙果)。
我比丘(某甲)至心發願。
願我懺除諸業障 心開意解洞靈源 六識行時正慧行 六塵現處真空現
第九旋繞念佛
(既懺悔發願竟。應當一心右繞法座。燒以眾香。安庠徐步稱念三寶名號云)。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圓融教主盧舍那佛 南無隨機感應釋迦文佛 南無光嚴住持一切諸佛 南無同說圓覺河沙諸佛 南無守護圓覺三世諸佛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普眼等十萬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
夫旋繞者。戀慕三寶微玅功德也。如是三帀乃至七七百帀亦無定數。次誦圓覺菩薩章。聲德者舉云。大方廣圓覺經道場修證法門。若夫誦經規式。備如行願儀中辨之。誦經既竟。當至佛前一心正念。唱三歸依。右旋而出。
第十警策勸修
(廣儀文中勸修居初。今為略本。警策述意。故結之於後)。
按本經云。若立長期一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上之十門既錄廣儀別行。宜以七日為一期限。乃至七七日。隨意堪任。晝夜六時禮請三寶。不得託事放逸睡眠。亦不得少選念世五欲。或遇三八或逐日發意修之。皆無在焉。若於新歲之初。聖制之前。以七日為期者。須於道場外別置禪觀堂。逐日散華之後。引諸行人歸於堂中繫念數息。如遇時促。但於法座前作數息觀。亦量當時之宜。又將入壇場并出懺已。亦於此堂諷誦經文。向云道場內誦經者。亦示一廗之行用耳。儻有精勤偉士。希心前古。依乎三期限內修證者。善莫大焉。若桉經文通於四眾。其尼眾士女皆在道場禪堂之外。一心發願屏緣修之。況此本是禪觀道場。其諸禮懺但是方便。苟慢心不除。信心未發。三業懈怠。惑亂諸徒。聖賢不喜。神祇不祐。勉旃思之。
圓覺道場略本修證儀
熈寧二年龍集己酉八月朔旦於青墪寶閣講院編錄其年冬十一月二十三日再治耳。
霅溪普靜寺表白比丘(慎堅)謹捨長財開勒圓覺修證懺印版一副。以此勝利奉報 受業和尚法乳之恩。所生父母劬勞之德。次願茫茫九有蚩蚩四生俱乘五悔之文。悉證十身之奧。
天平山白雲寺講賢首祖教學徒(宗禮)句當。
弘安六七九於光明院拭七旬有四之眼寫一卷十門之章而已。
正應二年卯月七日於太子聖跡八坂法觀寺寫之。
印造圓覺經略本修證儀後序
圭峰禪師撰圓覺經道場修證儀一十八卷。被三期限內之脩證。然文廣義繁。末學不便。今者晉水法師略彼廣本以為一卷。蓋非唯被三期限內之脩證。亦像法之末修一席之懺儀。令昏迷有益。是述者之微意也。予嘗尋覓此書久矣。偶獲之鳩峯下金剛律寺。喜躍難喻。於是屬寺主照榮律師彫判而弘於其傳。近里遠邦據斯修證。齊入大光明藏。是豈不幸哉。
元祿八年乙亥三月上浣
雙丘法金剛精舍慧晃拜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