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准提三昧行法

 明 受登集

天溪准提三昧行法序

准提懺儀從無善本者何也。世尊言。此大毗盧遮那如來瑜伽大教。三摩耶灌頂道場如來秘密法門。成佛心要。而世師以淺智測量。止順初機。不知直接上根。超凡入聖。則體會宗趣之難也。根本微妙字輪。雖說文字。皆是善文字義。離一切相。自性虗空。亦復不生虗空之心。世尊教外別傳之指。而世師以文字求之。變觀行為名言。翻神宗為音韻。則離名離相之難也。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大明。成就儀軌。凡戒行發心。布字結印。持誦懺摩。入三摩觀智。各有規式。而世師株守。別懺遺文。槩從疎略。則遵奉儀軌之難也。經呪自地婆訶羅譯而外。有金剛智不空崛多玄奘天息灾法賢金剛幢諸譯。句引不同。轉讀有注。音含長短。字有重輕。世師漫作聲勢。多乖梵韻。則指決字聲之難也。經說念誦觀行供養次第。先須受持禁戒。堅固不退。心不散亂。方許入此法門。今俗流帶妻挾子。飲酒噉肉。緇素不分。混濫壇席。則嚴持戒律之難也。天溪老人。戒行精嚴。深入觀智。窮理而無理障。證空而不墮空。一義差別則遍考群經。一字參差則研窮經歲。十章明法。三密加持。觀其頓超地位。速離纏疴。則一行禪師之研通神變也。顯教密宗。該性含相。則法幢[(厂@((既-旡)-日+口))*殳]公之圓通心要也。一字說千門之妙。多言總五部之歸。則金剛幢之密呪圓因也。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虗明。則龍樹尊者之顯密圓宗也。以茲行法。方彼諸家。則妙高之落眾峰。靈燿之掩羣照。豈虗言哉。往予奉教天溪。歸述舊聞十八章。面求指摘老人。往返酬答。動輒數千言。轉綜密部。深思觀旨。參之以般若理趣。準之於瑜伽教王。兩人見處。或有抵捂。罔不平心較量。可起改者起改之。可仍襲者仍襲之。予年耄學荒。交遊星散。同好中有亦鑒無姑息者。非天溪吾誰自歸歟。行法善本成。老人索予數言前之。因述予平時歸嚮之誠如此。若夫樹高招風。門庭黨伐。此非吾兩人之所知也。

  康熈八年己酉秋八月行純范驤拜書

準提三昧行法序

夫陀羅尼呪出於果位人口。非蓮華眼。不能視其際。非金剛手。不能棒其體。然章句有廣略之殊。廣則累言不為有餘。略則一言不為不足。豈所謂至大同小。不見邊表。極小同大。忘絕境界者乎。而至心誦持無不獲益。如準提神呪。梵字無多。功効最勝。金剛智譯本載之詳矣。然呪屬總持。即稱秘密。要知總莫總於真性。密莫密於惟心。若見此心。融歸性地。則罪無可滅。福不足生矣。受持者可不識觀心之要。乃以緣壇印守字聲為專務歟。天溪景淳法師。以台衡世傳三昧。作準提持誦軌儀。將入壇。先責尸羅清淨。既入壇。更須緇素分明。會三德。則本自天然。印十乘。則尤為妙合。當機清眾。如法行持。以無取著心。獲不思議效。捷於聲响。正足諦信矣。盖如來說法。即事顯真。四肘方壇。何莫非法身。鏡光影現。何莫非般若。燒香散華。何莫非解脫。智者隨觸即得。愚者顧自昧焉。今景師統以心觀照之。將見無量諸佛。皆從持誦家心聲流出。況世諦門頭。遂諸求願。抑復何有。乃後知大準提即如意珠王出生饒給無所不徧。七俱胝佛母之所宣說果。字字方放光匝。虗空透金石。所貴人開擇法眼。善為點出耳。則景師指端已現明月輪。行道者其向往之。

  康熈歲次乙巳仲春寶輪沙門明源書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

序二章  述勸修第一  明受戒發心第二  定行人及日期時教第三出正修方法第四

  一嚴治道場  二清淨三業  三三業供養  四請三寶諸天  五讚歎申誠  六作禮  七持呪  八修行五悔  九行道旋繞  十入三摩地

分持明驗相第五  附本呪同譯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終)

准提三昧行法

天溪比丘 受登 集

述勸修第一

此大陀羅尼。三世諸佛。己今當說。而我釋迦。亦如是說。葢為利樂眾生。得入菩提故也。今夫一切眾生。未種善根。無菩提分。而能誦持一二徧者。善根芽生。菩提有分。若出家菩薩。現生所求出世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圓無上菩提者。在家菩薩。現世所求常生天界。或作人王。親近聖賢。諸天擁護。世無災橫。心無憂愁者。若欲滅除五逆十惡一切重罪。積集十善六度無量功德。諸大菩薩為其說法。十方佛土常得隨從者。若有欲令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生愛敬心。起利樂意。隨其所願。悉得成就者。有諸福報不全。壽命短促。求官不遷。眾苦交逼。願令現世得輪王福。具壽者相。祿位高崇。諸事吉祥者。至願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刀兵。冤家疾疫。皆不為害。而能轉惡為善者。應於道場之中。約事要期。一心精進。修此准提三昧。葢此陀羅尼。是三世諸佛祕密之藏。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故龍樹以為總攝二十五部。而獨部別行者。譬則如意之珠。寶中最上。其入海採者。必先求此。今既得聞是最上法。必也發心專志。尊之仰之。而修證焉。離生死於片念。決三昧於一期。故當不計身命。盡力爭先也。寧更因循緩怠。俟於異時乎。

明受戒發心第二

念誦儀云。苾蒭苾蒭尼。先持戒行。若入道場。復須自誓發願受戒。若在家者。初入道場。亦須隨力發願。受三歸五戒。或持八戒齊。故方等三昧。令依一解內外律師。發露受二十四戒。是知欲入道場。必又重嚴戒法。所謂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此先佛明誨。極宜奉重也。

  既受戒已。當發廣大菩提之心。行菩薩行。夫菩提心者。成佛正因。智慧根本。故從今日往。至成正覺。唯以四弘誓願要心。弘誓在懷。諦理明切。菩提心戒儀云。諸法無我。平等如空。心本不生。空性圓寂。當知性空圓寂之處。即是感應道交之時。感應道交。菩提心之端也。是故興慈運悲。上求下化。繁修六度。靜住一如。離三障以清淨。顯三德之圓融。原始要終。莫不在是矣。此受戒發心二法。為行人起行之要門。標心之正處。自宜攝心稟學。豁意開明。倘此昧略而不省鑒。豈唯徒為苦行。大能作諸障難者也。

定行人及日期時數第三

修真言者。既得外護。委以經紀。擇同行者十人已還。同心齊志。如乘一船。又復別請一阿闍黎。以為教授。(即方等三昧明內外律師)示明觀道。開除妨障。往時僧俗同一處修。今如有俗眾同修。當設一界相以隔之。雖同一道場。而不共壇席。以在家者縱沾戒品。未具道儀。進止失諧。反成擾動故也勿以勢位強從。亦勿人情輙順。僧輩尚當汰別。俗眾其容混諸。比見風俗漫亂。多不如法。如欲聖應昭彰。亦宜謹始於此也△日期者。經明七日。二七日。乃至七七日。而[(厂@((既-旡)-日+口))*殳]公圓通集。定百二十日。今約法審機。定三七日。為一期精進修法。一七二七。增至七七。皆隨人力。然是初修之程限耳。畢生修者。未必全從。

  又正修前。須作方便。若不嚴淨身心。諳練儀制。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無所感降。是故于一七日。先自斷除一切緣務。損眠節食。調伏其心。而又誦習悔文。引繹觀道。仍求三寶加護。進道無魔。庶能定慧現前。悉地成滿△時數者。經云。或三時。或四時。或六時。依法誦持。求世間出世間悉地。是則晝三夜三。為進修者之通軌矣。

出正修法第四

斯經梵本。有十萬偈。今三譯文。極為隱略。然考作法取相無生三種法門。具有無缺。而功能作法。及以取相。似又稍詳。故西土修真言者。廣輯諸部壇儀印呪。而次比之。用輔本呪。為觀行法。名念誦儀。譯傳東夏。代咸稱習。過化間有。泥法時多。故不無專緣壇印。偏守字聲之弊。良由未達理觀為主。誦持居次之意耳。今之方法。雖三種懺法相須而進。而無生理觀。實為前導。諸法性空。萬行無作。圓因據為標準。大果取以指歸。然以今立方法。用勘昔之誦儀。名數不差。前後互異。以故先引誦儀。與此對合。然後正出十意。依次進修也。其誦儀中。初作曼荼羅。則今法治道場也。次入道場。先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回向。今禮佛移置第六。五悔移置第八也。次敷坐三部印呪。即今總禮三寶。護身。今第二清淨三業也。結界。今併入嚴道場中。迎請。今第四請三寶諸天也。五供養。今第三三業供養也。梵讚。今第五讚嘆也。布字及聲誦。今第七持呪也。三摩地念誦。今移置第十也。欲出道場。復須依前次第五供養五悔送還。此當第九行道。葢行旋梵唄之法。正是一時法事將終。乃復運前所修為事。冥契三德藏海。且寓攀住之意。故義理實同。重結三部印。即三自歸也。是則前後有差。儀文無別。次第勘同。顯密一體。十科明法。通是密因。三密加持。同成顯觀矣。

  次十意方法者。一嚴治道場。二清淨三業。三三業供養。四請三寶諸天。五讚歎申誠。六作禮。七持呪。八修行五悔。九行道旋繞。十入三摩地。初入道場第一時。具足修此十法。于後一一時中。略去請佛。餘九悉行無異。仍以法華三昧補助儀。觀想句偈。注於事儀之下。俾正修時。一以無生理觀而融即之。當知此十。各具事理。皆通感應。俱徧三業。悉淨三障。咸會三德。是為今家三昧正途。如是觀已。用進修焉。自不同於專緣壇印為指歸。偏守字聲為究竟爾矣。

一嚴治道場

先明治壇嚴像。次明結界。應擇勝地。掘深一肘(佛肘三尺六寸)。除去舊土。別取新土。填滿築平(或高原處。或大河灘岸。穿去五尺已下。其土則新)。復取淨土。和雜香末。量地四肘。作方曼荼羅(經用瞿摩夷和土塗壇。此須雪山白牛所退。純噉肥膩。香潔可用。此方難得。故用香土)。上懸寶葢。四面徧垂繒幢旛彩。紈扇白拂等。正中奉安俱胝佛母本尊像(西向安座。原出聖裁。按四護摩法。增益護摩。決當西向。今是出世悉地。準古施設。或隨方宜。酌取行之)。若無本尊。隨安所有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呪。亦得。行者別置卑座。對像安列。慮地卑濕。周敷薦席。又以香水灑洗地界。處處按察。極令合式。至建首日(當用齋日)入壇。以白檀香。塗作八曼荼羅。猶如滿月(此八曼荼羅。是八大菩薩三摩地境。即佛菩薩根本心大明也。不空譯云九箇聖位。是乃合佛母而名之耳)。即以新淨供具。盛諸飲食。及好香華。燈明。遏伽香水。隨力所有。布列供養。傾心竭意。嚴潔如法。何者。內心敬重三寶。超出三界。今欲奉請供養。豈可輕心。若不拔己資財。供養大乘。則將何以招感賢聖。滅重罪而成妙果乎△結界者。經云。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於八方上下。以為結界。行者於道場四邊。或取五色線。或勾欄等。先標界相。以齊修行之處。當入道場時。心想十方諸佛。本尊佛母。當來坐故。燒香散華。肅豫嚴待。即取淨水呪一百八徧。散灑四方上下。成結界法。

二清淨三業

念誦儀云。於所在處。清淨澡浴。著新淨衣。於四威儀。發四弘誓。於一切事。心不散亂。法華三昧云。初入道場。當以香湯沐浴。著淨潔衣。若大衣。及諸新染服。若無新者。當取己衣中勝者。以為入道場衣。於後若出道場。至不淨處。當脫淨衣。著不淨衣。所為事竟。當洗浴。著本淨衣。入道場行法。大悲三昧云。縱一日都不至穢。亦須一浴。終竟一期。專莫雜語。及一切接對問訊等。終竟一期。依經運想。不得剎那念於世務。若便利飲食。亦須秉護。勿令散失。事畢即入道場。不得托事延緩。大要身論開遮。口論說默。意論止觀也。

三三業供養

(止觀云。燒香運念。三業供養。行者初入道場。至法座前。敷尼師壇。正身。合掌。倚立。如是思惟。我為眾生發菩提心。興慈運悲。誓欲救拔。而復慚愧懇惻。存想三寶。[土*則]塞虗空。影現道場。手執香爐。燒眾名香。口唱三寶。五體投地。首者舉云)。

  一切恭敬(此下異口同音)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心隨身口。一心頂禮。無分散想。了知此身。如影不實。能禮所禮。心無所得。一切眾生。亦同入此法界海中)。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此與下僧用心如上)。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禮三寶竟。互跪燒香。以手擎華。首者白云)。

  是諸眾等。各各互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此下眾同聲唱)。

  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想云。我此香華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閡。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想已。起。首者白結)。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禮)。

四請三寶諸天

(運心供養已。互跪燒香。當念三寶雖離障清淨。而以同體慈悲。護念羣品。若能三業致請。必不來而來。拔苦與樂。念誦儀云。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不離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受我供養。故今逐位殷勤三請。必有感降。下去每位。燒香互跪三請。請竟。起禮)。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此即本師釋迦所從埀跡之本身毗盧遮那如來也。金剛智念誦儀云。想於阿迦尼吒天宮。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會中。請佛母准提聖者。不空譯本同。瑜伽大教王經。云大徧照金剛如來也。七俱胝。本經所明大乘莊嚴寶王經。與持明藏成就儀。明七十七俱胝。隨機異耳。想云。我三業性如虗空。准提佛母亦如是。不起真際為眾生。與眾俱來受供養。下去諸佛。及菩薩聖僧。但隨位改想。名號。形相。來處)。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今之陀羅尼。是此過去七俱胝佛已說)。  一心奉請。南無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現在諸佛。今說是呪。念誦儀云。准提佛母。與七俱胝佛圍繞。莊嚴寶王經云。爾時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而世尊即說是呪。此等正是現在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未來諸佛。當說是呪。此是未來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東方善德佛等。十方十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唯願顯現受供養。下同)。  一心奉請。南無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奉請。南無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瑜伽大教王經云。觀想尊字。變成大智。大智化成尊那菩薩。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畫相有二十六臂。三面。面各三目。金剛智不空二經。明一面三目。一十八臂。持明藏成就儀云。若以尊那為本部。即以尊那為中座。想尊那菩薩。一十八臂。面有三目。云云。菩薩賢聖。隨意安布。唵字為烏瑟膩沙如來。左字為大輪明王。隷字為不動尊明王。卒字為觀自在菩薩。隷字為不空罥索菩薩。尊字為本尊尊那菩薩。禰字為金剛薩埵。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賀字為縛日囉曩契菩薩。烏瑟膩沙。所謂無相法界。即毗盧遮那。出八菩薩上。今此正出八菩薩名。然經以此九微妙字。成安如來菩薩明王九賢聖者。用表尊那菩薩悲智自在。方便多門。深懷慈愍。大現威怒。護持修行。辟除諸障。一時受化。成菩提道。葢明著本尊喻伽觀也)。  一心奉請。南無大輪明王菩薩。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不空羂索菩薩。伊迦惹吒菩薩。縛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無能勝菩薩。多羅菩薩。訶利帝母菩薩。及一切大忿怒持明王眾(此可燒香立請。比丘不須致禮。俗眾須禮。無能勝。本是地藏菩薩。外現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為妃。地婆訶羅金剛智二譯。並存梵云阿鉢羅氏多。聖者多羅。是觀音眷屬。其狀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蓮。微笑鮮白衣。為持明王也。二位各有經呪別行。訶利帝。藥叉女也。即鬼子母。有五百眷屬。金光明中。與四王密跡同列。瑜伽教王經云。時徧照金剛如來。入訶利帝夜叉女善作歡喜眾成就金剛三摩地。出此定已。即說訶利帝夜叉女真言。其真言法。能令諸夜叉女等。為持誦者皆來現前。作成就事。在輪壇中。原是忿怒明王。今據前二譯經。同名菩薩)。  一心奉請。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八部神等。二淨居天子。二難陀龍王。吉祥宮門。持明仙眾。及此國內。名山大川。一切靈廟。某州地分。屬內鬼神。此所住處。護伽藍神。一切聖眾。

  (奉請竟。首者述請意)。

  唯願本師七俱胝准提佛母。三世准提如來。十方十佛世尊。不移本際。平等慈熏。來降道場。證我行法。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中道祕要。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大輪不動尊等同壇菩薩。乘本願力。來到道場。神呪加持。隨心滿願。摩訶迦葉。諸大聲聞。同運慈悲。俱時來降。

  無能勝多羅菩薩。訶利帝母等。諸大明王。願為說法。授與法藥。却諸魔障。示現吉祥。

  梵釋四王。天龍八部。淨居天子。持明諸仙。隨我請來。堅守道場。擁護國界。令我所修。不違本願(齊一禮)。

五讚歎申誠

(面向法座。燒香散華。心念三寶微妙功德。又了身口意業。充滿法界。讚歎三寶。無生無滅。無有自性。本經無顯讚文。今取龍樹持准提明藏偈。用以讚之)。

  常以大慈悲  調伏諸眾生  成福功德海  是故我讚禮  真如純一理  離慾壞諸趣  利生住寂靜  是故我讚禮  堅固持淨戒  證入解脫門  住最功德剎  是故我讚禮  准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持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害者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寶  定獲大菩提

  以此歎佛功德。修行大乘。無上善根。奉福上界諸天。龍神八部。此土神祇。護正法者。又為國王帝主。土境萬民。師僧父母。知識檀越。廣及法界眾生。願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十惡五逆三障消滅。功德智慧二種莊嚴。開總持門。成種智道。

  (此三障消滅二種莊嚴。自是修懺正願。若人以為總略。或有別願。當隨智力。如實說之。但所求之事。不可增長生死。所運之心。必須利益羣品。申竟。致禮)。

六作禮

(三寶體是無緣慈悲。常欲拔濟一切眾生。但為無機。不能起應。我既奉請讚歎。冥應不虗。故今如對目前。受我禮拜。燒眾名香。五體投地)。

  一心頂禮。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准提佛母影現中。我身影現准提前。頭面接足歸命禮。下去諸佛菩薩。當隨位改。如七俱胝佛。即云七俱胝佛影現中。云云)。  一心頂禮。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東方無憂世界。善德世尊。  一心頂禮。南方歡喜世界。栴檀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方名善世界。無量明世尊。  一心頂禮。北方無動世界。相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南方月明世界。無憂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南方眾相世界。寶施世尊。  一心頂禮。西北方眾音世界。華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北方安隱世界。三乘行世尊。  一心頂禮。下方廣大世界。明德世尊。  一心頂禮。上方眾月世界。廣眾德世尊。  一心頂禮。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三禮。想云。真空法性如虗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下同)。  一心頂禮。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三禮。想云。為求滅障接足禮。此是懺悔主故)。  一心頂禮。大輪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空羂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伊迦惹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嚩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七持呪

此真言道。廣大圓融。實相無相。離諸分別。性同虗空。具足三德。不縱不橫。平等遮持。為功德聚。諸佛於此。不動如如。百六十心。善超無礙。而諸眾生。不自證得。無明隨順。三有淪胥。猶持火燼。旋轉不停。揆厥所由。見聞為咎。故我准提如來。悲生無際。從本垂迹。三密頓化。跡從本垂。九字齊彰。契理地之智色。發教門之聲緣。稱體宣流。結成梵字。欲令眾生。開妙覺之知見。成本然之智身。即此見聞。而非見聞。法界色聲。同一究竟。夫第一義理。本無聲字。而聲字能事。為一理門。緣聲入智。因字盡性。離乎聲字。亦無解脫。今之行者。標心立行。破障顯理。若不布字緣聲。入三摩地。無由就路還家。從因證果。故此修法。隨立二門。即緣聲布字持。與入三摩地持。龍樹名此為有相持。無相持也。無相持。至第十章明。有相持者。詳此聲字。並是色法。通為教體。馬鳴云。色性即智。說名智身。天台謂之念法門身也。念誦儀云。從頂至足。以九梵字。安布行者身。故以◇唵字布於頂。則成一切種智也。以◇折字布於兩瞳神。則成真俗二諦也。以◇戾字布左右眼。即成慈悲也。以◇主字布於頸喉。即成無礙辯也。以◇戾字布左右肩。成四弘誓也。以◇准字布心。成如來藏也。以◇提字布臍。成三三昧也。以◇(莎婆)字布兩[月*坒]。成地波羅蜜也(金光明云。十地脚足。天台疏。以十度是十地脚)。以◇訶字布兩足。是定慧成矣。如是諸法。聚聯成身。色性既智。智性亦色。當此智身布成之時障於是乎破。德亦以是顯。上冥法體。下應羣生。報智身色。垂成于斯矣。又復應知九梵字門。入九賢聖位。因果一合。身法相冥。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本迹雖殊。不思議一。稱勝法門。葢有由矣。

  既安布已。然後聲誦。其誦法者。先了音聲性空。字色無相。聲不緩急。字無前後。心性無性。心不異緣。屈曲梵聲。與九梵字歷歷分明。所布呪身。與九聖相了了不昧。如是念持。進焉不已。一一辨了。無間明闇。自然即見本尊相好光明。眷屬圍繞。與我對坐。是為布字緣聲持法也(正身威儀。燒香散華。同聲作是願言)。

  我(某甲)今欲念誦。唯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願令速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

  (三唱竟。一禮。布字偈云。先觀圓明無相身。以唵布頂成種智。折布瞳神二諦明。戾布兩眼慈悲視。主布頸喉辨無礙。戾布兩肩弘誓在。准布如來密藏心。提布臍腰三三昧。莎婆布[月*坒]地波蜜。呵布兩足定慧成。如是布字想念已。便成准提勝法門。首者作白說呪緣起)。

  爾時世尊。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諸眾生故。即入准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

  (眾共手結契印。口誦呪言。心存布梵。其契印法。以二手小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附二中指上節。二大指附二頭指側。即成)。

  南無颯哆南(一)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二) 怛姪他(長)(引)(三)唵折戾(四) 主戾(五) 准提(六) 莎婆訶(七)

  【◇】

  (壇中不便列坐。但行立誦持一百八徧。是悉地滿數。今求三品悉地。是宜三週百八。不多不少。首者依法持珠記數。數滿歸位。以印向頂解散。首者白聞呪證位)。

  佛說此大准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證准提陀羅尼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聖眾。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白竟。同聲作願)。

  我(某甲)以此念誦功德。一切眾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就(三唱一禮)。

八修行五悔

  初懺悔法

經云。無量劫來。五逆十惡重罪消滅。則永無病苦。不墮惡趣。在所生處。離苦得樂。親遇諸佛。成就菩提。然我今日專守迷愚。不事懺悔。則三塗百劫。墮苦無暇。安問菩提。何從見佛。故當憶念先世罪業。起大怖畏。發露懺悔。懺名懺謝。悔名慚愧。求哀改過。是真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亦名悔者。雖各立行。同能滅罪。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則滅倒求三界之心。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竭盡三業。不惜身命。泣血雨淚。披露罪根。法華三昧云。業性雖空。果報不失。顛倒因緣。起諸重罪。流淚悲泣。口宣懺悔(先普懺。想云。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一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准提菩薩尊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想已。唱云)。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唱已。五體投地。復為自懺。想云。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徧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惡心徧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眾善。徧斷眾惡。唯願准提。慈悲攝受。想訖。唱云)。

  至心懺悔。(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前一念。廣大圓明。具諸總持。安住祕藏。良由無始。隨順迷流。障此圓明。失守祕藏。六根六塵。交生染著。循環三界。無暫停時。為身口意。無惡不造。恣殺生命。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欲瞋恚。邪見愚癡。如是十惡。自作教他。隨喜惡人。讚歎惡法。重以起猛惡心。造無間業。弒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又復縱狂迷想。開結使門。邪徤保常。世聰增慢。不信方等。互用招提。于諸佛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于諸眾生。有德失德。非冤稱冤。出世法律。不樂奉持。治世倫常。至乖訓教。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捨茲形命。當墮惡道。唯我。

  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愍念我故。入三摩地。說此准提。大陀羅尼。若有眾生。能誦持者。十惡五逆。悉皆消滅。故于今日。依法修行。奉對懺悔。不敢覆藏。仰願。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具足五眼。真實見知。十八變手。慇懃加護。先令夢中。得見聖眾。口吐黑物。身現吉祥。次入三摩。速圓悉地。十度普攝。定慧現前。所有業障。當下消除。一切惡報。未來不受。三有永離。諸根畢靜。迷流妙湛。心月圓明。同佛受用。開總持門。與諸眾生。終歸祕藏。

  (此文與上普懺。及下四悔。俱宜三說。若時促者。夜三或可一說。晝三幸勿簡略。說竟。起身唱結)。

  懺悔已。歸命禮三寶(一禮)。

次勸請法(燒香互跪)

我(某甲)。至心勸請。十方一切佛。現前得道者。今請轉法輪。安樂諸羣生。十方一切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久住世。

  勸請已。歸命禮三寶。

次隨喜法

我(某甲)。至心隨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禪行。從身口意生。去來今所有。習學三乘人。成就三乘者。一切凡夫福。皆隨而歡喜。

  隨喜已。皈命禮三寶。

次回向法

我(某甲)。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為諸眾生故。正迴向佛道。罪應如是懺。勸請隨喜福。回向於菩提。及真如法界。

  回向已。皈命禮三寶。

次發願法

我(某甲)。至心發願。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定慧常現前。證地波羅蜜。願我命終時。往生安樂剎。得記還娑婆。教化諸眾生。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九行道旋繞

(正身威儀。右繞法座。燒香散華。徐步安庠。觀前所修供養禮拜誦持五悔等。一一性空。了無所得。舉足下足。不住行相。香光莊嚴。影現十方。心想如夢。梵聲如嚮。同作契唄)。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佛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  南無本尊准提菩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  南無大輪明王菩薩

  (或三稱。或七稱。還至像前)。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十入三摩地

行者禮懺訖。應出道場。別於一處。身就繩牀。入三摩地。念誦儀云。端身閉目。澄心靜慮。當於胸臆。炳現圓明。如滿月相。而於圓明中布唵字。餘八字右旋布於定中。既不散動。即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即畫一○相。隨而思惟字母種性相義。◇唵是一切法本不生義。亦是三身義(此是不空譯。據果義也)又流注不生滅義。亦是最勝義(流注。即微細煩惱。此金剛智譯。據因義也)。◇折是無行義(金譯)。又一切法不生不滅義(不譯。此以寂止為行)。◇戾是無相義。◇主是無起住義。◇戾是無垢義。◇准是無等覺義。◇提是無取捨義。◇婆是平等無言說義。◇訶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此○明相。此九梵字。與今家十乘。更無差忒。言十乘者。初觀不思議境。二真正發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觀。四破法徧。五識通塞。六調適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離法愛。今輙釋其意。真言九字。即依不思議觀境。發菩提心等九法乘也。以初○相。是其理境。圓明絕待。本不生滅。無行。無相。無起。無垢。無等。無取。無言。無住。然九字真詮。相由以進。由本不生。即得無行。以至由無言說。即得雙忘因果。般若相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真如。無斷無續。圓轉無端。是為初旋陀羅尼門。○相如車體。方便如具度。若能如是修行。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疾至無上正等菩提。故知○相與九梵字。十乘意備。

  復次此法。先令行者自誓菩提心。于四威儀。發四弘誓。莊嚴三業。乃至菩提道場。若非依○理。豈離縛脫。依理興誓。得名真正。初不思議○境。即菩提本。後之八字。成菩提法。故以◇字布於○中。而餘八右旋。周布輪緣(去聲)。應知此經。純明菩提之行。

  又復此真言道。部在密圓。十法成乘。教是顯圓。顯密有殊。圓觀理等。今之觀法。顯密圓修。仍有二種。謂有相無相。有相顯法門身。前已略明。無相觀實相身者。初○相是不思議境。秪就一念。炳現圓明。雖具十界百界千如。不生不滅。亦非因果。法界一實。平等如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祕密示。及顯了詮。皆不可以識識。烏得以言言。是為不思議○相也。◇字是發菩提心者。既深識圓明不思議境。復思一切眾生念念皆爾。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昔苦。悲他亦然。即起大悲。興兩誓願。一切法本不生故。度本不生之眾生。流注不生不滅故。斷不生不滅之煩惱。知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今始方解。故起大慈興兩誓願。學最勝無量法門。成三身無上佛道。如此慈悲誓願。與上圓明境智。非前非後。同時俱起。故曰唵字布中。是為一切流注法本不生。及最勝三身義。◇字止觀巧安者。上深達圓明境智。博運廣大慈悲。今行行填願。行即止觀。須用不二止觀。安於法性。使寂照不二。是行即無行義。又以寂止法安心者。諸法生滅。今體其實。生唯法性生。滅唯法性滅。常是法性。無不法性時。是一切法不生不滅義。◇字是破徧者。理若未顯。由三惑覆。當觀此惑本空。觀智亦絕。是無相義。◇字識通塞者。若著此能觀。則於通起塞。識此通塞。則無起住義。◇字是道品者。觀雖無相。證由道品。品未調適。未離染垢。品次相生。是無垢義。◇字是對治助開者。蔽資理惑。不顯真如。事度助開。見齊妙覺。是無等覺義。◇字是知位次者。乍息麤心。謂為深詣。若知圓位。免增上慢。不推聖境。是無取捨義。◇字是能安忍者。名利眷屬。三術離之。於違順境。安然不動。是平等無言說義。◇字是離法愛者。行上九事。過內外障。若起法愛。著靜似因。無住風息。若離此愛。發真中道。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為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上根觀境。即入初住。或內外凡。中根二至七。下根盡用。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統唯一實。故名真實相也。

  此無相行。與上有相行。相須而進。若行立誦持。若却坐思惟。不思議○觀。未始暫離。是名依教修行。故前立布字法門。今示十乘實相。此十乘相。即所布法。既令依教修行。即名字修相。專注觀行。成一切悉地。即觀行修相。以方便慧。入勝義實。即相似修相。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乃至無上菩提。即分滿證相。

  又復行者未能修上二法。但當深信。斷諸疑心。誦此陀羅尼數十萬徧。先見種種罪滅清淨之相。爾乃進此二法。自然任運流入。而無阻滯矣。故知初心習行。入門多種。妙悟之時。理應兩捨。

分持明驗相第五

持驗之相。有乎二種。一者先行。二依法誦持。先行者。謂但能口誦。未起觀解。然能滿十萬徧者。即得夢見諸佛聖賢。口吐黑物。若有十惡業罪不得見者。更誦十萬。即夢境中。或見諸天堂寺。或與天女娛樂。或登山渡海。或騰空浴池。或食酪飯。或飲甘露。或陞座說法。或乘船遊嬉。或見沙門居士。或見日月男女。或鬥勝黑夫。或怖走牛馬。種種罪滅清淨之相。設有五逆極重之障。未能豫見吉祥之相。更加七十萬徧。決定得見如前相貌。此滿九十萬徧乃得見相。葢據具有五逆十惡罪者。法華三昧云。若得種種諸靈異好夢。是下品戒根淨相也。

  次依法誦持有二種。一緣聲布字持。二入三摩地持。是二求世間出世間悉地。無不成就。初緣聲布字持者。行者用陀羅尼九字。布安于身。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其身即是准提佛母。金剛不壞。滅除一切業障。積集無量福德。故誦滿三十萬徧者。即得金剛手菩薩攝往自宮(此金剛手。即八菩薩之一。謂金剛薩埵上師也。正法念經云。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孫探得第一籌。釋迦當第四籌。乃至樓至當千籌。第二夫人生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神。護千兄教法。又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持國輪王先行品同。凡諸密部。是其請說。手擲金剛杵。亦謂之執金剛。今地婆訶羅初譯云。金剛主。亦云金剛手。金剛智再譯云金剛藏。不空三譯云金剛手。名出不同。實則一位。祕密三昧大教王經云。若入阿脩羅宮。能現一切幻化事。能作一切調伏法也)。誦滿六十萬徧者。得見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多羅菩薩。隨心滿願。若滿百萬徧者。諸佛菩薩為其說法。常得隨從。亦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親聞妙法。又誦一俱胝徧者。不轉肉身。往兜率宮。隨彌勒菩薩。聽聞正法。得不退轉。或得無能勝菩薩。願為說法。訶利底母。授與法藥等。是皆行立誦持。不入三昧。但依法布字緣聲誦持者。故法華安樂行。不入三昧。但行立誦持。亦得見普賢上妙色像也。

  入三摩地持者。專注觀行。入三摩地。端身閉目。澄心靜意。當於胸臆。炳現圓明。猶如滿月。於圓明中。思惟唵等九字種性。入旋陀羅尼門。必當得見本源清淨之心。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定慧現前。證入十地也。法華三昧云。行者於行坐念誦之中。身心寂然。猶如虗空。入諸寂定。於正慧中。面見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是人以見普賢菩薩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三昧是定。陀羅尼是慧。即是定慧二根淨相也。

  更須委檢蘇悉地經三品悉地。

准提三昧行法(終)

  附本呪同譯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唐武周沙門地婆訶羅譯。今懺本承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娜麼颯哆喃(一) 三藐三勃馱俱胝喃(二) 呾姪他(三) 唵(四) 折隸(五) 注隸(六) 准提(七) 莎縛(二合)訶(八)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曩謨颯多(引)南(引)三藐三沒馱(引)俱(引)胝南(引)怛儞也(二合)佗(引)唵者禮主禮准泥娑縛(二合)賀(引)

  七俱胝佛神呪

  宇文周北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載種種雜呪經。

  納莫颯多喃 三藐三佛陀俱胝南 怛姪他 唵 折麗 主麗 准遞莎訶

  七俱胝佛呪

  三藏法師玄奘譯。載呪五首經。

  納莫颯多喃(去)三藐三勃陀俱胝南(去)怛姪他 唵折麗主麗准第莎訶

  七十七俱胝如來同說陀羅尼。山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沙門天息灾譯。

  曩莫(入聲)(一) 颯鉢多(二合)(引)喃(引)(二) 三藐訖三(二合)沒馱(三) 句(引)致喃(引)(四) 但儞也(二合)他(去聲)(五) 唵(引)左隸(引)祖隷(引)噂(上聲)禰(引)(六) 莎嚩(二合)(引)賀(引)(七)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真言變化品云。爾時世尊入等虗空大海變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此定已。從三金剛。說此大尊那菩薩真言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那莫颯鉢多(二合)(引)曩(引)(一) 三藐訖三(二合)沒馱(引)酤(引)致(引)曩(引)(二) 怛[寧*也](切身)他(引)(三) 唵(引)左隸(引)祖隸(引)尊禰(引)莎嚩(二合)(引)賀(引)(四)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呪

  大夏天慶間。蘭山崇法禪師沙門金剛幢譯定。密呪圓因往生集。

  捺麻薩不怛(二合)喃(引)薩滅三莫[口*捺] 光(引)低(引)喃(引)怛涅達 唵 拶令足令 尊寧莎(引)訶(引)

  准提三昧行法附呪(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