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蓮修起信錄

 清 程兆鸞錄存

蓮修起信錄

鸞說

  飛鸞開化。其來已久。機感靈應。則示乎人。神不能言。假人言之。假人手中之物言之。神離乎人。鸞不能運。人離乎神。鸞亦不能運也。沙盤落字如飛。光氣四射。不可逼視。人與物皆不得自主。其非假託昭昭然也。或問降鸞之神。以神運鸞乎。抑實有物運鸞乎。殊不知天地間祇一氣充塞。神之靈。大則蟠天際地。小僅入於芥子。經云。修羅王施神通力。身量充透三十三天。小能藏於藕絲中。此釋迦文佛。金口親言。決非妄語。三界善惡諸神。福德有厚薄。力量有大小。判語有精粗。大都勸善懲惡者為正。惑世誣民者為邪。善惡分則是非立判。於鸞何疑。

淨雲菩薩敘

程子纂蓮修起信錄成。乞敘於予。予曰。昔宣聖以六經救世。其道雖大。難救末流之弊。我佛開慈悲方便法門。四字真言。普濟無邊。上智之士。念佛可以明心見性。解脫生死。中下之輩。念佛向善。不致起念作惡。墮落三途。我佛救世之心。不論高下利鈍。一體等觀。普攝無遺。豈非輔世翼教之一大法門哉。嗚呼。人心陷溺日深。只賸此一句彌陀可救。若此路一閉。別無可以救度眾生之法。我勸眾生。彌陀當早念也。念佛之法有三。神念口念心念。神念為上。心念次之。口念又次之。念佛之人。先要明心。心明則佛在心。佛在心則一刻不離。果能一刻不離。雖夢寐中亦有佛在。至夢寐中亦有佛在。神即游於佛土矣。如軒轅之夢入華胥。即神游淨土也。生能如此。何愁死不往生。今人念佛。口念雖多。神念却少。大都雜欲擾擾。口念而心亂。貌似而神非。何得謂之念佛。我觀眾生智慧德相。誰不如如來。生初無知。渾然天理。如此心性。即是彌陀。終身若此。誰不可以往生。誰不可以成佛。經云。一佛當心。諸魔悉退。生前無障。命盡往生。此理之常。無足怪者。奈何眾生私欲日蔽。貪吝詐偽。狡猾行兇。作百端惡[櫱-木+子]。所以三塗不免。必入輪迴。真可悲也。此書諸佛菩薩顯示淨業功夫。往生實驗。如行路之有導。如入闇之有燭。爾等既知念佛之好。切勿空過此生。人身難得。佛法難遇。已得已遇。此萬劫難逢機會也。勉之慎之。是為序。

嘗讀魯論。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章。而歎意成於我。我又生意。物欲牽引。循環不窮。惟孔子盡絕根株。隱有合於佛教之大旨。曷言之。昔覺明妙行菩薩云。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業心。心本無念。念逐想生。此想虗妄。流轉生死。猶孔子所謂私意耳。夫私意妄想。迷戀俗情。皆由誤認色身。執定為我。因之造種種業。奉此形軀。利己不顧損人。養身致多害物。豈知四大變壞。三塗難免。佛言眾生自無始來。認賊為子。自竊家寶。奈何惑於塵勞。而喪真性乎。果能毋意毋我。即色即空。則心德渾全。住世為聖人之施澤。心光普照。出世為諸佛之慈悲。儒釋同此心源。即同此之性體。亦即同此功行也。程公厭塵。法派淨佛。與先君子默契清修。時或參稽楚貝。(沭清)倦游歸里。近仰慈暉。以此兩世因緣。幸遭逢上善知識。蒙示道場中。諸佛菩薩歷年降乩寶訓。並往生諸上善降乩開化同侶偈言。兼有淨公在道場中。為大地眾生拔苦表文。伏讀之餘。如聆棒喝。每慨人心日敝。悉偽儒華士釀成之。葢農工商賈不言文。無敢肆行排觝。而聖學漸滅。讀書者性理弗明。於是尖頭銳面之狂生。訾戒殺戒淫為迂謬。甚至敵讐三寶。斥為異端。大藏經云。誹謗正法。同於五逆十惡。此等殘暴無明。固佛界之波旬。亦儒林之敗類也。此則淨公因果淺說一篇所由集也。以淨公夙根般若。靜悟瞿曇。被圓頓之機。開方便之路。所謂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願力宏深。訖於福利人天者。信乎其不可說矣。淨公於二十年前。得悟和老人正傳淨土法門。於是不惜勞苦。開社勸人。親對佛刺十指端血。發四十八願。繪彌陀地藏二聖像。繕成內典共大小三十二部。紥七級浮屠供奉焚化。恒寫十年。如此悲心廣大。為過去父母師長贖罪超生。益知淨公意我胥忘。冤親普渡。(沭清)真不可及不可及矣。數十年來。流蕩恒沙。愧未繼先人之志。得公指引。恍見彌陀。爰薰沐敬撰弁言。冀天下後世見斯集者。洗心滌慮。廣發菩提。是則我淨公之本願也夫。

  時在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清和月下旬同郡晚學生東亭陳沐清頓首謹序

釋迦住世。說法四十九年。無量法門。具詳龍藏。惟淨土念佛一門。為憫末世眾生力怯。直指殊勝方便。但能一心不亂。即入圓頓正宗。惟上智利根。不難深信。而說空禪客。動輒生疑。今值末法。邪見日滋。故諸佛菩薩。憫眾生顛墜。憑鸞開化。喚醒癡迷。起信一書。真救世之慈航。佛門之棒喝矣。是書為厭塵居士所錄存。居士棲心淨域。功行深純。予仰慕潛修。進求指授。因出是編見示。頟誦再三。見其約事顯理。即淺究深。實能上契心源。發人深省。其為金口親宣。毫無疑議。或曰。降乩顯化。乃神道設教之事。我佛寂滅為宗。豈復作此狡獪。予曰。予言良是。予所以信者。信其理也。非泥其事也。若徒拘執事迹。目見為真。我輩凡夫。既未親眼見佛。遂謂震旦流傳之三藏十二部經。皆非佛說可乎。故圓通之士。惟理是信。信理既堅。則視此書為佛說也可。即非佛說。而視為佛說也亦無不可。若因語出於乩。因而非之。吾不知其可矣。因沐手而為之序。

  光緒二十年歲在甲午仲冬二日淨業弟子張淨觀薰沐敬書

兆鸞。愚人也。幼不知佛法。因感乩語發心。數十年精進。少有所知。不忍為敝帚之棄。略述梗概。置之篇首。即以為敘。予籍海陵。先君子於道光間。先後應高郵州牧。范魏兩刺史之聘。因徙家居郵。咸豐間。粵寇擾江北。州人倉皇遷避。予亦奉母居鄉間。日與樵牧伍。不知佛法也。一夜夢身在曠野。見緇素數十輩。皆胡跪合掌念佛。中一比丘來撲予肩曰。大劫將來。汝尚不知念佛耶。予瞿然驚寤。後詣張金門家看扶鸞。一仙降云。大劫未已。吾奉帝命。稽察甚忙。予頓觸夢中比丘言。心怦怦動。時私心揣測。不識真偽。思舉隱事問難。乩忽稱予乳名。予始惕然。予汝名。張實不知也。並判云。汝深具夙根。何不速斷塵勞。歸心淨業。予拜謝。此發心之始也。是時賊氛遍地。學使久不觀風。予決意棄儒學佛。事悟和法師。朝夕親炙。解淨土法門。惟予由乩語勸悟。嗣後月必兩次請乩。凡語涉佛教者。先後錄存。裒然成帙。先是悟和長老。建永清念佛社。師圓寂。予承師命領眾。乩改名為智慧道場。並云爾淨因未熟。耐心念佛。此壇可支二十年也。是年瘟疫流行。醫多束手。華大王判救世諸方。乞者輙效。予因於念佛外。兼事放生。志益堅定。又承乩命。行空獄施丹濟苦消災諸懺。每懺念佛七日。並勉以若果念佛虔誠。諸佛菩薩當來輔助。一切判語。具如後錄。夫修淨業者。信願行三字。最難切實。平日功夫。非死心踏地。臨命終時。何能一心不亂。蓮池大師曰。信願行三。淨土資糧。資糧既具。準見慈王。旨哉言乎。修淨業人。切勿朝更夕改。見異思遷。祇要提起一件功課。由始至終。一信做去。信為功德母。長養諸善根。無論發何願。直至未來際。縱刀鋸在前。身命可捨。而我一念真誠。無怨無怖。無疑無悔。終不退失。此淨土方便法門。名為橫出三界。非比參禪持律。為豎出三界。一生不能了脫。譬如三十三節竹子一根。豎修者。節節咬通。方透至極頂。橫修者。如旁穿一孔。從此鑽出。極其捷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云。若有眾生稱我名字。而不生我國者。誓不成正覺。行者若肯信心。仗佛誓願。畢此報身。定超三界。世間念佛者雖多。大半希冀現前未來福報。求其發願回向者。百無一二。如此念佛。何年得見彌陀。至於超拔先靈。導歸極樂。果其精誠上契。自能感應道交。世問以佛事為兒戲。又多焚紙鏹冥具。致死者執相生貪。依舊沈迷五欲。難脫輪迴。顛倒癡迷。真堪痛惜。余自椿萱棄養。風木興悲。罔極深恩。不知所報。後讀蓮池八祖書。方知欲報親恩。莫如念佛。仗彌陀力。薦先靈出苦往生。是為大孝。古人刺血寫經。不可枚數。(兆鸞)仰冀前修。涕霖如雨。因在三寶前。稽首立誓。陸續刺指瀝血。書大乘經三十二部。恒寫十年。事畢之日。造繒綵七級浮圖。奉經供養。延道侶念佛七晝夜。然後焚化。沉其灰於盂城之甓社珠湖。為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父母師長。法界眾生。懺除罪業。仗此微忱。同生安養。乩判云。血滴滴。血滴滴。映透西方七寶壁。三乘七趣出娑婆。仗爾功勳超淨域。余今年六十有六矣。鬢髮如霜。齒牙漸脫。自知幻宅。難於久居。往昔淨因。殆將具足。平生相識。半已墓草離離矣。甲午秋。淨業課畢。挑鐙獨坐。梧桐滴雨。蟋蟀哀鳴。嗟時序之如流。歎人生之若夢。奮筆書此。垂示後來。因搜羅篋中舊存鸞訓若干則。又附拙著數條。都為六卷。名曰蓮修起信錄。節衣食餘資。付之棃棗。古人云。一世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倘龍天護法。廣遠流通。自能感發善芽。信心無量。此區區苦衷。所禱祀而求者耳。因作偈曰。阿彌陀佛弘誓願。度盡眾生無疲倦。世人深信苦修持。速證蓮邦操左劵。飛鸞開化具婆心。斬惱除煩智慧劍。過去現在及未來。一切有情三界遍。我今刺血寫金經。供奉慈王乞垂鑒。浮圖七級性中光。彌陀一句心頭念。同生極樂離苦輪。滿我悲懷塵不戀。眾生實信普迴光。莫再愚癡生妄見。噫。世間高人才子。誹謗佛法。以出世之說為愚。豈知出世乃大丈夫第一見識。楚石大師云。萬億人中一二知。是知愚者不愚。彼說愚者適以自愚。而猶不知為愚也。悲夫。

  光緒甲午年孟冬月六六老叟淨業弟子程兆鸞沐手謹述

蓮修起信錄目錄

卷首

  諸敘

卷一

  寶訓(上)

卷二

  寶訓(下)

卷三

  籤方

卷四

  往生徵信錄(上)

卷五

  往生徵信錄(下)

卷六

  厭塵雜著(附)

蓮修起信錄卷第一

海陵 程兆鸞 錄存

蓮邦寶訓上

  大勢至菩薩寶訓

修淨業者。先跕脚步。將一字抱緊。再由是一非一。非一是一。必須跳躍自在。動靜如如。隱現無蹤。隨時互應。澄心覺照。娘面翻身。即見自知。身泯心泯。性佛兩忘。惺惺寂寂。寂寂惺惺。知冰即水。知水即冰。萬派歸原。澄清一片。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此不把握中之第一把握也。如此前行。那有落空之禍。自有持手之拳。持手二字。本是二乘知見。若能恒順眾生。非持而持。非守而守。則更進一層。順覺性而修行。則諸般圓頓。知習因而幻染。則萬事成空。舉二念則障門全開。收一念則諸魔匿跡。念起則煙霧頓生。心靜則十方映澈。若能滴滴歸源。自然此感彼應。爾修淨業人。宜虗心聽之。

明華嚩囉哆菩薩寶訓

吾在晉遠公蓮社中。習坐禪法。凡坐禪者。必先坐定。調和氣息。氣平後。以眼觀鼻。鼻觀心。盤膝而坐。不偏不倚。心中不思一切。念心如水。毫無波紋。縱有人在旁戲笑。吾耳雖聞。而心不為其搖動。此坐禪之始也。坐定數日。妄想不令生。如此再坐數日。妄想自少。此平心定亂之始也。不坐禪時。心能常定。坐禪時心更易平。心平則氣和。氣和則神凝。神凝後。加之念佛。念念心頭。即見各各聖像。令人心清氣爽。自覺欣喜。又兼畏敬。一切世情。均皆忘却。此時仍當攝心念佛。若一動念。轉瞬間一切異景皆斂。只吾身端坐於此。下座出門。仰觀俯察。仍是一團濁氣。大非定中念佛光景矣。因作偈曰。光影搖搖浮欲起。眾生不在乾坤裏。水精如來現全身。蓮花脈絡玲瓏矣。若論念佛。神念口念。有聲無聲。均不必拘。總以神光內凝。名為三昧。入手須用兩耳自聽其音。神不外馳。妄想自退。久之彌久。心光心聲。一片靈機。以靈薰靈。便能感佛。此換骨之訣。口送光中之音出。耳收音中之光入。以威光自養其心神。心神圓聚。妄念自除。人之所以不能如佛者。非有所不足也。皆由無始以來。習氣種子。未能除盡。不善養心。邪則內侵。以念引光。出入轉薰。非出非入。無內無外。久之得大自在。並無可以告人者。

普慧菩薩寶訓

吾觀末世眾生。情緣纏迫。障垢難消。雖得法門。不求精進。稍知覺悟。便要稱能。忽忽一生。仍作飄流之客。悠悠半世。猶無證果之期。受三皈者。轉念不敬三寶。求五戒者。終久難脫五衰。苟有真修之士。尋求出世之方。能知念佛易。念心難。口念易。定心難。慚愧前隱。發心今現。現中之隱全為隱。隱中之現非為現。能知此中之理。自然一念全消。萬緣皆寂。非隱即現。非現即隱。不空而空。空而不空。非心非相。非相非空。有空有相。了却真空。法門無量。妙在其中。眾生勤心辦去。莫作汎汎之翁。而說偈曰。一句彌陀萬法通。分開混濁出凡籠。若能念得彌陀徹。便是莊嚴極樂翁。圓朗音聲法力窮。耳根管照入心中。靈光交護包天地。忽聽西山一棒鐘。三教歸原本是空。生生了脫萬緣通。悟明根本方為悟。一箇如如未易逢。中天月朗淨無聲。水底波明樹影橫。若欲水中無影跡。須將障垢了生生。參禪念佛兩相同。只要心中徹底空。一點未明魔自擾。四生解脫證元通。削壁千山一月明。黃河源本實難尋。自家心鏡分明見。照出乾坤徹底形。

囉囉了悟菩薩寶訓

嗟乎。至道淪亡。眾生根鈍。不求正眼。昧却真如。以正為邪。沉淪胡底。以苦為樂。求道難成。不敬賢良。不親勝友。論高論下。諍我諍人。學道者有口無心。誦經者九訛十錯。名號雖稱。茫茫莫悟。參求稍得。狂見難消。吾觀時驚愕。暗地傷心。苟有真修。勤求正法。心心以自性為宗。念念以彌陀為主。行住坐臥。喫飯穿衣。由心至口。從耳入心。神妙無窮。妙光自露。佛從光現。光自佛生。光光圓融。念念寂靜。寂非能寂。念非所念。一片靈機。十方影現。聲中自性。性裏無聲。聲外無聲。性外無性。性光含容世界。光明湛寂心宗。事事皆空。心心是佛。一佛一心。一心一佛。一即亘古亘今。一即無形無相。一是非一。一即是一。離一得一。得一離一。離一是空。得一非空。非空有相。有相非空。兩忘空有。妙在其中。此中領略。此意無窮。此中妙處誰人悟。這點悟明歸淨土。呵呵。我昔糊塗。我今徹悟。問家鄉。明湯湯大路。蓮花朵朵層無數。接同參。娑婆極樂一大步。一滴施遍清甘露。住住住。十方國土。皆是人修住。吾今臨壇所判。皆是希賢作聖之功。脫苦良方之妙劑也。爾等其各勉之。

過去正法明如來寶訓

南無阿彌陀佛。宜耳根聽得清清白白。字字分明。管照真誠。綿綿密密。將心佛念得兩空。自然月映千江。影現鏡明。影去鏡空。此念佛之真詮。行住坐臥。喫飯穿衣。順逆兩境。暑寒常變。一刻莫忘。爾心即是淨土。淨土即在爾心。無箇不是彌陀。無處不是淨土。雖隔十萬億佛土。彈指即到蓮池。最忌是煩惱心。傷殺心。高貢心。奸婬心。饑笑心。暗昧心。執一心。貪戀心。喜愛心。嫉姤心。放逸心。人我心。怠惰心。此皆修淨業人之所切忌也。爾等照此行之。休走錯路。此法門是我佛慈悲。開無上最勝第一方便。權巧圓頓。易修易證。末世眾生根鈍。餘門學道。是險最難。修淨土只要抱緊四字真言。如一座須彌山。靠得定定。如七重香海水。徹底清清。一點靈知。自家照破。靈知圓融。是假名故。以假名假。是名為空。非空非假。妙在其中。六根常淨。三惑自清。平白地細細收清。圓融他刀刀斬斷。吾無多囑。退。

名文光如來寶訓

一串牟尼在手中。阿彌陀佛力無窮。人人趁此尋歸計。朵朵蓮花氣味同。葛藤斬斷即觀音。無去無來自在心。真體圓融皆妙覺。微塵世界色成金。四教原來一理通。淺深次第不相同。歸原悟得真空性。便是蓮開極樂翁。幢幡寶葢大千遮。箇箇明珠一不差。珠裏三千含世界。珠珠相互道人家。參禪念佛本相同。橫豎雖殊一法通。百八慧光心口洽。耳根管照鏡光融。南鄰北舍幾人家。失却真如路轉差。總是癡迷難醒悟。滿天雲霧雨噴沙。經聲佛號喚癡迷。鐵鎖沉江浪捲泥。縱有慈航來普渡。幾人能上碧雲梯。吾因往劫中。與爾等數人。有一段淨土因緣。故來此開導汝等。既修淨業。須要真誠。屏除世俗虗名。皈命一心辦道。汝等知得一字否。由靜生敬。由敬成一。由一而得死。由死而成活。活而復死。由死而寂。由寂而無。由無而成有。到此功夫。即是一字。此乃次第進步。勉之。

智慧玲瓏嚩囉噠哆如來寶訓

念得一聲佛號。能使萬慮皆空。千生業障一朝鬆。富貴黃粱一夢。何不飄然出世。自然高悟元通。窮魚亦可化成龍。切莫自家心動。悲夫。三界牢籠。猶如火宅。一念稍差。即現萬狀。譬如無舵之舟。何時登彼道岸。夫四千八百法門。雖可修持。然必由多生功行。備歷酸辛。方得成就。惟淨土一門。專持名號。三業便清。土以念淨。佛以念成。隨念往生。最為捷徑。但能心生實信。勤篤精修。速超生死。一切眷屬。六道眾生。以我念佛音光。多得解脫。豈非極廣大之法門乎。且念佛一端。不費財帛。不勞奔波。久久行之純熟。打成一片。自有大驗。可惜世人聞修者眾。而決志往生者希。造業彌天。自甘受報。縱有魔頭說偈。多從外道開場。吾今來此。普勸世人。能把一句彌陀。靠得定定。便是脫苦良方。形骸雖存東土。心神已在蓮池矣。爾諸弟子。六道輪迴。沈迷五欲。譬如寶鏡掩塵。黃金委地。須仗一句彌陀。朝夕切磋。去其障垢。久久不懈。自然消清。心光透露。雖在塵緣。塵緣不雜。淨土之因必矣。諸弟子既知三界如火宅。必猛勇念佛。跳出火坑。既知極樂是故鄉。必求佛慈悲。誕登彼岸。修淨業必須戒殺。世人習氣成風。忍心相殺。紛紛酬答。互作高低。可不痛哉。

  文明前來。既修方便正法。必須將俗念掃淨。只換一念彌陀。自然萬慮掃清。塵心淨盡。

  明舟前來。淨業人不可貪眠。悞了時光。能一朝覺悟。名淨業大成。不如此。終歸帶業往生。好精進去。

  達源前來。修道人要自家在心地上打掃乾淨。自然明明亮亮。徹底澄清。洞觀內外全無礙。重見當年舊主人。

  松國前來。爾修持數載。濁氣未清。吾贈一偈。心平如水耳如聾。目定神凝念亦空。空到空中仍有佛。佛來佛去佛空空。細悟之。

  淨源前來。爾淨功稍好。但辦道有先後地步。由平等心。至四空心。由四空心。至寂滅心。由寂滅心。至靈妙心。由靈妙心。至玲瓏心。由玲瓏心。至廣大玲瓏心。若能淨功到此地步。往生品位必高。賜爾一偈。情關愛鎖一朝除。欲得清幽四戒如。待到空明薰洗後。如如本性自如如。

  淨澄前來。爾時動嗔火。與辦道大不相宜。嗔與佛兩途。佛是水。嗔是火。最燒功德林。宜時時默念彌陀。自然心淨。陽年無多。趕快跳出羅網。是爾大幸。

  淨戒前來。爾為道場之主。善於領眾。不辭勞倦。善果將成。何須多慮。繞繞白雲隨意定。飛飛鴻雁上蓮臺。

  修志前來。吾降此道場。可喜復可歎。喜者。喜諸修得遇正法。堅持正念。後來可證蓮邦。歎者。歎眾生雖聞正法。不肯下切實功夫。身後何能了脫。吾觀道場弟子。精進者少。疏懈者多。徒求法名。貌是神非。殊不知法名二字。在閻老案下。不能抵攩對報。彌陀一句。能為萬劫千生消罪障。能為四恩三有起因緣。爾等修行諸人。皆有神靈鑒察。精進者名標蓮蕊。蓮花自爾鮮明。臨命終時。諸菩薩將花來迎。接引念佛人神識。投入蓮花內。所謂蓮胎託質。疏懈者蓮花憔悴。久久乾枯而沒。臨命終時。仍舊隨業受報。吾勸在此弟子。正念持定。休要迷戀娑婆。受無邊苦惱。結萬世冤讐。當發猛勇精進心。專修一行。速棄窮途。而登聖境。

  淨西前來。爾勸世一片婆心。無人曉得。非爾不力。須知有佛緣無佛緣。均有一定憑據。爾今後每夜向西頂禮。念大放光明如來一串珠。再請阿彌陀佛四十八串珠。再趺坐默佛兩炷香。如此三載。便勸一得一。好好恒心。切莫退墮。

  淨體前來。爾道場之主。凡事須要和平。念佛原貴靜。然貪著靜功一邊。一遇動境。便做不得主。是修行大病。必須動中做得主。靜中更易得力。動靜一致。自無功夫兩橛之患。

  緒修前來。爾是女眾先導。要將一句佛抱定。不得搖動。念得三江水徹底澄清。上下貫通一氣。一呼一息。默記彌陀。功夫到純乎其純。自然一月映千江。虗空懸寶鏡。

  淨蓮前來。爾修淨業。須將俗緣看輕。俗緣輕一分。業障消一分。靈知便發露一分。凡事以正大光明為主。清淨為佳。果能將一句佛號。念到不念自念功夫。譬如行車輪之溜。淨功到此。可晝夜彌陀十數萬。雖皮袋安眠。而念佛如故。那時一應貪嗔癡愛。種種念頭不起。何愁道不能悟。法不能空。此事一心已成。而理一心仍要精進。爾如直下承當。一心念去。自到理一心境界。不可失此千載罕逢之正法。勉之。

  淨覺前來。修道要緩緩而進。忙也無用。春間種一斗。秋來收萬斛。修道人心光搖動。必遭魔病。

  淨珠前來。爾輔此道場。眾侶赴壇。香廚辦膳。以致逐日定課。不能劃一。此後無論坐念臥念。歡喜念。煩惱念。高念低念。繞念立念。聯珠念。隨意念。有事念。無事念。金剛持念。當依吾囑。念頭莫失。到晚在佛前將一日功課。迴向四恩三有。法界有情。莊嚴淨域。唱迴向偈一遍。頂禮三拜。果一生無缺。保爾臨命終時。瀟灑生西。無冤愆相纏。賜爾四句悟之。心淨業自消。業消心更寂。何功能到此。全仗彌陀力。精進行之。

  中來前來。一心堅持。萬緣俱寂。存心公直。大道無私。

  淨悲前來。爾夜間趺坐。將心經默念一百遍。再坐定香一炷。至交子時連衣而臥。五鼓起身。功課照舊畢。散禪經行。日間佛號二萬。彌陀經二十卷。寒暑無間。六年後自有得力處。賜爾一偈。金光聚處玉盤空。無相無聲法界中。法界之中何物見。須知此物○證元通。

  淨直前來。大凡世人一經眼光射地。一生所作所為。未必盡善盡美。無始冤愆。前來相擾。彼時牙關不活。全賴心王。心王不在平素鍊成。實難戰萬劫千生之業障。心不能發露。被業力相隔。雖有佛來。亦無可奈何。豈不復墮幽途。縱世有大德。為八部鬼神。終難脫輪迴之苦。必須心光佛光。打成一片。定得超生。

  淨佛前來。爾創立道場。十方七道。乘念佛音光。往生極樂無量。今名播十方。人天沾惠。道場雖小。眾志成城。在娑婆精進修持。到西方自爾高超品位。生前立願須堅固。好比銅牆並鐵柱。萬牛拖得不回頭。方可不怕蟲兒蛀。若不能面壁苦行。用久久淨功。斷除結習。終歸仗彌陀悲願。帶業往生。到彼岸造修。亦要本性悟明。方得花開見佛。娑婆難修易證。極樂易修難證。勉之。

華嚴會上菩薩寶訓

眾生蠢蠢皆盲瞎。彌陀四字無上藥。若能悟透出婆婆。智慧海中稱大覺。吾普明和尚也。呵呵。人生如夢。幻質非堅。富貴榮華。百年而已。雖有高官顯爵。桂子蘭孫。白玉黃金。高堂大廈。一旦無常將至。苦惱萬分。陽壽已終。死歸無有。況在生貪圖口腹。殺業多多。以他肉補己身。結深冤為對報。娑婆之苦。可謂極矣。若欲脫此苦任汝千方百計。難以偷安。萬劫千生。何能逃脫。稍有知識者修持十善。可免一時對報。但福盡輪轉。焉能保真靈不喪。真靈既喪。顛倒癡迷。復作種種惡業。對報循環。仍無了期。若欲修仙。萬億修持。難得一人成就。即或成仙。終不免沉淪之苦。若別求至高之路。方便之門。乃釋迦如來金口所宣。西方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願力廣大。無量無邊。有四十八願莊嚴淨土。彼處有七寶池。八功德水。蓮分九品。樓臺殿閣。池流花樹。皆能演暢法音。無女人身。無三惡道。若十方眾生。至心信受。晨夕恭敬。稱佛名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定感佛接引。得生彼國。受無量無窮之樂。如此至高最穩之路。眾生何不早辦前程。得入蓮邦。即登不退地。爾等做定課時。如同佛跕金蓮。聽我念佛。聽我懺悔。久久照行。自然心淨。妄想不起。

  淨佛前來。嗣後道場中。每季行普佛七天。每天誦佛號十二支香。諷彌陀經十二卷。名曰獄空大懺。淨佛爾喜靜坐念佛。吾今告爾。第一飲食不可過度。趺坐氣不舒暢。心神難凝。第二坐久經行。要依規矩搖動。串活血脈。若猛然跕起。血脈未通。得病難治。第三佛已默得圓熟。一應起身走路。要留神養住。不可動嗔火。念中之佛。方能晝夜相續。倘若一斷。再圓甚難。非用加倍之功。不得如常。古云。寂寂惺惺是。寂寂昏沉非。惺惺寂寂是。惺惺亂想非。寂寂久。生昏沉。惺惺久。生亂想。倘一經不安。隨至佛前懺悔。次夜再坐再念。久之純熟。正念不動。一佛當胸。萬緣俱寂。爾恐遭魔。正念不動。魔自不入爾心光。

大明蓮池伏虎禪師寶訓

修道原非輕易為。死生拋却已心灰。任他百業千魔鍊。一念堅持永不回。看經念佛即參禪。皆賴心誠行力全。躲過一番魔語障。自然獨鯉得朝天。憶昔當年創道場。雙修願行太悤忙。今朝雖證無生忍。猶歎三塗業報長。性海源頭仔細尋。一靈終不被塵侵。無形無相包天地。湛寂恒明沒古今。大道能求在一誠。止觀定慧運神明。如來真諦何饒舌。老實門中放步行。顯現光中用耳修。一三三一萬緣休。離心離意兼離識。好向軒轅借枕頭。念心念佛佛心無。無佛無心心佛俱。即佛即心心即佛。念心念佛佛光舒。不念心兮即念中。此時心佛兩俱空。圓光交互原無物。便是西方極樂翁。吾乃蓮池和尚是也。呵呵。吾往東方世界化導有緣。皈吾佛門。爾等開乩。吾故來此道場開化南閻浮提最惡之地。乃有眾生舉此善事。實也難得。

  淨佛前來。爾在娑婆普勸情緣。當猛勇前進。不可懈怠。爾行放生會。亦屬善念。但去凡財。何能普濟。胎卵溼化諸生。其靈知與諸佛無二無別。只因造業彌深。故受斯報。報滿。餘業未盡。仍受冥報。吾佛門廣大慈悲救度。但度則度去。造又造來。午時地獄方空。未時地獄又滿。爾道場每季須行普佛七日。吾名曰放生解脫懺。往劫前大士現宰官身時。行此功德。吾今宣出。是爾等大幸。亦無量無邊眾生大幸。

文殊師利菩薩寶訓

法傳東土幾千年。反覆叮嚀度有緣。可恨世人真信少。何能安養坐金蓮。法壇智慧佛光融。願行雙修道自宏。歎我蓮邦真骨肉。如何埋沒業波中。悲夫。天仙二道。總是幻中樓閣。終入難免五衰。人道雖有螢火頑福。無非造業深坑。畢竟難逃墮落。修羅執一己之能。何得明通大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飢餓仍加刑罰。痛哉。紅塵煩擾。終為釜內之魚。百誤迷盲。却比籠中之鳥。何如極樂蓮邦。逍遙自在。無寒無暑。四季陽春。寶地經行。金階趺坐。速宜醒悟本源。懺悔多生業障。直下承當。莫教此生空過。正法住世。如電光石火。由眾生因緣已熟。勸則信從。西方乃有菩薩下世。或現比丘比丘尼宰官居士等身。指破迷津。一經因緣聚足。為先導者。即捨此血肉身而去。諸人向後持名。音聲宜圓宜緩。讀經要句句分明。天道眾生。方可聽得了了。

  淨佛前來。爾道場中每季添普佛七天。超拔宗祖。敬孝乃成道之基。爾等宗祖超生。乃孝中之大孝也。每季添佛會三天。超拔淹溺。呵呵。此道場所行功德備矣。逢各懺期。先具表焚化。

  淨佛。爾喜禪定。聽吾吩咐。如欲禪坐念佛。須將雙膝盤齊擺平。將身搖動四五次。兩手將眼瞠揉四五次。口中緩緩出濁氣四五次。入清氣四五次。然後凝神。冬天要穿衣厚。夏要衣薄。衣服在身要寬大。褲袍帶要鬆。上下往來。氣方不阻。坐要直如峰。四面不能有倚靠。兩手接彌陀印。擺平膝腿正中。眼對鼻。鼻對心。隨息之出入默念彌陀。初由半炷香時刻。漸至一二炷香時刻。功夫一深。心不煩燥。只有阿彌陀佛四字。餘外無一毫活動氣。雖霹歷亦不搖動念頭。如水無波紋之狀。功夫到此。只要行心不退。定力得深。心光自然發露。淨業易成。那時仍有一番魔境。疊疊現前。鍊行者心性。大概佛化魔來。心中格外清淨。魔化佛來。清涼心中自然煩燥。總要抱定四字真言。一直念去。便知百尺竿頭饒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

蓮修起信論卷第一

  蓮修起信論卷第二

海陵 程兆鸞 錄存

蓮邦寶訓下

  釋迦彌陀世尊寶訓(原判詩一百數十首今擇存二十餘首)

微員末職任盂陵。百里花封愧得名。耿直一生為我性。朝朝念佛度幽冥。吾高郵城隍。

  佛力無私膽氣寒。問心無愧覺心安。方慚報國能忠孝。急進持名念佛壇。吾高郵土地。

  地獄無門實有門。循環對報一時成。彌陀雖有無邊力。難度無明苦眾生。吾掌地獄判官。

  心欲清閒意不閒。勞勞天上與人間。凶徒仍比喬柯甚。欲把喬柯次第刪。吾副循環林宏。

  千年怨氣恨難消。一點丹心保漢朝。事到盡頭難握轉。空教碧血染青刀。吾漢關羽。

  身居天界到人間。今日方知出世難。宮闕通明珠灼爍。何如橫證出情關。吾等四天主。

  縹緲天衣駕輦來。五雲高處九重開。簪纓舉笏隨金御。齊誦宏名種福胎。吾忉利天主。

  山河有相總虗華。識得歸源即是家。精進持名須自悟。免教落寞滯天涯。吾查課童子。

  三教歸源本是空。三生了脫萬緣通。悟明根本方為悟。一箇如如未易逢。吾監壇一誠。

  打鐵成鋼念一誠。東來業海度羣生。彌陀念徹無邊力。心地圓明願自成。吾黃打鐵。

  僧頹寺敗草青青。但見長空數點螢。有日慧光能普照。慈雲法雨遍香亭。吾蓮池和尚。

  世人造業困娑婆。沈溺多年可奈何。速早修持登彼岸。如梭歲月易消磨。吾王日休。

  極樂西方快樂邦。天花亂墜玉琳瑯。法音演說齊鳴和。樹鳥池流共闡揚。吾慧遠和尚。

  入定何如勤念佛。大乘方便易修持。一心不亂歸空寂。自得蓮胎託寶池。吾省庵和尚。

  法雨慈雲遍大千。登壇難把善言宣。迷頑顛倒心如醉。誰肯同歸七寶蓮。吾永明和尚。

  人生易過是三春。莫為情緣縛一生。心裏掃除心裏事。夢中修煉夢中身。吾文殊也。

  蓮邦有路無人識。寶鏡無塵永夜明。可歎業河諸弟子。何時功滿出紅塵。吾普賢也。

  瓶中甘露味清涼。手握明珠百寶光。楊柳枝頭開智慧。從今一灑免災殃。吾南海老衲也。

  手把新荷著意栽。薰修願足證蓮臺。今朝極樂雖成果。也是當年淨業來。吾大勢至。

  萬朵金蓮出寂光。眾生何故棄家鄉。若能反本歸原體。便見莊嚴大法王。吾釋迦老子是也。

  寂光土裏老頭陀。丈六金身下業河。寶筏無邊橫願海。祇憑本願度娑婆。吾法藏比丘是也。

  吾等無量劫前。立弘誓願。法傳東土。普度眾生。原因濁惡愚癡。久迷業海。欲濟大千佛子。共脫苦輪。淨佛今立社化導世人。同修正法。普同念佛。功行甚多。惟當時時刷磨振作。一朝得一心不亂功夫。摸著本來面目。便知佛言非妄矣。吾今降此道場。為此地眾生罪重。浩劫將成。實深悲憫。其未遭殺劫地方。因有二三善男女。代眾生念佛。虔誠懺悔。今爾等須發大願。開念佛懺。四十九日。具表哀懇。大數攸關。不可兒戲。劫數有無。全在一念相感。慎之慎之。

過去正法明如來寶訓(原判詩十餘首今節去)

爾等四十九日懺期已滿。諸人心光圓聚。與諸佛菩薩大悲光相續不斷。懺中仍有十五枝香心神不定。其間少度苦厄。毫釐之災難免。爾等業眼業耳。不見不聞。懺中諸佛菩薩。化無數億各類趣身。通其言語。天曹地府。海島龍宮。攝授道場。聞經聽佛。化解冤愆。以消大劫。諸佛為眾生悲心。粉骨碎身。難報萬一。諸子各宜向西頂禮。以謝佛恩。各向虗空頂禮。以謝護法諸天龍。

  余於同治三四年。夜間常夢大水。不以為異。獨五年夢遍地波濤。不分邊岸。天地晦冥。雨點如卵。俄見水及余簷。倉皇登屋。失足驚醒。心甚詫異。次日懸乩乞示。諸佛慈悲。遂有開普佛道場挽劫之判。余與同修虔誠啟懺。懺中第三日。余寒熱大作。遍體生瘡。每一跪拜。膚如刀割。余忍病將事四十餘日。不生退悔。懺滿病亦旋愈。一誠菩薩判云。爾等舉行此懺。擔荷太重。故遭魔折。幸菩提願切。未至中輟。可敬可嘉。初啟懺至三十五日。上河堤決二百餘丈。下河大小圩堤均潰。一望滔天。毫釐之災如此。倘全災更不知作何景象。仍有感應者。余所居勝德圩。週廣四十里。田三萬餘畝。他圩皆決。此圩巋然獨存。當水至時。已平圩頂。勢欲灌決。忽狂風大作。拔樹捲屋。是時風聲水聲。與眾丁堵築聲。呼號啼哭聲。驚心動魄。諸禮懺者不能堅定。扶鸞乞示。判云。在壇諸人。宜平心歸坐念佛。此乃六慾天魔行威。因爾等數十日心光圓聚。欲以威力。損爾道場。爾等但攝定心神。毋妄生疑懼。吾賜符一道。懸之壇中。保爾等魔難化為吉祥。煩惱轉成清泰。珍重。子初風小。丑正則水無波紋。堵築既易。水亦頓退。此圩不獨免災。且穫豐稔。感應道交。真不可思議矣。(兆鸞)謹誌。

守檀橫超菩薩寶訓

彌陀一句超生死。念得圓融見法王。萬劫千生冤盡釋。剎那含笑證蓮邦。橫超降。淨佛。吾生前為布客。六十年買賣真實。不肯少人分寸。持準提齋放生戒殺。死後無罪。且深信淨土。來此守壇。我佛開此念佛橫超之門。世間業識甚深。往往不信。近冥中大興淨業。各處城隍開念佛道場。已有九百三十處。凡世間人死過七七日。方照在世善惡。各受業報。四十九日內未經發落之魂識。即送入道場念佛。如果誠信不疑。即可化解冤愆。超生極樂。若無深信。依舊輪迴。隨業受報。淨佛。爾可知虗空諸佛。設一道場。金瓦玉柱。瑠瓈寶階。宮殿直到星宿天。常有諸佛菩薩往來說法。上界天仙。來此道場皈依受戒。各發菩提。

一誠菩薩寶訓

現冥界佛法大興。東嶽大帝亦建念佛道場。開導魂識。凡在城隍案前不信念佛者。受冥刑數次押至東嶽。如信念佛。送至大道場。懺罪往生。如再不信。即付閻羅。照陽世所造身口意三業。較量輕重發落。三塗對報。出苦無期。諸佛愍念眾生。又由悟和長老說冥教法門。感通冥中。故諸神各各發心。了脫生死。此往劫前因緣定數。此數惟佛明了。吾等未證五眼六通。不知無量劫前因緣也。淨佛行空獄了冤大懺。念普佛各七日。此十四日內。仗諸佛菩薩誓願威神。照爾等在壇弟子。由無量劫來。所受無量身。諸佛菩薩一一化作無量各類身。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上至有頂。下至無間。通其言語。勸其念佛。攝授來此道場。聞經聽佛。禮懺受食。醒其癡迷。消其冤怨。懺其罪業。醒悟者自然念佛。念佛一聲。即吐一光。此光是眾生本有之光。因展轉六道。罪業甚深。此光不露。成為眾生。其上界神仙。或由大忠大孝上生。或由修鍊上升。或修上品十善上生。本來光明未露。福盡輪轉。不出三界。佛亦名為眾生。冥中神鬼二道身。三塗地獄餓鬼畜生等報身。所生身不一。皆曰眾生。三界外諸佛菩薩皆法身。此道場開懺。爾等念佛光明。諸佛菩薩普照光明。及一切眾生魂識念佛光明。光光相續不斷。諸佛菩薩大光明幢。籠罩七道魂識。出三界。過金橋。歷十萬億佛土。到極樂國。如彈指頃。如眾生經過各土。動羨慕妄念。即下生所歷佛土。不得生極樂國。極樂佛剎。無量無邊。蓮池之外。有疑城莊嚴。猶勝欲界忉利天。再過去有特羅蜜城。有化城。有懈慢國。方到蓮池。入凡聖同居士。再進方便有餘土。再進實報莊嚴土。再進常寂光土。凡修淨業人。得一心不亂。所歷境界。皆不動念。神識可直沖常寂光。入寶池中。投入蓮胎。花開見佛。若遇疑化等城動念。即落邊剎。蓮胎修持經劫。方得花開見佛。彼處荷花開合為一晝夜。娑婆世界已一小劫。吾今判明。此吾之慈悲也。勉之。

  往生者。視道力之淺深為梯階。娑婆修一日。勝西方千年。因此處純惡。彼處全善。功行攸分也。爾等十四日懺中。所度皆諸人生生世世善惡兩緣。所謂善緣者。或曾為爾父母師長眷屬親朋。或曾受爾救濟。此即爾之善緣也。所謂惡緣者。或爾等夙世之債主冤家。或誤傷故殺他命。彼等作[櫱-木+子]深重。受畜報身。不能報復。畜報罪盡。轉為人道。因曾為爾等所殺。此即爾之惡緣也。善惡兩緣。一眾生有。諸眾生又互相有。故無量無邊善惡兩緣。在三界內循環對報。無有了期。俄爾神鬼。俄爾王候將相。貧民賤役。俄爾地獄畜生。顛顛倒倒。或前為母。後為女。或前為子。後為父。或先為兄弟。後為畜。兄轉人道。弟為兄食。凡夫改頭換面。錯亂因果。諸佛觀之。暗裏悲傷。可不畏哉。

  淨佛前問吾之來歷。未便告爾。今壇內佛事消閒。吾告爾。吾宋時進士。不願在朝。幼喜念佛。放生茹素。每日念佛五千聲。每月放生一次。至五十八歲。發願朝普陀。行至山東。遇一和尚。名星月。問吾生平何業。吾告曰。由第不仕。最喜佛。和尚曰。爾念佛何念。吾曰。最喜佛。不知何念。和尚太息曰。吾看爾身有光丈餘。豈知仍是娑婆苦眾生。吾問故。和尚開示淨土方便法門。又贈無量壽經一部。語錄二本。全說西方極樂世界。吾俯伏皈依。賜名一誠。壽至九十三歲而終。蒙觀音大士接吾生西。投入蓮胎。吾之蓮花。週圍應世間道路四十里。在極樂蓮花是最下者。數百年來。在花胎內念佛懺悔。終不透徹一誠二字。蒙觀音大士。說法數次。吾業障全消。真性悟明。花開見佛。摩頂受記。於凡聖同居士下品下生。因吾在世只修持自己。不知發願度世。落於小乘。今淨佛忍辱精進。發如此廣大悲願。可羨也。

監壇一誠菩薩寶訓

吾一誠也。呵呵。道場雖小。恒娑世界皆知。爾等七日施丹功德。可敬可嘉。十方世界。無量國土。六道眾生。沾惠無量。惜諸修功行不深。定力不足。心光不能圓聚。解脫靈丹。不能變化無量。尚有八億國土。未能得此功德。如諸人得一心不亂功夫。持呪做丹時。施放時。不起一妄念。一粒丹。仗佛力呪力。可化百千萬萬億億也。

守壇淨廣菩薩寶訓

吾淨廣也。淨佛等行消災懺。雖不能全數消除。仗佛慈悲可減一半。諸君念佛。亦知念佛之利乎。念佛不獨自利。兼可利他。利他即是自利。本無分別。今與諸修說幾箇譬喻。如屋三間。屋中均是爾等債戶。追討不休。一時却還不清。欲逃又被攔住。必將債戶一一還清。屋內無人阻止。爾等自走出去。三間屋比三界。屋內債戶。比爾等生生世世因緣纏縛。須要一一填還。債戶還清出屋。比爾等念佛音光。普度情緣。情緣出三界。屋內無人矣。爾等出屋。即身後生西也。凡道場念佛。無論風雨。總要到壇。冥中情緣。仗佛力威光。蚤一日度脫。即蚤一日生西。臨命終時。自無業冤前來纏繞。

  吾再說一譬喻。娑婆為大業海。海中魚甚多。爾等是漁人。取大網下海取魚。魚滿網重。拖拽不動。反被魚墜入海。若拖網時。來一大力人代執總繩。自拖上來。大海比三界。海內魚比爾等生生世世善惡兩緣。爾等存心救濟諸苦。比網魚。被魚拖入海。比誤入外道。迷於世緣。終久沈迷業海。有大力人助洩繩頭。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取魚之人。歷劫用大慈悲智慧。在業海救取眾生。爾等精進念佛。濟度情緣。自利利他。非仗阿彌陀佛大力。不能誕登彼岸。爾等如不念彌陀。甘心沉溺。輪轉三塗。阿彌陀佛雖張網待魚。魚不入網。漁翁亦祇歎息而已。爾等速醒悟也。

  又一譬喻。此三界名欲界色界無色界。上窮有頂。下至無間。人生三界中。生天者福盡還墮。受罪者報盡還復。上下輪轉。無有出期。猶如三層蒸籠。內裝[飢-几+麼]食。日在水鍋上薰蒸。籠葢却有一小眼。要人會摸。此何說也。第一層籠。比三十三天以上。諸天地仙班四禪諸聖。第二層籠。比王侯將相貧富黎民。第三層籠。比冥中地獄神鬼。上有一葢。葢定一應天仙人畜。不能出離三界。三層[飢-几+麼]食。即此說也。三界內天人神鬼畜生。上上下下。轉輪無休。猶如翻籠。眾生一靈真性。生生世世。終日薰蒸。枯焦闇淡。毫無光明。以致不出七趣沈淪。籠葢有一眼會摸。即念佛橫超三界。生極樂。入蓮胎。得大清涼也。吾說三喻。皆極淺極真。諸子平心悟之。

  淨佛問悟和師來歷。悟師本妙覺位化身東來。託生出家。挽此大劫。凡大菩薩現身。宏法度世。多受魔難。其不以為苦者。無他。能證忍辱波羅蜜多耳。爾遇悟師。幸善芽深厚。易於萠動。不然。又當面錯過。十方諸大菩薩。常在世間。俗眼無知。錯過多矣。此壇將撤。吾贈爾等一服清涼妙藥。保爾等撒手歸西。花開見佛。其法每時每刻。用阿彌陀佛為丸。以三昧火煉成。以智慧歸源水送下。自然百病消除。此最靈方也。

蓮修起信錄卷第二

  蓮修起信錄卷第三

海陵 程兆鸞 錄存

往生徵信錄上

六通圓朗果方成。無去無來見本真。一念空明除痛苦。十方寒冷變陽春。金鐘敲破難醒彼。木鐸虗懸罕度人。待到機緣成熟後。芒鞋擲去出紅塵。吾永清蓮社悟和是也。宿雨初晴。新春漸換。娑婆光陰。如此迅速。白頭修道。不知就裏玄機。能不生畏懼心耶。能不生勇猛心耶。道場弟子。功深者已往生。其未往生者。又少一歲了。少年易老。老更催殘。此時若不精進。更待何時。一朝命盡。閻君案下。對報無情。那時喚地呼天。悔之晚矣。阿彌陀佛在苦海接引眾生。但念佛名。即登聖境。最怕疑而不信。心願虗浮。行而不恒。始勤終怠。果然一念真誠。即得橫超三界。若悠悠忽忽。障重心輕。自願不堅。豈更有妙法度汝。偈曰。莊嚴妙體證如來。苦海茫茫實可哀。我欲法船皆度去。此身永不許東來。一點靈知障垢深。自家埋沒困紅塵。非關魔力聲威重。祇為諸修少利根。

  黃金為地寶為樓。不識年來幾萬秋。仙鳥清幽常寂樂。法音嘹喨少人愁。蓮花託體皆青眼。荷葉為衣少白頭。饌供天廚隨意食。瓊林寶所任遨遊。吾楞嚴庵明舟和尚也。

  漫說程途億萬賖。祇憑四字出塵沙。六時說法常依樹。三聖談經亂墜花。片片清流金玉注。層層寶閣翠雲遮。無寒無暑無煩惱。隨意安閒聽法華。吾蝗王廟僧松園也。今往生矣。

  四土蓮花四土香。土中各各見慈王。觀音常喚癡人醒。大勢頻催蓮蕚芳。自在閒雲三昧得。清幽甘露一心涼。果然業障全消盡。必定香林姓字揚。吾財神廟僧達源是也。

  動念我皆知。塵緣總是癡。千層登寶閣。五色踏蓮池。樂奏清音妙。功成寂滅遲。袈裟常挂體。春夏自然宜。吾承天寺住持文明和尚是也。

  一朵金蓮出寂光。踏蓮彈指到壇場。裝成寶閣無邊景。燒透沈檀分外香。坐上有賓皆達士。龕中供佛是慈王。我來此地多瀟灑。彷彿蓮邦清泰鄉。吾三觀殿住持往生和尚也。

  苦海茫茫。淨業能逃。凡僧證果。極樂逍遙。吾東斗壇和尚樹田是也。

  以上數僧。皆悟師弟子。在永清道場念佛。命終往生極樂。判語分明。豈妄說哉。

  我已得人身。我又人身出。我由地獄來。我將地獄入。出則事諸佛。入則度魂識。我度眾生靈。我即西方佛。吾高郵觀音庵尼緒修是也。吾隨悟師到此。與諸君一敘闊別。流光迅速。轉盼幾易春秋。吾前兩世受女身。又復週行六道三塗。甘受苦惱。度脫有緣。今歸上品。爾等既發心出世。當行菩薩道。精修六度萬行。忍受諸苦。盡度情緣。勿生退悔。苦海修持宜早。一切身外之事。棄之為要。何必以無益俗累。誤此有限之身。

  法音不斷演恒沙。讀過楞嚴誦法華。百八牟尼常宛轉。六時鳥語自諠譁。寶林璀璨生池畔。荷氣芬芳出水涯。從此芒鞋拋海內。慣將雙足踏蓮花。吾往生極樂觀音庵比丘尼本蓮是也。

  師生時在佛前發願。弟子逝後。願幻軀不腐。留勸後學。師圓寂。循例荼毗。舉火一晝夜。龕頂未焦。尸但薰黑。絲毫未損。眾易龕供奉。水師軍門萬公。捨資裝金。金剛不壞身。乃常住娑婆矣。附記於此。

  羣生沾福慧。極樂寶蓮中。功德今完足。全憑念佛功。吾兩世前為龍泉寺持戒僧。前一世為甘肅張姓子。官至陝西道。引見入都。遇悟和長老於紅螺山剎。談經兩日。茅塞頓開。志願皈依。賜名淨廣。修持三年。棄官歸里。每天念佛三萬。諷阿彌陀經十卷。晚間將一日功課。迴向佛前。每月放生三千文。喫六日齋。食三淨肉。至六十一歲生西。歸凡聖同居土。吾淨廣也。

  老老老。七寶池中苦空鳥。說英雄多少。都浮雲過了。離離白骨埋青草。呀。天荒地老。蓮邦境好。歸來宜早。吾韓惕夫。法派淨慧也。

  倐忽端陽。處處榴花爭放。光陰似箭忙。

  人生戲場。傀儡皮囊醜相。何處認家鄉。吾王敦仁。淨修。法名也。

  悟到本來面目。方知了却浮生。隄邊楊柳最無情。吹落飛花滿徑。不是佛門廣大。安能墜絮登茵。堅持五戒識知音。自有同修相近。吾張金門。法號淨源是也。

  金門始業儒。後慕長生導引之術。毀家貲廣行善事。甞漆一大葫蘆。自製種種藥劑置壺中。夏間荷壺肩上。芒鞋草笠行鄉間。遇人家。便詢汝家得無有病人否。有則量病出一刀圭。輒效。鄉人見之。即喜曰。葫蘆先生來矣。悟和法師奇其人。因其善扶鸞。藉其鸞力。悟師請佛降壇。金門始知固形鍊氣。終墮空亡。改修淨業。悟無生之理。信解超羣。

  呵呵我來了。遠見紅光一片。上接霄漢。謂是失慎。我却知是諸修念佛音光。與佛大悲光相續也。善哉善哉。吾高淨順也。悟和法師俗兄。

  三間茅屋半欹斜。貧賤蕭條是我家。此日蓮邦瀟灑勝。他年宿寞度年華。吾往生陳淨鵡是也。

  溷迹人間六十春。悲歡離合暗傷神。今朝修到蓮池地。方得逍遙撇世塵。吾往生王淨婆也。

  非我亦非人。塵勞掩性真。一朝心鏡澈。蓮放一枝春。吾秦淨德也。

  本是清真體。娑婆業障遮。花開心地淨。極樂即吾家。吾往生王淨主是也。

  五陋身成障垢多。為兒為女苦奔波。今朝方識塵中幻。含笑蓮邦吐碧荷。吾往生張淨澄是也。

  生西快樂說無邊。百法明門豈易言。棄却幻身歸自性。逍遙淨域享安全。吾往生胡淨陀也。

  諸修心地總難堅。皆為浮生利欲牽。待到如如功行足。自然獨鯉得朝天。吾往生魏淨園是也。

  滔滔苦海望無邊。眾苦沈淪歷有年。幸遇彌陀來指引。行心從此坐金蓮。吾乃智慧道場高淨志也。

  一朵金蓮含一佛。羣生度脫踏蓮花。逍遙清福羣仙比。却較羣仙百倍加。吾朱淨空是也。

  天花亂落如麻。極樂西方吾家。默坐心頭念佛。興來足踏蓮花。吾智慧道場錢淨願也。

  西生極樂養天真。拋却前生與後身。死後渾如湯沃雪。猶聽諸侶說紅塵。吾智慧道場往生錢淨傳也。

  松風吹。午夢回。睡眼模糊醒便歸。日落西山何處是。鐘聲一棒響如雷。吾智慧道場宋淨寂是也。

  一蓮含一性。心淨蓮花淨。君等欲歸西。堅持一念定。吾智慧道場盧淨香也。

  住世全憑陰隲文。出世全仗彌陀父。若能兩念成一念。步步金橋共玉路。吾趙淨恒也。

  生平最喜念彌陀。處世無端受折磨。此日逍遙歸淨域。紫金臺上恨娑婆。吾朱淨實也。

  一世辛勤到白頭。功名富貴等蜉蝣。茅廬今日新拋却。七寶樓臺任我遊。萬慮皆空遠俗塵。莊嚴極樂我先登。浮漚幻質君休戀。誓取蓮臺最上層。吾自皈依悟和大師。方悟過去皆幻。未來一空。既知出世之方。何敢偷閒自逸。從此精修淨業。懺悔前愆。全賴彌陀一聲。抱定真言四字。奉戒定心。決真實行。每日定課之外。行住坐臥。皆不離一句彌陀。雖疾病痛苦之時。猶勉力持念。如此三載。蒙佛慈悲。命終接引。年登花甲。果證蓮池。汝等道侶子孫。當以吾為榜樣。如此而修。如此而證。有厚望焉。西方極樂世界中品上生程淨體降書(此兆鸞父也)。

  眾生億類億心腸。苦海遷流遍四方。何不死心歸一念。霎時瀟灑證蓮邦。吾程淨戒也。吾生前皈依悟法師。對佛發真實信願行心。念佛持素。放生戒殺。每日定課外。助淨佛領眾念佛。二十年來。苦志修持。未嘗一刻鬆懈。故臨終正念分明。蒙三聖放光接引。壽盡歸西。蓮胎託質。四十九日。花開見佛。聞法授記。過去未來。洞明纖悉。然總不離彌陀。方得此大利益也。諸侶各宜勇猛。一人得道。億類蒙恩。爾等數珠一串。名播十方。諸佛讚歎。功行非淺。不可半途而止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生程淨戒降書(此兆鸞母也)。

  蒙佛慈悲攝授歸。淨緣初結俗緣非。後人莫懈持名念。本願彌陀誓不違。吾程應佐也。可歎娑婆世界。輪轉對報。終無了期。何如生極樂國。登不退地。彼岸修持。直至成佛。吾再前一世為貧人。喜拾字焚化。數十年未嘗少懈。今生得解元之報。死後功過兩平。汝母在世。守節清貞。又諷經茹素。死亦無罪。今吾孫淨佛。深信淨業。立社勸人。功德甚大。吾子淨體。不忘根本。刺血具表。為吾兩人受幽冥戒。法師賜名淨聞。又代吾等行獄空大懺七日。度脫歷劫以來宛親魂識。媳淨戒代做定課一年。孫淨佛。孫媳淨珠。各念佛圖四十八萬。所行一一功德。均為吾等迴向西方。子孝孫賢。感通佛祖。慈恩垂拔。得入蓮池。淨體問程氏宗祖。吾尚未得開花。不甚明了。今蒙菩薩攝授。方得到壇。淨佛速呈紙筆。吾略說數語。傳之子孫。謹守家規。遵重佛法。不忘先人修淨業之遺澤也。

  余乾隆年間人也。幼讀詩書。壯遊邦國。身列儒林。名揚江左。榜花開兮。盻金門七次。筆露垂兮。步玉闕三年。福種心田。詎仰雙龍之望。仁求書鏡。敢邀五鳳之榮。半世悠悠。一生逐逐。雖存磊落之心。終滯飛騰之志。鵷班未點。日落西山。龍鱗將成。風悲北墓。昔日陰曹奔走。今居淨域幽間。茲降乩也。有厚望焉。為人以慈孝為先。教子以孝忠第一。尊親敬長。鄰里謙和。正本清源。安貧樂道。濟人先求免死。易危為安。愛物必須放生。臨難得救。度量天空海闊。性情日暖風和。作種種陰功。行時時方便。精修十善。清淨六根。念佛度生。放生戒殺四恩方可普被。三有自爾均資。世法尚可明言。出世難於筆罄。四生六道。逐妄迷真。十聖三賢。知修待證。與其參禪入悟。獨朗孤明。不如念佛往生。至高極穩。煩惱除時。清泰之鄉得入。濃情淡處。菩提之路能修。心意識兮全離。自成華嚴。信願行兮具足。定入蓮邦。念念彌陀。心心嚮往。直入華池之境。終成歸願之堂。專持一行。進道無魔。頓越三賢。妙圓莫諭。何地不通。何光不接。水鳥樹林。樓臺殿閣。具百寶色。含萬道光。諸剎難與比肩。極樂莊嚴第一。十方世界。無量佛土。一切人天。總皆願往。偈曰。萬事皆空。一本相同。修遲修早。極樂相逢。西方極樂世界下品生。程應佐降書(此兆鸞祖也)。

  扯破情關出愛河。一輪心鏡自家磨。無明障翳全消盡。頃刻光華湛碧波。吾程淨珠也。吾在世功課微末。所幸信願兼全。每逢智慧道場開社之期。吾主持齋供。操作勤苦。數十年來。從未煩惱。壽終時淨佛在吾耳邊念佛。因得不失正念。大士接引生西。惟功行淺薄。所證甚低。道場諸侶。切勿效吾在世。錯過光陰。今日方知在娑婆精進一日。抵西方修習千年。何以故。西方全善無惡。此五濁世界。不善者多。修淨業人。如火中栽蓮。難得成就。非有大信願心。不能堅固不退也。可將吾言傳知遠近諸同道。光陰是寸金。既修淨業。不可學吾虗度。今悔之晚矣。西方中品生。淨珠降書(兆鸞妻也)。

  以上諸人。皆悟和法師弟子往生者。均以淨字為名。係悟師所傳淨宗法派也。

蓮修起信錄卷第三

  蓮修起信錄卷第四

海陵 程兆鸞 錄存

往生徵信錄下

偶來乩院竹梧清。鳥語花光亦有情。往事早隨流水去。寶連臺上悟無生。吾淨雲也。爾等欲請已往諸師。殊非易易。且住。吾往請悟師。並往生諸侶。咸赴此會。

  悟和來也。呵呵。淨佛深情。刺血婆心。設此香壇。有緣者臨。諸師到此。亦各有因。放下諸緣。念佛誦經。功成圓滿。各向西行。淨佛知之乎。吾永清蓮社中弟子雖多。而往生不廣。皆由愛戀情深。真實心鮮。平日悠悠忽忽。以致臨命終時。念頭雜亂。流於五濁。茲將已往生諸子。淨佛所未知者。同來此會。副爾之請。其餘帶業往生弟子。本性未悟。尚在蓮胎。不得來此。昔已臨壇者。亦不復再來。且佛法本空。信便是有。不信便無。有無決自本心。留此踪蹟何為。諸佛所著經典。深切著明。世人尚不深信。何況談鸞。諸子欲皈依者。當聽我教。第一生死當頭。勿退道心。念佛而外。常行菩薩道。廣積陰功。宣揚佛法。不可口是心非。當以信心為本。能信願方切。信字不實。念佛不誠。噫。此不誠者。是無善根也。安得往生。寄語諸子。早尋安養回家。莫負我叮嚀苦口。

  光陰易過。壽算難增。前程速辦。莫誤人身。持齋念佛。廣度眾生。兩忘人我。即證無生。吾清江王錫三。法名淨真。遇悟和老人指破迷津。皈依淨土。遂得往生。

  上事彌陀。下度生靈。自登極樂。常發悲心。吾桃源縣儒生張景遠。在世二十年。廣行善事。後皈依悟和法師。念佛往生。法名淨度。

  求生者多。往生者少。祇因輕忽將就。即無深心。又不了迴向之故也。余王家營農人。生前最好放生。後皈依悟和老人。虔修淨業往生。淨空是也。

  劫土藥難強病骨。長江水不洗離愁。吾於咸豐己未。全家遇賊被害。渡江至海鹽西鄉普渡庵薙髮。十載功行。不知淨業。後皈依悟和老人。於同治八年己巳秋七月往生。淨一是也。

  我念彌陀。彌陀即心。我登極樂。極樂在心。心佛無分。參念如一。了却此心。萬事俱畢。吾寶應東鄉七里灣草庵僧淨華是也。生前念佛四十年。於咸豐丁巳春二月往生。

  佛珠在手。鑪香日焚。生前何善。奉陰隲文。吾山陽縣吳道生。法名淨月是也。

  念佛生定慧。自然成三昧。若不一心專。安得蓮花位。吾揚州北門外貧婦。於嘉慶四年往生。皈依悟和法師。法號淨安。世人不知。亦來赴會。

  憂貧憂死更憂疾。百歲光陰不知惜。三塗擾擾業隨身。何若西方樂無極。吾清江又一村人。生平訓蒙。專修淨業。淨愁是也。

  物我俱忘。一心不亂。祇知念佛。不必參禪。吾西壩時而樂。生平常時念佛。廣接情緣。皈依悟和老人。淨清是也。

  偶發大心易。勤修正見難。私心病不去。終不出塵寰。吾吳江採藥人于天爵。皈依悟和老人。法名淨善。虔修六年。後販藥草。亡於舟中。舟人恭敬。舟人姓郭。已亡二年。現生西力邊地。吾之力也。

  落葉不堪回首憶。歸雲誰念大風歌。余淮安藥師庵僧。念佛四十年。於咸豐三年得遇悟師。指淨土法門。發願往生。

  迷時許多隔閡。悟後得大圓融。吾焦山住客僧。於同治元年。從自然庵得病。血常上行。猶不敢離佛聲。次年三月。於南草庵坐脫往生。今得下品蓮花。

  塵緣歲月如流水。惡趣忙忙終屬空。吾高郵南鄉百家村人。遇悟和老人指示。發心勤修淨土。淨塵是也。已聞人世將遭劫。何說西方不代愁。吾高郵大王廟僧。於咸豐年從悟師遊。方明淨土捷徑。往生西方邊界。亦復不勝其樂。自到西方極樂。娑婆情愛頓忘。淨庶是也。

  得失毀譽。名利之關。若不早破。欲住生難。吾淮安儒人。何用留名。

  百年容易過。萬事空煩惱。勸君勤念佛。早到西方好。吾高郵南門貧女淨心是也。苦修二十年。未嘗一刻離念佛。今生西方。坐七寶蓮臺。亦在世念佛之功也。

  帶病朝山走。萬苦千般受。祇念阿彌陀。雖死不離口。吾出家三十年。身染瘡患。於咸豐甲寅。方得脫此苦境。行脚僧淨苦是也。

  人生易老。歲月將終。速離濁世。入寶蓮宮。吾海州程子春。淨判是也。

  在世日日廝閙。誰知西方我家。吾京都勢至庵僧。於咸豐年南來。遇悟和師勸修淨業。今已往生。

  驚醒火炕夢。脫卻煩惱袋。不受輪迴苦。安然得自在。吾從悟和師受戒。十載之中。未嘗一日離佛。今得上品蓮花。淨覺是也。

  聞說吳江楓已冷。且看隴首雪初晴。吾淮安楊安。於咸豐十年皈依悟師。虔修二十八年。未嘗存一惡念。當獨坐默佛。不覺今已往生。

  古寺梵音千眾佛。夕陽光景數聲鐘。吾江陵十里鎮一念庵僧。於同治年遇悟師。頗得淨土正旨。今已往生。

  勞勞碌碌總成空。徒用心機夢幻中。四十餘年家室累。彌陀怎得念成功。淨佛知吾否。吾陳厚夫也。吾病中萬苦艱難之際。一心念佛。求佛接引。亦因在日常聞淨佛談論。雖不念佛。而久已熏熟。故一念真誠。世緣不戀。蒙佛接引。得生邊界。

  水陸從戎十二年。家鄉迢遞隔江天。紅塵看破凡胎脫。富貴翻成清淨緣。吾了悟和尚是也。吾生宋時。姓李名益。棄數十萬家資。從方外游。不思俗福。自到西方。常顧念眾生。無如有緣者少。今與爾等相識。既遇真正法門。不可一生空過。

  昔時我發無上心。為此大地眾生故。眾生惡業何時了。一入迷塗終不度。吾淞江儒生。蘇長春是也。在世勸人修淨業。因實信得往生者。纔二十二人耳。其餘仍流轉娑婆。可歎也。

  一念迴光生彼國。從茲再不夢娑婆。吾了空也。為僧九世。不遇明師。真為可恨。遇悟師指出淨土捷徑。方知造修往生。

  放生戒殺非小善。濟困扶危一大功。凡我同人修善者。虔心尤貴始兼終。吾姑蘇東門趙康生。前散去家資七千餘。放生靈數十億萬。念佛齋僧。今已得生上品。可歎世間貪滋味殺生者。無非地獄中往來之人也。

  寒風獵獵吹孤雁。古寺沈沈遞遠鐘。多少人間可哀事。夕陽回首暮雲封。吾高郵趙淨香也。

  畢世紅塵貪戀。今朝大夢方醒。吾周靖川也。吾死後淨佛施甘露數十次。諷彌陀經一千卷。為我迴向。又邀道侶念佛。故得生西。入蓮池下品。請轉告吾母。夕陽已邁。趕快收念。抱佛回家。切切。

  百病擾擾。何藥能療。一念真誠。彌陀來保。吾高郵王淨界是也。

  安分度時光。清苦自家嘗。心田常淨潔。念佛六時忙。吾乃寶應畢有餘。法名淨慶是也。

  生西二十年。安養樂無邊。生前無別事。念佛不參禪。吾寶應南鄉農人。皈依悟和老人。淨恒是也。

  四野煙消風月淡。淒涼景物望中生。吾寶應北門貧人。遇悟師指淨土大路。闔家九人。虔修淨業。戒殺放生。往生西方。亦大幸事。淨修是也。

  一番風景催孤鴈。幾度衝寒放旱梅。吾於淨土法門。用去家資。結諸道侶。念佛三年。後遭回祿。房廈一空。吾道心不退。今已往生。淨嚴是也。

  水過平原知北向。人留苦海不西歸。吾淨圓是也。

  住世奉行陰隲文。出世勤念彌陀父。若能世間均如此。福至災消神佑護。祇因眾生皆昏迷。殺盜淫妄無其數。自投羅網自遭殃。各向三塗覓門戶。如來垂手大慈悲。眾生何不蓮宮住。吾高郵西門張德昌。淨利是也。

  人身住世苦無常。白髮蕭蕭兩鬢霜。幸遇悟師來指出。虔修四載往西方。吾高郵西門七八老人。淨羅是也。

  十里東風未暖。一天細雨難收。祇為懸乩相聚。半灣壩口停舟。吾本廣西儒生。死後上帝念吾在世無過聽吾散蕩。命吾此處為神。今皈依真一道人。念佛往生淨土。慕君等篤志。特來結淨土緣。君等果能深信。篤實修持。當悟取彌陀即自性也。

  莫戀韶華好。玉梅花落鶯聲早。春去了。人壽光陰剩多少。

  世事空煩惱。五更雞唱天將曉。休草草。一句彌陀是真寶。真一道人。淨真來也。信者聽吾言。不信各分散。華子。爾父茹素有年。頗有善根。惜淨業未修。塵緣難脫。嗚呼。茫茫苦海。去何所之。咦。蟾蜍射處光先得。蝴蝶迷時夢不醒。會得否。

  念佛築根基。積善培枝葉。西方十萬程。往生祇一瞥。吾名淨淨。姓吳。雲夢生徒也。現主此壇。可常領教。

  依然風俗澆漓甚。誰識幾希道在斯。此後依依休別念。隱微得失寸心知。淨雲來也。爾等體上天好生之心。天必賜汝以福。百善之中。莫大於戒殺放生。物命不拘大小。悉宜救濟。若行之久遠。生獲福壽。死必往生。吾不妄語也。

  濟世休言易。虔修莫畏難。西方程億萬。片刻刻乩壇。吾道光年間人。丹徒繆香山名繽者是也。奉雲公之命。為淨清判濟世方。今年青帝司權。土氣當衰。往歲冬溫。春來多寒。染病者宜表散溫攻。姑立一方濟世。

  七朝鐃鈸鬧喧嘩。不識西方是我家。速早修持尋出路。旁門外道等狂花。吾京都觀音庵。覺信是也。此壇念佛人雖多。而識得念佛原由者却少。大半借念佛裝飾門面。貪圖利養。此外道通病。以後當各勤正念。勿負我佛慈念眾生之意也。

  曾記春初碧草嬌。那堪此日盡蕭蕭。山村水郭煙俱冷。古寺荒城色正銷。觸目暗傷時已暮。關情應念鬢全凋。休嗟四野多衰颯。且向荒壇判爾曹。吾淨雲也。淨觀所問。淨業之書雖多。其理則一。能識得一。萬事俱畢。龍舒淨土文可常看。楞嚴經大有益處。其餘經典各有了義。行世以周安士全書足矣。李二曲全生錄研幾錄最簡。可看也。

  記得東風拂。關心又到冬。與君相別後。今日幸相逢。吾朱覺圓是也。

  光緒甲午秋。將以往生徵信錄付梓。又念悟師蓮社弟子。近時往生者必又有人。余刺血書表。虔請臨壇。又得若干人。因並刊附前編(兆鸞謹志)。

蓮修起信錄卷第四

  蓮修起信錄卷第五

  華陀大士籤方

爐中却病煉金丹。九九功成火候難。龍虎調勻升降合。院中新竹報平安。近來藥籠甚消閒。還把彌陀念兩三。妙法回春人不信。空教珠淚落珊珊。吾華陀也。吾奉佛勅來壇判方濟世。呵呵。因緣盛矣。吾今所判內外丹方各四十八籤。合古彌陀四十八願。眾生一念虔誠。自有感應。

內證籤方

  第壹籤

桑皮貝母用三分  半夏陳皮定要陳  桔梗二錢糖作引  煎湯服下可回春

  病愈念佛四萬八千滿圖壹張佛前焚化代念亦可。

第貳籤

茯苓白朮共烏梅  各用三錢若手推  借問此方何作引  煨薑一片棗三枚

  請觀音聖號壹千二百聲閤家代念亦可。

第參籤

一錢豆豉四分連  香茹柴胡各二錢  虔誦大悲水煎服  如方三服保平安

  臨服時先請觀音聖號二十一遍。

第肆籤

延胡索共五加皮  各用三錢病可移  臨服誠心宣聖號  此方屢試有神奇

  閤家念十萬佛二天完竣來壇焚圖有感。

第伍籤

青皮兩地與茵陳  白芷連翹共苦參  每服四錢煎五滾  燈心為引效如神  代念佛圖壹張

第陸籤

台烏半夏共沉香  各用三分作滾湯  金橘三枚去核肉  煎湯服下病安康

  代持解劫呪壹伯零八遍楊枝水灑病軀。

第柒籤

金銀花酒一方良  加上黃芩製大黃  戌刻無根水煎服  虔喧聖號自安康

  代放生命壹伯佛號三萬聲。

第捌籤

黨參白朮共黃芪  遠志山萸搗若泥  猪腎一枚同煎服  分為三次病稱奇

  代誦大悲呪解劫呪各四十八遍。

第玖籤

川芎歸尾與紅花  白芷秦芄共木瓜  每用二錢酒作引  如方煎服自然瘥

第拾籤

猪芩澤瀉車前子  煎服還加煅鼠矢  各用三錢薑一片  一服何須再用此

  諷觀音呪四伯捌拾遍。

第拾壹籤

三黃石膏丸一副  白湯水送休恐佈  若待藥力性到時  病勢霍然自安愈

  放生百條持大悲呪二十一遍。

第拾貳籤

扁蓄車前共瞿麥  山藥薏仁范志麯  各用三分研細末  糖和服下可安宿

  持滅罪真言三千遍放生五百命。

第拾參籤

蕎麵大黃竝鱉甲  紅花歸尾元胡索  各用三分服五劑  如方配就休妄錯

第拾肆籤

黑豆三錢棗五枚  白前白芨與白薇  各用四分煎五滾  服完六劑病能回

第拾伍籤

茯苓枳[殼-殳]共焦查  竹葉燈心泡作茶  分兩休多各錢半  誠稱聖號病當瘥

第拾陸籤

梹榔草蔻小青皮  鱉甲青蒿參草芪  各用五分薑棗引  三枚煎服病能離

  持往生呪壹百零八遍放生二千條。

第拾柒籤

桂枝川斷竝當歸  杜仲三錢少白薇  七箇桑枝一盃酒  如方十服病能推

  每天請觀音聖號壹百零八遍。

第拾捌籤

防風荊芥共黃芩  薄荷相兼赤茯苓  各用五分須竹茹  服完三劑病能痊

  代病人速向佛前懺悔壹百零八遍。

第拾玖籤

木香扁豆與山查  白芷靈仙有木瓜  香附三錢葱作引  服完能變體無瑕

  每天發願持大悲呪二十一遍共四十天。

第貳拾籤

使君鶴虱有烏梅  各用三錢病可回  須用長流水煎服  病人謹記怕春雷

第貳拾壹籤

杜仲靈仙虎骨膠  白通草共嫩桑條  各用一錢加乳沒  亦須速望業冤消

  誦佛號十萬聲諷彌陀經貳百卷。

第貳拾貳籤

猪肺肝心各一具  加上菖蒲和竹茹  各用八分煎得熱  分為十次飲下肚

第貳拾參籤

蒼耳子共草河車  薄荷荊芥猪骨髓  各用一錢煎五滾  誠稱聖號可春回

第貳拾肆籤

白蘚皮共淨連翹  藿梗蟬衣白菊牢  各配一錢加竹茹  服完五劑病能消

第貳拾伍籤

參芩白朮一方全  加上薏仁酸棗連  煎服須兼薑二片  誠心常服可能痊

  念佛懺悔早晚五串珠懺悔九遍。

第貳拾陸籤

薺苨相與栢子仁  竝用辰砂染茯神  鱉甲青蒿各錢半  奇功此用可能成

第貳拾柒籤

歡絡經年要用殘  一杯苦酒共煎含  擇於寅時空心服  疼痛將來換笑顏

第貳拾捌籤

青礞石共陳膽星  每用四分加金銀  竹茹菖蒲同少許  如方煎服病能輕

  每天念佛千聲諷彌陀經三卷三月。

第貳拾玖籤

三稜莪朮共紅花  各用五錢加木瓜  研末為丸水法妙  每天一盞病除芽

第參拾籤

青皮草果共陳皮  半夏一錢效稱奇  官桂木香水煎服  多年古疾一朝離  每藥各用錢半

第參拾壹籤

枳實用三分  陳皮栢子仁  煎湯各錢半  誠服必通神

第參拾貳籤

腹皮枳壳共鈎籐  白朮元參薏苡仁  各用一錢薑作引  服之得效望回春

  誦佛五萬聲彌陀經四十八卷。

第參拾參籤

海南沉香用八分  開水磨沖配完成  橘葉煎湯和服下  病證難痊可止疼

  業冤甚重速宜懺悔解釋多念佛號。

第參拾肆籤

製軍熟地各三錢  白朮沙參貝母全  若遇吐紅諸勞氣  二錢一服可除根

第參拾伍籤

荷梗辛夷綠升麻  每用三錢最可誇  寄語求方諸善士  此方服下即能瘥

第參拾陸籤

無底之舟用甚修  木香一塊水東流  同煎服下能消動  此疾經年可望收

  速懺悔多生業障多放生靈。

第參拾柒籤

白芷防風蒼耳草  各用二錢同國老  飴糖貝母各二錢  證屬險候難全好

  拂除俗事默佛蒲團。

第參拾捌籤

芝皮秦皮黑豆皮  桑皮更用五加皮  薑皮各用五錢半  得愈之時方見奇

  每日發願持大悲呪二十一遍。

第參拾玖籤

黨參三錢要細紋  蘇葉二錢共合成  煎服如薑汁和蜜  虔誠捧服效如神

第肆拾籤

木瓜梹榔四分  棗薑三箇完成  臨服加入瓜酒  能無冤業纏身

  佛號念四十八萬解劫呪壹千貳百遍放生命五千條。

第肆拾壹籤

彌陀為丸  放生為引  九九作成  病離食傾

第肆拾貳籤

爐內香灰一撮  案前淨水一杯  煎服須要誠敬  此病難以全回

  多生罪業速宜念佛消除。

第肆拾參籤

大香三根要三錢  東流菩提水中連  常喧佛號來煎服  業障深沉豈偶然

第肆拾肆籤

乩盤砂子要三錢  臨服香灰一撮煎  加上菩提水煎服  陰人休犯亦能痊

第肆拾伍籤

拜熱腐草用二錢  七寸燈心十箇全  煎湯服下須忌口  管教患者笑連連

第肆拾陸籤

荷梗葉邊用三錢  荷蒂相同七寸連  生地麥冬二錢半  寅時煎服病能痊

第肆拾柒籤

橘皮竹茹共丁香  柿蒂如來惟最涼  每用二錢水煎服  照方三服病稱祥

第肆拾捌籤

四物湯加遠志仁  佩蘭鱉甲牡犡粉  各配二錢加肉桂  照方服下莫勞神  宜趺坐調出入氣

罰籤方

求方來意不誠  藥餌如何通神  罰出香油筋半  道場供養佛燈

  明天正心誠意再求今日不發。

外證籤方

外證凡來求方者。先在佛前。許願領佛圖一張念佛四十八萬。少者。四萬八千。再次者。四千八百聲。將佛圖圈滿上寫代一切恩冤情識。迴向西方。此圖在佛前焚化。若果虔誠自有感應。

第壹籤

獨活共南星  研末兩和勻  [葸-十+夕]頭調敷好  腫毒見此靈

第貳籤

甘石寒水石  研末敷三日

  麻油調。

第參籤

紅花與木瓜  研末麝香加  醋蜜調和好  外證遇此瘥

第肆籤

蒼耳果要鮮  搗敷病可痊

第伍籤

馬鞭鮮草葉  患人腫上貼

第陸籤

千人脚下泥  [葸-十+夕]頭同搗勻  患者敷一宿  洗去病如擒

第柒籤

陳挂絡子香  蔴油共栽培

第捌籤

桃丹與石膏  油敷病可撓

  每用三錢。

第玖籤

黃連竝黃栢  研末二錢足  水蜜調勻合  同敷腫上肉

第拾籤

神前臘燭油  敷之病可瘥

  晝夜一換。

第拾壹籤

紫甘蔗皮  燒灰存性  麻油調勻  可能却病

第拾貳籤

黃連膏三錢  敷之病可拈

第拾參籤

真君妙貼散  三錢水蜜調

第拾肆籤

大楓肉五個  麻油要一杯  同煎兩三滾  敷之病可回

第拾伍籤

梨皮二三片  腫消可立見

第拾陸籤

死鯽魚麝香  搗敷病可良

第拾柒籤

鷄蛋水粉漿  調敷保安康

第拾捌籤

蜈蚣焙成灰  全蠍兩三枚  研末水敷好  腫消病可回

第拾玖籤

老松樹皮麤  搗爛如泥敷

第貳拾籤

豆腐壹塊  硫黃五分  同煎數滾  敷上功成

第貳拾壹籤

黃參一錢十日搽  膏藥葢之患可瘥

第貳拾貳籤

拜墊草燒灰  麻油敷病回

第貳拾參籤

望月砂三錢  研末涼水調

  敷過取舊綢裹好。

第貳拾肆籤

線香十根研末  涼水調敷腫毒

第貳拾伍籤

鹽滷與炒米  搗敷病立起

第貳拾陸籤

麝香冰片研細末  每用二分用手撮

第貳拾柒籤

沖和散五錢  [葸-十+夕]蜜敷病痊

第貳拾捌籤

上肉桂一錢  研末用膏貼

第拾貳玖籤

葱艾各壹兩  煎湯薰洗好

第參拾籤

蛇床共苦參  煎湯洗住疼

第參拾壹籤

炮甲片二錢  研末搽自全

第參拾貳籤

血竭與木瓜  二錢研末加  瓜酒調敷好  何患病不瘥

第參拾參籤

象皮具母末  搽之可立奪

第參拾肆籤

松香與醋搗  敷之病可好

第參拾伍籤

生大黃壹兩  研末敷腫上

  冷水調綢包好。

第參肆陸籤

乳香共末藥  搽之疤可落

第參拾柒籤

銀硃用二錢  醋調敷自痊

第參拾捌籤

真硃共琥珀  研末能去毒

第參肆玖籤

浮小麥三錢  研末溫水敷

  放患處用皮紙葢上綢札。

第肆拾籤

蟾酥二錢研末  菊花汁水調敷

第肆拾壹籤

萬靈丹一副  服之病可除

第肆拾貳籤

琥珀丸七粒  服之能愈疾

第肆拾參籤

牡糲研末  瓜酒沖服

第肆拾肆籤

防風通聖丸  三錢病可痊

第肆拾伍籤

嫩桑枝七個  葱頭放三根  煎湯服三劑  此病可除根

第肆拾陸籤

小粉漿二錢  滴醋同調敷

第肆拾柒籤

冰片和死鯽魚腦  搗敷如泥證可好

第肆拾捌籤

乩砂一撮  香灰壹兩  醋蜜調敷  效如影響

罰籤

求方要誠心  不誠何能靈  大香罰斤半  臘燭共一斤

蓮修起信錄卷第五

  蓮修起信錄卷第六

海陵 程兆鸞 著

厭塵雜著

  表

  獄空懺表

歸依三寶淨業弟子。(某甲)披瀝一心。稽首哀懇於十方虗空微塵法界。常住三寶。三世諸佛。釋迦彌陀兩土諸佛菩薩。權現七趣諸佛菩薩。金蓮座前。表為塵剎三塗。受苦無量。乞恩赦罪提拔超生事。竊弟子悲憐七趣之中。惟三塗眾生。倍加苦惱。無論過去現在未來。或輕或重。有經千億劫不得出苦者。皆由眾生在日。貪徒口腹。殺害生靈。奸淫妄取。損人性命。違犯天律。污穢神靈。謗毀三寶。刺佛身血。大奸大惡。不孝不忠。阻人出家。十惡五逆。如此愚迷顛倒。積業深重。蒙昧真心。罔知懺悔。以致業風鼓蕩。羅剎森嚴。一日三時。身羅冥罰。即稍有知覺。求救無門。此魂受報。罪由自取。惟生佛一性。人我一心。他墮苦趣。何異己受。弟子思維再四。心實難忍。欲思救度。力弱形微。今惟哀懇諸佛菩薩。俯鑒弟子愚忱。宏廣大慈悲度生之念。以大悲願力。發大威光明。使三塗受苦眾生。罪難逭者。准以輕罪超生。罪可原者。隨弟子念佛歸依。出離劫苦。謗聖罪業捐除。殺淫惡業化解。即真即真。破妄破妄。無心清淨。無法離塵。生死脫根。光明無礙。步步蓮花。神威莫量。四生不歷。九品咸登。碓舂鋸解。咸依朗慧之慈雲。鐵食銅吞。頓化清涼之甘露。冤江怨海。悉變蓮池。障嶺圍山。俱成寶地。悲號翻為解脫。暗昧自爾光明。無論此國土。他國土。此世界。他世界。無量國土。無盡世界。凡沈溺三塗之慘慘孤魂。悉仗佛恩盡度。區區弟子。惟願佛臂常垂。慈悲導入香林。屢蒙超拔。陸續咸登淨域。共享安全。懺懺精誠。拔其餘而脫苦。季季普濟。提在後以求生。各獄空明。同登妙覺。乞恩鑒許。感戴靡涯。謹表。

施丹濟生表

表為施丹濟生事。竊以蠢動蜎蠕。性光本具。胎卵溼化。法味難沾。弟子等體佛聖慈心。發真誠念力。靈丹普散。甘露咸施。仗佛威靈。無邊普濟。江湖河海。一水不遺。田道山林。無方不遍。稍入生靈之口。即了業報之身。諸佛存救護之心。萬劫下慈悲之種。不遭刀爼。永脫樊籠。了了了了。無庸對報來生。空空空空。不待遭殘自死。仗此一塵一滴。度脫無窮。須知即幻即真。超生莫已。業海風波頓息。寶筏咸乘。香林功德無涯。蓮房極樂。懇誠上達。惜命知立命之原。陸續西行。救生證無生之域。干犯慈顏。乞恩准許。

乞消災厄表

表為乞消災危事。竊以疾風淫雨。孽報所招。春疫秋瘟。人心自感。理懺則罪業本空。事懺則冤纏悉化。願諸佛不違本誓。不捨大悲。放大智慧光。大安樂光。大吉祥光。攝授散疫鬼神。來此道場。聽經念佛。借念佛音光。銷其瞋怒。解釋災殃。熱惱悉變清涼。毒恚轉為愷悌。業垢皆淨。災難自除。普願免厄諸人。信願持名。增長堅固。一心不亂。三昧早成。伏乞慈悲。哀憐允許。

超拔淹溺表

表為歷劫淹溺。乞恩超拔事。竊江湖河海。悉屬險途。羈旅往來。或難越境。風狂浪涌。命喪身傾。又或積憂憤以沈淵。遇讐家而投水。以致冤魂幽滯。討替無休。言念及斯。實深悲憫。今弟子恭設道場若干日。仰仗諸佛大悲願力。大威光明。無論此世界他世界。凡在江湖河海。澗溪港瀆。井泉塘水。淹溺諸魂。蒙光得度。念佛超生。解釋冤仇。不思對報。仰接慈暉。伏乞准許。

超拔祖宗表

表為報恩設懺。普植蓮因事。竊弟子幸得人身。生居震旦。獲聞正法。復遇淨緣。真我佛啟誘之深慈。千古偶逢之際會。惟思身自何來。恩於何始。上推一本。罔極難窮。弟子劫劫昏迷。未知圖報。以至多生父母。仍滯幽途。歷劫祖宗。未登彼岸。愚頑自咎。罪戾滋多。今弟子上叩慈恩。仰求濟拔。雖心雄而力怯。冀有感而斯通。今集諸道侶。恭設普佛道場若干曰。敬誦大乘經若干卷。普施甘露法食。哀懇十方諸佛菩薩。憐弟子愚忱。鑒度生微願。施大威力。放大光明。使弟子由無始至今。生生世世父母祖宗魂識。及生生世世父母祖宗。各各有生生世世父母祖宗魂識。以情達情。情極無邊。以緣接緣。緣推無盡。如此無量無邊不可數說之情緣。散在十方七道眾生中者。均仗三寶威光。攝授來此道場。聞經念佛。執情頓化。意地了然。懺悔前愆。羣歸極樂。無邊苦惱。頓化蓮池。法界有情。同成種智。謹表。

挽劫表

表為懺罪挽劫事。竊以罪性本空。造業亦妄。由心莫了。幻感幻受。種種幻慘。羅列目前。造既純熟。報亦猛厲。業山事造。懺以事除。於無可懺悔中而求懺悔。於無可挽回中而求挽回。今為大地眾生。於三寶前痛自悔過。使知三寶當敬當信。使知三寶是大地眾生真實依怙。於身口意。三業柔順。五逆十惡。毀犯綱常。種種重罪。悉令警醒。懺悔清淨。藉念佛力。普熏眾生。一一心識。速熟速脫。仗陀羅妙力。消滅罪報。如虗空華。消劫既盡。令彼眾生。助揚正法。同歸淨土。謹表。

  偈。

臨終助念偈(此係悟和長老所言兆鸞述偈)

弟子某某。我自無始來。惑業顛倒力。諸趣數昇沈。恩冤何窮極。由結恩冤力。償索無底止。唯有大世雄。指歸安養世。我已發宏願。救濟無休際。懇諸恩冤等。待我往生去。若我往生已。決不虗所誓。既恒轉法輪。劇苦必獲濟。今對三寶前。所誓無纖欺。諸佛阿彌陀。證盟所願誓。

  悟和法師云。行人命終時。全賴心王不捨。一念直超。然非平日下切實功夫。一心不亂。臨時識散神昏。不能自主。多生業障現前。隨勾而去矣。吾江南北弟子以萬計。利根甚少。不求精進。善芽偶發。曰久乾枯。臨命終時。全不濟事。故知帶業往生。亦必藉助因為嚮導也。今留此偈。爾等平素念成佛圖一張。多則佛號四千八百萬。次亦四百八十萬。至少四十八萬。刺血書文。並佛圖供奉佛前。倘臨終神識昏迷。即將此圖與表。令子女在佛前虔誠焚化。再請五六人在榻前念佛。亡人得此助念。意根清醒。即可抱佛西行。氣絕後不可搖動尸體。仍高聲念佛兩炷香。再穿衣收殮。因人一點真靈。投胎先來。尸冷後去。彼時切忌號啕。動其塵念。塵念一動。即難往生。此專為功夫未純者設。若有實力實悟。自能作主。不須此也。若父母翁姑不自刺血者。下人代念代刺亦可。孝為之也。

焚塔偈

皈依三寶尊。優婆塞弟子。法名是淨佛。誠恐並誠惶。稽首復頓首。刺血書願文。哀告於十方。無盡虗空界。娑婆同極樂。兩土聖賢尊。並諸菩薩眾。金蓮花座前。世間之重恩。莫大於父母。次則是師長。我自出胎來。父母養育我。我漸成人時。師長指教我。我從無始來。劫劫昏迷倒。父母與師長。久沈七趣中。無由出諸苦。凡在胎卵濕。化生亦復然。是能生我者。皆為我父母。推而廣遠之。互相父母者。其中造惡業。無量又無邊。其中修善果。微末芥子許。善惡於其間。結成諸眷屬。父母暨師長。親戚共朋友。誤傷兼食噉。債主共冤家。劫劫世界中。七趣昇沈苦。對報復對報。循環無底止。望之久待救。無由脫諸苦。今幸得人身。生在中華內。大清咸豐間。又遇明師示。開導指迷津。方知修淨土。若知不報恩。於心亦何忍。當發惻隱心。如佛度諸苦。現墮凡夫地。罪業又深重。雖發此勝心。力薄無所濟。今對三寶前。燃香八百炷。代為諸有情。互相恩冤者。供養諸佛尊。無盡虗空界。普同供養已。懇求諸納受。既已納受已。我及諸有情。一應眾生中。各各業垢盡。虔禮懺願儀。普薰三日已。焚化光明塔。供養血書經。共部三十二。仍有祖師論。一十八本竣。過去暨未來。蓮座諸聖位。供奉七級已。報我生養育。仰仗諸佛威。普光明勝塔。神力攝虗空。上照自有頂。下至五無間。橫照於十方。無邊又無際。恒沙世界中。四維並上下。大光明普照。皆仗諸佛威。神力方如是。眾生於其間。聞經得解脫。覩光業垢淨。普起信願行。各各決往生。從此脫牢籠。同向西方去。蒙諸佛聖恩。諸大菩薩眾。乘蓮降道場。為我作證盟。聽我誦誓願。我今發弘願。刺血書尊經。大乘並祖論。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恒沙世界中。有情非有情。有緣非有緣。一一佛土海。土土眾生海。七趣諸道中。互相情緣者。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無異彼等刺。何殊彼等書。普薰諸識種。無一能遺者。彼皆成佛已。我方妙覺證。莊嚴一寶塔。供奉盡虗空。直至未來際。土土正像時。我現身接引。寶塔速現前。光射於十方。無邊又無際。光照諸有情。光照諸有緣。種種無間業。沈溺苦眾生。光照即發心。蒙光諸宿種。聞即忻樂深。熟脫或頓漸。秘密不定人。普起信願行。各各決往生。往生安養國。各圓種智成。盡法界三寶。證盟我素心。亦自寶塔光。演出無量音。音演說此塔。函血經文言。音即清朗聞。即各悟心心。心悟速取證。妙覺各速臻。佛祖經文妙。祖師法乳真。橫竪對待理。絕待自爾增。絕待既增已。欣厭自切情。欣厭情切已。安養決定生。以此書功德。迴向諸眾生。花開早見佛。各各證無生。或現隱於顯。隨類各現身。度脫華池內。我願與眾生。直至未來際。虗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寶塔無量光中。無量音聲。遍傳無量佛剎中。永永無盡。

  悟和法師傳略

師法號瑞安。俗姓高。京都人。幼年多病。父母許願出家。九歲剃染彌勒院。授具足戒。卓錫紅螺山剎。專修淨土。日課佛數萬。後發願朝海。挂單於杭州大剎。默深魏公源。高郵刺史也。官京曹時。從師問法。魏外授州牧。別師久。適長公子赴浙。遇師剎中。堅請至郵。刺史喜甚。遂潔賓館為靜室。朝夕問道。師山林散人。不樂居官衙。求去者再。刺史以師道行卓絕。乞駐法駕。又恐師引去。因訪境中古剎。修葺完竣。遣公子及幕賓伴之入寺間步。始達刺史懇留之意。師知不可辭。遂居焉。師平日專事清修。六時禮念。終日趺坐。游人至寺瞻矚。不事送迎。人咸稱之。時髮賊抵邵伯。捻匪攻寶應。薛賊踞湖西。郵當孔道。岌岌可危。(兆鸞)時從師遊。一日與同修八九人詣師。語及亂耗。師垂涕曰。眾生殺業如山。現在命命填還。無非宿生業報。凡夫未證宿命通。自不知耳。諸子若發菩提心。雖大劫難挽。蕞爾一隅。可安然無恙。眾跪乞慈憫。師於是刺指瀝血。書表焚化佛前。又燃臂香百炷。余等亦各燃臂香。均為揚郡人民懺業。復白眾結壇。念佛七晝夜。諷經三百卷。結懺日。僧俗會者二百餘人。師披法衣虔誠禮佛。哀懇祈禱。用楊枝水徧灑上下四維。繞持大悲呪一百八遍。率眾繞墀念佛。天明始畢。後賊果及隄而退。民□以安。皈依弟子日眾。師拓寺西廊三間為蓮社。每六齋日率眾至社。限定功課。午前念佛六炷香。諷經六卷。午後傳幽冥戒律。講經半炷香。晚間施甘露斛食。率以為常。丙辰春。水軍統帥黃開榜。駐紮湖西。藉寺東廊為鑄炮局。兵官往來。窺瞰丈室。師趺坐不事應接。榜部下怒其傲。遂進纔說於榜。講師惑眾。依附者多。恐成大患。一日榜至。適逢社期。弟子會者數百。榜驚謂前說不誣。倉卒飭兵士曳師下座。以蔴索縛兩手拇指懸樑間去。是夜榜夢無數人向之乞命。正窘急間。來一長身僧。揮眾散。榜匍匐謝。倐然驚覺。次日榜至局。細審師面目身量。與夢中所見僧無異。令解其縛。扶入丈室。師十指血凝。腫逾十倍。四晝夜不能起。半月後榜又來。直進丈室。師趺坐看經不動。榜厲聲問所看何經。師曰。無量壽經。榜曰。速講。師曰。說經是山野本分。但統領不可草率。如欲聽經。須設香案。恭敬作禮。榜遽呼左右焚香。師衣法服。登座講經。榜猛觸孩提時事。俯伏願為弟子。師說三皈依竟。榜隨師至丈室。述幼時樵采入山。偶至一洞。洞有一僧趺坐。旁一長石。上供經一部。諦視其籤。為無量壽經。僧見榜開目曰。爾不必習文。習武可成就事業。後遇吾教中。勸人念佛者。汝當護持。與汝有益。因並道曩夜夢中所見長身僧。益加敬畏。榜遂懸禁寺門。止人窺瞰。違令者治罪。榜後改督陸軍他往。魏刺史亦卸篆去。師孤立。前讒師者。復說當事下之獄。師在囹圄。教諸囚念佛。夜靜聲音嘹亮。直達內署。州牧感悟。即日釋師。嗚呼。師真現地獄身而為說法者也。昔紫柏大師以事繫詔獄。與犯官說佛。與師事同。師真不愧古人。當師之在獄也。時仲夏。余往省視。獄中穢不可近。師方與諸囚講地藏經。處之宴然。余曰。師佛口婆心。情殷救世。乃躬膺患難。眾生何以克報大德。師曰。爾等勤念彌陀。早得一心。即所以報我。若懶散懈怠。信願不堅。即辜負我。爾等以我為苦耶。不過臭皮袋少惹灰塵。與我何涉。若能遇得千魔鍊。一念真心總不回。予聞師言。感歎淚下。而從遊弟子。因師繫獄。多疑阻有退心。師出獄。予延至家。供養月餘。時仁和許公。慕師高行。延至揚州藏經院主講席。師仍以六齋日啟社。說法受戒。如在郵時。弟子慕羶者復集。尋以謠[言*豕]。江都令又禁止住院。師引去。時刺史魏公子卜居金陵。聞師狀。延師主白下上公山。未一載。復下山徧歷蘇州儀徵泰州通州如臯各郡邑。遇緣即開道場。宏闡淨土。我師往來警策道場諸弟子。終年跋涉。不辭勞倦。弟子緒修者。高郵觀音庵比丘尼也。師在郵建永清蓮社時。緒修於六齋課畢。即入方丈問道。或移晷而後出。輕薄者造蜚語。謂與師有染。緒修無以自明。對佛立誓曰。我坐脫必以六月。露尸五日。必不腐臭。若不然者。我即有玷清規。非佛弟子。後果於盛夏圓寂。坐尸五日。面目如生。酷暑蒸騰。毫無穢氣。五日中瞻仰膜拜者。恒數百人。無不嗟歎驚異。前疑盡釋。因歎非緒師真修。不能得此靈感。非悟師化導。不能成此真修俗眼世情。何足深責。師戇直寡言。外和而內毅。雖專修淨業。實已澈悟心源。更兼六度齊修。慈悲普濟。迭遭患難。不退菩提。非證波羅蜜得大解脫者。焉能如是。於同治某年某月某某日。從容念佛。合掌坐逝。弟子觀如。奉龕於揚州觀音山旁。弟子等結茅為廬。百日乃散。遺囑荼毗後不許建塔。以骨燼和[飢-几+麼]麵投江中。曰。吾憫水族淹滯幽途。以此與水族結緣。若沾粒許。此水族雖微塵劫後。遇吾開導。必成正果。噫。師之不忘眾生可謂至矣。

  贊曰。師貌寢而心慈。言簡而行質。望之無足動人。而倡導正法。普濟眾生。身命可捨。不遺餘力。實為近時所罕見。師之逝也。遠近聞之。無不泫然出涕曰。是古佛也。今去耶。吾何依。

  因果淺說

茫茫天壤。從古至今。多少人物。其中富貴貧賤。壽夭靈蠢。以及鰥寡孤獨。盲聾殘疾。種種形骸。苦樂懸隔。論者每歎造化不公。知解之士。又委之氣數升降。稟賦厚薄。噫。誰信其業由自作耶。經云。生前齋僧布施。尊重三寶。得富貴報。吝財不捨。得貧窮報。輕法慢教。得婢使下賤報。酷好宰殺。得生生夭壽報。戒殺放生。得長壽報。毀謗三寶經文。得水腫乾消疥癩報。玷污僧尼。得雀鴿鴛鴦報。毀謗三寶。得盲聾瘖瘂報。惡眼視發菩提心人。得無眼報。惡口謗發菩提心人。得爛舌口瘡報。遮佛光者。得為人醜黑報。瞋恚盛者。得蝮蝎蚖蛇報。竊盜者。得貧窮困苦報。惡口者。得眷屬鬥諍報。悖逆父母者。得天地災害報。網捕生雛者。得骨肉分離報。輕法慢教者。得永處惡道報。破齋犯戒者。得禽獸饑餓報。污梵誣僧者。得永墮畜生報。邪見者得邊地受生報。可知有一種病。必有一種致病之由。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不可稱計。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此如來金口所宣。難於筆罄。略摘數條。以見今生所受。即是前生所作。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可畏哉。

  今世間不信因果。從未防閑欲念。妻欲美。屋欲華。衣欲豔。財帛欲多。田宅欲廣。營營擾擾。百計千方。不問陰德天良。不顧傷生害命。任六賊造業。意識用事。不知暗竊家寶。反以為樂。色身是假。眾生誤認為金剛不壞身。及至油盡燈殘。風刀解體。眼前妻妾子女田宅金銀。一件也隨不得身。一事也做不得主。所以奉勸世人。與其臨時悔恨。何如早辦前程。果於十二時中。檢察身口意三業。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不論何時。常存省察。久久功純。一舉一動。自合天理。君子必慎其獨。偶動一念。毋論善惡。虗空鬼神。聽之如雷。曾子一日三省。孔聖顛沛不違。與釋教夜夜抱佛眠。是心是佛者。其嚴密防閑意地之功無異也。果能時時拂拭。意根清淨。一旦神識離舍。心頭坦坦。何愁不超登福地。更何至有種種牽制耶。

  三途一報五千劫。出得頭來能幾時。一增一減。共十六萬八千年為一小劫。可見生前受樂時少。死後受苦時多。佛云樂即苦之根。孚佑帝君云。走遍天涯不見人。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幾希之念。人畜關頭也。忍此幾希。雖苦而常樂。失此幾希。似樂而實苦。走遍天涯不見人。正以雖具人形。無非貪暫時之樂。而忘却後來大苦惱之眾生也。世間不信因果。貪愛目前暫時之樂。糊塗造。糊塗受。全無一點審念功夫。逮至罪報無休。動經塵劫。那時悔之晚矣。

  若修世間福者。稍有不遂。即怨天尤人。豈知南閻浮提。本缺限世界。何能事事遂意。其不遂者。必因積累薄。而受享亦薄也。於天何與。於人何尤。前世未種福因。今生焉得福報。後世欲得福報。今生先種福因。欲種福因。須照文昌帝君陰隲文。太上感應篇。武聖覺世經。及三教聖賢所說。利人濟物。持戒修善之事行去。皆可獲人天福報。惟三界內神人。不過暫時息肩。福盡壽終。三途有分。惟修淨土者。一句彌陀。能為萬劫千生銷罪障。一句彌陀。能為四恩三有起因緣。世間修福者。須知福報無常。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古人云。生死海中。一經躭染。便成墮落。盍早回頭。長辭六趣乎。

  修行者。殺戒最重。世間貪圖口腹。任意宰殺。大雄氏現身說法。首垂殺戒。蓋以蠢動含靈。萬物一體。胎卵溼化。各受業報而來。一點真靈。與佛無二無別。既有知覺。即有痛楚。物命雖細。痛無兩般。無奈薄俗相延。視殺生為常事。世間富貴人。原是多生作福。祈求享受而來。一經報得。如願以償。醉飽膏梁。全迷本性。屠宰烹炙。習以為常。不生憫惻之心。不顧刀砧之慘。羶腥惡氣。充塞兩間。怨恨悲啼。不堪設想。至於一羹之內。細命萬千。一箸之嘗。生靈無數。待到業緣遇合。終須次第相尋。奉勸世人。何必以口腹之微。使生物受彌天痛苦。生生結怨。命命償還。古者。山川漁獵。禁令有時。蠶帛雞豚。祇稱養老。聖人體上蒼好生惡死之心。時時戒懼。惻隱為懷。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吾於今之富且貴者。有厚望焉。如唐肅宗置天下放生池。共八十一所。池面寬綽。今浙省西湖。即昔時放生之所。生既當放。即不可殺。願雲禪師偈曰。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動。但聽屠門半夜聲。眾生之物。一入咽喉。頓成糞穢。冤仇迭報。有業隨身。倘普天之下。一日戒殺。計算生命。何止億億萬萬。生全一物。已合天心。況多命乎。至於祭祀神祇禮教之士。往往不肯禁殺。而經云。水陸神祇。凡受血食者。福報盡時。均墮地獄。地藏本願經云。雖天龍鬼神。悉同受之。善果錄云。江西鱘魚嘴。其河最險。神最靈。商賈往來。必殺生禱祭。崇禎間。三昧祖師過其地。夢神告曰。我以一念之差。墮於血食之神。今受禱祭。殺生甚重。恐福盡入地獄。懇師明日為我授戒。以後祭我者。不得復用牲牢。武帝經註云。武帝於明初間。降乩一顯宦家。勸人修善。且云。吾已皈依佛門。與韋馱天尊。同護正法。祀吾者。勿以葷酒。高僧傳云。洛陽僧世高。漢靈帝時。振錫江南。行至[邱-丘+共]亭湖。此處有神素靈。禱祀不絕。神忽在空中語僧曰。吾昔與師學道。以宿布施。故享多福。以嗔心不改。死墮此神。今福盡。命在旦夕。以禱祀多殺。恐墮地獄。願師救我。師令現形。向之持呪。並為說法。悲淚如雨。身形即隱。得離惡報。以上諸神。尚以血食墮落為戒。何況薄福世人。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禴祭。亦寓戒殺之意。梁武帝以麵為犧牲。後世非之。而一念之仁。隱銷殺戒。亦不可厚非。可見世人祀神。與其血祭。不如盡禮。殺生以祀。求福得災。豈不悖哉。至於祭祀祖先。盛備牲牢。此富貴家積習。抑思凡軀報壞。一點真性。各隨善惡受生。來享與否。尚在未必。而所殺之生。先宛轉就死於刀砧之下。揆厥情形。當亦非先人所樂。後人祭祖。原係不忘根本。果其蔬筍備物。亦足明虔致敬。無忝孝思。而世之祀先。竟有為祭畢自饌。因而殺生者。尤為非禮。大聖人云。雖蔬食菜羹必祭。又云。禹菲飲食而致孝鬼神。未嘗明言殺生也。昔阿難尊者。見五百餓鬼。歌詠而前。阿難問佛。佛云。其家子孫。為彼修福。當得解脫。是以歌詠。又見數百善人。啼哭而過。阿難又問。佛云。彼家子孫。為其殺生設祭。不肯作福。是以啼哭。今世人一經有病。或因病愈。眷屬祈禱殺生還愿。血祭邀福。豈知最慘之症。大都冤怨相報者多。世人又復殺生禳解。而不知念佛懺悔。豈非業上加業。夫解冤之說有二。明解者。藉佛力懺清冤業。若非壽盡。病機自轉。善念自生。暗解者。病人陽年已終。仗佛力十念往生可解。佛時和墨國王之母寢疾。經久不瘥。當備牛馬猪羊百頭祭天。佛懷大慈。愍王愚痴。往詣王所。為王說法。王聞法覩光。慚愧悔過。遂不祭天。母聞情悅。所患立除。戒殺獲福。豈非明驗。世儒不知因果。斥戒殺為謬談。因並非佛教。殊不知古聖人慈心愛物。恒露言外。所以文王有七十食肉之政。限以七十。則壯年食肉者少矣。禮曰。魚不登尺不食。又曰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無故不殺。則有故而殺者無幾矣。不登尺不食。則取者少而生者多矣。君子遠庖厨。聖人不綱不射宿。雖有釣弋。所殺亦微。乃知盡性知命之士。淡泊自甘。肉食為鄙。取物以節。愛物以仁。取物以節。即戒殺之謂也。愛物以仁。即放生之謂也。昔東坡曰。予少不喜殺生。有餽予蠏蛤者。即放江中。便令不能全活。亦較烹熬為愈。永明壽禪師。初為縣庫吏。取庫銀買魚放生。法當死。聞將刑。喜曰。吾放生不知幾千萬萬。此番雖死。必生西方彌陀佛國。吳越王錢鏐赦為僧。賜名延壽。後發明心地。專修淨業。開寶八年坐化。梁陶宏景。號山中宰相。其徒桓愷。先得道飛昇。一日降其室曰。君陰功大矣。但所修本草。以生物入藥。功雖及人。而害生命。上帝以此譴怒。景悔之。乃以他藥可代者。別著三卷以贖過。宋史。程明道主上元縣。見鄉多膠竿。以取鳥雀。命折其竿。然後下令禁止。呂原明為郡守。署中多蓄笋乾魚腊。以代水陸生命。宋諸暨縣令潘華。出禁捕魚。後奉詔詣闕。夢江河中魚數萬。皆號泣曰。長者去。吾屬不免烹矣。華異之。作夢記。囑後來邑宰。至孫真人救蛇而獲仙方。劉彥回放龜而脫水厄。陳士安不殺物命。李奚子拯濟飢禽。景向之酷好放生。積功累德。以至登仙。好生之功如此其大。殺生之業。自必不輕。晉時杜永年。家巨富。有子十歲暴亡。未幾。家中母彘生五子。一最肥。將殺以餽官。有比丘見之。謂杜曰。此豚是君兒也。何相去百日而遂亡耶。沙門一言而去。其家但聞異香撲鼻。遂憐而養之。明方孝孺父。將營葬。夢朱衣老人拜曰。君所選穴。近我住處。幸寬三日。俟吾子孫遷盡。當為後報。言訖。再三稽首。其父寤而不信。啟穴。見紅蛇數百。盡焚之。復夢老人泣曰。我已至誠哀懇。奈何使吾八百子孫。盡付一炬。汝既無慈悲。我亦圖仇報。後生孝孺。觸怒成祖。夷十族。被殺者如蛇數。梵網經云。佛子見異類。當發菩提心。楞嚴經云。殺業之報。縱使經塵劫。互相食噉。命命償還。猶如轉輪。互為高下。華嚴經云。殺業之報。能令眾生。墮於三途。經云。眾生造殺業。墮畜生道者。有二種。重者為定殺業。如牛馬猪羊雞鳧等是也。業輕者為不定殺業。如山林禽鳥之類是也。況循環六道。改頭換面。焉知畜道中。不有六親。昔寒山拾得同一人行。見道旁人騎驢。驢不行。騎者加鞭。二大士歎息。同行者問之。師曰。此驢。乃騎者三世前父也。由此類推。殺生何可不戒。奉勸世人。見他宰殺。生救度念。哀憫念。痛苦念。見人放生。生歡喜念。脫難念。讚歎念。昔觀音大士云。凡夫作業。首在色食兩途。色途稍知自愛者。尚知節慎。若口之於味。恣其嗜好。視宰殺為兒戲。天下滔滔。積習難返。今世間富貴之家。不獨牲畜。傷殺已多。更用魚蝦等子作羹。破卵毀胎。動輒億萬。經云。魚子不經鹽漬。三年尚可活。昔宣和間。富商楊序。大書此語於通衢。見人買魚。勸投子於河中。又出資搜羅魚子。後夢神告曰。子本逾期當死。今活生命。不止億萬。爾壽可延。果享年九十八歲。無疾而終。昔佛世有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曰。資福救拔。未知我母死生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是光目之母。墮在惡趣。受大苦惱。羅漢問之。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光目聞已。含悲答言。我母所習。惟好食啖魚鼈之屬。所食魚鼈。多食其子。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如此看來。一臠之嘗。多償一劫之報。不可逃也。奉勸世人。縱不能戒殺。倘遇魚子。必令放之河中。積久數多。最為方便。佛云。念念仁慈。造天人福德身。念念害生害命。造地獄畜生身。護生之道。隨地存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戒。由小及大。推物及人。自能善氣充周。太和翔洽矣。

  昔列子仲尼篇。引孔子之言曰。吾聞西方有大聖人。不治而民不亂。不言而民自信。不化而民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其時三藏十二部經。未來東土。孔子不得聞其教。所以儒釋兩家。動成水火。豈知我釋迦如來。憫憐末世眾生。由兜率天降生中天竺。現示王子出家。苦行成道。作娑婆教主。為眾生慈父。紹七佛位。是天人師。真聖中聖。天中天。莫大於佛。莫尊於佛矣。三教心源。惟佛明了。一切萬物。由佛出生。儒書精者。可為佛法先導。世出世間諸法。均不外乎佛法。豈容擬議半字。世儒拘牖下之見。未窺貝葉。以僧律僧戒。異乎世法。遂大言狂說。目為異端。及察其所學。不過文章詞藻。刑名法術而已。於聖人之心源道統無關也。考其所行。不過驚愚飾智。放浪形骸而已。於先師之遺言往訓無涉也。惟歷朝理學名人。多通釋教。往往由此悟澈心源。經云。四大部洲內。得貝葉遺教經文者。一萬九百國。其餘國土。眾生福薄。不堪聞教。佛法住世。遭遇甚難。幸而值遇正法。已是多生供養諸佛。種植善根。若不趁此靈光。痛改前非。苦志辨道。吾恐一失人身。萬劫難也。

  世間求道之士。或修習禪定。或堅固吐納。希冀得道飛昇。長生不死。此種人意中。以為求仙。已極修道之量。豈知修習仙道。勤苦難成。即幸而得仙。福盡難免墮落。經云。有宿德者。福報現前。能生天道。天仙福盡。有宿業者。惡報現前。復墮三途。善惡兩報。熟則先償。七趣循環。永沈苦海。涅槃經云。雖至大梵天身。乃至三界極頂。壽八萬四千大劫。不了妙覺明心。五衰相現。還墮苦趣。如此看來。雖至成仙。在佛眼視之。仍是未出生死之凡夫也。惟佛為大醫王。能療世間諸苦毒煩惱。如欲脫離苦網。除非依佛住。依法住。依僧住勤修淨業。念念彌陀。果得極樂往生。永與三界隔斷。一了百當。切勿游疑。

  若已知淨土法門。尤必須明白正助兩因。正因即是念佛。助因便是持戒。戒門甚廣。而以根本五戒為總綱。即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言戒飲酒也。五戒既具。自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語。出文昌帝君陰隲文。前明蓮池大師。為淨土法門砥柱。一時名公巨卿。皈依雲集。常云。住世陰隲文。出世彌陀父。今世間亦知誦陰隲文。而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恒視為老生常談。昔鳥窠禪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兩句。三歲孩童說得出。百歲老人行不得。旨哉言乎。阿含經中。阿難尊者。亦云。當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昔善現菩薩勤求佛法。遇一女人。如佛示現。善現菩薩稽首恭敬女答曰。諸佛妙法。無量無邊。我之所聞。祇有半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已。善現聞之。身心清淨。洞達義旨。可見行善戒惡。乃修道之根基。根基不立。善芽不茂。如念佛之人。奉行此兩句為助因。如乘船遇風。速到彼岸也。

  人所以不肯求生淨土者。由不知地獄報之苦且久也。凡世間大奸大惡。不忠不孝。刺佛身血。污犯僧尼。阻人出家。壞人道心者。入無間地獄。此獄受苦無間。無有出期。地藏本願經云。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天地有變壞。罪業無了期。無間之罪。如此其重。其餘作惡受報。雖不如此久遠。而眾生生前所造身口意三業。有罪必報。無幸免者。地獄報盡。將已往傷殺生靈。一一填還畢。然後為貧苦下賤之人。若由此植福。即得福報。既得福報。易於作惡。一朝失足。頑福消盡。仍從墮落。其中由富貴而貧賤。由男身而女身。由地獄而畜生。高下低昂。輪轉不已。由此觀之。實實有地獄境界。即實實有受報之身。若將信將疑。懶散懈怠。一朝惡積報來。難保地獄無分。若謂有福且享。有惡且作。待得報來。有罪再受。吾恐刀鋸鼎鑊在前。悔之晚矣。凡墮無間獄者。神識昏迷。雖欲念佛。而業力遮蔽。一字不能出口。可畏哉。

  一四天下中。惟南閻浮提。人心最惡。殺盜婬妄。終日無休。而古來成佛作祖。多在此處。何以故。以人心猛利。易於發真實道心。非比他洲。人修十善。福止生天。經云。西洲人。作惡微末。至今風俗敦厚。人壽千歲。究因不信佛法。雖得生天。終是未脫輪迴。由此觀之。欲免地獄。非修善不可。欲免輪迴。非修淨土念佛不可。念佛即可發真實道心。既發真實道心。成佛作祖。直下承當。豈非世間真豪傑乎。

  世間有今生為善。而遇惡緣者。有今生作惡。而享福報者。遂肆然以為禍福無憑。報應顛倒。並將因果之說。一並抹煞。豈知冥中。福罪兩報。熟則先償。譬如種樹。先種者。先開花結果。新種者。雖加倍培植。一時未能成陰。即刻開花結果。即此理也。王龍舒先生曰。人有見目前善惡未有報。遂不信因果。而因不信淨土。殊不知善惡未有報者。非無報也。但遲速耳。昔佛謂阿難曰。人有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又有今世為惡。死生天趣者。阿難問故。佛曰。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惡已熟也。今世為惡。死生天趣者。今生之惡未熟。前生之善已熟也。熟處先受報。譬如欠債。急則先還。感應道交。不容先後錯亂。凡夫業眼遮隔。不能洞悉幽冥。遂將因果念佛等說。一概抹倒。己既不信。又復教人不信。即此一念之差。一言之妄。口業無邊。暗損陰德。為地獄根本。若能深信因果。念佛之念。自油然而生。由此一直前進。明心見性不難。世人亦諒吾苦口否。

  須知修道直捷之法。莫如念佛。念佛法門。乃如來憐憫末法中。怯弱眾生。指以方便法門。此門圓攝圓收。殊勝奇特。能出三界火宅。能拔三途劇苦。勤修福善。僅得生天。天福受盡。依然墮落。惟念佛往生淨土。一生可補佛位。若毀謗不信。永墮地獄可知。南無阿彌陀佛六箇字。功德浩大。有不可思議之力。難得今生遭遇正法。當捨却身命。併力念去。雖眾生善根厚薄不同。譬如沙內淘金。根利福厚者。眼明心慧。自當早得。即鈍根下智。果能勤求不懈。緩緩拾取。舉不空手而回。如有同志。當不河漢斯言矣。

  昔何尚之對宋明帝曰。百家之鄉。一人持五戒。則一人善。十人持五戒。則十人善。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去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陛下可坐致太平矣。可見持戒信佛。不獨為出世要法。亦是治世良方。吾願讀書知理之士。信之奉之。不致毀謗造業。吾知是人。必已深明治術。通達事理矣。

厭塵追溯數十年來學道苦志。成七絕八首。不敢言詩。遣悶而已。兼勸同修

  幼來負笈從師訓。深望書香繼昔賢。忽爾中年天下亂。倉皇一棹避烽煙。

  從茲棲息向荒村。拋絕韋編事酒尊。偶爾相逢皆牧豎。却從何處問心源。

  似箭光陰廿六時。蓮緣遇合勸修持。名心未倦歸林鳥。大道雖明暗自疑。

  疊蒙知識寄書多。勸我除煩執太阿。惟有寶王三昧法。橫修淨土念彌陀。

  從此搜羅淨土文。晨鐘一棒耳邊聞。方知幻體皆虗假。太息蘭膏枉自焚。

  娑婆學道最難成。火裏栽蓮念貴真。鐵壁銅牆堅不撼。方能撒手出紅塵。

  塵霾不使鏡臺封。混俗和光一世中。幸喜猿繮能勒定。六時長對佛燈紅。

  密密心頭五十年。海隅落日盼西天。吾家本是蓮邦屬。一葦東來度世緣。

蓮修起信錄卷第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