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歸元直指集

 明 宗本集

歸元直指序

釋尊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眾生佛之知見悟入真常之大道耶世人不達此理排斥異端亦猶不孝之子反恨於父母深可痛哉吾以久棲林下柰因道眼不明正所謂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吁儒能體佛可以為真儒不見國相張商英曰吾學佛然後能知儒亦此謂也延慶一元本禪師幼習儒長從釋悟徹性宗專修淨土誠乃稠人中之知識也由是利他心切集成此書一日過我山居特請為序吾勸學道之者既能信入要當力行不可滯教迷心將指為月全在剖破微塵流出大千經卷普濟群生同成正覺豈待一卷兩卷耶咦果到這般田地吾言亦為[穴/(爿*臬)](尼去聲)語爾。

  隆慶  年次四月佛降生日 鹿園居士萬表序

歸元直指集上卷總目

  念佛正信往生文 一  尊崇三寶教法篇 二  孝養父母報恩文 三  行脚求師開示序 四  開示參禪龜鏡文 五  禪宗淨土難易說 六  辨明邪正決疑文 七  勸發真正大願決定往生說 八  慈照宗主示念佛人發願偈并序 九  天台智者大師勸人專修淨土 十  永明壽禪師戒無證悟人勿輕淨土 十一  長蘆磧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十二  龍舒王居士勸人徑修淨土 十三  丞相鄭清之勸修淨土文 十四  辨明六祖大師西方淨土 十五  諸祖指歸淨土文 十六  諸經指歸淨土文 十七  阿彌陀佛因地事理說 十八  龍舒口業勸戒文 十九  辨明三教大理贊翊治化論 二十  毒峯善禪師三教一理述 二一  姚少師佛法不可滅論 二二  靜齋學士三教平心論 劉謐述 二三  黃門侍郎歸心辨惑篇 顏之推撰 二四  三教真如本性說 二五  東坡學士飲食說 二六  優曇祖師戒殺文 二七  佛印禪師戒殺文 二八  真歇禪師戒殺文 二九  普菴祖師戒殺文 三十  身為苦本覺悟早修 三一  三大聖人決疑文 出藏經 三二  萬宗禪師直指篇 三三  龍華三會略要說 出藏經 三四  宗鏡要語 三五  禮佛發願文 三六  淨土成佛 三七

歸元直指集下卷總目

  辨明異端 三八  辨明楊墨 三九  辨明虗無寂滅 四十  辨明鬼神情狀 四一  辨明天誅雷擊 四二  君臣名儒學佛 四三  儒宗參究禪宗 四四  學佛謗佛 四五  從人謗佛 附己見謗佛 四六  破不信因果 四七  破不信地獄 四八  地獄輪迴異類說 出儒典 四九  辨明升降託胎 五十  辨明梁武定業 丞相張商英解 五一  辨明東西界域 五二  辨明三教經典 五三  辨明三教至道 五四  辨明三教優劣勸修淨土論 五五  辨明三教聖人前後降生頌 五六  辨明精氣神 五七  離相顯性往生淨土說 五八  身雖出家不求淨土說 五九  裴相國身心虗偽說 六十  龍舒居士婬殺說 六一  理事圓頓說 六二  為君子說 六三  情說 六四  小因果說 六五  二天人說 六六  勸修備說 六七  寄庫功德說 六八  過現未來三大劫說 六九  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七十  永明壽禪師警世文 七一  圓修淨土決疑論 出藏經 七二  天地神明戒殺文 七三  事親大孝戒殺文 七四  待客解嘲戒殺文 七五  分產解冤戒殺文 七六  慶生報本戒殺文 七七  許願保安戒殺文 七八  救患諂祭戒殺文 七九  利益亡人戒殺文 八十  預修超薦戒殺文 八一  慈心不殺放生文 八二  普勸戒殺決疑文 八三  太上東嶽垂訓文 八四  紫虗元君戒論文 八五  康節先生勸善文 八六  無際大師心藥方 八七  勸行忍辱撮要 八八  勸人敬惜字紙 八九  勸修西方淨土 九十  普勸修持淨土 九一  預辦淨土資粮 九二  臨終正念往生 九三  臨終三疑 九四  臨終四關 九五  淨業疏式 九六  行願流通 九七

歸元直指目錄(終) (上下)卷末附(西方山居)詩百首

歸元直指集卷上

  念佛正信往生文 一

蓮宗寶鑑云夫唯心樂國普徧十方自性彌陀圓融一智妙應於色聲之境流光於心目之間就中返妄歸真直下背塵合覺昔我法藏發弘誓啟極樂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韋提之妙域是乃廣長舌覆而同讚諸餘經盡而獨留盖以利生之喜捨心增應化之慈悲量大教分九品乃別開方便之門觀明一心實徑直還源之路聖凡際會如久客歸於家鄉感應道交似稚子投於慈母昧斯至理觸類皆迷信此圓談事無不達況復慈光願攝佛力難思順水乘船不勞自力推門落臼豈有他哉有願必迎無機不被舟石可濟獄火頓消菩薩聲聞生彼者無量無數前賢後聖得道者可撿可尋鸚鵡頻伽尚有法音演唱蜎飛蝡動悉蒙教化恩慈聖境非虗佛言不妄何乃愛河浪底沉溺而不憂火宅焰中焚燒而不懼密織癡網淺智之刃莫能揮深種疑根汎信之力焉能拔遂即甘心伏意幸禍樂災却誹清淨之邦貪戀煩惱之世焦蛾爛繭自處餘殃籠鳥鼎魚翻稱快欒皆由善力微而業力勝信根少而罪根多是以三界茫茫四生擾擾盡貪生而兀兀孰解知歸悉逐業以悠悠不求出要過去生死劫石難窮未來輪迴芥城莫盡匪夙生之有幸豈得遇於斯因擊鼓開囹圄之門宜應速出逢舟濟沉淪之難詎可遲疑敬順金文善隨佛學不聞不解者可痛可傷焉矧茲五濁惡世四面火焚唯佛一人力能救援既聞妙法宜植淨緣一念信誠萬德因種思齊先哲希悟真常普皆如說奉行盡心頂禮信受問曰既言信者未知信何法門答曰信憑經中佛說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定得佛證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迎接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不墮三惡道所以勸信念佛受此法持此念則往生淨土必矣是故三世諸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修諸功行具大願力入佛境界成就菩提未有不從這箇信字而入也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信能長養諸善根信能超出眾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解脫生死海信能成就佛菩提嗟乎今時齋人信持戒而不信念佛信奉佛而不信往生淨土是皆自失其大利也故維摩云深信堅固猶如金剛欲到西方要由深信君看淨土恒沙佛盡是當年正信人。

尊崇三寶教法篇 二

天上天下三寶為尊世出世間三寶為最何名三寶佛法僧也三寶者有三種一曰同體三寶謂真如之理自性開覺名為佛寶德用軌則自性真正名為法寶動無違諍自性清淨名為僧寶二曰出世三寶謂法報化身隨類應現是為佛寶六度詮旨四諦緣生名為法寶十聖三賢五果四向名為僧寶三曰世間住持三寶謂泥龕塑像名為佛寶黃卷赤軸名為法寶剃髮染衣名為僧寶歸依者罪滅河沙瞻仰者福增無量今有邪愚不解偽撰真宗妙義經妄言精是佛寶氣是法寶神是僧寶致使入善門者信其邪說不敬三寶實可憐愍若夫不敬世間三寶則同體出世三寶何所得哉自賺猶可又賺他人可謂歧人天之正路瞎人天之眼目毀因果之真教澆定慧之淳風無甚於此也佛言一切眾生若不歸依三寶永劫墮三惡道不見古教云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歸依佛者不墮地獄歸依法者不墮餓鬼歸依僧者不墮旁生何以故佛為無上醫王法是除病良藥僧乃導人知識並為真淨福田背之則邪向之則正凡見一切佛像起如來想見一切聖教生難遭想見一切比丘僧起祖師想禮拜供養無得輕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如此則一體三寶唯心備具矣諸仁者若欲得道當依佛語違而得者無有是處或曰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須看經教而悟道乎答曰達磨老祖之說實是應病之良藥今人不達祖師宗旨反以執藥成病矣祖師要人悟心合教故說此言恐學人泥於文字而不參本佛亦恐滯指而迷月也六祖云達磨道箇直指早是曲了也何以故要知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豈可謂無文字乎若真不立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亦是文字之相豈可言其不立乎愚人見說不立就便一向執空只說不立文字反謗佛經罪障深重可不戒哉不見達磨傳法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祖又曰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如此者達磨豈無文字與人乎先德云看經者明佛之理也則是藉教明宗心與教合以心印心無二無別故知欲達真乘須親教典稟教乃能明理明理然後修行行願無虧道果可證看教既有此益焉可輕其教法乎溈山警策云教理未甞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臈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遂成疎野觸事面墻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反責後生無禮纔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人我貢高欺壓後學遂使一生空過後悔無追展轉輪迴何時休息噫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虗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託勝因方能廣益如此者豈可輕其教法乎輕其知識乎若輕其知識即輕其教法輕其教法即輕其佛祖輕其佛祖則自欺其心自欺其心則反沉苦海矣嗚呼釋迦世尊尚捨全身而求半偈身為牀座而求妙法不見行願品云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國城妻子象馬七珍世尊重法既如此凡夫可輕其教法乎藥王菩薩將身為燭而報佛深恩常啼菩薩賣心肝而學般若神光斷臂參請善財泣血南求皆是為法亡軀纔得了明大事圓覺經云末出眾生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即得成就無上菩提智度論云於諸導師生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恭敬不念餘惡如獘囊盛寶不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獘人執炬不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華嚴經云但於能說佛法之人生難遭想應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王想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若聞一句一偈未曾有法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及釋梵轉輪王位法華經云能說此經之人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起信論云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者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經教及一切善知識開示能自成佛者無有是處不聞先德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友豈不然哉要知大乘經典諸佛所師佛果菩提皆從中出觀經三種淨業并上品上生者皆言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能如是者決定往生何名大乘經即華嚴法華般若涅槃楞嚴楞伽圓覺等經并觀無量壽佛等經及一切專談淨土等經修淨業人當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問曰識字之人可行不識字者何為答曰雖不識字讀誦亦可印施流通再能頂禮歸依有日自然通曉不見善財一生證果龍女八歲成佛盖因致力於多生豈能一朝成辦爾妙莊嚴王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大德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豈小補哉今生不明佛理之人皆因前世輕慢佛法今世再不尊崇來生愈加愚困不見法華經云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苦哉苦哉若是毀經教謗法師其罪過於罵佛可不慎歟若不信之法師火宅二品中可見吾勸後之學者欲修無上菩提必須參禮明師聽從教法若遇盲師指示要超昇反沉墜矣可謂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孝養父母報恩文 三

蓮宗寶鑑云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無非佛行欲得道同諸佛先須孝養二親故賾禪師云孝之一字眾妙之門佛語以孝為宗佛經以孝為戒言中不昧口出戒光直下分明頓開心地夫孝者有在家之孝有出家之孝在家孝者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承順顏色以盡養生出家孝者割愛辭親飡微契本深入無為之理上酬罔極之恩趣解脫之要途報慈親之捷徑非但未來獲益亦於現世成功所以如來子夜踰城道圓雪嶺盧能白金遺母法繼黃梅然而以法斷恩應思報德是以迦維省父忉利寧親至於貧乏無依理合躬親給侍是故畢陵伽起盡心之戒忍大師有養母之堂陳睦州織屨供親朗法師荷擔遊學然則出家者以法味為甘旨不忘反哺之心以佛事為勤勞未遺世諦之禮非但一世父母而多生父母皆報不唯一身父母而法界父母皆度同登覺岸豈止周公之配天普示迷津故逾考叔之純孝出家之孝其利博哉如或因緣未和父母不聽宜盡在家之孝勸修出世之因若能即俗而真亦有成佛之路覬反嬰兒之行無虧膝下之嚴報雙親顧復之勞致一乘圓滿之地遂使在家菩薩行解無疑出俗高人因斯可鑑其有局於事佛不能盡於事親覩茲有感于中可以克全其孝嗚呼光陰易往父母難忘有親在堂如佛在世以此報親之德圓成念佛之功是知父母喜歡則諸佛喜歡此心清淨則佛土清淨可謂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連。

行脚求師開示序 四

弟子宗本生于四明陳氏承感

  雙親撫恤請師訓誨入學攻書父教師嚴頗通詩禮年十五時有族兄朽木處士因恙棄世屍臥空堂余經堂門而過乃見亡兄四大驚怖憂疑自歎曰世相非堅命如風燭無常忽到難躲難逃遂欲出家學道超脫輪迴不識修行路頭心中猶豫到於本境茶亭禮佛偶見一僧危然端坐余乃叩問是何大德僧曰吾是遊方禪和子也余見此說不勝喜悅遂即迎請歸家具辦香齋供養飯食已訖拜問禪師弟子欲逃生死不知依何法修禪師問我是何姓名是何年紀宗本答曰弟子姓陳名靜修年十五歲也禪師讚歎曰年已幼而發心高世之希有陳善男子一心寂靜聽吾所說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宗本曰念阿彌陀佛焉得便超生死乎禪師曰信憑佛說脫苦良方無如念佛若不念佛生死難逃。

  問曰念佛法門有何所出答曰念佛法門非止一經一教之中所載盖大千恒沙經卷之內無一不具念佛法門也若依此法而修決定往生淨土。

  問念佛有幾許功德可以往生淨土答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等其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問一聲佛名云何能勝答佛國往生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能稱一聲阿彌陀佛其福過彼自念尚以如此何況勸人。

  問佛德雖然如是凡夫罪業所多云何一世念佛便得往生淨土答十六觀經云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有人平生造五逆十惡臨終十念阿彌陀佛尚得往生況一世齋戒念佛乎問阿彌陀佛何故有如是廣大功德廣大行願答大阿彌陀經云釋迦佛一日容顏異常侍者阿難怪而問之佛言善哉汝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億倍不及所問功德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以此觀之是釋迦佛初欲說阿彌陀佛之時其存於心而形於色者已異於平日則阿彌陀佛所以感諸佛者固已非常況於感一切眾生乎何則觀其阿彌陀佛初發願云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者無所不度可知矣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天人以至蜎飛蝡動之類蜎飛者謂微細飛虫也蝡動者謂微細蛆虫也若此者佛尚化度況於人乎阿彌陀佛又有願云若稱我名必生我國若不爾者誓不作佛是以廣度眾生無有窮極而人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由此推之念佛功德實不可思議也阿彌陀佛又云若有眾生欲生我國上品者須用慈心不殺愛護含靈具諸戒行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諦理深明供養三寶孝敬雙親悲憐貧苦教化有情加持法食普施鬼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能如是念佛者決定上品上生直至成佛其或力量未充且自堅持齋戒一心念佛若能念念無間亦不在下品生矣況此法門不揀賢愚不擇貴賤不在貧富不分男女不問老幼不拘僧俗不論久近皆可念佛念佛軌則亦以不拘或高聲念低聲念流水念頂禮念攝心念參究念觀想念輪珠念行道念住立念靜坐念側臥念默念明念千念萬念皆同一念唯要決定信心求生淨土果能如是行持何用別尋知識可謂行船盡在把梢人達者同登安養國 蜎(淵)蝡(軟)蛆(七俞切)。

  宗本問曰世間之人多說家緣縈絆世務纏身且待老來然後念佛此等之言唯願釋之。

  禪師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豈不見死心禪師云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室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柰前程有限暗裏相催符到便行不容遲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裏親見耳裏親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却多少豈不聞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又云自從早年索妻養子經營家計受盡萬千辛苦忽然三寸氣斷未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順兒孫齋得幾僧看得部經燒得陌紙春三秋九做得椀羹飯哭得幾聲猶是記憶爺孃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頭未冷作撻財產出賣田園恣意作樂以此較之着甚麼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復引古德云冷笑富家翁營生忙似箭囤內米生虫庫中錢爛貫日裏把秤稱夜間點燈筭形骸如傀儡莫教繩索斷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世業待老來方念佛乎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趂此未老無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塵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只要我之盤纏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思之思之且喜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世人雖然難免營辦家緣亦須早晚焚香念佛況此念佛法門人皆可以通行譬如千年暗室一燈照之則為明矣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在官者不妨職業在士者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夫不妨耕種在婦人不妨女工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禪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或在晨昏禮念或在忙裏偷閑每日或念千聲百聲或念三五百聲或念十聲唯要回向發願願往西方誠能如是決定往生矣陳善男子你若齋戒精嚴一心念佛不生淨土者(某甲)當墮拔舌地獄我見禪師發誓深重是則驚駭跪拜蒙感開示念佛法門也。

  禪師曰若言淨土教門億劫之中說不能盡是以略舉數言耳古德云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誠哉是言也夫真信修行之士要生西方淨土不是說了便休須是把做一件大事相似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着一座須彌山搖撼不動只此一念是汝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劒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是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又何必問人覔歸程乎可謂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禪師丁寧再告曰陳善男子今將十法界之法付囑於汝汝將此法亦以開示後人精進修行同成佛果宗本答曰用廣發揮於後世庶幾有補於將來禪師曰善哉善哉十法界者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脩羅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夫十法界者一心具足隨造隨受據你所作因還你所作果是以善行惡行世間之因也三界六道世間之果也持戒念佛出世間之因也淨土成佛出世間之果也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有欲快樂人天而不修福欲出離生死而不念佛是猶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奚可得哉要將念佛為正因作福為助道福慧雙修成等正覺所以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無差始終不昧何以故形直影端聲和響順應知因實果則不虗如今是因臨終是果作惡而惡境現前念佛而佛界自至豈不見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也。

  宗本問曰依何法修得到佛法界禪師曰當知六道眾生皆有佛性真如平等一體同觀如諸佛想如父母想無間冤親悉皆濟度盡未來際行普賢行能依此法而修即與諸佛齊等。

  問依何法修得到菩薩法界。

  答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昏散智慧度愚癡能依此法而修即與菩薩同等。

  問依何法修只到緣覺法界。

  答中乘之人樂獨善寂雖知諸法緣不行普度是以只到緣覺法界。

  問依何法修只到聲聞法界。

  答小乘之人怕怖生死如獐獨跳不顧後群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以只到聲聞法界。

  問依何法修止生天道。

  答修十善業得生天法界。

  問依何法修復得人倫。

  答五戒堅持得生人法界。

  問造何罪業墮落脩羅。

  答若人雖修善業常懷勝負瞋慢之心墮在脩羅法界。

  問造何惡業墮落餓鬼。

  答慳貪不捨瞞眾獨食墮在餓鬼法界。

  問造何惡業墮落畜生。

  答造作愚癡邪惡之業決墮畜生法界。

  問造何惡業墮落地獄。

  答毀謗三寶造作眾惡定墮地獄法界此上十法界者盖隨人所作所修。

  宗本頂禮謝師曰若非宿生慶幸焉得遇於明師開示也禪師告辭而又曰汝若有疑未決可看蓮宗寶鑑淨土指歸龍舒淨土文萬善同歸集智者大師十疑論天如則法師或問神棲安養賦淨土決疑論凡所讚揚淨土經教者皆可看之宗本曰恭稟師命信受奉行○出家參學事理文長不錄。

開示參禪龜鏡文 五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洗滌根塵以悟為則諸仁者欲修無上菩提必用堅持齋戒戒行若不嚴持菩提終不成就何以故戒為萬行之先鋒六度之基址如造屋宅先固其基若無基址徒架虗空夫戒者大乘三聚戒也攝律儀戒無惡不斷即諸惡莫作也攝善法戒無善不積即眾善奉行也饒益有情戒無生不度即普度眾生也此三聚戒者是菩薩成佛之戒也若人具此三戒方可修禪不發此心參禪何益不見梵網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豈不然哉佛祖云戒能生定定能發慧慧則明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作祖者莫不由斯戒也○夫參禪一事極是向上玄機不是等閑小可須當發大勇猛發大精進亦要息慮忘緣收視反聽將平時好惡知見憎愛是非盡情掃蕩如利刀斬一握絲一斬一切斷亦如斬纜放船徑望前去亦如一人與萬人闘戰不容眨眼那可遲疑果能發此决烈之志纔有參禪氣象既有參禪氣象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一其意或念三聲五聲回光自看云問着念佛底是誰○參要見這一念從何處起良久覷破這一念疑上又加疑又問問念佛底是誰畢竟是誰到這裏緊顧繩頭不得放捨如見生死冤家扭着就要了當不容擬議不待商量如此參禪剋期取辦○未能如是更聽饒舌剩語夫參究下工之法如人增在千尺井底朝思想暮思量單單只用求出之心再無異念又如失了要緊物事相似朝也尋暮也尋橫也尋竪也尋尋之不見細想沉吟亦猶猫捕鼠內外一如亦如過獨木橋愈加仔細若也如此用心昏散自然而退行住坐臥如護嬰兒不可卒暴所以探珠宜浪靜動水取應難定水澄清心珠自現古人云開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故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果能如是行持工夫定得入手縱得禪定現前不可住在枯定須參大事了明圓成一切種智先德云莫只忘形與死心此箇難醫病最深直須坐究探淵源始得見性識天真正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待懸崖撒手絕後再甦方可謂之了事人雖決此一則又有一則疑或有話頭提起提不起分明不分明得力不得力輕安不輕安此等得失有無盡不可著但存參究之意即是工夫決了此一則又有一則疑或有好境現前不要歡喜恐歡喜魔入心或有惡境現前不要煩惱恐煩惱魔入心要知此等境界非是外來皆是昏沉所生或是業識所感凡有眼見耳聞者盡是虗妄俱不要着精進做去古德云汝之伎倆有盡我之不采無窮真是色身上有病者這箇不可強為急須禮佛懺悔念佛消遣過時病源脫體然後又參若有智慧之人亦可參究要知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病從何來是誰受病果能如是覺照亦有發明之時此則雖決了又有一則疑倘有見解聰明現前切莫認着急須掃過若也住在知見境界埋沒本來面目先德云佛法不是鮮魚那怕爛却如剝芭蕉相似剝一層又一層剝一層又一層直要剝到無下手處纔得打成一片然後着衣喫飯屙屎放尿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無不是一箇阿彌陀佛自此心花燦發洞照十方如杲日麗天明鏡當臺不越一念頓成正覺非惟明此一大事從上若佛若祖一切差別因緣悉皆透頂透底佛法世法無不明了雖到這般田地亦未可住着須求證悟作家投機印可印可之後聖凡不立取捨兩忘說甚麼天堂地獄分甚麼南北東西徧法界是箇自己彌陀盡虗空是箇唯心淨土便可以一毫端上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接引未來扶持末運如斯禪者方是出格丈夫超群烈漢○如或未然且仗彼佛願力求生淨土何則恐怕臨終陰境現前手忙脚亂此時作不得張主不免又逐業緣去也還要確實念佛福慧兼修送想樂邦一心待盡可謂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嗟乎去聖時遙源流益別近有一等泛泛之流智眼又不明淨土又不信錯會祖師機語謬談聖意施為不知參究一心一向着於四大今日兩明日三教人扭揑做作顛蹶奔馳定慧不得現前遂致反成狂妄虗消信施孤負己靈輪轉三塗受諸苦楚只為打頭不遇作家到老翻成骨董此等盲修瞎煉之徒縱然弄到彌勒下生亦無出頭日子正所謂無禪無淨土銕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苦哉苦哉勸戒後學高賢切宜仔細我今分明說破說破又被人憎智者知是醍醐迷者反成毒藥若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嗚呼天晴日頭出雨下地上濕盡情都說破只恐信不及珍重。

禪宗淨土難易說 六

或問曰世間有人別執公案使人做作工夫只期參禪悟道不願往生淨土此法何如答曰利根上智之人可以真參實悟略有差訛便成大錯曰何以知其為錯曰錯處在於未悟依舊展轉輪迴不若持誦修行必得徑生淨土善知識非不教汝參禪唯恐你不念佛何以故參禪悟道者難念佛往生者易汝不聞古德云參禪要了生死百無二三念佛求生淨土萬不失一正所謂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豈不然乎況以參禪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參禪禪宗淨土易難今日分明直指法門固有八萬四千總不如一句阿彌陀佛公案雖有一千七百亦不如一句阿彌陀佛何則阿彌陀佛教門有頓有漸有理有迹上根智人直下承當見性成佛中下之流未能頓超者仗彼佛力亦得往生是以念佛教門勝過一切教門也其餘公案功德要及念佛公案功德百分不入一百千萬億分亦不及一何以故若是功德同等十方三世諸佛不應讚歎阿彌陀佛恒沙經典之中不應指歸西方淨土豈不聞歷代祖師箇箇念佛古今名賢人人念佛僧俗男女悉皆念佛若是法門平等何不別舉法門哉汝且觀於世人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佛何也要知阿彌陀佛願力無邊是以獨稱獨舉也不見讚佛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由此推之念佛公案實是超過一切公案也我今再說九十六種外道俱為生死修行只是不得解脫何也皆因遇着盲師將正法作邪法佯佛法作魔法說以此錯賺者多矣自賺猶可又賺他人正所謂一盲引眾盲相牽落火坑也○昔日如來告目連言譬如萬川長流有浮草木前不顧後後不顧前都會大海世間亦爾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秪由不信佛經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阿彌陀佛國土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且如往生錄內高僧傳中賢愚並生今古皆爾盡拋穢土俱趣淨方孕七寶池捨胞胎苦超凡入聖得道證真不歷三祇便成佛道豈非佛力難思也若欲永超生死輪迴得涅槃樂者無出往生法門矣何以故娑婆濁境眾苦集而求道難成淨土樂邦諸善聚而位登不退稱名號者諸佛護念而往生發菩提者彌陀光照而增進菩薩羅漢與其同儔水鳥樹林悉皆念佛耳畔常聞妙法心中頓絕貪瞋快樂無窮壽量何極一生彼土便獲阿惟豈比人天道中觸目多諸違順權乘路上善根希有周圓地前三賢向未見道而失念舍利六住猶遇惡緣而退心所以法華會上退席者五千寶積經中失道者猶眾觀佛世尚爾何今時不然是知三乘之士歷僧祇劫而功行無成念佛之門於彈指頃而位階不退是以生淨土者有進無退決定成佛故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阿[鞥-合+(白-日+田)]跋致者不退轉地是也嗟乎初心信淺非他力難以進修我佛願深但有緣悉皆攝受諸仁者從上佛祖立教開示念佛法門何況今之禪流不信往生淨土凡修淨土者不礙於參禪何參禪者乃薄淨土而不修也。

辨明邪正決疑文 七

明教大師曰能仁之垂教也必以禪為宗而佛為祖祖者乃其教之大範宗者乃其教之大統大統不明則天下不得一其所詣大範不正則天下不得質其所證夫古今之學佛者競以各立門庭是非相勝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為患也嗟乎近世有等邪師造成魔外妖言倚號寶林法論(俗名圓活論也)偽撰真宗妙義經僭稱無上法寶惑得後人十錯九訛使得迷流七顛八倒不識本來清淨法身一向着於膿血皮袋盡將夢境印證工夫反謗參禪念佛皆是小乘布施結緣亦是濁福教人佛不用禮香不用燒戒不用持經不用誦自此邪解佛言妄談聖意說道婬慾不礙菩提殺盜無妨般若混吾教中遞相傳習不守清規壞亂正法此是妖精鬼怪夜聚曉散假稱官法堂堂佛法隱藏宜用吹滅燈燭暗傳妙法汝等依我行持七日見性悟道又教入社弟子罰誓寫疏印合天條燒上天廷方得成佛此是絕妙好事不許外人得知若也泄漏天機汝等定墮此願再着幾人屋後門前巡風打擄恐怕有人隔壁視聽宜用謹防嗚呼何勞如此若是真正佛法鐘皷陞堂雲集大眾敷座演揚明白開示豈有隱藏之理也唯恐傳之不廣豈怕人得知也因是事魔之徒故以瞞人瞞己也年復年來多有此樣扇動人家清信男女不覺不知鼓入魔道吁賺却路頭猶可恕又妄說六祖云寧度白衣千千萬不度空門半箇僧如斯之輩非特惑於後人是亦誣於先聖豈不聞永嘉云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無窮數又豈有度白衣而不度空門乎此言實是謗三寶壞宗風行其邪犯其禁一朝事露天理難容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千佛出世不通懺悔何以故阿鼻地獄罪畢復墮諸地獄中受得地獄業消復入畜生餓鬼展轉受苦無有休息正所謂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豈不見古聖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聲如千錐劄耳速須遠離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諸仁者此等邪魔只為宿熏業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消惡根難拔況此眷屬世之甚多今以略舉幾種破汝等疑○又有邪師妄稱達磨正教令人看箇佛無二字呼吸運用又教努力高提逼氣衝頂胡說笟籬之法勇猛加功此等之人皆是邪見異道縱經塵劫不出輪迴○又有邪師說道丹田是極樂國土又是諸佛安宅令人觀照扭揑做作般精運氣透過三關言稱返本還源見性成佛聽得肚中一響又言六種震動師子作吼此等之人年老成魔永沉鬼窟○又有邪師不識大聖洪名不知念佛功德謬說坎男離女水火既濟妄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分開六種邪解誑惑迷人輕慢大聖罪同割截肢體出佛身血此等之人師及弟子俱入地獄○又有邪師說道頓悟法門令人不用念佛偽辨陰陽之理脫衣仰臥觀空又言夾脊雙關指名曹谿一派教人縮脚運氣妄稱發大慧光如此做作施為盡是鬼家活計不知諸佛皆是積功累德而成豈可着空便成佛道佛法猶為塵障豈可存得陰陽此等之人與魔作伴永劫沉淪○又有邪師妄傳一百八字號曰百八摩尼徧身肢節安名上下左右表法令人轉過一遍便當一參工夫雖拜日月北斗亦不嚴整衣冠或裸露身形或輕衣唐突不敬祖宗父母障人供佛齋僧反說泥佛不能度水木佛不能度火金銀銅像亦不能度爐經是葛藤不消讀誦自此輕佛慢法胡亂施為須是人人丹霞方許燒佛箇箇百丈方可道無其或未然入地獄如箭○又有邪師偽設種種多法妄指性命雙修又稱大道金丹欺誑世間男女不識真參實悟一向鬼怪行持將一年十二箇月按作十二度工夫將眼耳鼻舌身意按作諸佛菩薩將皮肉血脉骨節按作八部天龍耳邊忽聞有聲表作聲聞羅漢果位眼前忽見昏魔表作描畫不成境界或見金沙布地或見千葉寶蓮或見樓臺殿閣或見師子象王或見龍吟虎嘯或見日月並明或見十方諸佛或見百億化身自號釋迦彌勒僭稱無上法王此等之人永墮地獄無有出期○又有邪師或習成幻術或靜坐暗想年深日久自有一般精靈鬼怪入其心腑此人善能談論便言我得五眼六通我知過去未來妄說人間吉凶禍福今日某人來明日某事至見有災禍人家詐稱坐斷貪求則利又言我是某佛轉世特來救度汝等汝等不必堅持齋戒不用再禮別師但能供養得我教你自然成佛有等愚癡男女信入骨髓望風歸附自此作隊成群私行邪事此等之人永作魔家眷屬長為地獄種子不見楞嚴經云修行之人若不斷婬殺盜妄而欲外道者猶如蒸砂作飯經無量劫終不能成諸仁者若看楞嚴經盡識一切邪魔外道○復有盲師雖教人念阿彌陀佛佛祖大理不明一向胡說亂通不識指歸淨土不發正願往生只貪來世富貴豈知富貴有期福盡依舊輪迴多劫漂流惡道此等之人可悲可痛哀哉苦哉○復有盲師不付念佛公案開堂集眾坐禪參究路頭不識便言幾地工夫今日也說禪說道明日也說禪說道今日身子重昨日身子輕或逼得氣喘而言精進或吐得痰血而當去塵或昏沉死坐而言禪定或顛蹶步跳而當發揚或眼中見佛圍遶說法或耳聞音樂任意逍遙此等之人虗延歲月孤負己靈永受輪迴無由解脫噫參禪學道本是醍醐遇斯等人翻成毒樂豈不聞歷代祖師直指心宗見性成佛迷人不知自心是佛可悲也哉諸佛祖師但為眾生根有利鈍悟有遲疾所以種種方便譬喻說法世人不悟將如之何却被塵勞所縛縛入輪迴去也那時懊悔遲則遲矣吾勸學道之者若不能頓悟且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常憶常念常覺常照何以故此時縱然未悟命終上品往生既得往生何愁不悟諸仁者要知念佛一門實乃超出餘門之上不見蓮宗寶鑑云信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淨土往生似風帆行於順水彌陀接引直趣菩提眾聖提携高超三界上品即登佛果下生猶勝天宮普請勿疑同修不退若人欲生淨土須辦淨土資粮何謂淨土資粮信行願三字也三字具足淨土必生又云從是西方過迢迢十萬程資粮若具足何愁去不成勢至圓通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念者心無間斷也現前者現世得見佛也當來者來世得見佛也所以精勤懈怠在乎當人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勸發真正大願決定往生說 八

慈照宗主云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虗無行無願空住閻浮有行有願直入無為此乃佛祖修淨業之根本也何以故理由智導行由願興行願得均理智兼備夫願者樂也欲也欲生西方淨土樂見阿彌陀佛必須發願方得往生若無願心善根沉沒華嚴經云不發大願魔所攝持一切佛事從大願起欲成無上道故須得願波羅蜜所以普賢廣無邊願海彌陀有六八願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先賢皆因願力成就菩提○智度論第八卷問曰諸菩薩行業清淨自得勝報何必要立誓願然後得之且如田家得穀豈復待願耶答曰作禮無願無所標立願為道御能有所成如佛所說若人修少福少戒不知解脫正因聞說人天之樂心常願樂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所致菩薩求生淨土在乎志願堅強然後得之又云雖修少福有願力故得大果報大莊嚴論云佛國大事獨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須願力資助方得往生隨頤見佛阿彌陀經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華嚴行願品云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正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由此推之宜當時時發願樂慕往生日日禱祈勿令退失故云法門廣大無願不從是以佛隨人之心滿人之願也○嗟乎備觀今時信人歸投佛會或為病苦而發心或為報親而舉意或為保扶家宅或為怖罪持齋雖有信心而無行願雖云念佛不達本根凡修善緣皆為了還心願罕有為自己生死發願念佛求生淨土者往往香燭道場祝願回向之辭皆是表獻神明消災延壽而已故與經懺本意相違不合諸佛本願縱使一生修誦不明理趣錯用工夫是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也臨終所以不得往生淨土者盖無行願故也○又有一等癡人投佛受戒乃於三寶前焚香誓願云我若破戒甘當惡病纏身永墮地獄或言左眼出血右眼出膿自肯自甘自願受報多見有口無心破齋犯戒殃禍及身受諸惡報或現世遭王法官司或死去墮三塗地獄嗚呼殊不知佛祖興慈運悲何甞教人如此皆是邪師過謬錯將罰呪以為願發耳何惑之甚哉余甞愍念勸令同發正願求生淨土願同作佛彼則曰我是凡夫豈敢望生淨土要做佛耶我有此心又成妄想余應之曰不然善知識佛是覺也淨土是心也此心誰不有之覺則佛也迷則眾生也世人背覺合塵輪迴三界四生六道善惡業緣受報好醜皆因妄認四大為我身六塵為實有隨他幻境日夜流轉未甞暫省回光齋戒念佛從生至老唯憂家緣不辦財不稱心愈多愈求愈貪不足雖曰積善奉佛禮拜作福燒香只願富貴榮華長生不死纔做些小好事便有伏願數般要保穀米盈倉蚕絲倍萬子孫光顯牛馬孳生纔有一不如意便怨佛不保全日日財喜增添始道天龍感應如此貪謀正是妄想却言念弗求生淨土之說作妄想者豈不大顛倒乎凡曰作福盡屬有為盖世間有漏之因非出世無為之道修行佛子宜善思惟今日有緣得逢佛法當須究本莫競枝條一念回光修出世法願捨娑婆願生淨土亦如久客在於他鄉思欲歸于故里也此願生淨土願作佛之心豈可比同凡夫妄想哉不見懺中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者是也可謂一朝踏着來時路始覺從前錯用心。

慈照宗主示念佛人發願偈并序 九

彌陀節要云念佛之人最急一事不善相應何以故雖云持戒念佛不曾發心願生淨土皆是埋頭過日自失善利大凡念佛先要發心欲超生死往生淨土須以大願自為主意常須念佛早晚專心禮拜彌陀如朝帝主兩不失時日近日親心口與佛相應去佛不遠口念心想心願見佛發深重願決信無疑日久歲深工夫純熟自然三昧成就臨命終時彌陀接引淨土現前更願現生之內常遇善知識不值邪見師無惑我心不生懈怠若也如此念佛深信發願是信行願三不虧也臨終見佛即非外來盡是唯心顯現猶如種字在地逢春發生豈是外來皆從地出也今之修行亦爾念佛信願納在八識心地臨終發現淨土彌陀即非外來皆從自心出也偈云。

  萬法從心生  萬法從心滅  我佛大沙門  常作如是說  持戒無信願  不得生淨土  唯得人天福  福盡受輪迴  展轉難脫離  看經無慧眼  不識佛深意  後世得聰明  亂心難出離  不如念佛好  現世無名利  行坐不多羅  則是阿彌陀  發願持戒力  回向生樂國  正是合行持  千中不失一  釋迦金口說  彌陀親攝受  諸佛皆護念  諸天善護持  見此念佛人  與佛不相遠  應當坐道場  轉于大法輪  普度無邊眾  譬如貧家女  腹孕轉輪王  諸天常愛護  貧女自不知  腹中有貴子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憶佛常念佛  不久當成佛  諸佛善護持  其人自不知  我當生淨土  却要來後世  再得生人中  譬如貧人家  地內有伏藏  藏神常守護  不令其有失  貧人自不知  家內有寶藏  逐日趂客作  求衣食自濟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  具足如來藏  自說我無分  反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  自有真妙藥  不知妙藥性  不能自治病  每日床枕邊  痛苦受無量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  能滅貪瞋病  能為大醫王  能為大寶藏  利濟一切人  能為大法王  覆護一切眾  將為是凡夫  不得生淨土  且自持齊戒  後世願為人  展轉更修行  方可生彼國  多見修行人  常作如是說  不稱彌陀願  不合淨土經  邪見障覆心  畢竟難出離  非是他人障  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  一蹉是百蹉  勸汝修行人  信我如來說  佛無不實語  豈是虗誑言  但當自精勤  一心求淨土  因風吹於火  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  回願超三界  逢寶不取寶  遇食受飢寒  咄哉大丈夫  不見真實意  我今略勸讚  展轉傳與人  代我廣流通  作於如來使  真是諸佛子  真名報佛恩  普願如說行  同生極樂國

天台智者大師勸人專修淨土 十

設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祇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斯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持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無有是處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屬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云譬如嬰兒不得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秪得依樹附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論云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已得無生忍還入生死國中教化地獄救苦眾生以是因緣宜用專修淨土求願往生諸仁者願識其教故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永明壽禪師戒無證悟人勿輕淨土十一

或問曰但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繫念彼佛求生他方○答曰真修行人應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存龜鑑以破多惑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實得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礙辯才證法華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宗說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國師否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盖是自利利他豈肯[怡-台+(目/大)]人自惧況大雄讚歎金口丁寧希從昔賢恭稟佛勑定不謬悞也仍往生傳所載古今高士事迹顯著非一宜勤觀覽以自照知又當自度臨命終時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無始以來惡業重障定不現前否此一報身定脫輪迴否三塗惡道異類中行出沒自由定無苦惱否天上人間十方世界隨意寄託定無滯礙否若其未也莫以一時貢高却致永劫沉淪自失善利將復尤誰嗚呼哀哉何嗟及矣○四料揀云一曰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謂單明理性不願往生流轉娑婆則有退墮之患陰境者於禪定中陰魔發現也如楞嚴經所明於五陰境起五十種魔事其人初不覺知魔着亦言自得無上涅槃迷惑無知墮無間獄者是也二曰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謂未明理性但願往生乘佛力故決定無疑三曰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既深達佛法故可為人天師又發願往生速登不退可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楊州四曰無禪無淨土銕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既不明佛理又不願往生永劫沉淪何由出離諸仁者欲超生死速證菩提於此四種擇善行之。

長蘆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十二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念為無念以無生為無生者邪見之所惑也念而無念生而無生者第一義諦也是以實際理地不受一塵則上無諸佛之可念下無淨土之可生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則總攝諸根盖有念佛三昧還源要術示開往生一門所以終日念佛而不乖於無念熾然往生而不乖於無生故能凡聖各住自位而感應道交東西不相往來而神遷淨域故經云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嗟乎淺信之人橫生疑謗則不信諸佛誠言不信往生淨土豈不甚迷哉若信佛言而生淨土者則累繫之業不能絆劫燒之火不能焚謝人間之八苦無天上之五衰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經云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對而比之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無生苦也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此則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此則七十者希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此則仇敵冤讎有冤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冤憎會苦也此或困苦飢寒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寶受用現成此或醜穢形骸根多缺漏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此則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此則丘陵坑坎荊棘為林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華敷四色此則雙林已滅龍華未來彼則阿彌陀佛現在說法此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此則群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魔外絕蹤此則媚色妖婬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淨實無女人此則惡獸魑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咸宣妙法二土較量境緣逈別而樂邦之勝其數無窮未暇悉舉也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淨土前賢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凡欲度人先須自念佛也嗚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故率大海眾各念阿彌陀佛百聲千聲乃至萬聲回向同緣願生彼國切冀蓮池勝會金地法明綺互相資必諧斯願操舟順水更加艣棹之功則十萬遙程不勞而至矣。

  元祐四年冬(宗賾)夜夢一男子烏巾白衣可三十許風貌清美舉措閑雅揖謂宗頤曰欲入公彌陀會告書一名宗賾乃取蓮華勝會錄秉筆問曰公何名曰普慧宗賾書已白衣者又云家兄亦告上名宗賾問曰令兄何名云普賢言訖遂隱宗賾覺而詢諸耆宿皆云華嚴離世間品有二大菩薩名宗賾以為佛子行佛事助佛揚化必有賢聖幽贊然則預此會者豈小緣哉今將二大菩薩為此會首嗚呼淨土一法大聖尊崇參禪凡流豈宜輕忽。

龍舒王居士勸人徑修淨土 十三

世有專於參禪者只說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皆失之矣何則此言甚高切恐不易到彼西方淨土無貪無戀無瞋無癡吾心能無貪無戀無瞋無癡乎彼西方淨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靜則靜欲去則去吾思衣而無衣則寒惱其心思食而無食則飢惱其心欲靜而不得靜則群動惱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則繫累惱其心是所謂唯心淨土者誠不易到也彼阿彌陀佛福慧具足神通廣大變地獄為蓮華易於反掌觀無盡之世界俱在目前吾之障重恐墮地獄況能變作蓮華乎隔壁之事猶不能見況能見無盡世界乎是所謂自性阿彌者誠不易到也今之參禪之人烏得忽淨土而不修捨彌陀而不欲見乎大阿彌陀經云十方有無量菩薩往生阿彌陀佛國彼菩薩尚欲往生我何人哉不欲生彼是果勝於諸菩薩乎由此言之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誤人多矣略舉數條以為證之青草堂後身曾魯公喆老後身多憂苦古老後身耽富貴法華尼後身作官妓皆是不信西方展轉輪迴受苦此等若修西方決定上品上生秪因不信反成獘矣不若脚踏實地持誦修行則得徑生淨土直脫輪迴與虗言無實者天地相遠矣○或曰參禪固難見性學仙何如答曰不修淨土而欲學仙是捨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必得之碔砆豈不惑哉何則按楞嚴經云有十種仙皆壽千萬載數盡復入輪迴為不曾了得真性故與六道眾生同名七趣是皆輪迴中人也世人學仙者萬不得一縱使得之亦不免輪迴為着於形神而不能捨去也且形神者乃真性中所現之妄想非為真實故寒山詩云饒汝得仙人恰似守屍鬼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而無所拘也近自數百年來得仙者唯鍾離呂公而學鍾離呂公者豈亡千萬自予親知間數亦不少終皆死亡埋于下土是平生空費心力終無所益也豈不聞洞賓飛劒斬黃龍却被黃龍降伏及見黃龍禪師方悟真性了道遂說一偈云棄却瓢囊擊碎琴如今不戀永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是也又不聞後魏曇鸞法師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留支問云佛道有長生乎能却老為不死乎支云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觀經與之云汝可誦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盈虗消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為壽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數有限壽量之數無窮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深信之遂焚仙經而專修觀經雖寒暑之變疾病之來亦不懈怠魏王憐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傳甚廣號為神鸞一日告弟子云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阿彌陀佛鸞西向閉目叩頭而亡是時僧俗同聞管絃絲竹之聲從西而來良久乃止由此觀之淨土法門最為捷徑況神仙者有所得則甚祕而不傳以謂泄天機而有罪佛法門唯恐傳之不廣直欲度盡眾生而後已是其慈悲廣大不易測量非神仙之可比也。

丞相鄭清之勸修淨土文 十四

人皆謂修淨土不如禪教律余獨謂禪教律法門莫如修淨土夫真淨明妙虗徹靈通凡在智愚皆具此性根塵幻境相與淪胥生死輪迴窮劫不斷故釋氏以禪教律假設方便使之從門而入俱得超悟唯阿彌陀佛獨出一門曰修行淨土如單方治病簡要直截一念之專即到彼岸不問緇白皆可奉行但知為化愚俗淺近之說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途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則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裏一如則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惟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華湛然豈非慧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縛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金蓮華臺又何必疑哉淨土樞要之作勤矣。

辨明六祖大師西方淨土 十五

禪者問曰師言念佛定往西方六祖言西方是自性何用更求生兩家之言云何不一宗本曰六祖之言以理奪事終無事外之理吾之所言以事顯理終無理外之事要知心外無境境全是心心法徧周事理平等秪因人有利鈍遂成見有差殊果能到六祖地位尚無佛可念有何淨土可生其或未然聽吾究竟曰願聞曰六祖大師乃是再來古佛非今凡夫所能及也六祖說法專談性理要人放下諸緣立地成佛今人不解他義只學他言猶鸚鵡無異也鸚鵡但能學得人語不能行得人事此所謂無異也未到祖師田地先談祖師語句可咲其不揣己也。

  問六祖又言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答六祖只說僧俗喻於東西何曾說無佛國不見壇經云在家能行如東方人無罪出家不修如西方人有愆今人不窮古教強要狐言鳥語況以六祖開示教人斷除妄想心貪瞋心嫉妬心愚癡心煩惱心諂誑心邪偽心憎愛心散亂心是非心貢高心能所心染着心人我心取捨心有無心修證心除却此等之心方許見性成佛問君除得那一心乎再問汝等神通妙用差別見解智慧道德能如六祖大師否若也纖毫未到不許說如此話若說此話是為魔說斷佛種故後來阿鼻地獄決然放你不過何則若有初修行人信汝一向所說阿彌陀佛不念得西方淨土不生得生死輪迴不出得地獄苦楚不免得自墮地獄猶且可連累他人入地獄其罪可勝乎比於常人之罪愈加一等所以阿鼻有分也又不聞古德云若人排毀淨土不信往生者當受拔舌之苦何以故要知淨土法門十方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禪宗一音演暢如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獄如箭射誠可愍也汝當速急懺悔一心念佛他日蓮華化生方知我今日之不虗言也於是禪者悚然惶怖受教而退。

  此上問答因由皆出古壇經語後人刪而去之可痛可恨。

諸祖指歸淨土文 十六

明師指歸淨土者如微塵數今略引諸祖以證之。

  天如和尚云多見今之參禪者不究如來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之人則笑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所為何其鄙哉余甞謂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也此等之人非特自迷正道自斷佛種反成謗法之業又招鄙聖之殃可不戒哉其餘教法生死難逃念佛修持輪迴易脫但留阿彌陀佛名號救度眾生其有不信而毀謗者當墮地獄具受眾苦。

  靈芝法師云愽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受諸苦惱忽聞淨土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若人肯念阿彌陀佛超過一切善根縱然能行施戒禪誦亦不如念佛功德何則雖修一切福業若無正信求生淨土皆為小善根也若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是名大善根也孤山法師云夫求生淨土者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讚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順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留險道者誰之過歟。

  楊提刑云有佛釋迦是大導師指清淨土是安樂國阿彌陀佛是淨土師爾諸眾生若生彼土則無諸苦不聞知者固可哀憐亦有善士發三種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量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讚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龍猛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讚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沉現花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甦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中峯祖師云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世人反以苦為樂甘住其中多失所臭皮袋裏出頭來長養無明病成蠱驀然三寸氣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五趣遷流不暫停百劫千生受凄楚諸仁者何如及早念彌陀捨此娑婆苦西方樂西方樂西方之樂誰能覺人民國土總殊勝了無寒暑并三惡蓮華胎裏出頭來時聽法音與天樂瑠璃地瑩絕纖塵金銀珠寶成樓閣化衣化食自然榮壽命無量難籌度諸仁者何如及早念彌陀取彼西方樂。

  辯秀律師曰吾專於律而念於佛以淨土為安養之歸不達禪宗之人或云念佛是權門小教或云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之談非是徹透高明之說何耶夫出言即性發意皆如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況我正念乎。

  寂室大師示淨土實見云不修淨業之人妄稱游心禪定悟性真宗或聞說淨土必曰淨土唯心我心既淨則國土淨何用別求生處寂室曰且維摩經中云如來以足指按地見娑婆國土悉皆嚴淨而眾會不見唯螺髻梵王得知今之說悟性者能如梵王所見淨土否況汝居卑室陋屋必羨之以大廈高堂脫粟藜羹者必羨之以珍羞上味獘袍短褐者必羨之以綾羅輊縠若云心淨土淨則不消如是分別也況當老病死苦世間違情之時顏色與未悟者同是則口唱心淨土淨之言身被穢土苦惱之縛其自欺之甚也不然應須信教仰理於淨土從而修之。

  真歇了禪師云捷徑法門惟有念佛功高易進念佛為先若不念佛而求出離者終無所獲普勸清信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決不悞矣。

  古音禪師云一句阿彌陀佛宗門頭則公案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應驗現生長福消災報滿永除罪難若人立地受持無不隨心滿願幸生中土為人如上寶山一遍切莫空去空回所務急宜早辦閻王不貴金珠唯重彌陀一卷一生富貴如雲百歲光陰若電知音切莫遲延急早作箇轉變佛為苦海舟航勸君早渡彼岸一用齋戒為先二用改惡向善三用明師善友四用解脫正願五用知因識果六用有諸方便七用積功累德八用福緣相贈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三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極功之者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欠。

  白樂天頌云。

  余年七十一  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  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  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  不離阿彌陀  達人應咲我  多却阿彌陀  達又作麼生  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眾  同念阿彌陀  要脫輪迴苦  須念阿彌陀

  無盡居士云自歎身居相位意樂空門思此世界五濁亂心眾惡雜性無正觀力無了因力本性彌陀唯心淨土不能悟達謹遵 釋迦世尊金口之教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求彼世尊大願大力加被攝受待報滿時往生極樂猶如順水乘舟不勞自力而到矣。

  遠公祖師云禪宗見念佛修西方者皆言著相修行未足為妙不如參禪見性頓悟真常淺根之人信彼一惑佛又不念經又不看在塵務中口談參禪心不行道輕毀淨土不信往生其失大矣不知阿彌陀佛是無上甚深禪也今人不窮大理妄生分別欲要參禪見性不須別舉話頭但持一句阿彌陀佛自參自念自究自疑久久自有所得此時縱然不悟命終亦得上品往生何患不大悟哉。

  且如百丈大智海禪師是江西馬祖傳道之的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從古至今無一人敢議其非天下清規依他舉行從始至末無一事敢違其法看他為病僧念誦之規云集眾同聲舉揚一偈稱讚阿彌陀佛復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迴向伏願云諸緣未盡早遂輕安大命難逃徑登安養此非淨土之指歸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夜念誦迴向伏願云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至於茶毗之際別無所為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唱而大眾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復迴向云上來稱揚十念資助往生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自百丈以來凡所以津送亡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禪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以余觀老宿之言皆有所據而指歸淨土今之參禪之人既不會祖師之意又自不發省覺之心妄謂悟達之士不願往生後悔無所逃矣。

諸經指歸淨土文 十七

淨土教門如恒河沙略引數則以破疑也。

  大無量壽經云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不退菩薩往生極樂國土諸小行菩薩不可稱計皆得往生又不但我國乃至十方世界無量大菩薩眾盡念阿彌陀佛願生阿彌陀佛國土。

  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其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釋迦佛云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十六觀經云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藥王菩薩本事品云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遶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大智度論云佛是無上法王諸大菩薩以為法臣諸臣所尊重者唯佛法王也有諸菩薩自念往昔謗般若墮惡道受無量苦復經無量劫來雖修餘行不能得出苦海後遇善知識教我念阿彌陀佛即得滅除罪障超生淨土我今應當禮謝阿彌陀佛何以故父母親友人天王等不能度我出離苦海唯阿彌陀佛願力攝受是以得出苦海偈云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即得為現身故我歸命禮又云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不許佛觀此人曩劫採樵為虎所逼上樹失聲念南無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獲羅漢果吁一稱其名尚得解脫況終身念佛乎。

  蓮宗實鑑云恒河沙數眾如來彌陀第一十方微塵諸佛剎極樂是歸深信極樂真解脫之妙門諦想彌陀實眾生之慈父是以一念興而萬靈知信心生而諸佛現纔稱寶號已投種於蓮胎一發菩提即標名於金地有緣斯遇自悟自修淺信不持大愚大錯堪歎時逢末代多有邪見迷流貶淨業為權乘嗤誦持為麤行豈非耽溺火宅自甘永劫之沉淪悖悷慈親深痛一生之虗喪須信匪憑他力截業惑以無由不遇此門脫生死而無路是則輕者全是自輕毀者還成自毀妄情易習正法難聞輪轉三惡道中長劫不得出離。

  淨土境觀要門云夫淨土法門者乃末世眾生出生死之要路截苦海之舟航一生彼處永無退轉以金色身飛行自在衣食自然得見佛聞法速入聖位無虎狼獅子蚊虻蚤虱之所逼惱無雷霆風雨寒熱飢渴之所煎熬蓮華化生壽命無量既無生老病死等苦是為極樂世界故我釋迦如來欲令此土在迷眾生出離眾苦開折伏之門彌陀慈父示攝受之路所以苦口丁寧偏讚淨土普勸往生良由於此是故聖賢道俗念佛往生者不可勝數但下劣凡夫貪着塵勞不求出離甘心流浪生死深可痛傷。

  安樂集云能念阿彌陀佛即斷一切業障得生淨土何則譬如有人用師子筋為琴絃其聲一奏一切餘絃悉斷若人於菩提心中能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重障皆悉斷滅亦如有人取牛羊驢馬諸乳置一器中若將師子乳一滴投之一切諸乳悉化為水若人於菩提心中能念阿彌陀佛一切惡魔諸障自然消滅得生淨土矣。

  決疑論云人身難得淨土易生何以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絕五戒清淨方得為人況以五戒難持亦無願力攝受此所謂人身難得也修淨土者未必持戒全與不全但念阿彌陀佛名號縱有罪業亦許懺悔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有願力共來接引攝受此所謂淨土易生也。

  淨行法門云懺悔似勤磨古鏡旋消歷劫之昏塵念佛如私遇明君頓獲他時之拯拔春夏秋冬之內行住坐臥之間勤思淨土莊嚴常憶阿彌陀佛如是念佛則三昧現前生淨土不須疑矣。

  大集月藏經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皆因五濁惡世雜學難成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當知自行難圓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輪王之勢飛遊四天凡質假仙藥之功昇騰三島實為易行之道疾得相應慈旨丁寧須銘肌骨。

  寶王論云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大品經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離苦其福不盡況定意念佛也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云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華嚴經云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暫斷如是業應作又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寶積經云他方眾生聞阿彌陀如來名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彼國者隨願往生得不退轉直至成佛。

  正法難聞品云佛說世間人民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若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髮聳然淚即出者皆是累世常行佛道或他方佛所行菩薩道固非凡人也若不信佛語者不信念佛者不信往生者皆從惡道中來餘殃未盡愚癡不解未當解脫多有菩薩欲開此經而不得聞若得聞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故當信受持念如說修行今為汝等說此大法令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我以哀愍眾生特留此法偈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彼佛剎樂無邊際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緣覺滿世間盡其神智莫能測大聖法王宣妙法濟度一切脫沉淪若有受持揚說者真是菩提殊勝友佛說此經已爾時菩薩聲聞天龍八部咸皆歡悅信受奉行。

阿彌陀佛因地事理說 十八

或問曰師常勸念阿彌陀佛未知阿彌陀佛有因地否宗本曰阿彌陀佛因地載於藏教甚多今略引一二以詶子之所問○皷音王經云過去久遠劫中有國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國王父月上轉輪王母殊勝妙顏王后生三子長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二曰帝眾時有一佛出世號世自在王如來憍尸迦棄捨國位投佛出家名曰法藏比丘恭對如來發四十八種廣大行願普度十方一切眾生若一願不滿者誓不作佛是時諸天散花大地震動空中讚言決定成佛○又悲華經云往昔劫中有轉輪王名無諍念大臣寶海為善知識同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輪王發願云我作佛時在於清淨安樂世界攝受一切眾生大臣發願云我作佛時在於五濁苦惱世界度脫一切眾生無諍念王者阿彌陀佛是也寶海大臣者釋迦牟尼佛是也似此君臣道合名為折攝二門是故阿彌陀佛在彼淨土接引眾生釋迦牟尼佛在此娑婆教化眾生○又於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時彌陀釋迦曾為十六王子覆講法華度生發願因此無量劫來不違本誓諸仁者要知彌陀釋迦二師之恩粉骨碎身未足為報。

  又問十方諸佛甚多世人唯念阿彌陀佛何耶答阿彌陀佛有理同事異是以特念耳推其理念一佛即是念多佛念多佛即是念一佛何以故諸佛體同故華嚴經云一切諸佛一法身真如平等無分別豈不然乎我今再將喻法決汝之疑譬如一室之中懸百千鏡內安一燈照之則諸鏡皆有燈光涉入如人稱一阿彌陀佛一切諸佛悉皆念盡不見般舟三昧經云跋陀和菩薩問釋迦牟尼佛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是以諸佛體同故稱同名同號也非唯諸佛同名同號要知四聖六凡皆同此理何則諸佛悟此性成聖眾生迷此性為凡是以亦同此理也○舉其事阿彌陀佛慈悲廣大行願弘深是以特念耳不見大阿彌陀經云我作佛時我剎莊嚴殊勝超過十方國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又云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又云稱我名號定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是以願廣緣強感動世人皆念耳又不見大慈菩薩讚佛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豈不然哉非但菩薩稱讚十方諸佛亦稱讚之況我輩下劣凡夫也由此推之專念彼佛有何疑哉。

  又問念佛之人臨終佛來接引十方世界有無量人念佛焉能悉知其時盡能接引乎答且日月是一小世界光明猶能普照萬類況佛之光明乎不見彌陀經云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應知佛之光明廣大無比小乘羅漢尚有三明六通隨類現化況佛之神通妙用乎何則身常禮佛佛則見之天眼通故口常念佛佛則聞之天耳通故心常憶佛佛則知之他心通故諸仁者只要自己虔切修持不須疑佛無能接引。

  又問佛有無量光明我何不見答杲日麗天瞽夫不覩非日無光是盲者咎眾生黑業障重不見佛之光明如處覆盆之下非日光之不照也若人齋戒精嚴一心念佛臨終面見彌陀即得往生淨土。

  又問既有如是功德何必連聲舉念譬如呌我名字不過一二三聲若呼之不止則吾心反成瞋怪何如答汝之邪說惑亂迷人且諸佛大聖之洪名非凡愚常見之可比前不云乎稱我名號定生我國觀經云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連聲不斷乎彌陀經云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勢至圓通云憶佛念佛必定見佛上至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下至十念成功往生淨土豈容汝饒舌非言哉我今勸人常稱佛號何也要先滌其口業然後可淨其身心矣嗚呼凡夫念佛之時還有妄想現起況不念佛乎今我觀之非唯念彼之佛即是喚醒主人不迷本性既能一性不迷三業自然清淨到此之時彌陀與我一體無殊我與彌陀本來不二正是感應道交母子相見事理分明性相兼備矣。

龍舒口業勸戒文 十九

居士曰口誦佛名如吐珠玉天堂佛國之報口說善事如噴清香稱人長同口宣教化如放光明破人迷暗口語誠實如舒布帛實濟人用口談無益如嚼木屑不如默以養氣口言欺詐如蒙陷穽行則誤人口好戲謔如掉刀劒有時傷人口稱惡事如出臭氣說人短同口道穢語如流蛆蟲地獄畜生之報○人生不過身口意業殺盜婬為身三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口四業貪瞋癡為意三業總謂之十惡若持而不犯乃謂之十善據佛所言口業果報多於身意二業何則發意則未形於外出口則遂見矣舉身為惡猶有時艱阻不若口之易發故也未問隔世之事且以現世言之今人有一言稱人其人終身受賜福及子孫者有一言陷人其人終身受害累及子孫者口業豈不重哉出乎爾者反乎爾在彼固可畏矣然在己怨天者窮怨人者無智唯當戒慎可也故述聖賢之意特勸戒焉。

辨明三教大理翊贊治化論 二十

夫三界之內三教流行三教者儒釋道也三教立法俱以使人改惡向善返邪歸正世人不達本根妄分枝葉便言窮理治天下莫大於儒盡性超生死莫大於釋復命御三才莫大於道又謂之釋之寂滅不近人情道之虗無不足以治天下儒之名義不能以超生死都各執一偏而互相謗也耶不若服儒之服誦儒之言行儒之行是儒而已矣服釋之服誦釋之言行釋之行是釋而已矣或曰佛氏之教本是異端不足信也一元曰子識異端之教可道之乎曰無暇讀彼之書曰既不曾讀彼之書則安知有異端之法今子只讀孔子之書而遂疑彼之非是舜犬也聞人以為非而遂非之是妾婦也彼怒色而厲聲曰佛氏之教無父無君豈不是異端也余曰盲者摸象謂之異端只為不見象之真體無足怪也佛氏立教與人臣言必依於忠與人子言必依於孝法華經云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而況於君臣父子哉彼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豈不是異端也余曰子言過矣孔孟取之以義不特取之以迹曩時夷齊不嗣巢許無後而孔子稱其聖之清未聞譏其不孝況吾宗弘道利生自他兼濟出世之孝功莫大焉今子只知凡世胎生安知佛國有化生也況佛之設教有權實之方頓漸之法出家者降伏身心精修梵行處俗者夫婦有別不犯邪非只要清心寡欲豈禁人生養嗣續哉彼曰一髮一膚皆是父母所生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今見其僧毀除鬚髮是何孝歟余曰子之所說實是知近而不知遠見小而不見大也昔者泰伯文身荊軻殞命比干剖腹介予焚軀盡是毀之甚也而聖賢皆稱至忠至德豈可以不全形體而見責耶況我沙門持戒行修佛道度迷情超苦海方於焚身之類亦以遠矣奚在鬚髮之小事哉彼曰佛氏之徒不耕而食不蠶而衣何也余曰未及佛者蚕食於人猶可今有未能如孔孟者亦蚕食於人何也彼曰儒者蚕食於人有功於天下余曰佛化亦有益於天下也何則釋氏之所以孜孜訓世人者無非戒惡勸善孰不知儒教亦復然乎且以目前言之佛以殺生偷盜邪婬為身三業而孔子言勝殘去殺舜好生惡殺詩人言文王德及鳥獸昆蟲是豈不戒殺哉盜固不在所言矣夫子之時路不拾遺一草一葉不與不取何況竊盜孔子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詩人刺不好德而悅美色是豈不戒邪婬哉佛以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口四業孔子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豈不戒妄言也謂巧言令色鮮矣仁豈不戒綺語也書稱爾無面從退有後言豈不戒兩舌也惡口謂之惡怒之聲尚未至於穢語荀子謂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是豈不戒惡怒之口也佛又以貪瞋癡為意三業孔子謂見得思義是則戒貪矣謂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是則戒瞋矣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是則戒癡矣由此言之儒釋未甞不同也其不同者唯儒家止於世間法釋氏又有出世間法儒家獨言一世而歸之於天釋氏知累世業緣之本末此其所不同耳欲知釋氏之所長須看楞嚴楞伽圓覺及曉金剛經之理若能如是可以超出輪迴生死也未能如是而遂非之則孔子所謂不知而作之者可不戒哉誠如是則釋氏為可信矣其言淨土烏可以不信哉所謂出世間法淨土尤其要者不可以不勉也又云佛家五戒殺盜邪妄酒儒教五常亦復如是不殺仁之大不盜義之廉不邪禮之正不酒智之明不妄信之至是也先德云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行十善則百人和睦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故我能仁設教大有補於治化矣吁假若人人持五戒修十善國家刑罰可以不用太平可以坐致也果能如是況又感得諸天八部下降閻浮衛護凡世風調雨順五穀豐殷火盜潛消災殃殄滅如斯利益非但補於治化抑亦利於存亡矣蓮宗寶鑑云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訓于家家以導於鄉鄉以達於邦以至於無窮則天下之民涵道泳德融神實相高步無何而極佛境界豈止以為善人君子而已哉夫如是則何患乎忠孝不修禮讓不著歟以此觀之豈非能仁之道與仲尼之道共為表裏以訓于民耶今之人多不察其所由視其徒之不肖者而遷怒於善人教法焉豈可以道士不肖而輕老子士人不肖而輕孔子智者尚不以人廢言況可以其徒而輕其教乎亦何異乎以丹朱而罪堯因商均而過舜服藥失度歸咎於神農縱火致焚反怨於燧人也耶愚乃不侫學佛之道有年矣既粗領其旨而頗有扶傾之心非敢私於己而欲公於眾以救其弊也但願。

  一人在上高而不危三教周流通而無滯有一人故奉三教之興有三教故助一人之理猶天之三光世之三綱鼎之三足皆闕一不可也況為僧莫若道安安與習鑿齒交游崇儒也為僧莫若慧遠遠送陸修靜過虎溪重道也余慕二高僧好儒重道釋子猶或非之我既重他他豈輕我請信安遠行事其可法也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之謂歟。

毒峯善禪師三教一理述 二一

夫空劫之先無相有覺虗明寂照為天地之根降本流末為萬道之祖還源返本為一法之宗追之不見其首伺之不聞其後不可以智知不可以相覩唯真聖者自內所證而知昔有僧問香巖云如何是道巖云枯木裏龍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巖云髑髏裏眼睛具得這手眼可以論三教故如如居士三教一理論云硬似綿團軟似紩六月炎天一點雪露柱燈籠笑點頭啞子得夢向誰說古來三教強安名釋迦掩室於摩竭夫子謂默而識之老聃謂大辯若訥直饒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翻憶東坡居士言盡把三教俱漏泄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便是廣長舌便恁麼去非特法堂前草深一丈至盡法界無一人堪為種草從上聖人興慈運悲愍世流浪不免捺下雲頭於第二門淺近處誘引諸子使當去古漸邈之時若不為通一線路斯民詭譎日甚且將為魑為魅而不返是以三聖人同生於有周主盟正教儒教教之以窮理盡性釋教教之以明心見性道教教之以修真煉性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是各人胸中自有三教渾然切不可向外騎牛覔牛去也故前輩云一釋一道一儒流三人共話幾春秋不知說箇何年事直至如今笑未休此詩渾無一點食煙火氣味始於三教無負若曰齊家治身致君澤民此特儒者之餘事若曰嗇精養神飛仙上昇此特道家之粗迹若曰越死超生自利利人此特釋氏之筌罤耳吁一字三寫烏焉成馬後世傳訛將謂三教止於粗迹往往承虗接響忘本逐末但以耳目所可接者爭是較非甚至言戟交攻辭鋒競射豈不見聖門有云我之大賢也於人何所不容況三教聖人各有門戶要其至極處未始不一是皆不能容人之量是己非人及言自己性命者盡指為虗無怪誕之語終日喚假為真認賊為子至於每日承他恩力一點子問著全未有正見正悟既無見悟一旦翻身歸去且道路頭向甚處去轉見如癡如醉不識下落如是見解又却不謂之虗無怪誕也若善論三教當略去其糠粃別覓轉身一着可也吁我知之矣運甕者必在甕外若坐甕中不能運甕既自埋沒於是非境中終不謂之善論三教者須是具活捉長鯨底手段生擒猛虎底機鋒逈然獨脫於三教之表始可出坎井而語東海也苟區區拾前人之喀唾竊紙上之陳言而欲是此非彼其不見笑於大方者鮮矣又有一說書曰非知之難行之唯難當老病未至之時誰不能高談闊論說心說性毀斥古人談玄說妙出人意表及觀十二時中行持履踐寧無一念貪愛喜怒芥蔕於胸中寧無一念酒色財氣聾瞽於正見仰視夫子之默識一貫顏子之心齋坐忘老子之抱一守朴莊子之鵬鷃逍遙世尊之拈花微笑達磨之得皮得髓恐古聖人未必如是行持也故夫子曰先行然後從之以言未聞如患脚法師能說而不能行也所以雪峯云悟了須是行持若不行持謂之乾慧臨生死利害處終不得力是知不在多言顧力行之何如耳自古鼎分三教相資為用正如國家用兵器豈得已哉使後世人人相於忘隣墻不相往來之域清風颯至無日不是羲皇上人吾知三聖人決不向平地上起風波爭柰今人不古見地不古踐履不古所謂口頭說得千般妙下脚難忘一點塵聖人不得不曲垂一隻手甞觀宋朝無垢居士張狀元一自登科之後未甞不遊戲禪林三昧忽朝謁妙喜禪師論格物之旨喜云公只知格物不知有物格公曰師豈無方便耶喜舉明皇幸蜀以劒擊閬守像話公聞之頓悟玄旨遂作偈云子韶格物妙喜物格要識一貫兩箇五百果是具眼知音但看這般公案豈三教之所能窒礙於人者哉不然更聽亂說一偈三教由來古有之休將黃葉止兒啼衝開碧落松千尺截斷紅塵水一溪余甞謂眾曰儒吾履也道吾冠也釋吾衣也於斯三者苟闕其一猶跣其足而強行千里露其首而欲見大賓躶其形而擬朝天子其為君子乎余固豈能盡三聖人之道幸蚊蚋飲海亦預其味遂敬繪是像隨身瞻禮表全圓極無外之誠仍述斯文要人各復自性本有之實為是故敘之云耳。

姚少師佛法不可滅論 二二

或問少師曰佛胡人也其法為中國之患害久矣其可不滅乎少師對曰佛法不可滅也或曰胡為而不可滅也曰非唯不可滅也莫之能滅也或曰佛法為中國之患害甚於洪水旱暵其不可滅而令其張王乎譬如洪水治之有道亦能疏決旱暵禱之有靈亦能消弭佛是人也有勢力者必能滅之矣少師笑而謂曰有勢力者汝不聞三武與宋徽乎隨滅而隨興也非惟隨滅而隨興況興之愈盛也縱有其勢力而能滅但能滅其所主之地耳能滅其普天率土者哉或曰人之有勢力者不能滅天能滅之乎曰天能滅而不敢滅也或曰子之言何其誕歟天何為而不敢滅也曰孔老二教法天故不敢違天佛之教諸天奉行況敢言滅乎何哉佛在世時梵王帝釋諸天龍神曾於佛前發大誓顛但有教法處我當擁護況敢言滅也若論諸天神力可能滅也使其一時運行雷火疾疫盡世界內外所有教法僧徒廬舍悉皆消殞有何難哉然諸天奉行佛之教法唯恐不逮況敢言滅也或曰以子之言佛法斷不可滅也子更為我詳言之少師曰然吾語汝汝其諦聽焉佛乃西方出世間聖人也生于維衛國淨飯王家年十九捨王位出家居雪山修道日飡馬麥充飢苦行六年而成正覺山河大地悉皆震動恒以慈悲為心等觀世間眾生猶如一子教令改惡從善離苦得樂成一切種智況佛之化導於人而無所求也既捨王位出家非為求富貴也日飡馬麥苦行修證非為求利養也既無所求於人其法唯以化人為善寧中國之患害乎汝之無知之言何其甚歟使世間聖人如孔子若見佛則必尚而師之矣豈不聞孔子師老聃郯子萇弘師襄要知此等聖賢能及佛乎況佛之大道水不能漂火不能燒杻械不能拘刀劒不能刃毒藥不能中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滅而不滅不滅而滅在凡而不減在聖而不增猶太虗空其可能滅乎唐之韓愈宋之歐陽脩輩以空言欲滅之正如精衛之欲填東海螻蟻之欲穴泰山可笑其不自量也或乃聞余言赧赧然拜謝而退作佛法不可滅論。

靜齋劉學士三教平心論 二三

甞觀中國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畫八卦而儒教始於此自老子著道德經而道教始於此自。

  漢明帝夢金人而佛教始於此此中國有三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設教道以尊設教佛以大設教觀其好生惡殺則同一仁也視人猶己則同一公也懲忿窒慾禁過防非則同一操修也雷霆眾聵日月群盲則同一風化也由粗迹而論則天下之理不過善惡二途而三教之意無非欲人之歸于善耳故。

  孝宗皇帝製原道辨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誠知心也身也世也不容有一之不治則三教豈容有一之不立無盡居士作護法論曰儒療皮膚道療血脉佛療骨髓誠知皮膚也血脉也骨髓也不容有一之不療也如是則三教豈容有一之不行焉。

  儒教在中國使綱常以正人倫以明禮樂刑政四達不悖天地萬物以位以育其有功於天下也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終不可去。

  道教在中國使人清虗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紛紜轇轕之習而歸於靜默無為之境其有裨於世教也至矣故梁武帝欲除道而道終不可除。

  佛教在中國使人棄華而就實背偽而歸真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於利彼其為生民之所依歸者無以加矣故三武之君欲滅佛而佛終不可滅隋李士謙之論三教也謂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豈非三光在天闕一不可而三教在世亦缺一不可雖其優劣不同要不容於偏廢歟然而人有異心心有異見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儒家以正自處又兼斥道佛以為異端是是非非紛然淆亂盖千百年于此矣吾將明而辨之切不可以私心論不可以愛憎之心論唯平其心念究其極功則可以渙然氷釋也盖極功者收因結果處也天下事事物物皆有極功沾體塗足耕者之事也至於倉廩充實則耕者之極功也草行露宿商者之事也至於黃金滿籝則商者之極功也唯三教亦然儒有儒之極功道有道之極功佛有佛之極功由其極功觀其優劣則有不待辨而明者自今觀之。

  儒家之教自一身而一家自一家而一國自一國而放諸四海彌滿六合可謂守約而施博矣若夫四海六合之外則何如哉其說曰東漸西被訖于四海是極遠不過至四海訖則止於此而更無去處矣是儒家之教然也故學儒者存心養性蹈仁履義粹然為備道全美之士而見諸設施措諸事業可以致君可以澤民可以安國家而利社稷可以抹世教而致太平功成身老名在青史儒之極功如此而已曾子曰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盖至於死而極矣。

  道家之教自吾身而通乎幽冥自人間而超乎天上自山林巖穴而至於渺渺大羅巍巍金闕可謂超凡而入聖者若夫天地造化之外則何如哉其說曰大周天界細入微塵是極大不過周天界界則限於此而外此者非所與知矣是道家之教然也故學道者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翹然於清靜寡欲之境而吐故納新積功累行可以尸解可以飛昇可以役鬼神而召風雨可以贊造化而立玄功壽量無窮快樂自在道之極功如此而已黃庭經云長生久眎乃飛去盖至長生則極矣。

  佛家之教一佛出現則以三千大千世界為報剎姑以一世界言之一世界之中有須彌山從大海峙出于九霄之上日月循環乎山之腰而分晝夜須彌四面為四洲東曰弗于逮西曰瞿耶尼南曰閻浮提北曰鬱單越四大洲之中各有三千洲今此之世界則閻浮提也今此之中華則南洲三千洲中之一洲也釋迦下生於天竺乃南洲之正中也須彌四旁上隣日月之處謂之四王天又上則謂之帝釋天又上於虗空之中朗然而住雲層四重天總名欲界又上雲層十八重天總名色界又上空層四重天總名無色界如是三界中諸眾生輩有生老病死是為一世界也如此一千世界謂之小千如此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即百萬也如此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即百億也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其實一大千爾一大千之中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如小錢一百萬貫每一界置一錢盡此一百萬貫方為大千世界此一佛報剎也一佛出現則百億世界中有百億身同時出現故梵網經云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千百億釋迦各接微塵眾是之謂千百億化身也以千百億化身而化度千百億世界其中胎卵濕化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想非非想皆令得度是佛家之教然也故學佛者識五蘊之皆空澄六根於清淨遠離十惡修行十善視四念處行四正勤除六十二見而邪偽無所容斷九十八使而煩惱莫能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無不謹守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用熏修其間為法忘軀則如剝皮刺血書經斷臂投身參請而不怯不疑為物忘己則如忍苦割肉餧鷹捨命將身飼虎而不怖不畏錢財珍寶國城妻子棄之如獘屣支節手足頭目髓腦捨之如遺蛻從生至生經百千萬億生而此心不退轉也從劫至劫經百千萬億劫而此心愈精進也由是三祇果滿萬德功圓離四句絕百非通達無量無邊法門善入無量無邊三昧成就五根五力具足三達三明圓顯四智三身超證六通五眼得四無礙辯而演說無窮入四如意分而神通自在八勝處八解脫常得現前四無畏四攝法受用無盡八聖道支十八不共法不與三乘同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微妙法身過去塵沙劫未來塵沙劫無不洞見現在塵沙界眾生塵沙心無不了知圓明十號之尊超出三界之上是為天中之天是為聖中之聖是為無上法王是為正等正覺超諸方便成十力還度法界諸有情佛之極功如此而已法華經云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盖其大願大力誓與一切含靈皆證無上涅槃妙果者也是故辨三教者不可以私心論不可以愛憎之心論唯平其心念究其極功則知世之學儒者到收因結果處不過垂功名也世之學道者到收因結果處不過得長生也世之學佛者到收因結果處可以斷滅生死究竟涅槃普度眾生俱成正覺也其優劣豈不顯然可見哉故甞試譬之儒教之所行者中國也道教之所行者天上人間也佛教之所行者盡虗空徧法界也儒猶治一家威令行於藩墻之內若夫藩墻之外則不可得而號召也道猶宰一邑政教及於四境之中若夫四境之外則不可得而控制也佛猶奄有四海為天下君溥天率土莫非臣民禮樂征伐悉自我出也此三教廣狹之辨也。

  學儒者死而後已盖百年間事也學道者務求長生盖千萬年也學佛者永斷生死湛然常住盖經歷塵沙劫數無有窮盡也儒猶一盞之燈光照一夕鐘鳴漏盡則油竭燈滅也道猶阿闍世王作百歲燈照佛舍利經百歲已其燈乃滅也佛猶皎日照曜萬古常明西沒東昇循環不息也此三教久近之辨也略說三教大意其詳備在本論。

北齊黃門侍郎歸心辨惑篇 二四

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業歸心勿輕慢也其間妙旨具諸經論不復於此少能讚述但懼汝曹猶未牢固略重勸誘爾原夫四塵五廕剖析形有六舟三駕運載群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慧豈徒七經百氏之傳哉明非堯舜周孔所及也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極為異深淺不同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淫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軍旅燕享刊罰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為之節使不淫濫爾歸周孔也背釋宗何其迷也俗之謗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無方為迂誕也其二以吉凶禍福或未報應為欺誑也其三以僧尼行業多不精純為姦慝也其四以麋費金寶減耗課役為損國也其五以縱有因緣如報善惡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後世之乙乎為異人也今並釋之于下云。

  釋一曰夫遙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為積氣地為積塊日為陽精月為陰精星為萬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墜落乃為石矣精若是石不得有光性又質重何所繫屬一星之徑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數萬百里之物數萬相連闊狹從斜常不盈縮又星與日月形色同爾但以大小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當石也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運日月星辰若皆是氣氣體輕浮當與天合往來環轉不得錯違其間遲疾理宜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數移動不均寧當氣墜忽變為石地既滓濁法應沉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歸墟尾閭渫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氣所然潮汐去還誰所節度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天地初開便有星宿九州未劃列國未分剪疆區野若為躔次封建已來誰所制割國有增減星無進退災祥禍福就中不差乾象之大列星之夥何為分野止繫中國昴為旌頭匃奴之次西胡東越彫題交阯獨棄之乎以此而求迄無了者豈得以人事尋常抑必宇宙外也凡人之信唯耳與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說天自有數義或渾或葢乍宣乍安斗極所周管維所屬若所親見不容不同若所測量寧足依據何故信凡人之臆說迷大聖之妙旨而欲必無恒沙世界微塵數劫也而鄒衍亦有九州之談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見錦不信有虫食樹吐絲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斛船皆實驗也世有祝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倐忽之間十變五化人力所為尚能如此何況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千里寶幢百由旬座化成淨土湧出妙塔乎。

  釋二曰天信謗之徵有如影響耳聞眼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獲報耳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九流百氏皆同此論豈獨釋典為虗妄乎項槖顏回之短折原憲伯夷之凍餒盜跖莊蹻之福壽齊景桓魋之富強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鍾禍報為惡而倘值福徵便可怨尤即為欺詭則亦堯舜之云虗周孔之不實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釋三曰開闢已來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責其精潔乎見有名僧高行棄而不說若覩凡僧流俗便生非毀且學者之不勤豈教者之為過俗僧之學經律何異士人之學詩禮以詩禮之教格朝廷之人略無全行者以經律之禁格出家之輩而獨責無犯哉且闕行之臣猶求祿位毀禁之侶何慚供養乎其於戒行自當有犯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歲中所計齋講誦持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釋四曰內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誠孝在心仁惠為本須達流水不必剃落鬚髮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皆由為政不能節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筭非大覺之本旨也抑又論之求道者身計也惜費者國謀也身計國謀不可兩遂誠臣徇王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隱有讓王辭相避世山林安可計其賦役以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場如妙樂之世穰佉之國則有自然稻米無盡寶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釋五曰形體雖死精神猶存人生在世望於後身似不相屬及其歿後則與前身似猶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現夢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飲食徵須福祐亦為不少矣今人貧賤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業以此而論安可不為之作地乎夫有子孫自是天地間一蒼生耳何預身事而乃愛護遺其基址況於己之神爽頓欲棄之哉凡夫蒙蔽不見未來故言彼生與今非一體耳若有天眼鑑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耶又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慶治國者欲一國之良僕妾臣民與身竟何親也而為勤苦修德乎亦是堯舜周孔虗失愉樂耳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顧俗計樹立門戶不棄妻子未能出家但當兼修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人身難得勿虗過也儒家君予尚離庖厨見其生不忍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內教皆能不殺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愛命去殺之事必勉行之好殺之人臨死報驗子孫殃禍其數甚多不能悉錄耳且示數條於末。

  梁世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云使髮光每沐輙破二三十枚臨死髮中但聞啾啾數千雞雛聲。

  江陵劉氏以賣鱓羹為業後生一兒頭是鱓自頸已下方為人耳。

  王克為永嘉郡守有人餉羊集賓欲讌而羊繩解來投一客先跪兩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無救請須臾幸羊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內周行徧體痛楚號呌方復說之遂作羊鳴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時有人為望蔡縣令經劉敬躬亂縣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將牛酒作禮縣令以牛繫剎柱屏除形像鋪設牀坐於堂上接賓未殺之頃牛解徑來至階而拜縣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飲噉醉飽便臥簷下稍醒而覺體痒爬搔隱疹因爾成癩十許年死楊思達為西陽郡守值俟景亂時復旱儉飢民盜田中麥思達遺一部曲守視所得盜者輙截手腕凡戮十餘人部曲後生一男自然無手。

  齊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手殺牛噉之不美年三十許病篤大見牛來舉體如被刀刺呌呼而終。

  江陵高偉隨吾入齊凡數年向幽州淀中捕魚後病每見群魚齧之而死。

  世有癡人不識仁義不知富貴並由修種為子娶婦恨其生資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誣不識忌諱罵辱婦之父母却云教以婦道不孝己身不顧他恨但憐己之子女不受己之兒婦如此之人陰紀其過鬼奪其筭慎不可與為隣仍不可與為援宜遠之哉。

三教真如本性說 二五

真如本性者父母未生前一真無妄之體謂之本來面目禪宗則曰正法眼藏蓮宗則曰本性彌陀孔子則曰天理老子則曰谷神易道則曰太極名雖有異其實同一真如本性也此性虗而靈寂而妙天地未分先有此理歷塵劫而不朽世界壞而不遷祖師亦云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正謂此也嗟乎人不能任其自如之真而梏於地水火風和合之質方其受形也已為陰血濁氣昏其本然清淨之體及其生也六塵五欲之迷倒昧於本有之天真是故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導人反妄而歸真也其捷徑易行者唯念佛一門修之者心不散亂三昧現前是復其本性也孔子教人克去己私復還天理私欲淨盡天理流行老子令人去爾欲寧爾神正是谷神不死也谷者虗也神者靈也謂之虗靈不昧也虗靈不昧者即毀不滅性也書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謂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知聖凡之性同體也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法者指其本性也本性喻乎金剛言其堅固不壞也無有高下者上至諸佛菩薩下至蠢動含靈謂其皆有佛性故曰平等也心經云不增不減此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曰不增不減也豈不見儒云一切含靈各具一太極亦此理也嗚呼聖凡人物本乎一性只因迷悟之殊染淨之別所以有成聖也有成凡也有為人也有為物也夫如是則物命之類豈可殺而食之乎今時若殺他而食之他時必殺汝亦食之不見楞嚴經云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遞相吞噉豈可逃哉或曰天生萬物所以養人也若不殺不食使禽獸之愈多將何以治之答曰因是殺食者多墜墮者亦多若能不殺不食則無遞償之患矣何則世間男女盡持齋戒則自然不食不食則不殺不殺則不墮不墮則地獄變為天堂凡夫成乎佛也梵網經云持戒比丘不殺生草而況於有情乎有情者物命含靈也無情者草木瓦礫也由是推之則大小物命之類皆不可殺也汝等諸人切宜仔細究心念佛啟悟真源若也了了自見法法現前是名見性成佛超出輪迴若也一念差遲永沉苦海可謂披毛從此得作佛也由他。

東坡學士飲食說 二六

夫天地之間陰陽之內發生萬靈并以萬物然其萬物滋益萬靈萬靈之中人為第一雖云第一還衣食本食本已具然後可以立身可以立行其立身者何用禾黍稷麥菽及瓜果茹菜之物也其立行者何行仁義禮智信作士農工商之業也所以世人各隨其意而成立之且如畜類皆是萬靈之數亦有五常之理喜怒哀樂動靜昇沉痛痒飢飽孳生愛護如我亦然堪嗟世人以為食噉橫加炮炙深可悲哉嗚呼形雖我不同命亦吾無異烹他身而養我身宰他命而生我命實非仁恕之心乃是癡愚之意凡食肉者皆犯五常屠戮他身肥甘自己為不仁也離他眷屬延我親朋為不義也將他肉體供獻神人為不禮也稱言食祿當受刀砧為不智也設餌粧謀引入陷穽為不信也噫人居塵世全藉五常知而故犯不足為人又曰世有常言欠我錢債作畜還償當我食祿俱無過咎余慎思之亦不然也緣眾生靈即人性命命為己命債為世財債可以捐命不可捨展轉冤讎更相互受今將為食可不愍乎於戲食之者不仁人仁人者不食矣明道先生曰人吾同胞畜吾同氣裴國相云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所當深戒也。

優曇祖師戒殺文 二七

卵胎濕化飛走虫魚皆未來諸佛之流或過去多生父母至於顒顒怖死汲汲貪生避苦而樂其身此情一等求安而養其命斯理萬均何乃聲哀哀而牽上刀砧眼盼盼而驅就死地或張羅亘野布網連山火逐嶺以高低煙隨處而疎密疾電之鷹爭舉追風之馬競前猿覩箭以魂飛雁看弓而膽落解頭陷腦之酸難抵洞胷徹骨之痛奚禁況斯等共稟五行俱含四象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乃陳此肉山樹茲炮烙充其口腹美彼心肝殊不知斷其命者是出佛身之血食其肉者寧非父母之身造殺害之深尤斷慈悲之種性生前福壽暗裏消磨死後沉淪刀山劒樹還作雞猪魚兔次第填償至於宰割烹炮因果相似諦觀食肉可謂寒心縱售易於屠門亦難逃於重罪菩薩寧當破骨終不食噉眾生是以白兔焚身而仙人不顧也草尚不拔肉豈容甞遠彼庖厨有聞聲不忍之訓養他出賣同口殺心食之尤大聖垂慈所以制戒永斷殺生其德大也修淨土人故當持守可謂不貪香餌味始是碧潭龍。

佛印禪師戒殺文 二八

鱗甲羽毛諸品類眾生與佛心無二只為當初錯用心致使今生頭角異水中游林裏戲何忍將來充日計須臾活捉在砧床口不能言眼還覷或搥[打-丁+(恙-心+皿)]或刀刺牽入鑊湯深可畏推毛捋羽刮皮鱗剖脊剜心猶吐氣美君喉誇好味勸子勸妻同噉嗜只如恣性縱無明不懼陰司毫髮記命纔終冤業至面對閻王爭敢諱從頭一一報無差爐炭鑊湯何處避勸賢豪須戒忌莫把眾生當容易貪他一臠臠還他古聖留言終不偽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真歇禪師戒殺文 二九

堪歎世人大錯却將苦事為樂迎賓待客安排殺害生靈造作耳畔痛聲未絕便把沸湯淋淥不是鑊裏烹炮便向火中炙烙堂上聚集親朋堂下喧喧鼓樂恣其一世奢華豈覺千生墮落一朝壽盡報終索命冤家尋捉直饒抵諱分舒其柰鬼神執縛或上刀山劒樹或入燄爐沸鑊依次償他宿債却被刀傷斧斫此時痛苦自當人情都使不著縱然受苦出期未免透入別殼若非啣紩負鞍必定披毛戴角奉歡諸善男女各自回頭相度何如改悔身心庶免沉淪三惡若教賺却路頭萬劫難為轉脚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

普菴祖師戒殺文 三十

堪歎諸人不較量却將造罪當燒香處處神壇社廟盡是作業之場箇箇燒鵝煑鴨每每宰殺猪羊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燒湯向前起來下手推毛破肚搜腸煑得半生半熟諸人闘割分張一似夜叉羅剎猶如虎豹豺狼祭賽邪神野鬼正神豈可來甞鬼又何曾飽滿反遭觸犯天堂猫兒無人殺喫收拾被下安藏猪羊廣有人殺只見成隊成行禽畜時時遭戮殺者定去承當因此三荒兩旱為人豈不思量若要報答天地除非齋戒賢良諸仁者殺他一命還他殺一念回光免禍殃偈曰。

  畜生本是人來做  人畜輪迴古到今  不要披毛并戴角  勸君休使畜生心

身為苦本覺悟早修 三一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苦緣猶如牢獄三界之內六道所居六道者何也天仙道人倫道脩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依佛理而言之六道無非是苦不見法華經云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是也天道雖是樂因不出輪迴苦本人道之中其苦無量何況四惡道之苦乎今將人中所見之苦略說幾種以示之只這色身誰信身為苦本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總歸磨滅何謂也眾等各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髮毛爪齒眵淚涕涶垢汗二便皮膚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腦膜脾腎心肺肝膽膓胃赤白痰癊生熟二臟如是九孔長流是故經言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是不淨何以故人身之內有八萬戶蟲在中而住靜地思之甚可患厭且夫六根完具者猶可其中又有眼瞎耳聾者脚跛手折者腰跎背曲者口啞舌短者鼻爛嘴邪者唇缺齒咼者頭癩髮黃者項頰上生瘤者足不能行而手移者生瘡毒流膿出血者生痲瘋[病-丙+(垂-土+十)]癬臭穢者生為奴婢而恒受打罵者生在邊地下賤與畜類無異者所言身中之苦說不能盡復有八苦交煎無時暫息何謂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冤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輪轉苦是為八苦也八苦之中其苦無數智者自明之復有多種橫死之苦不能保耶或餓死者凍死者炎熱逼惱而死者飲食過度而死者為酒而死者為色而死者為財而死者為氣而死者火焚而死者水溺而死者山崖石壁而壓死者屋倒墻頹而壓死者家遭劫賊而殺死者路逢強盜而殺死者車輾馬踏而死者入陣戰闘而死者犯王法而死者染時疫而死者夢魘而死者鬼迷而死者入邪而死者痴瘓而死者虎齧而死者蛇傷而死者天雷而誅死者惡神而打死者毒藥蠱物而暗害死者負屈難伸而呪詛死者中風而死者產難而死者[病-丙+ㄐ]腸沙而急死者擲瓦石而誤死者上高而跌死者驚怖而憂死者求名不遂而死者謀利不得而死者自縊刺刎而死者自投水火而死者復有多種不能盡述於戲又有處世做家之苦再示幾端有貧窮男女之苦有富貴男女之苦富貴者恐所失而憂貧窮者欲所得而憂貧富憂苦雖不同然其跋涉則一也何哉人生世間男婚女嫁宮司戶門人情往來迎賓待客剏造房屋置買田園建立墳塋春秋祭祀殺生害命禱鬼求神士農工商生涯活計插秧下種運水搬柴洗染縫縺紡綿績苧收曬舂磨煑飯調羹洗面梳頭登廁澡浴去塵掃地整漏遮羞執捉施為辛勤顧管奔波勞碌日用所須曉夜尋思千方百計若說當家之事微細多端筆不能盡吁富貴猶可措辦貧窮揭債支撑何以故其中或有典賣房屋基址者典賣山園田地者典賣衣裳什物者典賣妻妾兒女者如此因由無不是苦復有多種再說數般飢渴又是苦痛痒又是苦熱極又是苦寒極又是苦蚊蠅蚤虱叮咬又是苦蜈蚣惡犬傷殘又是苦雨多又是苦旱多又是苦蝗虫來侵又是苦荒年來到又是苦狂風卒至又是苦雷電驚人又是苦家眷不安又是苦地方反亂又是苦復有苦中之苦難可悉陳噫此上苦緣還是人中小苦若作惡業罪障永墮地獄餓鬼畜生受其大苦況人間之小苦乎悲夫世人不知是苦反要亂作胡行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以強陵弱以貴輕賤以富欺貧以曲柱直以大壓小以下慢上如此非法而為展轉沒在苦海矣嗟乎我今重重苦口三復丁寧欲令天下人盡持齋戒齊念彌陀同出苦輪共登樂土諸仁者要知病來死來那件替得你也縱有父母公婆夫妻兒女富貴功名金銀錢寶盡皆無用處也唯當各自努力預辦前程況以光陰有限時不待人生死無常呼吸難定故先德云休休休及旱修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頭誠哉是言也若人知此而不信行實孤負吾之苦勸爾。

三大聖人決疑文 出藏經 三二

唐洛陽罔極寺釋慧日俗姓辛氏東萊人也中宗朝得度及登具足後遇義淨三藏造一乘之極奧躬詣竺乾心恒羨慕日遂誓遊西域始者泛舶渡海自經三載東南海中諸國崐崙佛誓師子洲等經過略徧乃達天竺禮謁聖迹尋求梵本訪善知識一十三年咨稟法訓思欲利人振錫還鄉獨影孤征雪嶺胡鄉又涉四載既經多苦深厭閻浮自歎曰何國何方有樂無苦何法何行能速見佛徧問天竺三藏學者所說皆讚淨土復合金口其於速疾是一生路盡此報身必得往生極樂世界親得奉事阿彌陀佛聞已頂受漸至北印度徤馱羅國王城東北有一大山山有觀音像有至誠祈請多得現身日遂七日叩頭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觀音空中現紫金色相長一丈餘坐寶蓮華垂右手摩日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唯有西方彌陀佛國勸令念佛誦經迴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說已忽滅日斷食既困聞此強壯及登嶺東歸計行七十餘國總一十八年開元七年方達長安進帝佛真容梵夾等開悟帝心賜號曰慈愍三藏生法師生常勤修淨土之業著往生淨土集行于世其道與善導少康異時而同化也。

  又唐大曆二年法照大師棲止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唯以勸人念佛為急務於僧堂內粥鉢中兩次現五臺勝境勝境中復現有寺金牓題云大聖竹林寺於是法照心懷渴仰欲禮五臺遂在衡州湖東寺起五會念佛道場願見大聖至四年八月十三日發行於五年四月五日到五臺縣遙見佛光寺南數道白光六日到佛光寺果如鉢中所見略無差脫其夜四更見一道光從北山下來射照照忙入堂內乃問眾云此何祥也吉凶焉在有僧答言此大聖不思議光常覺有緣照聞已即具威儀尋光至寺東北五十里間果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一石門見二青衣可年八九歲顏貌端正立于門首一稱善財二曰難陀相見歡喜問訊設禮引照入門向北行五里已來見一金門樓漸至門所乃是一寺寺前有大金牓題曰大聖竹林寺一如鉢中所見者方圓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寶塔莊嚴其地純是黃金流渠花樹充滿其中照入寺至講堂中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各據師子之座說法之音歷歷可聽文殊左右菩薩萬餘普賢亦無數菩薩圍遶照至二菩薩前作禮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澣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照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照頂為授記別汝已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語已時二大聖互說伽陀照聞已歡喜踊躍疑網悉除又更作禮禮謝而退。

  已上二則載於有宋高僧傳俱在藏內富字函前後事由文煩不錄。

萬宗禪師直指篇 三三

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深旨能持一心不涉餘行唯念彼土唯憶彼佛知身土無二了憶念亦一乃得如上所立之名為一行也雖名一行其於行人亦當以彼一切世出世間無量法門諸功德行以為助道則往生行疾是故一切諸行悉為淨土而修無別岐路名一行耳譬如眾流入海同得海名萬善同歸得名一行以是義故則一切念處正勤根力覺道四弘六度皆淨土行乃至人中染指之善及散心念佛或一稱名或舉一手一禮一讚或一瞻仰乃至或奉一香一水一華一燈一供養一供養具或一念修習至于十念或發一行一施一戒一忍禪定智慧一切善根回向極樂願力持故雖有遲疾皆得往生如經所說喻昔有人以小滴水寄於大海願不壞不失不異不竭雖經多劫要還元水其人經多劫已如寄所取果得元水不壞不竭此亦如是以小善根回向極樂如寄滴水雖經異生善根不失亦不壞竭生彼無疑何況正見邪見大乘小乘有漏無漏散心定善事想觀慧皆名一行悉得往生唯除外道種性故云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又經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良可深信其有因心未起善行未立身心未屈先期感應者不可與其同語也是故釋迦聖主一代至談有無量三昧無量解脫無量行願總持相應無量法門唯念佛一門圓攝無外悉皆具足如彼大海吞納眾流性無增減如如意珠置高幢上能滿一切眾生願求體無虧損故此三昧寶王能攝能具亦復如是由是義故始我。

  世尊以此念佛三昧徧告眾會非不再三彼會所有承聽大根之士若文殊等及三乘聖賢天龍八部無不傾心而歸信也逮我法流東土有大至人於彼廬山闡揚遺化彼信奉者如風行草上極天下之望無不美其教焉自佛至今將二千數百餘載中有聖賢之人高僧巨儒農商仕賈匹夫匹婦奴婢黃門或自行而勸人或著文而作誓重法如寶輕身若塵臨難不懼臨死不顧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何知其幾或修隨喜或信歸依乃信隨德盡己之誠而行者其數益眾誠所謂列宿塵沙尤莫況其多也或有半信不信猶豫不決之人尚生彼國疑城邊地何況正信正行正願者有何惑焉傳記所載萬不及一自古及今咸受其賜豈筆舌所能盡述者乎縱欲別修道品但假自心之力或有退轉著魔之患唯此念佛法門因仗佛力修則必成無復魔業永不退轉決定往生矣。

龍華三會略要說 出藏經 三四

一元掩關默然有眾居士扣關而問曰龍華三會因緣願師開示答曰云何而致問斯耶居士曰吾等自幼以來齋戒念佛願求龍華勝會證取菩提是以故問一元笑曰汝等求生淨土此問太遲求生龍華此問太早居士曰何謂遲早乎一元曰即便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又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期豈不是太遲也彌勒佛過五十六億萬歲方乃降生龍華豈不是太早也汝等既持齋戒念佛只合今生就求淨土速證菩提何待未來龍華方求解脫居士曰多見世人求願龍華吾等隨類而言亦發此願一元曰不求淨土而求龍華不知受了多少輪轉之苦此願甚不相應居士曰吾等蒙師決疑今後徑求淨土一元曰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居士曰求生淨土之法幸得聞乎龍華三會之事亦欲願聞一元曰備說則文繁略之又義闕今特取羅什法師之譯經而告眾人焉自釋迦牟尼佛降生之時人壽百歲為始過百年減一歲減至三十歲時人長三尺饑饉災起減至二十歲時人長二尺疾疫災起減至十歲之時人長一尺刀兵災起此乃謂之小三災之變相也秪留男女萬人逃入山中為種彼時女子配人五月即嫁方為減劫之極數也復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時名為增劫之極數也又過百年減一歲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方乃降生於翅頭末國城中大婆羅門家託胎父名修梵摩母名梵摩跋提彌勒雖處胞胎如在天宮無異塵垢不障自然化生身長三十二丈胷廣十丈面長五丈具八萬四千相好光明眾生視之無有厭足其國有轉輪王名曰穰佉廣行十善教導人民人民感化無不欽崇壽年皆八萬歲身長一十六丈相貌端嚴無復醜陋女子配人五百歲方嫁彼時無有災患亦無寒暑門戶不關亦無盜賊衣服化生不須勞苦金銀七寶滿藏無人視之其地平正無有丘坑地上有樹形似金龍龍上開華故曰龍華勝會人民受用境界猶如自在天宮忉利天上只有三病不得純受快樂一者飲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若便利時其地自然裂開過已還合生赤蓮華蔽其穢氣人命將終自詣塚間而死神識生天不墮惡趣何以故彼土人民皆修十善是故多生天上彌勒佛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三十六萬天人八部發無上菩提心復有多眾得二乘四果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六十四億天人八部發菩提心復有多眾得二乘四果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三十四億天人八部發菩提心復有多眾得二乘四果彌勒住世六萬歲說法度生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亦復如是像法住世亦復如是龍華三會之事略說如斯其餘妙義備在經文不及盡述居士曰小三災三會之事固已聞乎再勞尊師開示大小劫大三災之事相也一元曰然吾語汝汝等諦聽焉夫小劫者前已言矣今復詳明人從十歲而起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時名為增劫之極復過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之時名為減劫之極如是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如是二十番增減為一中劫成住壞空各具二十番增減為一大劫一大劫盡有一火災壞至初禪如是七火有一水災壞至二禪起七七四十九番大火則有七番大水又七番大火乃有風災壞至三禪凡五十六番大火壞初禪七番大水壞二禪一番大風壞三禪總有六十四大劫為大三災始終之事相也古德云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尚自有風災直饒修到非非想也則不如歸去來歸去來者乃西方淨土之謂也人若不修淨土橫竪沉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災之內頭出頭沒受苦無窮居士曰聞師之說實用早修淨土出離苦輪一元曰我今開示汝等汝等當以遞相勸化同生淨土焉居士曰唯謹遵師命化導流行吾等拜辭致謝而去。

宗鏡要語 三五

永明宗鏡云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法界坦然心凡則三毒縈纏心聖則六通自在心空則一道清淨心有則萬境縱橫正所謂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如谷應聲語雄而響厲似鏡鑑像形曲而影邪如人說酢梅口中自然水出說峻嶺足下似有痠疼夜繩不動疑之為蛇闇室本空怖之有鬼故知萬法由心一切在我內虗外終不實外細內終不麤善因終值善緣惡行難逃惡境秪在最初一念致此昇沉諸仁者欲外安和但內寧靜心虗境寂念起法生水濁波昏潭清水朗修行之要靡出於斯正是欲斷其流但塞其源欲免其生但斷其根不用多功最為省要故通心論云縛從心縛解從心解解縛從心不關餘處出要之術唯有視心觀心得悟一切俱了且夫不離一真之境化儀百變是以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軍豈麴糵之所造笋抽寒谷非陽和之所生魚躍氷河豈網羅之所致悉為心感顯此靈通應知動作施為皆自心之力若或信受具此力能則廣闢障門盡枯業海矣又云因心立法隨法得名處聖稱真居凡號俗似金作器隨器得名在指曰鐶飾臂名釧則一心不動執別號而萬法成差真金匪移認異名而千器不等若知法法全心作器器盡金成名相不能干是非焉能感又如圓器與方器名字不同若生金與熟金言說有異推原究體萬法皆空得旨忘緣觸途無寄夫名因體立體逐名生體空而名無所施名虗而體無所起名體互寂萬法無生唯一真心更無所有因凡立聖聖本無名從俗顯真真元不立並依世俗名字對待而生文字亦空空亦無寄若是上機大士胡假名相發揚對境而念念知宗遇緣而心心契道是為第一義是名最上乘果達此宗人世之甚希有先德云圓宗罕遇猶芥子投於針鋒正法難逢似盲龜值於浮木若非宿熏乘種久積善根焉偶斯文親得傳受所以古人重教輕財則輸金若市忘身為法則立雪幽庭且金是身外之浮財豈齊至教命是一期多業報曷等真詮故知訓格之言不得暫捨可以鏤於骨書於紳染于神熏于識所以楚莊輕千乘之國而重申叔一言范獻賤萬畝之田以貴舟人片說此乃成家立國尚輕珍重言況宗鏡中言下契無生聞之成大道寧容輕慢乎。

禮佛發願文(或立拜或跪拜皆可也身頂禮口稱名心作觀) 三六

歸依十方盡虗空徧法界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過現未來佛法僧三寶。

  現坐道場千華臺上百寶光中萬德世尊說經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大聖世尊本師阿彌陀佛○當來下生慈氏如來本師彌勒尊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願王普賢菩薩大慈悲父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西天此土一切祖師菩薩護法列席諸天菩薩○伏望不違本誓不捨慈悲乞賜天眼遙觀天耳遙聞他心速鑑為作證明弟子某甲等從我今身盡未來際身誓依普賢菩薩摩訶薩不可說無邊行願及我此四十八種不可說廣大行願我當生生修學世世無違。

  信解堅固不可說  決定無疑不可說  發菩提心不可說  持清淨戒不可說  見佛聞法不可說  禮敬稱讚不可說  承事供養不可說  懺悔隨喜不可說  勇猛精進不可說  慈悲喜捨丕可說  行無邊行不可說  發廣大願不可說  修學回向不可說  智慧明了不可說  法身無量不可說  功德莊嚴不可說  淨土化生不可說  蒙佛授記不可說  相好光明不可說  圓音善巧不可說  總持辯才不可說  祕密三昧不可說  壽量名號不可說  微細甚深不可說  真如平等不可說  妙用差別不可說  方便智見不可說  示成正覺不可說  那伽大定不可說  師子震吼不可說  神通無礙不可說  神力無畏不可說  降伏眾魔不可說  摧破外道不可說  分身變化不可說  隨類示現不可說  轉大法輪不可說  普度眾生不可說  隨順饒益不可說  代眾生苦不可說  究竟成熟不可說  悉令解脫不可說  往生佛國不可說  證悟佛乘不可說  具諸佛法不可說  作諸佛事不可說  入佛眾會不可說  同佛受樂不可說

  如上所發四十八種廣大行願為首誓期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惟冀。

  三寶世尊觀世音菩薩同體慈悲證明攝受弟子(某)。

  等若違一願者不取正覺何以故。

  阿彌陀佛發願如是十方諸佛發願亦如是普賢菩薩發願如是諸大菩薩發願亦如是中峰祖師發願如是歷代祖師發願亦如是大善知識發願如是弟子發願亦如是今為同學大眾發願如是普為法界眾生發願亦如是如是如是無不如是願同如是恒沙眾盡入如來願海中。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徧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虗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禮佛發願文終(學佛之人須發此願不依此願不名發菩提心也)。

  右上發願文與諸人作箇樣子凡有修福念佛禮讚誦經乃至毫芒之善悉皆回向西方有所歸趣臨終定生淨土也諸仁者果能持此戒發此願行此行非但往生淨土亦不墮於緣覺聲聞之地親證普賢境界直至成佛矣。

淨土成佛 三七

蓮宗寶鑑云金剛定後菩薩因圓解脫道中如來果滿具四無量心得四無礙辯十八種法不共二乘十力現前說法無畏塵沙惑盡萬行功成十號俱彰三身圓顯具九十七種大人相放八萬四千大光明悲智雙融福慧兩足現居十重報土能垂萬類化身布大慈雲雨大法雨滂流法界潤澤群生咸悟本心同成正覺○選佛若無如是眼宗風那得到如今。

  直音切字俱在下卷末。

歸元直指集上卷

宗本普勸念佛因門弟子求西方詩集成百首附此。

西方百詠普告諸賢

西方古教世尊宣  東土開宗號白蓮  十八大賢為上首  虎谿三笑至今傳

  西方大道理優長  功德巍巍不可量  非但釋迦開此路  恒沙諸佛盡稱揚

  西方教啟感牟尼  諸佛稱揚共所知  十六觀經親指示  修行最上念彌陀

  西方初觀要精虔(乾音)  落日之形似皷懸  送想樂邦歸一處  是名無上甚深禪

  西方二觀甚分明  定水無波徹底清  心月孤圓全體現  結加趺(夫音)坐想成氷

  西方三觀地瑠璃  法樂鳴空了了知  眾相莊嚴光映徹  一心決定永無疑

  西方四觀樹成行  百寶莊嚴盡放光  受用現成長快樂  諸人何不早承當

  西方五觀大家知  四色蓮開七寶池  德水靈禽宣法語  洗除煩惑證菩提

  西方六觀總包含  塵世繁華莫要貪  本性彌陀皆具足  現成公案不須參

  西方七觀始相應  寶座巍巍願力成  大聖端居恒自在  聲聞小果不能升

  西方八觀要分明  諸佛皆從心想生  託像凝(迎音)真融理事  何愁淨土不圓成

  西方九觀紫金身  相好光明無等倫  攝取眾生歸極樂  天真父子最相親

  西方十觀用誠心  常念慈悲觀世音  但得聞名多獲福  良哉大士願洪深

  西方十一觀難量  勢至光中佛讚揚  處處分身弘教化  誓為苦海作津梁

  西方十二觀融通  一念精誠密下功  當想自身生極樂  巍巍端坐寶華中

  西方化佛放光明  無量分身度有情  依正莊嚴皆具足  十三觀裏悉圓成

  西方教主大慈悲  接引眾生號導師  九品咸令登彼岸  永無退轉證菩提

  西方一路向前行  圓發三心諦理明  上品上生彈指到  最先見佛悟無生

  西方快樂實奇哉  觀想精誠華易開  上品中生隨願往  端然自在坐金臺

  西方但發道心堅  普願同登般若船  上品下生終有分  每人一朵大金蓮

  西方明白不朦朧  齋戒堅持達苦空  中品上生三昧力  阿羅漢果獲神通

  西方宜用戒香修  一念華開預聖流  中品中生經半劫  無生妙果不須求

  西方助道孝為先  行世仁慈種福田  中品下生聞妙法  皁逢知識是前緣

  西方化生願無邊  一念歸依滅罪愆  下品上生聞佛號  蒙師指示大因緣

  西方大道古通今  無柰當人罪業深  下品中生知識力  一聞法語便回心

  西方一着在臨終  知識相逢活路通  下品下生稱十念  罪消塵劫福無窮

  西方精進莫遲延  一墮疑城五百年  大聖放光來照破  重歸淨土禮金仙

  西方初地發心堅  歡喜行檀種福田  身命資財俱棄捨  高登上品坐金蓮

  西方二地要虔誠  念佛先須理觀明  持戒精嚴離垢(苟音)穢  心田清淨道圓成

  西方三地意根清  忍辱柔和化有情  種種神通皆具足  紫磨金相發光明

  西方四地體空虗  煩惱心魔盡掃除  精進自然生燄慧  始終不二證真如

  西方五地最難登  見解明通勝二乘  清淨法身知大意  深修禪定顯真情

  西方六地得圓融  左右逢原觸(充入聲)處通  般若現前無阻滯  全身手眼大開宗

  西方七地始分明  菩薩悲心在遠行  念念貫通差別知  若無方便不圓成

  西方八地悟無生  諸佛如來作證明  不動法身遊苦海  廣弘大願救迷情

  西方九地法無邊  大士弘揚志力堅  宗說皆通稱善慧  四無礙辯悉周圓

  西方十地智為先  法雨慈雲徧大千  師子吼(呼后切)時群獸伏  一生補處證金仙

  西方等覺佛同肩  行願難思號普賢  面受如來親付囑  利生接物起無緣

  西方妙覺果周圓  具眼文殊福智全  盧舍那身功德備  脫珍着獘為施權

  西方圓覺聖中師  同體觀音具大悲  十號三身俱滿足  是為無上佛菩提

  西方遠祖最先知  猶向山中禮六時  一百廿三人結社  同生淨土證菩提

  西方大聖法中王  接引群迷放寶光  不憚疲旁弘願重  常遊苦海駕慈航(杭音)

  西方易到莫沉吟  只要當人辦肯心  彈指已超生死海  有緣得遇芥投針

  西方不遠莫他求  一句彌陀作話頭  但得盡生無別念  蓮華佛國任君遊

  西方用力不消多  十念圓成在剎那  佛祖指明歸去路  一生當得脫娑婆

  西方慈父動悲哀  接引迷流歸去來  早向蓮臺親託質  莫投凡世入胞胎

  西方諦信莫生疑  念佛修行要及時  有限光陰宜早辨  骷髏著地幾人知

  西方根本戒為先  戒若精兮定亦堅  定力不枯生妙慧  慧明心了即金仙

  西方不用學多端  一句彌陀在反觀  見得本來真面目  始知生死即泥洹(完音)

  西方徑到莫徜(尚平聲)徉(羊音)  全要當人自主張  但得一心專念佛  蓮華國內姓名香  西方池內寶蓮開  寶物莊嚴自化來  百寶光中親見佛  巍巍端坐寶華臺

  西方淨土果奇哉  優鉢羅華徧界開  種種現成真富貴  一華臺上一如來

  西方佛號我同名  直下承當了不驚  若得一聲親喚醒(星上聲)  何勞十萬八千程

  西方化主度迷情  佛力加持道易成  撒(殺音)手便行無異路  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門路甚分明  一句彌陀速趲(贊上聲)程  早到金剛臺上坐  同名同號證無生

  西方彈指悟無生  上品金臺佛早成  面見彌陀親授記  當來說法度群情

  西方富貴樂安然  受用隨心在面前  天上人間難比賽  巍巍端坐紫金蓮

  西方佛國勝生天  亦勝蓬萊有漏仙  亦勝王侯并富戶  要知亦勝坐癡禪

  西方快樂勝天宮  壽命難量福不窮  無信眾生顛倒謗  有緣佛子得相逢

  西方佛子具神通  放去收來頃刻中  隨類現形施妙用  開權顯實振宗風

  西方景致勝蓬萊  服氣飡霞養禍胎  莫學出神修煉(鍊聲)法  直教枯木放華開

  西方淨土有蓮胎  普勸眾生歸去來  一念華開親見佛  永無八難及三災

  西方富樂勝王侯  種種莊嚴事事周  但辦肯心求彼國  輪迴惡道一齊休

  西方及早向前修  閑是閑非一筆勾  放下身心勤念佛  也無煩惱也無憂

  西方有佛號彌陀  普度眾生出愛河  六八願門通九品  人人可到莫蹉跎

  西方在近路無多  直下承當在剎那  觸目遇緣皆極樂  水流風動演摩訶

  西方徑路好修行  勇猛加功速趲程  九品蓮臺都有分  華開早晚悟無生

  西方捷徑易求生  只在當人一念誠  精進再加修福慧  金臺上品得標名

  西方步步踏蓮華  指路開門謝釋迦  三復丁寧無別說  一心念佛早歸家

  西方端的是吾家  一句彌陀路不差  信得及時行得實  直教鐵樹也開華

  西方易往少人知  徑路修行不用疑  六字真經純熟了  金蓮臺上禮阿彌

  西方慈父號阿彌  接引人生九品池  捷徑法門容易到  可憐多是自狐疑

  西方啟教號蓮宗  東土興緣謝遠公  念佛參禪無別路  本來妙有即真空

  西方弘誓廣流通  一句彌陀好用功  歷歷分明無間斷  聲聲喚醒主人翁

  西方直指易修持  本性彌陀孰得知  六道三塗生死轉  思量怎不痛傷悲

  西方公案早行持  寂寂惺惺着意疑  疑到情忘心絕處  元來自己是阿彌

  西方一句是單傳  不假修持已現前  諸上善人如見性  阿彌陀佛便同肩

  西方大道兩無偏  一句彌陀事理全  明得箇中微妙旨  始知念佛即參禪

  西方眾苦不能侵  先要當人了自心  會得目前真極樂  拈(奴兼切)來赤土是黃金

  西方大地是黃金  寶樹參天演法音  如此名為安樂國  三塗八難永無侵

  西方一句上乘機  莫信邪師說是非  昔日世尊親付囑  修行徑路念阿彌

  西方功德實難思  反謗彌陀是闡(川上聲)提  地獄墮身無量劫  不知何日出頭時

  西方有路少人登  一句彌陀最上乘  把手牽他行不得  但當自肯乃相應

  西方易到可修行  十念精專便往生  奉勸世間男共女  大家速急趲歸程

  西方故國早回還  人命無常呼吸間  有限光陰當愛惜  今生蹉過出頭難

  西方不到果然難  一失人身力拔山  分付世間英烈漢  急須採寶莫空還

  西方歸去莫遲疑  一句彌陀早受持  高着眼兮忙下手  不勞彈指證菩提

  西方急急早修持  生死無常不可期  窓外日光彈指過  為人能有幾多時

  西方一着莫遲延  抖(斗音)擻(叟音)精神速向前  休待渴來纔掘井  只宜旱趂(春去聲)白蓮船

  西方百詠已周圓  普觀諸人上法船  不為自身求活計  大家歸去面金仙

  西方百詠(終)

  歸元直指集卷下

甞謂教門之利害有四一曰師授不明邪法增熾而喪其真二曰戒法不行綱常紊亂而犯其禁三曰教理未彰謬談非義而惑其眾四曰行願不修迷入邪歧而墮於魔由是亂名改作聾瞽後學非止一端可傷乎哉噫祖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者難矣吾雖不敏而實悲焉是則詢求大教參考玄文楷定正宗破諸異說故此一卷謂之辨明真偽普勸修持。

辨明異端 三八

太原王先生名中字克平問空谷禪師曰論語云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晦菴指佛老為異端此說何如空谷曰異端者雜學也孔子謂習於雜學則害於正道之學直言而已且無蘊奧朱子何以拗直為曲乎孔子存時佛法未至中國孔子惟聞佛之道德故稱西方有大聖人漢明帝時佛法纔至中國孔子已沒六百年矣是故孔子不見佛法也既不見佛法指佛何法為異端乎佛法既為異端孔子何以指佛為聖人乎老子既為異端孔子何以言曰老聃愽古知今則吾師也是以愽問老子之後傳誦其語以示門弟子焉晦菴非惟曲排佛老亦悖孔子崇尚佛老也後世指佛老為異端者圖掩其德設此逢蒙之計也後學自無所燭者未免隨人指呼效而言之喚鐘作甕也一朝學到李屏山林希逸而至景濂大章諸公之地自能識破矣夫佛老者道學也指道學為異端者其為智乎不智乎其為善心乎瞞人乎汝亦學理者猶未識破也今識破之後不可死於一人半人之語乎韓子未知佛法之前所以排佛及見大顛禪師之後深敬佛法晦菴潛心佛學可謂愽矣其排佛者心病也苟不排佛則後學多看佛書凡看佛書則見其心病矣晦菴密設墻壍關住後學令後學欲歸於己是以力排佛也要顯自己之功圖掩他人之德是何心乎詩曰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此之謂也曰師言明矣孔子崇尚佛老諸書具載晦菴排之實悖孔子也吾儕未之思耳余雖未甞排佛然亦因其排故余亦惑之未克篤敬於佛今也反而思之余害至德甚矣是為大謬痛心疾首悔而追之不可得矣自今而後受佛明教歸依禮敬庶為補過之萬一矣。

辨明楊墨 三九

太原曰或謂佛學為九流之數又類楊墨之流此事實然否空谷曰甚矣子胡不知也九流載於史記漢武帝時司馬相如之所述也此時未有佛法何以知佛為九流也夫楊墨一行之士也佛是弘道大聖人也豈可類於楊墨耶楊墨以行事為教無大道之法言孟子非之公非也佛以大道為教統天地三教之極祖也惜相如之不遇乎遇則推尊而尚之必有可觀者也曰佛有兼愛近乎墨也曰慈悲喜捨佛之德也豈是溺情汩志之愛乎慈悲之愛者德也溺情之愛者私也韓昌黎曰愽愛之謂仁此流於情而混淆也孔子曰愽施於民而能濟眾必也聖乎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孔孟非溺情汩志亦非真妄混淆故可與慈悲之愛相表裏嗚呼儒宗以綱常為先明道兼之釋宗以明道為先綱常兼之眾人觀之似乎不同達人觀之而實同也法華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華嚴經云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若如是豈無綱常之道耶老子曰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凡如是者佛老皆有綱常也既有綱常之道豈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修道德不弘仁義由此觀之佛者豈違綱常乎三教聖人鼎立天下司大道之化權也既不識佛老之道是不智也曲排佛老是無仁也孔孟之學教人學仁義也讀其書而遺其仁義輙攻於文藝乎恃彼文藝肆於己意而至曲排佛老誤之甚矣喪其心德亦誤後學諸人當自省察而已矣。

辨明虗無寂滅 四十

太原曰晦菴所虗無寂滅之教新安陳氏曰老氏。

  虗無佛氏寂滅此說何如空谷曰虗無寂滅有權實二義以權言之則虗無寂滅是空幻之語凡夫執有小乘執空中乘執不有不空大乘當體即空不墮眾數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不立一塵不捨一法縱橫逆順法法全真是故大覺世尊為破凡夫之有故乃曰此身虗幻令心寂滅為破小乘之空故乃責其陷於解脫深坑令求出離為破中乘之不有不空故乃責其縛於幻有令求大乘此皆善權方便之術也以實言之則虗無寂滅是萬有之母出生天地人物動植飛潛而至萬法者也佛教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然燈佛為我授記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孔子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也寂然不動即是虗無寂滅虗無寂滅之中含藏一切萬法感而遂通之時出生一切萬法如斯至妙之理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此焉禮曰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子思子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三教聖賢之旨皆是真常寂滅真空不空初無少異佛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盖令空其妄情也正所謂人欲一分消天理一分長豈教人絕滅天理而入枯木死灰矣要知天地人物以及萬類皆具真常寂滅之理初無間然自是愚夫不覺喚作游魂實可悲也晦菴讀佛書可只見得破凡夫方便語乎可是不識虗無寂滅是萬有之母乎可是不識三教聖賢之旨皆是真常寂滅之理乎可是自欺其心特爾曲說疑誤後學乎所以惡佛老為虗無寂滅之教其脫於大理豈小小哉佛法自漢明永平十年而來明主名賢莫不推尚為大道之學至於後世之下晦菴惡之為虗無寂滅之教且夫晦菴所惡果當乎不當乎晦菴識見可逾東漢三國之人物否乎可逾晉宋齊梁陳南北朝之人物否乎可逾隋唐五代之人物否乎可逾盛宋遼金之人物否乎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故孔子曰吾從眾未聞從於一己之偏意也晦菴偏意排佛是何見乎我今唯提大意發覺人心請自裁應悟之而已矣曰中也不敏聞師之言胷中有若豁然矣。

辨明鬼神情狀 四一

太原曰橫渠謂鬼神二氣之良能程子謂鬼神造化之迹晦菴謂鬼神氣之屈伸三人之說皆是一氣之造化也此言實否空谷曰夫此一氣包羅天地初無缺少充塞天地只此一氣更無兩箇一氣曰陽曰陰者只是此一氣展縮而得名也鬼神既只是此一氣則盡天地間只是一氣故也然則何故有天神乎地祇乎五嶽之神乎四瀆之神乎山川之神乎社稷之神乎無祀鬼神乎歷代封禪乎古今祭祀乎鬼神如是之多也較夫三人之說則不侔矣禮記曰太皡為春帝勾芒為神炎帝為夏帝祝融為神少皡為秋帝辱収為神顓頊為冬帝玄冥為神若據三人所謂二氣良能造化之迹氣之屈伸然則何必太皡等為四時之帝乎何必勾芒等為四時之神乎關尹子曰鬼者人死曰變中庸子曰鬼神之為其德盛矣乎楊子曰天地神明不測者也皆與三人之說大不侔矣晦菴謂死者形朽滅神飄散泯然無跡然則太皡等以何為四時之帝乎勾芒等以何為四時之神乎此又不侔之極也理學類編有問人死魂魄便散否晦菴答曰散矣又問子孫祭祀却有感格如何晦菴答曰子孫是祖先之氣所以感格若據晦菴之說則祭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無祀鬼神者既非其子孫皆無感格耶嗚呼姜源踏人跡而生后稷簡狄吞鳥卵而生殷契伊尹生於空桑誌公生於鷹巢是誰之氣耶以誰為祖先耶晦菴又曰死則氣散泯然無跡有記生者是偶然聚得不散又去湊著那生氣亦能再生既謂形朽滅神飄散泯然無跡何物湊着生氣而再生乎此等語言晦菴自相矛盾莫能解釋也禮記曰鷹化為鳩雀化為蛤至於蒙求等書鮑靚記井羊怙識環等事皆與晦菴極相違戾從文正公與諸經史則悖晦菴從晦菴則悖文正公與諸經史令人疑惑從何而得定理於戲此事洞明始得抵當安可世間之心猜疑而說也爭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推開却無過咎理學類編張程晦菴等皆屑屑然以孔子原始反終推而廣之以論鬼神此又事極計生也大凡事務不知則已何苦欲沽虗譽強而言之縛住後學迷塞其心不復求明也悲哉。

辨明天誅雷擊 四二

太原曰宋人謂雷擊者陰陽相激偶爾觸死非特然也此說何如空谷曰驚蟄之後二陰在上四陽在下芒種之後五陽在上一陰在下施陰陽相激雷雨交作則合時時相激雷雨不停何故晴雨間然耶當知二氣交運如轆轤之輪互為高下若相激則安能發育萬物乎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皆天地體用各有天神主之應時不忒故有祭天享地之理風雨均調蒼生善業所感不調時惡業所感非上天無慈心也言雷擊者永樂二十二年台州天封寺維那士弘為雷打死頃焉復甦之自言死去見諸天神教誡曰汝先世為巡檢曲罪一夫柱罹極刑汝能奉佛故未償其命後世為住持僧將常住銅錢潛埋三窖死後遂湮沒之二世罪故今誅唯今世奉觀音大士至誠姑存之後至宣德二年溺水而死浙右有人印造佛天三界紙馬開張店業店屋楣間平鋪閣板作臥室於閣上一夜觸翻尿器淋漓污馬仍將此馬晒乾賣之本年從店中提出此人雷打死於門前又一貧家夫婦二人有絕粮忍餓之患夫携一鵝入市鬻之得米二斗飢苦迫甚以二升沽酒飲之回至中途醉臥於地被人竊去其米及醒慞惶歸家妻知之不勝哀苦夫乃投水而死妻曰夫既死矣我何存之亦投水而死明日天雷打死一男子擲置於二屍之旁書其背云竊其米者此人也松江有人為雷打死書其背云十年前與一婦人入寺登塔第二層行婬故誅湖州一女子雨中見諸官吏至門前唯二人入其家如世所畫天兵之狀擒女之兄雷打死於門前始知官吏是天神也亦有雷打死者家人以屍着衣明日復雷剝去其衣亦有以屍置於棺中明日復雷揭去棺盖如是顯驗者往古來今每年有之不復多引此數端目擊耳聞者恐辱其家人故不言其姓名夫是為天誅也亦有蜈蚣狐狸蛇鼠精怪木與器物附託為妖者雷必打之豈是陰陰相激偶爾觸死乎易曰震雷虩虩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盖言畏天譴故修省補過也宋人教人不信雷誅深悖易經不懼天地未進其善先喪其德惜乎後人不肯展開大見識照明事法之理唯拘拘然死於宋人之言爾宋人非唯臆說其雷其悖佛過患極甚文中子用孔孟之學著書却敬佛法宋人用佛法著書却排佛法欲令後學不看佛書庶不識其用佛法著書所以然也宋人於佛法中所得者如以一毫醮海所得極少以此極少之水令後學取足受用不復入海教壞人心違悖佛法失於大善過莫大焉。

君臣名儒學佛 四三

太原曰師謂佛法利益世人不知有何利益空谷曰參禪悟道者得明心見姓之益窮究經教者得明通玄旨之益依法修行者得漸人菩提之益持戒念佛者得生淨土之益持戒禪定者得生天上之益歸依信受者得善根福慧之益善心敬佛者得善因福果之益依信不作惡者得不煩刑法之益佛法行於世間得陰翊。

  皇度之益曰然雖如是利益吾儒有誰學之曰不但儒者所學聖主明君亦學之太原曰乞師明矣空谷曰若說古今學佛者不可勝數今以簡略言之。

  唐太宗篤志尚佛迨無加矣玄奘法師沒世之日高宗顧左右曰朕失國寶矣輟朝三日若謂二帝泥於佛法然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虞世南褚遂良李靖董常諸公何不力諫盖為君聖臣賢咸知佛法正大之道其有補於政化善利於人所以同遵尚也凡造寺譯經所有記序若非御製則係房杜魏虞褚作其文章之謹嚴敬佛之誠篤可謂至矣玄宗肅宗代宗宣宗尚佛尤甚代宗指南陽忠國師曰國中無寶此僧乃國寶也宋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諸聖尚佛其尤甚焉上古歷代明君敬佛尤甚於此隋文稽顙曇延梁武投誠寶誌姚秦拜首羅什齊主師崇上統符堅禮敬道安晉主虔恭慧遠嗚呼古今聖主尚乃誠信歸佛況吾輩乎相國韓公琦侍郎歐陽脩張端明祕書關彥長章表民員外郎陳舜俞等未讀佛書未知敬佛逮乎明教嵩禪師并鐔津集一出無不斂衽迭稱讚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非唯空宗通亦乃文格高良史之筆大公之道也諸公自此敬佛後有好佛之甚者禮曰雖有嘉殽弗食不知其旨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豈不其然乎自晉以來謝安石才德之量經綸之手孰能加焉王羲之識量高古才思逸群孰能加焉陶淵明性情之正去住之高孰能加焉謝靈運風規瀟洒文章之精孰能加焉崔公群相天下而天下賢之孰能加焉衡陽龐蘊識見之高道學之勝孰能加焉裴晉公樹大勳業著於盛唐孰能加焉顏魯公具大節義文章書法孰能加焉相國裴公文章之古道學之至孰能加焉二蘇子黃山谷儒學之至禪學之勝孰能加焉陳忠肅公道學致事高識美德孰能加焉學士王日休愽學智識高明正大孰能加焉未暇廣而論之略言此諸名賢篤志尚佛天下孰不知之此諸名賢道德明敏豈不逮於晦菴乎豈不逮於後世排佛之人乎盖為意誠心正公而無私重於佛聖人之至道也晦菴多註書故後學敬之矧不識其心病故不擇其言皆從其說也。

儒宗參究禪宗 四四

太原曰吾儒得道學者有幾人乎空谷曰真儒學禪得道者不可知計略言數人向子乎。

  國一禪師以道學傳於壽涯禪師涯傳麻衣衣傳陳摶摶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挺之李傳康節邵子也穆修又以所傳太極圖授於濂溪周子已而周子扣問東林總禪師太極圖之深旨東林為之委曲剖論周子廣東林之語而為太極圖說周子長於禪學工夫是以工夫之道過於邵子邵子長於天時曆數是以數理之道過於周子至於道學則一也初無二致曰禪宗既有大道傳授吾儒晦菴何以排之曰晦菴排佛者心病也曰所有心病乞師言之曰汝但深於佛學汎及百氏之書汝當自見亦見濂溪二程以及諸子所得道學之源流矣曰諸子所得未暇問之濂溪程子所得之自乞師言之曰備說則煩姑為略說濂溪姓周諱惇頤字茂叔舂陵人也初扣黃龍南禪師教外別傳之旨南諭濂其略曰只消向儞自家屋裏打點孔子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畢竟以何為道夕死可耶顏子不改其樂所樂者何事但於此究竟久久自然有箇契合處(出附章氏家譜)濂一日扣問佛印元禪師曰畢竟以何為道元曰滿目青山一任看濂擬議元呵呵笑而已濂脫然有省(出資鑑并佛印語錄後跋)濂聞東林總禪師得竹林壽涯禪師麻衣道者二師心傳易學窮神極性由是扣之總諭濂其略曰吾佛謂實際理地即真實無妄真而無妄即誠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資此實理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正此實理天地聖人之道至誠而已必要著一路實地工夫直至于一旦豁然悟入不可只在言語上會云云濂一日與張子厚等同詣東林論性總曰吾教中多言性故曰性宗所謂真如性法性性即理也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交徹理外無事事必有理諸子沉吟未決濂毅然出曰性體冲漠唯理而已何疑耶橫渠曰東林性理之論唯我茂叔能之(出弘益記聞)濂問太極總曰易在先天無形有理盖太極即易也無形之理即無極也天地間只是一氣進退而為四時以一氣言之皆元之為也(劉時中所得東林親筆論易之語又尹氏家塾及蘇季明筆記詳備并有程子深愛元包四德之語)五峯胡先生序通書謂濂得太極圖於穆修修得於种放放得於陳摶此其學之一師也明說太極圖非濂所作陳摶之學得於麻衣得於壽涯禪師(出性學指要并正易心法)濂問太極圖之所由總曰竹林壽涯禪師得國一禪師之心傳其來遠矣非言事物而言至理當時建圖之意據吾教中依空立世界以無為萬有為祖以無為因(無即所依之空)以有為果(有即二氣交運)以真為體(真即一真至理)以假為用(假即萬物化生)故云無極之真妙合而疑云云濂復造佛印之室敘乃悟由印曰吾多教人孔孟之大義今公所負可以起之宜力行無滯東林亦有諭濂倡儒為道學之語(出松窓雜記)濂諭學者曰吾此妙心實得啟廸於南老發明於佛印易道義理廓達之說若不得東林開遮拂拭斷不能表裏洞然該貫弘愽矣(出尹氏家塾并性學指要)濂往潮州靈山寺訪大顛禪師遺迹見韓子上大顛書累幅併存及留衣亭肅然無恙故題詩曰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出性理群書并靈山寺留衣亭真迹)濂作愛蓮詩曰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奇絕處不上婦人頭(出鄭谷集)濂性簡約平居澹如也晚年悉屏文字唯務靜勝而卒得道學之傳(濂溪行狀)東林教人唯務靜勝濂溪之久不事筆硯終日端坐窓前草色同一生意盖是靜中有得(弘益紀聞)道學性理之始實倡於涯師而至于總師總以授周子(弘益紀聞)陳忠肅公曰性理之說東林授之濂溪濂溪廣之其言徧於佛書(瑩中錄并性學指要)後村劉先生詩云濂溪學得自高僧又云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出後村集)。

  程子洛中人諱顥字伯淳號明道弟諱頤字正叔號伊川子野曾先生曰程氏顥頤同受學於濂溪濂溪首令尋仲尼顏子所樂何事學成各以斯文為己任(出史略等)程子以太極圖授之后山先生后山曰余觀周程推己教人之所以及反觀孔孟以來實未甞有此寂默危坐做工夫尋樂處以為斯文之窮究信乎周程體道之源固有所別流矣(出晁說之心學淵源後跋)明道深味於華嚴合論自謂有所心融意會為喜以其所由書於雲盖寺(雲盖寺碑刻墨蹟)明道以亡母壽安院君忌辰往西京長慶寺修冥福躬預齋席見眾僧入堂周旋步武威儀濟濟伐鼓敲鐘內外整肅一坐一起並準清規乃歎曰三代禮樂盡在是矣(弘益紀聞)靈源清禪師答伊川書曰妄承過聽以知道者見期雖未一奉目擊之歡聞公留心此道甚久天下大宗師歷扣迨徧乃猶以鄙人未見為不足頃年間聞先師言公見處今覽公所作法要後序深觀信入真實不虗也(出靈源語錄先師即晦堂心禪師也晦堂甞以心法授伊川)已而伊川多入靈源之室嘉泰普燈錄云程伊川徐師川朱世英洪駒父咸問道於靈源禪師故伊川之作文註書多取佛祖辭意信源流之有從也石塘胡汲仲先生曰孟子沒一千五百餘年道潛統絕子周子出然後潛者復光絕者復續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傳周子之傳出於北固竹林寺壽涯禪師而為首倡程子四傳而得朱氏文公文公復得張敬夫講究此道方得脫然處乃云昔日所聞竹林遺語未之契者皆不我欺元來此事與禪學十分相似學不知禪禪不知學互相排擊都不曾劄着病處亦可笑也(出胡氏大同論)歐陽玄曰程子平生愛讀佛書但不及朱氏之愽覽(歐陽記錄)伊川曰明道先生出入釋老幾十年(伊川所作明道行大)柬林論廉有一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及天理之性人欲之私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元包四德誠通誠復等辭二程傳其學故伊川着書立言皆本其意或全用其語如易傳序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二句出唐清涼國師華嚴經疏)濂溪太極圖說無極之真妙合而凝(此二句出華嚴經法界觀)無極而太極等語全是東林口訣周子通書濂洛集等皆根於此周程取用佛語多類此也。

  晦菴深諱周程明露佛語故云周子之學莫知其師傳之所自又云周子之學得之於天且夫周子通書師友章云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求人至難得者有加身非師友則不可得也晦菴之言悖於周子之語矣意在絕其所得之自殊不知昧於天理愈令即病彰焉有若韓子見大顛後所有敬佛之辭後人刪而去之晦菴校韓文尚留韓子上大顛三通書後人再刊又將此三通書一併刪去故知後人既服晦菴之藥執迷於排佛尤甚於晦菴爭知晦菴設此關竅曲排之也後人不識其所以然將謂是實從實而排之所謂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也嗟乎晦菴設箇關竅在此後人尚識不破爭得如薛簡張拙白居易杜鴻漸李習之韓昌黎陸亘陳操李附馬楊大年富鄭公楊次公郭功甫趙清獻公周濂溪張無盡馬齊川張九成呂居仁諸大儒等能參吾宗之禪關乎敬佛法明佛理唯未透禪關者有若許玄度習鑿齒宗炳劉遺民雷次宗王導周顗沈休文張說李太白王摩詰柳子厚王勃李源呂蒙正范仲淹范蜀公文潞公張約齋呂東萊等是也以佛學為通家之好者有若曹子建王珣王珉文中子杜子美杜牧之孟浩然劉禹錫劉長卿司空曙司空圖李群玉皮日休許渾賈島項斯鄭谷等是也佛法苟非大道曷能感諸名賢如是崇尚者也諸賢才德明敏豈不逮於後世排佛之人乎苟不取諸賢之大公甘屈於一人半人之己意者實未思之誤也。

  太原曰中也亦知周程道學得於禪宗傳至晦菴不越其教不知晦菴何以昧佛之德反而排之所以問也獲聆斯語已知其心矣空谷曰濂溪窮究道學於黃龍佛印東林三禪師也夫三師者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濂溪取友亦必端矣況程子多游禪室多讀佛書固知程子必是慎德君子不肯叛佛晦菴立言汎用佛理反而排之者俾人不識也是故遮掩周程學佛之根然亦遮掩不盡中庸或問謂楊氏等受學於程門其言皆佛老之餘緒多說游楊謝氏寺言出於佛老晦菴明知周程楊等道學出於禪宗適之所謂其所排者設墻壍也。

學佛謗佛 四五

太原曰朱子註書多引佛語不知何書佛語註之空谷曰晦菴所用佛語若虗靈不昧(此句出唐譯大智度論并禪書)不可限量(出華嚴寶積大集等經)似是而非(出鐔津集)大學補闕(全是禪語略翻變之)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真實無妄真實之理有是理而復有是事天地之理至實無妄聖人之心至實無妄(皆是東林口授周子語意)能知覺所知覺(楞嚴經等)千聖相傳心法脫然有悟處又非見聞思慮之可及也物我一理固有之性心之軆用吾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萬物之本源一心之妙用活鱍鱍地徹頭徹尾做工夫到這裏咬菜根無縫塔三句語劄着病處一刀兩段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皆出禪書并諸經)註復卦引楞嚴經語為證據云非唯年有變月亦有之(云云出周易附錄纂註)晦菴註書唯毛詩一經乃是學力註成簡用佛法自餘四書等註并諸製作皆用佛法汎以佛經禪語改頭換面翻變其語而取其意如是用者逼於群書晦菴如是所用佛語又諱周程明露佛語不識晦菴是何心哉晦菴早從學於延平李先生久之恨不發明及詢長者咸指之禪學已而徧謁禪老興呂東菜張南軒同問道於大慧禪師(出大慧年譜後)晦菴十八歲從劉屏山游屏山意其必留心舉業遂搜其篋唯有大慧禪師語錄一帙次年登科(出尤焴所作大慧語錄序并拱辰集等書)晦菴致書於開善謙禪師曰熹向蒙大慧禪師開示狗子佛性話頭未有悟入願授一言警所不逮謙答書曰把這一念提撕狗子話不要商量勇猛直前一刀兩段晦菴覽之有省(出資鑑拱辰集性理群書)晦菴於竹林小軒誦佛經作詩曰端居獨無事聊披釋氏書暫息塵累牽超然與道俱門掩竹林幽禽鳴山雨餘了此無為法身心同晏如(出朱子大全集并道餘錄)晦菴有書啟國清禪師曰寒山子詩刻成日幸早見寄(字蹟見舊本寒山詩後)晦菴寄山居僧詩曰方丈翛然屋數椽檻前流水自清漣蒲團竹几通宵坐掃地焚香白晝眠地窄不容揮麈客室空那許散花天箇中有句無人薦不是諸方五味禪(出事文類集)陸文安公九淵每與晦菴爭論太極圖說盖知晦菴有禪學故謂晦菴有悟入譏之(出史略等)有問今士大夫都入禪家去者何也晦菴答曰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讀許多書記誦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祿之計者到這裏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了王介甫平生學許多道理臨了捨宅為寺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劉元城呂申公都是甚麼人也都去入他禪學佛所說六根六識四大十二緣生之論皆極精妙故吾儒謂孔子所不及也四大即是魂魄十二緣生出華嚴合論佛說本言盡去世間萬事後却說出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事門頭不捨一法達磨盡翻窠臼倡為禪學與義學尤為高妙金剛經大意只在須菩提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兩句上故說不應住法生心不應住色生心(云云)禪宗有云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看他是甚麼見識今區區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為他揮下也(出朱子語錄并易解歐陽玄雜記性理群書)晦菴如是博於佛學又教人棄於佛學此亦不識晦菴是何心哉(言語煩者不收鳴道集道餘錄剖過者亦不收唯竹軒誦佛經之詩簡徑亦收於此)右言晦菴自用佛語又諱周程明露佛語自愽於佛學又教人棄於佛學此二章微露晦菴心病也汝若浹洽貫通全體皆見始知周程張謝游楊晦菴等著書立言凡於說道理處寸寸節節皆是佛經禪語之意豈不見陳忠肅公謂性理之說東林授之濂溪其言徧於佛書也近有一箇半箇指禪語曰此一篇與宋儒言語相合這幾句亦與宋儒相合嗚呼曾不知宋儒言語盡是禪宗流將出去者也太原曰師之所言皆出吾儒之書非存私也非不公也且言世之排佛者可是學力之未愽乎可是理學之未通乎可是學佛未至而反排乎可是紀昌之用心乎可是局於此量不能化之而大通乎於戲尚亦不致輕於常人安忍欲治自己之幻名曲排。

  三界大聖人度人之大法吾為之憂憂彼排者虧損陰德至於至也。

從人傍佛 附己見謗佛 四六

太原曰除晦菴外亦有排佛者此復何如空谷曰自無主見不能識其道之深淺唯憑晦菴之說從而排之是為隨人脚跟轉也亦如水母以蝦為目凡得蝦則能行或失蝦則茫然罔措[鯔-田+貝]鮚以蠏為足凡倚蠏則能行或失蠏則茫然罔措後人從晦菴而排之猶二者之倚他物乎曰亦有不因晦菴之說自欲排者此復何如曰譬如世人唯識常見之物不識難見之物忽遇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光華璀璨流輝奪目不識是寶疑之為怪尋握利劒猛力而拒之爭知此物能使貧者富賤者貴有如是功與德也亦猶瞽者不見日月之光欲令盡天下人皆瞽其自同說日月無光也嗚呼此等愚夫譬如蚯蚓唯知一尺地中食泥之樂不知蒼龍深躍海淵飛騰在天尺鷃唯知竹籬寸竅左之右之之樂不知大鵬一舉則九萬里扶搖風斯在下然亦不足怪也囿於器量不能化耳。

破不信因果 四七

或曰修善作福念佛往生不足信也一元曰子何為而不信乎彼曰且以目前言之清廉行善之士應得福壽俱全而反貧促多疾作惡屠殺之人應招促齡貧病而更延壽豐饒吾以二者觀之是以不信修善作福念佛往生余曰甚矣子之不達也子之所說如管窺天非天之小也是人見之小也不見寶鑑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節未到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又云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又云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真武垂訓曰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莫道造惡不報直待惡貫滿盈莫道修善無應直待善果圓成因果錄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涅槃經云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業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受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孝經云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書曰天道福善禍淫老子曰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又云陽網踈而易漏陰網密以難逃佛甞謂阿難曰人有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阿難問何故佛言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惡已熟也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惡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處先受報譬如欠債急處先還由此推之三教皆言此理但有遲速耳豈可以目前未見果報而遂不信因果因以不信淨土乎彼曰富貧壽夭皆從天命焉有輪迴之報乎余曰觀子之理實不明也世人雖曰天命天豈私於人哉盖人前世所為不同故今生受報亦不同豈是天之所主耳是以此身謂之報身報我前世之所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譬如人有功罪於外當受賞罰於官府官府豈私於人哉唯以有功當賞有罪當罰豈以賞罰無故而加於人乎世間官府猶不以賞罰無故而加於人況天地造化豈以禍福無故而加於人也是知前世所為有善惡故今生禍福以報之所以不能純乎善故不得純受其福也乃有富貴而苦夭者有貧賤而壽樂者有榮寵而悴辱者有卑困而安閑者有少年登高科者有終身不得第者有財穀豐盈而無兒女者有逼迫艱難惡兒女多者有夫在而妻死者有妻在而夫死者有子在父前而死者有孫在公前而死者有先樂而後苦者有先苦而後樂者有前後樂而中苦者有前後苦而中樂者有一生而受苦者有一生而受樂者我今問子斯等何故而致然耶彼則曰實不明此余曰子既不明云何不信若人撥無因果必墮阿鼻地獄地獄罪畢復墮餓鬼餓鬼罪畢復墮畜生畜生道中償他宿債殺他一命還他一命喫他八兩還他半斤畜生罪畢劣得人身雖得人形貧窮下賤盲聾瘖啞脚跛手折惡病所纏飢寒所逼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遇聖賢不逢知識展轉輪迴受苦不息古德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要知善惡昭彰果因不昧佛誠言於因果必不妄言於淨土也且夫為人者須要知是非識廉恥信因果懼罪福察善惡辨邪正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榮枯不能動其心得失莫能移其志處富貴而不歡居貧賤而無戚進退知時量力任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忠孝仁慈始終不二如斯而不為君子則吾不信也如斯而不為大賢則吾不信也如斯念佛而不生淨土者則吾不信也我今殷勤解說決子之疑子當敬謹信受勿輕忽焉。

破不信地獄 四八

或曰地獄之說不足信也一元曰牢獄之說亦不足信也曰牢獄現存焉可不信曰牢獄雖存吾即無也或曰師雖不受牢獄之苦亦不可以斷其無曰如是如是地獄亦現在子何不信乎或曰朱子所言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雖有剉燒舂磨具無所施是以冥府十王不足信也明矣一元曰朱子之說謬之甚矣反越夫子之大理又失自己之妄言我以審問朱子既以神亦飄散如何却有鬼神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非其鬼而祭之又曰為之宗廟以鬼饗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又曰生則親安之祭則鬼饗之又曰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弟之致通於神明又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禮記孔子曰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由此觀之不唯夫子所說鬼神乃百家諸子皆共說之不見聖經賢傳中盡載鬼神之事豈無朱子之言乎朱子又言范文正公曰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將何顏以入家廟乎既謂形朽滅神飄散泯然無迹何人在於地下家廟乎何人去見祖宗乎如此者朱子之欺心妄語斯可見矣昔日唐太宗早聞武后欲壞其成法故欲殺之袁天剛曰殺之則再生人世怨怒愈深太宗然之故令為尼建立感業寺處之出劉三吳細鑑唯通鑑略之天剛謂再生人世怨怒愈深朱子謂形朽滅神飄散兩家之言天地懸隔孰是孰非夫天剛明理之人也豈眾人可同日而語哉又司馬溫公與元城劉先生曰佛家言天堂地獄且夫實有此否元城曰佛之設此有理有迹推其理俾人易惡向善耳論其迹則實有地獄也且鄒衍謂天地之外如神州赤縣者八九莊子謂六合之外聖人存而弗論凡人耳目所不及安知其無溫公動容而服膺自此敬佛復引古德云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誠哉是言也今將一喻以破多惑諸仁者汝等有夢否曰有夢曰夢中曾受苦樂否曰曾受苦樂余曰受苦樂之時要見是身受耶神受耶或曰身臥於床豈是身也曰元來是神受耶地獄之苦皆是魂神受之實非形體也在生夢中尚有苦樂況死去而無地獄乎若聽朱子之言反累後人入地獄也何則若有不信罪福之徒使其放縱造惡而墮地獄却不是反被朱子之害也朱子故排佛氏謬出此言而惑其眾是以不足信也明矣噫胡子不懼地獄偽造崇正之辯誹謗大聖誑惑迷人令自他同入地獄可悲也哉嗚呼牢獄有作者去受地獄有亦是作者去受我不作牢獄之罪不受牢獄之刑不造地獄之業不受地獄之苦豈可執其己見斷其無也或曰如是如是何以修持不墮地獄一元曰汝等堅持齋戒念佛參禪果證菩提高超極樂依此而行非但地獄不去受天堂亦不去受也。

地獄輪迴異類說 出儒典 四九

隋開皇中太府寺丞趙文昌死而復活云有人引至閻羅王所王問一生以來作何福業答云家貧無力可營功德唯持金剛般若王聞合掌讚言善哉功德甚大即放還生使人引至南門首見周武帝在門側房中三重鉗鎻喚昌云卿既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罪並以辨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竟為營功德俾出地獄及出門外見大糞坑有人頭髮上出問引人云何人也引人答曰此是秦將白起罪猶未了昌歸得活遂奏其事勑天下僧尼為周武帝誦金剛經設大供仍入隋史感應賦載庾信墮地獄為九頭龜也緣庾信在世為人故將浮詞誑語排斥佛氏以致感報如斯悔之晚矣名臣言行錄載王荊公子名雱所為不善凡荊公悖理傷道之事多出於雱及雱死後荊公彷彿見雱荷紩枷立于門側由是捨宅建寺為雱追冥福脫其苦難以是證之則儒家之書固有地獄之說矣乃謂釋氏地獄之說為無有何其未之思也南史載梁武帝夢眇目僧執手爐入宮內欲託生王宮覺而後宮生子幼即病目醫療不効竟眇一目是為元帝名臣言行錄載范祖禹將生其母夢一偉丈夫立于側曰我漢將軍鄧禹也覺而產兒遂名祖禹以鄧禹內行淳備遂字之曰淳夫又不見事文類聚蒙求等書羊怙識環鮑靚記井向靖女亡而再育問父母以求刀文澹幻質以還生說香囊而驗父以是證之則儒家之書固有輪迴之說乃以釋氏輪迴之說為非何其不察之也地獄輪迴之說前既言之矣至於死而變為畜生見於儒家之所紀者非一隋書李士謙曰[魚*糸]化為能(奴來切三足鼈)杜宇為鶗鴂褒君為龍牛哀為虎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為黿宜武為鼈鄧文為牛徐伯為魚鈴下為烏書生為蛇嗚呼紀載於儒書者如此非釋氏剏為此說也洪邁云親見殺猪羊者臨終臥地作猪羊鳴古人謂至暴化為虎程子謂親見村民化為虎自引虎入其家食其猪古今此類甚多世人猶不信矣莊周曰萬物出於機入於機賈誼曰化為異類兮亦何足患孔子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信斯言也則知人有此身不可以常保背善趍惡不免為異類也玄宗直指云人用禽獸心死必為禽獸生用人天心死必歸人天此乃不易之理也何謂無輪迴靜齋學士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由是推之則三教皆言此事豈可以目前未見而不信也故佛以慈悲廣大之心示五乘之教人乘者教人持五戒而常獲人身不墮於異類也天乘者教人修十善而報得天身不止於為人也後之三乘者教人由聲聞緣覺以至於佛道永斷生死輪迴歸于淨土常住不滅證無上覺還度眾生也吁天下之大道遠理孰有過於此哉。

辨明升降託胎 五十

或曰釋氏言投胎託生者言升降輪轉者此等之言誠為可惡詎可信之世間愚夫愚婦被他所惑讀書智者不被其惑哉一元曰子是博覽智人耶或曰然一元曰子是智人必能窮通萬物之理乞將二事剖斷之或曰懷胎生產之事必從夫妻交感而生焉有外來投託者縱然有之要見從何處來從何處入所言投胎託生者決不可信矣所言升降輪轉者實無此事設使有之何不人生其畜畜生其人只見人生人畜生畜焉斷此二事必不可信一元笑曰子既稱為智者不應自昧其心山僧雖是愚陋不被子之所瞞或曰師若達理何不為我詳說之一元曰然吾語汝汝當諦聽焉子言投胎託生皆從交感而有世間無子之人多娶妻妾以交感而終身竟無一箇兒女者何耶要知投胎託生必假內外因緣方得成就云何內外因緣本人宿業為內因父母遺體為外緣內外因緣和合而有若無宿業自因終不託胎何以故父母猶如水土神識猶如種子若無種子決定不生子不信有外來投胎之事設使有之要見從何處來從何處入我今再將喻法為子決疑譬如人在深房閨閤之內有花香從外而來其人聞之宛然可見且花香亦無形相亦不隔礙時風送來為自然耳神識投胎亦復如是況神識亦無形相亦不隔礙業風吹來亦自然耳猶如人之妄想有甚隔礙亦如夢中之事與覺時則同況夢亦無形相亦不隔礙皆為自然耳神識投胎亦復如是要知胎腹與屋舍不別神識投胎如人進屋乃自然耳或曰屋舍甚大胎腹極小奚能藏得身乎一元曰神識乃是無相之靈性靈性能大能小大則無邊際小則看不見入胎腹不以為小入屋舍不以為大此乃自然之理何必懷疑子又言人生人畜生畜焉有升降輪轉之事乎設使有之何不人生其畜畜生其人此之無知之言愚癡極甚譬如士之求官必從官求離官而得者無有是處且夫人形是一欲為三教百家之業必須各從其類而得之離類得之無有是處亦如神識是一皆由造作不同遂使投胎有異投人胎則為人投畜胎則為畜豈可言其人生畜畜生人哉亦如水性是一落在諸處因處得名又如金性是一造作眾器因器類相神靈升降託胎亦復如是或曰師言明矣一元曰復有多種受胎不及盡述二事之義略說如斯所言成形之事非止胎生亦有卵生者濕生者化生者子讀儒書人倫一界之事尚識未盡焉能識十界之事乎或曰何為十界一元曰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脩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總名四聖六凡共成十界若神識作佛業生佛界作菩薩業生菩薩界作緣覺業生緣覺界作聲聞業生聲聞界作天業生天界作人業生人界作脩羅業生脩羅界作餓鬼業生餓鬼界作畜生業生畜生界作地獄業生地獄界所謂神識無定隨業受報不見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豈不然乎子欲明大理必須閱藏經究本性方可稱為愽學有智之人慎勿以管見窺天反謗吾家之大法或曰余雖讀書實未能達此之理今幸尊師開示如闇得燈如貧得寶一元曰切不可執着小知小見悞却你生死大事還要修持淨業願出苦輪先德云世有才人文僭絕可憐不遇空王說幾多枉負聰明心到底生死打不徹誠哉是言也嗚呼吾以復引因果勸子回頭昔有僧明琛通內外學能畫蛇作常山蛇勢并作蛇論生身變為蛇李伯時畫馬作打輥馬勢活現馬形驗此二事顯明念佛定成佛求生淨土定生淨土子何不以念佛為心求生淨土哉或曰謹遵師命當以修持禮敬殷勤辭謝而退。

辨明梁武定業 丞相張商英解 五一

或曰梁武一生奉佛後致亡國喪身何也無盡曰不明定業之人誠為可愍昔日嵩嶽珪禪師云佛有三能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一切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能三不能也今有心憤憤口悱悱聞佛似寇讐見僧如蛇虺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且佛尚不能化導無緣吾如彼何哉議者皆謂梁武奉佛而亡國盖不探佛理者未足與議也國祚之短長世數之治亂吾不知其然矣堯舜大聖而國止一身其禪位者以其子之不肖而後禪也其子之不肖豈天罪之歟自開闢至漢明帝以前佛法未至於此而國有遇難者何也唐張燕公所記梁朝四公者能知天地鬼神變化之事了如指掌而昭明太子亦聖人之徒也且聖者以治國治天下為緒餘耳豈無先覺之明而慎擇可行之事以告武帝哉盖定業不可逃矣嗚呼定業之不可作也猶水火之不可入也其報之來若四時之無爽也如西土師子尊者此土二祖大師皆不免也又豈真師子二祖哉釋迦如來尚且不免金鏘馬麥之報況初學凡夫哉盖修也者改往修來矣且宿業既還已則將來之善豈捨我哉今夫為女形者實劣於男矣遽欲奉佛而可亟變為男子乎必將盡此報身而願力有待於後世乎梁武壽高八十有六不為不多以至而卒不至大惡但捨身之謬以其先見禍兆筮得乾卦上九之變取其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以此自卑欲圖弭災召福者梁武自謬耳於佛何有哉梁武小乘根器專信有為之果茲其所以不遇達磨之大法也過信泥迹執中無權者亦其定業使之然乎但聖人創法本為天下後世豈為一人設也孔子曰仁者壽而力稱回之為仁而回且夭矣豈孔子之言無驗歟盖非為一人而言也梁武之奉佛其類回之為仁乎侯景兵至而集沙門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者過信泥迹而不能權宜適變也亦猶後漢向詡張角作亂詡上便宜頗多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追將兵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則當自消滅又如後漢盖勳傳中平元年北地羗胡與邊章等宼亂隴右扶風宋梟為守患多宼叛謂勳曰凉州寡於學術故屢多反暴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此亦用之者不善也豈孝經之罪歟抑又安知梁武前定之業禍不止此由作善以損之故能使若是之壽也帝甞以社稷存亡久近問於誌公公自指其咽示之盖讖侯景也公臨滅時武帝又復詢詰前事誌公曰貧僧塔壞陞下社稷隨壞公滅後奉勑造塔已畢武帝忽思曰木塔其能久乎遂命撤去改創以石塔貴圖不朽以應其記拆塔纔畢侯景兵已入矣至人豈不前知耶如安世高帛法祖之徒故來畢前世之對不遠千里自投死地者以其定業不可逃也如晉郭璞亦自知其不免況識破虗幻視死如歸者乎豈有明知宿有所負而欲使之避拒苟免哉。

辨明東西界域 五二

客問妙明禪師曰佛教是夷狄之法我中國不宜法之孔子白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孟子曰吾聞以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且吾子曩時學二帝三王之法習六經諸子之書今更舍之反學西域之言不亦陋乎妙明曰吾昔未見大聖微妙之旨亦甞出此語與子所見不相遠也今則不然若子只知禮樂之華而闇道德之實窺爝火之照而未覩日月之明也孔子所語疾時君子癈禮孟子譏陳相之專農意有所主理非決然且舜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夷大禹生於石佃日磾出於蕃由余出於戎季札出於蠻此三聖三賢皆生於夷狄豈可以夷狄而不法之也且太康周幽君之荒者也石趙嬴秦君之暴者也趙高李斯臣之侫者也侯景宇文臣之悖者也此四君四臣皆生於中夏豈可以中夏而法之也昔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夫如是非聖賢拘於夷夏而人自夷夏耳且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齊之北以此觀之齊魯漢魏之地未必為中也若此以彼為西戎彼必以此為東夷矣而又且孰為其中耶自高天之所覆原地之所載山川之廣邦域之多不可以億兆而記又焉知此為中乎彼為邊乎佛以百億日月世界如一芥子況一日月之小世界乎語云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吾是以尊其大而學之譬如大海一滴味具百川出世之道頗知則世間之道不勞而得矣。

辨明三教經典 五三

客又問妙明曰至寶光而不華至辭慤而不節言約而至者麗事寡而達者明故珠玉少而貴瓦礫多而賤聖人製六經不過數萬餘言老子說道德經不過五千餘言今見佛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自非一人力所堪能盖繁而不要也妙明曰牟子云江海異於行潦者深廣也泰山別於丘陵者高大也若夫深不異於行潦則孺子浴其淵高不出於丘陵則跛羊陵其巔摩天之翼不居萑葦之莖吞舟之魚不處溪塘之水剖蜯蛤之腹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鸞鳳之卵必難獲者何也盖小不容於大而大不處乎小也故萬斛之鼎不可滿以盂水一鈞之鐘不可容於流泉合抱之木豈適用以茅茨尋尺之棘安能負於廣頂故器有寬隘量有巨細材有勝劣物有輕重德有厚薄道有淺深法有權實機有大小所處之分未有乖也且佛之經也前說億劫之事後道萬世之要至於無始未萌之前二儀肇形之際其遠不可推其事不可紀其微不可握其纖不可入佛悉彌綸於廣大之外剖析其窈渺之內以至高天無極之上厚地無極之下莫不示諸斯乎如指其掌也所明既愽文奚為繁卷萬言億亦未足為多何不要之有耶豈特以一人力所堪能然後以為得矣譬如渴人飲海飽而自足焉知其餘哉今人皮膚之學偏要排佛絕讀數十卷書心忿忿然遽以排佛為急務嗚呼世人力排佛教猶側一掌以翳日光抱一石而塞巨浸其於功也不亦勞乎。

辨明三教至道 五四

如是我聞諸佛盖為一大事因緣入山修道證果度生後之學者必効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此一大事也亦以深隱山居思惟此事有客至而問曰師居於此為何事乎一元曰學佛道也曰佛道之理可得聞乎曰恣汝所問吾即答之客曰釋道二家之法本是異端師何以學之曰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客曰道之虗無釋之寂滅豈不是異端也余笑而反問曰子曾讀虗無寂滅之書否客曰異端之教不足觀也曰彼書尚未能讀焉識異端之道乎非是教之異端自是仁者執異端也使仁者若知孔子則知佛老因不知孔子則反謗佛老矣不聞張無盡曰吾學佛然後能知儒此言實為至當客拜而再問日三教至道俱可聞乎答曰聞可聞唯恐不能行也若能行持可以為孔子可以為老子可以成佛矣若聞而不信信而不行猶畫餅之不充飢也客曰師今說之我當行也一元曰三教至道但是一心心者人之本源也釋云心是法中王道云心是眾之王儒云心是人之主一切諸法皆不出於心也王不動萬姓自安心不亂諸邪不起正所謂心有主則能不動矣釋云心地法門非在舌辨道云心地下功全拋世事儒云說不如行行不如到俱要終窮至實畢到斯源了義還宗隨流赴感故孔子以寂然不動為體感而遂通為用佛以定為體慧為用也老子以虗無為體妙有為用亦此意也嗟乎非獨今之學者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當時聖門顏子號為具體盡平生力量只道得箇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如有所立卓爾竟捉摸未著而聖人分明八字打開向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以此觀之聖人未甞迴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蹉過了亦如佛說法華經曰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何以故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知一切諸大菩薩亦不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嗚呼三乘賢聖尚不能測其佛智況凡夫而能測度哉凡情欲測佛智如取螢火燒須彌山全無交涉但徒勞神爾不知佛真法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廣則包羅法界窄則纖芥難投用時則萬境全彰放下則一塵不立直得虗空粉粹大地平沉魔外心寒人天膽喪如斯至道豈文字語言而可測也不見華嚴的意曰法界之寬太虗莫能喻其量一真之妙千聖安可齊其功即此用離此用奮然角虎之威明頭來暗頭來猛矣紩牛之勢擲大千於八方之外非正非偏納須彌於一芥之中不迫不隘謂其空兮全真獨露謂其有兮纖跡不存二乘聲聞不能窺其涯涘登地菩薩未能了其圓融唯上根上機頓悟於一時一刻彼小乘小器更修於多劫多生如此者豈凡愚淺見之可測哉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道云視不得見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曰妙道又云道難說須當自悟法可傳道不可傳也儒云視不用目聽不用耳離耳目之用自然得性又云道本無言言生理喪若將聲色化民是為末也深推三教至道皆不在乎傳受文字也莊子云使道之可傳人莫不傳之子孫道之可獻人莫不獻之君親其不可傳獻者無他中無主而外無其證也又云夫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及見寂無一言及出子路怪而問曰夫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緣何無一言乎孔子曰此人目擊而道存不可以容言音矣要知夫子之道實是超出語言非類今之世人只工文字而不修道德但要人爵而不修天爵不見論語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云夫子之文章可乃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又云德行本也文藝末也周子通書曰不知務道德而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矣昔者齊桓公讀書於堂上有斵輪者告曰公所讀者古人糟粕也不得真醇之味亦如達磨西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奚抅於文字語言乎從上三教聖人本是無言無說只為後人迷失真智不得已而開箇門戶與後人也惜乎後人不行是誰之咎歟佛眼遠和尚曰學者不可泥於文字語言盖文字語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不能出言象之表昔達觀頴初見石門聰和尚室中馳騁口舌之辨聰曰子之所說乃紙上語則未極其奧須用真參實悟悟則超然卓立不乘言不滯句如師子王哮吼百獸震駭回觀文字之學何啻以十較百以千較萬也諸仁者況以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覔覔即不得得亦不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易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深可痛也於戲今生不了永入輪迴朝若得聞夕死可矣仲尼言欲學至道須當絕念於未萌治心於未起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所謂誠其意者母自欺也老子言欲得至道須離見聞覺知忘心忘境直要忘忘忘無可忘斯為真忘能仁言欲入至道須離作止任滅若說有覺猶未離幻離遠離幻亦復遠離一而三三而一皆此道也儒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曰無相無名無能無所釋曰無我無人無憎無愛是故三教聖人皆不越這箇道理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般若偈云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空生以無說而說天帝以無聞而聞斯乃真般若之妙道也列子云是以聖人功高二儀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常昏不仁者施恩不望報常昏者照而無心也無為而治者亦如是也孔子教人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能推此理而行可以為孔子也老子教人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能推此理而行可以為老子也佛氏教人廣行慈悲願力之道大慈者與一切眾生之樂大悲者拔一切眾生之苦大願者願眾生成正覺也大力者度眾生出三界也能推此理而行可以成佛也夫至道者如秋月之流空若閑雲之出岫赤洒洒活鱍鱍圓陀陀光爍爍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者也今以略說三教至道與汝知之若談妙理窮劫說不盡也吁聖人空費老婆心智音不在頻頻舉吾勸仁者同發佛心同修佛道同生佛國同成佛果也客稽首而退謝曰信受奉行。

辨明三教優劣勸修淨土論 五五

或問曰儒釋道三教有同異否有優劣否一元曰亦同亦不同亦優亦不優或曰師言何謂也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即優小機者執之即異即劣總從一性上起用只是機見差別有同異優劣也或曰同異優劣之理可得聞乎曰張無盡問大慧禪師曰堯舜禹湯皆聖人也佛竟不言之何耶師曰堯舜禹湯比梵王帝釋有優劣否無盡曰堯舜禹湯豈可比梵王帝釋遠則遠矣師曰佛以梵釋為凡夫也餘可知矣公乃擊節而歎曰堯舜禹湯不及梵王帝釋遠矣佛以梵釋作為凡夫始知佛是聖中之聖天中之天無上法王正等正覺昔時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仲尼老子得與佛比對否闞澤曰若將孔老二家比校佛法遠之遠矣所以然者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明矣豈不見書云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天中至尊無非玉帝玉帝比羅漢猶吏比進士況佛乎佛是菩薩緣覺聲聞之師是為聖師也又問仙道比佛道何如答神仙尚受玉帝所轄豈可比於佛也況以仙道難修又有墜落之日佛道易學永無退轉之時楞嚴經云世有十種神仙俱不曾修正覺報盡還墮諸趣若要出死生超凡聖唯佛道爾昔日釋迦讚弗沙佛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是也又不見列子云商太宰問於孔子夫子聖者歟孔子曰丘只愽學多識者聖則何敢然三王聖者歟答曰三王乃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五帝聖者歟答曰五帝乃任仁義者聖則丘不知上古三皇聖者歟答曰上古三皇乃任因時者聖則丘不知太宰又問曰然則孰為聖者歟孔子動容有問曰西方有大聖人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正所謂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眾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一切教法至心而極心也者是總持之妙本萬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無住涅槃百千萬名盡是心之異號耳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是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作佛西方淨土乃要捷門庭無人不可以修不拘僧俗而只要辦心本無男女而何須著相未明人妄分三教了得底同悟一心且夫聖人之心正而已矣聖人之教善而已矣不必僧不必儒不必彼不必此彼此者情也僧儒者迹也聖人垂迹所以存本也聖人行情所以順性也存本而不滯迹可以語權也順性而不溺情可以語實也夫大道者唯心之謂道闡道之謂教教也者聖人之垂迹也道也者生靈之大本也是故學者只宜背塵而合覺不可認假而迷真也諸仁者儒非定儒道非定道故知皆可成佛非唯三教可成乃百家諸子盡可以成也人何為而不修乎輕淨土而不生乎或曰但了自己生死何須苦惱勸人余曰不然豈不聞如來出世無一法不是利生菩薩修行肯纖毫而為自己此法門人若知之如己知之豈不快哉人若不知如己不知豈不痛哉華嚴經云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語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推己及人仁者之心也若止於自修則是聲聞之徒名為小乘猶如車乘之小者僅能自濟而已盖佛所謂斷佛種者也能廣勸人者名為大乘菩薩猶如車乘之大者人我兼濟之謂此獲無量福報所以能至佛地也十方恒河沙數諸佛皆共讚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謂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也其功德如此可謂至矣故大慈菩薩勸修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由此觀之則西方之說可徧天下苦海眾生可盡生淨土矣若見一人退惰則恊力提携一人捨凡則遞相照顧雖不能弘教利物亦可以溫故知新豈不見施人一錢人稱受惠益人一語彼豈無知財施則濟人之貧食施則濟人之命法施則令人出世功德詎可比倫財施如燈止明小室法施如日徧照大千悋法而不勸修累劫沉於黑獄推己而行化導現生則是阿彌敢冀運慈遞相勸發以斯悲願結此淨緣拔滯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齊登樂土圓報佛恩可謂未度者令度矣。

辨明三教聖人前後降生頌 五六

三教法數云。

  周昭甲寅第四帝  釋迦降誕迦維衛  穆王壬申五十三  如來八十歸真際  滅度一千八十年  教流漢明永平世  佛先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先四百七十七  孔子靈王時誕質  為報旁生稚子知  鼎分三足還歸一

  (上文按佛法金湯編校正云○昭王康王之子二十六年是甲寅有云九年甲寅者有云二十四年甲寅者皆非也○穆王昭王之子五十三年是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亦非也)。

辨明精氣神 五七

玄宗直指云戒以養精定以養氣慧以養神一元曰悟人自識元精元氣元神迷人妄認色身上精氣神大愚大錯怪哉苦哉豈不見張紫陽說精氣神者先天地之元精元氣元神也元精非淫泆之精元氣非呼吸之氣元神非念慮之神癡人不曉此意喚甕作鐘眼既不明理亦不達矯誘他清信之士一向在臭皮袋上造作昧却一真佛性展轉輪迴妄言此是修行實可悲也吾以忝為佛子豈可懷寶迷邦宜當開示未來共入菩提正路精者本來元精也戒也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此乃是清淨法身也清淨法身者即是汝之性也氣者本來元氣也定也寂然不動具足無量妙義此乃是圓滿報身也圓滿報身者即是汝之智也神者本來元神也慧也感而遂通具足恒沙妙用此乃是千百億化身也千百億化身者即是汝之行也又謂之法身般若解脫又謂之戒定慧又謂之一體三寶邪迷之人將淫泆之精喚作佛寶將呼吸之氣喚作法寶將念慮之神喚作僧寶此等迷流瞞人瞞己悞自悞他非但賺度後人是亦輊誣先聖也切戒諸人不可錯解古人錯一不落字猶作野狐五百劫豈可將如來正法作為魔家毒藥其罪可恕否此等邪師入地獄如箭奉勸後之學者記取記取珍重珍重。

離相顯性往生淨土說 五八

或問曰女人念佛得生淨土否一元曰是何言歟鸚鵡鴝鵒念佛尚得往生況於人乎或曰女身有十惡云何便得往生一初生父母不喜二舉養視無滋昧三心常畏人四父母憂嫁五父母生離六畏夫喜怒七懷產甚難八小為父母檢錄九中為夫主制禁十老為兒孫所訶從生至終不得自在又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答曰若論相說果乃有之若言性宗都無此事當時龍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剎那成佛豈在男女老幼之相乎禪宗會下許多女人現世明心見性成佛作祖者何況身後往生乎汝定執女相為實者甚矣不達性理也不達性理却是女人會得性宗非男非女大般泥洹經云若有男子不知自身有如來性世間雖名男子佛說此輩是女人也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有如來性世間雖曰女人佛說此等是男子也不見宗鏡云四大之身見有生滅男女之相而靈覺之性實無生滅男女之相汝今悟此性名為長壽亦名如來壽量亦名涅槃妙心又云凡有心者悉皆成佛如今行是佛行坐是佛坐故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諸佛法身不離下凡之一念裴國相云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正所謂蠢動含靈皆具佛性況女人乎問既具佛性蠢動含靈何不成佛去却在輪迴受苦乎答只為當時著相迷性背覺合塵造作種種惡業今墮異類受苦蠢動含靈且置而弗論今時得箇人身者尚不肯齋戒念佛求生淨土反教異類成佛乎或曰多有善知識見女人齋戒念佛者皆願他女轉男身來世修道此說何如一元曰此等善知識濫叨知識之名而不達知識之理實乃癡迷不知維摩經云舍利弗與一天女曰何以不轉女身天曰我從十一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即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復如故如此者真如性中豈有男女之相耶況法華經中專記女人生極樂世界豈不其然乎又往生傳載女人生西方者不勝其數知識何不知識焉。

身雖出家不求淨土說 五九

天如和尚云近世有等出家者雖云離俗俗習不除盡曰出塵塵緣不斷經教固不知參禪又不會心猿亂走意馬奔馳作隊成群打閧過日非但虗消信施亦乃埋沒己靈眼光落地之時路頭向甚處去正是青天白日爺孃不識未證謂證未得謂得實乃徒入空門虗生浪死噫問君出家因甚麼事為衣食故貪富貴故求安樂故父母捨汝出家指望超度父母報答四恩而今自己尚無靠託況能拔濟他人乎有日閻羅老子與你打筭飯錢將甚抵敵不落地獄餓鬼定是戴角披毛如此出家可悲可痛諸仁者趂此未老無病之前急早作箇活計堅持齋戒念佛誦經禮讚發願求生淨土得見彌陀之後可以超度父母可以報答四恩可以拔濟群生可以永受快樂如此出家方為佛子嗟乎又有一等為僧為道者教他求生淨土只說功行全無工夫未到且求來世再為男子重復出家展轉修行方可生彼此等退屈下流愚癡極甚自迷猶且可又要賺他人我且問汝現今男子出家不求淨土更待何生先德云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誠哉是言也諸仁者若論功行工夫要成佛者且待彌勒下生千佛出世若言九品法門求生淨土一念信心彈指可到何以故仗佛力故不見蓮宗寶鑑云信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淨土往生似風帆行於順水彌陀接引直趣菩提眾聖提携高超三界上品即登佛果下生猶勝天宮普請勿疑同修不退又不見決疑論云人身難得淨土易生何以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絕五戒清淨方得為人況以五戒難持亦無願力攝受此所謂人身難得也修淨土者未必持戒全與不全但念阿彌陀佛名號縱有罪業亦許懺悔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有願力共來接引攝受此所謂淨土易生也十六觀經云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五逆十惡罪人臨終十聲阿彌陀佛亦得往生淨土況出家齋戒念佛而不生乎嗚呼如此捷徑法門只是無人信受若不信受奉行出家有何益矣。

裴相國身心虗偽說 六十

唐相國裴休曰大眾從無始來常認為我身者是地水火風假合之身旋聚旋散屬無常法非我身也大眾從無始來常認為我心者是緣慮客塵虗妄之心乍起乍滅屬無常法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圓滿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廣大靈知者是也空寂靈知神用自在性含萬德體絕百非如淨月輪圓滿無缺惑雲見覆不自覺知妄惑既除真心本淨十方諸佛一切眾生與我此心三無差別此即菩提心體也捨此不認而認臭身妄念隨死隨生與禽畜雜類比肩受苦為丈夫者豈不羞哉。

龍舒居士婬殺說 六一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節而不縱可為賢人縱而不節是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業之所殺生以資口腹非造罪而何婬慾以喪天真非造罪而何況二者更相助發因美飲食則血氣盛血氣盛則婬慾多婬慾多則反損血氣血氣損則又賴飲食以滋補是二者更相造罪也若欲省口腹必先節婬慾若能節婬慾即可省口腹此乃安身延年之道若能節而絕之則麤糲亦自美矣若縱之則人生受用之數有限限盡即早終也慈覺禪師云飲食於人日月長精麤隨分塞飢瘡纔過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校量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口腹矣務實野夫云皮包骨肉并膿血強作嬌嬈誑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婬慾矣果了得此二者在生何由有疾病天折身後何由有地獄畜生修淨土者實當謹戒於此。

理事圓頓說 六二

天真佛不從外來一切眾生各各具有但由虗妄流轉二障覆蔽不能了知故菩薩修六度萬行證大圓覺於無分別智照真如理於金剛道中斷盡煩惱所知二障於解脫道中顯出清淨法身如用藥磨鏡也永明壽禪師云心為法界之宗一切諸法心為上首若知於心則能得知一切諸法大灌頂經云禪思比丘無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後見心桐江瑛法師云心焉心焉本自天然卓爾獨立湛寂孤堅妙中至妙玄中又玄無來無去不變不遷由體明覺遂生諸緣鏡含萬象海納百川收之兮神潛方寸舒之兮光充大千變化自在作用無邊乃生乃佛為實為權迷之則浩浩不返悟之則了了相傳釋曰一法為宗諸法無寄他緣自絕妙性顯然志當歸一而何智不明尋流得源而何疑不釋撮要之旨斯莫大焉書云精一無二唯精唯一先治身心後治家國經云常正其心不事餘學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古人云覺得心放便是工夫不怕念起唯恐覺遲覺速止速二妙相宜知非改過蘧顏可師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降心成道萬行俱成唯心之理不可忘也始知得地萬物皆生得理萬行皆成裴國相云心者萬物之總也分而為戒定慧開而為六度散而為萬行萬行未甞離一心一心未甞違萬行故曰萬行顯真宗也宗鏡云理行相資闕一不可有為雖偽棄之則佛道難成無為雖真執之則慧性不朗是故文殊以理印行差別之道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廢若違事而推理墮聲聞之愚若離理而行事同凡夫之執理事兼行是為大乘菩薩也又云若人欲成大覺必須行乎中道中道者不偏不倚也不偏於空不倚於有有亦不着無亦不空斯乃謂之中道也心賦云有人要到清涼池須用目足更資也清涼池者圓頓一乘之性海也有目無足不得到清涼池目者何也窮其理也理者何也一心也足者何也行其事也事者何也萬行也正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何哉要知萬法本於一心一心具乎萬法法即全心之法心乃全法之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是為體用不二理事齊彰三觀圓修直入如來地矣。

為君子說 六三

龍舒曰人皆可以為君子而不肯為君子不須為小人而必欲為小人若誠信恭敬若溫和方正若推賢揚善若隨宜利物凡此之類皆君子之事也為之亦不難者人不肯為何哉若欺詐傲慢若麤暴諂曲若說短揚惡若縱意害物凡此之類皆小人之事也為之有何利益人必為之何哉為君子則人喜之神祐之禍患不生福祿可求所得多矣雖有時而失命也非因君子而失使不為君子亦失矣命有定分故也為小人則人怨之神怒之禍患將至福壽以促所失多矣雖有時而得命也非因小人而得使不為小人亦得矣命有定分故也孔子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能審此理所謂君子嬴得為君子小人枉了為小人如是以修淨土必不在下品生矣。

情說 六四

龍舒曰喜怒好惡嗜慾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聖甘其飲食美其衣服大其居處若此之類是謂養情飲食若流衣服盡飾居處無厭若此之類是謂縱情犯之不校觸之不怒傷之不怨是謂折情犯之觸之傷之如空反生憐愍愚癡之心是謂滅情悟此理則心地常淨如在淨土矣。

小因果說 六五

龍舒曰有修橋人有毀橋人此天堂地獄之小因也有坐轎人有荷轎人此天堂地獄之小果也觸類長之皆可見矣常如是省察其心以修淨土上品往生復何疑哉。

二天人說 六六

龍舒曰華嚴經云人生有二天人隨人一名同生二曰同名天人常見人人不見天人此二天人豈非善惡二部童子之徒歟人之舉意發言動步常念此二天人見人而能無愧如此修淨土則必上品上生或曰一人尚有二天人何天人之多也曰一月普現一切水豈必月之多哉。

勸修備說 六七

龍舒曰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謂夜備燈燭床蓐何謂寒備衾裘炭薪何謂去備福慧淨土。

寄庫功德說 六八

龍舒曰予徧覽藏經即無陰府寄庫之說奉勸世人以寄庫所費之貲請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則必得往生若不為淨土功德而為陰府寄庫則是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譬如有人不為君子之行以交結賢人君子乃寄錢於司理院獄子處待其下獄則用錢免罪豈不謬哉。

過現未來三大劫說 六九

藏經云莊嚴劫謂之過去仁賢劫謂之現在星宿劫謂之未來三劫之中各具成住壞空四劫四劫共之為一大劫過去未來且置而弗論今言現在仁賢劫數成劫二十小劫住劫二十小劫壞劫二十小劫空劫二十小劫小劫之數一增一減從八萬四千歲增劫之極為始過百年減一歲減至三十歲時饑饉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十歲減劫之極為終刀兵災起刀兵災後復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時為一小劫成住壞空劫內各具二十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共之為一大劫再言現在住劫之中二十小劫八小劫中無佛出世至第九小劫八萬歲時減至六萬歲拘留孫佛出世六萬歲減至四萬歲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四萬歲減至二萬歲迦葉佛出世二萬歲減至一百歲釋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小劫中八萬四千歲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彌勒佛後四小劫無佛出世至十五小劫中九百九十四佛相續出興出興之後又四小劫無佛出世至第二十小劫從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住劫滿樓至佛出世本願出增劫○壞劫時至大三災起大小三災事相盡載上卷龍華三會覽者宜悉。

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七十

佛在王舍城晨朝乞食遙見雞足山中有長者子名尸迦羅越嚴頭洗漱着潔淨衣東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到其家問之何為尸迦羅越言在此六向拜佛言六向拜此是何法尸迦羅越言父在日時教我早起六向拜不如何為今父喪亡不敢違命佛言父教汝六向拜不以身拜之汝錯會其父意也尸迦羅越便長跪言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義佛言諦聽內着心中為汝詳解其有長者智人能斷六惡法便是拜六方何為六惡法一者喜飲酒二者喜愽奕三者喜早臥晚起四者喜請客五者喜與惡知識結交六者喜殺生瞞騙貪愛他人婦女若能除此六事即是禮拜六方汝若不除禮拜何益復使惡名流布家園不治錢財耗減己身羸憊善行日廢遐邇不敬長者子當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遠之我無量劫來常親近善知識今得成佛佛復告尸迦羅越言東向拜者謂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孝敬定省常令父母歡喜二者早起勑令奴婢作其飯食勤儉治家三者代其父母劬勞四者當念父母恩德五者父母疾病當懷憂慼求醫治之父母視子亦有五事一者當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親近智人三者當教勤謹學問四者當為及時娶婦五者家中所有財產悉當與之南向拜者謂弟子事師當有五事一者當敬畏之二者當依其訓導三者所有浣濯修治當力為之四者勤學不厭五者過後當以仰望讚德切勿談其過失師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誨人不倦當令疾知二者要勝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見不忘四者有疑難處當為說明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超過於師西向拜者謂婦事夫當有五事一者夫從外來當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當炊蒸掃除敬心相待三者不得婬心於外當用堅守閨門四者若夫罵言不得應口作其怒色所有教誡當承奉之所有什物不得藏匿自用五者待夫先寢然後照管方睡夫視婦亦有五事一者出入當用遞相恭敬二者飯食當令稱時勿使妻惱三者妻欲衣服首飾勿違其意富者盡辦貧者隨分四者家中所有悉用付之五者不得外犯邪色令妻生疑異心北向拜者謂人相處親屬朋友彼此皆有五事一者彼此若作惡業當用遞相勸化呵諫止之二者彼此有難有疾當用看顧調和治之三者彼此有家懷語不得為外人說四者當用各相敬歎不斷往來或時觸突不得惱恨五者彼此貧富不等當用扶持賑濟所有美物當用分送向地拜者謂家主視奴僕使婢當有五事一者先用知其飢渴寒暑然後驅使二者有病當為呼醫治之三者不得妄鞭撻之當用審問虗實然後責治可恕者恕恕不得者訓治之四者若有纖小私財不得奪之五者給與物件當令平等勿得偏心奴僕使婢事主亦有五事一者當用起早勿令主呼二者所應作者當自上心勿勞主使三者當愛惜主物不得棄捐作踐四者主翁出入當用小心迎送五者只宜稱譽主翁不得說其過惡向天拜者謂人供養沙門善知識當用五事一者以真實心向之二者恭敬承事不以為勞三者數問道理四者應聞思修五者請決念佛參禪之旨晝夜當勤沙門善知識亦以五事開示其人一者教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定心智慧二者教之威儀禮節勿令放肆三者教之言行相顧寧使少言多行不可少行言多四者教之勤禮三寶悲愍大小生靈五者教之迴向發願求生淨土得菩提道復度群情如是行之名為敬順父命禮拜六方若不如斯縱拜無益爾時尸迦羅越即受五戒殷勤禮佛佛以重說偈言○雞鳴當早起被衣徐下床澡漱令嚴潔兩手奉香華剔燈換淨水供養佛法僧合掌恭敬禮發願報四恩六度法門中一一當修學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昏沉定心度散亂智慧度愚癡光陰不待人勤行莫放逸生老病死苦人命不久停況復臨終時無親可恃怙無處可隱藏無藥可救治天福尚有盡人福有幾長父母妻子居盡如寄宿客夜裏共安身天明各消散無常亦如是預辦佛資粮況以六道中輪迴無暫已今幸得人身復聞深妙法自行當化他彼此俱利益六度為舟船能超生死海極樂阿彌陀願力不思議接引上金堦親授菩提記四眾當奉行應求生彼國尸迦羅越子聞佛所說言踊躍甚歡欣作禮而信受。

永明壽禪師警世文 七一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之流受橫竪飛沉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土縱得人身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亦有多般之苦何則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於中橫夭者不計其數或有得天年極耳順世間亦是鮮矣脫得古希之壽猶似童稚無知不思返照回光但識好生惡死嗚呼假若三十豪四十富且約其間三十年於中有疾病災禍愁憂苦惱居強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開口而笑只四五日矣故知憂長喜促樂少苦多如在萬仞之危峰似處千尋之滄海縱得少樂畢慮漂沉且夫有生勞我處胎有老奪我壯色有病損我形貌有死追我神靈有榮縱我驕奢有辱敗我意氣有貴使我憍倨有賤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貪婪有貧乏我依報有樂動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讚起我高心有毀滅我聲價乃至寒則逼切我體熱則煩悶我襟渴則乾我喉飢則羸我腹驚則懾我魄懼則喪我魂憂則撓我神惱則敗我志順則長我愛逆則起我憎親則牽我歡踈則生我恨害則殞我體愁則結我腸乃至遇境生心隨塵動念或美或惡俱不稱懷皆長業輪盡喪道本其或更詭於君悖於父傲其物趨其時獸其心狐其意苟其利徇其名誑其人諂其行附其勢欺其孤淵其殃崇其業扇其火吹其風驟其塵昔其覺邪其種睽其直但顧前非慮後只謀去靡思回唯求生焉知滅則念念燒煑步步溝隍矣如今或得剎那在世須蘊仁慈積功累德齊戒念佛願往西方依此修持乃能脫苦可謂高超三界外諸苦不相干。

圓修淨土決疑論 出藏經 七二

或曰自性彌陀本具唯心淨土現成何須念彼佛而求生他土乎若是念佛求生反捨方寸之近而求十萬億剎之遠豈不謬哉一元曰仁者雖說唯心之言實未達唯心之理極可為癡迷兵要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十方諸佛國土虗空萬象森羅皆在吾之性中豈有心外之法乎不見楞嚴經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又云十方虗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如此者豈以十萬億為遠乎華嚴經云一句之內包十界以無邊一毫之中置塵剎而非隘李長者云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毛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豈以十萬億為遠乎昔時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行一步超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步步過爾許世界復經爾許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邊際十萬億土云乎哉要見他之唯心與汝之唯心是同乎是異乎或曰道無今古豈有二哉曰既然如是何苦局於方寸裏是唯心徧法界不是唯心乎觀汝之言但只隨順我語實非己之智分汝能識得妙明心理不墮偏枯又不執參禪以為是又不謗念佛以為非要知參禪亦是唯心念佛亦是唯心參禪為了生死念佛亦為了生死參禪念佛其理是同若說念佛不是念禪亦非禪佛之理既不通唯心之理亦窒塞焉可妄稱悟達唯心耶唯心淨土者常寂光是也真達寂光之人亦不執此亦不着彼在在是西方處處為淨土能令大地作黃金能攪長河為酥酪舉一音而皆是圓音行一事而無非佛事若到這般田地除佛能知餘無知者不見法華經云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況我輩下劣凡夫乎若達寂光之境則一法不可得有何淨土可生不獨無淨土而自心亦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況可又執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哉固雖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人人本具未到此地者不許說此話也我以反問於汝汝見娑婆世界是黃金七寶蓮華乎是坑坎瓦礫荊棘乎一切六道四生三塗八難是諸佛受樂乎是眾生受苦乎彼阿彌陀佛國土不思議光明不思議壽量不思議慈悲不思議願力不思議神通不思議智慧不思議三昧不思議辯才不思議分身不思議說法不思議度生不思議依正二嚴種種具足汝等今具足乎未具足乎若其未也速須至誠禮佛念佛求生淨土何則執偏迷而修者如跛足人行陸路一日不過數里禮念往生如乘船入水路加以風帆須臾便是千里亦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也又如世人在官難中若自無力得脫須假有力之人救拔若人牽拽重物自力不任須假眾他之力方能移動禮念求生淨土亦復如是○永明壽禪師云且禪定一法乃四辯六通之本是革凡蹈聖之因攝念少時故稱上善然須明沉掉消息知時經云如坐禪昏昧須起行道念佛或至誠洗懺以除重障策發身心不可確執一門以為究竟有念佛誦經而得度者有持戒說法而得度者有苦行勤勞而得度者有禮佛懺罪而得度者有見佛光明而得度者有供養三寶而得度者有粧塑金容而得度者有彩畫佛像而得度者有布施行善而得度者有勸人念佛而得度者有戒殺放生而得度者有一心聞法而得度者是知無邊教網了即歸真塵沙度門入皆解脫譬如涉遠以到為期不取途中強分難易故法華經云乃至散心念佛小音讚歎指甲畫像聚沙為塔漸積功德皆成佛道豈況明了一心兼修萬行而不成佛乎諸仁者欲識圓頓修行道理須看華嚴法華二經不達圓修徒稱佛子故慈愍三藏云聖教所說正禪定者制心一處念念相續離於昏散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須策勤念佛誦經禮拜行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萬行無廢所修行業迴向往生西方淨土若能如是修習禪定者是佛禪定與聖教合是眾生眼目諸佛印可一切佛法等無差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盡說念佛是菩提正因何得妄生邪見矣○今時有一般顢頇人經教又不明玄關又不透因果又不知罪福又不懼也要粧箇大漢子做箇善知識圓修道理不通只說禁口不語聾瞽後學之徒盡陷黑山鬼窟見人拜佛念佛誦經講教廣行眾善反言着相修行轉求轉遠不如執箇念頭逼氣努力即是現成自己彌陀何必求生他方淨土此等之人可悲可痛可愍可笑美則甚美了則未了余知鈍根凡夫參禪不是昏沉便是散亂一日不知幾多妄想幾多昏困縱遇得力之時還有意識現起及乎出期之後仍復攀緣附物依前染着塵勞口談是非心存憎愛如此參禪莫說彌勒下生要了明千佛出世已盡未有了日在焉可便說現成自己彌陀不必求生西方淨土此等盲人如庶民稱國王自取誅滅○又有一等愚夫雖進禪堂參學門路不識三毒不除見他勝進便生嫉妬自不能行不能隨喜不識普賢行願王不識萬善同歸集不識八溢聖解脫門反以障人禮佛念佛障人誦經講教障人供佛齋僧障人造殿立像障人布施結緣障人廣修眾善如此賊人假佛衣穿偷佛飯喫實乃外道波旬地獄種子且夫雲光法師又能說法又能入定禪定不計歲月世之以為希罕只因貪瞋不斷徑墮奔牛況我輩昏散參禪反輕拜佛念佛鬱頭藍弗利根聰明能伏煩惱至於非非想天人間以為希有只因障礙不斷後墮飛狸障礙塵境尚如此可障人拜佛念佛哉善星比丘能說十二部經獲四禪果因狎邪友一向着空妄言無佛無法無有涅槃遂遭生陷地獄永入阿鼻我等可不寒心速急懺悔永嘉云豁達空撥因果莾莾蕩蕩招殃禍棄有着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斯之謂也○經云諸佛說空法為度於有故若復著於空諸佛所不化又云寧可說有如須彌山不可謗無如芥子許何以故昔有淨命比丘住於正見持花供養諸佛而得授記又一法行比丘雖得四禪住於邪見着於偏空反謗淨命法師云淨命所受諸花不持供養而自受用坐此一言於六萬世常無舌根佛言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得無眼報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得無舌報若人執一偏空為是謗修萬行為非是人當墮地獄多百千劫何以故斷佛種故不見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豈虗語哉○像法決疑經云佛言若復有人見他修福及施貧窮譏毀之言此邪命人求覔名利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禪定智慧之業何用紛動無益之事作是念者是魔眷屬其人命終墮大地獄經歷受苦從地獄出墮餓鬼中於五百身墮在狗中從狗出已五百世中常生貧賤受種種苦何以故由於前世見他施時不隨喜故豈不見護口經說有一餓鬼形狀醜惡見者毛竪莫不畏懼身出猛燄猶如火聚口出蛆虫無有窮盡膿血諸衰臭氣遠徹舉聲號哭東西馳走是時滿足羅漢問餓鬼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餓鬼答曰吾往昔時曾作沙門出一惡言阻他修善今遭此苦要脫無門寧以利刀自截其舌終不敢阻他善根尊者還閻浮提以我形狀誡諸比丘勑諸弟子見人修毫髮善事只宜歡喜贊助勿令毀逆不成吾墮鬼類以來數千萬劫受苦設使脫得鬼形復入地獄爾時餓鬼說此語已號哭投地如大山崩聞斯之說實可寒心此鬼出一惡言尚遭多劫之苦我等不懼罪福豈可亂作胡行毫髮善事不容毀逆況可障人拜佛念佛哉佛言障人修善罪無可逃等覺菩薩如十四夜月謂有一分無明未盡猶如微煙亦用禮佛懺滌圓滿無上菩提況我等業繫凡夫便輕拜佛念佛佛尚不棄貫針之福凡夫可輕拜佛念佛哉○昔日釋迦世尊口讚弗沙佛身禮弗沙佛如是七日七夜即能頓超九劫豈以着相馳求為遠乎拜佛不成佛乎三千諸佛在凡之時結為同學法侶各各異口同音稱念禮拜五十三佛皆得一時成道三千諸佛既如是十方諸佛亦如是今人何不效彼修持反輕拜佛念佛阿闍世王造五逆罪後知禮佛懺悔就得滅罪證果憍梵波提昔為牛身追求水草右遶精舍見佛黃金相好因發一念歡喜之心遂得轉生成道況人拜佛念佛不成佛乎昔有二天帝壽終一人將入驢腹一人將墮猪胎各各愁懼不安往詣佛所求救佛令歸依三寶遂得脫彼苦殃後奉三寶精勤復證道果不見涅槃經云有人聞常住二字七劫不墮地獄況禮念功德乎正所謂聞名覩相罪滅河沙禮念歸依福增無量豈可不遵佛祖之言乎豈容胡行亂作乎○業報差別經云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復獲十種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處眾無畏四佛所護念五具大威儀六眾人親附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終往生十速證涅槃一拜尚獲如是功德況多拜乎不見法華經云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豈虗語哉○十六觀經云至誠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念阿彌陀佛尚得往生淨土況齊戒久遠念佛哉昔日張善和一生殺牛臨終自見地獄相現遇僧教令念阿彌陀佛念未十聲見佛接引往生淨土豈非佛力難思乎○地藏經云若人命終之時或聞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經中一句一偈即得超生善道徑脫苦輪諸仁者聽聞尚多利益況持念功德乎○大藏經云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供養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有人合掌一稱佛名功德百千萬億分筭數譬喻所不能及一稱佛名功德尚爾況念念不絕乎不見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豈虗語哉○業報差別經云高聲念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心不散亂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念佛誦經既得成佛焉可言其着相馳求乎輕微小事乎○上古明眼高僧多有專持華嚴經者專持法華經者專持阿彌陀佛者皆得往生淨土直至成佛豈以誦經念佛為小事乎為著相乎昔有一婦人常念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乘此四句之功亦得往生淨土況誦全部而不生乎曇翼法師前身為雉聽得僧人誦法華經便得轉生為僧成道況人誦經說法而不成佛昔有一鸚鵡二劬鵒念阿彌陀佛尚得往生淨土況人念佛而不生乎○或曰有何憑據一元曰汝不知阿彌陀佛發願偈云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豈虗誑哉金剛科儀云野狐尚聽百丈法螺螄猶護金剛經十千遊魚聞佛號化為天子五百蝙蝠聽法音總作聖賢蟒聞懺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領悟況人何不回心或有埋頭喫飯而空過一生或有錯路修行而不省這意如此者豈以講經說法為小事乎為無功乎不見法華經云乃至聞一偈皆成佛無疑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豈虗語哉嗚呼異類聞法尚得證果況人拜佛念佛誦經講教廣修眾善不成佛乎○略引數則破汝等疑普菴覽華嚴而悟道永嘉看涅槃以明心圭峰讀圓覺忽意地開通智者誦法華見靈山未散如斯利益豈可輕其教法乎讀誦乎法華經云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眾生乃至皆得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不如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聽聞隨喜一偈功德不可思議況誦持全部乎華嚴感應賦云有人聞得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字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脩羅況持念功德乎昔有一僧專持華嚴天宮特來請齋法師到彼坐定須臾五百羅漢翔空而集師欲下座相迎天帝曰今日齋意在師一人雖五百羅漢臨期請耳師持華嚴是佛境界何得與小聖下座齋罷便得飛昇一時超凡越聖又有一僧受持華嚴天帝與脩羅闘戰特請此僧登座誦經騰空而行即使天帝得勝脩羅怖走藕絲孔中天帝歡喜欲奉長生之藥師叱曰無上佛道不修長生豈得不死如此者豈以誦經為小事乎西域記云有一梵僧手轉華嚴洗手之水滴蟻身上蟻子就得生天佛在世時迦羅池中有一蛤子聞佛說法亦得生天豈以看經講教為無益乎念佛不生淨土乎○再引幾則決疑作證十方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共讚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及國土莊嚴殊勝十方諸大菩薩尚念阿彌陀佛名號願生阿彌陀佛國土況我輩愚濁凡夫佛在世時文殊普賢佛滅度後馬鳴龍樹華嚴會上德雲比立楞嚴會中勢至菩薩此土遠公祖師元公祖師智者大師清涼國師法智祖師慈恩法師善導和尚少康法師慈雲懺主忠國大師懷感法師懷玉禪師道安和尚道綽禪師省常大師法照大師草堂法師孤山法師大智律師宗坦法師源信禪師義淵法師萬年一禪師長蘆賾禪師天衣懷禪師圓照本禪師永明壽禪師圓辯琛法師中峰普應國師天如惟則和尚廬山十八大賢普度優曇宗主如上佛祖知識皆修此道又轉以化人我等何不効彼修持願生極樂世界此等佛祖知識還是未透禪關乎鈍根凡夫乎着相馳求乎古今多少尊宿歷代多少名賢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況我等下劣凡愚乎歎今五濁惡世餘學難成唯有念佛往生實為徑捷人而不知真可悲焉知而不修愈可悲焉嗚呼我今丁寧苦口實無他故只要諸人痛念生死速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兼參本性禪那若得開悟猶如錦上添花非為分外不能了明仗佛願力亦得往生既得往生何愁不悟得見彌陀之後方知禪佛心三無差別空假中三觀融通既達圓融之理纔識念而無念生而無生修而無修證而無證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事即是理理即是事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無量為一一為無量他佛即我佛我佛即他佛佛說法即我說法我說法即佛說法是為共一鼻孔喜得任意卷舒果到這箇時節始信吾今日之不誣言矣。

天地神明戒殺文 七三

或問曰聞師慈悲特來辨惑宗本曰吾乃凡愚但以直答或曰師言勸善念佛戒殺行慈世之祭天地殺其牛馬牲[牛*余]獻神明宰其猪羊六畜何如答曰天地仁慈好生為大神明忠正惡殺為先何以逆天理而顛倒做耶若顛倒行之反遭禍矣正所謂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曰不殺固為上矣將何為祭禮乎曰祭禮只在誠敬非在物命不聞孔子曰雖蔬食葉羹瓜祭必齊如也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豈不然乎大藏經云佛告諸國王曰欲得雨暘時若穀果豐登必須修道德恤萬民施善政戒殺生可全天下之太平也不見華嚴經云閻浮提內五濁眾生不修十善專作惡業殺盜邪婬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更相忿諍互相毀辱任情起見非法謀求以是因緣風雨不時苗稼不登人民匱乏多諸疫病馳走四方無所依怙嗚呼世人能依佛說改過自新必得庶事禎祥諸緣吉慶矣又不見邵堯夫祝香文曰每日晨昏一炷香謝。

  天謝地謝三光所祈處處田禾熟但願人人壽命長國有忠臣扶社稷家無逆子惱爺孃四方平定干戈息我若貧時也不妨大哉言也假若人人具此心發此願自然感動。

  上帝垂慈天龍護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矣正所謂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理必然也諸仁者且嶽帝至神道通天地尚且受聞禪師之戒去血食饗齋素況蠢爾凡夫乃恣殺物命以事淫祠求福得殃矣豈不聞嶽帝云天地無私神明暗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至哉言也奉勸祀神者能具素饌為之誦經回向則神與我俱獲善福何必殺生以祭乎不然更聽古人一偈偈曰。

  一切眾生無殺業  十方何處動刀兵  家家戶戶常修善  天下何愁不太平

事親大孝戒殺文 七四

或曰父母年高須當食肉若不殺生將何奉養答曰凡俗鄙見如此大聖則不然乎行孝非在乎殺生只在乎勸善若父母有過則當諫之三諫不從則當號泣若不如斯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亦如孝母經言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以耀其體兩肩荷負周流四海惟孝之大莫尚乎茲佛言未為孝矣若親頑暗不奉三寶兇虐殘戾作諸惡業子當諫之令發信心歸依正道常行六度慈悲喜捨於善知識時常恭敬聽從教法念佛修行願出苦輪願生樂土依此行孝方名報恩若不如斯徒為人子不見長蘆賾禪師作勸孝文一百二十篇前百篇言孝養甘旨為世間之孝後二十篇勸父母修淨土為出世之孝世間之孝一世而止出世之孝無時而盡能使父母生淨土莫大之孝也父母現在而不以此勸勉他日徒爾傷心徒為厚禮觀經前後兩說孝養父母為淨業即此意也又曰父母信知念佛蓮池下種時也一心念佛蓮華出水時也念佛功成華開見佛時也孝子察其往生時至預以父母平生眾善聚為一疏時時對父母讀之要令父母心生歡喜又請父母坐臥向西而不忘淨土設彌陀像然香鳴磬眾人助念不絕氣斷之時愈加用意無以哀哭失其正念父母得生淨土豈不嘉哉平生孝養正在此時寄語孝子順孫無忘此事若要盡其世禮直待氣斷多時方可哀泣正斷之時甚為不可又況從古以來念佛往生西方者非一略舉數條以為念佛者鑑所以烏長國主覩眾聖以來迎隋文皇后乘異香而西邁姚行婆請佛相待宋世子侍母同歸可謂一超直入如來地矣或曰依此行持實為大孝若無魚肉將何養親答曰汝之愚癡深為可愍世間香潔素味極多何必鯹羶臭穢魚肉曰師言明矣曰切在奉行。

待客解嘲戒殺文 七五

或曰賓客親友到來若不殺生禮待則大逆人情皆譏笑某迂闊慳悋矣答曰愚夫不明便懷畏縮若明佛理之人反勸親友齋戒念佛同往西方何懼其譏笑之言乎只是主人自貪口腹故出此言若明因果罪福此事斷不肯為何以故要知所食之肉皆是累世六親多生眷屬秪因改頭換面各不相知嗚呼使食肉者有宿命智則其心苦痛食亦不下咽矣或曰世人聞此言多疑駭不信且眾生無邊豈必所食者恰值往昔親屬耶答曰佛智見無量劫事眾生累劫輪迴處處受生皆曾互為親屬但凡眼不見故食之何知傳記商紂囚西伯密烹其子餉之西伯食之不知紂喜曰孰謂西伯聖食其子肉而不知噫以西伯之聖尚不能辨其子之肉況凡眼豈能識其往劫六親乎不見楞伽經云佛觀眾生輪迴六道同在生死遞相食噉無非親者又云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號呌獄故知殺害及以食噉真地獄中之罪人也嗟乎作一時之容易受萬劫之艱難果報到頭無所逃矣諸仁者若順眾生之妄情則逆諸佛之大智能具大覺之悲智使賓主皆解脫矣若盡凡夫之世情令彼此俱沉墜矣嗚呼其輕重得失為何如智者審擇焉。

分產解冤戒殺文 七六

或曰世之分產者有難生乎有易生乎易生者則不問難生者多有殺生保救何如答曰將油救火其火愈焚世之難生者皆從殺業中來前冤尚解不徹後冤豈可復結不見經懺云宿無冤債者頃刻生下令其產母不覺不知若是冤家三朝兩日不即與孃分解使其產母腹中猶如刀割一人痛苦難當合家驚惶憂懼又有多種難生愈加苦痛或拗茅生或踏蓮花生或推膓生或先是左手左脚生或是右手右脚生或橫倒生或把嬰兒割碎而生如此多種難生實從殺業所感冤尤重者或子以得生母因產絕或母雖得命子便傾殂再有冤業重者母子俱亡同入地獄如此者皆因殺生并眾惡也或曰師理甚明乞傳保命解冤之法與世間亦是一大方便曰如是如是若要保其母子雙全聽從吾之教法一切懷妊婦人不得喫狗肉鱔魚鳥雀螺螄之類惟要預先齋戒精嚴頂禮陀羅尼經三五部或觀音經五七卷懺罪解冤祈福保命再能作諸善事買命放生必得母子雙全消災延壽若不如此後悔難追又問世之把兒女浸死者如何答愚人理性不明造此殺業且人之生來者富貧壽夭皆前定也何苦將兒女淹棄血盆實為可痛嗚呼寧可不長成而自死者無有冤愆若故意而浸死者必然受報諸仁者若不改過自新作為謀殺之論莫說佛法中有罪律法中亦不容矣。

慶生報本戒殺文 七七

或曰人逢生日只說慶生廣殺物命生靈嚴設笙歌酒禮招邀鄉隣親友連日暢飲歡娛何如答曰愚夫之見如此賢者則不然乎若要慶生延生必須好生放生殺生慶生無有是處要知己之生日是母之難日不思報答親恩反以造罪作樂當思慈母十月懷擔三年乳哺受了多少辛苦擔了多少憂勞及至產時命若風燭血暈在地久乃方甦爾時其母不顧自身且問生下孩兒是男是女得圓滿否身相具足否果得具足始乃心安家有辦者覔妳代養家若無力孃自喚養甘乳飲飼抱惜如珠不淨污體亦不生嫌寒暑逼身還自洗滌推乾就溫嚥苦吐甘撫養成人至年長大正所謂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是故胎骨經言阿難白佛言世尊大千界內何事最大願佛慈悲方便解說佛言世間萬法莫過父母劬勞恩大諸仁者由此觀之粉骨碎身未足為報不聞彌勒勸孝偈云堂上有佛二尊懊惱世人不識不用金彩粧成亦非旃檀雕刻只看現在爺孃便是釋迦彌勒若能供養得他何用別作功德嗚呼大聖尚致此言況凡下乎為人不報親恩不如禽畜更不聞之羊能跪乳烏能返哺豈虗誑哉或曰師言切當敢不聽從何以行持可名報德答曰人之生日到來須要預先齋戒嚴潔道場或供佛齋僧或誦經念佛或至誠禮懺或買命放生果能如是名報親恩存者福樂百年亡者超昇佛國非但利益父母抑亦自增福田若不如斯是為大逆。

許願保安戒殺文 七八

或曰世人許願殺生者不一略舉幾種以陳之或因官訟者或為病苦者或禳水火者或求名利者或鎮家宅者或保途路者或安鄉境者或祈五禾者有先殺而保安有後殺而還願何如答曰汝之一說使我嗚噎不能言也曰然雖如是伏乞開明曰向不云乎人遭災禍年荒者皆從殺業所感也何則十惡之中殺業極重不見正法念經云造一所寺不如救一命故諺有之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即此意也要知人與畜形則異命則同矣涅槃經云一切惜身命無不畏刀杖恕己可為喻勿殺勿行杖雖復禽獸之殊保命畏死且人有微小痛痒尚不能忍況可受其刀砧耶噫令他痛苦保我平安無有是處先德云悞傷悞殺尚答餘殃故作故為寧逃業跡嗟乎若欲保安許願須將眾善奉行或供佛齋僧或印經造像或買命放生或濟貧救苦或念經禮懺或露罪解冤或修橋砌路或普施茶湯果能如是行之必得隨心滿願吁今人欲遂心願者何不觀古人之行事哉至如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活人高折五株之桂度蟻有狀元之報護鵝獲菩薩之因楊生救雀報以玉環孔氏放龜酬之金印正所謂行慈不求果報自是果報不忘皆得富貴綿長子孫昌盛又孫真人解衣贖蛇得水府活人之方遂登仙籍壽禪師盜庫救生為宗門大善知識證佛菩提嗚呼世人不知戒殺放生反以顛倒造作實可悲哉。

救患謟祭戒殺文 七九

或曰世之染病者見服藥無効遂殺猪羊六畜謟祭神鬼求安何如答曰雪上加霜苦中添苦不知因果經云今生短命多病者皆從殺業中來何不懺悔前[億-音+(天*天)]反以加增後罪殺他死救吾生人心安在苦他身保我命天理不容問亦有殺生謟祭而病痊者何也答命當不死而病痊非殺生而病痊也何則若殺命救得命世間王侯將相富貴人民應得長生在世何期又有多病夭促耶只要知命樂天自得無災少病縱有禍患臨身皆是宿業所感不見論語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又云非其鬼而祭之謟也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嗚呼能依孔子行事何必謟祭邪神若不如斯反損壽矣不見藥師經云世人不知行善積德反信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十問覔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正所謂求榮而反辱非君子之行事也或曰若不保救於心何安答曰便要保救非在殺生須用全家齋戒淨厨淨壇或告斗禳星或誦經禮懺或買命放生或粧畫佛像如斯行事佛祖許之何以故行了善事命終也得超生善道非但死者超昇亦使見存獲福若不信之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利益亡人戒殺文 八十

或曰多見世人死亡不信佛法行事反以殺生辦酒接客出喪何如答曰仁者之言甚善吾亦不能救之曰何謂也曰貪食酒肉者多諸佛救他不得況我一人乎曰然雖如是亦有信者行之曰善哉善哉不見地藏經云爾時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觀閻浮眾生舉足動念無非是罪縱修善事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不逢知識勸化修持展轉受苦不息又去若人父母眷屬命終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幡盖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乃至念佛菩薩名號歷在亡人耳根縱有罪業亦得消除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修齋念佛能使亡者超昇見存獲益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拜祭鬼神何以故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應得超昇遇此陽眷惡緣反墮惡道何況不修之人能得脫苦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粮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隣人更附少物轉復困重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是命終人得解脫否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汝今再問利益愈多若人命終之時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經中一偈一句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雖得解脫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受吾勸善男女等聞徤自修分分已獲長者若修度亡佛事宜用嚴潔香羞殷勤禮敬若不如斯存亡少益爾時長者歡喜合掌而退嗚呼先聖慈悲方便只要後人信行後人不信不行孤負先聖遺訓噫世人慎終追遠正在此時不可不謹。

預修超薦戒殺文 八一

或曰世之預修者頗多立志持齋者不一或持三年者或持周年者或持正五九者或持正七十者或持佛誕日者或持十齋者或持六齋者或持朔望三八者此等未齋之先多有殺生買肉以關素後至年月日時未滿就便殺生買肉以破齋何如答曰發心固為美矣只緣理性不明不知持齋者正為戒殺也何故福未修而罪先作善未圓而惡就加此等亂作胡行焉可謂之齋也莫說無功惟恐有罪若肯一心長齋念佛決定往生淨土若不如此依舊輪迴遂使來生有罪有福有苦有樂何則受苦受患之時是殺生造罪之報受福受樂之時是持齋積善之報子若不信吾言現有四種之人可驗今生或有福有壽者有福無壽者無福有壽者無福無壽者或曰此上四種之疑乞師明矣曰今生有福有壽者前世布施及齋戒也有福無壽者雖布施不戒殺也無福有壽者專持齋不捨財也無福無壽者又慳貪又殺生也或曰此疑雖決再問一端世之或修延生功德者或為度亡佛事者多有未做功果之前盡說請人扶持先殺生辦酒以待眾後至功果未了妄稱關堂安神就殺生置酒以開筵何如答曰此等愚夫可悲可痛譬如有人以血污身還將血洗能得淨乎此等因果不知反加存亡罪苦故寒山拾得云昨日方設齋今朝宰六畜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獄嗚呼持齋功德未滿一分而殺生之罪已具百分矣如此者焉得利益存亡陰超陽泰若修功果酒尚不應飲破況殺生食肉乎金光明經因果云宋朝紹興年間淮陰有小民喪女經寒食恨無以為薦其母截髮賣錢六百將欲請僧做佛事忽有五僧門前經過遂迎請入其僧轉相推托良久一僧肯之即訪諸隣得金光明經一部讀誦已竟回向就齋而去街上忽偶向之四僧邀共酒家就座忽聞窓外有聲呼轉經僧莫飲酒僧問何人遂泣曰我看經家亡女也淪滯冥途日久今蒙師課經功德方得脫罪超生師若飲酒破齋令我依前沉墜言已不見僧慚而退其後五僧全持齋戒念佛參禪皆得果證菩提咸作人天眼目吁一鬼度五僧正此謂也如是因果昭然豈可飲酒食肉若不齋戒精嚴功果亦無益矣。

慈心不殺放生文 八二

或曰持齋不食肉勝如放生何如答曰不食肉者但能絕殺緣僅免一己之過而無濟物之功也佛所以教人持齋者正欲增其慈悲心也今之齋者雖自不食肉亦不肯放生是名無慈悲之人也十方諸佛憐愍眾生如子今見人殺佛之子力可救而坐視不救雖不食其肉亦名大破齋矣戒經有三種淨戒攝律儀戒無惡不斷即諸惡莫作也攝善法戒無善不積即眾善奉行也饒益有情戒無生不度即普救一切眾生也若不能放生救眾生苦即名大破戒矣嗟乎終年素食曾無濟物救苦之功一旦捨財便有贖命放生之德昔我佛尚割身肉以貸鴿為佛弟子者不能捨幻財以贖命有何面目以見佛哉問放生固為慈悲云何不放雞鵝猪鴨牛羊等偏放鰍鱔禽魚螺螄之類耶答世間有二種畜生一者受決定殺果如雞鵝牛羊等是也緣其前世決定不信因果歡喜決定行殺無懺悔心故今世為畜生受決定殺果無所逃而待烹矣雖遇放生之人亦不能救之矣二者受不定殺果如禽魚等是也緣其前世雖作惡業或出於不得已或殺已生悔故今世為畜生受不定殺果若遇好殺之人必遭烹殺若遇慈悲之人臨死亦得活也今有一等邪見之徒自不能放生反阻人放生自不能斷殺反勸人行殺此等之輩先入地獄受無量苦後墮畜生受決定殺雖遇慈悲者亦不能救也曰若要放生必須財力若無財力將如之何曰富貴之人民心風俗所係最可攝化若能廣興佛教大振慈風真可移風易俗不聞顏魯公隨所守郡立放生池張無盡作監司撤淫祠禁殺業施華嚴論此皆菩薩之行也若無財力者則當廣說佛語種種勸化見放生者隨喜讚歎常發大願願我財力充足廣行方便願如觀世音菩薩救眾生苦願如普賢菩薩隨順眾生眾生界盡我願無窮果能如是行持現世肉身菩薩。

普勸戒殺決疑文 八三

或曰聞師之言凡冠婚喪祭等事皆不可殺生曰然世人不信將如之何答曰盡在吾之本心由他自作自受且佛只能度有緣不能度無緣佛能度信者不能度不信者何以故把手牽他行不得令人自肯乃相應不見遺教經云佛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導師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佛尚如此何況吾乎先德云天堂地獄門柑對任君那往一條行誠哉是言也或曰如師之說實有六道三塗輪迴受苦曰若無六道輪迴三塗八難老僧亦不肯持齋戒斷酒肉苦參禪勤念佛因是有輪迴苦楚纔肯念佛修行願捨娑婆願生淨土我以直告仁者要見世上之人誰不愛色慾不好酒肉不貪名利不願富貴吾知此是輪迴苦本是以不謀不求也法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或曰世人皆說不生不滅師何以專勸戒殺也答曰此等邪解謗法之言阿鼻地獄饒他不得何則不生不滅之言是最上一乘道理豈容世人反經非聖哉要知色相有壞有成佛性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者又是真如性中之體用也真空之體不生妙有之用不滅先天之道即不生後天之道即不滅寂然不動是不生感而遂通是不滅諸惡莫作謂不生眾善奉行謂不滅是也嗚呼如斯至妙之理非具眼人孰能達此哉曰師善辨焉曰豈好辨哉不得已也如我之心普願十方皆極樂矣一切眾生盡成佛矣或曰師之悲願久已知之吾之疑惑今已斷除即此拜辭之後一心念佛修行宗本曰善哉善哉但願如是汝若有疑未決可看仁孝勸善書慈心功德錄曰奉命受持。

太上東嶽垂訓文 八四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人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以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露而凶神以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久久必獲吉慶所以轉禍為福也。

  東嶽聖帝云天地無私神明暗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盡倚有福不可盡用貧困不可盡欺此三者乃天地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安己切宜戒之又云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筭甚麼命問甚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紫虗元君戒諭文 八五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道生於安靜命生於和暢患生於多慾禍生於多貪過生於輕慢罪生於不仁戒眼莫視他非戒口莫談他短戒心莫恣貪瞋戒身莫隨惡伴無益之言莫妄說不干己事莫妄為默默默無限神仙從此得饒饒饒千災萬禍一齊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忠。

  君王孝父母敬尊長奉有德別賢愚恕無識物順來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過而勿思聰明多暗昧筭計失便宜損人終自失倚勢禍相隨戒之在心守之在志為不節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勸君自警於平生可歎可驚而可畏上臨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相繼暗有鬼神相隨唯正可守心不可欺戒之戒之。

康節先生勸善文 八六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凶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凶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疾良善如讐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凶人則吾不信也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凶人乎。

無際大師心藥方 八七

大師諭世人曰凡欲齊家治國學道修身先須服我十味妙藥方可成就何名十味好肚膓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箇陰隲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於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細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差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中箭肚中毒笑裏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已上七件速須戒之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壽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以滅罪延年消災免患各方俱不用後悔無所補雖有扁鵲盧醫所謂病在膏肓亦難療矣縱禱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況此方不悞主顧不費藥金不勞煎煑何不服之偈曰。

  此方絕妙合天機  不用盧師扁鵲醫  普勸善男并信女  急須對治莫狐疑

勸行忍辱撮要 八八

論語云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親是惑歟小不忍則亂大謀景行錄云人性如水水一傾則不可復性一縱則不可反制水者必以隄防制性者必以禮法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待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忍是快活路世上少人行忍是心之寶不忍身之殃舌柔當在口齒折只為剛思量這忍字好箇快活方片時不能忍煩惱日月長愚濁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燄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凉處處同是非無實相究竟總成空張敬夫曰小勇者血氣之勇也大勇者禮義之勇也血氣之勇不可有禮義之勇不可無知此則可以見情性之正而識天理人欲之分矣惡人罵善人善人總不對善人若還罵彼此無智慧不對心清涼罵者口熱沸正如人唾天還從己身墜我若被人罵徉聾不分說譬如火燒空不救自然滅瞋火亦如是有物遭他爇我心等虗空聽你翻唇舌先德云凡事留人情後來好相見誠哉是言也又云子張欲行辭於夫子願賜一言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子張曰何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進其位兄弟忍之家富貴夫妻忍之終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廢自身忍之無患禍子張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國空虗諸侯不忍喪其軀官吏不忍刑法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令子孤朋友不忍情意踈自身不忍患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不忍非人非人不忍。

  釋迦遺教經云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恚甚於猛火常當防護勿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甚不可也華嚴經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可不忍乎既然如此僧俗男女悉當忍之。

勸人敬惜字紙 八九

大明勸善書云士之隸吾籍者皆須敬重字紙且如宋朝王沂公其父見字紙遺地者必撮拾以香湯洗過焚之一夕夢先聖撫其背曰荷汝敬重吾字紙之勤也恨汝老矣無可成就他日當令曾參來生汝家顯大門戶未幾果生一男遂名王參讀書聰明及狀元第以此推之切不可拋撒踐蹋能依先訓之言敬惜字紙生生世世得大辯才不如是者得大罪報○偈曰世間字紙藏經同見者須將付火中或送長流埋淨處賜君福壽永無窮○儒宗立五典釋道啟三宗一切閑文字皆與藏經同愚癡無見識多拋糞穢中墮身千萬劫永作廁中虫○惜字萬千延壽一紀子貴孫賢綿綿不已○諸仁者再能行善戒殺持齋念佛決定往生淨土面見阿彌陀佛此事真實不虗唯要信受奉行矣。

勸修西方淨土 九十

龍舒曰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以至臺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不間大小或祖父以傳於己或自己營造而得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緝累而得色色無非己物且如窓紙雖微被人扯破猶有怒心一針雖微被人將去猶有悋心倉庫既盈心猶未足金帛已多營猶未止舉眼動步無非愛着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僕未歸已憂其失種種事務無非掛懷一旦大限到來盡皆拋去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者乎靜心思之恍如一夢故莊子云且有大覺然後知此其大夢也古人有言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妙哉此言也余故用此後兩句添以兩句而成一偈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但念阿彌陀定生極樂國盖業者謂善業惡業此皆將得去者豈可不以淨土為業乎有了明長老為眾普說指此身而言曰此為死物其內鱍鱍地者為活物莫於死物上作活計宜於活物上作活計余深愛此語故常為人言之凡貪種種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世人雖未能免此當於營生奉身之中挪頃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於淨土乃活物上作活計也且如汲汲營生雖致富如石崇貴極一品終有數盡之期豈若淨土之無盡也。

普勸修持淨土 九一

龍舒曰凡受師友之訓誨恩地之提挈交遊之禮遇悉皆告以淨土而為之報以至於一切人或有一飯一茶之恩或一言一坐之接下至僕隷有事我之勞凡吾受用處一切致力者皆以此告之使脫離苦海非唯此耳凡一切知與不知識與不識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淨土又非唯此耳釋迦佛在世時有一國難化佛言與目連有緣使往化之其國人皆從化眾問佛云與目連有何因緣佛言往昔世目連曾為樵人於山間驚起一群蜂子目連乃發善言云我得道後盡度汝等今此一城人者乃當時蜂子也目連發此善言故為有緣由此觀之非徒於一切人當勸修淨土一切飛禽走獸下至蜎飛蝡動之類凡有形相可見者吾因見之皆當為念阿彌陀佛數聲發善願云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盡度汝等非徒於有形相可見者如是其形相不可見者吾亦當作是念作是言如此則吾善念甚熟於一切眾生皆為有緣吾上品上生必矣他時化度無不樂從者也宗本曰要知龍舒之心即是普賢之意盡合金文皆有所據略引梵網經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乃至若見牛馬猪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歸依三寶發菩提心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若菩薩不發是心者犯輕垢罪諸仁者當依佛祖之言不失龍舒之勸斯為美矣。

預辦淨土資粮 九二

龍舒曰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覔安下處却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覔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主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狼狽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覔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遠行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雖罪惡人亦可以修何則譬如鐵石雖重賴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針雖輕不賴舟船江不可渡盖謂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淨土罪惡雖輕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蟣蟲萬死萬生不能一里若附人身千里可至仗佛力而生淨土者亦復如是強健之時若不預辦閉眼之後將柰之何必須火急修持求生淨土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太蔽乎諸仁者此時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臨終正念往生 九三

知歸子問善導和尚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一念差錯便墮輪迴小子累蒙開誨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來死至之時心識散亂仍慮他人惑動正念忘失淨因伏望重示歸徑之方俾脫沉淪之苦師曰善哉問也凡一切人命終欲生淨土須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苦趣乃是稱形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解脫生死苦趣乃是稱意之事如脫獘衣得換珍服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凡遇有病之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人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言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虗花無益之語若病重將終之際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歎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當同聲念佛助其往生待氣盡了多時方可哀泣纔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罣礙不得解脫若得曉明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若依此者決定超生即無疑也又問曰求醫服樂還可用否答曰求醫服藥初不相妨然藥者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若盡時藥豈柰何若殺物命為藥切不可也又問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長短生時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若迷惑信邪殺害眾生祭祀鬼神但增罪業反損壽矣大命若盡小鬼柰何空自慞惶俱無所濟切宜謹之當以抄寫此文貼向目前令時時見之免致臨危忘失又問曰平生未曾念佛人還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俗男女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決無疑矣余多見世人於平常念佛禮讚發願求生西方及致病來却又怕死都不說著往生解脫之事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鳴鐘恰如賊去關門濟何事也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精進念佛竭力受持是為臨終大事可謂一條蕩蕩西方路徑直歸家莫問津。

臨終三疑 九四

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云念佛人臨終三疑不生淨土一者疑我生來作業極重修行日淺恐不得生二者疑我欠人債負或有心願未了及貪瞋癡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雖念彌陀臨命終時恐佛不來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諦信佛經明旨勿生疑心十六觀經云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蓮令辭五濁苟能心心不昧念念無差則疑情永斷決定往生可謂十萬億程彈指到絲毫擬議隔千山。

臨終四關 九五

四關者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云凡夫雖有信心念佛緣為宿業障重合墮地獄乘佛力故於床枕間將輕換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當生淨土也無智之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謗彌陀因此一念惡心徑入地獄此是一關也二者雖則持戒念佛緣為口談淨土意戀娑婆不求出世善根為愛家園長旺以致臨終遭病怕死貪生信受童兒呼神喚鬼燒錢化馬殺戮眾生緣此心邪無佛攝護因茲流浪墮落三塗是二關也三者或因服藥須用酒鯹或被親情遞相逼勸此人無決定信喪失善根臨終追赴王前任王判斷是為第三關也四者臨終之際思惟活業繫綴資財愛戀眷屬心放不下失却正念故於家舍墮鬼趣中已為禍崇或為慳犬或作蛇身守護家庭宛如在日是為四關也是以楊提刑言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誠哉是言凡修淨土者要當[酉*力]實蠲浮思專想寂念念彌陀全身放下但能堅此一念便可碎彼四關則淨土蓮臺的非遙矣可謂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淨業疏式 九六

伏以(大意如此妙用在人凡修一切善事皆要迴向西方臨命終時定生淨土)佛願度生必用堅心念佛凡能證聖須當立志超凡俯露愚衷仰于大覺切念眾等叨居震旦泰獲人倫荷三寶之慈悲賴。

  四恩之造化  乾坤覆載  日月照臨

  國王水土生成 父母劬勞養育弗能報答悚懼恐惶茫茫火宅以煎熬往往塵勞而染著有懷克己無善及人此時不假修持他日將何憑據歎光陰而易邁痛生死以難逃當捨五濁之娑婆求取九蓮之淨土先明落處實慕果以修因漸履玄途是從因而至果涓取今月(甲午戊申)吉日就(寺家)祇建。

  淨業道場焚解脫之真香點光明之慧炬稱念阿彌陀佛讚揚菩薩洪名諷誦金文加持密語具陳齋供延奉聖凡依按 教儀作諸功德回向真如實際報資恩有冤親法界眾生同圓種智上祝皇帝萬歲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咸增祿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家家無饑饉之憂戶戶有倉箱之積更冀齋主等壽山疊翠福海添波吉星高照於身宮瑞氣長圍於命座門闌肅睦老幼康寧丙宼雙沉公私兩利所祈信心堅固外障無侵道念精專內魔不起閻浮報滿淨土現前仗佛威光徑登上品伏願菩提樹長影遮百萬人天優鉢華開香滿大千世界鄉隣右族均沾法雨之恩昭穆先亡盡赴蓮池之會勸善友遞相究竟願佛法久住流通凡居四序之中悉賴萬全之庇。

行願流通 九七

盖聞三世如來彌陀第一十方佛剎極樂稱尊至理本秪唯心初門必由因地故知合抱之木發於毫芒千里之行始於初步嗟乎日復一日紅紫亂朱頓令修道之徒遂以反成骨董覩茲境界豈可緘言念彼癡迷寧容坐視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恨無慧辯略露愚忱採摭金文指歸淨土伏望三寶祖師作證諸天神將護持祈正法以長存掃邪風而絕迹庶使佛種不斷聖教復彰有暗必明無幽弗燭盲者能見聾者能聞跛者能行啞者能語如飢得食如躶得衣如渡得船如貧得寶大矣至矣奇哉罕哉實乃捷徑良方宜當熟讀詳味勿謂我人微而輕其法勿謂我德薄而忽其言若肯篤志行持未必全無小補噫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牀座徧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古聖既以如此今人何不然乎體取佛祖之心用拔眾生之苦我以重重付囑切切下寧惟願有力高賢刊印流通勸發彼此輪迴超脫自他行願圓成是為菩薩發心是名如來應世雨大法雨潤澤群生咸悟真常同躋覺路此集若得覽過乞勞轉達與人再能展轉相傳方滿吾之本願可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直音切字拾遺俱在末卷。

歸元直指集下卷(終)

宗本山中小隱為眾道友索山居詩述成百首附此。

山居百詠聊述鄙懷

山居古鏡久埋塵  今日重磨氣象新  痕(恨平聲)垢盡除光始現  分明面見本來人

  山居力學悟禪宗  日用先須達苦空  不識本來真面目  拈(奴兼切)華微笑喪家風

  山居幽隱白雲深  學道先當要識心  大則放之周法界  卷之則退不容針

  山居學道只求心  何必區區向外尋  舉步便應登寶所  莫將黃葉當真金

  山居返照看心田  退步原來是上前  密密工夫無間斷  必當參透祖師禪

  山居寂寂養良知  唯在當人自保持  情念易來為道念  果然成佛已多時

  山居赤洒淨無挨(哀音)  終日如愚養聖胎  本分生涯誰識得  世人咸笑我癡獃(五來切)

  山居茅瓦竹為椽(傳音)  守道安貧樂自然  盡日閉關無別事  長伸兩脚枕雲眠

  山居風景異人間  雲鳥飛行自往還  物我一如忘彼此  柴門雖設未當關

  山居自古遠囂(曉平聲)塵  絕學無為閑道人  風月滿懷窮快活  高歌一曲和陽春

  山居老衲百無能  供佛常然一盞燈  不假添油光燦爛  十方世界悉皆明

  山居日日是良朝  糲(力葛切力達切)[飢-几+皮]充腸水一瓢  誰識老僧窮到底  庭前栢子當香燒

  山居枯淡果然窮  掀(軒音)倒禪床懶下功  聖解凡情俱不立  一輪明月照虗空

  山居門掩竹林幽  雲自飛兮水自流  守己安貧隨分過  有人問我只低頭

  山居出入放頭低  不理人間是與非  收拾身心歸故里  免教帶水又拖泥

  山居卜築(竹音)隱巖阿  免得隨流逐世波  知足安貧常快樂  木人齊唱太平歌

  山居景致樂天成  堪歎間浮世不平  逆順是非多利害  莫如緘(古咸切)口過殘生

  山居養拙(之說切)度餘年  榮辱分明在目前  實乃世情朝暮改  必然滄海變桑田

  山居縮(所六切)首得便宜  寂滅身心那箇知  不是偷安唯避禍  名枷利鎻盡拋離

  山居無物作生涯  淡飯黃虀(濟平聲)逐日挨  富貴功名非我事  得寬懷處且寬懷

  山居一味菜根香  物外閑人歲月長  逐日挨(乙諧切)來牽補過  明朝何必預思量

  山居觸(充入聲)處體安然  亦可方兮亦可圓  只有兩般除不得  飢來喫飯困來眠

  山居無事可評論  日未斜時便掩門  富貴輸他千萬倍  清閑還我二三分

  山居茅屋兩三間  樂道忘情不掩關  鵲噪鴉鳴談般若  清風明月伴僧閑

  山居一佛一爐香  靜裏乾坤日月長  渴飲飢飡無別事  寒來向火暖乘凉

  山居洒落任吟哦  飯後茶來遣睡魔  世上黃金何足貴  一身安樂直錢多

  山居遁(鈍音)迹萬緣休  失落鞭繩懶看牛  散誕無拘由我樂  諸人何不早回頭

  山居老衲念成灰  倚杖閑觀松竹梅  佛祖尚然猶懶做  客來只得強相陪

  山居處事出尋常  莫使身心分外忙  昔日趙州酬應懶  王來猶不下禪床

  山居深隱閉禪關  喜得浮生日日閑  坐聽松風[火*炎]不法  大王嘉膳(善去聲)孰能飡

  山居歸隱樂先天  默契真如教外傳  大道本來無所染  莫萌妄念污心田

  山居默坐是真修  學道無如歇念頭  衣裏明珠原不失  何須辛苦外邊求

  山居晦(悔音)迹養真心  多少狂迷逐外尋  始信古人言不錯  無絃琴上孰知音

  山居回首自沉吟  文鐵焉能愽寸金  海有枯時終見底  世人至死不知心

  山居兀(五忽切)坐恰如癡  心地分明了了知  風作松濤(桃音)來聒(括音)耳  昂然不顧且歌詩

  山居遣興偶成詩  人若耽詩亦是癡  生死命根如未斷  莫存知見把心欺

  山居峻(思俊切)險少人登  竹榻(塔音)加趺一箇僧  愧我寂寥無伴侶(呂音)  自知方寸冷如氷

  山居冷淡佛家風  實是身窮道不窮  無價摩尼人罕識  可憐對面不相逢

  山居寂寞正則宜  好把良心養片時  月照寒松明祖意  箇中能有幾人知

  山居風物自天然  大道昭昭在目前  不識祖宗親密旨  徒勞念佛與參禪

  山居包納太虗空  萬象森羅盡在中  左右逢原皆佛事  不消棒喝不施功

  山居默坐悟真空  一法通來萬法通  非但我今能達了  恒沙諸佛體皆同

  山居隨分即修行  無慮無憂過此生  本有真空非悟得  聖人亦是強安名

  山居常撫(府音)不絃琴  一曲無生悅我心  直下反聞聞自性  誰家屋裏沒觀音

  山居獨坐大雄峰  面面軒窓處處通  雲去雲來遮不住  一乘高顯太虗空

  山居空寂禪僧  晝夜常持般若經  始識眾生原是佛  後來熱水即寒氷

  山居遙窈(杳音)自無塵  不假修持見本真  真佛何曾離左右  今人便是舊時人

  山居如意任東西  大道何曾有悟迷  好肉剜(一丸切)瘡難下手  鉢盂添柄亦成非

  山居高臥守清虗  飲啄(卓音)隨緣樂有餘  不(并去聲)用將心除妄念  要知妄念即真如

  山居雖是小茅菴  大道當陽直指南  莫任化城忘寶所  重加精進急須參

  山居高隱白雲中  多少盲迷不見蹤(宗音)  向外尋真真轉遠  刻舟求劒枉施功

  山居平地有深坑  只貴當人具眼明  伏虎降龍皆末事  法身不動悟無生

  山居獨出眾高峰  四壁無依徹骨窮  說與世人渾不信  區區只得自消融

  山居寥(料平聲)落道人家  一種平懷度歲華  飢喫金牛無米飯  渴來便飲趙州茶

  山居參學志孤高  為道忘軀不憚勞  坐到五更天欲曉  青松滴露濕禪袍

  山居寄迹暫依棲(西音)  生死何曾有定期  分付當人高著眼  急須打點出頭時

  山居結草在重巖  喜乃翻身出閙籃  知足便為安樂國  莫教過分太無慚

  山居苦行一頭陀  廢寢忘飡自琢(卓音)磨  了得唯心真淨土  方知極樂在娑婆

  山居勝境異尋常  普示諸人不覆藏  水鳥樹林宣妙法  高山平地總西方

  山居趺(夫音)坐一蒲團  日用工夫在反觀  本命元辰知落處  舌頭不被別人瞞

  山居客到問工夫  寂照雙忘一字無  莫恠老僧無法說  從來懶得起規模

  山居唯置一禪床  定裏心忘法亦忘  臨濟德山施棒喝  老僧不動見空王

  山居自在可藏身  天下知心有幾人  除却我家親的子  世間宜假不宜真

  山居塵垢(苟音)不相侵  自在逍遙樂道心  此事人人皆可學  本來非古亦非今

  山居窮理自歡娛(隅音)  不被虗名幻(患音)相拘  三教本來同一體  非僧非道亦非儒

  山居靜地暗嗟吁(虗音)  紅紫紛紛反亂朱  要識先天皆此理  谷神太極即真如

  山居閑處樂清幽  散慮逍遙得自由  沉默寂寥情念盡  晝眠夕寐(昧音)萬緣休

  山居空寂學無為  過去因緣莫要追  現在尚應無所住  未來豈可預前思

  山居默坐養希夷  額下藏珠要保持  開口向人言不得  點頭唯許自家知

  山居獨樂自家知  左右逢原任所之  心地若能無罣(卦音)礙  何妨說偈與吟詩

  山居孤逈(戶頂切)在高崖  嘯月吟風稱我壞  堪歎世人全不省  一輪真性永沉埋

  山居無事不開門  獨坐穹心泯(閔音)見聞  紙帳梅花松月照  人間別是一乾坤

  山居深遠路迢迢(條音)  大道無形本寂寥  日裏清風頻掃地  夜來明月掛松梢

  山居獨立勢巉(讒音)嵒(岩音)  明月清風一擔上  問我西來何祖意  前三三與後三三

  山居常把正門開  大道當機任客來  若得老僧親勘(堪去聲)過  人人可作棟梁材

  山居欲入覔(莫秋切)天真  先讀開蒙上大人  讀到牢關知禮處  十方世界現全身

  山居深隱白雲隈(威音)  風入松林震法雷  驚動世間昏睡漢  速開兩眼莫徘徊

  山居高照日先來  直下承當眼便開  明了一乘圓頓旨  何勞又去訪天台

  山居四畔起煙霞  石鼎(頂音)焚香誦法華  三界無安如火宅  老僧長駕白牛車

  山居夜半子規啼  瀑(泊音)布巖前瀉(卸音)碧溪  未到盡驚山險峻  曾來方識路高低

  山居休把自心瞞  始識登高眼界寬  放去大千遮不住  收來秪(止音)在一毫端

  山居知識異常倫  明鏡當臺辨驗人  妍(研音)醜難瞞都照出  本來明鏡絕踈親

  山居峭(七肖切)壁凜然寒  寶劒當軒孰敢看  外道邪魔俱腦(惱音)裂  老僧禪定正輕安

  山居別是一家風  不與人間趣味同  木馬奔嘶(西音)天外去  杳(要上聲)無音信絕行蹤

  山居路險信難通  瞎(火轄切)漢焉能達此宗  只許作家施手段(斷去聲)  相逢盡在不言中

  山居客到問禪宗  始覺從前錯用功  開口已知來歷處  可憐不識悟真空

  山居悟得一真空  那問南宗與北宗  如意寶珠持在手  光明何處不圓通

  山居學道未為艱(奸音)  唯有安心守道難  百尺竿頭重進步  一槌(直追切)打碎祖師關

  山居回首歎歸歟(于音)  識破元來總是虗  莫去沿(鉛音)門窮乞食  自家衣裏有明珠

  山居清苦不奢華  客到蒿(呼切毛)湯便當茶  具眼舌頭知味好  通身洒落早歸家

  山居常隱白雲間  道在其中意自閑  公案現成人不識  外循枝葉強追攀

  山居黃葉逐風飄  手握(於角切)空拳亦不消  佛祖只傳家裏事  逢人懶得口勞忉(刀音)

  山居葉落悉歸根  獨露真常顯法身  此事不明多費力  百城煙水渺無垠(銀音)

  山居道者有何能  法法全彰最上乘  瞬(舜音)目揚眉皆祖意  拈椎(槌同)竪(汝音)拂亦真情

  山居覆屋只苫(失廉切)茅  冷淡清虗絕世交  一片白雲橫谷口  幾多歸鳥盡迷巢

  山居渾不厭居山  就樹誅茅縛(房入聲)半間  一箇老僧猶是窄(責音)  豈容俗客到禪關

  山居見道已忘山  萬法由來本自閑  南北東西渾不辨  此身常寂太虗間

  山居滿目是青山  峻疊崎(溪音)嶇(區音)行路難  行到水窮山盡處  自然得到不空還

  山居亦在苦娑婆  百歲光陰一剎那  盡此報身生極樂  前頭險路已無多

  山居獨處樂天真  明月清風轉法輪  一大藏經都說盡  不知誰是箇中人

  山居百詠(終)

  山居靜裏悟真空  普勸人間淨土功  一顆鬢珠親受得  雲林隱者遠相從

  右木隱一偈。

  (尋潭)。

  (戈)。

  (追)。

  (还)。

  (川去聲)。

  (此將切)。

  (風)。

  (漏)。

  (昨)。

  (昔)。

[木*井]

  (昔)。

  (質)。

  (谷)。

  (稜)。

  (梅)。

  (羊去聲)。

  (丑)。

  (胡介切)。

  (伐)。

  (則八切)。

  (休上聲)。

  (傳)。

  (床)。

  (泄)。

  (他利切)。

  (湯臥切)。

  (接)。

  (狹)。

  (瘦)。

  (普)。

  (為)。

  (祿)。

  (喚)。

  (泛)。

  (炎)。

  (泥)。

  (汙)。

  (困)。

  (賤)。

  (殿)。

  (屋)。

  (狄)。

  (姑古故三)。

  (爻)。

  (逸)。

  (路)。

  (老)。

  (似)。

  (閔)。

  (完)。

  (青亘切)。

  (嬌)。

  (奴結切)。

  (急)。

  (子)。

  (夕)。

  (雀)。

  (注)。

  (吹)。

  (育)。

  (尺志切)。

  (庖)。

  (洛)。

  (遂)。

  (式灼切)。

  (希)。

  (鈚琴)。

  (虛)。

  (田)。

  (中上聲)。

  (素)。

  (營)。

  (僉去聲)。

  (孰)。

  (荀)。

  (民)。

  (敕今且林)。

  (旭)。

  (朴)。

  (崔)。

  (粲)。

  (映)。

  (句)。

  (近)。

  (常)。

  (倘)。

  (迎去聲)。

  (四)。

  (奎上聲)。

  (雷上聲)。

  (順)。

  (易計)。

  (子)。

  (如凌切)。

  (愆)。

  (柴)。

  (唱)。

  (回上聲)。

  (子念切)。

  (丘加去伽)。

  (戒)。

  (羊)。

  (旬去聲)。

  (乾去聲)。

  (征)。

  (充)。

  (倣)。

彿

  (弗)。

  (演)。

  (教交)。

  (娘)。

  (乃)。

  (隅)。

  (韶)。

  (其上聲)。

  (力含切)。

  (迍敦)。

  (戒)。

  (戶)。

  (聳)。

  (嬌)。

  (俞)。

  (匹布切)。

  (叶)。

  (古入聲)。

  (苦洽切)。

  (奎)。

  (遂)。

  (文上聲)。

  (利)。

  (荒上聲)。

  (隣去聲)。

  (匪)。

  (敗)。

  (甚)。

  (位)。

  (梨)。

  (殼)。

  (於瑞於避)。

  (資去聲)。

  (他得切)。

  (澄)。

  (忒)。

  (浩)。

  (怡)。

  (專)。

  (宜上聲)。

  (甲)。

  (瞞)。

  (許安切)。

  (濃)。

  (苦果切)。

  (逈)。

  (去頂切)。

  (泛)。

  (孰)。

  (暫)。

  (扁)。

  (真上聲)。

  (台去聲)。

  (仕革切)。

  (淨)。

  (計)。

  (趣)。

  (都上聲)。

  (莫狄切)。

  (愆入聲)。

  (莫)。

  (隻)。

  (結)。

  (子幹切)。

  (那)。

  (兮)。

  (院)。

[打-丁+(恙-心+皿)]

  (堪入聲)。

  (牛上聲)。

  (涅)。

  (殺)。

  (斯)。

  (於巧切)。

  (斗)。

  (叟)。

  (普木切)。

  (琴)。

  (力活切)。

  (絞)。

  (條去聲)。

  (延入聲)。

  (徒桓切)。

  (整)。

  (初委切)。

  (乃教乃飽)。

  (稱者切)。

  (直列切)。

  (策)。

  (直)。

  (直獲切)。

  (垂)。

  (空去聲)。

  (坦入聲)。

  (含上聲)。

  (埀)。

  (句)。

  (做)。

  (乃曷切)。

  (於角切)。

  (魯)。

  (丑庚切)。

  (貪)。

  (隻)。

  (居略巨略)。

  (决)。

  (波上聲)。

  (子兮切)。

  (迹)。

  (俞)。

  (盜)。

  (根)。

  (顛入聲)。

  (先上聲)。

  (船)。

  (痴)。

  (申)。

  (式忍切)。

  (教入聲)。

  (赤)。

  (燕)。

  (客)。

  (涶同)。

  (烟入聲)。

  (虗)。

  (衣)。

  (示)。

  (滔)。

  (呼后切)。

  (子修切)。

  (則交切)。

  (夷)。

  (川上聲)。

  (普寸切)。

  (疾略切)。

  (尸去聲)。

  (授)。

  (苦槐切)。

  (哲)。

  (靈)。

  (妍入聲)。

  (諧)。

  (雖上聲)。

  (交)。

  (迹)。

  (閉)。

  (皮)。

  (忍)。

  (支)。

  (益)。

  (方)。

  (椀)。

  (荒)。

  (連上聲)。

  (蒲沒切)。

  (奴上聲)。

  (利)。

  (力拙切)。

  (貪)。

  (五怪切)。

  (靈)。

  (視)。

  (苗上聲)。

  (則洽切)。

  (火轄切)。

  (苦圭切)。

  (尺支切)。

  (目)。

  (攀去聲)。

  (都上聲)。

  (舜)。

  (萌)。

  (片入聲)。

  (古)。

  (義)。

  (許)。

  (莊助切)。

  (七全切)。

  (愆去聲)。

  (决)。

[詣-匕+雨]

  (香入聲)。

  (酬)。

  (密)。

  (信)。

  (悔)。

  (鬼)。

  (决)。

  (彥)。

  (居乙切)。

  (補)。

  (亦)。

  (戒)。

  (乞)。

  (巨)。

  (米幼切)。

  (順)。

  (燕)。

  (楚禁切)。

  (哦)。

  (奴骨切)。

  (哦)。

  (善)。

  (由有)。

  (鹿)。

  (盧)。

  (拙)。

  (喬去聲)。

  (袞)。

  (交)。

  (割)。

  (民)。

  (閑入聲)。

  (教)。

  (癸)。

  (占入聲)。

  (奴)。

  (形去聲)。

  (茲)。

辵迨

  (待)。

  (條)。

  (於于)。

  (欣入聲)。

  (莫)。

  (田入聲)。

  (豆)。

  (賣)。

  (具)。

  (代)。

  (地)。

  (劬)。

  (智)。

  (春去聲)。

  (池超)。

  (曷)。

  (甚)。

  ([(白-日+田)/廾])。

  (欽)。

  (福)。

  (姪)。

  (起)。

  (房入聲)。

  (半)。

  (知位切)。

  (茲)。

  (位)。

  (濫)。

  (意)。

  (所六切)。

  (倫)。

  (才)。

  (古咸切)。

  (迹)。

  (侵入聲)。

  (稱芍切)。

  (於營切)。

  (問)。

  (斛)。

  (仍吏切)。

  (內上聲)。

  (侯)。

  (商去聲)。

  (碎)。

  (滂入聲)。

  (力達力葛)。

  (梅)。

  (妍入聲)。

  (仁)。

  (醋)。

  (省)。

  (蘇)。

  (落)。

  (虫)。

  (治)。

  (架)。

  (色)。

  (稱去聲)。

  (上)。

  (汝羊切)。

  (瓜)。

  (梨)。

  (逝)。

  (伐)。

  (斤)。

  (詮)。

  (形)。

  (苦叶切)。

  (范)。

  (子管切)。

  (慈)。

  (忙)。

  (完)。

  (謝)。

  (長)。

  (凡)。

  (叔)。

  (妍入聲)。

  (直呂切)。

  (舌)。

  (盖)。

  (莊陷切)。

  (帶)。

[薶-里+(自/八)]

  (彌略彌沼)。

  (池上聲)。

  (思俊切)。

  (昆)。

  (論)。

  (松)。

  (武)。

  (夫)。

  (沙)。

  (歷)。

  (低)。

  (殼)。

  (酌)。

  (浩)。

  (高上聲)。

  (潮)。

  (運)。

  (卯)。

  (漢)。

  (帥)。

  (上同)。

  (居鄧切)。

  (他計切)。

  (救)。

  (口弟切)。

  (教)。

  (坤入聲)。

  (隻)。

  (杳)。

  (責)。

  (淨)。

  (奎)。

  (科)。

  (徒骨切)。

  (談)。

  (陰去聲)。

[病-丙+ㄐ]

  (絞)。

  (徒冬切)。

[病-丙+責]

  (顛)。

  (流)。

  (珍上聲)。

  (酸)。

  (隆)。

  (圭)。

  (甘入聲)。

  (平入聲)。

  (暗)。

  (浪)。

  (悅)。

  (川上聲)。

  (洪去聲)。

  (刀)。

  (刀)。

  (刀)。

  (又)。

  (似由切)。

  (沌)。

  (靈)。

  (女)。

  (非上聲)。

  (求位切)。

  (逆)。

  (六)。

  (激)。

  (次)。

  (文上聲)。

  (盛)。

  (山)。

  (邦入聲)。

  (關入聲)。

  (烏丸切)。

  (畫)。

  (竹洽切)。

  (克)。

歿

  (沒)。

  (田上聲)。

  (允)。

  (鉏)。

  (負)。

  (蒲札切)。

  (升)。

  (麥)。

  (頹去聲)。

  (扇上聲)。

  (專)。

  (喬)。

  (祥)。

  (亦)。

  (羽格切)。

  (尸去聲)。

  (亦)。

  (意)。

  (蕭)。

  (啼)。

  (徑)。

  (晏)。

  (交)。

  (池上聲)。

  (居天切)。

  (尸忍切)。

  (生)。

[牛*余]

  (途)。

  (居)。

  (陀去聲)。

  (蠏)。

  (愁去聲)。

  (稱止聲)。

  (隻)。

  (麥)。

  (淵)。

  (善)。

  (七俞切)。

  (歇)。

  (羅)。

  (形)。

  (稅上洅三)。

  (棒)。

  (灰毀)。

  (涓)。

  (春上聲)。

  (古)。

  (幾)。

[魚*糸]

  (古木切袞)。

  (星)。

[鯔-田+貝]

  (鎻)。

  (巨栗切)。

  (潑撥)。

  (掩)。

  (頹)。

  (罔)。

  (兩)。

  (痴)。

  (迷去聲)。

  (禍)。

  (羅上聲)。

  (上同)。

  (泄)。

  (慮)。

  (洗)。

  (句)。

  (烏何切)。

尿

  (奴弔切)。

  (矢)。

拾遺

  (藏)。

  (徒甘切)。

  (激氣)。

  (計)。

  (上同)。

  (好)。

  (兆)。

  (才故切)。

  (叔)。

  (洪上聲)。

  (書容切)。

  (碎)。

  (朋上聲)。

  (燈去聲)。

  (中)。

  (難上聲)。

  (順)。

  (米)。

  (則交切)。

  (葵)。

  (充上聲)。

  (毛)。

  (慶)。

  (凶)。

  (求上聲)。

  (細)。

  (義)。

  (力為切雷)。

  (奇)。

  (蘇)。

  (曲)。

  (乞)。

  (尺)。

  (剛)。

  (滂)。

  (卓)。

  (主)。

  (去羊切)。

  (亦)。

  (倉才切)。

  (始)。

  (卦)。

  (欲)。

  (白)。

  (惠)。

  (甲)。

  (啼)。

  (次)。

  (手去聲)。

  (色)。

  (奴沃切)。

  (汝)。

  (堪)。

  (明)。

  (奸)。

  (計)。

  (步交切)。

  (浩)。

  (思合切)。

[鞥-合+(白-日+田)]

  (皮)。

  (托)。

  (物)。

  (雖然仕革切亦與責音同)。

  (篇韻是彥音今作智者呼)。

  右上直音切字皆依篇韻考正覽者莫生疑慮。上卷前序中有二字。

  (坡上聲不可義)。

  (泥上聲僭義也)。

伏願捨財助力者同生淨土書刻印行者悉赴蓮池信受持念者俱往樂邦見聞隨喜者共登安養若取若捨者咸資彼岸或順或違者終證菩提曰是曰非者面禮金仙所讚所毀者亦成佛道虗空有盡我願無窮法界含靈齊超苦海。

  定融焚香謹誌

  旹大明隆慶庚午季冬穀旦  重刊

  卍云本書卷上末載西方百詠中有一葉逸紙仍補入于茲。

  西方受用勝豪家  七寶池中四色華  衣食現成非造作  光明相好絕纖瑕

  西方滿眼是蓮華  百寶莊嚴富可誇  諸上善人俱一處  不知其數倍恒沙

  西方捷徑勝參禪  一句彌陀快着鞭(邊音)  十萬億程彈指到  為人只欠自心堅

  西方只要辦心堅  努(奴上聲)力勤修速向前  順水行船加艣(魯音)棹  導師接引願繩牽

  西方不擇富和貧  不揀(簡音)賢愚貴賤人  不問女男并老幼  不分僧俗及冤親

  西方法眷最相親  盡是修行念佛人  我等欲歸安養國  即今便種往生因

  西方啟教感能仁  一句彌陀淨土因  六道四生皆具足  要知作佛在人倫

  西方功德水無痕(恨平聲)  念佛先須達本根  非但人倫生淨土  蜎(淵音)飛蝡(軟音)動也沾恩

  西方今古鎮長存  慈父哀憐度子孫  八萬四千門路別  彌陀一句眾稱尊

  西方極樂眾稱尊  普勸諸人入此門  有口不須閑講論  單提佛號度朝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