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淨土證心集

 清 卍蓮述

夫所謂土者。心而已矣。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淨名所謂心淨則土淨也。倘以肉團為心。緣影為心。既未證心之所以為心。又安識土之所以為土。則夫應觀法界。一切惟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果何所謂也。而迷心作境者。昧然罔覺。一心之趨向。遂成兩土之分歧。有穢淨。斯有苦樂。有苦樂。斯有生佛。一切之國土。想網之所成也。濁惡眾生。既不能信。復何能證。誰則背塵向覺。起厭生欣。當今之世。而欲求一超生死之捷徑。脫輪迴之方便。舍此淨土一門。其何從而有之。台宗卍蓮法師。深究宗門。廣稽教部。不以宗教為究竟。而以淨土為指歸。其亦悟徹根源。契理亦復契機。故發為詩歌。作為銘詞。無不闡揚淨土。大放厥辭。二十九章之雜綴。所以辯明淨土也。四十八首之題像。所以宏讚淨土也。唯心之頌百八。所以徧窮淨土。也要約之律二十。所以勸修淨土也。而且欣厭有銘。警策有偈。無非反復叮嚀。欲人之同歸於淨土也。夫菩薩之用心。利他更切於自利。恐淨土之不知所修也。爰輯儀式以示之。恐淨土之有外乎禪也。復擬牛頌以通之。法師之於淨土。固已深信。而證之於其心矣。余與法師交契有年。深知巔末。十八猶負薪。二十始薙染。未當學問。而能言之亹亹者。不亦難乎其難哉。因弁數語於簡端。以明法師之專心淨土。絕不以宗教接人。正是善宗者不言宗。善教者不言教也。後之學者。當知無宗之非教。無教之非宗。無宗教之非淨土也。幸勿岐而二之。是為序。

  大清光緒乙亥歲孟春月樂成吳鄭衡書於三一閣之香染室

自序

夫大道自如。萬行之本。本元若二。吾教何歸。倘萬行同一真。奚自得分迷悟。由一真具萬行。故此有判升沉。人心自異。道本常然。一念未生。千途安有。故諸聖達此道。則生死虗寂。眾生昧此道。則輪迴宛然。以致大覺尊慈。不能自已。示生垂迹。為實施權。四辯宣揚。鑒機宜而與法。一音圓演。指空有以利生。佛應雖殊。理終無別。觀此萬敷之玅用。總為一性之相關。詳夫理事雙融。旨明毫端之上。善惡兩念。果招萬難之中。塞滿太虗盡無餘。填作法界無不徧。若達一心體用相即。便知萬法大小無生。其實返本歸源。隨緣不變也。是以無量法門之多。任他竪窮橫徧。一乘覺場之大。祇須意會神通。古所謂。心包太虗。量周沙界者。明矣。夫凡聖一體。感應靡差。不礙卷舒。不爭遠近。不隔事理。不妨去來。故知從東至西。十萬億土。無論上中下根。皆可往生見佛。祇緣兩土苦樂有異。淨穢不同。所以彼此欣厭。不可不肫切也。佛祖誠言。六方同讚。吾人果信願持名。未有不親證親到者。論位雖有高低。到彼俱無生死。可謂釋迦一代時教。彌陀六字洪名。旨無不該。機無不被者矣。然一生上聖。尚迷隔羅之光。五濁下凡。焉窮徹底之本。但不忍遺教。乃以露鄙懷。略展數言。聊申淺見。故迦葉菩薩云。從未登地已還。皆名邪見之人。此之謂也。非假如來之方便。曷到寶所之玄門。奈何眾生機由利鈍不同。如來法乃難易仍爾。所以非仗言說。何以決疑。非引證明。何以起信。述成佛祖之言教。同證自他之偏圓。願法界眾生。報惟心九品。三空頓證。親見十劫之彌陀。無量分身。並圓二嚴之福果。塵劫有盡。心願無窮云爾。

  時維大清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孟春之月穀旦東甌釋卍蓮曉柔氏自序於約西精舍

淨土證心集目錄

卷上

  淨土緣起  一心兩土應宜取捨  簡易不可思議  心土不二智者同往  惟心同異  心佛一致諦觀無外  念佛名為無上深妙禪  佛祖語異理同  約教釋疑  願門普攝無有棄化  求生拔欲根本  持名功不虗棄  求生要學信實  尼真超請示  七期念佛普說  女眾錯會經旨  求生不可勝數  往生公私兩利  稱名復本  作佛釋疑  一信永信  誓願決定  立行堅猛  願此法門遞相度脫  附刻真妄心境圖  金裝佛  花獻佛  燈供佛  正助總申回向佛果

卷中

  西方殿對聯  散心念佛(并敘)  盡大地是彌陀(并敘)  牧牛頌(并敘)  示學人行脚(并敘)  講法華經展席罷席二律(并敘)  仰虎溪聯句(并敘)  題舌血畫阿彌陀佛像詩(并敘)  即心即佛(漁父)并敘  四弘誓願(漁家做)并敘  四無量心(前調)并敘  八苦(前調)并敘  西方樂(漁父)并敘  十二時念佛歌(并敘)  顧命願(法駕導引)并敘  九品往生(駐雲飛)并敘

卷下

  欣厭銘(并敘)  唯心念佛頌(并敘)  專持求生(并敘)  願法界眾生同歸(并敘)  警習勉行(并敘)  痛策往生(并敘)  平時功歸臨終(并敘)  淨土要約(并敘)  淨土儀式(并敘)  戒殺放生詩(并敘)  隨見生靈三歸便決

淨土證心集目錄(終)

淨土證心集卷上

傳天台古和 卍蓮 述

淨土緣起

佛之本懷者何。拔人之苦。與人之樂也。雖云法性平等。無非勸人去其邪。以歸於正也。通論之。則無量法門。門門皆然也。若別論之。於中特開橫超一門。更具拔苦與樂之德。最上殊勝之所不同也。是以如來說法。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則有三百餘會。而經經無不導歸於極樂。良繇是也。厥後佛法時至。妙教流行。自西而東。傳於震旦。晉代廬山。遠公法師。緣於佛陀跋陀羅尊者。授念佛三昧。與弟慧持僧慧永。朝賢貴士。隱逸清信。乃至闕公則等。一百二十三人。社結東林。刻木銘誓。稱名期生。俱超樂國。闕公則。願生而來報。其後同誓友人。夜在東京白馬寺。為公則追忌轉經。於時林殿。皆作金色。聞空中有聲曰。我闕公則也。祈生極樂。今果矣。故來相報。言訖不見。淨土因茲傳傳不已。名播天下。則蓮風愈久愈扇。誠感則應。靈瑞昭彰不一。至清梵天等而往生者。誰測其數也。設非法門之至圓至頓。焉得如是乎。以法門頓故。法界藏身。太虗無外。又圓故。無論其根之利鈍。信願不虧。稱名即生。故文殊般若經云。眾生愚鈍。觀不能解。但令念聲相續。自往生佛國。縱報末品。終無退轉。所以往生乃三祇之初步。十號之元堦。故知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者。

一心兩土應宜取捨

聞夫人生有所苦痛者。以未得生法二空。凡有懼者皆然也。究其所由。皆自無始。真不守性。逐成妄所。不返一真之故也。明此理者。外境自心本來不二。故大覺聖人。視人猶己。興慈運悲。長時救護矣。眾生昧此理。反將自心言是外境。便打成兩橛。由是迷心作境。因境生心。造業不已。古德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苦哉自作自受。何與於人哉。即至厭離心生。欲求出離。縱使大悟如悟達一般。業報時至。約理雖悟苦痛是虗。言事則其苦狀。終難得免。祇與麼難忍。應知亦然。所以悟達且爾。吾人現前。雖疾病未至。豈敢高談闊論。生死即涅槃乎。細細詳之。甚可懼矣。幸有如來不悋慈悲。無問自說。淨土法門。謂若有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又云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以是觀之。則彼此苦樂。盡可見矣。蓋雖自一心。不可不有取捨也。不可不捨苦取樂也。

簡易不可思議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良以吾人但具心是佛未作。故名眾生。如來能證心是佛已作。故號彌陀。所以彌陀。證無所證。全證眾生之所具。眾生具無所具。全具彌陀之所證。是故人念佛。即佛也。如臣傳旨。即王也。眾生心佛名殊。不思議體一。故般若經云。文殊問佛。云何速得阿耨菩提。佛答有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者。應須於空閒處。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念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觀此誰敢輕念佛。乃愚夫愚婦之所為也。何者。蓋即是念中。便能見於三世一切三寶。所有依報國土。尚在其中。更有何物。是心外哉。祇如問答中。速得即是。而四字。直指念佛。是第一則公案。所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蓋謂念佛也。豈可思議哉。故涅槃云。聲聞天眼為肉眼。學大乘在肉眼為佛眼。故修念佛法門。如同大海中人乘船。四望一統是水。則不必更尋陸地鑿源矣。蓋祇貴一心求生便是。珍重珍重。

心土不二智者同往

問誌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樂往西方。奚得是同。答豈不知永明禪師云。古德設有邊辟之言。皆是為物遣執。則不可獨依其言。不依其義也。此正破人常見之所著。不達自心之邊底。即一向外求。若達即外是內之旨。則一統坦然。誌公決無此語。然他云。智者知心是佛。以心無外故。天然之然。原無造作。則十方佛土在其中矣。所以心包太虗。量周沙界。地獄尚起妙覺之心。何獨西方彌陀佛國。不是心乎。既樂土即是吾心。吾知彼之土。即知自心。吾念彼之佛。即念自心。土即自心之土。心即自土之心。心土不二。生佛一致。毫釐不差也。如是則念佛求生。何愚之有。觀佛三昧經云。文殊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故文殊發願經偈曰。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夫文殊大乘中之大智。尚且同往。則馬鳴龍樹。及此天衣懷圓照本等。不待言矣。何乃知心是佛者。便不求生乎。智者知心是佛。尚要求生。則愚者求生。理應然也。

惟心異同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何況如來出世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一切眾生之所不測。蓋大道心體。惟佛獨證。圓明洞徹。毫無滯礙。故三智一心中知。五眼一眼中見。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淨土。皆自心之本具。故言惟也。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盧六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世。此小千千倍。說名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是也。一大千世界。稱一佛土者。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四大海。百億鐵圍山。名一佛土廣大若此。則佛佛國土。例爾可見。從是西過十萬億佛土。乃彌陀佛國。如此觀之。彼土此去甚遠。儼然有寶樹寶池。欄楯羅網。四色蓮花。海會聖眾在。亦非譬喻比量約法等。乃實境之事也。不是他物。又不向外來。皆是吾心廣大。故包如許佛土。然亦不獨吾爾。則諸佛國土唯蟻心包含亦可。何以故。蓋蟻身雖微。心大亦然。若了此者。決定無疑。毫無所滯。方可名唯心淨土也。如其不然。則一切佛土。皆在心外。說之於口則同。見之於心則異。而不可名唯心也。蓋論同。則心包太虗。如廬山永明楚石等輩。見佛求生西方者。言唯心為之同也。論異則太虗包心。言淨土便在目前。彌陀不在西方者。彼惟心為之異也。由之瑟奚為於某之門。孔子之言何謂也。故玄沙云。學道之人不識真。祇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楞嚴經云。落魔道者。都指現前為佛國。別無淨居。及金色相好等。觀佛祖語句。如鑑明鏡。則好醜顯然可見。

心佛一致諦觀無外

問心本無相。安有處所耶。答若無處所。安對汝說。問如何是心。答六字洪名。問如是則念心非念佛耶。答心佛一如。問趙州云。念佛一聲。潄口三日。何乃一如乎。答大抵祖師接物不定。有時恁麼。有時不恁麼。秘藏指南云。僧問趙州。如何是毗盧師法身。州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此誠言。趙州何嘗不念佛也。是以妙悟之士。理事雙運。如鳥兩翼。似車兩輪。缺一不可。汝但知此。未曾知彼。便坐潄口一見。當知正念佛時。而當念究其能念之心。徧一切處。了不可得。是名謂之念而無念。即空觀觀心念佛也。將此能念之心。念彼所念之佛號。乃歷歷而分明。是名謂之無念而念。即假觀觀佛念心也。如是則念念了達能念之心。與彼所念之佛。乃非空非有。二邊叵得。即自即他。中道亦亡。即寂而照。自心觀作佛。即照而寂。彼佛顯自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眾生心佛。一念圓成。如[、/(、*、)]字三點。縱橫並別。皆不可議。舉一即三。言三即一。所以妙宗圓中。疏鈔十要等書。一一無非宗旨。汝自置之不看。倘細詳之。必然合之兩美。故料簡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應修念佛禪三昧。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慈旨親傳。可不信哉。

念佛名為無上深妙禪

禪有淺深之所不同。非是一定。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吾言佛門入道之要。法不在奇。理契則妙。故金剛三昧經云。不動不禪。離生禪想。法句經云。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流。云何名為。定聞夫今人之禪所好者。無非坐乎偏空癡定之見。制之於心。使念不起。以為奇特。若爾。一違此二經妙旨。二便不知念佛法門。乃當念即空。念而無念。極深極妙之禪定也。不亦惜諸。若真妙禪定者。亦非奇巧。不出乎天然之理。故坐禪三昧經云。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如清冷海中金須彌山。乃至功德法身。亦如是念。法華經云。又見菩薩。安禪合掌。以千萬偈。讚諸法王。然若深達此理。復以守愚空坐。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佛祖語異理同

教明如來久已證入。為利生故。出現於世。故說淨土法門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眾生聞此。彼有現佛可依。則道業易成。故信願持名。標心淨土。壇經云。除去十惡。即是十萬。後人不必疑也。當知佛與祖。語雖異而理則同。何也。觀夫唐代張善和。乃極惡之人。以殺牛為業。至臨終地獄相現。有一善知識。指示善和。面西專切念佛。未滿十聲。即見佛從西來與座得生。確有此事。故稱讚淨土經云。十方恒沙諸佛。出廣長舌相。徧覆大千。證明往生。能不信歟。若非語異理同。縱去十惡。修十善行。儻不回願西方。其福報於天宮。始終難免左級。安比極樂永劫之不退也。大凡六祖語句。但一時被機。如來說法。正當像末普被。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惟依淨土可歸。慈父遺囑。須銘肌鏤骨。今當末世。五濁時熾。境強習重。觀淺心浮。欲有所修。舍淨土。其奚從哉。

約教釋疑

問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何堅執往生。反違大旨乎。答是義當辯。蓋教雖同一大乘。不無始終分設。當知彼經乃大乘始教。如來破相顯性。直達元底空無所有。體本虗寂也。故經云。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淨土法門。謂之不然。乃大乘終教。見佛相好。無非自性。觀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然光明相好。既言不可具說。則何止三十二相。及八萬四千。應知如來具無數相也。若得理事融通。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所以永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即此義也。若初後不分。莫怪滯礙。而始終詳明。疑應自釋。是以約理雖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乃彼此來去。即事之理。又宛然也。譬如一大城垣之中。東西不濫。來去分明。或東城裏人。一日問鄰居曰。到何處去。對曰。至西城裏去。他一日回來。問汝何處來。又對曰。西城裏來。如是豈東西來去。亦不分乎。然倘執一向城中兀坐。東西不來不去。猶之定性木人。能成得大事耶。所以天衣懷大祖師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而生則決定生。如東城裏至西城裏。則橫超宛然也。而去則實不去。雖有橫超之事。實不出城去。言不去也。非東不至西。言不去也。昔日曹山在洞山門下。有一日告假。洞山曰。子向何處去。曹山曰。到無變異處去。洞曰。既無變異。豈有去耶。曹曰。去亦無變異。往生淨土。生則無生。便是這條道理。所以達者。則理事皎然。如反掌耳。掌即背之掌。背即掌之背。背掌雖異。同是手也。

願門普攝無有棄化

人說能具大善根者。纔可念佛往生。我等業惡安得有分乎。釋曰是義不爾。摩訶衍云。菩薩不離諸佛者。而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惡知識。毀謗般若。墮於惡道。經無量劫。雖未得出。復於一時。依善知識。教行念佛三昧。其時即能併遣諸障。方能解脫。有斯大益。何乃自慮障深。反負殊勝法門。可不惜乎。所以諸佛菩薩。乘大願船入苦海者。正為娑婆眾生。宿業重故。萬脩萬退。不能久植善根而來。祇信願具足。無論善之與惡。有至心持名。即得生彼。昔日張鍾馗。亦是業重之人。以其殺雞為業故。忽見一人著緋。驅羣雞來呌云。啄啄。四畔上啄。兩目流血。受大苦痛。有僧為設佛像焚香。念南無阿彌陀佛。兼令鍾馗一心專念。忽然香氣滿室。安然往生。然以仗勝緣無生易證。使得忍後永無退轉。方可次第修證。圓滿菩提。

求生拔欲根本

娑婆利害者。莫過於生死也。而生死利害者。莫過於愛本也。此愛之所難斷者。皆因乘習所薰。而內外交攻之故也。所以障閉吾人之心目。使向五欲上馳求不息。故於生死之間。全不說著思著。此之利害者。曾有幾人知之。倘遇病痛時。謂病愈決志修持念佛。其病稍愈。依然恣心放逸。縱橫自由。彼病中苦痛。全全忘。却。將修持念佛。遠遠拋却。仍在生死苦趣中而不求出離者。此皆愛重之故也。欲斷其由。觀非體空。終難排遣。然眾生身之根本。莫不皆然。無非宿種愛水潤澤而有之。縱得一心體空。猶是止沸耳。何者。蓋隔陰即昧也。所以十住斷結經云。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此去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癡。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然則穢土是顛倒自然。樂土則無為自然。類雖懸隔。倘信願行具。便可生。此脫苦法門之殊勝者。真不可思議也哉。

持名功不虗棄

問眾生蒙昧未曾參究。而不知理性。雖教終身念佛。倘不往生。非徒勞耶。答非徒勞矣。法華經云。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觀此便可知矣。而治世語言。尚且不違。何況正念洪名。反施徒勞耶。十念尚且得生。何況終身無間。反不生彼耶。所以不足疑也。古德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無愁不開悟。故知不可執定參究。隨願往生經云。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所以祇要爾肯。何慮不生。一信永信。念佛無秘訣。要在心死也。

求生要學信實

止水止其源。步牛步其跡。大抵念佛不入門者。皆因心思太活動之故也。雖聞圓妙簡易。諒必還有奇巧法門過於此。人自不肯入之。非門閉也。故知見思甚是利害。乃使人疑。前疑未決。後疑復生。決無了期。又疑之與信。勢不兩立。猶之明暗相傾。總而言之。究疑之源。拔其根者。必須要人。自學作一箇愚直漢始得祇信一卷阿彌陀經。是佛親口所說。但執持名號。便可往生。其餘百不知。百不曉。使疑當處頓斷。然後方知淨土諸書。莫不從此發揮。要人持名也。此乃真誠入門之要訣。而信自然興焉。仁王經云。能起一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無邊。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久當得無上菩提。是故入道之門以信為首。信心生。然後可論修道入道矣。此乃圓信淨土法門者。正謂依理起信。確實不謬也。依理起信故。古所以有起信論也。依信明心故。古所以有信心銘也。良繇信為行之體。行是願之用。信行願具。的為往生之資糧。苦海之寶筏也。法句十三云。舍衛江東。其水深廣。五百餘家。剛強欺誑。佛知可度。往至樹下。有來禮者。有問訊者。佛化為一人。從水上來。水纔至踝。眾人怪問。曾見有人水上行。有何道術。化人答言。我是江南愚直人耳。聞佛在此。樂欲見之。問他人言。水深淺耶。他人答我。水但至踝。信言而過。無別術也。佛言執信便度生死之淵。度數里河。何足為奇。村人聞之。悉從佛化。今淨土亦如是。皆是佛說。如云汝等皆當信受我語。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等。吾人祇要。執信佛言而行之。便能同度苦海。免此沉淪。而登彼岸也。

尼真超請示

禮而請曰。起信論云。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可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人。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薰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自能斷煩惱。入涅槃者。無有是處。吾宿何罪。又造何業。今報女體。障礙之甚矣。善知識尚不能親近。漫言佛菩薩也。乞師垂導。示曰。善哉。女身汝厭甚矣。然實可責。障人自障。自礙礙人。今既已厭。不必太憂慮也。欲求出離者。祇先擇法簡易為要。將平日所誦的華嚴。法華楞嚴。金剛地藏等經。且置於帙。轉前工夫。單提名號。專切求生。即脫此身。便得逍遙自在。永劫快樂。彼佛因中有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聞名尚爾。況稱名乎。一生彼國。今佛現在說法。二大士輔化。上善同居。俱以在會。皆知識者也。更有水鳥樹林。咸詮妙嚮。則三寶甚是具足。永無退緣。必當作佛。如摩訶波闍波提。及六千比丘尼等。後坐道場。皆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又耶輸羅陀比丘尼。當於善國中作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佛壽無量阿僧祇劫。汝亦如是。是身雖女。是心非女。但願往生。如汝所願。一切莊嚴。悉得成就。將來同作菩提比鄰。圓滿一心矣。尼曰。某甲更以禮謝。從今示後。終願不移。

七期念佛普說

夫所謂七者。乃行人入道之期限也。或二七。三七。至七七日等。大集經云。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身見佛。即得往生。乃至小本云。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至臨終佛及聖眾。來迎往生。此皆指尅期之驗也。蓋千經萬論。都勸求生者。由娑婆眾生。八苦交煎。諸緣逼惱。無一順適。故大悲出此一門。正為吾人未證無生。大可哀愍。即現前種種小苦。尚不能忍何論生死。乎但生死二苦。尚有已去未至。不曾知者。況復是後末劫。疾疫饑饉刀兵。三災之苦乎。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不思則已。思之則畏甚矣。故目連所問經云。佛告目連。世間人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祇由不信佛經。後世為人。更甚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佛國。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所以淨土法門。真乃心境圓顯。彼此同源。振古如斯。於今為烈。可謂秘藏之津梁也。以樂邦境勝。故六方同讚蓮花托體。壽命無窮。無生死二苦也。既以蓮花化生。而無愛念。故冤親無待。無愛別怨會二苦也。又無寒暑遷改。故心神順適。無老病二苦也。萬事所願如意而至。彼虗無妙體。稱性受用。無求不得與五陰熾盛二苦也。何況更有天垂羅網。地佈金沙。七寶欄圍。四色蓮炬。照徹空中瓊樓翠聳。及見頂上珠樹矗雲。間飾莊嚴種種挺峙。此等境界。豈可思議。以持名易生。故不須參習三乘教典等行。單提六字聖號。則萬修萬去。有如此捷徑。故龍舒居士文云。而人或不知者。可痛惜也。知而猶不行者。更可痛惜也。時有女眾在傍問曰。西方有如此快樂逍遙自在。我等念佛亦可生否。答曰。佛世龍女八歲。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所以汝等。雖是女人。切不可自欺也。況昔日韋提希。又是女人。其乃淨土啟請之主。彼時有五百侍女。一聞佛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心生歡喜。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然女人無別法門。但知一心念佛便是。故往生集。聖賢錄。諸書所載。往生者多。無他簡易故也。

女眾錯會經旨

女曰。娑婆之苦已可畏矣。況更受女身苦乎。佛經云。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凡求生淨土者。皆有願回入娑婆。吾則信佛所說。往生不爾。噫。佛經意旨。汝會錯矣。當知梵語阿耨菩提。此云無上正覺。謂一得正覺。永不退轉邪覺。是名謂之不退轉。非言不回入度生。名不退也。何者。彼無生忍後。而無為自然。當入娑婆時。其不失於正定。是不退轉正顯乎此。何況更有種種方便。神力自在。皆不可議。安可同此凡夫之所著者比哉。譬如貧士。入京點入翰林選官。其後為治民而來。豈同前此貧苦之時比哉。故往生論云。遊戲地獄門者。生彼國土。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眾生。汝若疑心不決。請以此論誠言為證。始終無錯。

求生不可勝數

詳夫諸淨土書。錄往生者。萬不得一。良以其所表著者。錄以為憑。使人信之。實有其事也。豈能具載之乎。所以近者往生。尚不能盡知。況遠方乎。夫釋尊一代寶教。乃徧乎娑婆大千。無不到之處。此震旦往生。尚不能盡知。況大千乎。佛法既致遠播而且廣。即所被之機亦多矣。其有往生者。非凡夫見聞之所能及也。故無量壽佛經云。彌勒菩薩問佛。世尊。於此娑婆世界。有幾許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答。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壇經云。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佛說此六十七億等皆不退。按此則知東方人。其實非造罪求生也。彼經又云西方人造罪求生何國。小本經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惡之名尚不聞。何況造罪。故觀經明生彼下下品。亦發菩提心。此下下品。乃是十惡人至彼。尚發菩提心。則知西方無造罪。不待言矣。然彼國非較惡世名善。比十方佛剎。愈勝愈嚴。是故佛言。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彼十方俱生。非佛知佛見。孰可知乎。觀此縱使淨土緣疎之者。亦不可忽諸。須勉力而信。奮迅而念。何則大乘諸菩薩尚爾。我敢自負也哉。

往生公私兩利

佛說十方微塵剎土。俱求生者何哉。大抵如京都會試一般。凡春闈至。各省州縣士子。俱往應試。其應試求名。雖言為己。却因後來理國家大事。他日蒙旨授職。乃各司其事。各選其處。經國化民。所當為矣。然所當為者。其意雖在於國。其功仍歸於己。乃至勳名傳於天下後世也。往生者亦爾。雖則求生見佛。原是為擔荷如來大事因緣。使之不斷也。是以蒙佛授記。乃各分其身。各補其處。而遞相度脫。同證菩提矣。然雖則遞相度生。同得法利。仍為己身當來作佛。而得劫國莊嚴也。如是方知忍後三祇益物。乃是公私兩利。故法華經云。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又云。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故以淨土。勸同袍之士。及一切人。不可不生也。何則一生淨土。必得分身化度如是。

稱名復本

夫人者道也。心者佛也。何則道不自道。是人傳道。故言人即道也。華嚴經云。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此之謂也。又佛不自佛。是心作佛。故言心即佛也。猶之這塊檀玉。欲以雕琢佛像耳。若無其心。佛則不成。眾生念頭亦爾。夫佛性雖空。因其心念是佛故。後必作佛。果受其樂。惡性雖空。因其心念是惡故。後必作惡。果受其苦。何也。蓋似隻手然。拈檀則香。拾糞則臭。應以捨穢取淨。止惡從善也。是以當人欲起念時。猶自不檢察看。則此念還是善矣惡矣。不亦宜慎乎。今各請自驗。從朝至暮。從暮至曉。決無不起念時。倘有念起。將來決無不受身。有受身決無不受報。有受報決無不苦樂。若分苦樂。決無不取捨。若取捨心生。決無不肯修持。若知修持捷要。決無不信念佛。何以故。蓋佛從念起。不起佛念。即起雜念。所以苦樂二果。即今起念為因。故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徧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夫經是佛說。安可不信乎。嗚呼。吾人皆因無始習重。為毒所中。毒氣深入。則念頭偏偏與三毒貪瞋癡邊相應。若不深省。焉知自身過患。莊子云。且有大覺。然後方知其大夢也。合觀佛經。宜信佛所說。早辦前程。念佛求生。自免沉淪。莫教後悔難追也哉。當知非起惡念而造罪。焉得入三途之獄門。非起善念而持名。焉得登九品之彼岸。以持名故。念念是佛。外無可加矣。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光。故善導和尚。其念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十聲以至百聲。其光明亦爾。問今現前念佛者。何以不然。答念佛者。皆有光明。但自不知耳。如貧女懷孕輪王。彼女自不知。昔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一死伴葬之。擕貲還其婦。婦疑伴。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胸輙舒五色光十餘丈。眩我心目。不能復近汝矣。故知凡持佛名號。光則煥然。夫何疑哉。蓋光能破闇。縱有闇地妄念。蒙佛威光。當念即滅。喻如盲人當天。縱有闇見妄念。蒙日精光。當處即滅。故智者大師十疑論第八云。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猶如被毒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不肯出也。所以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涅槃云。菩薩六念。念佛第一。華嚴十地品云。地地不離念佛。兜率偈讚品云。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捨。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諸仁者。惟願信之信之。心之念頭。幸此佛經所說而行之。復還元覺。以作佛也。

作佛釋疑

問何以知念佛者。必當作佛也。答吾今問汝。諒可知矣。昔日有僧明琛。通內外學。能畫蛇。作常山蛇勢。并作蛇論。生身變為蛇。又李伯時。畫馬。作打輥馬勢。活現馬身。此二人。皆因心念專切故。現形變作畜類。汝信否。曰此有往事可據。安得不信也。然則念佛作佛。何獨致疑乎。所以昔有新定。少康大師。汝豈不知。於烏龍山。建立淨土道場。築壇三級。聚人午夜行道。康升座。令人面西。康先倡阿彌陀佛。次眾人和之。康倡時。眾見一佛從其口出。連倡十聲。則有十佛。若聯珠然。康云。汝見佛否。如見者。決生淨土。其禮佛人數千。亦有竟不得見者。後囑眾人。當於安養起增進心。於閻浮提生厭離心。又云。汝等此時。能見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而亡。然此念佛法門。有如是明驗。現前便見佛出。其後作佛者。不言可知矣。何況彼佛。復有本願云。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則後必作佛之說。決定無疑也。

一信永信

一信永信者。要行人信得極。淨土決云。念頭所係最急。如水必赴海。火必炎上。刃必傷。毒必殺。無空過者。此念佛。人信亦如是。一聞佛說。極樂在西。依正莊嚴。永離苦趣。幸有如此佛國。平時間。行住坐臥。自應念念不忘。預得習觀純熟。至臨終念頭。必向西去也。

誓願決定

誓願決定者。要行人願得切。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怒時額必生瘡。瘡若未合。閻浮提無有。人與他可敵也。此念佛人。願亦如是。一信往生。便可脫此輪迴。心必立願。願若未滿。閻浮提違順境。阻汝不得也。

立行堅猛

立行堅猛者。要行人行得力。如清辯與無想外道論議。外道化為石。以證己見。清辯書於石上。外道以念力堅猛故。明日亦有答詞。既有答詞。其從頑石托質也。此念佛人行亦如是。彼珍池既可托質。願力應以念念堅猛。後必從蓮花化生也。

願此法門遞相度脫

六字洪名。真實不可思議。越於一切法門之上。何則。若禪勝。安有慈受深。南嶽思。宋慈照。真歇了等。皆宗門砥柱。同指淨土。一意西歸。乃至天如復云。汝未悟使汝悟。往生萬牛莫能挽矣。若教勝。何以梁道珍。唐懷感。宋宗坦。至靈峯等。亦皆大乘講宗。奚為置教持名耶。夫世間人。決無自負捨勝取劣之理。然究竟念佛為正因。餘行為助道。倘經教不弘。則佛法斷絕。何得流通於未來。故法華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問佛囑法華。未囑淨土。何以濫引。答寶王云。法華三昧即念佛三昧也。譬如大蟲。又說老虎。本來無二。汝何疑乎。一尚不可得。不應言。囑與未囑。但明佛意。俱可說也。佛云。舍利弗。悟由頓悟。功由積累。若不積功。妄希頓悟。決無是處。所以悟後起修。則取捨應然也。然大約佛意不越乎此。一切善不可得。應須修善。一切惡不可得。應須斷惡。故知菩薩依之。忍後三祇。終日斷惡修善。邪說反此。彼云。一切善不可得。何以修善。一切惡不可得。何以斷惡。所以寶王云。解目行足。解正即行正。解邪即行邪。魔佛淺深。俱憑於解一行既爾。萬行皆然。故知邪正不信。必落魔外。倘信邪正。大旨該焉。所望者。意在後來高明。而有志之士。應以出廣長舌相。闡揚彌陀不思議之淨土。傳傳勸化。使至未來。一切眾生。先生彼國。然後分身。更相度脫。齊成正覺者。願方滿矣。所以初威音王時。常不輕菩薩。以弘通大乘故。後值燃燈佛授記。於此世界作佛。即我釋迦如來也。於法華會上。乃自述成。謂我若宿世。不宣弘佛道。則不能疾得阿耨菩提。故又誡羅睺羅云。若欲速成佛果。必須為人說法。蓋雖言專修念佛。亦必承師傳也。弘法之功大矣哉。

附刻真妄心境圖

此圖是鄞江妙叶大師所作。余因茲徹證大事之緣。故附刻之。以報師之深恩。蓋余之禪弊。極難透脫。皆因領悟不真。不得受用耳。故菴提遮女經云。若不見生性。雖因調伏。少得安處。其不安之相。常為對治。若能見生性者。雖在不安之處。而安相常現前。蓋謂此也。(和)道光丙午秋薙染。丁未春受具。咸豐甲寅冬。永公老法師破本分。丙辰夏參國清蓮公老和尚重關。然爾時於心雖安。究未得安。如是二十年來。至同治乙丑。甯波修舍利殿畢。於時季冬哉生明。忽承佛法徧一切處。了不可得。原是自家尋常日用耳。至此方知前非。本分重關。俱未得旨。并錄右頌一則云。

  二十年雲水覔師工。今日方知真妄融。有所色空非自外。無邊剎海是渠中。聖凡不隔東西泯。彼此分明感應通。十萬億西安養國。了如指掌近前同。

真妄心境圖

金裝佛

金即事也。佛即理也。蓋二乘乘。但修空三昧。無相無作解脫門。不見他方佛面。不植相好等行。尚無淨佛國土。況往生乎。故知理無事則不嚴。猶之佛。而必須裝於金。表嚴於事也。而人天乘。雖修種種有相等行。倘不回願淨土。則漏落三界。不離五趣。故知事無理。則不尊。猶之金。而必須裝於佛。表回於理也。今修淨業人不然。供堂潔淨。而佛像端嚴。即理事雙運。當證果之時。福智圓滿。後必作佛。故佛弟子梵語迦葉。此云飲光。於昔日時。但以少許金鑄佛。故遂感世世。身有金光出現。飲閉乎日月。以是名之。乃至後遇法華開顯而頓悟佛乘。釋迦以為授記。大莊嚴劫作佛。世界名光德。佛號光明如來。故造佛裝金。不可思議者。以此。

花獻佛

花即因也。佛即果也。大思惟經云。若不散花獻佛。雖得往生。而依報不具。行人修淨業時。更以四時香花。供獻於佛。嚴飾道場。不止往生之依報愈嚴。究竟此之妙因。將來必尅於妙果。故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昔日有一王子。名無所畏。以蓮花奉獻寶藏佛。佛言。汝以花印虗空。今與汝名虗空印。當來成佛。世界名蓮花。佛號蓮花尊如來。所以奉勸世人。應以種種妙花敬佛。惟願同往蓮花托體。回自向他齊證菩提矣。

燈供佛

燈即理也。佛即心也。蓋佛本常住於世。皆由娑婆眾生業重。而自己心燈不朗。以不曾見者。反言佛已滅度。乃理不明之故也。是以大覺如來。知此末世苦惱。故說淨土法門。使吾求生往見彼佛。方知本來佛即自心耳。今以信佛所說。而念佛往生為正因。燃燈供佛為助緣。可名因緣具足。正助雙運。其往生作佛必矣。阿那律尊者。昔為盜首。入寺盜佛額珠。以箭挑佛燈。令光不滅。後遇釋迦佛世。於法華會上授記。當來作佛。號普明如來。阿那律是梵語。此云無滅。然則以燈光之故。其名即云無滅。至於作佛。又號普明。夫為盜挑燈。果報尚不可思議何況修淨土者。又復至心燃燈。其果報為何如乎。

正助總申回向佛果

心源浩瀚。眾生不達。所以滯空溺有。昏迷中道。長流生死。而不歸者。故吾兩土慈父。視之愍之。猶如赤子。忍之不已。勞開折攝二門。釋尊指彼是不死之鄉。理事交融。本來一致。然而不但彼此一致而已。細詳之。凡道場嚴飾處。佛前供具。或奉一香。勝報無邊。佛在世時。有長者名栴檀香。昔曾以香泥塗故塔。從是以來九十一劫。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優鉢華香從其口出。或供一幡。功德亦爾。佛在世時。有婆多迦。過去曾作一長幡懸毗婆尸佛塔上。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廕其上。或供一蓋百緣經云。有一寶蓋長者。過去曾持一摩尼寶珠。蓋毗婆尸佛舍利塔頭。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自然寶蓋覆其頂上。乃至遇佛出家。皆成佛果。或供一草。一葉。一水。一果。一茶。一衣。一食。一幢。一幔種種等。亦復如是。無非性起功德。盡是圓因。皆可回願佛道。莊嚴淨土。華嚴經云。此華藏世界海中。無問若山若河。乃至樹林塵毛等處。一一無不皆是稱真如法界。具無邊德。吾人果能信此。然後專切持名願往。雖隔許土之遙。臨終到在剎那。何則。蓋彼慈父門閭倚望。今已久矣。觀此行者。進一退十。道業荒蕪。而敗之者眾。成之者寡。故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當知此乃父子天性相關故爾。昔唐太宗為秦王時。在軍中。使房玄齡。入奏事於高祖。高祖笑曰。玄齡為吾兒奏事。雖隔千里。猶如面談。當知彼亦父子天性相關故爾。發是言矣。然彼使奏尚爾。況吾自稱名乎。彼世間父子尚爾。況吾出世間父子乎。良繇如來佛眼遙見。佛耳遙聞。不止了遠即近。尚且自他同體故能如是也。所以凡有繫念者。道果隨願之所成。

淨土證心集卷上(終)

  淨土證心集卷中

傳天台古和 卍蓮 述

西方殿對聯

道紹東林。宏開淨土。

  心傳西竺。大闡蓮宗。

  佛法難思。感應道交凡即聖。

  心源不隔。往來情見剎如塵。

  步步過惟心淨土。

  人人見自性阿彌。

  無去來中。三資糧到。

  不生滅處九蓮花開。

  未悟此心。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既生總無不悟。

  欲登彼岸。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有願畢竟同登。

  九品蓮臺。丈六金容三聖相。

  七重寶樹。百千種樂一風聲。

  眾生誠深信無疑。能執持名號。時從一日乃至七日。諸佛說往生有證。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以及大千。三教同源。統儒釋道俱堪念佛。

  一心歸命。具信願行盡可往生。

  念佛心深滄海淺。

  往生誓重泰山輕。

  五濁眾生。結殊勝因緣。裝造身容長丈六。

  十方諸佛。讚莊嚴國土。誠言舌相徧三千。

  心量無邊。包含十萬億土之遙。彈指即生。實屬難思難議。

  佛光普被。分列上中下品之位。隨功所感。真是大慈大悲。

  十念功成。托妙品以化生。頓超十二因緣外。

  三祇願大。悟真空而見佛。徧入三千世界中。

散心念佛(并敘)

同居濁世。久溺愛河。去聖時遙。障深習厚。所以今之人。欲望一心不亂。亦甚難矣。全承大悲垂宥愍恕。十念可生。況大品經云。散心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增一阿含經云。四事供養一閻浮提一切眾生。功德無量。若有眾生。善心相續。稱佛名號。如一[(穀-禾)/牛]牛乳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思議。無能量者。乃至法華散亂稱名。皆成佛道。遺訓如此。孰謂散心念佛之無益哉。

  莫嫌念佛散心多。佛愍眾生沒奈何。果得吾人疑頓釋。自然時至出娑婆。

  念佛非關散亂心。功能曾有幾知音。大家只管念將去。終得往生不隔陰。

  散心念佛莫疑心。祇要求生願力深。平日工夫無間斷。臨終佛豈不知音。

  散心總不礙持名。靜散本來體自平。逆惡臨終信願切。但教十念亦能生。

盡大地是彌陀(并敘)

問。若按宗乘。盡大地是禪堂。佛尚不立。今何反此指示。答眾生自性不達。所以處處有著。故禪門重空宗。掃盡一切。凡聖不立。有此破執。方令開顯。然後全性起修。全修歸性。所以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是知淨土。乃性宗遮表雙詮。即相之性。用不離體。即性之相。體不離用。若言離體之用。乃人天常見。若言離用之體。乃偏空獨善。體用不二。方名大乘一統。故經云。毗盧遮那。徧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蓋佛是正報。土是依報。攝依歸正。故云盡大地是彌陀。

  無位真人出聖胎。山河大地玉蓮開。一雙鼻孔撩天趣。念念彌陀萬法該。

  圓融性相不偏頗。盡世持名莫放他。即佛即心梅子熟。無來去處出娑婆。

  念到純時逈出塵。梅花雪裏見精神。欲知一物先天地。除却彌陀總不真。

  公案重翻大地禪。彌陀佛號徧三千。一心不亂歸元旨。生彼無生理事圓。

  果徹因源不易知。因該果海更難思。欲參法界藏身句。悟得彌陀大總持。

  徧界虗空極樂城。干戈殄滅絕魔爭。箇中盡是法王旨。六字洪名定太平。

牧牛頌(并敘)

禪淨門庭。施設不同。究竟歸源。本無異路。故中峯云。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譬如人造樓房。必有其基。基者。樓之基。樓者。基之樓。若將以法合喻。故禪無淨土。非真禪也。雲棲云。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在。非真禪也明矣。淨土者。有真禪在其中也。大集經云。稱名號曰無上深妙禪。真禪在其中也。更明矣。是以永明楚石等輩。其意無不攝禪歸淨。余恐修淨者。不達此旨。外視乎禪。不得已將牛頌。擬以通之。蓋亦深為淨土之遮詮耳。

尋牛

這條峻嶺草離離。花落林間潑眼眉。到此已將塵世隔。那邊應把俗情移。重重行樹含殊勝。靄靄餘霞挺秀姿。覔徧溪山無跡趣。渾然大起一團疑。

見跡

清風吹破碧雲煙直上高峯絕頂邊。蹊路條條來眼底。蹄痕隱隱到跟前。相逢似喘松梢月。乍現如窺井裏天。追向溈山渠面目。這回依舊不能穿。

見牛

牛兒一見自忘憂。頭角崢嶸像外遊。不響谷中呼不住。無陰陽處喚無休。真形露地前生遇。實智輝天出世留。空把鼻繩難下手。凝眸直視更深幽。

得牛

頓徹天然身外身。野狐精魅敢同倫。昂頭顧視和身轉。穩步遊行脫俗塵。踏却化城三百種。耕來法地十分春。端端鼻孔深深貫。寶樹陰中好養神。

牧牛

地闊天高任牧童。溪南溪北與溪東。閒歌一曲知空有。靜看千經泯異同。咸澤風家茅屋古。趙州旨趣茗花融。括今訓鍊殊消息。徧歷幽林氣象雄。

騎牛

二十餘年住此山。出山胸次始安閒。高拋簑笠隨風舞。好調樵歌逸興頒。花雨飛來猶破裰。雲林歸去少同班。撥開柏子誠瀟灑。穩坐蒲團展笑顏。

忘牛

得手功勳亦是無。忘情絕慮一身孤。悠悠獨坐聞啼鳥。寂寂空懷卷畫圖。自昔已逢真俗趣。而今不顧舊時途。渾融居址誰為主。畢竟逍遙沒此模。

雙忘

寂滅珍懷起正場。頓融明暗趣非常。安然脫灑誠悠遠。直下澄凝絕隱藏。玉漏凋殘天地曉。金鎗甯靜國民康。優游脗契端呼出。一味銷鎔覺性忘。

還源

上下交輝透底清。歸帆風正[舟*蠡]舟行。源泉滾滾知何許。智海深深誰敢評。洞徹天心詮表裏。端司旨趣抑縱橫。團圞本致難同賞。照氣冲和萬卉生。

入廛

大展家風獨露機。青山却指野雲飛。江河水滿廛城闊。井里春深月色微。坐對綠楊消息好。行看白牯自知歸。獅兒盡數翻觔斗。不出老僧金縷衣。

示學人行脚(并敘)

既知出家。必須參學一番始得。若不參學。道從何立。若不知道。便徒勞一生。所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昔日范蜀公。送圓悟禪師行脚云。觀水莫觀污池水。污池之水魚鱉卑。登山莫登迤邐山。迤邐之山草木稀。觀水須觀滄溟廣。登山須登泰山上。所得不淺。所見亦高。故吾寄語後來同袍之士。莫教半途而廢。若知尋師二字。便非喫飯一生。此正古人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自是歸家。復彼元淨。其益更大。

  光陰如箭日如梭。心地未明要琢磨。師有匠成親廣博。道多歧舛免蹉跎。能消一念終歸己。不識三身莫放他。頓使本來渠面目。盡虗空界是彌陀。

講法華經展席罷席二律(并敘)

大道多歧楊朱潸然。是故佛語之所以名為經者。必要信之。如徑也路也。以致吾人依經所行。方不入歧途。必歸實相之家。故法華經藥王品云。佛言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可知法華三昧。即念佛三昧。寶王垂言。亦甚明矣。

  此教純圓獨妙哉。五時趣向鷲峯來。師資道契傳心印。龍象機投繞法臺。舉手低頭金口記。會三歸一本懷開。悟須頓悟功須積。應托蓮花養聖胎。

  獅兒出窟小爭先。定是台宗起後賢。貝葉經傳西土典。梵音教演上乘禪。證明塔啟身如故。納受龍呈珠亦圓。知見已開生死絕。同歸佛界樂邦天。

仰虎溪聯句(并敘)

遠祖得三昧後。遂於東林結社。陶淵明。陸修靜。亦與焉。看古人何等自在。欲詩則詩。欲佛則佛。余因之仰其聯句之趣。更自娛焉。故賦成一律。

  統儒釋道本相同。究竟要推長老風。三箇詩翁聯妙句。七言律法演真空。不求於佛通如隔。有感乎心隔亦通。一百廿三人結社。往生都在藕花中。

舌血畫阿彌陀佛像詩(并敘)

造像功德經。明造佛有十一種功德。一者世世眼目清潔。二者生處無惡。三者常生貴家。四者身如紫磨金色。五者豐饒珍玩。六者生賢善家。七者生得為王。八者作金輪王。九者生梵天壽命一劫。十者不墮惡道。十一者後生還能敬重三寶。得生無量壽國。作大菩薩。畢當成佛。入泥洹道。又云。若人臨終發言造像如麥[麩-夫+廣]。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按此但臨終發言造像。功德尚不可思議。況今親自刺舌耶。以銀錢造像。功德尚不可思議。況今一片血誠耶。是以求生西方。要結彼佛淨緣。最親切者。莫過於此也。余因茲欣仰其事。始於辛未。終於癸酉。所畫聖相三百六十餘軸。其中隨畫隨題。錄成四十八首。總為淨土結緣。倘若清信士女。誠欣發心。刺血謹摹者。必須先要焚香。望西祝願。早脫苦海。頓超樂土。智論云。作福無願。無所樹立。願為導師。能有所成。譬如銷金。隨師所作。金無定也。今刺血造佛亦爾。淨土願立。後自得之。咸智或愚。同裂身見之固山。此愛念不斷自斷。若緇若素。共拔生死之原本。彼淨土無生自生。

  願離五濁鄉。甘露得親嘗。舌刺無多許。功標第幾行。全心是血佛。徧體放毫光。夢破西來約。氷魂潔瑞香。刺血祇緣脫苦因。焚香托筆妙傳神。願求慈父能容我。早作清涼國裏人。

  觀我沉淪大聖哀。應機現入畫中來。舌端血結佛緣後。永劫相隨分不開。(以上三首用徹悟禪師韻)。

  人自毗盧又自迷。如來遣我指歸西。惟心血寫惟心佛。四色蓮花九品題。

  生佛本來具底靈。血花艶色異丹青。雖同露地白牛背。西透窗櫺道始甯。

  佛昔三祇行苦時。為吾背覺合塵兒。粉身碎骨恩難報。且作形儀血寫之。

  久滯娑婆受盡患。將刀裂血豈虞艱。真誠發箇西歸願。早脫浮生老死癏。

  蓮花佛國願宏開。無一眾生作棄材。信是滿腔都熱血。朝朝望我賦歸來。

  欲結香緣何所親。謹將血畫佛精神。蓮池會恕歸來晚。淨念難純習易新。

  吾今學舍被慵封。剩畫慈悲喜捨容。血與諸人書訂約。蓮池他日得相逢。

  福期天上與人間。忍力未雄總是頑。剖出血心勤念佛。度生且待往生還。

  血即是心作佛身。三無差別悟前因。大家會入蓮花藏。同受彌陀授記人。

  剗血輕身淨念生。箇中不借借輕盈。子歸父所緣何事。此道難成彼易成。

  葵子望歸彼岸棲。血描聖相類難齊。願填悲昔彼心海。起我沉淪手自擕。

  隨緣不變裹虗空。不變隨緣尺幅中。示我兜羅綿手上。韻幽花燦血鮮紅。

  血誠感佛到東華。垂手分明結印斜。莫道無心却有相。花輪襯足大如車。

  血紅肉髻佛光環。花瓣彌鮮淡素斑。一見真空心及第。更從何處透三關。

  嫡嫡親親血逼真。宛然花佛往生人。吾今且問諸君看。還是他身是自身。

  我佛身非血貫擐。本來天性自生顏。箇中擬議思量者。未達雲門一字關。

  滴血應令達本真。吾人同體佛精神。真如未契人殊佛。契悟真如佛亦人。

  血書梵字卍胸開。清淨本然不染埃。無所從來無所去。故名喚箇古如來。

  舌血花開和月環。淡紅艶映綠波間。五師若不妙傳手。那得今朝識聖顏(五師即下五通也)。

  盡塵沙界佛身充。人不見兮蘊未空。幸得大悲哀愍我。卷來現片血誠中。

  我向西方定指南。禪房血佛不須參。但期神謝歸家去。早與彌陀共一龕。

  往生立誓重如山。法界洞然我亦還。舌破誠申刀下血。且將心作玉盤頒。

  血替諸君顯本顏。髻螺佛鬢淡紅斑。會心同到蓮池上。花自開兮水自潺(以下俱用三一居士原韻辛未秋著)。

  血點靈光佛性開。紅粧花瓣巧如栽。未知誰隻五通眼。親覩金容樹上來(五通。乃天竺雞頭摩寺僧也。徃西方求佛形儀。後返佛已現於樹葉上。即以丹青傳模。故有此也)。

  是誰血畫作花開。莫道未曾貼水栽。萬紫千紅終是別。歸根都向箇中來。

  智刀剜血報恩師。斬斷千差萬別離。信步行來歸故里。方知金臂即心垂。

  始終子子亦師師。不即彌陀不別離。血作分身無數佛。十方應現手同垂。

  血浸朱華涕淚淋。雙流愍慶自西尋。一條徑直歸元路。金口親傳豈妄音。

  故鄉歸去淚淋淋。畫幅星羅血相尋。除却須摩提國外。更於何處覔知音。

  此佛何人血繪成。此人作佛甚分明。如來一分真如許。定是池心得往生。

  舌尖血畫佛身成。倒影花池徹底明。舉足踏翻來去路。神歸水國話無生。

  靜對香齋剖些軀。血塗翠扇妙真殊。人生如塊紅爐炭。鑄出虗空世外模。

  金刀出鞘破浮軀。扶起蓮花綠蓋殊。自是應歸親見佛。解眉望熟血中模。

  妙明覺體本來安。不動纖毫剖舌端。血泣慈親應念我。濯秋水上倚欄看。

  師資脗契兩相安。同在珠圓不二端。舌血全彰靈妙體。即凡即聖得親看。

  信向西方古佛來。赤金容襯血花臺。卷舒身作降魔勢。授足聲如震地雷。

  血寫彌陀自本來。托生歸借水仙臺。葵誠投地焚香訴。身似山崩嚮似雷。

  初日芙蓉血佛惺。悲心示現寶光靈。却來喚我西歸去。山也青兮水也青。

  彌鮮血像寂惺惺。惺寂雙忘處轉靈。四色藕花春不老。滿池圓葉滿池青。

  血誠畫出赤新新。直就凡身作佛身。短夢之間誰是主。不離清泰濟紅塵。

  舌尖[利-禾+(卑-十+〡)]破血鮮新。點染紅幢供佛身。天性相關真父子。生生攜我脫埃塵。

  括盡太虗歸一真。箇中無物不尊親。未知誰的源頭血。畫作遮那翠蓋身。

  括血心真佛也真。聖凡同體本來親。大家打起精神看。都是逍遙自在身。

  八德池中玉井開。都將舌血作根栽。精誠果是難思議。感得西方我佛來。

  血點蓮花引翠開。總緣脫此幻身栽。度生要證無生忍。隨佛往生歸去來。

即心即佛(漁父)并敘

馬祖單傳。亦指寶王三昧。故言即心即佛也。而言即心即佛者。乃即事而真。表明念佛。是成佛之本行。其意正欲人人從此起修故。又云。非心非佛也。此為心解妄認之者。護過遮非。實非親證自心佛之知見。詳夫佛之知見者。如佛藏經云。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夫諸法尚爾。決無十劫導師。萬德洪名非佛者。以此。知即心即佛。全被上根。非心非佛。皆因機不利故。言耳。若論大旨。尚不得一。此乃即非二語。故是方便施設。究竟至理同歸。非深。非淺。非即。非非。第後人學道因不達故。反謂念佛修心。未至幽玄。偏重泯絕無寄。以為極則。可悲也夫。

  十世古今不變遷。時時父母未生前。奇持特。自然然。洪名六字外無禪。

  即佛即心包太虗。遍周沙界盡無餘。聲歷歷。意如如。來乘露地白牛車。

  達得稱名深妙禪。一千七百葛藤穿。因愈約。果彌圓。懶能開口更譚元。

  凡聖同居極樂天。誰知其實徹偏圓。花供佛。足乘蓮。十方來去體安然。

四弘誓願(漁家傲)并敘

華嚴經云。不發大願。魔所攝持。蓋願即心也。心外無願。願外無心。所以悟者心大故。其所願亦大。迷者心小故。其所願亦小。故以四弘廣其心。若能知自心廣大。無外可得。則大願自此立也。以是四弘之因。皆惟自心之所生。四弘之果。亦惟自心之所滿。然則。度生法門不知。則不可。既眾生與煩惱。二俱無量。吾所學法門。亦應無量。故四弘誓願。乃入道之本源也。所以又云。不要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惟願樂聞。一句未聞佛法。故有善財南詢。如是為法心切之行。智論云。若能發一心言。願我當作佛。滅一切眾生苦。雖未斷煩惱。未行難事。以心口重故。勝一切眾生。此其因地願大。故勝一切。還源觀云。真該妄本。行無不修。妄徹真源。相無不寂。是故諸大菩薩。三祇行行。其不見生相可得。良繇此也。至於吾人。脫忍力未足。祇堪待渠生淨土已。方可速入回此。大作佛事也。

願度

六道眾生皆苦處。悲歡離合增吾怖。奉勸世人應遠慮。君須悟。榮華富貴如霜露 火宅因知難久住。一心念佛西方去。面見彌陀回首顧。猶非暮。時從歷劫冤親度。

願斷

煩惱炎炎燒我廡。涅槃條路當前阻。百萬障魔齊出戶。威如虎。利牙張爪來傷主 何處藏身能脫苦。一心念佛求慈父。生則無生生淨土。終非侮。大家同作蓮花侶。

願學

無量法門同願學。如來為我消諸惡。行不相違終不錯。禪驚覺。道人忌坐癡空落 淨土唯心離五濁。一心念佛橫超逴。夢破南柯蟬脫殼。遮那閣。逍遙快樂乘蓮萼。

願成

佛道圓成無上諾。本來清淨心超卓。三大阿僧祇劫作。同參學。譬如玉像成雕琢 智刃揮開千萬索。一心念佛非纏縛。普化含靈歸正覺。真常樂。涅槃生死空花落。

四無量心(前調)并敘

淨名經云。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故如來出世。無非為拔眾生之苦。為與眾生之樂。欲令眾生當成佛者。同自己之所證。又云。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密生。乃至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如來身。蓋佛意雖如是。亦要人信入。依法修證。不然。枉勞如來出世。徒說一番。奚利乎人哉。

大慈

諸佛大慈常與樂。靈方妙藥須知覺。能治眾生煩惱薄。如雲幕。普天甘雨均霑落 道本多歧難測度。一心念佛終非錯。使我神棲紅藕萼。休疑諾。免從苦海身飄泊。

大悲

諸佛大悲常拔苦。欽聞遺訓能仁語。稽首阿彌陀教主。香緣聚。吾今相勸諸男女 末世祇堪修淨土。一心念佛為儔侶。慈父恩深如海許。蓮花吐。塵塵剎剎酬師乳。

大喜

佛喜眾生離苦趣。眾生得樂如來譽。導入寂光同所住。逍遙悆。般般稱性莊嚴具 吾已曾知真要務。一心念佛相傳付。但願人人深遠慕。光明炬。珊瑚瑪瑙珍珠樹。

大捨

佛捨怨親平等募。已還乃至圓初住。六道依然同照顧。教人懼。莫從生死關頭去 信此如來金口諭。一心念佛登舟渡。何幸殊門今得遇。殷勤訴。願吾早踏蓮花路。

八苦(前調)并敘

蓋窮八苦之由。始自人生。夢殘報盡之際。中陰身不知趣向何道。而昏昏昧昧。攬父母精血。以為受生之體。因此穢種不美。所以此身不得自由。而被生死牽纏。連環不斷。故法華經云。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言此則八苦該矣。老子嘗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若無身。何患之有。然非是無身便無患也。良繇清虗之體。則患自息。故彌陀佛國。純以蓮花化生。壽命無量。無有諸苦。永劫快樂。自然使無明滅。則行滅。(乃至)則老死憂悲苦惱滅。所以若真為八苦。求脫離者。則西方淨土。豈可頃刻忘耶。

自未生前中陰錯。父夫母婦三緣作。愛念不停難把捉。癡繩索。牽來獄戶胎間落 菩薩尚然如覆幕。聲聞至此心源濁。安有凡情非受縛。同知覺。西方淨土香蓮托。

老矣般般非受用。思來都是增吾慟。自警猶堪相警眾。浮生夢。誰知寒暑融還凍 不覺閻翁書已送。形神改變難申頌。鶴髮雞皮空抱痛。心蓮種。西方淨土朱顏共。

四大不和違我體。病時孰覺須臾起。坐臥勿安何可倚。求諸己。至心念佛當調理 打破髑髏精細視。箇中非但終無爾。并及娑婆猶不是。彌陀子。西方淨土逍遙矣。

善惡因花終結果。當人自植當人坐。死者親情隨者寡。無常鎻。天堂地獄分高下 到底冥途為不可。何如及早回頭捨。願此蓮船牢把柁。惟心裹。西方淨土長安妥。

愛別離

愛別應歸無着體。色身是假還堪比。男女梨園家子弟。空流涕。諸君普勸相超遞 會必有離良有以。閻浮世界誰非死。緣不分開須厭此。心欣彼。西方淨土常歡喜。

怨憎會

宿業含冤如兩虎。千千萬萬相凌侮。怨者為憎翻會聚。真難拒。夫妻兒女雙眉竪 只可從今休歇去。類同蚌鷸終非許。當信世尊無妄語。慈恩普。西方淨土消諸苦。

求不得

罔植宿根人所望。求之不得添惆悵。種種因緣非一樣。能知量。無爭無怨頻親讓 且放心身休着相。莫堪久住娑婆上。枉費前功君自諒。早歸向。西方淨土都尊尚。

五陰熾盛

內外見思相逼苦。箇中其事難吞吐。四大浮軀燋爛憮嗟今古。心猿意馬家無主。 止觀能令除網罟。好將五陰空為所。然後稱名終不拒。如來許。西方淨土應知取。

西方樂(漁父)并敘

求生西方名無生者。境無體性。因自心之所現。故不從他生。又心無體性。藉境以標形。故不自生。心雖空寂。境却宛然。見有優劣。功有深淺。故不共生。感應道交。淨業三昧。方可尅就。故不無因生。以茲妙達。得往生者。自合無生理趣。蓋法欲遠被。厥道貴在弘通。是以古德著述。無非美譽聖德。方知彼國莊嚴。更增彌顯。以至遞相勸化。誠哉果不虗棄。觀佛三昧經云。往昔寶威德上王佛時。有比丘與九弟子。往詣佛塔。禮已說偈讚歎。後命終悉生。寶威德上王佛國。大蓮華中化生。恒得見佛。得念佛三昧。佛為授記。各於十方面作佛。觀此故知吾人或禮一拜。或稱一名。或讚一言。必歸極樂。佛授記亦爾。

  六道惟人最好修。故來相勸作同儔。承佛力。往生遊。樂邦端的勝閻浮。

  此上歡娛不久長。西方快樂永無彊。勤念佛。細思量。應離八苦轉還鄉。

  靜坐蒲團憶故鄉。逍遙佛國地清涼。無際畔。自中央。八功德水九蓮香。

  淨土奇觀眼界寬。於毫端上境千般。金寶蓋。玉欄杆。風來樹奏樂聲寒。

  淨土欲衣逐念來。諸般巧色總奇哉。非假染。又無埃。稱身瓔珞不須裁。

  淨土食時定裏[(歹*又)/食]。現成禪悅故非難。隨意至。稱心歡。色香美味亦多般。

  淨土人人相好同。朱顏勝第六天宮。金地上。寶池中。一生補處壽無窮。

十二時念佛歌(并敘)

求生淨土。如脫敝著珍。此六字洪名。十二時中。無間斷者。古常有之。先儒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以此推之。其道自可見矣。何嘗隔時暫忘也。余故因此作歌以自策。儻有緣者遇之。亦當以此自策也。

半夜子。陰盡璣衡陽復始。輪迴宛轉尚依然。但念彌陀從此止。念彌陀。歸元旨。三界橫超終不死。無邊剎海數如塵。第一同居清泰是。

雞鳴丑。刻玉焚香誠盥手。常時一箇道心中。但念彌陀深信有。念彌陀。要長久。念念如珠盤裏走。大家自是脫胞胎。九品蓮花為父母。

平旦寅。淨土惟心非遠近。能真見者甚分明。但念彌陀神惻隱。念彌陀。消悲憤。懺罪除愆須自謹。何時得作彼方人。妙體清虗空五蘊。

日出卯。色後聲前休亂撓。當今濁惡業根深。但念彌陀承力抝。念彌陀。如釘齩。念到不忘真善巧。能令心境自精純。妙義無邊也懶覽。

食時辰。煑茗原為消渴飲。或求不得更堪憐。但念彌陀登九品。念彌陀。精細審。即心即土分明甚。佛出廣長舌相宣。殊門祇要吾人稟。

禺時巳。莫被心猿意馬使。本來自具底家珍。但念彌陀無別是。念彌陀。妙傳旨。理事融通知所以。箇中原不隔秋毫。淨穢還須分彼此。

日正午。覺體始知無影覩。當前試把主賓分。但念彌陀為恃怙。念彌陀。須捨取。西方極樂娑婆苦。普願人人得往生。是心作佛將來補。

日斜未。快過光陰真可畏。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念彌陀心且慰。念彌陀。平志氣。玩嘗教典始知味。無善心人不得聞。試看何等之尊貴。

晡時申。為造輪迴神費盡。甘心受苦昧良因。但念彌陀須趕緊。念彌陀。求接引。往生速證無生忍。轉入娑婆利有情。遞相度脫常憐愍。

燈明酉。朝夕普為心願久。眾生迷惑不知歸。但念彌陀親授手。念彌陀。都我友。花開九品同根藕。他日菩提作比鄰。四恩總報齊三有。

時至戌。罪福朝朝還自述。莫非福少罪翻多。但念彌陀無別術。念彌陀。消過失。亦要當人心信實。譬如師子筋為絃。一奏餘絃皆斷卒。

  (佛經云。譬如有人。用師子筋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絃。悉皆斷壞。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

陰極亥。清淨妙明心自在。任他世俗事遷流。但念彌陀終不改。念彌陀。常主宰。珠如日月無停待。盡未來時與眾生。同歸大會蓮池海。

顧命願(法駕導引)并敘

凡修淨業者。平日是因。命終是果。因必有果。故臨行時。誠感彌陀不來中來。來接行者。行者不去中去。去見彌陀。所以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觀夫不去義。雖生彼國。仍歸華藏。

  慈悲父。慈悲父。惟願力交加。臨命花間全體現。深深免我業緣遮。垂導子歸家。

  終無錯。終無錯。歸向夕陽斜。泯絕聖凡來去路。神超三十二恒沙。同托妙蓮花。

九品往生(駐雲飛)并敘

前六品俱善易解。且置勿論。後三品。或造罪。或毀犯。或逆惡。何以得生。此蓋因善友提攜之力。亦由彼深信故也。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信能必到如來地。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示現一切佛。合之維摩。八法中之第六云。所未聞經。聞之不疑。故下三品。皆信善知識開導得度。是故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菩提心。此法華明言。足可徵矣。書云。善者是惡人之師。惡者。是善人之資。良繇惡承善力。善應愍惡。以是推之。則世間無一人。可以棄化也。故華嚴經云。捨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然細詳其義。似乎不定。各諒自力之虧盈。智度論云。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無方便力。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取筏乘之。悉皆得脫。是以初心自利。彼緣儻遇。聊將導歸稱名。隨力化往。

上上

上品上生。圓發三心乘戒精。三聖終時幸。臺座金剛應。(嗏)頃刻抵長庚。無生頓證。一念功成。諸佛親摩頂。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上中

上品中生。善解心深自不驚。一片氷壺淨。不必持方等。(嗏)因果信分明。推尊大乘。臺授紫金。合掌飛行騁。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上下

上品下生。至信三經律論評。無上心常省。果與因相應。(嗏)報盡夢魂清。金蓮質孕。化佛來臨。初地須臾證。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中上

中品上生。五戒受持八戒宏。過患全消淨。金色光明炳。(嗏)演說苦空聲。歡欣遙聽。稽首慈尊。四果隨時領。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中中

中品中生。具足威儀德易成。緣是熏修勁。眷屬蓮花秉。(嗏)不染世間情。珍池波靜。預入聖流。半劫無生定。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中下

中品下生。孝養仁慈事並行。知識臨終警。廣說西方境。(嗏)[卅*十]八誓非輕。往生歸命。勢至觀音。聞法肩堪並。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下上

下品上生。汝聽經題十二名。復教持名勝。宿罪根除剄。(嗏)化佛導歸程。八功水定。蓮萼棲神。百法明門竟。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下中

下品中生。惡者承聞善友聲。仗佛光明盛。眾罪胥消屏。(嗏)獄火轉風清。天花齊整。化佛慰人。為說梵音罄。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下下

下品下生。逆惡愚人最苦情。地獄隨形影。稱佛因心猛。(嗏)億劫罪俱清。金蓮光映。如日輪升。九品都相并。觀此勸念佛。同登極樂城。

淨土證心集卷中

  淨土證心集卷下

傳天台古和 卍蓮 述

欣厭銘(并敘)

心該淨穢。欣厭自興。苦樂既已懸殊。速應捨此生彼。設使不然。則虗生浪死。徒勞其神。却如悟達國師云。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躭染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耻。故知此界行道自力不具。可謂難至難矣。復不仗他力。甘心受苦。則癡甚矣。吾所以作欣厭之銘也。

  五濁煎熬。炎炎火宅。較彼清涼。大相懸隔。曠劫相違。深自痛責。枉受輪迴。酸心無益。生死關津。驚魂落魄。恩愛悲離。淚多雨澤。淨愧晚知。誠可嘆惜。佛祖恢宏。廣長舌白。血滴心憐。和墨訂畫。遞相宣傳。文成山積。祇為吾人。解疑除惑。惟決橫超。約然法則。放下萬緣。大休大息。一句彌陀。各自努力。四威儀中。心心記憶。遵而行之。逕如絃直。便脫娑婆。同登淨域。快樂逍遙。自然衣食。但願一生。咬口信極。致理於心。往生事實。仗彼勝緣。易得作佛。佛外無心。心外無物。不同犀角。獨守孤崛。所以圓人。愈遠愈迄。塵剎無邊。大乘觀訖。

唯心念佛頌(并敘)

唯心念佛者何。緣生無性也。以無性故。則法界歸元。了無一物。以緣生故。則唯心施設。妙有千殊。故知相資相攝。若事若理。俱不可著。然後起修。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方可圓成一心正念。大論云。菩薩知一切精進。皆是虗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真實精進。是故彼唯心之佛。了心者方能繫念。彼唯心之土。了心者方知求生。了且如是。未了者不皆當念佛乎。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觀此可謂念佛往生者。是真大乘。不可不知也。縱使提宗考本。豈逃彌陀之外哉。若達一念彌陀處。不必更尋別峯相見。起信論云。初信大乘心人。諸佛皆攝生淨土。信之篤矣。

  一念彌陀  吾佛心宗  識得是處  莫問別峯  一念彌陀  意旨如何  禪那無外  外無禪那  一念彌陀  雲門一字  禪淨歸元  究竟不二  一念彌陀  智者皆重  知是眾生  成佛嘉種  一念彌陀  無陰陽地  世出世間  無可比類  一念彌陀  不響山谷  有情無情  悉皆普育  一念彌陀  無根樹子  成住壞空  總在這裏  一念彌陀  同上下單  會其不易  離他更難  一念彌陀  忘情絕慮  正恁麼時  彌陀決覷  一念彌陀  覷著即變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一念彌陀  見縱深入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一念彌陀  無古無今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一念彌陀  妙心空了  超理事端  出言外表  一念彌陀  法界藏身  這片田地  親到始真  一念彌陀  木人看破  大地山河  不離這箇  一念彌陀  飯熟日午  應供堂前  金牛起舞  一念彌陀  溈山水牯  遍歷雲峯  不出門戶  一念彌陀  國無二主  倘或不然  大蟲咬虎  一念彌陀  時處常在  十世古今  無邊剎海  一念彌陀  那伽大定  究竟言之  證而無證  一念彌陀  前後際卷  三世如來  總在裏選  一念彌陀  冠攝台宗  五時八教  一代包容  一念彌陀  不變隨緣  兼但對帶  不說是權  一念彌陀  隨緣不變  直到王城  不說方便  一念彌陀  至貴至尊  去來現在  普被三根  一念彌陀  即空假中  該法報化  始終無窮  一念彌陀  融通理事  彌陀與吾  不二而二  一念彌陀  原非各各  終日自呼  自應其諾  一念彌陀  嫡嫡親親  曠劫父子  不是外人  一念彌陀  西方極樂  彼佛現時  是我心作  一念彌陀  灼然不錯  極樂自心  自心極樂  一念彌陀  似鏡照鏡  無量壽光  本來自性  一念彌陀  自買自賣  極樂文成  娑婆印壞  一念彌陀  往生公據  無來佛來  無去我去  一念彌陀  開導引導  十萬億西  彈指能到  一念彌陀  歸路迢迢  出離三界  直截橫超  一念彌陀  遞相勸修  恩懷折攝  各應自酬  一念彌陀  人謂遠求  余曰不爾  圓明性周  一念彌陀  安養心標  歸家路穩  不可動搖  一念彌陀  無所不裹  悟後方知  染污不可  一念彌陀  直下分明  眾生心佛  一念圓成  一念彌陀  原一至理  領悟不真  是非競起  一念彌陀  謬會識神  春池拾礫  棄却家珍  一念彌陀  土本心具  離土求心  大約未悟  一念彌陀  且疑且決  自性惟心  見要親切  一念彌陀  識神不是  彌陀識神  同在介爾  一念彌陀  彌陀自性  錯認識神  膏肓大病  一念彌陀  非是外佛  十劫彌陀  自性中物  一念彌陀  介爾直指  真心妄心  相似不是  一念彌陀  惟心淨土  執緣影心  認奴作父  一念彌陀  不在於胸  西方淨土  唯心涵容  一念彌陀  智愚不同  智求彼國  愚著胸中  一念彌陀  日面月面  事有西東  理不隔線  一念彌陀  願與無願  總攝三根  至公至論  一念彌陀  上根無願  十地已登  是不定論  一念彌陀  中根無願  惑業未除  彼則錯論  一念彌陀  下根無願  淨土不知  莫怪其論  一念彌陀  千聖龜鑑  直下承當  必有相賺  一念彌陀  病中妙藥  於味知何  要人細嚼  一念彌陀  是最上乘  不達目前  彼未曾證  一念彌陀  愚亦可作  信有西方  蓮花寄托  一念彌陀  無別判斷  信願行全  必到彼岸  一念彌陀  信要廣大  淨土往生  不出心外  一念彌陀  願要切深  箇中欣厭  念念懇忱  一念彌陀  行要專長  乃至臨命  不可暫忘  一念彌陀  一行三昧  使十二時  繫緣不退  一念彌陀  佛有本誓  十念尚生  矧乎勿替  一念彌陀  以此比例  彼佛有緣  是故勉勵  一念彌陀  一條白練  勇往向前  不須轉面  一念彌陀  法界一相  趨實無趨  趨向安養  一念彌陀  勿楷定悟  信彼可歸  緊要事務  一念彌陀  歸元徑路  九品蓮方  無論緇素  一念彌陀  願紅塵錯  求生西方  永不退落  一念彌陀  名標蓮萼  三昧圓成  還其棲託  一念彌陀  禦敵良將  無量法門  莫過於上  一念彌陀  莫可因循  努力提起  斬斷萬綸  一念彌陀  超出苦輪  百千萬劫  免受酸辛  一念彌陀  淨業同倫  是非莫辯  名利讓人  一念彌陀  非難非易  但得一心  殊勝自備  一念彌陀  其義唯何  愈專愈一  更莫問他  一念彌陀  不可思議  至頓至圓  至簡至易  一念彌陀  今正其時  這條徑路  更莫再疑  一念彌陀  末世修行  欲離苦趣  只有往生  一念彌陀  時時策護  未得往生  能不愁怖  一念彌陀  珍重一著  當臨行時  切勿退却  一念彌陀  要在欣切  極樂莊嚴  隨心施設  一念彌陀  要在厭切  八苦交煎  無處離別  一念彌陀  要在心切  但求出離  娑婆頓絕  一念彌陀  要在念切  提起洪名  咬釘嚼鐵  一念彌陀  要在專切  但辦肯心  更無別訣  一念彌陀  要在痛切  身如山崩  投誠泣血  一念彌陀  又在信切  踢倒疑團  七花八裂  一念彌陀  又在願切  決待往生  不緣別節  一念彌陀  又在行切  劫火縱然  心無易轍  一念彌陀  感應如影  本來體空  如是欣幸  一念彌陀  佛是心作  華臺懸迎  導歸極樂  一念彌陀  冠上化佛  佛外無心  心外無物  一念彌陀  髻上寶瓶  更非他物  本具底靈  一念彌陀  徧滿虗空  一會海眾  非異非同  一念彌陀  不動道場  未離當念  已往西方  一念彌陀  寶池花開  證無生忍  親覩如來  一念彌陀  回自向他  十身圓顯  徧化娑婆  一念彌陀  利生要務  自性無邊  眾生齊度  一念彌陀  菩提願滿  自性無盡  煩惱頓斷  一念彌陀  是圓滿覺  自性無量  法門超學  一念彌陀  常寂光明  自性無上  佛道圓成  一念彌陀  無作公所  是聖是凡  不待更舉  一念彌陀  永劫相承  惟願樂土  含識同登

專持求生(并敘)

問書云。獲鳥者。羅之一目。不可以一目為羅。治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為國。今淨土應爾。奚不眾善同熏。反將獨稱得往乎。答此問未得其旨。何則。蓋淨土一門。全在信願。信願若具。散持亦往。儻無信願。萬行扶助。便得生耶。曰信願者何。曰信此有生必有死。生死不出。諸苦難逃。復信彼國一生。不須捨身受身。以至補處。中間常受其樂。復願此濁穢之軀。要決定捨離更不再受。願彼清虗之體。要決定寄托終無易願。果得若爾。萬善齊修亦生。況第稱名乎。

  學到無心願往生。終身歸命執持名。知吾與彼罪吾者。一概聽之總不爭。

  說來說去說持名。問我箇中決有程。多障眾生念佛觀。當今最易到長庚。

  斷疑生信志心堅。日日如斯不改絃。祇望臨終歸極樂。更無別事可相牽。

  予學達摩直指先。方知念佛勝參禪。禪經後有始終苦。淨土一生道果圓。

願法界眾生同歸(并敘)

維摩經云。佛言眾生是菩薩淨土。故知菩薩念佛者。原為眾生不為己故。終日度生猶為度己。終日念佛猶為念己。何以故。菩薩無己無所不己。達心佛眾生無差別故。如天普覆。如地普載。捨生即捨己。離佛即離心。心不可離。生不可捨。雲門所謂函蓋乾坤者。其旨豈越乎此哉。

  花間稽首花間佛。願共花間結聖胎。彼國無生終日去。尊容不動應時來。脫離苦海紅塵骨。化作珍池白玉孩。記入娑婆同訂約。十方盡是紫金臺。

警習勉行(并敘)

吾人之最難鋤去者。習氣是也。雖斷除無術。不可任其習之所成。要當勉其行之不怠。何則。世尊往昔自登地。纔事古釋迦。其時猶居凡位。大智度論云。佛言我過去世。亦曾作惡人小蟲。因積善故。乃得成佛。以此觀之。十地尚有心色二習。何況其餘。倘當時不勉力行之。安得於今成佛也哉。

  習病深藏性已癡。自家策進勉行之。不離不即虗其體。與佛一心知見治。

  穢土雖知體是同。須臾失照昧真空。待渠往見彌陀後。方可戲遊地獄中。

  五欲牽來落火坑。主人緊護莫循情。看空四大原無實。不可隨緣負往生。

  染緣究竟沒來因。祇是蓮花願要親。同體昇沉凡聖路。念頭乍起自看真。

  彼此原來本自空。未分其事却朦朧。西方心與土俱淨。較作娑婆大不同。

  悟後須知愛自裁。莫忘生死苦哀哉。心雖虗寂終難忍。必要歸來保聖胎。

痛策往生(并敘)

自從無始以來。生已復死。死復重生。生生死死。於今未脫。其故維何。祇繇因循二字。以致枉受輪迴諸苦。所以昔日張祖留。其友人勸他念佛往生。留云。男未婚。女未嫁。親喪未厝。而未幾亡矣。友往弔云。我友名為張祖留。勸伊念佛說三頭。可怪閻翁無分曉。三頭未了便來鈎。故知凡修淨業者。莫可太緩也。一錯百錯。

  末世時人敵死生。徤兒億億有誰贏。當知苦海從橫脫。月藏經中載甚明。

  奉勸持名莫待時。求生人自要先知。閻浮世界光陰短。只怕將來錯悞遲。

  命存呼吸莫寬修。但看當年張祖留。世事如棋難下局。資糧趕備早歸舟。

  淨業因緣果不差。一條歸路夕陽斜。餘門雖是俱堪入。最穩無如念佛嘉。

  一息不還隨業流。真誠念佛莫虗頭。如登寶岫空回手。後悔難追祇自憂。

  未得歸心莫自安。已修行願更休寬。稍乘再世塵緣裏。欲望出離難上難。

  如救頭然祇自親。饑時喫飯豈關人。縱云土是唯心淨。安比往生事更真。

平時功歸臨終(并敘)

已知求生者。心亦不可太急也。總要不即不離而已。祇如法因禪師。三十載明心淨土。慧亨律師。六十年淨業專求。凡今之人。每多淺見。詳聞其念佛時。未到一年半載。十年八年。淨境既未得純。諸淨土書。猶未細心詳玩。焉知其味。便謂改絃退轉。欲望道念成就。安有日哉。故先儒有言。不可以仁之難熟。而甘為他道之有成。蓋謂此也。況乎淨土之要。無問利根鈍根。久學初學。靜之與否。皆驗於臨終得往。以為真實之期限。餘外欲以尋悟。欲以發慧。俱非緊要。是故吾語與後來同學者。此殊門。既已得入。堅志莫動。

  求生無別可商量。總在行人自主張。小技皆從純熟得。莫教大事喪專長。

  平生只剩望西歸。決定無疑願不違。彈指能超清夢趣。百千萬倍疾如飛。

  三昧功成撒手歸。臨行自有佛光圍。思前慮後空勞力。只要吾人斷是非。

  理契方知徑路工。死生關隘勝禪功。幾多辯若懸河輩。不及持名愚婦終。

  惡則往生張善和。言其善者數彌多。大都莫不皆然也。要在終時一剎那。

  得入此門宿善根。己今功就出乾坤。野人願發蓮花供。另答十方授記恩。

  惟心淨土幾曾知。貴要終無退轉時。總是今生歸去好。免從胎獄更迷離。

  清修淨業即真空。一枕夢殘路自通。父子相關親授手。往生依舊妙心中。

淨土要約(并敘)

聞夫自達摩以來。禪矜自力者眾。而信歸淨土者。曾有幾人哉。嗚呼。雲門三作國王。尚且遂失神通。況餘智乎。蓋失即退轉故。小本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以此較之。則禪與淨孰利。燦然其明白。故料簡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誠可嘆借。當知末世修行。非依西方淨土。理事橫超。求其不退墮者。終不可得。果能深信於此。則淨土法門之尊貴。自不容延緩遲疑。吾因不愧。分題撰述。更以勸修欣厭信願行觀念專久警。綴成二十首要約之語。以質高明。

西

淨土世尊自指陳。愍吾末劫救迷津。盡將苦海舟中客。同作蓮池會上人。名尚不聞三惡道。花能常雨六時新。眾生生者難思議。多有一生補處身。

我信長庚定不差。常思彼國法王家。花間香結心池果。岸上枝萌道樹芽。望托蓮臺誠獨切。導歸葵子手頻斜。往生終滿利生願。圓顯身如出岫霞。

徧界真身無去來。珍池借我滌塵埃。淺深水勢隨心欲。紅白花枝逐念開。寶蓋空幪金大士。香雲繚繞玉嬰孩。珊瑚樹裏瓊樓上。都是同倫養聖胎。

西方淨土我惟心。徧佈沙黃地是金。出水枝擎圓葉上。浮香岸遶藕花深。戒珠頓悟無生忍。鳥語頻聞妙法音。迢遞相傳諸善友。同將眷屬悉歸臨。

逃禪莫教認胸襟。自性彌陀遠訪臨。彼此不離猶不即。始終非古又非今。圓融覺體常如是。含裹虗空豈待尋。一統竪窮橫徧處。塵塵剎剎妙明心。

法王慈旨不虗傳。實有西方事宛然。曰壽曰年同佛永。欲衣欲食現吾前。班痕花映欄杆裏。樂響風迴行樹邊。快樂逍遙終不盡。歸來共坐玉池蓮。

三界橫開一徑蹊。故鄉令我易歸棲。箇中念佛思親處。花上標名入品題。疾證菩提無後有。早從淨土悟前迷。慈尊彼岸久相待。撒手即為倚馬蹏。

欲得超生脫死因。娑婆心起厭離親。本來無量壽尊剎。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人。萬劫莊嚴春不老。千花綿繡色長新。道行果滿黃金地。就我彼中出世身。

西方捷徑莫蹉跎。放下身心應早過。名利原空猶不捨。死生且到却如何。寬修歷劫三祇行。誠感臨終一佛陀。無始輪迴憑此脫。方知淨土異娑婆。

一欣一厭兩相攻。彼國迢迢路自通。諸上善人俱會處。眾中勝友滿虗空。紅塵看破渾如戲。白業脩來早出籠。此土祇緣身易失。同歸見佛壽無窮。

樂邦指我勝超倫。永絕輪迴脫苦辛。乘大願船歸故里。盡虗空界現全身。知多妙貌人同玉。無數蓮花品共珍。如此唯心如此境。千經萬論亦循循。

穢邦都說世間倫。受盡煎熬八苦辛。地水火風成幻質。悲歡離合戀浮身。偏爭人我空勞力。護惜瑕疵錯認珍。及早回頭深厭切。癡繩斬斷莫因循。

洪名提起志西標。立信脚跟莫動搖。蓮海悲深容我入。葵忱信向欲君超。烏輪遙憶天邊落。金臂難忘夢裏招。土即自心歸去穩。百千萬劫業能消。

萬般世事少關情。要在歸元徑路行。念佛心深滄海淺。往生誓重泰山輕。未圓忍力淨當信。已歷僧祇道始成。朝夕焚香稽首願。就途早到故鄉城。

生則無生絕點疑。萬牛難挽我西馳。橫超忍土三千界。旋轉輪珠十二時。念念是心空及第。聲聲彼自性阿彌。珍池同到親摩頂。來作分身選佛師。

觀中大士侍彌陀。凡聖本來體不頗。毫白眉間光寂寬。風清池畔境融和。紅翻上下千重綿。綠漲東西一統波。三昧圓成依正就。是心作佛豈淆訛。

勿論靜神與散神。聲聲喚徹本來真。大方闊步西歸路。更莫好奇別問津。心絕狐疑終得到。工無間斷自然純。(每聞禪者。究竟誰之一字。他自亦不知。偏抑初心人。端的念佛者是誰。應答云)憑他稱念誰為主。只要往生我出塵。

專精念佛出塵囂。定數若干莫放饒。名號性空聲歷歷。歸家徑直路迢迢。知多匹馬單刀入。未見三心兩意超。縱使習深休自礙。慈尊可恕往生消。

淨土持名最易超。脚跟勿可被人搖。唯專唯注功彌勝。愈久愈堅益更饒。十念悲深曾有約。一生痛切豈無聊。彼彈指到元同體。故說西方路不遙。

警(上雖已厭。而淨願畢命為期。奈坯器未火。濁惡境強。必須再警。始可克終)

未登故岸最猗嗟。一失人身路轉遐。從曠劫來今始悟。自此生去莫還差。堅強淨願非他力。痛策清修亦自家。塵世推窮終是險。賦歸極樂玉無瑕。

淨土儀式(并敘)

原夫如來出世。無非利濟也。法無聖傳。生何以利。故知如來說無所說。全說眾生之所修。眾生修無所修。全修如來之所說。此乃千古不易之定論也。倘或不然。杜修臆煉。功必唐捐。生滅宛然。於人何益哉。良繇覺源浩渺。性海汪洋。非以指南而按之。其不迷於四方者鮮矣。所以上都儀云。歸命三寶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無相離念也。佛懸知凡夫繫心。尚乃不得。況離相耶。故我同倫求生西方者。所當立此儀式也。儀式者何。供堂之內。須安佛像。西坐東向。然後起修。如是乃正合佛意。信經所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乃至我見是利。故說此言等諭。既言從是西過。則極樂定在是西也明矣。夫世間端人君子。尚無妄語以誑人。況出世如來。金口親傳。豈有妄語欺我者也。以是觀之。決無此理。故信西方實有此等蓮花佛國。風枝樂響。珍池水鳥。演揚寶典。一生彼國。悉不退轉。依正若是種種挺峙。嚴麗超絕。較之濁世。大不相侔。吾人自當欣仰矣。縱使處所不就。聖相隨安隨向。而觀念總不可離西也。何者。蓋塵世凡夫。心猿無主。意馬忘歸。若不賴彼法王導之。思歸則難。譬如貴子求名。若不賴我帝主選之。思中則難。是以選官必承北恩。選佛應歸西求。所以修淨土者。不可無儀式也。猶夫禦敵之謀。陣雄則賊軍不攻而自退。而持名之法。式嚴則妄習不除而自消。故勸念佛。禮懺申願回向。無論緇素老幼賢愚貧富男女。但願一一信之。終日遵式而行。庶幾使我心境易繫。淨念不忘。久久勿替。緣至純熟。則同登清泰之鄉云爾。

△晨十念

(夫十念法者。乃慈雲懺主之所立也。日日早晨服飾已。面西正向。合掌定心。稱名云)。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氣盡為度。其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十氣連屬。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十念者。是藉氣束心也。作是念已。發願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已來。不造業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乘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作此願已。禮佛不禮佛俱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得生彼國)。

△次禮懺

(夫求生西方者。必須兼禮是懺。常為早課。於常供道場中。端莊謹肅。合掌定心。作是云)。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常住三寶(存心徧禮。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寶。拜起兩膝跪地。手執香爐。燒眾名香云)。

  願此香花雲。徧滿十方界。無邊佛土中。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我此香花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徧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徧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

  供養已。一切恭敬。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頂禮。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大智大願力。普度於羣生。令捨熱惱身。生彼清涼國。我今淨三業。歸依及禮讚。願共諸眾生。同生安樂剎。

  (讚願已。即便禮佛。一一存心專對云)。

一心頂禮。宏揚淨樂土。釋迦如來。千百億化身。徧法界諸佛(拜下觀云)。

  (能禮所禮徃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文佛影現中。我身影現釋迦文佛前。願求徃生接足禮。下但隨位改聖號。禮當觀想云云)。  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阿彌陀如來。清淨妙法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阿彌陀如來。微塵相海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阿彌陀如來。解脫相嚴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教行理三經。極依正宣。揚徧法界尊法(真空法性如虗空我身應現法寶前 常住法寶難思議願求徃生歸命禮)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萬億紫金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智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滿分二嚴身。徧法界聖眾(禮已兩膝跪地。執手爐燒香。至誠而倡是言)

  我今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徧三業。廣造重罪。事雖不廣。惡心徧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勸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徧斷眾惡。唯願十方諸佛。彌陀世尊。慈悲攝受。聽我懺悔)。

  至心懺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眾生。從無始世來。無明所覆。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五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絕。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徧滿虗空。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闇。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經云毗盧遮那。徧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非佛法。而我不了。隨無明流。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纏縛。今始覺悟。今始改悔。奉對[□@叩]。

  諸佛。彌陀世尊。發露懺悔。當令我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所作。現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不識。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我懺悔已。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淨。皆悉回向。莊嚴淨土。普與眾生。同生安養。願[□@叩]阿彌陀佛。常來護持。令我善根。現前增進。不失淨因。臨命終時。身心正念。視聽分明。面奉[□@叩]。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手執華臺。接引於我。一剎那頃。生在佛前。具菩薩道。廣度眾生。同成種智(應三說。若時促及事迫。一說亦得。起云)。

  懺悔發願已。歸命禮阿彌陀佛。及一切三寶(一拜)。

  (次旋繞法。或三帀或七帀。乃至多帀。如是稱念。隨意隨帀。不拘遍數。稱云)。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一拜)  和南聖眾

△次誦經(即誦阿彌陀經一卷。及徃生呪七遍。呪畢接讚云)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每從朝起。或定數一萬二萬乃至十萬聲。至暮面西回向)。

△晚回向

(跪念後菩薩聖號。各十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即此雲棲西方發願文。回向云)。

  稽首四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惟願慈悲哀攝受

  (一發心持名願)弟子某甲。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三懺悔三障願)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

  (三立四宏誓願分三)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一感佛護念願)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今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二得幸妙應願)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三貴重臨終願)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

  (四求生淨土願)我於爾時乘金光臺。隨從佛後。於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花中。花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五回入利他願)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

  (六總申回向願)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發願回向已。即禮佛稱聖號云)。  南無宏揚淨樂土。釋迦如來。千百億化身。徧法界諸佛。(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或十二拜。或四十八拜。隨願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教行理三經。極依正宣揚。徧法界尊法。(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萬億紫金身。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邊光熾身。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滿分二嚴身。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三拜)

  自皈依佛。常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一拜)  和南聖眾

戒殺放生詩(并敘)

蓋聞護生者。以戒殺好施為首。積德者。以放生贖命居先。觀夫胎卵濕化。蜎飛蝡動之類。無非與我。皆同一體。豈可恃強而凌弱乎。然有血氣者。都是貪生畏死。以致逢擒則奔。雖身不可逃。命不可救。而觀其觳觫之狀。聞其冤號之聲。甚可悲矣。所以古人云。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告誡諄諄。昭入耳目。奉勸世人。戒殺放生。轉而持齋念佛。現世必登仁壽之途。他生同入蓮花之國。則吾之願。庶幾慰矣。

  仁風到我話偏遲。考古驗今君已知。莫道放生無報應。臨刑不負壽禪師。

  流水遺風萬古垂。泉資象運活魚兒。濟饑說法納佳種。試看天人授記時。

  為民感格不虗探。信老易牲禱雨甘。梁武慈風猶未泯。權司天道播東南。

  鱗甲羽毛不可誣。蠢形雖異性無殊。古今餘報知多少。非但隋侯獲寶珠。

  羅列厨羹莫妄烹。須知生命識仁情。潘公去後江湖亂。水族哀號不得平。

  本欲逃生何所依。猿垂悲淚夢魂飛。我今苦勸諸君子。當學商王解網圍。

  濟生一片好心存。可易卑名選首元。尤恠封[仁-二+(亡/大)]龜印紐。推來皆是藉仁恩。

  毛寶當年戰敗兵。拯蠅益壽亦分明。鱉知報婢垂危日。解脫原來仗放生。

  當年非但小沙彌。猶有元村老屈師。壽盡還將增甲子。仁功効勝服靈芝。

  誠順好生上帝心。聖言未許動刀碪。慈勳久積龍天喜。壽自綿長福自臨。

  兵鞘深藏我所思。原從天下有仁慈。山林願化文王囿。一統清平樂盛時。

  天界懸迎不妄陳。并懷濟鴿佛前身。斷弓猶憶登仙品。三教終成一體仁。

隨見生靈三歸便決

(夫戒殺放生。以是濟世身命。今有出世方便。復可奉行。吾人凡隨處見一切生靈。必須要發菩提心。起慈悲念。愍其聖法無知。代他歸依懺悔發願。即稱云)。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代眾生求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弟子(某甲)代為眾生歸依懺悔發願。以此功德。普願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覲彌陀。然後分身。廣度含靈。齊成佛道。

  (承斯法利。續他慧命。可謂永作道種。而法門雖言方便。其所結法緣甚易廣大。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淨土證心集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