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淨業知津

 清 悟開述

淨業知津

靈巖山下寶藏僧 悟開 述

  世間稱為苦海者。因其苦處多而樂處少也。雖有樂處。終不免苦。其實世間。純是一團苦境。所以稱為苦海。其苦處之苦。人人皆知。不消再說。其樂處之苦。人多未知。吾今略說。富與貴。所樂也。但富有富的憂愁。貴有貴的憂愁。凡屬憂愁。即是苦。而憂愁之處。一家自有一家之事。千緒萬端。已不消細說。何況越是富貴。造惡業越多。趣大越容易。既造了惡業。轉眼之間惡報到來。真正苦殺人矣。豈不是苦海。

  既是得知了世間是箇苦海。何不跳出這苦海去。永離苦海。得大安樂乎。儞若要求安樂。必要修行。若肯修行。必要念佛。

  你若肯念佛。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既念佛。必要發箇願。這箇願。不是要求現世好處。亦不是要求來世好處。何故呢。所說世間總是苦海。我不求苦海中好處。只求一口氣不來時。仍舊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任他病苦纏身。我只一心念佛。所喫的。所著的。所用的。各各置之度外。心中所牽記的人。也不牽記。連自己的身體。也不管賬。生死隨他去。只是一心念佛。儞若能如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放大光明。照著儞。儞便身心清涼。一無罣礙。眼前自見佛光明。如同坐在青天白日之中。再亡命念去。更兼平日真切修行的工夫。這時候。便能大光明中。眼見一朵七寶蓮華。近在身邊。遠遠望見金色之身。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儞往生西方去也。

  吾如此說。開示念佛修行的法門。儞還信得極麼。信得極就如此做去。若有疑惑。吾再與儞講明白。

  世間之人。大概只能自顧自。佛菩薩自己度了。觀一切眾生。願他齊度。為此廣說修行之法。依法修行。無一不度。

  眾生不信佛法。不肯修行。是與佛無緣。佛即不能度儞。儞能信能修。便是前世有善根。今世與佛有緣。與佛有緣。儞修行時。佛菩薩必護佑儞也。儞得了佛力護佑。償再真切修行。無不成功矣。

  凡修行而不得成功者。總因不真切念佛。雖念佛。而仍有世間之貪求。不能一心一意。只顧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故也。

  念佛的人。要把念佛為切實事。其應酬世務。及料理身家。皆是外殼子事。切實不礙外殼子。外殼子不礙切實。得念佛之道矣。

  開眼念佛。心易散動。尚可閉目而念。兩耳聞聲。斷難塞耳。既不可塞。即借他來用。如何用法。當念佛時。將此心放得空空靈靈。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即念即聽。即聽即念。綿綿不絕。一路盤旋。最為念佛妙訣。行之久久。必有相應時也。

  六字念。四字念。是一樣的。(念南無阿彌陀佛。謂之六字念。但念阿彌陀佛。謂之四字念)行念坐念皆可念佛。越多越好。一日到夜。若忘記了。記得就念。別事打斷了。事畢就念。或出聲念。或不出聲默念。是一樣的。但要字字從念頭上著實。句句從求生西方裏出來。再有繫念一法。在不念佛時。這一點念頭。常挂在阿彌陀佛身上(每日天亮時候。就在牀上坐起。清清淨淨。一念不生。坐到日出後。下牀輕輕略轉念頭。無非思量修行的事。如此最能開發智慧)。

  心常清淨。不動不搖。是修行得力處。

  念佛人功課。一卷彌陀經。三徧往生呪。念佛畢。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念回向文一篇。拜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三拜。三皈依畢。朝暮總是如此。為念佛功課。純一不雜。設或要念大乘諸經呪等。寧可另作一時。立為午課。不宜在朝暮正課內夾雜。夾雜則不專精。

  高王經。分珠經。香山卷。佛偈。皆不要念。藏經所無。非真經也。

  竹絲燈。據說死後。照到冥司所用。全不顧念佛道理。我勸世人點念佛圖。點滿。填名記數。佛前焚化。最好。自有佛光相照。何用竹絲燈。

  彌陀經要熟。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要常看。

  每日除功課外。準定一時禮拜最好。正是在佛前。懇苦虔誠。一心歸命。求佛哀憐。慈光照我。

  禮拜法

  佛前焚香。至心合掌。每念一聲。一拜。(應和南拜)念云。

  南無娑婆世界。現在如來。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九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四十八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萬億紫金身。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滿分二嚴身。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三拜)

  拜畢。長跪。至心合掌。念云。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虗空有盡  我願無窮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念畢。起立。三拜而退。

  吾今所講的修行。要以念佛發願為正主。然助道因緣必不可少。何等為助道因緣。恭敬三寶心。願求出世心。厭離牽纏心。得知善惡報應。生畏懼心。正直心。老實心。慈悲心。解脫心。不生自道好的心。以上皆好心腸。是助道因緣也。

  既有了好的心腸。作為助道。又要得知壞心腸。防其障道。不信三寶心。自做主張修行心。名利心。貪愛世間快樂心。瞋心。愚癡忘想心。求世間福報心。機巧心。詐偽心。偏曲心。因循怠惰心。不改過心。自以為是心。以上皆壞心腸。雖是修行。決難入道。所以然者。為此等心。作遮障故也。

  辦修行事。必當親近明師善友依教奉行。不遇師友。彌陀經一卷。回向文一篇。即是師友。切忌杜撰。明師善友。有真的。有假的。若要師友。必求真的。方能引我入道。開我智慧。成我修行。了我生死。所以師友之恩。過於父母。若是假的。他便引我入錯路。塞殺我一片正修行心。使我一事無成。所以真假之隔。不啻天壤。不可不辨明而親近。

  吾今說箇辨法。其真正可為明師善友者。一見未必顯然。就有一種明師善友的本事與儞看。也不過平平實實而已。談到修行。必就儞所修講究。井井有條。不高不下。儞聽了。覺得與平日所修工夫。頗有開發。亦見其與經書暗合。若假者。一見便有一種明師善友的樣子。談到修行。必將儞平日所修另翻一調。以見高超。譬如儞平日。奉一卷彌陀經。依佛所說。執持名號。信願求生極樂國土。有何不是處。必要另換調門。另立話頭。難道儞超過釋迦牟尼佛麼。倘然學者實有錯誤。不妨隨病發藥。實有未明。又當隨機解說。念佛工夫。在於臨終時用。臨終所用的。在於平日間做。平日間做。若在色力強壯時。比老衰時好。是故慎勿因循。遠期他日。

  自己工夫。尚無著實。所知佛法。尚未明白。不可輕易教人。有為師之意。雖云自利利他。只恐自誤誤他耳。修行人身體。雖不貪戀。也須調養。到老來時。但向工夫上收拾散動。不必向老上。安排身體。小病服藥。大病待死。切不可大病要好。當端正歸家去也。

  臨終或遇惡疾。痛苦異常。當知這是生生世世的惡業果報。我今正應亡命的念佛。千魔百難。我心不動不搖。

  天下無難事。只要有志氣。志氣決定。則無難事。

  湖海行船。必靠搖櫓。一日行一百里。也算好的了。若遇大順風。頃刻幾百里。何以如此快。天助其力也。凡人生西方。專靠人力。自然也難。若真切心念佛。佛必保護。佛力保護。更勝於天助。所以不難矣。若想專靠佛力。自己修行不真切。竟不成功。而怪佛。當知應怪自己也。

  人之生於母胎中。絕不以為難。亦不以為奇。何也。人人見慣。以為實者其事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身。因不曾見慣。所以覺得難。所以覺得奇。豈知其實。與人之生於母胎中。一箇道理也。一邊是情愛而成。一邊是信願而成。

  人之念佛往生西方也。初且脫離苦海。跳出六道輪迴。往生之後。修行直至成佛。

  念佛一門。直截向上。自始至終。毫無委曲。

  修行人多從苦處裏成功。儞看快樂人那得修行。到了西方。才見得苦人便宜。樂人喫虧。更看那不信修行的。一生辛苦。造了無數惡業。閻羅面前受苦報無窮。何等苦惱。縱有善業。不過得享福報。若享福報。造了惡業。不久亦向閻羅面前受苦。縱無惡業。豈知天仙福盡。終須墮落。念佛人真切修行。即於現生仗佛。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不受輪迴之苦。苦海極樂。相去何如哉。此皆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我今傳佛語。奉告諸人。字字皆真語實語。如有不實。吾當永墮拔舌地獄。

  淨業知津一書。余昔為優婆夷唐貞女述也。語用粗淺。蓋欲令其容易明白。然究而極之。不越乎此。惟是淺近之談。最易流俗。難入三乘正法。是書或可免歟。四川黃居士。見而喜之。遂捐請付梓。時道光己丑三月也。悟開識。

念佛往生淺近說

南無者。皈依也。阿彌陀者。無量壽也。佛者。覺也。言人當皈依無量壽大覺尊也。然則佛號多矣。何以專念阿彌陀佛乎。蓋此是眾生之心佛。試觀世人喜極。則曰阿彌陀佛。苦極。則曰阿彌陀佛。這句佛。不知不覺。自然從口中流出。鄉愚婦豎。不教而知。不學而能。故曰心佛也。因眾生歷劫輪迴。迷失本性。佛乃開異方便門。教人自念自佛。如人睡夢。以一句彌陀喚醒之。如事失記。以一句彌陀提省之。引苦惱生靈。至極樂世界。易五濁惡世。為七寶樓臺。果能息息求生淨土。心心回向西方。念到純熟地步。自然水到渠成。游子得歸故鄉。嬰兒再投慈母。三界橫出。永不退回。九品安居。豫先備辦。豈不快哉。斷不可謂我孽重不能去。我福薄不能去。須知彌陀。本有誓願。決不賺人。馬跳深潭。一躍而過。雀渡大海。一飛而超。稍涉遲疑。墮坑落水。一定理也。又如要到北京。先備資斧。再雇舟車。逐日趲程。早行早到。若資斧缺乏。舟車拋棄。旅店逗留。必致中途阻滯。加以疾風霪雨。酷暑嚴寒。黑夜濘泥。舉步荊棘。悔之晚矣。今日多念佛。即往生資斧也。彌陀大願船。即苦海慈航也。明示西方極樂國。即指南車也。念佛不求往生。祇種善因。或歸福報而已。福報一盡。仍入輪迴。可危哉。可畏哉。

念佛進一解說

予前有念佛往生淺近說。所以發人信心。堅人願力也。心既發矣。願又堅矣。其不勇猛精進者。生死不切也。生死所以不切者。以未知輪迴之苦。念佛能出輪迴也。請更進一解焉。夫即心即佛。佛在心頭唯心淨土。此等語句。最高最上。最第一。可惜輕口滑過。成口頭禪也。世人所謂心者。腔子內一肉團耳。眼因色而有分別。耳因聲而有分別。此虗妄心。若離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終歸散滅。壇經云。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言其體。則無形無相。無動無搖。不生不滅。言其用。則能含一切。生一切。圓滿周遍。運用不窮。善惡邪正。無不備具。一念善。天堂升。一念惡。地獄沈。然則念念彌陀。心心歸向。西方極樂國。有不從此成就者乎。善日積。天堂一重高一重。惡日積。地獄一層低一層。淨土境界。亦視其人之修證為等差。故東西南北皆安養。塔廟山林亦樂邦也。縱使金臺來迎。亦是自性中發現。天上只一月。而湖海溝渠。甚至一盂一杯。莫不徧印。但水不清。則月不現。喻眾生心不淨。不見佛也。果得往生。見佛聞法。輪迴脫矣。或云。念佛時。雜念多。奈何。曰。諸念木屬虗妄。然亦不離自性。心經五蘊皆空。明明有箇照見的在。即不雜不亂之主人翁也。必謂念頭。有礙念佛。知念起者。又何人耶。知念即離。離念即佛。攀緣固非。止滅亦病。他起他的念。我念我的佛。始則業力勝佛力。久則佛力勝業力。純則開口閉口單單剩一句佛。及至臨末一聲。戛然而止。斯時萬念皆消。眾響俱寂。何等清涼。何等受用。一剎那間。星移物換矣。由斯而言。人生而少而壯而老。併此一剎那之清涼受用。而不可得。塵勞擾擾中。不知汩喪多少天真。埋沒多少靈性。虗擲多少光陰。以至生死輪轉。念及此。而瞿然興。惕然警。求出生死。只有這條路。朗念默念。朝念夕念。欲罷不能矣。雖然。予此說。近於離相。離相之說。正是進一解之說。不能離相。還是著相。若認箇黑漆漆的頑空。死板板的枯定。則又大錯。

念佛須戒殺說

念佛不拘喫葷喫素。原是佛菩薩度世苦心。開此方便法門也。世人誤會此意。遂有念佛而不戒殺者。不知三業首重殺生。五戒殺為第一。若不戒殺。必致業果相續。障礙往生。袁中郎云。未有口啟鸞刀。而能生清泰者也。夫蠢動含靈。具有佛性。因迷造惡流轉諸趣。世尊慈悲願力。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佛度之。而人殺之。何心哉。以奉佛之人殺之。尤顛倒違背之甚者矣。或謂奉祭祀。供日用。宴賓賓。奈何抑思一人奉道。未有不願祖先眷屬。九品同登。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感而化之。亦自度度人也。楞嚴經云。殺彼身命。或食其肉。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無有休息。是知畜類之多。皆由殺業之報。人亦在十二類中。我則愛壽命。畏痛苦。更欲求生淨土。物則受羈縛遭矰繳。終至送死屠刀。衡情酌理。太覺不平。古德有言。口中肥膩膩。刀頭血滴滴。如何下得口。如何下得手。願同志者。三復斯言。非但不殺之。且買放之。更發願普度之。然後得為佛弟子也。至於物命之細微宜惜。家人之朦蔽須防。尤在有心人。隨時照察耳。

淨業知津(終)

弟子淨同。自屢生以來。流轉生死。出苦無期。今得遇念佛法門。脫離有望。伏願人人道心勇猛。信願堅強。定生安養。仰祈現生父母。及各各父母眷屬。同生蓮界。共證菩提。懇 佛慈悲。滿我此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