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證道歌註
宋 知訥述
蘇州靈巖妙空佛海和尚註證道歌序
余嘗覽吾家。漁獵文字語言。極多。而騰耀古今。膾炙人口者。亦少。至於永嘉著歌以證道。慳於二千言。往往乳兒竈婦。亦能鑽仰此道。爭誦遺章斷稾。況在士夫衲子。蟻慕雲駢。不待云後諭。由是觀之。莫非宿植德本。行解相應。雖借舌端三昧。遊戲人間世。而脫身向佛祖外行履。學者窮討其源。大似持螺酌海。執管窺天。信夫。西土謂之證道經。名不誣矣。余每念此一段佛事。挂之牙頰間。雖至造次。未能忘。羣才輩。枯禪外。單聞淺識。摳衣問難。遂延及此。豈意小師德最。從余之久。日就月將。編以成集。一日出示。求序於余。將授諸來者。余為之駭然。良久。詰曰。一藏半藏。皆為切脚。以字八字。飜成名邈。達磨面壁不言。如來無法可說。昔永嘉。已是剜肉作瘡。詎可於瘡瘢上。更加針芥耶。子無乃販賣葛藤。累我乎。答曰。痛念佛法。危如累卵。前輩凋謝。後生無聞。有愧丁寧提耳之勤。如師所言。皆大根上智。一聞千悟。不待鞭影而行者。所能領解。然鈍根末學。必假筌蹄。師既無言。小子何述焉。如是累番推卸。無何擬蛇畫足。為虎插翅。謾以第二機示之。坐間適有梅知縣者。棲神內典。念茲在茲。一見斯文。感悟流涕。出金縷板。庶幾他日。攜手同遊華嚴勝會。亦豈小補哉。因點筆為之引。
旹紹興丙寅住靈巖 去一叟 知訥 序
靈巖妙空和尚註證道歌
侍者德最集
昔世尊。於靈山。拈一枝華。迦葉微笑。乃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謂之證也。又永嘉大師。本習天台止觀。四威儀中。常冥禪觀。因詣曹溪六祖。往復問答。乃蒙印證。祖留一宿。時謂一宿覺。遂作此謌。以其所證之道。述而書之。故謂證道謌也。
靈巖妙空和尚註證道歌
參學弟子梅汝能 施金命工鏤板
君。
一字法門。私按陀羅尼經云。無有一切諸法。是名一字法門。見宗鏡錄二。二十三紙也。
不見。
趨聲越色。離見絕聞也。如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且道不見。畢竟不見箇什麼。
絕學無為閒道人。
有無不學。至於無學。謂之絕學。終日為。而未甞為。謂之無為。行住坐臥。透脫情塵。名閒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妄本是道。不可言除。真性本空。豈容更覓。雖然如是。到此不求不除處。更進一步始得。
無明實性即佛性。
真妄同源。理事不二。無明之性。即是佛性。不須捨妄。別求佛性。若離於妄。即無佛性。然佛性。非有。非無。不有無。若言佛性定可即者。又何異土上加泥。
幻化空身即法身。
既知明即是佛性。身隨智轉。亦了現前。幻化色身。即是真空法身。然上云。不除妄。亦不求真。真妄皆不立。又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蓋由真空湛然。然雖不可求。而常圓。雖現前。而了不可覓。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師恐人尚可了法身。故重拈云。法身覺了無一物也。又云。無一物者。非謂去物。蓋於物物。當體即空故。即無一物。則觸處皆真。無非是道。故云。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空出沒。
五陰不實。喻若浮雲。雖於太虗去來。而太虗之性。本無動靜。三毒非固。端如虗泡。雖於大海出沒。而大海之水。終無起滅。故知幻妄色相。自有生滅。而法性天真。本無變異也。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實際理事。不受一塵。人法既無。業將誰受。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師恐後生難信。故發弘誓。
頓覺了如來禪。
不歷位次。一超直入。故謂頓覺。圓融具足。無欠無餘。謂如來禪。
六度萬行體中圓。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名六度。總為六度。廣為萬行。其實一心也。故曰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夢中萬事紛紜。覺來豁然無一。六趣大千。皆是妄心變。妄心是妄。則諸世間無實義。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罪福本空。故曰無。此蓋身如幻夢。罪福何加。若虗空。如何問覓。
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拆。
眾生不明心地。如鏡上塵。當求明師。磨光刮垢。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師恐後生未覺。落於斷見。故設問云。誰人無生。若實證無生是故木人。決不解語。而執無生者。必落斷滅。而不成佛者。明矣。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既不執無生。則知四大本空。逍遙自在。而寂滅性。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終日著衣喫飯。總在裏許。復何物拘。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四大不有。萬行何施。設有所為。性本空寂。如斯履踐。何異如來。
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
師之得處。真實故。所說皆決定之說。表真僧者。堪以為僧中之標也。而彼小根小乘。聞說大乘。不肯信受。橫生難問。則吾何歎哉。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直下明心。見性成佛。此乃從上諸聖。遞相印授。若窮經討論。摘葉尋枝。則吾不能為也。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梵語摩尼珠。此云無垢光。即喻一真之性也。如來藏性。即第八識。含藏識。能生一切善惡種子。悟之則聖。迷之則凡。而一切眾生。具此一珠。良由無始劫來。因緣雜深。故不能現。而如來。以性空智。身含十方。徧虗空界。而此珠瑩然。如淨瑠璃內含寶月。雖然如此。諸世間人。各有一珠。問諸人。祇今在什麼處。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不色。
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悟之則為神用。迷之則為六賊。是以得道者。六根門頭。常了空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而本體圓光。靈明廓徹。不可顯示。蓋不可以聲色求。不可以有無會。故曰。空不空。色不色。
淨五根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肉天慧佛法。謂之五眼。信進念定慧。謂之五力。淨其五眼。得其五力。此乃大□境界。故當親證親悟。然後乃知。豈可於中。妄加測度哉。
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若以小根小乘。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則如鏡裏看影。終非無見。但非甚實。又如眾猿。水中認月。而捉之。終無實効也。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涅槃路。即不生不滅之路也。此云一路。吾今得之。獨行獨步。高出世間。唯達者同途。而小根小乘。以測度之心。而能遊哉。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顇骨剛人不顧。
祇為大高。人難顧仰。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喚作貧得麼。
貧則身常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外緣雖缺。內道實富。誰能酬價。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緣終不恡。
覿面相呈。何曾蓋覆。應用無盡。何法之有。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三身四智。八解六通。並是如來。無心而證。參玄士。若能離念。即同如來。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抃掌大笑。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但自內滅情塵。何假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道火不燒口。道水無涓滴。誹謗甚處著。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麤言細語。皆歸第一義。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達惡為善。了逆則順。觀茲惡言。真善知識。
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毀譽不動。是如來行。
宗亦通說亦通。
宗通說不通。如日在雲中。說通宗不通。如蛇入竹筒。
定慧圓明不滯空。
定慧圓備。事理圓融。不落斷空。名為不滯。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河沙諸佛。歷代祖師。與今所證。曾無間然。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宗說皆通。定慧兼濟。如師子王。出入無畏。解行偏枯。見處不明。如諸小獸。聞師子吼。非以但伏遠避。亦乃腦裂心摧。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香象。喻小乘知解之人。於此大乘。未能證入。乍聞真說。怕怖慞惶。猶如香象。雖有威力。一聞師子之音。則回顧奔走。莫知所措。天龍。乃喻大乘菩薩之人。聞茲真說。則寂然欣聽。身心安樂也。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師自述尋訪之意也。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師蒙曹溪印可。生死路頭。了無滯。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既無生死。動靜一如。左右逢源。無不中的。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四大本空。五陰非我。毒藥鋒刀。何所畏恨。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此乃引釋迦。昔為忍辱仙。被歌利王所害。曾無怨色。蓋已無人無我。故然燈佛。與我授記。此欲明師之所證。亦如是。
幾回生幾回死。
此乃師感悟。而自嘆之辭。從來不悟涅槃已前。虗生浪死。莫知其劫數幾何。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入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內所主有。不被物轉。
入深山住蘭若。
梵語蘭若。此云無諍訟處。
岑崟幽邃長松下。優游靜坐野僧家。閴寂安居實蕭洒。
白雲為蓋。流水作琴。蕭洒出塵。軒昂拔俗。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有作有為。皆外邊走。無功之功。不在施焉。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虗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當來不如意。
望報行施。名為住相。得生天報。未免淪墜。如箭射空。徒爾自困。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實相門。不假功行。一念回光。至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瑠璃含寶月。
本立而道生。本者心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如淨瑠璃含寶月。內外瑩徹。洞照十方。則於物何凝滯哉。
我今解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此如意珠。即摩尼珠。是也。唯如來藏中收得。吾今既得。同如來。是故自利利他。終不能盡。今日解此一珠。布施大眾。還見麼。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莫作勝解。是真境界。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或謂佛性。或謂戒珠。其實皆一心也。故謂之心地印。而此心印無凝。則身徧十方。故知霧露雲霞。皆體上之衣也。
降龍鉢。解虎錫。兩鈷金鐶鳴歷歷。不是標形虗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則鉢盂錫杖也。昔如來。以金錫。降火龍外道。稠禪師。以錫解虎鬥。皆因事立名。此二物。皆如來行化之具。於入滅時。遺掛樹上。蓋留與後世子孫。豈虗標形狀。而謾事持。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真妄不立。了然無相。無相則空存。故亦須無空。若無空。則無所不空。此即如來。真實之相矣。如金剛經云。如來說一切諸相非相。是名真相。
心鏡明鑑無罣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心鏡明淨。洞徹十方。萬象森羅豈逃影。
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過。
沈空滯寂。撥無因果。不了法空。而言悟空。口常談空。而著頑空。如斯則與外道斷見無異。參玄高士。善用其心。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棄有著空。二皆大病。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真妄平等。取捨一如。如纔生疑心。即成巧偽。是以古德云。截斷兩頭路。歸家穩坐。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晚學初心。不了有無法。勤苦修行。求出三界。正如認賊為子。自劫家寶。終不能成就。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無道之人。須一心不生。心如墻壁。方可入道。良由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是以禪門了却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直下明心。見性成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
大夫丈。乃勇猛之士也。當秉智慧劍。裂煩惱網。般若鋒。言其利也。金剛燄。取其堅也。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
外道天魔。聰明無慧。聞此圓宗。以心摧膽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洒甘露。
圓宗一舉。普利一切。雷起蟄如鼓。憐迷如雲普覆。如雨普滋。其利溥哉。
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惺悟。
龍象乃最上乘之人。聞此法雷。沾此雨。則廣潤無邊。而三乘五性。雖未能全獲勝利。而亦知惺悟耳。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雪山有草。名曰忍辱草。曰肥膩。牛若食之。純出醍醐。此喻圓宗無雜。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徧含一切法。
舉一性。即攝一切性。舉一法。即統一□□。□□□。而未甞少。在一切。而未甞多。以由無剩法故。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一月。喻於一心。一切水。喻諸世間也。唯心能現於一切處。而終攝於一心也。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
凡聖不二。生佛靡殊。只由我之真性。與如來同。故得法身入我性內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圓宗一地。具足諸地。非是凡夫二乘。色心行業之所能致。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却三祇劫。
八萬法門。彈指可成。三大祇劫。剎那可滅。
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數乃法數。句即言教。此靈覺之性。非法相言教可測。亦非非法相言教可得。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虗空勿涯岸。
虗空無相。毀讚何施。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覩。
昭昭在心目之間。而相不可覩。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且道。祇今在什麼處。師良久云。元來祇在這裏。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道無彼此。人自取捨。但離分別。即如如佛。
默時說。說時默。
默時其聲如雷。說時無口無舌。
大施門開無壅塞。
八字打開。入門相見。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摩訶。梵語。此云大多勝。般若。此云智慧。我宗以無上般若為宗。言力者。以其能破一切塵勞也。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達道之士。縱橫妙用。無非佛事。天尚不可測。何況於人乎。雖然如此。也須實到此田地。始得。
我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誑惑。
然此等事。誠非小緣。吾今得之。非一生一劫能修證。蓋於多劫勤苦。豈可等閒。而相誑惑耶。師恐後昆信根淺劣。故說此辭。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自達磨西來。相傳至曹溪六祖。達磨云。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我此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立此宗旨。實非小緣。若非承佛記莂。安能如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佛於靈山會上。以正法眼藏。分付迦葉。迦葉付阿難。祖祖傳授。以至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此西天記也。
歷江海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
在西天。則迦葉為初祖。在此土。則達磨為初祖也。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達磨初至此土。而此土眾生。信根尚淺。故以衣表信。至六祖。則觀眾生。根器已熟。則止衣而不傳。但以心相印授耳。自此後。得道者。迨今洋洋。焉可勝數。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共遣不空空。
真妄有無。皆對待法。真若不立。則妄何由生。有無既遣。則能遣之空亦遣。故曰不空空。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二十空。本出大般若經。空只是一也。為破二十種有故。立二十空。此空亦空。性相雙融。即與如來體性同也。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心與法。根與塵。皆對待而生。曾非實性。於實性中。有此二種。如鏡上塵垢也。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則真。
痕垢淨盡。則鏡光無礙。心法消亡。則真性廓然。此自然之理明矣。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薄福難調制。
入末法。人多放逸也。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去聖遙遠。邪見轉深。聞此圓宗。多生憎疾。達磨尚遭擊齒。況今之世耶。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棄本逐末。執于事相。聞說頓法。即欲滅除。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心毀正法。身陷阿鼻。自作自受。豈從人得也。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殺父。殺母。求佛懺悔。謗佛。謗祖。何處懺悔。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獅子住。境靜林閒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栴檀。乃西天之樹。此云與樂。此標生處。荊棘竝無。故喻大乘一真境界。純一無雜。獅子。乃喻法中王也。然此境界。唯大法王之所居。而於小乘。不能栖泊。故云。走獸飛禽皆遠去也。
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虗開口。
獅子之兒。纔生三歲。便能哮吼。而野干異獸。欲逐效之。雖千百年。但妖怪之聲。小乘人。積行累功。縱經千萬劫。終不能至無為地。如來出世。便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而永嘉大師。一宿曹溪。又豈假長劫積行矣。比喻大乘之人。一念發真歸源。則直入如來地。而小乘人積行也。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當仁不讓。有疑須辯。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師不好辯。貴在證人去於邪見。勿落有無。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世人。只知是非無主。殊不知有真是真非也。故法華經云。智積問文殊。仁者往龍宮說法。化人幾何。文殊曰。有娑竭羅龍王一女。年八歲。智慧利根。能至菩薩。忽然之間。眾會皆見。此女化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楞嚴經云。瑠璃大王。善星比丘。瑠璃為誅瞿曇種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罪福立見。是非昭然。豈可顢頇佛性。儱侗真如。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師初學天台經。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不明本心。徒勞分別。滯於文字之中。
從來蹭蹬覺虗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背覺合塵。自可悲嘆。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不忌真空。生情解。
二乘精進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二乘之人。精進修行。無度他行。外道最聰明。而反執我見也。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凡夫無知。錯認方便。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虗揑怪。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既見月已。了知所指。必竟非月。若更執指。以為月體。此得非無智者耶。
不見一法則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凡夫執相為有。聲聞說畢竟空。菩薩當體即空。若見有所見。則為凡夫。見無所見。猶在半途。若見物之時。了無所見。無所見見。亦無見。不捨一切法。不即一切法。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方得自在。
了則業性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了無所見。則罪福本空。未達性空。因果歷然。
飢逢王饍不能飡。病遇醫王爭得瘥。
師勸學者。今生幸值正宗。直須徹去。或進或退。信不信。譬臨飢待食。王者賜饌。而不飡。抱病尋醫。醫王與藥。而不受。則飢何由飽。病何由蘇耶。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不見可欲。便心不亂。此正小乘根器。見其可欲。而心不亂。此則沒量大人。如火內生蓮也。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其勇施比丘。本美丈夫。故僧相殊特。因乞食。至長者家。其女見而慕之。思不已。成病。將死。母鍾愛苦。遂以計。誘比丘曰。吾女欲聽經法。我師可頻至授之。辭至再三。比丘不得已。從命。因成荏冉。女雖病平。女之夫知。欲殺其妻。比丘聞而不敢往。女既懼夫殺。又懷想比丘。遂致毒於夫。夫死。比丘聞之。大悔。且曰。致是淫殺。良由我也。若死墮阿鼻如箭。雖三事衣。不敢著。掛於錫上。勵聲唱言。我犯根本重罪。誰為我懺。至一精舍。遇鼻鞠多羅尊者。警之曰。推罪性。了不可得。遂說偈云。諸法同鏡像。亦如水中月。凡夫愚惑心。分別癡恚愛。比丘豁然大悟。應時十號具足。往西方世界。成等正覺。號寶月如來。既得無生。則知非滅。故曰于今在。
獅子吼。無畏說。深嗟懞懂頑皮靻。
音哲。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如獅子吼。一切無畏。小乘可嗟。專執持犯。而自拘繫。懵懂。乃昏鈍也。靻乃牛領上極麤皮也。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頭在下文。
有二比丘犯婬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還同赫日銷霜雪。
有二比丘。結菴山中修行。偶一比丘出。一比丘菴中睡熟。樵女乘睡。竊婬之。比丘寤。心不悅。失聲大呼。會同菴師。疾趁樵女。女因墮崖而死。二比丘相謂曰。一犯婬。一犯殺。雖各無心。佛弟子恥不問佛。遂詣優波離。求懺。波離持戒者。結二人罪。會維摩詰至。謂言。無重增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故知。小乘如螢光。大乘如赫日。罪性本空。猶如曉氷春雪也。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此解脫之力。不可以智測。不可以情識。大用現前。窮劫莫盡。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
心珠無價。自利利他。世寶縱多。難酬重施。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恩大難酬。
法中王。最高勝。河沙諸佛同共證。
楞嚴經云。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通。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人人具足。各各圓成。祇為離家日久。不敢信受。猶如窮子背父。不認家珍。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凡聖情盡。物我兩亡。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楞嚴經云。一人發真歸源。此十方空。悉皆消殞。況諸法界。在虗空耶。又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世界不實。賢聖豈真。掣電浮漚。皆幻相耳。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祇為信得及。作得主。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是真難滅。是假易除。
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螗螂能拒轍。
此結上句義。言大乘菩薩。處於世間。如大象之車。進於通途。彼眾魔。欲生阻壞。如蟷螂怒臂。以當車轍。徒自取滅耳。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大乘上士。於法自在。豈忉忉於時地哉。而彼小乘所證之果。端如兔徑。非大象所遊地。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蒼蒼。其天正色。握管窺其天耶。此道不可以思惟知。不可以思度會。豈可以小根小器。測度如來大圓覺境界。終無有是處。如以管窺天。彼器自小。天何私哉。安可言天之小耶。吾今所決者。蓋為眾生未了故。然雖如是。永嘉不免老婆心切。若遇靈巖。棒故出。
靈巖註證道歌(畢)
後序
余束髮從師。以語孟發蒙。求之訓釋。語必宗陳用之。孟必宗許允成。二家雖文采。道理或隱晦。及觀舒王介甫訓釋。則言簡而理足。是知陳許。欲人知者也。舒王。欲人思者也。古之教者。惟恐人之不思。今之教者。惟恐人之不知。
昔觀諸家。解證道歌。皆類陳許。及觀靈巖老師訥公所注。正如介甫。異於陳許也。
此歌迺永嘉真覺禪師所述。真覺本習止觀。一日開大般若經。豁然大悟。遂往見六祖。遶牀三帀。振錫立。祖呵之曰。夫比丘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從何方來。生大我慢。師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師云。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須臾辭歸。祖云。返太速乎。師云。本非動靜。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靜。師云。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意也。師云。無生豈有意。祖曰。若非意。誰生分別。師曰。分別亦非意。祖曰。善哉善哉。舉此。真覺所造可知矣。遂留一宿。作此歌以證道。盛行於世。後有梵僧。傳歸西天。謂之證道經。人人受持。如中國之持金剛經也。
余晚年。栖心此道。甚切。偶其徒最公慧然。見訪。出示斯文。開味三反。不覺渙然水釋。精爽飛越。得其旨趣。雖去永嘉百餘年。如與同席語。豈非靈巖老師。致我至是耶。大似臨濟參黃檗。三遭毒手。初未知痛痒。及指見大愚。知老婆心切。便道佛法無多子。再參黃檗。檗知其故。遂語之曰。安得業風吹。大愚至。與爛打一頓。言猶未已。反遭臨濟一掌。余若到靈巖。不免亦效臨濟之作。且如靈巖面皮。濶千丈。厚百尺。諸仁還敢下手麼。若諦當分明。便與一掌。紹興丙寅。孟朔。參學弟子。右修職郎。特差蘇州南嶽梅汝能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