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
宋 宗頤集
禪苑清規序
真定府十方洪濟禪院住待傳法慈覺大師 宗賾 集
夫禪門事例雖無兩樣毗尼。衲子家風別是一般規範。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觸向面牆。實謂減人瞻敬。是以僉謀開士遍摭諸方。凡有補於見聞。悉備陳於綱目。噫。少林消息已是剜肉成瘡。百丈規繩可謂新條特地。而況叢林蔓衍轉見不堪。加之法令滋彰。事更多矣。然而莊嚴保社。建立法幢。佛事門中闕一不可。亦猶菩薩三聚。聲聞七篇。豈立法之貴繁。葢隨機而設教。初機後學冀善參詳。上德高流幸垂證據。崇寧二年八月十五日序。
昨刊此集盛行于世。惜其字畫磨滅。今再寫作大字。刻梓以傳。收者幸鑒。嘉泰壬戌虞八宣教謹咨。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目錄
第一卷
受戒 護戒 辨道具 裝包 旦過 掛搭 赴粥飯 赴茶湯 請因緣 入室
第二卷
上堂 念誦 小參 結夏 解夏 冬年人事 巡寮 迎接 請知事
第三卷
監院 維那 典座 直歲 下知事 請頭首 首座 書狀 藏主
第四卷
知客 庫頭 浴主 街坊水頭炭頭華戲嚴 磨頭園頭莊主廨院主 延壽堂主淨頭 殿主鐘頭 聖僧侍者爐頭直堂 寮主寮首座 堂頭侍者
第五卷
化主 下頭首 堂頭煎點 僧堂內煎點 知事頭首煎點 入寮臘次煎點 眾中特為煎點 眾中特為尊長煎點
第六卷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為堂頭煎點 通眾煎點燒香法 置食特為 謝茶 看藏經 中筵齋 出入 警眾 馳書 發書 受書 將息參堂
第七卷
大小便利 亡僧 請立僧 請尊宿 尊宿受疏 尊宿入院 尊宿住持 尊宿遷化 退院
第八卷
龜鏡文 坐禪儀 自警文 一百二十問 誡沙彌
第九卷
沙彌受戒文 訓童行
第十卷
勸檀信 齋僧儀 百丈規繩頌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目錄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一卷
受戒
三世諸佛皆曰出家成道。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傳佛心印。盡是沙門。葢以嚴淨毗尼方能洪範三界。然則參禪問道戒律為先。既非離過防非。何以成佛作祖。受戒之法。應備三衣鉢具并新淨衣物。如無新衣。浣染令淨。入壇受戒不得借借衣鉢。一心專注慎勿異緣。像佛形儀具佛戒律得佛受用。此非小事豈可輕心。若借借衣鉢。雖登壇受戒竝不得戒。若不增受。一生為無戒之人。濫廁空門虗消信施。初心入道法律未諳。師匠不言陷人於此。今茲苦口。敢望銘心。既受聲聞戒。應受菩薩戒。此入法之漸也。
護戒
受戒之後常應守護。寧有法死不無法生。如小乘四分律四波羅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一百眾學.七滅諍。大乘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竝須讀誦通利。善知持犯開遮。但依金口聖言。莫擅隨於庸輩。如不應食(蔥韭薤蒜園荽酒肉魚兔及乳餅酥酪用蠐螮卵猪羊脂。竝不應食。如遇病緣。寧捨身命。終不以酒肉俗味毀禁戒)非時食(小食藥石與果子米飲荳湯菜汁之類。如非齋粥二時。竝是非時之食也)並宜服禁。財色之禍甚於毒蛇。尤當遠離。慈念眾生猶如赤子。語言真實心口相應。讀誦大乘資發行願。尸羅清淨佛法現前。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故經云。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
辨道具
將入叢林先辨道具。所謂為山笠。拄杖。戒刀。祠部筒。鉢橐。鞋袋(內〔安〕布帕一條為脚布)。枕子。鈴口鞋脚絣。前後包巾。白絹複包。絛包。枕袋。蓋包。小油單。柿油單。布臥單。綿被。淨巾三條(一蓋被。一喫食。一常用)。小淨瓶。浴巾。浴裙。函櫃小鏁。如茶器并其餘衣物。竝隨家豐儉。
裝包
前包內安僧衣(手帕複訖。坐具[果/衣]之)。偏衫或夾襖背心。應係淨衣。前包內安置。後包內安被單。綿衣。襯汗。應係觸衣之類。先用白絹複複訖入包包。枕袋內安浴巾。浴裙。笠子內安聖像經文。茶器之類裝包之法當繫裙在偏衫之上。先上前包。次繫包枕。次打後包。次絡右肩。掛鉢於左腋下。鉢口向身。次絡左肩。掛鞋袋於右腋下。先插戒刀於右腋下。次插祠部筒於左腋下(祠部袋用絛或帶絡肩上。更用絛帶一條橫繫腰間。如未打後包。以前繫掛定。倒飜起祠部筒然後上後包。更是便)次繫包絛(然後插枕子茶筒淨瓶放絛上。在前包左右安置之)。戴笠之法。右手仰把笠緣。提起旋轉安頂上平戴為最。不得前仰後低。或左右傾側。下笠之法亦當仰手旋轉下之。只用右手仰把笠緣當右肩提之。拄杖之法。有枝者為觸頭。無枝者為淨頭。行時淨頭在前。右手攜之。如下笠時在左手內。路上逢人如略問訊。仰左手把拄杖。仰右手下笠。斂杖笠當胷。離寺之法。與同袍敘別訖。於三門外簷下上笠。入寺之法。於三門外簷下下笠。左手攜杖。乃垂杖頭。右手提笠當右肩。如遇同袍斂笠近胷表敬而已。如便掛搭。於僧堂前門南牀上。先仰安笠子。次以拄杖安牀當上(當字聲去)。淨頭在北。先取淨缾茶筒枕頭安笠內。次解包絛亦安笠內。以鞋袋安地上。鉢囊安笠上。解後包并包枕安牀上。次下前包安笠內。或安後包單上。先取袈裟坐具出。然後將枕子包絛包枕前包都入後包內繫縛訖。將淨巾攜鞋袋(後架)洗足。具鞋韈却以鞋袋盛草鞋安牀下。布巾淨手訖。搭袈裟。袖祠部詣堂司相看。掛搭了。如堂中有函櫃。即收行李安函櫃中鏁之。笠子拄杖歸寮。如堂中無函櫃收行李。赴寮人事了。聽寮主首座指授處所。相看畢。掛鉢安被於僧堂內。茶筒文字置寮中案上。
旦過
入門先問旦過所在。入寮解卸訖。具威儀到客位云。暫到相看。知客出。各觸禮三拜。暫到辭云。此際經過幸獲瞻對。知客辭云。川途跋涉到來不易。隨後知客皆詣寮迴禮。如看住持人。亦當詣寮迴禮。若欲掛搭。歇一兩日。詣堂司相看。
掛搭
具威儀。袖祠部(如二人已上則推一人。人事精熟。或戒臘高者。為參頭)。於堂司相看。尋行者報維那云。新到相看。相見各觸禮三拜。喫茶罷。起身近前云。久嚮道風。此者特來依棲左右。且望慈悲。維那云。山門多幸。特荷光臨。乃各人依戒臘次第呈祠部與維那。維那收訖(次第安箱內)。新到觸禮一拜云。此際多幸。深謝溫存。維那答一拜云。官待蕭疎。且希以道為念。不喫湯。維那送出。堂司云。請上座歸堂掛搭。新到於僧堂前門南頰而入聖僧前(參頭在北邊)立定。大展三拜。收坐具。從首座位巡堂一匝。却到聖僧前問訊畢。於前門內南頰牀下版頭第三位次第而坐。維那依戒臘上牀曆訖。令行者箱內托祠部相隨入堂(有處維那先於聖僧前燒香)。新到起身牀前立。相問訊了。維那次第過祠部訖。於版頭面東南觸禮一拜。新到亦觸禮一拜。維那依戒臘次第掛搭觸禮一拜。維那常占上手(如前門北頰維那面東北。如前門南頰即面東南。如後門北頰即面西北。如後門南頰即面西南也)。掛搭訖。維那出(有處出前門。有處出後門)。新到相送(後門出者。新到不過門限。前門出者門外相別)。維那云。請某上座於某上座於某寮抽解問訊而別。新到歸寮。尋寮主云。新到相看。見寮主各觸禮三拜。茶罷。參頭以下起身近前云。維那指揮令入上寮依棲左右。於是寮主看詳戒臘高低。指參頭以下一例就看讀牀按掛搭。各觸禮一拜。新到於聖像前次第立定。問訊訖。巡寮罷。乃尋寮中首座相看。各人觸禮三拜。取行李。咨問寮主。首座安排。乃上堂頭看侍者(未用作禮)云。新到禮拜和尚。相煩侍者咨報(如堂頭人客相看。或歇息。即延客茶湯。如無阻節。便可引領。即未用點茶)。侍者乃問。上座是入室弟子否。是法眷否。如不是入室并法眷。即一道相看。若是入室弟子。候新到人事罷方可相看。侍者乃先報堂頭云。若干人新到。若干人入室弟子。若干人法屬。禮拜然後引入。新到兩展三禮如在上。法眷亦兩展三禮。所以還住持人公界之禮也(然住持人不當受禮。亦不可觸禮住持人。但云。少間詣寮禮拜。當選近上寮舍安排。住持人詣寮迴禮。如親密尊長即大展九禮。免則兩展三禮。又免則觸禮三拜。如法眷稍疎。即兩展三禮或觸禮三拜。如至親法眷。不論尊[(白-日+田)/廾]。知事頭首小師行者竝合入事)。
入室弟子洎法眷卑行。竝大展九拜。或兩展三拜。參頭曲躬近前云。久嚮和尚道價。此日獲奉尊顏。下情不任喜躍之至。退身依位又一展云。某寒暄。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正月孟春猶寒。 二月仲春漸暄。 三月季春極暄。 四月盂夏漸熱。五月仲夏毒熱。 六月季夏極熱。 七月孟秋猶熱。 八月仲秋漸凉。 九月季秋霜冷。 十月孟冬漸寒。十一月仲冬嚴寒。 十二月季冬極寒)。入室弟子云。久違和尚慈誨。此日獲奉尊顏。法眷云。久承和尚法蔭。此日獲奉尊顏。下情無任。及寒暄同前。茶湯罷。乃看侍者庫司首座書記藏主。知客云。此日多幸獲依棲。略敘寒暄(各觸禮三拜。如曾作暫到知客處。更不作禮)。詢問久住。如浴主有煎點。即看浴主。及詢問法眷兄弟相看禮拜。三日內常在寮中及僧堂內守。待請喚茶湯。不得閒遊。免令尋覔。侵晨早起。恐請者喧眾(有處住持人知事頭首當日就寮迴禮。新到但問訊而退。更不就座。知事頭首於諸寮相看。竝居客位。唯住持人可居主位。新到竝出門迎送)。若欲起離。須守堂儀。半月并點入寮茶訖。或聖節上殿罷臨行。告白寮主并上下肩。方可前去。如名德人入院掛搭。住持人并維那知客同送入獨寮安下。次則維那送入。或從眾寮內遷出。或自監院首座藏主退下。於獨寮抽解。竝須於堂頭謝寮。或大展。或兩展三拜。或觸禮三拜。禮數隨宜。次謝維那。或問訊。或觸禮三拜。至起移日却於方丈及維那處退寮。禮數隨宜同前。戶鈎魚鑰竝當面呈納維那。方可前去。新到掛搭如經本院曾作知事頭首化主。竝於前資寮抽解。諸方辨事才德之人。并命服師名者。竝於上寮安排。自兩人以上更不謝寮退寮。結夏未終。堂儀未滿。實有急幹。須白堂司請假。不得擅便前去。山門當有重罰。若請假遊山。若過半月。須呈祠部。再守堂儀。判憑式。某院褐紫衣僧某右某所有某年文帳在某寺院供申。今執本名度牒六念戒牒共三本全。赴使衙呈驗。欲判公憑。往某處巡禮為地頭。伏乞某官特賜筆命施行。伏候台旨(或指揮)。謹狀。年月(用院印)日具。前位某狀。
○批憑式具位同前。右某伏為昨於某月某日於某處起判公憑。往某處巡禮為地頭。今為氣疾發動前去未得。恐違公憑程限。伏乞批鑿。未敢專擅。伏候裁旨。謹狀年月(不用印)日具。前位某狀。
赴粥飯
粥飯坐位須依戒臘資次。早晨開靜之後。齋時三下已前。先於食位就坐候長版鳴。及打三下即起身下鉢(舊說不得過三位)。放鉢須當上肩。打木魚已後竝不得入堂。入堂之法。前門入者竝從南頰入(先舉右足)。所以不從北頰入者。尊住持人也(後門入者。上間坐即北頰入。先舉左足。下間坐即南頰入。先舉右足)。於聖僧前問訊訖坐。上牀之法。問訊鄰位。先以右手斂左邊衣袖腋下壓定。復以左手斂右邊衣袖略提提。然後兩手提面前袈裟。次併以左手提之。即踏牀近裏而坐。然後棄鞋。先以左手托牀。次先縮左脚上牀。次收右脚。舉身正坐。左脚壓右脚。敷袈裟蓋膝上。不得露內衣。亦不得垂衣坐牀緣。須退身一鉢許地。以明護淨(一安袈裟。二展鉢盂。三頭所向。是名三淨)。監院維那直歲侍者等在堂外上間。知客浴主炭頭街坊堂主等在堂外下間。鳴鼓三通。住持人赴堂。知事頭首依位問訊。堂前鳴鐘。大眾同下牀。住持人入堂。問訊聖僧罷。與大眾問訊。然後就位。復問訊訖。住持人就座。大眾方可上牀。侍者沙彌參隨住持人下堂外排立。候大眾坐。一時問訊。然後侍者入卓子問訊出。次後維那入堂。聖僧前問訊罷。燒香就站槌邊立。大眾展鉢(洪濟添打槌一下云。大眾各念心經三卷。回向某人。諸方設土地粥方有此一槌)。如遇吉凶齋設。行香罷。跪爐次。槌一下云(稽首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或云。佛法僧寶。最勝良田。凡所歸投。皆彰感應。或云。水澂秋月現。懇禱福田生。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葢槌邊不可誦長偈也)。今晨修設有疏。恭對雲堂代伸宣表。伏惟慈證。宣疏罷云。上來文疏已具披宣。聖眼無私諒垂昭鑒。仰憑尊眾念(良久云)清淨法身等。下槌太疾即打著佛脚。下槌太漫則打著佛頭。如遇尋常填設。即白槌云。仰惟三寶咸賜印。知更不歎佛也。十聲佛罷。良久打槌一下。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生天。究竟常樂。又云。粥是大良藥。能除消飢渴。施受獲清凉。共成無上道。齋云。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養。鑽飯云。施者受者。俱獲五常。色力命安。得無礙辯。已上竝引聲高唱也)。施食訖。行者喝食入(〔喝〕食須言語分明。名目不賺。若有差悞。受食之法不成。須令再唱。行食太速。受者倉卒。行食太遲。坐久生惱)。食遍。維那白槌一下。首座接食觀想訖。大眾方食。維那於聖僧帳後轉身問訊首座(乃請首座施財)。却歸本位打槌一下。首座施財(〔喝〕云。財法二施。等無差別。檀波羅蜜。具足圓滿)。庫頭或維那次第行襯(輕手放僧前單上。意在恭敬。眾僧合掌受襯。不得眼覷。及不得將襯錢擲被位作聲。齋畢收之)。展鉢之法。先問訊。解複帕。取鉢拭。疊令小。及匙筯袋當面近身橫放。次展淨巾蓋膝。開複帕及疊三角向裏。令齊整。一角垂牀緣。先以兩手開鉢單覆右手。把向身單緣蓋鉢盂上。即仰左手取鉢安單上。左邊以兩手頭指拼取鐼子。從小次第展之。不得作聲。如坐位稍窄。只展三鉢。次開袋取匙筯(取則先筯。入則先匙)。安橫於頭鐼之後。匙筯頭向上肩。鉢刷安下肩。單外緣刷柄向外。以待出生。行食之法。當淨人自行。僧家不得自手取食。淨人行食禮合仾細羹粥之類。不得污僧手及鉢盂緣。點杓三兩下。良久行之。曲身斂兩手當胷。粥飯多少各隨僧意。受食之法。兩手捧鉢低手離鉢單。平鉢受之。應量而受。不得有餘。維那未白遍槌。不得擎鉢先作供養。候聞遍槌。合掌揖食。次作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故應受此食也)。然後出生(未作五觀非己食分。不得出生)。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喫食之法。擎鉢就口。不得將口就食。鉢盂外邊。半已上名淨。半已下名觸。以頭指安鉢內第二第三指傅鉢外。第四第五指不用。鐼子亦如之。取鉢放鉢及拈匙筯不得有聲。四分律云。正意受食。平鉢受羹飯。羹飯俱食。以次食。不得挑鉢中央食。無病不可得為己索羹飯。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不得視比座鉢中起嫌心。當繫鉢想食。不得大摶飯食。不得張口待飯食。不得含食語。不得摶飯擲口中。不得遺落飯食。不得頰飯食。不得嚼飯作聲。不得噏飯食。不得舌舐食。不得振手食。不得手把散飯食。不得汙手捉食器。已上律文竝宜遵守。亦不得抓頭令風屑墮盂鐼中。亦不得搖身捉膝踞坐欠伸及搐鼻作聲。如欲嚏歕須當掩鼻。如欲挑牙須當掩口。菜滓果核安鐼鉢後屏處。以避隣位之嫌。如隣位鉢中有餘食及果子。雖讓不得取食。及隣位有怕風之人。不得使扇(如自己怕風。白維那堂外喫食)。或有所須。默然指授。不得高聲呼取。食訖。鉢中餘物以鉢拭淨而食之。頭鉢受水。次第而洗。仍不得於頭鉢內洗鐼子。次第拭鉢鐼令極乾。匙筯洗拭盛袋內。鉢水之餘不得瀝牀下。棄鉢水真言曰。唵摩休羅細莎訶。頭鉢以下以兩手大指拼安鉢內。仰左手把鉢取安帕複中心。覆右手把近身單緣蓋鉢盂上。兩手疊單安鉢口次。以向身帕角覆鉢上。又以垂牀緣帕角向身覆之。然後疊淨巾兼匙筯袋鉢刷在帕上。以鉢拭覆之。複鉢盂訖。聞下堂槌。念食訖偈(飯食訖已色力充。威震十方三世雄。回因轉果不在念。一切眾生獲神通)。住持人出起身掛鉢。令掛搭單齊整。蹲身踞牀坐。然後左手斂後裙衣襯體覆牀緣。徐徐垂足而下。不得跨牀便下。如堂內大坐茶湯。入堂出堂。上牀下牀。竝如此式。粥後放參。即住持人出堂打放參鐘三下。如遇早參更不打鐘。如為齋主。三下後陞堂。亦須打放參鐘。大坐茶湯罷。住持人聖僧前問訊出。即打下堂鐘三下。如監院首座入堂煎點。送住持人出。却來堂內聖僧前上下間問訊罷。盞槖出。方打下堂鐘三下。大眾方可下牀。出堂威儀竝如入堂之法。
赴茶湯
院門特為茶湯。禮數慇重。受請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請已。須知先赴某處。次赴某處。後赴某處。聞鼓版聲及時先到。明記坐位照牌。免致倉遑錯亂。如赴堂頭茶湯。大眾集。侍者問訊請入。隨首座依位而立。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詳就座。棄鞋不得參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聲。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坐具垂面前。儼然叉手朝揖主人。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熱即叉手在外。寒即叉手在內。仍以右大指壓左衫袖。左第二指壓右衫袖。侍者問訊燒香。所以代住持人法事。常宜恭謹待之。安祥取盞槖兩手當胸執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若上下相看一樣齊等則為大玅。當須特為之人專看。主人顧揖然後揖上下間。喫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盞。不得呼呻作聲。取放盞槖不得敲磕。如先放盞者。盤後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錯亂。右手請茶藥擎之。候行遍相揖罷方喫。不得張口擲入。亦不得咬令作聲。茶罷離位。安詳下足。問訊訖。隨大眾出。特為之人須當略進前一兩步問訊主人。以表謝茶之禮。行須威儀庠序。不得急行大步及拖鞋踏地作聲。主人若送迴。有問訊致恭而退。然後次第赴庫下及諸寮茶湯。如堂頭特為茶湯。受而不赴(如卒然病患。及大小便所逼。即託同赴人說與侍者)。禮當退位。如令出院。盡法無民。住持人亦不宜對眾作色嗔怒(寮中客位并諸處特為茶湯。竝不得語笑)。
請因緣
或半月堂儀罷或。一二日茶湯罷。各隨住持人建立。於入室前相看。侍者咨問請話。侍者報訖然後入參頭已下面北立定。次第燒香畢。參頭出班當面問訊。轉身禪椅西南角問訊云。某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伏望和尚慈悲開示因緣。若堂頭聽許。參頭歸位與大眾大展三拜。收坐具起。大眾轉身禪椅西邊東面次第問訊而立。請因緣訖。參頭已下依舊位大展三拜問訊出(有處咨聞三拜。陳謝六拜。共九拜。有處咨聞陳謝各六拜。共十二拜。咨聞辭云。伏蒙和尚慈悲特賜。開允下情。無任喜躍之至。謝辭云。某等宿生慶幸。已蒙和尚慈悲開示因緣。下情無任威恩激切之至)。却下就寮。陳謝侍者或各觸禮一拜。或只問訊而已(或有處大眾立定。只參頭一人燒香。咨聞訖。歸位與大眾大展三拜。然後問訊罷同轉身。請話畢叅頭已下次第燒香。當面依位立大展三拜或六拜)。如上軌則各逐家風。須問侍者依而行之。不得執見檐版令主人怪怒(新掛搭人如舊曾問訊。即於入室時燒香稟問云。告和尚慈悲。乞依舊入室。允則大展三拜云。伏蒙慈悲特賜開允。下情無任感激之至。又退身三拜。如免。只大展三拜)。
入室
或分廊或分寮。或隔日或排日。或早或晚。各逐住持人建立。入室時到。侍者令行者裝香。當面設拜席(有處不拜。更不展席)竟。咨稟住持人。如有指揮入室。則掛入室牌。或打鼓或打版或敲入室牌。警集大眾。住持人坐。侍者方丈外東邊叉手立。如眾稍集排立定。或一行面東或兩行相對。侍者入方丈當面問訊。轉身禪椅東邊香臺後面南立。先問訊。左手上香。問訊訖。當面問訊出於大眾前問訊。請入室。侍者歸寮。入室人略轉身問訊大眾。依次第叉手而進。不得攙前令眾動念。於方丈門右邊入。先舉左足。當面問訊訖。轉身叉手禪椅西南角問訊而立。又先問訊然後吐露消息。不得語話多時。亦不得說世諦閑話久滯大眾。吐露竟。問訊退。當面禮拜(有處一拜。有處三拜。有處大展。有處觸禮)。面東轉身叉手從左邊出。先舉左足。所以避後來之人。免有衝撞。出方丈外。望住持人問訊乃去。至大眾前又問訊而出。或作兩行。入室入門便分兩向。東西次第送進(有處或舉話或通話或請益各分一時。不許相雜。有處混而為之)。大眾入室竟。侍者入室仍捲蓆而退(入室禮合燒香。燒香之法。初入方丈當面問訊訖。轉身叉手於香臺南。去向住持人問訊。右手上香。當面問訊。禪椅角立。今以滯時妨眾。故不燒香。有處門外設蓆一拜而退。亦恐妨眾也。入室人常令衣服完淨無帶垢膩。及令威儀齊整舉止安祥。以表敬重人之意也)。曉諭侍者。非緊急人客。要切事務。於入堂時不得通報。仍令行者不得出聲說話敲磕喧眾。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一卷
武夷虞知府宅書局刊行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二卷
上堂
如遇公界上堂。早參粥罷不放參。天明開靜。首座率大眾坐堂。聞一通鼓。首座大眾上法堂內次第鴈行側立。近法堂座為上首座。書記藏主知客浴主於大眾前自為一班次第而立。自餘頭首依眾而已。如有退院長老。在首座上相去兩位微側身面南而立。第二通鼓。四知事赴參。次第而行於法堂門內拜蓆近南面法座而立。監院在東。童行聞第一通皷於庫堂前排定立候。第二通皷即隨知事赴參。問訊法堂大堂大眾。過東邊面西而立。以北為上(赴叅童行須具鞋韈)。第三通皷。侍者報覆。住持人出。大眾普同問訊。住持人陞座於禪椅前立。先侍者問訊(燒香侍者即時上法座東邊不遠西面側立也)。次首座大眾轉身正望法座問訊。然後歸位。次知事近前問訊。與首座等對立法座為上。然後沙彌童行轉身法座前問訊訖依位而立(廬山圓通童行單行入法堂問訊。於東間作三行。依位立。知事問訊立。三行童行從南相續行到法座前立定。問訊訖。東邊頭行者先次行。次第相續歸舊位問訊立也)。知客引施主在知事上肩立。以上主事從眾並鴈行立側。聆住持人下座。大眾普同問訊。首座已下巡堂大眾立定。住持人入堂次。知事巡堂。如山門有茶。就位而坐。知事在門外。茶罷。住持人起。打下堂鐘。如不點茶。知事巡堂出祇候住持人。問訊而退。或三下後陞堂。早晨依例放參。參後更不巡堂。凡遇陞堂。除寮主直堂外並赴。違者山門當有重罸。深宜迴避。如有他緣急切等事。本非怠慢。赴參稍遲。如住持人已陞座。更不須入。亦當迴避住持人。勿令見之。大眾赴參不得戴帽子頭袖(住持人同)。如問話人有可笑之事。不得喧堂大笑及破顏微哂。當生慇重肅聽玄音。
念誦
三八日。堂司行者齋後稟覆住持人訖。然後掛牌。至時堂中大殿土地堂打疊洒掃。安排香火。鳴鐘集眾。大眾知事集。住持人從土地堂大殿僧堂次第燒香。唯佛前三禮。住持知事以下上間立。首座以下下間立。維那斂鐘念誦。初三十三二十三念皇風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伽藍土地護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為如上緣念清淨法身等云云。初八十八二十八念白。大眾。如來大師入般涅槃。至今皇宋元符二年已得二千四十七年(以後隨年增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伽藍土地護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為如上緣念清淨法身等云云。念誦罷。住持人先入依位立。首座以下巡堂立。侍者隨大眾後巡堂前門下間版頭空處立。知事末後別作一班次第巡堂。沙彌不巡堂在堂外面聖僧立。遇知事住持人出。躬身問訊。暫到隨大眾後門內立。退院長老如掛搭者。在首座下一位立。如不掛搭者。依客位立(後門北頰與住持人相對)。巡堂罷。大眾歸寮問訊喫湯竟。却入堂展單下帳(如山林並擊大鐘。住持人下殿。維那斂鐘。大眾問訊相繼念誦)。
小參
五日陞堂激揚宗旨。三八念誦報答龍神。請益玄言發明今古。小參家訓綱紀叢林。夫小參之法。初夜鐘鳴。寢堂設位。集知事徒眾。賓主問酬並同早參。提唱之外。上自知事頭首。下至沙彌童行。凡是眾中不如法度。事無大小並合箴規。所謂山門主首各自分司。無致亂倫庶圖安靜。首座朝晚坐堂早參及二時先赴。知事如無急幹動眾自合齊來。各運己長共興叢席。一時暫為賓主。終身便是師資。無恃功勤潛生懈慢。乃至雲堂兄弟直須道業精勤。晝夜諮詢遞相彫琢。明識規矩諳練叢林。遊方行脚自合裝包。達信馳書方宜擔籠。作務應歸屏處。經宿不得浸衣。不得掉臂搖身跳行蹲坐扠腰偃蹇舞手猖狂。行時先下脚跟爾乃足趾布地。瞻視常宜尊重。目前不過一尋。往來者切忌穿堂。上下間不得行道。經呪唯宜默誦。數珠不可有聲。晨參暮請之時只得儼然叉手。偏衫下須著內衣不宜露體。鈐口履鞋禮須穿韈。艸履無妨低打。脚絣裙下無垂袴口。踞坐收足常須按手蹇裳。叉手當胷握右手在上。合掌問訊斂指面相當。衩衣掛子不合看經。涕唾便旋豈宜向塔。睡則帶刀右脇。參時鴈立側聆。臥具衣服常須齊整。非己單蓆不得擅移。開單摺被低細用心。背面上床叢林齒笑。床上行立禮度乖違。袈裟臨臥淨巾疊襯。枕前無卸上衣。緩急提防賊盜。連床宴坐不得背靠版頭。廊廡經行切忌高聲語笑。堂中聚話夜後拖鞋揭簾不垂後手洗面桶杓喧轟涕唾有聲驚動清眾。褁作丸藥戲玩多言。尊殿上倚靠欄干。浴室內公然裸露。不依本分主管院門。走扇是非妄生節目。送亡僧無追慘之懷。遇唱衣有餘直之意。論修行不稟尸羅。爭坐位方排戒臘。粥飯不曾稱意。唯談他處供須。茶湯受請不來。只怪主人無禮。受人寄附併合衣盂。親近後住侮慢尊德。遠別師僧父母。本圖問道參禪。若無佛法身心。何以超凡入聖。設有一知半解。不須鼻孔撩天。縱饒廣學多聞。正好脚跟著地。有底偎刀避箭不肯荷負叢林。既非同死同生。可謂辜他先德。況是出家行脚入眾參禪。粥飯茶湯晨參暮請。語言事業動止威儀。應係眾中規矩。並當委曲提撕。若其緘口無言。迤邐玄綱墜地。後進如蒙法藥。應當刻骨銘肌。斂片善以無遺。剔纖瑕而必去。小參之設意在斯焉。
結夏
行脚人欲就處所結夏。須於半日前掛搭。所貴茶湯人事不至倉卒。四月十四日齋後掛念誦牌。至晚知事豫備香花法事於土地前集眾念誦(詞云。竊以薰風扇野。炎帝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是釋子護生之日。躬裒大眾肅詣靈祠。誦持萬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護得遂安居。仰憑尊眾長聲念云云。又云。念誦功德並用回向。護持正法土地龍神。伏願神光恊贊。發揮有利之勳。梵苑興隆。永錫無私之慶。再憑尊眾念十方等。略聲法事。打鼓赴堂也)。知事預令行者祇候。纔聞略聲法事即使打鼓。堂司預設戒臘牌香花供養(在僧堂前設之)。次第巡堂就位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本合監院行事。有故即維那代之)。念誦已前先寫牓。呈首座請之(牓云。庫司今晚就雲堂煎點。特為首座大眾聊表結制之儀。伏冀眾慈同垂光降。庫司比丘某等敬白)。十五日粥前。知事頭首小師法眷先來方丈內人事。如住持人隔宿免人事。更不須上方丈也。陞堂罷。知事近前兩展三禮(一展云。此際安居禁足。獲奉巾瓶。惟仗和尚法力資持。願無難事。又一展敘寒暄。觸禮三拜。住持人云。此者多幸。得同安居。亦冀某人等法力相資。無諸難事。首座大眾皆同此式也)。次首座大眾於住持人前兩展三禮。是時小師侍者卑行法眷沙彌在一邊立。未得與大眾雷同人事。大眾禮畢。知事先歸庫堂主位立。首座領大眾庫司人事觸禮三拜(是時小師侍者法眷等徃法堂上禮拜住持人)。次首座到僧堂前面南向。大眾面北。各觸禮三拜。依戒臘巡堂立定。知事入堂。聖僧前大展禮三拜起。於首座前觸禮三拜。大眾答拜。巡堂出。住持人入堂燒香。大展三拜起(是時小師於聖僧後避立。法眷隨大眾)。於首座觸禮答拜。巡堂同前(小師候大眾答拜起却依位立。〔祗〕候問訊)。住持人出堂。首座已下對禮三拜云。此際幸同安居。恐三業不善。且望慈悲。首座已下歸寮如候眾寮寮主。首座已下各觸禮三拜。致語同堂中之法。住持人從庫堂起巡寮。次第大眾相隨。送至方丈大眾乃退。然後眾僧各行隨意人事。堂頭庫司首座次第就堂煎點。然後堂頭特為知事頭首請首座大眾相伴。次日庫司特為書記頭首已下請首座大眾相伴。然後首座就寮。特為知事頭首請眾相伴。自餘維那已下諸頭首退院長老立僧首座。特為知事頭首就本寮煎點。
解夏
七月十四日晚念誦煎湯。來日陞堂。人事巡寮煎點並同結夏之儀。唯牓狀詞語不同而已。庫司湯牓(略云。聊表解制之儀)。土地堂念誦(切以金風扇野。白帝司方。當覺皇解制之時。是法歲周圓之日。九旬無難。一眾咸安。誦持諸佛洪名。仰報合堂真宰。仰憑大眾。已下與結夏念誦同)。知事等謝詞(伏喜法歲周圓。無諸難事。此蓋和尚道力廕庇。下情無任感激之至)。住持人謝詞(伏喜法歲周圓。皆謝某人等法力相資。不任感激之至)。堂中首座已下。寮中寮主已下謝詞(九夏相依。三業不善。惱亂大眾。伏望慈悲)。知事頭首告云。眾中兄弟行脚。須候茶湯罷。方可隨意(如有緊急緣事。不在此限)。
冬年人事
節前一日。堂頭有免人事。預貼僧堂前。至晚堂內庫司點湯(冬牓云。聊表至節陳賀之儀。年牓云。聊表改歲陳賀之儀。首尾同前)。堂頭就僧堂煎點(牓詞同前)。次日方丈內特為知事頭首請大眾相伴。次日知事就庫司特為首座已下煎點。首座維那以次煎點。各就本寮特為(如不免人事。即粥前小師等人事。上堂罷。大眾等人事巡堂)。
巡寮
堂上掛巡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設坐位香華。或茶或湯祇候。住持人近。鳴版集眾於寮外。次第向寮門排立問訊。參隨住持人入寮。寮主燒香罷。大眾問訊。或茶或湯。住持人說事訖。臨起。寮主近前展坐具陳謝(詞云。伏蒙和尚法駕訪臨。下情不任感激之至。次敘時暄)。如不受禮。大眾問訊。相送出寮(如非解結旦望巡寮。即不須相送巡寮)。
迎接
近上尊宿入院。預先集眾門首相迎。大眾同上法堂。住持知事大眾次第人事訖。送歸客位。却上看住持人。如不入客位。即便看主人。主人相伴巡寮却迴方丈喫湯而散。然後主人就客位陳謝。如非法屬。賓主皆用門狀。當日晚參。次日陞堂。置食特為。如平交已下即臨事看。詳接官之法(監司守令方動眾迎接)。知事在二門外。首座已下在三門內。從外為上。送官之法。首座大眾從內為上。並須齊整不得參差。如接送官員。住持人在法堂上。
請知事
知事諸監院(有處立副院也)維那典座直歲。先請知事頭首前資勤舊喫茶。茶罷。住持人咨聞。某知事告退。煩大眾同議。不知何人可充某知事。顧問再三。大眾無語。和尚即云。欲請某人充某知事。眾意如何。眾允即令侍者請某人。及某人相知并以次當請之人。再點茶罷。住持人起立云。某知事告退。不可闕人。欲請某人首座充某知事。且望大眾同共禮請。幸希不阻。且以佛法為念。請訖。兩展三禮(一展云。新戒乍入叢林。諸事生疎。過蒙和尚差請。下情無任恐懼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云。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乃觸禮三拜)。眾知事等賀住持人。兩展三禮(一展云。院門慶幸。且喜新請某知事已領慈命。下情無任欣躍之至。又一展敘寒暄并觸禮如前)。次與新知事遞相賀謝。各觸禮三拜(謝詞云。有荷推揚不勝慚悚。賀詞云。荷眾當才伏惟歡慶)。轉椅子當面喫湯。告眾鳴鐘集眾入堂立定。維那聖僧前燒香。乃密稟住持人。巡堂一匝問訊罷。打槌一下云。白大眾。前某知事告退。此務不可闕人。適奉堂頭和尚慈旨。令請某上座充某知事。謹白。再打槌一下。乃知事頭首前資勤舊同共近前勸請受訖。兩展三禮(謝詞同前)。時維那打槌一下云。今已請得某人充某知事訖。謹白。又打槌一下。知客引於聖僧前大展三禮收坐具。於首座前觸禮三拜。大眾答拜。知客引巡堂出。維那白云。請大眾送知事入庫堂。如請維那即知客(或頭侍者)白云。請大眾送維那入堂司。住持已下送至庫堂或堂司。住持人依主位立。新知事於住持人前兩展三拜。送住持人出。次歸位與同事人觸禮三拜。次與首座大眾觸禮三拜。送大眾出庫司或堂司。行者以箱複收衣被。歸本處安排。知客引巡寮先到堂頭照位喫湯。勤舊相伴次第巡寮竟。住持知事頭首同共新舊知事交割錢帛所記文簿等。或當日或來日點茶煎湯而退。次日庫司特為置食(新充知事且依舊來規矩。未得妄有更張及自誇詫。如有己見候款曲。與住持人及同事商量。可行即行可止即止。不得違公徇私擾亂大眾)。次日住持人堂中特為新舊知事煎點(茶牓云。堂頭和尚今晨齋退就雲堂點茶。特為新舊某知事即表賀謝之儀。兼請首座大眾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茶牓貼堂外上間。新監院候堂頭首座等茶湯罷。入堂與首座大眾煎點(茶牓云。庫司今晨齋退就雲堂煎點。特為首座大眾兼請諸知事相伴。伏望眾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齋前具箱複托茶牓呈首座(詞云。上聞首座今晨齋退特為堂中煎點。伏望慈悲降赴)。或觸禮三拜(此請會住院尊宿及立僧首座也)。或只問訊而退。茶牓即令行者貼堂外下間。及令行者請諸寮頭首。乃就堂頭禮請住持人。兩展三拜(一展云。今晨齋退堂中特為首座煎點。敬請和尚與大眾相伴。伏望慈悲特賜開允。又一展敘寒暄乃觸三禮拜)。自請同事入堂伴眾。次日庫堂內特為交代。知事頭首請首頭大眾相伴。然後知事首座頭首次第特為新舊知事煎點。如副院典座直歲即就庫堂。維那就堂司。特為同事交代煎點(唯堂頭監院首座入點煎點)。
文林郎寧國軍節度推官 吳時 挍勘。
朝奉大夫權知邵武軍主管勸農公事 周玭 再挍正。
朝請大夫新知郴州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營田 事借紫金魚袋 虞翔 刊行。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二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三卷
監院
監院一職總領院門諸事。如官中應副及參辭謝賀。僧集行香相看。施主吉凶慶弔。借貸往還。院門歲計錢糓有無。與收出入準備。逐年受用齋料米麥等及時収買。并造醬醋須依時節。及打油變磨等亦當經心。眾僧齋粥常運勝心。管待四來不宜輕易。如冬齋年齋解夏齋結夏齋多茄會(端午七夕重九。開爐閉爐。臘八二月半是)。如上齋會若監院有力自合營辦。如力所不及即請人勾當。如院門小事及尋常事例即一面處置。如事體稍大及體面生剏即知事頭首同共商量。然後稟住持人行之。自住持人已下。如有不合規矩。不順人情大小諸事。竝合宛轉開陳。不得緘默不言。亦不得言語麤暴。訓誨童行之法。宜以方便預先處置。不得妄行鞭捶。設有懲戒當庫堂對眾行遣。不過十數下而已。不虞之事不可不慎。如發遣行者出院。須十分有過。責伏罪狀稟住持人遺之。更不須決也。如違之不當。防避官中問難。如請街坊化主莊主炭頭醬頭粥頭街坊般若頭華嚴頭浴頭水頭園頭磨頭燈頭之類。應係助益常住。頭首須當及時稟住持人請之。不可怠慢遲延。施主入院安排客位如法迎待。如作大齋會。預前與諸知事頭首商量。免致臨時闕事。監院之體當尊賢容眾。上和下睦。安存同事。大眾常得歡心。不得倚恃權勢輕邈大眾。亦不得任意行事令眾不安。非疾病官客竝當赴堂。所貴二時行益。行者齊整。如庫司財用闕乏自當竭力運謀。不宜干紊主人及舉似大眾。如同事之人有才有德應推揚讚歎。如有職事不前及梵行可疑。當屏處密喻使激昂自新。令法久住。如有大故作過有害院門。亦宜箸白住持人知。自餘色容眾事坐視成功而已。
維那
梵語維那。此云悅眾。出僧中事竝主之。眾中新到掛搭。禮須勤重。諸方辨事及名德人。別選上寮安排。退院長老須依住持帖及開堂疏內資次。於堂內三版頭安排齋粥座位。如諸方名德亦依同類戒臘於三版頭次位安排。堂中冬夏替換氈蓆及凉簾暖簾掛帳下帳開鑪閉鑪結夏戒牌。須預前打疊。處置堂內香燈。洒掃堂前。供器客前。竝常提舉聖僧侍者堂司竝供頭行者。備辨寮舍門戶牕牖按位牀帳。動用什物常須照管整齊。如有闕少聞庫司及直歲添換。延壽堂病僧粥飯床帳。使令行者之類竝常與堂主同共照管。無令病人失所。院中諸小頭首如堂頭侍者聖僧侍者延壽堂主爐頭眾寮寮主首座閣主殿主竝維那所請。如殿閣內錢物浩汗即堂頭請之。如犯規矩大者稟堂頭令出眾。小者但令移寮。如有喧爭且盡禮和會。如兩爭人不伏。然後依規矩行遣。如眾中遺失。被主堅要搜撿。即白眾搜寮。如搜撿不見。則被主出眾或移寮。如失物不多即和會被主令休。免致喧眾及鈍滯叢林。聖僧錢只宜買置香燈供具。不得別處使用。如開筒取錢入堂司收掌。即同聖僧侍者上簿支破。如係大僧帳。須候官中指揮告報。然後出榜曉示取脚色驗祠部依自來體例收供帳錢物。如繳判公憑雖係庫司一面行遣。若經由維那司事更詳審允當。掛搭僧人。祠部公憑竝須相驗真偽。不得鹵莽。如僧病申官及津送亡僧。估唱衣物。繳納亡僧度牒。或紫衣師號文牒等。竝維那專切管勾。報庫司申官繳納公憑及亡僧度牒。不得過官中條限。讀疏白槌竝須詳審。令施主生善。新到茶湯特為。不得闕禮。及將新到戒臘報侍者知事頭首及掛搭本寮。貴知戒臘次第(新到某上座某年戒在某人下)。應令眾寮各造入寮牌臘次牌各一面。逐時抽添。所貴煎點坐位及寮主先後各無差悞。動眾普請除寮主直堂竝須齊赴。住持人除疾病官客輙不赴者。侍者出眾。
典座
典座之職主大眾齋粥。須運道心隨時改變。令大眾受用安樂。亦不得枉費常住齋料。及點撿厨中不得亂有拋撒。選揀局次行者能者當之。行令不得太嚴。嚴則擾眾。不宜太緩。緩則失職。造食之時須親自照管自然精潔。如打物料竝齋粥味數竝預先與庫司知事商量。如醬醋淹藏收菜之類竝是典座專管。不得失時。常切提舉。火燭依時俵散同利。務要均平。如合係監院直歲庫主所管。同共商量即可。竝不須侵權亂職。厨中竈釜什物如故舊損壞。則逐施抽換添補。教訓行者務循規矩。如堂中行益諸寮供過。竝須種種教詔令其通曉。及見師宿須問訊側立。擇靈利行者準備堂頭知事頭首等處供過。常覺察諸寮行者。慮有頑鈍供過不前。如知事頭首再留行者。即當權宜隨順不須堅要輪撥。典座係厨中喫粥飯。所食不得異眾。二時食辨。先望僧堂焚香禮拜訖然後發食。
直歲
直歲之職凡係院中作務竝主之所為。院門修造寮舍門窗牆壁動用什物逐時修換嚴飾。及提舉碾磨田園莊舍油坊後槽鞍馬舡車掃洒栽種巡護山林防警賊盜。差遣人工輪撥莊客竝宜公心勤力。知時別宜。如有大修造大作務。竝稟住持人矩劃。及與同事商議。不得專用己見。
下知事
執事一年外。夜間入方丈告退。觸禮三拜而出。來晨粥上維那白徧槌罷。乃從後門入。先打槌一下云。比丘某甲白大眾。昨奉堂頭和尚慈旨令入庫司充某和事勾當。今來心力勞倦告眾歸堂。謹白。又打槌一下。於聖僧後轉身來住持人前兩展三禮。住持人先令轉食卓子答拜。次於聖僧前大展三拜巡堂。出堂外與同事觸禮三拜。請新知事罷。住持人知事首座等送入堂內掛搭。於住持人前觸禮三拜伴送入寮。於住持人前兩展三拜先送出門。次與大眾問訊而而散。與新知事巡寮茶湯特為罷。却與新交代舊同事就本寮特為煎點。
請頭首
頭首者謂首座書記藏主知客浴主。竝同已前和會知事之法。受禮作賀一一如之。請同座僧眾伴送入寮。住持人前兩展三禮送出。與僧眾觸禮三拜。知客引巡寮。如知事巡寮之法。三日茶湯置食持為。如請首座。堂頭和尚就堂煎點(茶牓首尾同前。但改云。特為新請首座聊表陳賀之儀。如有舊首座即云。特為新舊首座聊表賀謝之儀。兼請知事大眾同垂光伴)。次日首座却為書記(如無書記即特為。以次頭首)。大眾就堂煎點(請狀云。首座比丘某啟。取今晨齋退就雲堂煎點。特為書記大眾。仍請諸知事相伴。幸冀法慈同垂光降。月日具。前位某狀。封皮云。狀請書記大眾具。前位某謹封。仍粘在狀前箱內。呈請訖。貼僧堂南頰。次請堂頭入堂相伴。齋前令行者請知事頭首。齋時長版後。眾集定。首座即起聖僧前燒香。大展三拜巡堂一匝出竝問訊。堂外僧只在堂外。封監院維那喫食。仍先白第二座權代呪食)書記藏主浴主水頭街坊炭頭。凡係堂頭所請之人。竝就本寮煎點。堂頭侍者聖僧侍者殿主堂主淨頭爐頭之類。竝係維那所請。院門三日茶湯特為。藏下殿主街坊表白。竝係藏主所請。院中茶湯特為同前。
首座
首座之職表儀眾僧。舉正非法。堂中座位衣單掛鉢展鉢喫粥喫飯或茶或湯。皆須[伭-〦+一]細齊整。凡是堂中一切不如法事。於粥前以輭語曰眾。言須簡當。首座喫食不得太急。須當欵曲相伴眾僧。不得先了拱手視眾。令眾怱遽。如粥飯造作不如法。或行益緊慢不調。竝合首座點撿。說與主事人。所貴堂眾安樂。放參前首座入堂。聖僧前燒香罷就位坐。堂司行者報諸寮云首座坐堂(慧林打寮前版三下報眾)。大眾入堂。依單位相向而坐。堂司行者先稟堂頭掛放參牌。然後堂前上簾。行者於首座前問訊低聲云。和尚放參。復於聖僧前躬身正立喝放參。然後打放參鐘。展單下帳罷。歸寮問訊喫湯隨意。如遇念誦。歸寮問訊喫湯罷然後入堂展單下帳。昏鐘下窗簾。明即捲之。堂中大眾未開靜前不得令捲單疊被上帳。恐喧大眾。粥後開靜已去。晚間放參已前。竝不得展單盖被而睡。早晨長版齋時三下方可下鉢。入堂時念佛時竝不得覆頂。遍槌罷。首座揖食罷。然後作觀。作觀罷安詳出生。候首座喫食大眾方食。食訖掛鉢乃至下床竝須詳緩。不得麤躁。已上竝是首座撿舉指示。
書狀
書狀之職。主執山門書疏。應須字體真楷言語整齊。封角如法。及識尊卑觸淨僧俗所宜。如與官員書信尤不得妄發。每年化主書疏預先安排。即時應副子細點拾。恐封角差賺及漏落施主明[銜-金+缶]。如寫常住書信即用常住紙筆。如寫堂頭書信即用堂頭紙筆。如發自己書信不宜侵用。輕塵積嶽宜深戒之。新到茶湯特為。禮不可闕。院門大牓齋會疏文。竝宜精心製撰如法書寫。古今書啟疏詞文字。應須遍覽以益多聞。若語言典重式度如法。千里眉目一眾光彩。然不得一向事持筆硯輕侮同袍。不將佛法為事。禪月齊己止號詩僧。賈島慧休流離俗宦豈出家之本意也。
藏主
藏主掌握金文。嚴設几案。準備茶湯油火香燭。選請殿主街坊表白供贍本寮及看經大眾。請案之法。先白看經堂首座。借問有無案位。欲來依棲。如有案位即相看藏主白之。茶罷。藏主引至經堂案位前。各觸禮一拜。送藏主出。聖像前大展三拜起。觸禮首座一拜。巡堂一匝。相看殿主。乞依時會經竝無拜禮。早晨大眾起。晚間放參前。殿主鳴鐘會經交點出納。會經僧應於藏內燒香禮拜。慇重捧經路中。不得與人語笑。案上不得堆經。安置筆硯雜物及禪策文字。點燈上油退燈竝宜躬親欵曲[伭-〦+一]細。恐毀污聖教。堂中不得接待賓客。有人相訪默揖歸寮。亦不得於看經窗外與人說話。恐喧大眾。如雲霧陰濕。或拭手未乾。或於火上。或在月下。竝非看經所宜。還卷之法。緊則損經。慢前不齊。不得以身倚案壓經。不得口[口*(銜-金+缶)]經帶。開函之法。兩手捉上蓋。左仰右俯交手取之。輕放案上不令有聲。蓋函之法。右仰左俯交手合之。亦須[伭-〦+一]細。開經摺帶還卷繫絛各有儀式。請問堂中看經首座及慣熟之人。經案邊竝不得解繫衣服把針捫虱。如不識字先撿篇韻。猶有疑者方可借問。問字若繁有妨看轉。如暫離案竝須蓋覆。亦不得將袈裟疊安經上。看經時端身正坐不得出聲。及動唇口竝緣他事。如夜間開靜退燈。即時隨眾歸堂。不得留燈違眾令首座動念。如晚間移下燈版。上油訖却有事故不及赴堂看經。則取託鄰案移下燈版。如欲退案亦先白看經堂首座及藏主。還經入藏方可如意。已上所說竝當藏主曉諭。眾人若不如法方便開示。所有支收文曆竝須開坐分明。只係堂頭簽押。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三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四卷
知客
官員檀越尊宿僧官及諸方名德之人入院相看。先令行者告報堂頭。然後知客引上竝照管人客安下去處。如尋常人客只就客位茶湯。欲往堂頭庫下及諸寮相看。只令行者相引。旦過寮內床帳動用常須齊整。師僧旦過且在溫存。檀越齋設相看行香竝係知客引領。賓客相看竝須恭謹。不得妄談無益之事。常須如實讚歎主人知事頭首竝大眾美事。令人生善。家醜不得外揚。
庫頭
庫頭之職。主執常住錢糓出入歲計之事。所得錢物即時上曆收管。支破分明。齋料米麥常知多少有無。及時舉覺收買。十日一次計曆。先同知事簽押。一月一次通計。住持人已下同簽。金銀之物不宜謾藏。見錢常知數目。不得衷私借貸與人。如主人竝同事非理支用。即須堅執不得順情。常住之財一毫已上竝是十方眾僧有分之物。豈可私心專輙自用。如非院門供給檀越及有力護法官員。竝不宜將常住之物自行人事。如有借貸米麥錢物。除主人及同事自辨衣鉢外。常住之物不可妄動。當庫行者須有心力。解計筭。守己清廉。言行真的。眾所推伏方可委付。如山野寺院。城市稍遠。眾僧所用及藥蜜茶紙之類亦宜準備僧行回買。常存道念不可憚煩。病僧合用供給之物不得闕少。如遇打給即時應副。如倉廩疎漏雀鼠侵耗。米麥蒸潤。常住物色頓放守護。若不如法。竝係庫頭照管。白同事人處置。
浴主
(已上竝為六箇頭首)
設浴前一日刷浴燒湯。至日齋前掛開浴或淋汗或淨髮牌。鋪設諸聖浴位及淨巾香花燈燭等。竝眾僧風藥茶器。齋後打版。同施主入堂內燒香禮拜。請聖入浴。良久打疊鳴皷。請眾前兩會眾僧入浴。後一會行者入浴。末後住持知事人入浴。浴室內打版之法。一湯二水三滿。入浴之法。老宿上堂。後生下堂。各具淨巾浴具。不得裸露無慚。高聲語笑。敲磕桶杓。涕唾污穢。洗浣衣物。火焙烘風。及赤脚趨浴。觸污淨道。竝眾僧浴水常須回互尊長。不得唐突。如有違法。亦須浴主輭語開喻。不得作色忤眾。切宜依時設浴供給寮眾。不可闕事。遇開浴日。守待打併火燭了當。竝刷浴室令淨。方可隨意歇息。文曆只係堂頭簽押。
街坊水頭炭頭華嚴頭
粥街坊米麥街坊菜街坊醬街坊水頭炭頭燈頭華嚴頭般若頭經頭彌陀頭。竝是外勸檀越增長福田。內助禪林資持道果。若非契聖運心。何以普酬眾望。
磨頭園頭莊主廨院主
磨頭之職。漏篩欲細所以去瓦礫也。塵篩欲麤所以去塵坌也。漏篩須用扇車。塵篩須打三百。新麥不須淘洗。煞麥宜淘。二斗拌八斗。以陰之九月淘三斗。每月增一斗。至十二月淘六斗。正月淘五斗。每月減一斗。至四月淘二斗。淹拌一宿令不乾不濕。此其大法也。故諺云。麤塵細漏按四季淘麥。然更看麥之乾濕增減淘陰。麥乾或濕取麵稍難。第一第二若不細磨麵亦難得。第一第二是蒸作麵。第三是濕麵。第四第五是洗麵。羅須轉開不宜脚蹴。磨用布裙庶免塵污。磨邊不宜積糞。常令纏道乾平。兩次餵飼頭口水艸無令失時。夏月日長多渴。更增一次飲之。套項常令平正。拽細宜在整齊。照管綰絆隄防磨[揆-天+示]。病患者及早醫治。羸困者即容歇息。行者人工之類。懃懃策發道心。園頭之職。糞地築畦布種生芽。澆水耘草。竝須及時。應當審問諳練慣熟之人。相度天時地利。常令蔬菜相續。存留好者供眾。有餘方可出賣。逐時修換家事。常與典座圓融。大略言之。初春種萵苣蔓菁莙薘。寒食前茄子瓠子黃瓜決明葵菜蘭香。五月半種蘿蔔。六月半種秋黃瓜。七月半種薹子菠薐。
○莊主之職主官二稅耕種鋤耨收刈持梢栽接窠木泥築垣墻收般糞土。須及時躬親部領。守護地邊明立界至。飲飼頭口省减鞭打。安停客戶選擇良家。針線婦人常居顯處。錢穀文曆收破分明。酒肉蔥薤無使入門。展散投託不須應副。行者人工方便駈策。南鄰北里善巧調和。閑雜之人慎無延納。師僧旦過恭謹承迎。無以常住錢物抄注諸方。僧供。忽若牛驢歿故。竝須掘地深埋。早持皮角輸官。無使公司恠問。如有踐踏田苗侵犯禾稼。但可叮嚀指約。不得捶罵申官。秋成場戶主客抽分計結。文曆分明。更與多方饒借。如有剏造飜修預白院門知事。
○廨院主之職。主院門收糴買賣僧行宿食探報郡縣官員。交替應報公家文字。或收蔟院門供施財利。或迎待遠方施主。
延壽堂主淨頭
堂主須請寬心耐事道念周旋安養病僧善知因果之人。堂中所用柴炭米麵油鹽醬菜茶湯藥餌薑棗烏梅什物家事。皆係堂主緣化。如其無力。唯米麵油炭。就常住打給。如病僧入堂將息。令行者打疊床位如法安排煎煑湯藥供過粥飯。逐時問訊。務令適意。如病人苦惱多生嗔怒。粥飯湯藥動不如意。及呻吟叫喚屎尿狼籍。竝須憫念看承。不得心生厭賤。如欲沽酒下藥及。以浸藥為名食啖魚肉葱薤貴圖補益。是時堂主當於禁戒因果善言開諭。令堅正念勿縱邪心。嚴戒供過。行者剪剃針線之人。不得潛隱藏帶酒肉入堂(合藥如須用酒。當令院外浸漬。及以酒糊為丸。煎藥用葱皮合藥。肝腎魚肉尚猶不可。何況恣心食啖也)。病僧若可擔擎及稍進粥飯。勸令持齋不宜輕毀禁戒。堂中鍋釜不得令人練帛有妨病僧使用。非係堂中將息之人。不得延客粥飯(有處病僧在堂。竝上文曆。以憑庫司打給。竝請齋襯)。病僧如稍困重。報堂司抄劄。遷重病閣。(若非道眼精明。竝勸令專念阿彌陀佛。祈生淨土。若勸率同袍打磬念之極妙)。八福田中看病最為第一(佛法僧父母師長貧窮橋梁義意疾病乃八福田也)。況出家之人雲遊萍寄。一有疾病誰為哀憐。唯藉同袍慈悲安養。誠為重任豈可輕心。
○淨頭之職。五更上燈。日出收茆。籌淨布浸之。次刷洗茆槽併疊掃地。添換茆籌淨巾竝灰土皂角。打當水廨。齋後洗濯籌布。晚後燒湯上油。常令湯水相續。無使大眾動念。淨頭者行人之所甚難當。人之所甚惡。可謂無罪不滅。無罪不愈。無福不生。同袍拱手上廁。寧無慚愧之心。
殿主鐘頭
殿主閣主塔主羅漢堂主水陸堂主真堂主鐘頭。拂拭塵埃列正供具。以時洒掃莊飾香燈。參後展蓆以待眾人瞻禮付法。傳說罽賓吒王死作千頭魚。常為劒輪斫首。痛不可言。每聞鐘聲則劒輪不下。晨昏扣鐘無非佛事(高僧傳。釋智興如法鳴鐘。聲震地府。受苦者皆解脫)。
聖僧侍者爐頭直堂
聖僧侍者供過齋粥茶湯香火燈燭。及與堂司行者洒掃堂中。拂拭函櫃打疊几案。列正供具。齋時供養罷。收聖僧襯錢入筒(筒安首座版頭柱上。以襯錢略呈首座入之)。二時打下堂槌(候住持人複鉢方可進槌。即退身於聖僧帳後立。以避住持人問訊大眾)。如聖僧所得衣物施利。除袈裟襯錢同維那收掌支破外。自餘巾帕針線茶藥看經錢結緣等物。竝係聖僧侍者所得。
○爐頭雖維那所請。亦係炭頭和會選舉。十月一開爐。二月一閉爐。放參前裝爐。粥前添炭相度寒暖。臨時添减。如天暖炭多則枉用信施。如天寒炭少則大眾冷落。掃箒拂拭常令嚴淨。兄弟圍爐遞相迴避。不得畵灰撥火。敲火筯作聲。聚頭閑話。擅便取火熨焙等用。如直堂之法。從上間第二座被位為頭。次第輪轉終而復始。主看守堂中眾僧被位衣鉢。早晨長版時大眾集時。將直堂牌於當日上座前問訊云。上座今日直堂。交牌訖問訊歸位(如食位與被位相遠。即須記被位。不看之人於何知粥飯。所貴至時不煩尋討。如只在鄰位。亦當下床納牌。受牌人但問訊納之。並不下床)直堂人常在堂中。於上下間照管。如有所幹須請熟分兄弟暫時看守。竝不得赴陞堂及延壽堂竝外請念誦諸處茶湯。如全眾出入。除維那指揮鏁堂。竝不得擅離所守。至放參後方可隨意。如堂中去失。係是放參已前。方是直堂人任責(直堂以放參為限也)。欲開函櫃或抽衣被。竝先白直堂人知。如不先報即當審問。開靜已前放參已後。眾中兄弟竝不得開函櫃及抽取衣被。如送入衣被則不妨。如有所犯。即鄰位及眾人呵止。不得規避直堂預遷被位。令堂眾動念。
寮主寮首座
寮主依入寮先後輪請。或當一月。或當半月。或十日。各逐所在。主看守眾僧衣鉢。本寮什物動用竝具文帳。上下交割。掛搭新到茶湯特為。竝新舊交代遞相煎點。裝爐打炭添湯貯水。洒掃併淨打疊拂拭。恭勤不倦奉事清眾。寮中如有不如法事。輭語陳白。不得指揮呵責令眾動念。寮中什物有闕。因住持人巡寮借問方便白知。亦不得妄有陳請。供眾湯缾。兄弟不得洗衣炮虱。買賣閑雜之人竝不得放入寮內。防有去失。寮中首座當請久住宿德諳練事體之人。同寮主於寮中止宿看守眾僧衣鉢。竝特為新到(如恐事煩。一香一藥一茶而已)。如兄弟喧噪。同寮主和勸。未開靜已前不得容兄弟入寮。放參已後不得入籠閤竝擅便開籠。如有急事或取湯藥或暴寒取衣。竝白首座或寮主知然後開籠。非維那所請不得令於寮中止宿。
堂頭侍者
如請侍者。須色力少壯辭令分明。梵行清修心機轉旋。自然堂頭諸事一切現成。煎點茶湯各依時節。往來賓客咸得觀心。由是尊宿安然傳道。雖係維那所請。亦須方丈選擇。外侍者如遇大座煎點。預先稟白然後出牓請客。排位燒香禮數威儀竝須如法。賓客相看須知緊慢。或即時報覆。或欵曲咨聞。或人下書引見主人。竝報書司回答。或新到相看茶湯特為。請話入室念誦放參及結夏臘次牌。竝外侍者主之。內侍者收掌堂頭衣鉢支收文曆竝方丈內公用物色。主管茶湯紙筆冬夏衣物。常令準備齊整不得闕事。如有闕少預先咨白。欲估倡堂頭衣物。即與維那同之。內外侍者雖分司列職。常須和同供給茶湯。勿分彼此。如夜間珍重粥前問訊。即當稟問。來日或今日有煎點茶湯及處置之事。職分之外竝不得言知事頭首及眾中長短之事。住持人語言亦不得眾中宣說。請客辨事當以奉師供眾為心。不得辭憚辛苦及見主人之過。退有後言亦不得學住持人可否諸方抑揚大眾。但念恭勤侍奉贊助叢林。百事小心無動主人之念。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四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五卷
化主
或侍者寮具州縣名目出膀召請發心。或知事頭首和會。禮請之儀竝同頭首。入寮訖打疊書疏茶湯藥[飭-力+也]。施主所託收買之物竝宜子細用心。特為交代煎點。詢問去年事例。合係堂頭親書或書內簡尺及時勾副請領。如將帶係稅之物。自合分明印稅。人力行者須選慣熟及小心之人。所有常住供利須自收掌。不得全倚人力行者。防有異心。如有尊宿書信呈達訖。然後作禮。若見尊官門狀竝院門書信。一時通呈。看謁施主。預先點檢門狀關牒書信。恐有差悞。及備茶湯人事之物。低心耐煩善言化導。如問山門事體。竝須如實祇對。不得妄有誇託。及不得倚託官員威勢。亦不得所管事外妄生節目。恐滯歸期有妨交代。既係院門津遣代眾持鉢。當盡心竭力增益遞年目錄。除有病將息方可暫閑。不得遊山結夏。縱饒於事無妨。自是不成專注。候化緣事畢納疏歸眾。方可隨意。施主名衘不得鹵莽漏落。所抄錢物竝須收納分明(檀門信施本為福田。造業愚夫便同己物。或蕩於酒色之費。或畜為衣鉢之資。或買度牒師名。或與小師披剃。殊不知一錢已上並屬眾僧。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天堂未就地獄先成。凡應主執之人。宜奉清廉之誠矣)。堂頭乳藥及知事頭首人事之物。竝依常年及眾人事例。不宜分外曲取人情。若實出自施主願心即無所害。既離禪宇遍詣檀門。俗士侵尋漸成汩沒。常念早歸辨道。不宜在外因循。財色之間甚宜照顧。院門餞送化主之法。伺候化主起發有日。前一日常住特為茶湯置食。至日住持人陞座餞送。兼以偈頌激發道心。送至門首頭首相伴。茶湯相別。化主歸院略行人事(知事頭首勤舊相知兄弟詣客位陳謝相看。喜迴還安樂)。款曲打疊施利竟乃封角小疏目錄脚頭簿(子細收付恐有漏落。交代借問竝須忠告)。並具納施利狀一本(式云。當院化主比丘某昨奉堂頭和尚慈旨。往某處化緣僧供等具疏呈納如後。一化到僧供若干計錢若干。一化到羅漢若干位計錢若干。一化到粥若干會計錢若干。內折到某物若干計錢若干。內支湯茶人事工往來盤費錢若干。已上□除支外通計錢若干。右件施利不多。伏乞堂頭和尚諸知事首座大眾慈悲容納。謹狀。某年月日。堂院化主比丘某狀。狀後批云。先借過常住錢若干。今隨狀還納見到)。乳藥狀一本(式云。參學比丘某甲。某物若干。右謹獻堂頭和尚聊充乳藥。伏乞慈悲容納。謹狀。某年某月日。參學比丘某狀。如小師即云小師比丘某)。安箱複內報知事納疏。先將施利陳法堂上。堂司報眾。當面安椅子傍安香臺打皷眾集。住持人於椅前立。侍者燒香。大眾只依位問訊(以施利在前也。然後知客陳儀)。知客近前。當面問訊云。某路化主某人納疏。乃引化主至住持人前問訊立。知客於箱內取施利狀與化主。化主呈上住持人(化主問訊退身側立)。住持人香上薰顯付侍者(侍者與書狀或維那知客。對眾宣表訖)。化主近前當面問訊立。知客又於箱內取乳藥狀與化主。化主呈上住持人(化主問訊退身側立)。住持人更不薰顯即付侍者(侍者與書狀宣讀罷)。化主禮謝住持人兩展三拜(一展云。施利輕微上觸和尚。下情無任惶恐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乃觸禮三拜)。次知事禮賀住持人(次首座大眾禮賀住持人並兩展三拜。賀詞云。化主迴還得無難事。伏惟歡慶。下情無任喜躍之至。住持人與大眾作賀時小師從之)。次首座大眾與知事相賀。各觸禮三拜(詞云。化主迴還。得無難事。伏惟歡慶)。禮畢住持人歸方丈。首座大眾已下歸堂位。知客引化主聖僧前大展三拜起。於首座前觸禮三拜(云。此者緣化得無難事。皆荷首座大眾法力廕庥)。首座已下答拜(首座云。大眾分衛且喜迴還。施利甚豐。不任感激)。知客引巡堂出。次上堂頭大展九拜(三拜云。此者化緣得無難事。皆荷和尚道力庇庥。下情無任感激之至。又三拜敘寒暄。又三拜而起)。照位喫湯竝請新舊化主或前資勤舊相伴。不過十數位而已。知客次第巡寮(眾寮寮主首座待之三日茶湯特為置食)。更不掛搭。維那送入寮(有處次日陞堂陳謝。有處納疏罷未人事先陞座。有處化主作開供齋續陞堂。如不請更不陞堂)。
下頭首
應係堂頭所請諸頭首。一年外先方便求退。然後於粥前詣方丈咨聞。觸禮三拜而退。如堂司所請頭首等。即不拘時節於維那處解罷。藏下頭首即於藏主處解罷。六頭首告退。方丈茶湯同。維那知客等伴送入寮。兩展三拜送主人出。餘但問訊而已。以次頭首合入前資寮抽解。只維那請喫茶湯相送入寮。三日茶湯特為置食(如係藏下所請諸頭首。常住置食。藏主更須管待也)。唯寮主寮首座無茶湯特為。
堂頭煎點
侍者夜參或粥前稟覆堂頭。來日或齋後合為某人特為煎點。齋前提舉行者準備湯餅(換水燒湯)盞橐茶盤(打洗光潔)香花坐位茶藥照牌煞茶。諸事已辨。子細請客。於所請客躬身問訊云。堂頭齋後特為某人點茶。聞皷聲請赴。問訊而退。禮須矜莊不得與人戲笑(或特為煎湯。亦於隔夜或齋前稟覆訖。齋後提舉行者隼備盞橐煎點並同前式。請辭云。今晚放叅後。堂頭特為某人煎湯)。齋罷侍者先上方丈照管香爐位。次如湯缾袞盞橐辨。行者齊布茶訖(香臺只安香爐香合。藥[橾-品+ㄊ]茶盞各安一處)。報覆住持人。然後打茶皷(若茶未辨而先打皷則眾人久坐生惱。若庫司打皷詣寮打版。並詳此意不宜太早)。眾客集。侍者揖入(方可煞鼓)。首座已下次第進前依照位立(如〔見〕某人未到則令再請。貴免住持人動念。侍者亦不得倉遑)。候一時齋足請住持人出(如客有不到。侍者得住持人指揮方退椅子。如住持人不指揮則不得專擅移退。如客有不到或諸事不在前。住持人不宜對眾作色令〔客〕不安)。或住持人先出椅前立祇候大眾。侍者揖客而進。亦可賓主立定。侍者於筵外東南角立略近前問訊揖客坐(侍者請客燒香大小問訊並代住持人行禮受請者。並須逐一恭謹不宜慢易)。良久燒香。燒香之法。於香臺東望住持人問訊。然後開合上香(兩手捧香合起。以右手拈合安左手內。以右手捉香合蓋放香臺上。右手上香向特為人焚之。却右手蓋香合。兩手捧安香臺上。並須款曲[伭-〦+一]細勿令敲磕或墜地)。更不問訊但整坐具。叉手行詣特為人前問訊(有處眾坐定。侍者先在住持人邊立。請坐具及請香以表慇重之禮。今香臺邊向住持人問訊乃表請香之禮意者也)。轉身叉手依位立。次請先喫茶。次問訊勸茶。次燒香再請。次藥遍請喫藥。次又請先喫茶。次又問訊勸茶。茶罷略近前問訊收盞橐。次問訊離位(侍者預令行者祗候。眾客纔起便移轉當面椅子。特為人略近前一兩步間問訊而退。以表謝茶之禮。住持人送客出。眾客回身同問訊而退。侍者即時指揮行者退椅子收坐物或扇子。摺疊複帕及香臺衣。收〔拾〕茶湯及好盞橐。交點洗元。然後侍者並供過行者喫茶罷方可隨意。免煩住持人尊重旨麾而已)。或本州大守本路監司本縣知縣(並係大眾迎送。堂頭並據主位。如在縣下。住持即接知縣。自餘不須)。侍者燒香訖。住持人起云。欲獻麤茶(或麤湯)取某官指揮。如其允許方可點茶。如蒙歎賞。住持人但云麤茶聊以表專。不合輕觸。諸官入院茶湯飲食竝當一等迎待。若非借問佛法。不得特地祇對(檀越施主)。或官客相看只一次燒香。侍者唯問訊住持而已。禮須一茶一湯。若住持人索喚別點茶湯。更不燒香(如檀越入寺亦一茶湯不須燒香)。
○堂頭非泛請僧喫茶。臨時旋請。侍者仍令行者安排坐位香火茶藥訖仍請之。賓就坐。侍者正面問訊燒香(〔右〕手上香)。退身普同問訊。如點好茶即不點湯也。如坐久索湯。侍者更不燒香也。或新到暫到。外寺僧相看。只一次燒香。普同問訊。竝合一茶一湯(侍者初見官客並當肅揖。不須迴避主人。平常僧俗於主人前不得相與祗揖問訊)。
僧堂內煎點
堂內煎點之法。堂頭庫司用牓。首座用狀。令行者以箱複托之。侍者或監院或首座呈特為人。禮請訖貼僧堂門頰(堂頭牓在上間。若知事首座在下間)。監院或首座於方丈禮請住持人。長版後眾僧集定。入堂燒香大展三拜巡堂請眾。齋後堂前鐘鳴就坐訖。行法事人先於前門南頰朝聖僧叉手側立徐問訊。離本位於聖僧前當面問訊罷。次到爐前問訊。開香合左手上香罷。略退身問訊訖。次至後門特為處問訊。面南轉身却到聖僧前當面問訊。面北轉身問訊住持人。以次巡堂至後門北頰版頭曲身問訊。至南頰版頭亦曲身問訊。如堂外依上下間問訊。却入堂內聖僧前問訊。退身依舊位問訊叉手而立。茶遍澆湯却來近前當面問訊。乃請先喫茶也。湯缾出。次巡堂勸茶。如第一飜。問訊巡堂俱不燒香而已。喫茶罷。特為人收盞。大眾落盞在床叉手而坐。依前燒香問訊特為人罷。却來聖僧前大展三拜巡堂一匝。依位而立。行藥罷。近前當面問訊。仍請喫藥也。次乃行茶澆湯。又問訊請先喫茶。如煎湯缾出。依前問訊巡堂再勸茶。茶罷依位立。如侍者行法事。茶罷先問訊。一時收盞橐出。特為人先起於住持人前一展云。此者特蒙和尚煎點。下情無任感激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云。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乃觸禮三拜。送住持人出堂外。侍者於聖僧前上下間問訊訖。打下堂鐘。如庫司或首座煎點茶湯了。先收住持人盞。眾知事或首座於住持人前一展云。此日麤茶(或云此日麤湯)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不任感激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云。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乃觸禮三拜。第三拜時住持人更不答拜。但問訊大眾以表珍重之禮。作禮竟。送住持人出堂。行法事人再入堂內聖僧前上下間問訊。收盞罷再問訊。打鐘出堂外。首座亦出堂外與眾知事觸禮三拜。如首座特為書記。書記亦先出堂外與首座觸禮三拜而散。堂頭結夏茶牓(堂頭和尚今晨齋退就雲堂煎點。特為首座大眾聊表結制之儀。兼請諸知事光伴。今月日。侍者某人敬白)。堂頭解夏茶牓(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儀)。庫司結夏茶牓(庫司今晨齋退就雲堂點茶。特為首座大眾聊表結制之儀。伏望眾慈同垂光降。今月日。庫司比丘某甲敬白)。庫司解夏茶牓(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儀)。首座結夏狀(首座比丘某右某。啟取今晨齋後就雲堂點茶。特為書記大眾聊表結制之儀。仍請諸知事。伏望眾慈同垂光降。謹狀。月日。首座比丘某狀。封皮云。狀請書記大眾。首座比丘某甲謹封)。首座解夏狀(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儀)。如堂頭特為新舊知事首座及知事首座點茶。牓狀如請知事頭首。篇中已明。
知事頭首點茶
知事諸頭首特為。茶版鳴。主人依位立。揖眾就坐。主人亦就坐。但垂足而已。良久揖請收足。須臾起身問訊離位燒香(右手上香)。問訊特為人訖。歸本位。一邊普同問訊大眾(切不可主位椅子前問訊)。然後就本位問訊而坐。澆茶三兩椀。擎茶盞揖當面特為人(只揖參頭)及上下位。然後喫茶。茶罷(或收盞只收主人盞)。起身問訊。離位燒香。歸位問訊同前。次藥遍請喫藥。次請先喫茶。茶罷收盞訖。問訊起送客至門首。如寮主特為寮眾。即請本寮首座為主自行法事。若特為新到竝同知事之禮。非見任頭首不得請知事茶湯(恐妨公務〔及〕避嫌疑)。
○庫司諸頭首迎待新到之禮。早晨齋後茶。放參湯。竝燒香一炷。如晚間不請喫湯。齋後茶了就座點喫。
入寮臘次煎點
煎點之法。燒香罷。從寮主為頭問訊。次從首座為頭問訊。問訊罷。澆茶遍巡寮勸茶。良久近前問訊云。茶麤恕不換盞。乃燒香再請。又巡寮問訊。次行藥。次行茶。次勸茶(兩次燒香問訊竝末後謝茶。須依頭首次第。第二番勸茶但從便。簡省問訊一匝。第一番勸茶但就上下間問訊。普同亦可也)。次謝茶云(此日麤茶特蒙寮主首座大眾慈悲降重。觸禮三拜)。次巡寮一匝收盞。問訊起。如請喫茶。寮內眾僧坐定時。先燒香一炷云(來日恭請寮主首座大眾特為點茶。伏望慈悲降重)。觸禮三拜巡寮。問訊訖。然後當日點茶人行法事。
眾中特為煎點
早晨茶隔宿請。齋後茶早晨請。晚間湯齋後請。如請近上尊敬之人(如立僧首座。諸方宿德。法眷師伯師叔師兄之類)。即大展三拜。如不容則觸禮三拜。如請以次尊敬之人(如同參同行戒臘道行尊高可仰。凡在已上者之類)。只觸禮三拜。如平交或戒臘相等(或是法眷弟姪之類)。但問訊請之。安排坐位香花照牌了當。至時門首迎客就坐。問訊云請收足。燒香問訊特為人罷。問訊云請免坐具。又夏熱即云請使扇。冬寒即云請覆頂。行茶澆湯約三五椀。即問訊云請先喫茶。湯缾出即於特為人處問訊勸茶。收盞罷(如不收盞。即云茶麤恕不換盞。如點湯不換盞。即云湯麤恕不換盞)。再燒香問訊特為人。次行藥遍即問訊云請喫藥。次行茶澆湯請先喫茶竝勸茶。同前。茶罷陳謝云。此日點茶(或云此日煎湯)特為某人某人。茶麤。坐位不便。下情無任感激之至。如近上尊敬之人即大展三拜。晚間放參前後詣寮禮謝。如已次尊敬及平交。陳謝云。此日點茶(或云煎湯)特為某人某人。兼不合起動某人相伴。觸禮兩拜。又云恐煩尊重晚間更不敢詣寮禮謝。又禮一拜。然後從相伴人一例問訊。良久問訊收盞。次問訊離位。即先出門首送客。
眾中特為尊長煎點
如特為本師及的親師伯師叔師兄之類。如本寮坐位不便及妨礙眾人。即借寮煎點(請禮在前已說)。只特為一人。本寮主首在主位。特為人作席回正面。左手上香(近坐位前當面禮拜)。如兩人已上在照位。與寮主相對。左手上香(筵外禮拜)。言句威儀諸事竝如持為堂頭煎點之法。但末後禮拜起近前問訊罷(不揖特為人。先起)。却於筵外觸禮三拜陳謝。相伴人次第問訊起。出門相送。至晚詣尊長寮禮謝及問訊陳謝。寮主如自有寮舍。特為人皆居正位燒香禮拜竝悉當筵(若通方商量。既是借寮與人煎點。自合託故迴避。不可自居主位。令前人禮拜諸事不便)。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五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六卷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為堂頭煎點
早晨具威儀先見侍者云。欲煩報覆和尚。齋後欲就方丈點茶特為堂頭和尚。侍者報訖引見。堂頭問訊訖云。請和尚坐(如主人已據坐。更不須云請坐也)。先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今晨齋退。欲就方丈點茶。特為堂頭和尚。伏望慈悲俯賜開允)。住持人云(謹依來命。不須作禮。或答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又禮三拜。或只敘請意。大展三禮。或一展請訖觸禮三拜。各逐尊卑。然後退身問訊出。計會侍者安排坐位并照牌。自請相伴人(須請大頭首近上法眷及前資勤舊相伴)。齋後先上堂頭照管香火茶藥盞橐湯缾。慮或失事。次第客集(不得打鼓集眾。)揖客就坐。人數俱足然後入方丈迎請住持人就主位正坐。住持人已收足乃近前問訊。面西轉身香臺東過筵外西南角問訊訖。叉手側立(此明客位。如堂頭煎點侍者燒香即向筵外東南角立以表主禮)。大眾坐定。徐徐問訊。離位香臺邊正立。向主人問訊。左手上香。蓋香合訖。不問訊叉手轉身於香臺東邊過。向北住持人前問訊訖。轉身歸舊位問訊立。行茶遍約澆湯三五椀。近前問訊(乃請先喫茶也)。退身依位立。湯缾出(或為本師師翁煎點。即侍者澆湯親自下茶以表專敬也)。於住持人前問訊勸茶。依位立。茶罷収盞(若自下茶者。須是自收盞)。良人伺候盞橐辨。依前燒香。於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欲延象駕再獻麤茶。伏望慈悲特賜開允)。又禮三拜或大展坐具。先敘請意同前。退禮三拜。住持人云(已承勤量何必再三。答一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候住持人收足乃問訊。轉身依位立。藥遍近前問訊(乃請喫藥)。復退身依位立。行茶澆湯約三五椀(或自下茶)。又復問訊(乃請先喫茶也)。湯缾出。復近前問訊勸茶。轉身依位立。候茶罷。先収住持人盞(或自[(冰-水+〡)*又]盞)。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躬身近前云(此日麤茶。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無任感激之至)。住持人云(重意烹茶。不勝感激。答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也)。又退身三拜。或大展坐具。躬身近前問訊。先敘謝辭同前。退身禮三拜。如住持人不答拜。煎點人禮竟又近前問訊罷。退身近西义手側立。住持人離坐。珍重大眾入方丈(時大眾並更不起身)。煎點人隨後送入。問訊而退。如住持人答拜。煎點人第三拜未起時住持人更不還拜。便合掌問訊大眾以表珍重之禮(如僧堂內知事首座點茶。住持人亦同此禮)。煎點人更不退身。便送住持人歸方丈。問訊而退。却依舊位而立。謝大眾云(此日麤茶。特為堂頭和尚。伏蒙某人某人慈悲光伴。下情無任感激之至)。觸禮三拜。次第問訊依舊位立。収盞罷。問訊起。送客只至筵外一兩步。以表客無送客之禮。却於侍者寮陳謝侍者。
通眾煎點燒香法
堂中大座煎點。齋前入堂禮請。唯上香一炷。齋後點茶(或臨晚問湯)第一飜。上香兩炷。第二翻上香一炷(堂頭庫下諸寮就本處特為並準此。唯無請禮)。非泛茶湯唯上香一炷。
置食特為
置食之法。齋前請訖。長版動眾。客齊坐定。入卓燒香問訊特為之人。自餘筵外普同問訊。候上飯行遍。即又燒香問訊特為之人。下襯錢訖。復面前問訊。次第同前。堂頭侍者行法事。庫司主蓆者行法事。
謝茶
堂頭置食點茶特為罷。如係卑行之人。即時於住持人前大展三拜。如不容即觸禮三拜。如平交已上即晚間詣堂頭陳謝詞云。此日伏蒙管待。特為煎點。下情無任不勝感激之至(古人云。謝茶不謝食也)。拜禮臨時知事頭首特為茶湯。並不須詣寮陳謝。如眾中平交特為煎點。須當放參前後詣寮謝之。
看藏經
如遇施主請眾看大藏經或藏下或法堂上。直歲安排椅卓。典座排供過。行者藏主準備茶湯香華燈燭。維那依戒臘出牓分經并坐位照牌。請法事。又作梵闍棃書狀寫造開啟罷。散文疏并看經大牓。藏殿主出經。至時維那鳴鐘集眾請經依位坐。法事聲螺鈸。知客點淨。引施主行香竟。當筵跪爐。維那表歎。宣開啟疏。念佛闍棃作梵。候聲絕。然後大眾開經。如遇病患將息。及有眾緣在外。維那収錢并函號候參堂。及歸日分付看轉。此事極好。如病僧堅取經錢即須分付。若有分俵大眾殘零不盡之經。依尋常看經臘次牌分俵。如施主於看經了日設齋供慶懺。更須讀罷散文疏。施主經錢並係堂司収掌分俵(除常住童行利。維那讀疏。書記寫疏。藏下香燭茶湯。知客行香法事作梵錢外。據見在多少契勘錢數分俵也)。監院照管大綱專切迎待施主。藏主供給大眾茶湯。常切告白護惜聖教。看經之法。藏主篇中具明。子細看驗。如不能看經。即於堂司退免。若已受經。即須子細如法披尋。早了為上。非唯施主願心圓滿。亦乃他時免負經債。
中筵齋
如遇施主入院作中筵齋。監院先問外請僧俗客若干。食襯錢各若干。然後報住持人知。同典座定食。次辨齋料。直歲安排坐位。或在庫司或法堂上。香花奕幕隨家豐儉。書狀依吉凶齋意。修寫文疏。維那安排坐位。照管住持人居主位(出即監院代之)。首座分首(如有尊宿名德可當席面。即首座居住持人左手)。藏主已下依位列。施主俗客在照位。監院維那直歲在鼓下。自餘頭首宿德相度安排。遠則東西相照。近則合榻相朝。並從南為上。魚鼓集眾。鳴鐘就坐。賓主問訊皆同入堂。於聖像前先聲法事。知客點淨。引施主行香。從住持人起至中筵東南角。次從席面起至中筵西南角。自餘從便以徑截為上。行香罷。施主像前跪爐法事唱禮。維那宣疏。念十聲佛。施主就位。如行香不用法事。則請法事頭一人先唱恭敬頭(一切恭敬信禮常住三寶此名略梵)。次第舉佛至行香。罷法事。唱如來梵(如來妙色身乃至是故我歸依。信禮常住三寶)。跪爐頭讀疏念佛就坐同前。若無法事及不舉佛亦不讀疏。維那鳴磬唱禮恭敬頭。施主行香罷。像前跪爐。維那唱如來梵。白齋意念誦。施主就坐。鳴磬結位。復鳴磬一下。首座施食。次行香喝食遍(中筵齋行者更不喝食。但逐味行食遍。在中筵外立之)。鳴磬一下。大眾祇揖默然作觀。然後出生。喫食飯遍。維那鳴磬。首座施財。或施主俵襯。或知事代行。大眾食畢法事頭。或維那鳴磬念處世界如虗空等。略取疏中大意迴向。念十佛罷。鳴磬而起(或打磬兩下。一以念食訖偈。二以離位)。中筵大齋及早備辨。如其過午則是非時。
出入
若有緣事全眾出入。或赴齋。或念誦。或接尊宿。若粥後出。則維那於粥前白堂。齋後出則維那於齋時白堂。白堂之法。粥飯遍槌罷。或施財罷。打槌一下云。白大眾。今晨粥後聞鐘聲。各具威儀。普請於某處赴齋。應係諸寮頭首捲簾齊赴。謹白。打槌一下。維那乃於聖僧前問訊。復於住持前問訊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當問訊。除後堂。時至鳴鐘。三門下齊集。住持人行。次首座。次書狀藏主知客浴主名德勤舊。並依戒臘次第而行。直歲典座維那監院在大眾後。庠序相隨無致差亂。不得左右顧眄語言獻笑。高聲課誦。垂手掉臂。若到處所安詳下笠。候住持知事頭首大眾聚集一處。同祇揖施主罷。方可就位。並當儼然恭默。令起瞻敬之心。若欲大小便。不得疊袈裟安坐位机案而立。須於眾外。安袈裟於淨處。事訖淨手披還。貴免唐突清眾。施主點淨行香俵襯。並當專謹承迎。不可慢易。亦不得觀看書畫。不得戲弄兒童。凡是欲樂之境不得顧眄。食畢參隨住持人歸院。並不得留身幹事動人譏笑(或買衣物。或買藥草。或相看施主。或贍禮勝景。或於別院迴禮師僧。自餘不可盡言)。若有所幹。候別日於堂司請假。若赴念誦。或接尊宿。大綱准此。諸寮頭首赴與不赴計在臨時。
警眾
凡聞鐘鼓魚版。須知所為。五更鳴大鐘者。警睡眠也。次厨前打小鐘子者。開小靜也(諸寮供過行者及打頭等並皆先起)。次擊厨前雲版者。開大靜也(眾僧齊起方得摺疊單被及上蚊厨)。次打長版者。眾僧下鉢也(眾僧一時入堂)。次打木魚眾僧集定也(後到者更不得入堂)。三通鼓鳴者。住持人赴堂也。堂前小鐘子鳴者。眾僧下床祇候問訊住持人也。維那最初打槌一下者。眾僧開鉢也(隨槌聲白念心經三卷)。次打槌一下者。白設粥意也(或表歎讀疏)。次打槌十下者。念十佛名也。次打槌一下者。首座施粥也。又打槌一下者。粥遍也。粥罷打槌一下者。眾僧下堂也(住持人出堂。眾僧方可上鉢)。堂前鳴小鐘子三下。乃放早參也。如不放參。堂上鳴鼓者。陞堂也。參罷茶畢。堂前鳴小鐘三下者。眾僧下床也。齋前聞三下版鳴者。眾僧下鉢也。次鳴大鐘者。報齋時也(城隍先齋鐘後三下。山林先三下後齋鐘)。自餘長版魚鼓堂前小鐘維那打槌食畢下堂。並同晨粥之法(唯施主設齋於遍槌後添施財槌一下)。次聞堂頭或庫下擊鼓。或諸寮打版者。眾僧赴茶也。聞厨前鼓鳴者。眾僧普請也。聞堂前鐘鳴者。或接送尊官。或請知事。或送亡僧也。聞浴下鳴鼓者。開浴或淋汗也。至晚堂前鳴鐘三下者。放晚參也。三八聞大鐘或堂前小鐘者。念誦也(城隍集眾念佛皆擊小鐘。山林先擊大鐘集眾。然後擊小鐘念佛)。黃昏鳴大鐘者。行者上殿念佛也。或聞堂上鼓鳴者。小參也。從朝至暮鐘鼓交參。非唯警悟大眾。亦乃說法無間。叢林高士各自知時。開小靜之法(〔先〕擊版三聲。漸漸高大。令聲調暢。從慢至緊。從重至輕為一會。至二會殺聲。徐徐打二下)。開大靜之法(如開小靜之法。但只長打一會也)。打長版木魚之法(並輕手引聲。漸漸高大。令音聲調暢。然後緊慢相參輕重相應。凡至一會略歇少時。所貴節會分明。令聽者不悞。至三會殺聲。徐打三下)。上堂小參打鼓之法(先輕擬鼓面三下。然後重手徐徐擊之。使其緊慢相參輕重相應。音聲和暢起復連環。隱隱轟轟若春雷之震蟄。第一會延聲即長擊。會終略歇少時。第二會連聲稍促。更不歇聲。即便轉通。第三會一向〔纏〕聲擊之。候住持人陞座方始殺鼓。雙槌連打三下)。齋鼓粥鼓之法(並擊三會。如陞堂之法。但節會稍促而已)。浴鼓茶鼓普請鼓之法(并長打一會。更不轉通也)。擊堂前小鐘之法。入堂鐘(輕手引聲。漸漸高大。住持人入堂即立)。放參鐘(先打版三下。然後緩擊三聲)。念誦鐘(如開小靜之法。住持人入堂燒香罷。於僧堂前立。維那殺鐘。念十佛名號訖。兩下。然後殺之)。下床鐘(更不擊版。連打二下)。接送請知事送亡僧鐘(唯打一會)。維那打槌之法(先問訊訖。右手仰把槌柄臥砧面上。令槌頭向身。展左手兩指仰副槌楞。徐運槌柄旋轉擊之。即覆左兩指接砧楞然後手正。下槌不得過五寸。一轉槌不得離却本位也)。打大鐘之法(先輕手擬鐘三下。慢十八聲。緊十八聲。三緊三慢共一百八聲。當職行者燒香禮拜誦偈訖然後擊之。偈云。三塗八難。息苦停酸。法界眾生。聞聲悟道。念竟即時輟之)。堂上鼓侍者主之。庫下鼓監院主之。齋粥版木魚開靜典座主之。堂前小鐘維那主之。大鐘如不請鐘頭。維那主之。打鐘行者典座主之。已上鐘鼓如不應法。則致令輕重失宜緊慢無節。並當曉諭。令音聲和暢為上。
馳書
如下承嗣書遺書。入院先馳書而專使到院。知客安排位次訖。法堂上一節如化主納疏之法。書記宣讀單。專使於住持人前兩展三拜(一展云。此馳專信得奉尊顏。下情無任瞻仰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乃觸禮三拜)。知事首座大眾賀或慰住持人(入院先馳。無上一節)。首座大眾僧堂前立(首座在門外上間第一位。眾僧在下間排立)。安排香卓。專使過疏與首座。首座薰顯過與維那宣讀訖。專使近前問訊。首座退身立。首座大眾入堂上立。專使入堂。行如化主參堂之法(書同封皮貼安門外下間)。知客引專使入庫堂。呈書與監院。薰顯請維那讀訖。然後人事茶湯(如平常承嗣遺信。及過往先馳。只就方丈下傍持人書首座寮下。首座大眾書貼安門外下間。庫堂但呈監院。已上下並不宣讀)。知客引巡寮(如化主小師詣尊宿處下書。候呈書訖方可禮拜)。
發書
書信之法須言語整齋。寫染嚴謹。剪裁封角如法。令人生善及起瞻敬之心。若諸事草率。人不在意。徒費紙筆及妨道業。若與官員書信。勸令减刑護法愛惜伽藍。當面判憑不見僧家小過。設有麁行且令護惜袈裟。與同袍勸令禪誦香火覺悟無常。或與尊宿書祝其捍勞忍苦傳法利生。與施主書即勉令修善作福。已上並不宜多談俗事。語言以簡當激切為上。封訖香薰遣之(如非〔事〕不得已。不宜妄發書信)。
受書
如得僧中近上尊敬之人所賜書信。即當香薰。望尊人所向禮訖開之。如以次尊敬之人。亦須香薰自開。如是平交。即令侍者或行者啟封(並用剪開一頭欵曲取之。不得折破封皮。非唯不謹亦屬麤操)。讀訖如法安置一處。常生感激之心。不得意生容易。如受官員書信。亦當慇重讀訖。即時念誦迴向裝嚴福慧。
將息參堂
住持人服藥。如非尋常病患。三日已外。當於別寮將息。令侍者白首座知事。如庫司知事及諸頭首有病。並令供過行者白維那請假下延壽堂(有處云省行堂)將息(如病患日微不妨眾務。只就本寮將息)。如病體遷延。即白住持人別請交代。住持人病起陞堂。陳謝大眾問疾下座。知事首座大眾人事兩展三禮(謝辭云。攝養乖方。有煩存問。幸承法力。粗獲痊安。賀辭云。伏喜和尚法位輕安。下情無任不勝欣躍之至)。巡堂禮聖僧大眾。次入方丈點大座茶。知事病起。參堂上禮謝住持人。次於知事頭首及諸寮人事。問訊眾中兄弟。初覺有疾。或自往。或遣人報堂司請假將息。及報寮主。然後入延壽堂。病起參堂先到堂司相看。然後上方丈人事(謝辭云。此者上蒙法庇。粗獲痊安。下情無任感激之至。答辭云。且喜道體安樂。伏惟懽慶)。次第詣知事諸頭首寮問訊。堂頭已下諸頭首隨意茶湯。不須特為。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六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七卷
大小便利
欲上東司應須預往。勿致臨時內逼倉卒。乃疊袈裟安寮中案上或淨竿上。問訊而去。即先披掛子。然後左臂搭淨巾。不得由尊殿經過。於東司近外淨竿上安掛子手巾訖。捲裙疊徧衫。搭東司前竿上。仍置徧衫於裙上。以腰絛繫之。一以記號。二恐墮地。右手攜瓶詣廁。棄鞋亦須齊整。輕手掩門。低手放瓶。臨廁彈指三下。以警噉糞之鬼。不得涕唾狼籍努氣作聲。廁籌劃地隔門壁共人語笑。洗淨之法。冷水為上。如用熱湯引生膓風。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仍護第一第二指)。不得撒水污地及槽脣左右。用籌不得過一莖(有人用籌訖自洗而出)。洗手先灰次土。至後架用皂莢澡豆並洗至肘前。盥嗽訖(准律須嚼楊枝)還至本處。收掛子淨巾。問訊袈裟披之。准律若不洗淨不得坐僧牀及禮三寶。亦不得受人禮拜。初到廁門。如內有人。不得謦欬彈指及以語言相逼。如先在廁上。覺外有人。即須早出(自洗籌者至此不宜)。如上尿寮小解。收衫袖裙衣。近裏蹲身。不得涕唾說話。常須迴避宿德之人(淮律小便亦須洗淨。違者同前)。
亡僧
如僧人病勢稍困。堂主計會維那監院首座藏主書記知客。同共抄劄口辭收祠部。并衣物入堂司收掌。首座封押并收掌鑰匙。知事申官。如加病勢。即再申困重。如已遷化。又申官乞行殯送。三日內繳納祠部或紫衣師號牒。亡僧初化。即澡浴梯頭披掛子。坐桶內以龕貯之。置延壽堂前。設香火供養。并剪造白幡書無常偈。及置佛喪花於龕上。題云。歿故某人上座之靈。集眾念誦。是夜法事誦戒迴向。來日早晨或齋後津送。至日維那於粥飯遍槌罷。或行襯罷。白槌一下云。大眾粥後(或齋後)聞鐘聲各具威儀。普請送亡僧。除諸寮頭首並皆齊赴。謹白。打槌一下。維那乃於聖僧前問訊。復於住持人前問訊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當問訊。除後僧堂。時至鳴鐘。龕前齊集。住持人已下次第燒香。維那念誦竟。鳴鼓舉龕前行。大眾隨後把幡提磬香鑪香臺法事。庫司知事預前差撥。行者直歲部領舉龕准此。備柴薪壇前。一宗諸事並皆主之。既至塔頭。住持已下燒香略聲法事。下火訖(當有法語)。十念阿彌陀佛。再聲法事。罷散或有諷經。各隨自意。若在城隍。送葬之法須當往還次序齊整。不得戲笑。默念佛名秘語迴向亡人。齊赴齊歸。並不得留身在後。若有所幹別日於堂司請假。次日堂主維那法事收骨入普同塔。或散水內。唱衣之法。掛牌告眾。鳴鐘入堂。先為亡僧念誦。次將衣鉢請首座驗封頭。對眾開之(未鳴鐘前。先將衣鉢陳於堂內)。次第估唱訖。維那復為亡僧念誦。住持人并內知事並不得唱亡僧衣物。維那支破須合眾情。不得妄有費用。除用外俵大眾看經。或暫到見送亡僧。及見唱衣。三分得一。施主看經亦如之。如多有衣鉢即抽。那設粥或齋供。至於上七日。集眾人所誦經呪。同時宣表破使文字張掛後架。令眾人知之(眾知事簽押以表通眾無私)。出家之人修行之外。常令衣鉢齊整。足用而已。不宜蓄積增長貪心。唱衣之日免令大眾久坐生惱。又不得全無衣鉢。免令身後侵損常住。凡唱亡僧衣物。此謂對破慳心。及與亡僧結緣。不可賤唱貴賣。如所唱衣物價例太高。不得動念。免令眾人輕笑。維那唱衣。須知所唱衣物價例高低。新即言新。舊即言舊。破即言破。聲定錢陌(或足或省或是依除)。如大眾不肯添錢。雖賤亦須打與。如添錢太過。維那即云。更須子細。後悔難追。免致眾中動念生事。亦不得寄唱眾人及常住衣物。恐涉嫌疑。如常住或堂頭入眾唱衣。即許人寄唱。病僧前念誦(維那嘆佛罷云。今晨即有在疾比丘某人。奉為釋多生之冤對。懺累劫之愆尤。特運至誠。仰投清眾稱揚聖號。蕩滌深殃。仰憑尊重念清淨等。又迴向云。伏願某人一心清淨。四大輕安。壽命與慧命延長。色身與法身堅固。如病重之人即與十念阿彌陀佛念誦之法。先嘆彌陀佛罷。次白眾為某人長聲念阿彌陀佛四聖名號。迴向云。伏願某人諸緣未斷。早遂輕安。大命難迴。願生安養。又念四聖名號罷。勸令攝心清淨念。不得攀緣俗事也)。龕前念誦(亡僧初入龕。堂司告眾鳴鐘。集之龕前。住持人已下知事堂首并堂主次第拈香畢。維那聲磬歎佛罷云。切以生死交謝寒暑迭遷。其來也電激長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歿故比丘某。生緣既盡。大命俄遷。了諸行之無常。乃寂滅而為樂。恭投大眾肅詣龕幃。誦諸聖之洪名。薦清魂於淨土。仰憑大眾念清淨法身等。又迴向云。伏願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又云。再勞尊眾念十方三世等)。 舉龕念誦(詞云。欲舉靈龕赴茶毗之盛禮。仰憑尊眾誦諸聖之洪名。用表攀違上資覺路。念十聲佛號罷便行)。塔前十念(詞云。切以歿故某人。既隨緣而順寂。乃依法以荼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徑。仰憑尊眾資助覺靈。乃稱十念。罷云。上來稱揚聖號。資薦徃生。惟願慧鏡分輝真風散彩。菩提園裏開敷覺意之花。法性海中蕩滌塵心之垢。茶傾三奠。香爇一爐。用薦雲程。和南聖眾)。唱衣前念誦。大眾集。維那鳴磬一下云(浮雲散而影不流。殘燭盡而光自滅。今茲估唱。用表無常。仰憑尊眾。奉為歿故某人上坐。資助覺靈往生淨土。念清淨法身云云等)。復鳴磬云。夫唱衣之法葢稟常規。新舊短長自宜照顧。錢須足陌(或七十七陌或七十五陌)。無以新錫相兼。磬聲斷後不得飜悔。謹白。唱衣竟。乃云(上來大眾念誦并唱衣物功德。並用迴向歿故某人。資助覺靈往生淨土。再煩大眾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並以志誠念佛。不得戲笑語話乖角)。誦戒煎湯唱衣點茶並係庫司所管。准律死屍并衣物並不得塔下過。亦不得於塔下燒死屍。
請立僧
退院尊宿首座藏主如合眾望。可舉立僧。即住持人陞座舉白訖。知事大眾詣寮禮請(請辭云。大眾傾心。久思示誨。伏望慈悲俯賜開允)。如不允。更不答拜云(自救不了豈可為人)。如允即時還禮(云既蒙堅請不敢固辭)。乃上方丈陳謝。禮數隨宜。退院尊行(謝云。本欲依棲貴藏衰拙。既蒙見舉不敢奉違。答云。象駕既臨法輪常轉。雖然不合奉煩。且以佛法為念)。退院平交(謝云。方圖自養復為為人。上命難違下情多愧。答云。不合奉煩。且以佛法為念)。諸方名德及參學小師(謝云。此蒙和尚指揮。今受兄弟問設。雖無深證不敢固辭。下情無任惶恐感激之至。答云。既有餘光。且以佛法為念)。並相看陳謝知事。次日堂頭庫下特為煎點(置食隨意)。
請尊宿
監院維那內推排一人。外頭首內推排一人。并前資勤資推排有心力曉叢林慣熟了事者數人。具合用錢物行李人轎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諸院長老疏施主疏閑居官員疏。住持帖本州縣開報彼處州縣文殊。官員書信院門茶榜並須子細備辨。如法安置。如錢物之類須選一僧主管收支。不得多用亦不得太儉。防避官中點檢。並不得張皇聲勢。出於不意為上。專使一人先經彼州縣下關牒。然後入院安下。如彼州縣不肯發遣。即請迴牒先令專使一人執回牒報本處州縣。不得便迴。如有文字再請。即依前告彼州縣發遣。如無再請文字。方可歸院。如彼州縣允從。即就院如法禮請。專使先看知事計會訖。上堂頭人事茶罷。便賷書疏咨聞禮請。慇懃三請乃可受之(法雲圓通禪師每受請。必待三迴遣使方受之)。
尊宿受疏
受疏之法。如是見住持人。先於方丈三請。如有允意。鳴鼓集眾。更須辭讓不得已受之。香薰顯示(當有法語)。請維那宣讀。陞座舉揚畢。下座。與知事首座大眾賀謝。兩展三禮(賀辭云。榮遷上剎。喜動叢林。祖師增輝。人天共慶。下情無任欣躍之至。謝辭云。叩膺請命有玷宗風。仰愧諸天俯慚大眾)。如所請非見住持人。先詣寮三請。如有允意。住持人陞座舉白同眾人禮請。然後禮拜。住持人受疏。如未經出世本院。專使預備法衣一條。宣疏罷。專使呈獻。香薰顯示披之(當有法語)。如有已經出世即不須也。然後指法座上座(當有法語)。舉揚畢。下座禮謝住持人。或大展九拜。或兩展三禮(謝辭云。一生取辨。仰愧先賢。三請既勤。難違上命。下情無任惶懼激切之至。賀詞云。囊錐已露。花雨難逃。幸是當仁。伏惟懽慶)。次與知事首座大眾賀謝。兩展三禮(謝云。叨膺請命。有玷宗風。仰荷吹噓。不任感激。賀詞云。喜受人天之請。榮添佛祖之光。下情無任欣躍之至)。次第巡寮一兩日專使特為新住持人先呈茶牓。次日置食點茶。臨行陞堂別眾小參之禮。各逐方宜。如見住侍人受請。切不可將院中受用之物衷私隨行。如有錢穀交加。須是交割分明。亦不得將院中得力行者移帳前去。亦不得多受本院送路。如和會參隨亦不得令本院失事。然後請先馳兄弟并具一行。合用書信先馳。中選一人下官員檀越謝書并到狀。兩人歸院打疊。新住持人於起程之日同大眾打包離院(住持人在大眾後。專使并相送僧俗在新住持人後)。
尊宿入院
入院之法。新住持人打包在前。參隨在後。如遇迎接。或下笠斂杖問訊。或右手略把笠緣低身。或請就座茶湯。但卸笠倚杖就坐。不可卸包(於尊宿問訊云。路次未得具威儀禮拜。於官員祇揖云。路次衣服不便且望不罪)。入院於三門下燒香(當有法語)。就僧堂前解包了。後架洗脚。入堂參聖僧燒香。同參隨大展三拜同巡堂一匝。維那請就位。觸禮三拜。掛搭訖。新住持人先到大殿。次土地堂。次真堂。並聲法事燒香。知事請入方丈。據座顯示訖。知事禮謝。略與人客相見。須臾鳴鼓陞堂。次第人事賀謝。如解結之禮(賀詞云。伏承象駕光據法筵。下情無任喜躍之至。謝詞云。自慙非器。竊據名藍。下情無任惶恐之至)。至晚小參。三日為准。次日早晨看官。次第人事。擇日開堂。纔到人事稍定。便合特為專使參隨。并迎請官員施主及前資勤舊相伴(參隨人禮須和會。未入院前令先馳別打疊一寮安置。候定疊散入請寮)。
尊宿住持
代佛揚化表異知事故云傳法。各處一方續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轉法輪命為出世。師承有據乃号傳燈。得善現尊者長老之名。居金粟如來方丈之地。私稱洒掃貴徒嚴淨道場。官請焚修。葢為祝延聖壽。故宜運大心演大法。薀大德與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利益。權衡在手縱奪臨。時規矩準繩故難擬議。然其大體令行禁止必在威嚴。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補職略為指蹤。拱手仰成慎無徹肘。整肅叢林規矩。撫循龍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尊宿遷化
如已坐化。置方丈中。香花供養。以遺誡偈頌貼牌上。掛靈筵左右。於眾尊宿中請法屬一人為喪主。如無法屬則請自餘住持尊宿。然後修寫遺書報官員檀越僧官。鄰近尊宿嗣法小師。親密法屬。請僧分頭下書。三日後入龕。如亡僧法。入龕時請尊宿一人舉靈座(當有法語)。法堂上西間置龕。東間鋪設臥牀衣架。隨身受用之具。法座上掛真。法堂上用素幕白花燈燭供養之物。真前鋪道場法事。小師在龕幃之後幕下。具孝服守龕。法堂上安排了。喪主已下禮真訖。然後知事頭首孝子大眾與喪主相見。喪主已下次第相慰。如有外人弔慰。外知客引到堂上。內知客引於真前。燒香致禮竟。與喪主知事首座相看。卻來幕下慰孝小師。然後卻來與喪主茶湯。外知客送出。如有致祭。於真前陳設。若不將帶讀祭文人來。即本院維那書記代讀。送葬之儀合備大龕。結飾臨時并真亭香亭法事花幡。起龕之日本院隨力作一大齋。襯施重於尋常。至時請尊宿一人舉龕(當有法語)。孝子并行者圍繞龕後。次喪主已下送孝人及本院大眾等相繼中道而行。官員施主在大眾左右並行。尼師宅眷隨在末後送葬。若焚化。即請尊宿一人舉火(當有法語)。若入塔即請尊宿一人下龕(當有法語)。又請尊宿一人撒土(當有法語)。然十念等如亡僧之禮。本院應散念佛錢。歸院請尊宿一人掛真(當有法語)。且就寢堂內安排。喪主已下禮真。相慰而散。知事頭首孝子等早暮赴真前燒香。及齋粥二時隨眾供養。候新住持人入院有日則移入真堂。其入龕舉龕下火下龕撒土掛真並有乳藥。喪主重有酬謝。院門稍似定疊。如上尊宿。諸人須當特為陳謝。次第商量。請新住持人知事下狀申明。諸院長老及僧官保明申上。如所保未允眾情。即本院知事赴官申訴。別行定奪。如官中專行及令本院委保。亦須及早行遣。免本院久闕住持之人。
退院
如是年老。或有疾病。或因事故。不得顧戀住持。預先打疊方丈衣鉢及準備包杖。如常住錢物僧供之類。須與知事結絕文曆分明。及堂頭公用合行交割。亦具文曆抅管。用院印印押通知事知之。別請一人看守方丈并主管物色。在侍者寮安下。如方丈衣鉢稍多。未退已前估唱齋僧及支撥錢物入常住。防有侵損互用之過。退院行李唯隨身依物道具而已。如行李太多即動人譏笑。或別生謗議。金銀匹帛係稅及禁榷之物。並不宜帶行。亦不得與官員附帶書信及菴子。及不得預修退居院。如欲出本州界遠去。即預先方便擘劃判憑。若諸事已辨。即令侍者或小師一人下退院狀。住持人隨後避本院前去。或在別寮安下。如退院後諸處為客安下。只宜將帶侍者行者各一人。不得太多。恐人家院舍動念。自餘精麤隨眾。不得于預院事及輕議主人。知事頭首長短亦不得言及舊日。住持所有勞績及一切點胸擔版之事。如經過所在主人請陞座或小參受。與不受臨時。如非主人所舉及知事大眾禮請。不得擅便受人入室。如已退本院。不宜常在左右及舊院安下。人情極不穩順。宜深戒之。如病患年老不可去。即隨意無害。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七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八卷
龜鏡文
夫兩桂垂陰一華現瑞。自爾叢林之設。要之本為眾僧。是以開示眾僧故有長老。表儀眾僧故有首座。荷負眾僧故有監院。調和眾僧故有維那。供養眾僧故有典座。為眾僧作務故有直歲。為眾僧出納故有庫頭。為眾僧主典翰墨故有書狀。為眾僧守護聖教故有藏主。為眾僧迎待檀越故有知客。為眾僧召請故有侍者。為眾僧看守衣鉢故有寮主。為眾僧供侍湯藥故有堂主。為眾僧洗濯故有浴主水頭。為眾僧禦寒故有炭頭爐頭。為眾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為眾僧執勞故有園頭磨頭莊主。為眾僧滌除故有淨頭。為眾僧給侍故有淨人。所以行道之緣十分備足。資身之具百色見成。萬事無憂。一心為道。世間尊貴。物外優閑。清淨無為。眾僧為最。迴念多人之力。寧不知恩報恩。晨參暮請不捨寸陰所以報長老也。尊卑有序舉止安詳所以報首座也。外遵法令內守規繩所以報監院也。六和共聚水乳相參所以報維那也。為成道故方受此食所以報典座也。安處僧房護惜什物所以報直歲也。常住之物一毫無犯所以報庫頭也。手不把筆如救頭燃所以報書狀也。明窓淨案古教照心所以報藏主也。韜光晦迹不事追陪所以報知客也。居必有常請必先到所以報侍者也。一瓶一鉢處眾如山所以報寮主也。寧心病苦粥藥隨宜所以報堂主也。輕徐靜默不昧水因所以報浴主水頭也。緘言拱手退己讓人所以報炭頭爐頭也。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所以報街坊化主也。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所以報園頭磨頭莊主也。酌水運籌知慚識愧所以報淨頭也。寬而易從簡而易事所以報淨人也。是以叢林之下道業惟新。上上之機一生取辨。中流之士長養聖胎。至如未悟心源。時中亦不虗弃。是真僧寶。為世福田。近為末世之津梁。畢證二嚴之極果。若或叢林不治法輪不轉。非長老所以為眾也。三業不調四儀不肅。非首座所以率眾也。容眾之量不寬愛眾之心不厚。非監院所以護眾也。修行者不安敗群者不去。非維那所以悅眾也。六味不精三德不給。非典座所以奉眾也。寮舍不修什物不備。非直歲所以安眾也。畜積常住减尅眾僧。非庫頭所以贍眾也。書狀不工文字滅裂。非書狀所以飾眾也。几案不嚴喧煩不息。非藏主所以待眾也。憎貧愛富重俗輕僧。非知客所以贊眾也。禮貌不恭尊卑失序。非侍者所以命眾也。打疊不勤守護不謹。非寮主所以居眾也。不閑供侍惱亂病人。非堂主所以恤眾也。湯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頭所以浣眾也。預備不前眾人動念。非爐頭炭頭所以向眾也。臨財不公宣力不盡。非街坊化主所以供眾也。地有遺利人無全功。非園頭磨頭莊主所以代眾也。懶墯併除諸緣不具。非淨頭所以事眾也。禁之不止命之不行。非淨人所以順眾也。如其僧眾。輕師慢法取性隨緣非。所以報長老也。坐臥參差去就乖角。非所以報首座也。意輕王法不顧叢林。非所以報監院也。上下不和闘諍堅固。非所以報維那也。貪婪美膳毀訾麁飡。非所以報典座也。居處受用不思後人。非所以報直歲也。多貪利養不恤常住。非所以報庫頭也。事持筆硯馳騁文章。非所以報書狀也。慢易金文看尋外典。非所以報藏主也。追陪俗士交結貴人。非所以報知客也。遺亡召請久坐僧眾。非所以報侍者也。以己妨人慢藏誨盜。非所以報寮主也。多嗔少喜不順病緣。非所以報堂主也。桶杓作聲用水無節。非所以報浴主水頭也。身利溫暖有妨眾人。非所以報爐頭炭頭也。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報街坊化主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非所以報園頭磨頭莊主也。涕唾牆壁狼藉東司。非所以報淨頭也。專尚威嚴宿無善教。非所以報淨人也。蓋以旋風千匝尚有不周。但知捨短從長共辨出家之事。所冀師子窟中盡成師子。旃檀林下純是旃檀。令斯後五百年再覩靈山之會。然則法門興廢繫在僧徒。僧是敬田。所應奉重。僧重則法重。僧輕則法輕。內護既嚴。外護必謹。設使粥飯主人。一期主化叢林。執士偶爾當權。常宜敬待同袍。不得妄自尊大。若也貢高我慢。私事公酬。萬事無常豈能長保。一朝歸眾何面相看。因果無差恐難迴避。僧為佛子應供無殊。天上人間咸所恭敬。二時粥飯理合精豐。四事供須無令闕少。世尊二千年遺蔭蓋覆兒孫。白毫光一分功德受用不盡。但知奉眾不可憂貧。僧無凡聖通會十方。既曰招提悉皆有分。豈可妄生分別輕厭。客僧旦過寮三朝權住。盡禮供承。僧堂前暫爾求齋。等心供養。俗客尚猶照管。僧家忍不逢迎。若無有限之心。自有無窮之福。僧門和合。上下同心。互有短長。遞相蓋覆。家中醜惡莫使外聞。雖然於事無傷。畢竟减人瞻仰。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非外道天魔所能慶也。若欲道風不墜佛日常明。壯祖域之光輝。補皇朝之聖化。願以斯文為龜鏡焉。
坐禪儀
盡學般若菩薩。先當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不為一身獨求解脫爾。乃放捨諸像。休息萬事。身心一如。動靜無間。量其飲食不多不少。調其睡眠不節不恣。欲坐禪時。於閑靜處厚敷坐物。寬繫衣帶。令威儀齊整。然後結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月*坒]上。左足安右[月*坒]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壓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手上。左掌安右掌上。以兩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舉身前欠。復左右搖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傾右側前躬後仰。令腰脊頭項骨節相拄狀如浮屠。又不得聳身太過。令人氣急不安。要令耳與肩對。鼻與臍對。舌拄上腭唇齒相著。目須微開免致昏睡。若得禪定。其力最勝。古有習定高僧坐常開目。向法雲圓通禪師亦訶人閉目坐禪。以謂黑山鬼窟。蓋有深旨。達者知焉。身相既定。氣息既調。然後寬放臍腹。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念起即覺。覺之即失。久久忘緣。自成一片。此坐禪之要術也。竊謂坐禪乃安樂法門。而人多致疾者。蓋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則自然四大輕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資神。寂然清樂。若已有發明者。可謂如龍得水。似虎犇山。若未有發明者。亦乃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賺。然而道高魔盛。逆順萬端。但能正念。現前一切不能留礙。如楞嚴經.天台止觀.圭峰修證儀具明魔事。預備不虞者不可不知也。若欲出定。徐徐動身安詳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後一切時中常作方便護持定力。如護嬰兒。即定力易成矣。夫禪定一門最為急務。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所以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定水澄清心珠自現。故圓覺經云。無碍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法華經云。在於閑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是知超凡越聖必假靜緣。坐脫立亡須憑定力。一生取辨。尚恐[馬*差]駞。況乃遷延。將何敵業。故古人云。若無定力。甘伏死門。掩目空歸。宛然流浪。幸諸禪友三復斯文。自利利佗同成正覺。
自警文
神心洞照。聖默為宗。既啟三緘。宜遵四實。事關聖說。理合金文。方能輔翼教乘。光揚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竊議朝廷政事。私評郡縣官寮。講國土之豐凶。論風俗之美惡。以至工商細務。市井閑談。邊鄙兵戈。中原寇賊。文章伎藝。衣食貨財。自恃己長。隱佗好事。揄揚顯過。指摘微瑕。既乖福業。無益道心。如此游言。竝傷實德。坐銷信施。仰愧龍天。罪始濫觴。禍終滅頂。何也。眾生苦火。四面俱焚。豈可安然。坐談無義。
一百二十問
敬佛法僧否 求善知識否 發悟菩提(心否) 信入佛位否 古今情盡否 安住不退否 壁立千仞否 齋戒明白否 身心閑靜否 常好坐禪否 絕默澄清否 一念萬年否 對境不動否 般若現前否 言語道斷否 心行處滅否 見色便見(心否) 聞聲(便見)性否 達磨面壁否 龍牙隱身否 千手千眼否 (古佛與露柱相)交否 至道無難否 似地擎山否 迷逢達磨否 庵(內人不見庵外事否) (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否 師子奮迅否 慈悲開示否 護法亡軀否 古教照心否 三觀澄神否 遊戲三昧否 普門示現否 深窮六相否 洞照十玄否 融(六位)圓因否 即(十身)果海否 會信(首丈)殊否 (入位)後普賢否 威儀詳定否 語言端審否 心口相應否 (不自)讚毀他否 能(退己)讓人否 能(知人)功德否 不說(人罪)過否 不惡難問否 不好戲笑否 常樂默然否 不欺暗室否 處眾如山否 常行謙下否 和合無諍否 立事得中否 樂聞善言否 不惡直言否 安受苦忍否 能忍惡罵否 能降喜心否 不追陪(人事)否 不懶墮(焚修)否 不侵損(常住)否 不(互用)財物否 不蓄(金銀財寶)否 不藏(書畫器玩)否 不從(人乞)貸否 知不蠶(而衣)否 知不耕(而食)否 知不戰(而安)否 受用知足否 能節飲食否 行施不倦否 受施不貪否 衣鉢無餘否 不為利(說法)否 不求人(愛敬)否 不貪利(弟子)否 不希求(名譽)否 不近王臣否 不恃(作形)勢否 不干預(公家)否 謹畏王法否 不占相(吉凶)否 不親厚(女人)否 不妬賢能否 不嫉他勝否 不輕貧賤否 護人意根否 不惱害(有情)否 常行放生否 常念護生否 敬老慈幼否 安養疾病否 憫念牢獄否 能惠飢寒否 遠悲收戰否 等親華夷否 報(王臣統治)恩否 答父母(生育恩否) 酬師友(訓導)否 念檀越(供給恩否) 懷親知(贊助恩否) 顧給侍(勤勞恩否) 思龍天(荷護恩否) 知兵將(守禦恩否) 恤諸天(衰惱)否 憫人間(八苦)否 傷修羅(闘戰)否 悼鬼趣(幽愁)否 哀旁生(癡暗)否 痛地獄(悲酸)否 怨親平等否 普敬如佛否 普愛如(父母)否 誓度無餘否 三時點撿否 一生事辨否 得人自在否 證大涅槃否
誡沙彌
未披剃前。准備五條(正合披五條縵衣)裙衫鐼子鞋靸。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切不得著七條九條及用頭鉢。坐臥僧床與大僧雜處。如禮見大僧。應稱某是沙彌。恣煩大僧答拜。既受沙彌戒法。應須憶念遵行。若犯沙彌戒。即不得六僧戒。常應精勤禮念。志求大戒。及讀誦沙彌戒經。
書填狀式。某院童行姓某右某。年若干。本貫某州某縣某鄉人事或郭下人事。昨於某年某月某日到院出家(有父母即云父母送到出家)。禮住持僧某為師。今買到(如客處買到即稱買到客人某甲名下)某處某字號空名度牒一道。欲乞書填為僧。竝無諸般違碍。請申狀云云。年月日具。前位姓某狀。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八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九卷
沙彌受戒文
行者初請得度牒。以箱複托呈本師竝知事頭首。各禮謝三拜。選日剃度。維那司請受戒一人。引請闍梨一人。作梵闍梨一人。隔宿剃頭。但頂心留方寸許。至日僧堂或法堂上安排。設戒師高座。前鋪氈蓆。香案上用手爐淨瓶戒文竝界方二條。又相對戒師設作梵闍梨座竝磬一口。如在法堂上即別安聖像香花供養卓子二隻。箱複二面。一安袈裟。一安裙衫。在聖僧或聖像前列之。堂下安排拜蓆。一領事辨集眾(若用法事迎引。從童行堂至土地堂。及大殿。然後入僧堂內剃頭。行者諸處各禮三拜)。剃頭行者即從僧堂前祇候大眾集定。戒師二闍梨於聖像前大展三拜訖。戒師作梵。闍梨就座。乃入法事。
引請闍梨(於戒師前大展坐具三拜。胡跪合掌)。
戒師(問)引請(答)。
僧集否(已集)。和合否(和合)。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為當院行者某甲剃頭受戒)。可爾。
引請闍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入堂)。
行者(於聖僧前禮三拜。聞磬聲禮。聞磬聲起。又禮戒師三拜。胡跪合掌)。
引請闍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作梵闍梨(作優波離梵。如不能。即作云何梵)。云何於此經。究竟到
彼岸。願佛開微密(呪香)。廣為眾生說。為剃頭受戒者說。
戒師(聞梵聲秉爐至微密處呪香。竝薰顯戒文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光明雲臺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十方無量法。無量僧。見聞普薰證寂滅。一切眾生亦如是。戒師(梵終疊云)為剃頭受戒者說。即將今晨開啟剃頭受戒功德。迴向皇帝萬歲。臣統千秋。天下太平。法輪常轉。龍天土地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十方施主福壽莊嚴。合道場人身心安樂。師長父母道業超隆。剃頭沙彌修行無障。三塗八難咸脫苦輪。九有四生俱登覺岸。仰憑尊眾念清淨法身(云云至)摩訶般若波羅蜜。
引請闍梨(秉爐云。請師言句。汝合自陳。汝若不能。隨我聲道。至某甲處稱名)。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我作剃頭受戒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剃頭受戒。慈愍故(三說。第三疊慈愍故三遍)。
行者(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禮三拜。又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每呼善男子即當應喏)。心源湛寂。法海淵深。迷之者永劫沈淪。悟之者當處解脫。欲專妙道無越出家放曠。喻如虗空清淨。同於皎月。修行緣具。道果非遙。始從尅念之功。畢證無為之地。所以大覺世尊捨金輪之寶位。子夜踰城。脫珍御之龍衣。青山斷髮。容鵲巢於頂上。掛蛛網於眉間。修寂滅而澄真常。斷塵勞而成正覺。三世諸佛不說在家成道。六代祖師阿誰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傳。不染世緣方成法器。故得天魔拱手外道歸心。上酬四重之恩。上濟群生之苦。所以云。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捨。弃恩入無為。直是報恩者。出家之後。禮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離此座想念國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專精拜辭。後不拜也。
引請闍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同問訊出堂)。
行者(於堂下拜辭國王父母。捨俗服著裙衫訖。引請闍梨引於聖像前禮三拜。就戒師座下禮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戒師(誦偈。執瓶水灌頂。竝剃髮少計。傍僧同誦)。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無常 棄俗趣泥沍 希有難思議
(三說。沙彌退身禮三拜)。
引請闍梨(引行者於本師座前禮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本師執刀云。最後一結。謂之周羅。唯佛一人。乃能斷之。我今為汝。除去頂髮。汝今許否。答曰可爾。本師云。仰大眾同聲誦落髮偈。
毀形守志節 割愛辭所親 出家弘聖道 誓度一切人
(三說。退身禮一拜。復於師前胡跪合掌)。
本師持袈裟誦偈云。
大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披奉如來戒 廣度諸眾生
沙彌披袈裟訖(禮本師三拜。禮聖像三拜。禮戒師三拜。胡跪合掌)。
引請闍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善男子。法如大海。漸入漸深。汝既出家。當先受三歸五戒。方得事近大僧。次受沙彌十戒。乃可同僧利養。事在專誠。不宜慢易。我今為汝召請三寶證明佛事(〔兼以〕至十戒竟)。
奉請無邊佛寶海藏金文。十地三賢五果四向。同垂感降。共作證明(三說)。
善男子欲求歸戒。先當懺滌愆瑕。如人浣衣然後加色。汝今至誠隨我懺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因無始貪嗔癡 從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善男子。汝既淨治身口意業。次應歸依佛法僧寶。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眾中尊 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
如來至尊等正覺。是我道師。我今歸依。從今已去稱佛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慈愍故(三說。第三疊慈愍故三遍)。
沙彌(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禮一拜。一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既捨邪歸正。戒已周圓。若欲識相護持。應受五戒。
盡形受
不殺生 不偷盜 不淫欲 不妄語 不飲酒
是五戒相。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來五支淨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問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彌(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五戒為入法之初因。出三塗之元首。次受沙彌十戒。即形備法儀。此稱勤策。依師而住。受利同僧。是為應法沙彌應當頂受。
盡形受
不殺生 不花髻瓔珞香油塗身 不偷盜 不歌舞作唱故往觀聽 不淫欲 不坐臥高廣大床 不妄語 不非時食 不飲酒 不捉金銀錢寶
已上十事是沙彌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來十支淨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問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彌(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後。當須頂戴奉持。不得違犯所持戒律。供養三寶。勤種福田。於和尚阿闍梨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布素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聲邪色一無視聽。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儻有爭者兩說和合。男女有別。草木無傷。非賢不友非聖不宗。法服應器常與人俱。非時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禪思起則諷誦。閉三惡道開涅槃門。於比丘法中增長正業。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長明。普度眾生祈成正覺。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作梵闍梨(作神仙梵云)。神仙五通人。作者於呪術。為彼慚愧者。攝諸不慚愧。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已說戒利益。稽首禮諸佛。
戒師(聞梵聲秉爐至梵終回向云)。上來剃頭受戒。先用回向堂頭和尚。常為苦海津梁。執事高人。永作法門梁棟。合堂清眾同乘般若之舟。剃頭沙彌速至菩提之岸。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為如上緣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作梵闍梨鳴磬云。處世界。如虗空。如蓮花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
歸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歸依法薩般若得大總持門。
歸依僧息諍論同入和合海。
上來剃頭受戒功德。無限殊勝良因。散周沙界。和南聖眾。
引請闍梨(聞處世界收坐具起。令沙彌禮拜)。
沙彌(大禮戒師三拜。次禮聖僧三拜。問訊出堂門外立)。
戒師二闍梨於聖僧前大展三拜出堂外立。僧堂前鳴小鐘子三下。大眾下堂。各具威儀於法堂上禮賀住持人(如法堂上剃頭。即於[穴/侵]堂內禮賀)。
戒師二闍梨(一展云。人差受戒不敢告辭。人事荒疎久淹尊重。下情無任皇恐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仍又觸禮三拜)。住持人(云沙彌披剃有煩道用。即容詣寮陳謝)。知事禮賀(一展云。法門有幸。神足披緇。下情無任喜躍之至。又一展敘時暄。又禮三拜)。住持人(云沙彌披剃有煩荷覺。即容詣寮陳謝)。大眾禮賀(資詞同知事)。住持人(云此者沙彌受戒有煩證明。即容詣寮陳謝)。侍者小師禮賀(大展三拜云。沙彌得度。舉眾同歡。仰對尊慈。倍深喜躍。又三禮。敘時暄又禮三禮也)。知事大眾歸寮。各具香火排立祇候。是時大眾纔退。沙彌禮三禮(云叨圓頂相。幸掛田衣。遂脫塵牢。永拋愛網。下情無任感激之至。三禮。敘寒暄又禮三拜。住持人巡寮過乃。禮知事頭首戒師闍梨竝諸法眷)。
○謝大戒詞(萬歲天寧之節。特啟霜臺。三飜羯磨既圓。已登戒品。此蓋某人宿承佛記。誓度群迷。唯將繫艸之心。上答浮囊之賜。下想無任感激之至)。
訓童行
童行初來投院。師主審問根源。若具正因方可容納。如其意圖衣食。規避徭役。因事遁竄。及父母不允者。竝不可留。
○投院狀式。投院童行姓某名某。年若干。本貫某州某縣某鄉某里人事(或是郭下人事)。在身竝無彫青刑憲及諸般違礙。今為生死事大久慕空門。蒙父母情允。許捨入本院出家為童行(如無父母。即云今欲投院出家為童行)。伏乞堂頭和尚慈悲容納。謹狀。年月日具。前位某押狀送。如有父母。即連狀書名。住持人押狀付知事。新到童行於庫司參禮訖。將行李入童行堂。參禮堂主訖。堂主掛搭竝指床位。至晚參。大眾行者巡堂立定。堂主將新到禮參頭已下三禮或六禮。不答禮巡堂一匝下位立。今具規矩如後。
○夫道不孤運。引之由人。欲成清淨叢林。不可遺於細行。而況布金地上選佛場中既預出家。宜深慶幸。今茲教示略舉三章。若善依行方為佛子。
立身第一。近事大僧當持五戒。一不殺生(有命之屬不得而殺)。二不偷盜(不與而取皆為盜也)。三不淫慾(遠離淫慾如避火坑)。四不妄語(出家之人誠信為本)。五不飲酒食肉(寧捨身命無犯此戒)。除齋粥外竝不得雜食(所謂果子竝菜粥飲餅飯竝不應食)。非常住差使不得出門。非大緣事不得請假。又參禪問道者收攝身心。不得散亂。念經求度者溫習經業。不得懶墮。又常念修行報答王臣荷戴之恩。施主供給之恩。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教導之恩。又常思惟父母亡歿者恐入惡道。應以修行濟拔。父母見在者勸令歸依三寶發菩提心。又著衣喫飯常知來處。若不修行何門報答。又行者上衣直裰為正。自餘俗服非出家衣也。鞋須白色不得紫皂。須繫腰條不用勒巾答膊。又衣服常須淨潔整齊。直裰下不得露袴口。冬夏當打脚絣。又聽參行益及赴茶湯須具鞋韈。行須斂手坐必端身。不得倚靠不得掉臂。及不得把臂同行。又諸處逢師僧當斂身避路問訊令過。見官員施主同行。先當問訊僧家。次當祇揖官員施主。既出家持戒著真田衣直裰。竝不得跪拜俗家。雖見父母只得祇揖。又不淨之手不得捉經卷拈掇護淨之物(香爐花瓶眾僧受用飲食之器)。又粥飯二時各念心經三卷。報答十方施主供給。僧行勞形喪命。人畜微蟲端心授食。不得說話。每日晚參於佛殿前禮佛。竝須專心唱禮。不得心緣他事口和音聲。如常住作務罷。參禪者屏處宴坐。念經者上案誦習。不得相聚戲笑。又說非義之言。若相罵相打種種違諍竝非出家之人切。宜禁戒。晚參後無事。不可過堂西竝堂頭庫下行者寮作務處所及於屏處閑話。有智之人遞相警察。凡為行者須是立身孤潔作事明白。不得事涉嫌疑點污清眾。
陪眾第二。既已出家參陪清眾。常念柔和善順。不得我慢貢高。大者為兄。小者為弟。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儻有諍者兩相和合。但以慈心相向。不得惡語傷人。若也欺凌同列走扇是非。如此出家全無利益。他人財物不得擅使。別人衣被不得自移。不得床上立地著衣。不得背聖僧上床。若揭門簾常垂後手。不得敲磕作聲。堂中不得露頭衩衣。打靜已後未開靜已前。除常住事不得於堂內及近童行堂說話。堂中不得書寫毀畫破壞墻壁。不得懸掛書畫圖慎及牓貼閑雜文字。脚頭不得安經案。床頭不得置枕屏。舊衣鞋韈安置床下。衣單枕被常令整齊。堂中尋常不得高聲說話喧亂大眾。常須躡足輕行。非自己衣單下不得坐臥閑話。參頭堂主常切提舉。亦仰鄰床呵責禁止。爐中不得撥火及敲火筯作聲。爐中不得久坐有妨眾人。打版茶湯竝須齊赴。看經寮舍令打疊淨潔。不得說話。浴室內不得躶形及不得高聲語笑。不得床上立地著衣及床上立地梳頭。堂主常管打靜閑靜。行者聞開靜便起。不得躭著睡眠。若授利養錢物。不得隱匿。當白入眾抽分一。
作務第三。聞普請版須管及早齊赴。上案處不得說話。恐唾墮落眾僧食內獲罪不小。普請處不得高聲說話何況喧閙呌笑。常須靜默。令俗人生善。欲行益時先挽起衣袖洗手令淨。僧堂前不得說話。不得倚靠斜立。不得撒手無禮輕放。家事不得作聲。入僧室不得急行大步。應當安詳。次第行益。須看眾僧各人所要多少。臨時斟酌。不得垂手提鹽醋桶子。行益處如嚏噴咳嗽。當須背身。若舁桶者斂閑手當胸。不得垂臂。堂頭庫下諸寮舍供過行者。常切小心護惜常住財物家事猶如眼睛。及盡心扶持。不得令住持知事眾僧動念。如當次普請作務。畫時各歸供過處所厨中局次。行者各盡己長。辨集僧事。常令飲食及鍋竈家事猶先和會。不得臨時爭競。各宜道心供眾。勿憚勤苦。今雖小勞。後獲大利。諸殿堂行者當管洒掃淨潔香花供養。切在整齊。或遇風起。諸殿堂不得點燈。每日下供養當禮拜發願。願四恩三有土地龍天法界眾生同圓種智。打鐘行者不得失時。常令洒掃竝齋時燒香禮拜。願聞鐘聲皆得解脫。門子行者撿寮出入僧行。無故上街及頻請假出入者。常切照管。謹慎火燭火頭上火。常知緊慢。不得與局次行者相違。堂頭庫下茶頭行者。常宜照管火燭及點撿茶湯。園頭行者常令勤勞同心供給大眾。不得懶倦辭避。及守護行者凡所作務皆聽園頭支撥。不得悞事。諸莊行者所託非輕。第一清廉不侵常住。第二了事不惹官方。第三善巧調和行者莊客。與莊舍和睦不令闘爭。第四知時耕田下種各務合宜。第五慈心照管頭口勿令羸瘦。及不得令使牛人亂有鞭打。第六護戒鈐束行者不作非違之事。防關莊客不偷常住錢穀。第七精勤常詣地頭照管地界及諸色田苗。第八明本不為供勤三寶則是勞而無切。車頭行者常須照管頭口充肥及不少欠斛斗。在外止宿之處看守草料惜護行止。不得飲酒食肉及作非違之事。參頭堂主常務公心。統眾不得挾私。眾人有過須當舉白。大則覆知事住持人行遣。小則報典座罰錢入眾。行者等若參頭支撥。不得違背稍有稽遲。
右前件規矩竝是出家細行。如能委曲推行。便為得度之本也。佗時若獲披剃。高僧軌範一切見成。却以此法教示初機。自然令法久住。如知而故犯。犯而不悔。非惟辜負四恩虗霑信施。龍天土地皆所不容。業果三塗何所逃避。既是出家之輩。自當因果分明。時中不昧正因。便是成佛有分。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九卷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十卷
勸檀信
在家菩薩先當事佛。務極嚴謹。永斷葷酒。堅守齋法。於諸慾染誓不擬犯。親近知識發明己見。隨其悟入如理修行。若初心之士。未能頓除葷酒。且食早素。一月之間已能減半。久習淳熟自能永斷長齋。及欲障厚者。先且奉行五戒。然後進登菩薩清淨大戒。若未能親近知識者。但應讀誦大乘助發正見。若未悟摩訶般若者。但依佛語修行。時中亦不虗棄。學般若菩薩。應當勤發願云。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願身心安樂。進道無魔。般若光中念念之間。常以般若發悟一切眾生。普願一切眾生頓悟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同成無上正遍知覺。
齋僧儀
齋僧之法以敬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輕重。凡夫肉眼誰辨聖賢。誤起輕心定招薄福。或有親臨梵剎就設齋筵。此人來世之中必感自然之報。然而清淨福田理應專一。不宜多招賓客雜亂正因。設携親友隨喜勝緣。但可飲食均平請各隨眾。不可容居高位倍享精豐。僧在下流隨緣澹薄。設齋之日亦應慎護三業。不得飲酒食肉。若能如此。福德無量。
百丈規繩頌
按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來多居律寺。雖則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軌度。故常爾介懷。乃曰。祖宗之道欲誕布化。冀其將來永不泯者。豈當與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耶(舊梵語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論.瓔珞經.大乘戒律何不依隨耶。師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異大小乘。當愽約折中。設於制範。務其宜也。於是創意。別立禪居。
昔時居律寺 別院啟禪門 大智禪師後 方知祖道尊
凡具道眼有可遵之德者。號曰長老。如西域道高臘長。呼須菩提等之謂也。既為化主。即處于方丈。同淨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
道德兼隆者 方能嗣祖宗 須菩提雅號 無垢稱家風
不立佛殿。唯搆法堂者。表佛祖親受。當代為尊也。
入門無佛殿 陞座有虗堂 即此傳心印 當知是法王
所裒學眾無多少。二無高下。盡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設長連牀椸架掛搭道具。
學徒無眾寡 高下入僧堂 道具安椸架 周圍設廣牀
臥必斜枕牀脣。右脇吉祥睡者。以其坐禪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儀也。
斜枕牀脣臥 安祥右脇眠 暫時調四大 敷坐復安禪
除入室請益。任學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準。
入室參玄理 摳衣請益時 任他勤與怠 上下勿常儀
其闔院大眾朝參夕聚。長老上堂陞座。主事徒眾鴈立側聆。賓主問酬激揚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
夕聚晨參處 師徒集會時 陞堂須鴈立 側耳聽玄微
齋粥隨宜。二時均平。其節儉者表法食雙運也。行普請法者上下均力也。置十務謂之寮舍。每用首領一人管。多人營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飯者自為飯頭。主菜者自為菜領。餘皆倣此)。
法食宜雙運 精麤且過時 諸頭分局務 普請貴勻齊
或有假號竊形。混于清眾。竝別致喧撓之事。即堂司維那撿舉。抽下本位掛搭。擯令出院者。貴安清眾也。
不信天真佛 來為假比丘 即時抽掛搭 去矣莫迴頭
或有所犯。即須集眾以拄杖杖之。焚燒道具。逐從偏門而出者。示耻辱也。
犯重焚衣鉢 應當集眾人 山藤聊示耻 驅擯出偏門
詳此條制有四種益。一不污清眾生恭信心故。三業不善不可共住。準律合用梵壇治之。當驅出院。清眾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毀僧形徇佛制故。隨宜懲罰得留法服。後必悔之。三不擾公門省獄訟故。四不洩于外護綱宗故。四來同居凡聖孰辨。且如來應世尚有六群之黨。況今像末豈得全無。向見有輩但見一僧有過便雷同譏誚。殊不知以輕眾慢法。其損甚大。今禪門若無妨害者。宜依百丈叢林格式量事區分。雖立法防姦未為賢士。然寧可有法而無犯。不可有犯而無教。推百丈禪師護法之益。其為大矣。
擯逐成何益 安禪不毀僧 公門無獄訟 祖蓆播嘉聲
今禪門別行。由百丈之始。略敘大要。徧示後來。學者貴不忘其本也。諸方自古共遵。所濟眾務急。救弊之要者。凡三十件。用示方來。切在詳稟。確志維衛。永成軌範。俾醜迹穢聲無流外聽。不唯叔世禪林之光茂。亦乃護法之一端耳。其事件名數條牒如左。
百丈存綱領 諸方酌古今 始終三十事 一一護叢林
一堂司凡掛搭僧人。須依六念上戒臘資次安掛。或寺門主執及化導迴。只可移上三五位。如經坐次已高不可更移。或監收及小頭首不用移改。或諸方僧或輔弼叢席道德名望者。先掛搭畢。後白住持人。高低移上切在臨時。
安僧排戒臘 執事略推移 小小諸頭首 還應似舊時 輔弼叢林者 名高道德高 到時先掛搭 方稟住持人
一參時巡堂。須依掛搭次第入堂。及晚參巡堂罷。各歸寮舍問訊後却來展單。
晚參逢念誦 寮舍暫須還 問訊竝湯罷 迴來却展單
一新到三日內且於堂中候赴茶湯未。可便歸寮舍。及粥後偃息。須當早起。免見堂中尋請借問。喧動清眾。
初來三日內 祇候赴茶湯 粥後宜先起 時中且在堂
一新到山門時特為點茶。其禮至重。凡接送盞槖切在恭謹。祇揖上下不可慢易有失禮儀。
山門如特為 禮意重於山 趂赴依時節 身心莫等閑
一請假遊山只可半月。或過限者須呈祠部再守堂儀。如違。則準院施行。
請假遊山者 還將半月期 過時重掛搭 依舊守堂儀
一新到掛搭後或起他遊。須候十五日堂儀滿。仍白堂司方可前去。貴消落牀曆。
堂儀經半月 起必報堂司 所貴消牀曆 如今去不辭
一遇開啟聖節道場。或欲起離雲遊。須□一□上殿看經方可前去。無自輕易。
福田衣下客 自古免征徭 不是因祈禱 何緣等聖朝 叢林逢聖節 輪次預看經 事訖方前去 酬恩勿自輕
二時齋粥須依掛搭資次坐。不得過越高位。仍須候長版鳴方可下鉢。食時不得匙筯刮鉢作聲。動其無福鬼神生飢渴想。罪不可量。切宜低細。
巡堂依掛搭 粥飯亦如之 鵽鵰獼猴象 猶能識禮儀 下鉢依時節 安排應上肩 寅時長版後 三下午齋前 粥飯宜低細 無令鉢有聲 鬼神生熱惱 自損亦非輕
一掛搭後臥具衣服常須齊整。非己單蓆不得擅意自移几開單。切須低細。亦不得於床上立地拽揲被服。及不得背面上床。
自己衣單下 尋常要整齊 他人安被處 不得擅遷移 欲上長連榻 常應面聖僧 展單心欲細 開被手宜輕 後夜聞開靜 方容疊寢衣 莫於床上立 禮度太乖違
一臥袈裟不得推搭版頭及聖僧龕所。只得揲以淨巾襯蓋。安於枕前。次安上衫等衣。
佛制離衣宿 安排向枕前 版頭竝[木*案]上 疑悞涉瓜田 莫卸裙衫睡 堂中免衩衣 先賢令解帶 權且為初機
一粥前竝放參後不得開函櫃。及堂中不得聚頭說話。不得坐靠版頭。如出三門外遊處及爐中向火。不得高聲語笑及撥火等。或遇下帳簾。須當候鐘鳴。須至整齊。
放參同下帳 鐘動各垂簾 及早開函櫃 當知避眾嫌 堂下勤宴坐 廓下少閑遊 第一宜深戒 全身靠版頭 經行由靜默 況復在圍爐 撥火竝閑話 知君行業麤
一後夜及版鐘未鳴。或先起。切須低聲。揭簾出入不得拖拽鞋靸。及洗面處不得高聲涕唾敲礚桶杓。驚動清眾。
涕唾拖鞋履 清宵必共嫌 輕輕拈桶杓 欵欵放門簾
一掛牌接官須至齊赴。貴令整肅。生外護心。
尊官臨梵剎 迎送動禪林 去就應齊整 令生外護心
一凡普請處。著五條衣。闔寮齊赴。除寮主外。及至普請處。不得聚頭說話。
普請除寮主 應當掛五條 作時須靜默 不得閙嘈嘈
一諸寮舍命寮主者。須掛搭前後輪次主執一月日。貴上下均齊。彼此承奉。不得雜亂。免有橫譏。
若命寮中主 須依掛搭推 不唯消謗議 所貴在均齊
一尊殿上只可焚香瞻禮。不可倚靠欄楯聚頭語笑。或披作衣時不得上殿而過。免有輕觸聖像。
殿塔焚修地 龍神暗護持 凭欄竝語笑 損福定無疑 梵語安他會 經言作務衣 若從尊殿過 崇奉禮還虧
一諸寮舍只得寮主及寮中上座一人寮內睡臥。如堂司請人睡。不在此限。
伴寮唯首座 此外聽堂司 大眾衣盂地 閑人總不宜
一堂中及寮內去失衣物等。須具衣物色數時節處所聞白主首。驗認有無虗實。如情理重者白堂司集眾搜堂及寮。犯者公行。妄者弃眾。
眾中如去失 色件要分明 物重須搜撿 情輕事可評
一浴時聞皷聲須得早赴。遲則有妨。行者澡洗。第一通皷第二通皷眾僧入浴。第三通皷山門主執者浴。煞皷行者浴。無令混雜。浴室內須用浴巾蓋體。各避眾眼。
兩會堂僧浴 三通執事來 淨人聞煞皷 次第勿相乖 浴久妨清眾 來遲礙淨人 裙衫須蓋體 語笑莫紛紛
一諸寮舍不得高聲讀誦經典竝閑雜文字。自己案分禪策文字常蓋齊整。或把針剃頭剪紙合藥或曬鞋靸。觸衣浴具皆於屋後僻處。仍逐時打疊。免有狼藉眾人處所。
几案宜瀟洒 看常貴悄然 慎言如不語 處眾似居山 把針竝合藥 剪紙剃頭時 作務喧清眾 寮中總不宜 [日*煞]鞋安浴具 乃至觸衣裳 僻處竝寮後 收時要審詳
一聖眾內或有盜竊酒色及闘諍污眾喧亂不律等事。皆集眾弃逐出院。不從即聞公。
盜財竝闘諍 酒色污僧倫 速遣離清眾 容留即敗群
一頭首等不安。輕可只於寮中將息三日。如病重者當白維那。移入延壽寮。
疾病經三日 須歸延壽堂 叢林知事者 到此勿彷徨
一堂內清眾如不充主首掌握山門。但隨眾作務。齋粥參請外。當自省己。各守分業。積德隆道。用光叢席。不可已外干管院務。擅自更張生事。走扇是非。有撓清眾無令安靜。違者即准院令。
三條椽下客 自了一身休 幸有僧知事 何須強出頭
一堂中凡坐時不得臨床前。須斂衣服近後穩坐。離牀脣五寸。貴無參差。發瞻敬意。
莫據牀脣坐 衣裳直下垂 應留展鉢地 前後勿參差
一送亡僧不可語笑作樂。宜懷追慘。恐他道業未明虗生浪死。各自省究。或估唱衣物之時。本與清眾結緣共破慳貪。切不可輕唱貴賣剝削餘直。非為十方義聚。收唱衣錢除支使外。均俵清眾看經。或暫到見送及唱衣。三分得一分。或施主看經錢亦准此。
送死宜追慘 防伊道未成 遺財津送外 分俵為看經 為破慳貪業 僧亡必唱衣 標心圖世利 不是出家兒 見估亡僧物 三分得一分 看經如後到 折利亦同論
一首座凡早晚坐堂竝早參及二時齋粥須至。先赴堂。或聖眾參差不合宜事。粥前大眾集當。須告白勸勉。貴得整齊。
首座為標準 朝晡合坐堂 早參竝粥飯 先到是尋常 欲白堂中事 寅朝眾集時 一言如當理 何必在繁辭
一知事職局臨事須以至公。各守法度。力荷叢席。至於內外事迹或未深通曉。須當上下通議。早晚參及動眾所如急幹竝須齊赴。貴率於眾。凡行者人工有過。但晚參庫堂內指約戒勵。或遇官客齋粥。二時不得行遣。慮動眾念。
職事宜通曉 公清務保任 赤心弘大眾 竭力荷叢林 事有疑難處 商量勿異心 相和如水乳 握土變黃金 庫堂懲有罪 須是晚參時 粥飯竝官客 聞之必皺眉
一主首分司列局。主執山門大小事務。各有自來規式條目。當修本局務成事業。不可局外生事。貴當安靜。無至亂倫。
叢林分主首 各自有司存 守己都無事 侵權即亂倫
一五日一參。三八日晚參。奉為四恩三有念誦。每月六為准。
念誦逢三八 陞堂五日期 昔賢垂懿範 後代莫相違
一住持人每遇月旦須巡寮舍。安存清眾。詢及寮中或有欠闕動用等。及時應副。凡二時齋粥。住持人赴堂。兩通皷聲堂前鍾鳴入堂。如聲絕入堂。即當首座撿舉。或動眾普請及送亡僧估唱衣物等。竝須躬赴。如違盡當撿舉。仍無宦客乃無疾病。須當赴堂。不得別置粥食。山門知事亦皆准此。
自古巡寮法 安存眾比丘 有無應借問 應副莫遲留 兩會厨前皷 來時莫太遲 堂前鐘響處 便是入堂時 唱衣竝普請 粥飯送亡僧 第一宜親赴 叢林事不輕 住持竝執事 粥飯勿乖常 無病無官客 應須總赴堂
前件規矩。先德垂範。十方清眾。宜各遵行。
越州比丘 善祥 同集
溫州比丘 法貴 校勘
真定比丘 法深 管勾
文林郎寧國軍節度推官 吳時 校勘
朝奉大夫權知邵武軍管勸農公事 周玭 再校正
朝請大夫新知郴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營田事借紫金魚袋 虞翔 刊行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第十卷(終)
新添濾水法(並頌)
菩薩戒經十八種物中濾水囊第九。常隨其身。如鳥二翼。 頌曰。
頭陀結夏遊方日 濾水囊皆不可離 恰似飛禽生兩翼 東西南北自相隨
大集經云。畜生身細。猶如微塵十分之一。大者百萬由延。故知濾水是大慈悲乃成佛之因也。 頌曰。
十分去微蟲取一 教中將喻水蟲身 慇懃濾水存悲濟 便是將來成佛因
菩薩多論云。舍利弗以淨天眼見水中空中蟲。如水邊沙器中粟無處不有。遂斷食。佛言。肉眼所見。濾羅所得。義淨三藏放生儀云。濾食水之人。來世當生淨土。 頌曰。
器中粟米水邊沙 空水微塵量不差 濾水若能依聖制 寶蓮金地樂無涯
鼻柰耶律說二比丘欲向佛所。一人不飲蟲水。渴死生天。見佛得道。 頌曰。
比丘來見法中王 忘却將行濾水囊 寧死不虧蟲水戒 剎那成道澄真常
一比丘飲水後至佛所。佛問其故。已脫憂多羅。僧示黃金身。云。汝癡人。用觀是四大身為幼成臭處。其見法者。即見我身。 頌曰。
飲水傷蟲行業疎 可怜同伴不同塗 雖然得到祇園會 只見黃金丈六軀
宣律師云。濾水袋物雖輕小。所為極大。出家慈濟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飲用蟲水。況諸不肖。為可言哉。 頌曰。
濾羅雖小事非輕 的的真慈護有情 大覺世尊明有敕 上流何故不遵行
義淨三藏寄歸傳云。西方用上白氎。冬夏宜將密絹或以米搡或可微煑。又六月七月其蟲更細不同餘時。生絹十重。蟲亦直過。樂護生者。理應念取緻練作袋。濾之方盡。 頌曰。
細氎作囊長一肘 西天濾水舊家風 此方緻練方如法 薄絹生疎盡不中
寄歸傳云。可取熟絹笏尺四尺。挽襵兩頭刺使相著。兩角施帶兩畔橫杖。張開尺六兩邊繫柱。下以盆承。傾時鑵底須入羅內。水既足已即可翻羅。兩人各捉一頭。令入放生器內。上以水洗三遍。外邊更以水淋。度無蟲方罷。 頌曰。
兩邊羅樣要寬容 攙攝縫來繫柱中 汲器竝須連底瀉 翻時洗蕩要全功
四分律云。作濾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槨。若作漉瓶。寄歸傳云。河池之處或可安棬。用陰陽瓶。權時濟事。或作瓦盆子羅亦是省要。西方寺家多月銅作。 頌曰。
羅樣安棬或作瓶 任從三角杓頭形 銅盆瓦缶竝宏槨 得用隨緣到處精
寄歸傳云。傾水之時罐底須入羅內。如其不爾。隨水落墜地墮盆。還不免殺。 頌曰。
濾水僧童欵欵傾 細蟲迷悶可傷情 若教羅外遺涓滴 不免依前是殺生
薩婆多論云。今持戒審悉者。漉水竟著淨器中。向日群視。故有者如前更濾。 頌曰。
濾已應須子細觀 有蟲重濾更重看 直須盡淨方隨意 使用如今信者難
寄歸傳云。亦既天明先觀缾水。可於白淨銅盞或螺盃漆器中頎取掬許。安竪甎上。或可別作觀水之水。以手掩口。良久視之。或於盆中看之。亦得蟲若毛端。必須存念。若見蟲者。倒瀉瓶中。更於餘水再三滌器。無蟲方罷。 頌曰。
銅盞螺盃漆器通 日中觀水驗微蟲 應須洗滌存方便 始盡毗尼救物功
義淨三藏述護命放生儀。說放生器甚詳。器以銅鐵瓦木為之。底下安細。以雙繩放之。放下至水。拔繩令覆。再三下濯方牽出。竝乞食時以小銅瓶子穿在左臂。以衣蓋之。宣律師云。損生妨道者。由不畜漉水袋。縱畜而不用。雖用而不漉蟲。雖瀉而損蟲命。寄歸云。在缾口之上翻羅。未曉放生之器。設令到水。蟲死何疑。 頌曰。
放生器下安雙細 到水牽繩勢自翻 渴死羅中真可罪 翻羅井上亦無端
僧祇律云。濾已蟲水著器中。還送來處瀉。中若來處遠者。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蟲著中。義淨三藏云。若井深處。或可別為盆貯。或可送往河池。瀉水竟時還濾滌器。奧法師菩薩戒鈔。既濾得已別置一放生盆。而令安詳置之於水。以護生命。 頌曰。
井遠泉深若厭煩 護生宜用放生盆 安詳瀉向常流水 俟入池中粗可論
薩娑多論云。如法濾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寄歸傳云。凡是經宿之水且不看者。有蟲無蟲。用皆招罪。
頌曰。
濾水要期終日用 來朝重濾恐重生 因思九夏多螻蟻 舉足常應觀地行
寄歸傳云。時有作小圓羅。纔受一升兩合。生疎薄絹元不觀蟲。懸著鉢邊。令他知見。無心護命日日招愆。師弟相承用為傳法。誠哉可歎。 頌曰。
去聖時遙律行衰 小羅疎絹事堪悲 鉢邊掛去從人見 堂上懸來備禮儀
奧法師菩薩戒經鈔云。今見寺中常以麤布為之。乖角極甚。 頌曰。
麤布縫羅釜上安 細蟲微命剎那間 鑊湯不是天然熱 因果門中事好還
義淨三藏云。神州之地四百餘城。出家之人動有萬計。於濾水事存心者寡。 頌曰。
神州四百有餘城 多少名圓德行僧 赴火墮崖人易得 濾蟲觀水却難能
義淨三藏云。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鎮想無生。證心空理。若不護命依教奉持。終亦未免佛所呵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 頌曰。
妙入三空談般若 功圓八定證禪那 不於濾水存悲願 未免如來一例呵
寄歸傳云。若知寺不濾水。不合餐食。渴死長塗足為龜鏡。僧祇律云。若施主請比丘食。應問濾水未。若未濾者。自著濾之。 頌曰。
寺家不濾厨中水 僧飯由來不合飡 俗舍有齋應借問 濾時還復自家看
菩薩戒經十重戒中殺戒最居第一。言菩薩以慈為本。眾生以命為貴也。又四分律云。九十波逸提用蟲水戒第九十。飲蟲水戒第六十二也。五分律云。墮用蟲。一一隨。宣律師云。性戒無懺。終須酬報。義淨三藏云。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門。任佗處分。經云。殺生之人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設得為人。短命仍多病故也。 頌曰。
殺戒偏居十重前 一蟲一墮理照然 麤心飲用無慚愧 束手泉門被業牽
義淨三藏云。且如有屠牽羊入寺不過數口。放作長生。眾共聚看。彈指稱善。寧知房內用水。日殺千生。
頌曰。
盡歎屠兒有道情 施羊僧寺作長生 不知房內日用水 殺業無過罪不輕
元豐中衛州壇山六度寺濟律師增戒會不曾濾水。太閑和尚云。雖云增戒。却是增罪。慈悲之言。誰不警悟也。 頌曰。
記得壇山增戒會 濟師全闕濾蟲緣 太閑和尚深呵責 聚集僧徒長罪愆
義淨三藏云。懷生者皆愛其生。上通賢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蟲。佛以大悲宣揚法化。於護生處極致慇懃。是佛弟子理應隨作。 頌曰。
任是昆蟲須惡死 假如賢聖亦全生 若推此意觀蟲水 何慮慈悲行不成
古云。吾觀一滴水。八萬四千生。凡夫目不見。天眼自分明。 頌曰。
蠢動皆含佛性靈 再三撈漉是修行 君看一掬尋常水 何啻千生與萬生
傳燈錄第五。智巖禪師未出家時。曾為郎將。雖在軍陣之中。弓上常懸濾水囊也。 頌曰。
昔時郎將在沙場 弓上猶懸濾水囊 為報金田諸上士 出家悲濟是尋常
奧法師云。印度法則。僧徒出入乃至乞食。漉袋常須隨身。此物此方停來久矣。苦哉苦哉。故律云。寧可忍渴死。終死不飲蟲水。何以故。一飲水時損無量命。一日飲蟲水。罪過屠一生。特須誡之也。又賢愚經載尸毗國王割肉救鷹。金光明經說薩埵太子投身飼虎。 頌曰。
傷嗟濾水停來久 珍重吾曹勉力行 飼虎餧鷹猶不顧 一羅何惜為眾生
涅槃經喻乘浮囊渡海。如持戒欲出生死。義淨三藏云。若能依教作者。現在得長命果報。是知沙彌救蟻不過數萬。尚感長命。況於濾水能護無數眾生也。殺生既墮三惡道。護生應得人天善趣。明矣。 頌曰。
欲趣菩提之道場 濾囊今日是浮囊 人間天上莊嚴福 此世他生壽命長
宣律師云。水中細蟲無數。同水塵量。故涅槃經云。塵耶蟲耶。此言信矣。取緻[糸*表]作袋濾也萬盡。義淨三藏云。依教作者。來世當生淨土。又云。釋迦末法共結慈念之因。彌勒初成俱證無生之果。 頌曰。
擾擾塵蟲竟莫分 好修因果濟沈淪 龍華會上無生記 淨土光中不死人
凡濾水者。應願諸蟲往生淨土。當來作佛。非但一朝免死。 頌曰。
菩薩興悲寄遠懷 濾生當願託蓮臺 他年淨土微塵佛 盡是羅中漉出來
古清涼傳下卷。有清信士不詳其氏諱。年可二十。衣服襤褸。自云從抱腹山來。識者相傳云。每在并州巡市乞丐。以所乞得造濾水囊。可七八寸。造訖隨處勸人令用。凡造數千餘。信士神容簡暢。語論入微。皆謂不測之人也。 頌曰。
清涼信士行悲憫 乞絹縫羅滿數千 隨乞隨縫隨布施 勸人同結濾生緣
世云。濾羅難安。多眾宗賾。崇寧元年於洪濟院厨前井邊安大水檻。上近檻唇別安小檻。穿角傍出。下安濾羅。傾水之時全無迸溢。亦五大眾沾足。浴院後架倣此。僧行東司亦皆濾水。出家之本道也。後住長蘆諸井濾水二十餘處。常住若不濾水。罪歸主執之人。普冀勉而行之。
新添濾水法(竝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