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五家宗旨纂要
清 性統編
自序
陳年葛滕。多少人齩來嚼去百雜碎。依舊團團圞圞。直不得引蔓牽絲。尋枝摘葉。予留心此道久矣。一日博採諸書。取其符於旨者。參以己見。彙集成帙。名曰宗旨纂要。葢不欲支離汎濫。盲瞎後人。俾學者得所依歸。便於體究。若曰某也如是。某也如是。一即五。五即一。厥宗厥旨。如是而已。咨予及門。止宜秘授。倘誤傳非人。妄加穿鑿。反道三山老漢蚤是畵蛇添足。則吾豈敢。
旹
順治丁酉孟夏既望 三山燈來題於五雲方丈
慶忠鐵壁機老人五宗斷。
用臨濟而不通曹洞。則類野狐。用曹洞而不通臨濟。則落教網。是必濟洞兼通。則雲門.溈仰.法眼在其中矣。
目錄
卷上
臨濟宗
卷中
曹洞宗
卷下
溈仰宗 雲門宗 法眼宗
附
三身四智說 八識拈評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普陀嗣法門人 性統 編
臨濟宗
臨濟禪師。諱義玄。曹州南華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頴異。長以孝聞。及落髮受具。居於講肆。精究毗尼。博賾經論。俄歎曰。此濟世之醫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即更衣遊方。首參黃檗。次謁大愚。其機緣語句載於行錄。既受黃檗印可。尋抵河北鎮州城東南隅臨滹沱河側小院住持。其臨濟葢因地得名也。唐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攝衣據座。與三聖問答畢。寂然而逝。門人以全身建塔於大明府西北隅。敕諡慧照禪師。塔號澄靈。
臨濟家風。全機大用。棒喝齊施。虎驟龍奔。星馳電掣。負冲天意氣。用格外提持。卷舒縱擒。殺活自在。埽除情見。迥脫廉纖。以無位真人為宗。或喝或棒。或豎拂明之。
臨濟初至河北住院。見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謂曰。我欲於此建立黃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後。普化却上來問。和尚三日前說甚麼。濟便打。三日後。克符上來問。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麼。濟亦打。至晚。小參云。我有時奪人不奪境。我有時奪境不奪人。我有時人境兩俱奪。我有時人境俱不奪。又云。如諸方學人來。山僧此間作三種根器斷。如中下根器來。我便奪其境。而不除其法。如中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奪。如上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不奪。如有出格見解人來。山僧此間便全體作用。不歷根器。大德。到者裏。學人著力不通風。石火電光却蹉過了也。學人若眼目定動。即沒交涉。
古德又有云。中下根人來。奪境不奪法。中上根人來。奪境奪法不奪人。上上根人來。人境俱奪。出格人來。人境俱不奪。如是者。謂之四料揀。還見麼。覿面便呈無礙境。交鋒全露就中人。
三山來云。料者。材料之謂。譬如材料作舍。有大小曲直之不同。揀者。擇取之謂。譬如作舍材料。揀取何者謂棟梁。何者謂椽桷。因材而用。不致混淆。接人之法。因人而用。亦復如是。然四料揀中。止有人境二字。而復增一法字者何。大約人則就其當體作用者言。境則就其即物拈示者言。法則就其隨機接引者言。奪者。除而不用之意。須看有時二字甚活。不過接人處方便機關。臨時應用。通變圓融。無心合軌。檢點將來。似有奪不奪之異耳。如必拿定死蛇。思量擬議。早已瞎却人眼。豈得為臨濟宗旨哉。學者不可不辨。
濟宗四料揀
奪人不奪境 面貌不教人得見。青黃滿目任君看。
三山來云。王孫一去芳草綠。
頌曰。奪人不奪境。胭脂和紅粉。大地與山河。在在呈圖影。
奪境不奪人 禪板蒲團休錯用。眉毛眼睫最知音。
三山來云。洛陽春罷洞賓來。
頌曰。奪境不奪人。把手夜深行。相逢不相識。覿面沒疎親。
人境兩俱奪 走歸方丈慵開口。下却禪床懶措言。
三山來云。漁翁夜宿三更晚。
頌曰。人境兩俱奪。虗空那摸索。無形金彈子。落盡翀霄鶴。
人境俱不奪 高聲唱起應難邈。拄杖拈來畫不成。
三山來云。牧童遙指杏花村。
頌曰。人境俱不奪。脫灑灑脫脫。脚板踏峩眉。舌頭談五嶽。
臨濟因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濟云。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三即一。皆空而無實。如有真正道人。念念心不間斷。達磨大師從西土來。直是覓箇不受人惑底人。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虗用工夫。山僧今日見處與佛祖無別。若第一句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
三山來別云。第一句薦得。半夜撞倒漆崑崙。第二句薦得。藕絲孔裏翻筋斗。第三句薦得。三歲孩兒跛挈行。直此三句。總就諸人見地而言。須看第一.第二.第三字面。話有深淺。語有漸次。如徒混悶一團。平空卜度。則不會臨濟所下之語矣。
濟宗三句
第一句 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
三山來云。遠。
頌曰。第一句。閉門打瞌睡。未曾睜眼時。遊戲成三昧。
第二句 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怎負截流機。
三山來云。近。
頌曰。第二句。嬰兒剛有氣。[囗@力]地一聲來。眼耳鼻舌具。
第三句 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裏頭人。
三山來云。差。
頌曰。第三句。取火待鑽燧。燎却面門毛。到底成何濟。
臨濟示眾云。大凡演唱宗乘。須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汾陽昭舉了。乃云。那箇是三玄三要句。
三山來云。飛彈打黃龍。眉毛遭鼠齩。
濟宗三玄要
第一玄中玄 如趙州答庭柏話。此語於體上又不住於體。於句中又不著於句。妙玄無盡。事不投機。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故亦名用中玄。
三山來云。如趙州答庭柏話。此則就其現前指點。拈來便是。何等明淺。而目為玄中玄耶。且焉得以玄中玄看作用中玄。豈有用中玄而為第一玄之理。葢凡演唱宗乘。何語不從體中發出。未有能離體說法者。還直以第一玄假立為體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一玄。
三山來云。金剛兩頭肩。
頌曰。第一玄。烏龜飛上天。單剩一隻脚。踏著威音前。
第二句中玄 如張公喫酒李公醉。前三三後三三。六六三十六。其言無意路。雖是體上發。此一句不拘於體故。
三山來云。如六六三十六之語。此正是親切指點。焉得謂之言無意路而目為句中玄耶。須知第二句中玄即用中玄。葢有體而後有用。凡所發揮。皆是從體起用。故宜以用次於體。還直以第二玄假立為用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二玄。
三山來云。空手把金鞭。
頌曰。第二玄。騎馬上高竿。噴地翻筋斗。弔下一文錢。
第三體中玄 此乃是最初一句。發於真體。此一句便具體中玄。因言顯理。以顯玄中之體。雖明此理。乃是機不離位故。
三山來云。如云體中玄是最初一句。發於真體。既是最初一句。發於真體。豈得以最初真體之句而目為第三玄耶。須知第三玄。乃是玄中玄。葢兼前體用兩者。盡在當機拈出。名為體。不得名為用。不得名為非體非用。不得逈出意言。難於測度。非單就體而言也。還直以第二玄假立為玄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三玄。
三山來云。虗空打鞦韆。
頌曰。第三玄。囫圇沒中邊。東洋飄大海。架箇無底船。
第一要。當風誰敢道。千聖一時興。那能窮此妙。
三山來云。看此頌。猶是擬玄中玄而言者錯。
如何是第一要。
三山來云。頭頂烏紗帽。
頌曰。第一要。寥廓空浩浩。路斷烟水寒。行人那得到。
第二要。明鏡當臺照。胡漢用皆深。透匣青蛇躍。
三山來云。看此頌。亦是擬用中玄。而言者近之。
如何是第二要。
三山來云。午夜金雞呌。
頌曰。第二要。妍[娟-月+虫]一齊照。縱橫妙用分。秦鏡當臺耀。
第三要。劫前者一竅。擬議問如何。拍手呵呵笑。
三山來云。看此頌。猶是擬體中玄而言者錯。
如何是第三要。
三山來云。城市街頭閙。
頌曰。第三要。漫把朱絃操。流水與高山。彈出無生調。
第一玄中有三要。木人空裏翻筋斗。八面玲瓏知是誰。
第一玄中第一要 青天腦裂霜無限。一葉凋時萬葉凋。
第一玄中第二要 天地漫漫無所在。乱山深處一山高。
第一玄中第三要 玉龍用處應無浪。萬派江流萬派清。
頌曰。天高地厚足窮根。帝網重重不許論。剎剎塵塵無盡藏。不須彈指叩玄門。
第二玄中有三要。莫道鐵牛無伎倆。不憂水草不知閑。
第二玄中第一要 鐵馬嘶聲無蕩意。一波纔動萬波隨。
第二玄中第二要 懶臥木牛忘水草。亂山堆裏一身閑。
第二玄中第三要 玉兔不知身照世。萬家樓上萬家明。
頌曰。木人石女鬥玄機。電火光中尚笑遲。萬物會歸還委悉。一聲百雜碎須彌。
第三玄中有三要。劫外風光劫外春。不拘此際自相親。
第三玄中第一要 空劫那邊留不住。一塵中現剎塵身。
第三玄中第二要 豎窮橫徧空王外。帝網重重獨自遊。
第三玄中第三要 踢倒虗空無罣礙。亂雲深處亂雲閑。
頌曰。劫外靈枝劫外香。天然種草自清涼。二邊不溺非為妙。一喝青霄透大方。
三山來云。看此如上語句頌子。則是就三玄而分為九要矣。豈臨濟當時之意旨哉。聽吾頌。
如何是三玄三要。
三山來云。不妨疑著。
頌曰。三玄三要事如何。擬涉思惟蹉過多。揭諦揭諦僧揭諦。娑婆娑婆娑婆訶。
附山堂淳辨三玄語。臨濟一句中具三玄門。一玄門具三要。大機大用。豈容以句義劈析之耶。諸方問答玄要亦直言第一第二第三。汾陽偈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至古塔主列為體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說不行。付諸瞞盰而已。如必一一分析。則是蹈塔主之覆轍。不可不辨。
三山來云。臨濟宗旨妙在三玄三要。而從上諸老過為區分。未免十分破碎。山堂之言。誠為確論。止因臨濟語中有三玄三要字面。是以古塔主列為體中玄.句中玄.玄中玄。於三字上乃有著落。猶自有理。如以第一為玄中玄。第二為句中玄。第三為體中玄。前後顛倒。又必一玄分為三要。太煞零星。則已一一註出。尚得謂之玄要耶。總之。玄則不可思議。要則喫緊機關。就一語之中而有體有用。體用難窮。玄如是。而要亦如是。所以為一句具三玄。一玄具三要。大意如此而已。畫蛇添足者鑒諸。
臨濟一日問僧。我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麼生會。僧擬議。濟便喝。
三山來云。者僧當時便與一喝。管教臨濟擬議不來。
濟宗四喝
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
三山來云。金剛寶劍者。言其快利難當。若遇學人纏脚縛手。葛藤延蔓。情見不忘。便與當頭截斷。不容粘搭。若稍涉思惟。未免喪身失命也。
如何是金剛寶劍。
三山來云。逢妖便斬。
頌曰。金剛寶劍。無容思算。直下揮時。虗空血濺。
有時一喝如踞地獅子。
三山來云。踞地獅子者。不居窟穴。不立窠臼。威雄蹲踞。毫無依倚。一聲哮吼。羣獸腦裂。無你挨拶處。無你迴避處。稍犯當頭。便落牙爪。如香象奔波。無有當者。
如何是踞地獅子。
三山來云。力重如山。
頌曰。踞地獅子。觸著便起。突出爪牙。那容得你。
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
三山來云。探竿影草者。就一喝之中具有二用。探則勘驗學人見地若何。如以竿探水之深淺。故曰探竿在手。即此一喝。不容窺測。無可摹擬。不待別行一路。已自隱跡迷踪。欺瞞做賊。故曰影草隨身。
如何是探竿影草。
三山來云。神出鬼沒。
頌曰。探竿影草。知醜知好。張家哥哥。李氏嫂嫂。
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來云。一喝不作一喝用者。千變萬化。無有端倪。喚作金剛寶劍亦得。喚作踞地獅子亦得。喚作探竿影草亦得。如神龍出沒。舒卷異常。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佛祖難窺。鬼神莫覰。意雖在一喝之中。而實出一喝之外。此四喝中之最玄最妙者。須看有時二字。甚是活潑。非一向如此用也。又看如之一字。不過彷彿如此。非真有如此名目也。向者裏轉得身來。方見臨濟老人用處。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來云。疑殺天下人。
頌曰。不作喝用。顛拈倒弄。擬問如何。全然無縫。
臨濟一日示眾云。參學人切須仔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論往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或把機權喜怒。或現半身。或乘獅子。或駕象王。如有真正學人來。他先喝一喝。拈出箇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樣。學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醫治。喚作賓看主。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隨學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放。此是主看賓。或有學人應一箇清淨境界。出善知識。前善知識辨得是境。把得住拋向坑裏。學人云。大好善知識。善知識即云。咄哉。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或有學人披枷帶鏁出善知識前。善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喜。彼此不辨。此喚作賓看賓。大德。山僧所舉。皆是辨魔揀異。知其邪正。
三山來云。止。
如賓主不立又作麼生。
三山來云。賓主相看。乃就師資兩人而言。賓中賓等。乃就師資各人而言。不可不知。
濟宗四賓主
賓中賓 克符云。倚門傍戶猶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惶。此是學人無鼻孔也。
如何是賓中賓。
三山來云。客路作遊人。
頌曰。賓中賓。眉目得人憎。拍手長安去。寸步實難行。
賓中主 汾陽云。識得衣中寶。端坐解區分。分是學人有鼻孔也。
如何是賓中主。
三山來云。反鞭策鈍駑。
頌曰。賓中主。寒山顛作舞。不辨來端由。笑伊目如瞽。
主中賓 磐山云。不解當風提祖印。臨機應物自乖張。此是師家無鼻孔也。
如何是主中賓。
三山來云。暗室沒明燈。
頌曰。主中賓。甘作外遊人。東西路不辨。南北豈能分。
主中主 克符云。橫按鏌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問。既是太平寰宇。為甚却斬癡頑。符云。不許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風穴云。磨礲三尺劍。待斬不平人。此是師家有鼻孔也。
如何是主中主。
三山來云。當軒塗毒鼓。
頌曰。主中主。紅日正當午。寶劍高提時。觸殺佛與祖。
臨濟一日示眾云。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有人在。(此人字指學人而言)先用後照有法在。(此法字指宗師之法而言)照用同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針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和泥合水。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時撩起便行。猶較些子。
古德云。主一喝驗賓。賓一喝驗主。主再喝驗賓。賓再喝驗主。四喝後。無賓主也。到者裏。主家便奪却。更不容他。須是各有抽身之路始得。
三山來云。賓主相見即不無。不喝不棒又作麼生。
濟宗四照用
有時先照後用 密雲先布點晴空。霹靂後隨催驟雨。
三山來云。如遇僧來。便問云。汝是甚處人。或云。汝從甚處來。或云。汝名甚麼。先照一句。待伊作麼定動。或棒或喝。如此之類。是先照後用。
如何是先照後用。
三山來云。點燈喫飯。
頌曰。先照後用。老龍出洞。電捲雷奔。魚鰕腦痛。
有時先用後照 打破虗空百雜碎。回頭端坐定乾坤。
三山來云。如遇僧來。師便打。便喝。便豎指拈拳。先用一法。隨後云。還會麼。汝道是甚麼意旨。如此之類。是先用後照。
如何是先用後照。
三山來云。鑿壁偷光。
頌曰。先用後照。敲翻破竈。靈從何來。速道速道。
有時照用同時 眼親手辨雄雄勢。盜賊奸臣怎敢當。
三山來云。如遇僧來。師家或棒或喝。即此一棒一喝中。且看他如何承當。如何下語。此則即用為照。照即是用。又或師一喝。僧亦喝。師打云。不禮拜更待何時。如此之類。是照用同時。
如何是照用同時。
三山來云。無二無別。
頌曰。照用同時。痛下針錐。魂驚膽喪。血染須彌。
有時照用不同時 雲起南山雨北山。清風明月任君看。
三山來云。如遇僧來。師便云。汝來也。看他如何應答。師則隨機縱奪。如遇僧來。師先打一棒。看他如何支遣。師又別作商量。或照或用。不拘一格。賓主互喚。合水和泥。如此之類。是照用不同時。四者須看有時二字。不可執在一邊。
如何是照用不同時。
三山來云。或東或西。
頌曰。照用不同。伐鼓考鐘。箕星好雨。畢星好風。
濟宗三哭
一者有失正宗哭 如昧失宗旨。不能通徹。學人自己痛哭之類。
二者相符正宗哭 如偶爾契悟。符合宗旨。若須菩提悟佛說經。自己啼哭之類。
三者有違正宗哭 如違背宗旨。問答不投。宗師家斂手而哭蒼天之類。
濟宗三笑
一者相符正宗笑 如問答相符。彼此契合。寒山撫掌。拾得呵呵之類。
二者有失正宗笑 如錯過宗旨。問著不知落處。師笑云非思量情識所能測之類。
三者悟順正宗笑 如一旦悟徹。順應宗旨。有一火頭聞打木魚。拋下火杈云啊[口*耶]。啊[口*耶]。呵呵大笑之類。
濟宗七事隨身
一.殺人刀 斬犀截象。伏屍萬里。
二.活人劍 鋒鋩不犯。絕後再甦。
三.脚踏實地 行行皆路。步步不差。
四.向上關棙子 迥出尋常。踏著便轉。
五.格外說話 牛口言語。馬口會取。
六.衲僧巴鼻 訶佛罵祖。踢倒須彌。
七.探竿影草 別真辨假。斂跡藏踪。
又七事者
殺人刀 同前。
活人劍 同前。
肘後符 鎮埽山河。埽除魍魎。
影身草 龍睛莫覩。天眼難窺。
掣項索 放去收來。束妖縛魅。
耀眼鏡 隨手拈出。奪目換睛。
奪聖劍 埽除玄解。不居尊高。
濟宗四事隨身
一.殺活拄杖子 一頭放火。一頭放水。
二.金剛眼睛 分優辨劣。透海穿山。
三.獅子爪牙 虎口奪食。龍頷搊珠。
四.脚跟點地 行則須行。坐則便坐。
濟宗八棒
一.觸令支玄棒。
三山來云。如宗師置下一令。學人不知迴避。觸犯當頭。支離玄旨。宗師便打。此是罰棒。
二.接機從正棒。
三山來云。如宗師應接學人。順其來機。當打而打。謂之從正。此不在賞罰之類。
三.靠玄傷正棒。
三山來云。如學人來見。宗師專務奇特造作。倚靠玄妙。反傷正理。宗師直下便打。不肯放過。此亦是罰棒。
四.印順宗旨棒。
三山來云。如學人相見。宗師拈示宗旨。彼能領會。答得相應。宗師便打。此是印證來機。名為賞棒。
五.取驗虗實棒。
三山來云。如學人纔到。宗師便打。或進有語句。宗師亦打。此是辨驗學人虗實。看他有見無見。亦不在賞罰之類。
六.盲枷瞎棒。
三山來云。如宗師接待學人。不辨學人來機。一味亂打。眼裏無珠。謂之盲瞎。此師家之過。不干學人事。
七.苦責愚癡棒。
三山來云。如學人於此事不曾分曉。其資質見地十分癡愚。不堪策進。宗師勉強打他。是謂苦責愚癡。亦不在賞罰之類。
八.埽除凡聖棒。
三山來云。如宗師家接待往來。不落廉纖。不容擬議。將彼凡情聖解一竝埽除。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道得道不得也打。直令學人斷却命根。不存枝葉。乃上上提持。八棒中之用得最妙者。此則名為正棒。
濟宗四大勢
第一.正利大勢 從正接人。以此利物。不作高遠。
第二.平常大勢 用處尋常。拈來便是。不存奇特。
第三.真假大勢 借假明真。意在言外。不拘一定。
第四.本分大勢 作用自然。毫無勉強。不生枝節。
濟宗八大勢
第一.天真大勢 如百丈捲席。馬祖下座。用處自然。不假安立。
第二.秘密大勢 如翠微駐步。趙州揑尼。暗裏機關。無須言說。
第三.平常大勢 如喚過淨瓶。却安舊處。施為動轉。盡見本來。
第四.直示大勢 如即心是佛。汝是慧超。直捷提時。更無粘滯。
第五.呈似大勢 如豎拂撚拳。插鍬叉手。當機拈出。覿面相呈。
第六.收放大勢 如放下布袋。提起便行。隨卷隨舒。有擒有縱。
第七.權設大勢 如六牕譬喻。指樹吹毛。曲垂方便。妙合機宜。
第八.省悟大勢 如溈山撥火。臨濟三拳。急處妙提。通身慶快。
濟宗雙明雙暗句
恁麼恁麼 乃雙明也。
不恁麼不恁麼 乃雙暗也。
又雙明復雙暗句
有時與麼與麼。不與麼不與麼 乃雙明復雙暗也。
又雙暗復雙明句
有時不與麼不與麼。與麼與麼 乃雙暗復雙明也。
濟宗三句外省去
初句 踏著秤錘原是鐵。莫將鍮石作黃金。此直教渠發善心。鑒覺自己是佛。是初善。
中句 露柱燈籠原非有。三門佛殿本來無。此直教渠破善心。莫守住如今鑒覺。是中善。
後句 彈指豎拳皆有我。穿衣喫飯豈名無。此直教渠明善心。莫昧却從來知解。是後善。
濟宗六句內會取
恁麼也得 守戒護參終日坐。不教塵世汙心田。
不恁麼也得 酒盞花盤無四大。就中滋味幾人知。
恁麼也不得 到底有為無所得。本來無物也何求。
不恁麼也不得 柳陌花衢空過眼。秦樓歌舘漫開懷。
恁麼不恁麼總得 把定放行無罣礙。青山綠水本如如。
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把定看來無可把。放行覰去有何行。
濟宗西來意三句
第一句 第一句。莫莽鹵。一箭射穿鑌鐵鼓。東西南北孰為鄰。上下四維誰作主。此即本體一句。以明西來意。
第二句 第二句。分明處。犯手傷鋒如次序。長安大道信步行。一任諸人來與去。此即作用一句。以明西來意。
第三句 第三句。須薦取。語的言端今與古。桃花輕薄逐波流。柳絮顛狂隨風舞。此即體用縱橫一句。以明西來意。
玄沙三句註
體中玄 凝然三寸子。不落二邊機。
用中玄 只施三尺劍。揮斷九天雲。
玄中玄 磨盤秋結子。碓嘴夏開花。
濟宗三訣
第一訣 到處青山竝綠水。隨時翠竹與黃花。
明體。
第二訣 高懸明鏡分優劣。橫拈拄杖驗正邪。
明用。
第三訣 頭戴草鞵登寶殿。手携經卷入花衢。
明玄。
濟宗六病藥(前五路不得行。行即錯)
一.不得淨地上揑目生花 此是平空卜度之病。
三山來云。大睜著眼好。
二.不得無事甲裏畏刀避劍 此是黑山鬼窟之病。
三山來云。何不出頭來。
三.不得平地上認奴作郎 此是見地不真之病。
三山來云。如何是本來面目。
四.不得光影門頭弄粥飯氣 此是用不親切之病。
三山來云。急須吐却。
五.不得葛藤裏說青道黃 此是纏却縛手之病。
三山來云。[尸@豕]沸作麼。
第六.當陽大路。有無位真人向赤肉團上互用諸根。
於百草頭邊孤明歷歷 此不在病之內者。
三山來云。略較些子。
濟宗十三種句
一.迷真句 貪尋言語路。失却本來真。
二.出身句 今日且去。明日再來。
三.正宗無問句 不在多言。開口即錯。
四.正宗無答句 要答也何難。究竟沒交涉。
五.末後句 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六.轉身句 見鼻孔麼。却是拳頭。
七.隔身句 但看天邊月。却是屋裏燈。
八.把關句 扼斷玄關。往來無路。
九.藏鋒句 口裏吐劍。舌上帶刀。
十.聲前句 不待開口。已遲八刻。
十一.擬問傷玄句 一念擬求玄。雲障天邊月。
十二.褒貶句 好箇闍黎。廁中餵狗。
十三.收放句 喫我三十棒。我煞不如你。
興化驗人四盌.四唾.四瞎
莫熱盌鳴聲 中下機語。
盌脫丘 無底語。
盌脫曲 無圈繢語。
盌 向上明他語。
當面唾 鬼語。
望空唾 精魂語。
背面唾 魍魎語。
直下唾 速滅語。
不似瞎 認得語不作主。
恰似瞎 不見前後語。
瞎漢 定在當人分上。
瞎 不見語之來處。
汾陽十智同真
汾陽示眾云。夫說法者。須具十智同真。若得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緇素不分。不能為人天眼目。決斷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弦。弦斷。故射不中的。翼折。故空不可飛。翼壯弦牢。空的俱徹。作麼生是十智同真。與汝諸人一一點出。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智。五.同徧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又曰。與甚麼人同得入。與誰同音吼。作麼生同生殺。甚麼物同得失。阿那箇同具足。是甚麼同徧普。何人同真智。孰與總同參。那箇同大事。何物同一質。還有檢點出底麼。不吝慈悲。試出來道看。若檢點不出。未具參學眼在。切須辨取。要識是非。面目現在。喝一喝。下座。
徑山杲云。汾陽若無箇面目現在。一場敗闕。雖然。未免喪我兒孫。
鐵壁機云。我者裏一智也無。同箇甚麼。
一.同一質 總不出渠 是何物兮同一質。萬象之中無等匹。休將心識漫參尋。毗嵐猛風吹海立。
如何是同一質。
三山來云。囫圇圇底劈不開。
頌曰。一同一質。渾身都是。除却皮囊。單剩口氣。
二.同大事 一毛頭上定乾坤 那箇與君同大事。者裏敢言他與自。一身堅密現諸塵。寂滅光中無漸次。
如何是同大事。
三山來云。太平須是將軍定。
頌曰。二同大事。全無忌諱。阿誰承當。直箇就是。
三.總同參 燈籠入露柱 孰能與我總同參。知識徒勞五十三。樓閣門前意何限。故鄉猶在海門南。
如何是總同參。
三山來云。踏破芒鞋。有甚用處。
頌曰。三總同參。雲水往還。徒勞惆悵。舉目鄉關。
四.同真智 佛眼覰不見 何人同此一真智。見得分明還不是。山自高兮水自流。一理齊平不容易。
如何是同真智。
三山來云。古鏡不須磨。
頌曰。四同真智。光影俱棄。影現光生。分明不是。
五.同徧普 石頭土塊 是甚麼物同徧普。曠大劫來今日覩。一波纔動萬波隨。何異嬰兒得慈母。
如何是同徧普。
三山來云。大地一瓊琚。
頌曰。五同徧普。睜眼即覩。萬象森羅。虗空作舞。
六.同具足 歉箇甚麼 阿那箇是同具足。細草含烟遍山綠。他鄉看似故鄉看。添得籬根花繞屋。
如何是同具足。
三山來云。富家郎。
頌曰。六同具足。山青水綠。富貴天然。梅花松竹。
七.同得失 牛頭沒。馬頭回 甚麼物兮同得失。圓明如鏡紅如日。三箇猢猻夜簸錢。天明走盡空狼籍。
如何是同得失。
三山來云。背脊朝天。腦門著地。
頌曰。七同得失。明暗不立。籠得烏雞。白鷴飛去。
八.同生殺 德山棒。臨濟喝 作麼生兮同生殺。桃花紅兮李花白。今年吞却大還丹。到處相逢李八伯。
如何是同生殺。
三山來云。收來放去隨方便。毒心半是慈心人。頌曰。八同生殺。銅鎚鐵钁。操縱臨時。有冤難雪。
九.同音吼 風吹石臼演摩訶 與誰說法同音吼。飲食語言皆用口。燕語鶯啼迥不同。雕梁芳樹却知有。
如何是同音吼。
三山來云。無風蜩語吹。
頌曰。九同音吼。大地皆口。倒瀉銀河。魚龍競走。
十.同得入 龍歸滄海 與甚麼人同得入。田父耕鋤女機織。冷眼看他家事忙。問渠且道承誰力。
如何是同得入。
三山來云。家龕祖先是第幾代底。
頌曰。十同得入。功完行畢。著彩堂前。斑衣兒戲。
寂音頌云。十智同真面目全。於中一智是根源。如今要見汾陽老。劈破三玄作兩邊。
三山來總頌云。有體有用體用殊。同真十智一如如。雖同十智總一智。三玄劈處莫糊塗。
汾陽四句
接初機句 陽云。汝是行脚僧。
三山來云。喫粥也未。
辨衲僧句 陽云。西方日出卯。
三山來云。張家兒子不姓李。
行正令句 諲云。不通眨眼。
三山來云。山崩石裂。
定乾坤句 總云。人間天上一般春。
三山來云。海晏河清。
汾陽三句
學人著力句 陽云。嘉州打大像。
三山來云。急水灘頭緊纜船。
學人轉身句 陽云。陝舟灌鐵牛。
三山來云。東邊去。西邊來。
學人親切句 陽云。西河弄獅子。
三山來云。屙屎放尿也要自己去。
汾陽三訣
第一訣 珊瑚枝枝撐著月 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詮。雲散天邊月。
第二訣 萬里一條鐵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出眼中楔。
第三訣 百草頭邊俱漏洩 第三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邠鐵。
汾陽十八問
請益問 如何是佛。有所請益而問也。
呈解問 天不能葢。地不能載時如何。自呈見解而問也。
察辨問 有一問在和尚處時如何。審察辨難而問也。
投機問 和尚道。枯樁豈不是法身邊事。相投機竅而問也。
偏僻問 鶴立枯松時如何。偏枯僻執而問也。
心行問 皂白未分。乞師方便。自表心行而問也。
探拔問 不會底人為甚麼不疑。探求尋拔而問也。
不會問 乍入叢林。乞師指示。不會箇事。直陳而問也。
擎擔問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自擎擔所見而問也。
置問問 睜目不見邊際時如何。置一問頭而問也。
故問問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甚狗子却無。設為一故而問也。
借問問 大海有珠。如何取得。別借一端而問也。
實問問 只見和尚是僧。如何是佛是法。以其實理而問也。
假問問 者箇是殿裏底。如何是佛。假此一端而問也。
審問問 一切諸法本來是有。那箇是無。審察其理而問也。
徵問問 祖師西來。當為何事。徵考其故而問也。
明問問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明白直捷而問也。
默問問 外道到佛處。無言而立。默然不言而問也。
汾陽三種獅子
一.超宗異目 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三山來頌云。超宗異目。叢林傑出。奮起威雄。噬人無數。
二.齊眉共躅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
三山來頌云。齊眉共躅。克繩武步。獨振家聲。牙爪露出。
三.影響音聞 野干倚勢。異類何分。
三山來頌云。影響音聞。彷彿不真。狐犬競吠。野干亂鳴。
浮山九帶
佛正法眼藏帶 太虗寥廓塵埃淨。智鑑圓明物我殊。
佛正法眼。迦葉親承。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如何是佛正法眼藏帶。
三山來云。一滴傳一滴。
頌曰。佛正法眼。黃面親傳。破顏笑後。滅瞎驢邊。
佛法藏帶 別傳教外無言說。三藏圓收體性同。
吾佛法藏。撈摝眾生。百千三昧。彈指圓成。
如何是佛法藏帶。
三山來云。芥子納須彌。
頌曰。佛法寶藏。不用思量。點頭三下。自肯承當。
理貫帶 烏雞半夜鳴何處。枯木花開劫外春。
理貫全收。萬派同流。毗盧華藏。物物頭頭。
如何是理貫帶。
三山來云。掉頭背後看。
頌曰。至理無言。絕妙絕玄。一囊包括。威音那邊。
事貫帶 羣生造化承斯力。一道靈光觸處周。
事貫有無。纖塵不漏。萬象森羅。全機無咎。
如何是事貫帶。
三山來云。處處却逢渠。
頌曰。事事通貫。非異非同。塵塵剎剎。明月清風。
理事縱橫帶 應物行權無定法。隨緣立理絕羅籠。
理事縱橫。照用齊行。者邊那邊。日午三更。
如何是理事縱橫帶。
三山來云。一任放去收來。
頌曰。理事縱橫。柳陌花邨。無二無別。信步放行。
屈曲垂帶 垂絲千尺鈎還曲。利物多方語帶悲。
屈曲埀慈。棒喝齊施。覆藏密旨。少室靈枝。
如何是屈曲垂帶。
三山來云。為憐三歲子。不惜兩莖眉。
頌曰。屈己垂慈。苦心誰知。千般委曲。萬種提撕。
妙叶兼帶 同生同死機難測。雙放雙收用最奇。
妙叶真機。境物如如。是凡是聖。無歉無餘。
如何是妙叶兼帶。
三山來云。正徧非獨立。借句亦雙行。
頌曰。妙叶兼帶。臨機自在。用出天然。無滯無礙。
金針雙鎖帶 直呈大道機關密。突出全機理事玄。
金針雙鎖。全心印可。有句無句。千花萬朵。
如何是金針雙鎖帶。
三山來云。山前山後兩鈎連。
頌曰。金針雙鏁。兩兩圓通。理事不二。妙用無窮。
平懷常實帶 喫飯喫茶無別事。見山見水總皆然。
平懷常實。事圓理極。露柱燈籠。無得無失。
如何是平懷常實帶。
三山來云。色色本來人。
頌曰。平懷常實。隨來隨去。不用思量。頭頭俱是。
浮山每於示徒之際。遍舉宗門語句。而學者編集。乞山名之。因其類聚。目之曰佛祖宗教義九帶集。又曰。若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也。更有一帶。還見麼。若見得親切分明。却親出來說看。說得相應。則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親切。說不相應。但依吾語言以為見解。則名謗法。無有是處。到此合作麼生。眾罔措。山遂叱散。
三山來云。浮山九帶之語已是理事俱備。體用全該。曲盡禪宗旨趣。然語句血脈暗與曹洞相通。可見宗旨符合處。學者不可泥辭害理。須看一帶字。妙叶無方。事聯乎理。理聯乎事。體聯乎用。用聯乎體。內外聯貫。兼帶不窮。切忌十分分疎。作一段一段說話。便非九帶之義矣。有識者鑑之。
黃龍南禪師問隆慶閑云。人人有箇生緣。上座生緣在甚麼處。閑云。早晨喫白粥。至晚又覺饑。又問。我手何似佛手。閑云。月下弄琵琶。又問。我脚何似驢脚。閑云。鷺鷥立雪非同色。黃龍每以此三轉語垂問學者。莫契其旨。脫有酬者。亦未甞可否。叢林目之為黃龍三關。南州居士潘興嗣問其故。龍云。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者。未過關者也。復自頌云。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下超佛越祖。我脚驢脚竝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月皎。方知此道縱橫。生緣有語人皆委。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出。誰能更喫趙州茶。生緣斷處垂驢脚。驢脚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黃龍三關
我手何似佛手 一任揀取。拈來便用。
我手何似佛手。拈起扇子擗口。打落帝釋花冠。却是寒山埽箒。
如何是我手何似佛手。
三山來云。活鱍鱍地。
頌曰。我手何似佛手。生來快便抖擻。伸出十指分明。駭得魚龍競走。
我脚何似驢脚 走遍天涯。踏著是路。
我脚何似驢脚。車輪頓生八角。三千剎海波澄。一陣西風葉落。
如何是我脚何似驢脚。
三山來云。莫亂走。
頌曰。我脚何似驢脚。南北東西斟酌。一任到處風流。究竟無容摸索。
人人有箇生緣 喫飯穿衣。承誰恩力。
人人盡有生緣。落花流水桃源。過後再無尋處。滿蓑烟雨漁邨。
如何是人人有箇生緣。
三山來云。十分現成。
頌曰。人人有箇生緣。朝朝日日往還。不是本來快足。賺殺李四張三。
南堂示眾云。參學至要不出箇最初末後句。透得過者。平生事畢。其或未然。更與你分作十門。各用印證自心。看得穩當也未。
南堂辨驗十門
一.須信有教外別傳 從來不疑。
三山來頌云。教外別傳誰不信。纔聞舉著低頭聽。不知賺殺多少人。千古萬古成藥病。
二.須知有教外別傳 看破了也。
三山來頌云。教外別傳人盡知。如泥如醉又如癡。忽然平地翻筋斗。耳朵原是兩片皮。
三.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 入耳無異聲。
三山來頌云。無情有情均說法。聽得分明沒搭撒。落花流水竝松濤。咳唾語言六七八。
四.須見性如觀掌上。了了分明 瞞得過那些。
三山來頌云。見性分明毫不差。看來不覺眼迷麻。
自從識得本來面。綠水青山滿樹花。
五.須具擇法眼 金沙終不混。
三山來頌云。雙眸擇法貴圓明。滿目青黃假共真。不是頂門光亞豎。獅兒撞入野狐羣。
六.須行鳥道玄路 不落尋常蹊徑。
三山來頌云。鳥道玄途事若何。分明行路帶淆訛。往來踪跡無人見。一陣清風過大羅。
七.須文武兼濟 衣冠禮樂。鐵甲金鎗。
三山來頌云。出將入相事難期。妙用臨機莫可為。遇弱須提三尺劍。逢強且咏一聯詩。
八.須摧邪輔正 頭頂脚踏。
三山來頌云。邪正當前孰敢逃。明明賞罰不相饒。吾宗自有英雄手。把定乾坤莫弄驕。
九.須大機大用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
三山來頌云。大機大用少人知。掣電轟雷猶較遲。若把其中輕放過。兒童拍掌笑嘻嘻。
十.須向異類中行 纔過牛胎。又[門@身]馬腹。
三山來頌云。頭角纔生已不堪。無端當面把人瞞。可憐足繫紅絲者。欲賣風流難上難。護聖靜。嗣南堂。頌曰。十門綱要掌中施。機會來時自有為。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臨濟宗旨頌
堂堂賓主歷然分。無位真人不可親。栗棘蓬中能出手。金剛圈裏解翻身。腮邊一掌機鋒峻。脇下三拳意智新。胸次未能明七事。盲枷瞎棒罔勞神。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普陀嗣法門人 性統 編
曹洞宗
洞山悟本良价禪師。會稽俞氏子。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何故言無。師驚異曰。吾非汝師。指往五洩山禮勝默禪師披剃。二十一。詣嵩山受具足戒。遊方。首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云。來日設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無對。山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云。此子雖是後生。甚堪雕琢。山云。和尚莫壓良為賤。次參溈山。屢蒙賞鑑。後參雲巖晟禪師。因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巖云。無情得聞。山云。和尚還聞麼。巖云。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山云。某甲為甚麼不聞。巖遂豎起拂子云。還聞麼。山云。不聞。巖云。我說法汝尚不聞。況無情說法乎。山云。無情說法。該何教典。巖云。豈不聞彌陀經云。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山於此有省。乃呈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底聞聲始得知。巖深肯之。山一日辭行。問巖曰。和尚百年後。若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祗對。巖良久云。只者是。山沉吟。巖云。价闍黎。若欲承當此事。切須仔細。山猶涉疑。及行。後因過水覩影。方始悟徹。乃作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疎。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始契如如。於唐大中末。屇新豐山接引學徒。厥後盛化豫章。住筠州洞山。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劍。剪諸見之稠林。妙叶弘通。截萬端之穿鑿。晚得曹山本寂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正偏回互。由是洞上宗風播於天下。諸方宗匠咸推尊之。葢洞山之宗。因曹山而顯。故名曹洞宗。立此一宗。自洞山為之始也。
曹山躭章禪師。諱本寂。咸通初。訪洞山悟本。洞山問。闍黎名甚麼。章對云。本寂。山云。向上更道。章云。不道。山云。為甚麼不道。章云。不名本寂。山深器之。密印所證。遂乃依栖十有餘年。洞以類己。堪任大事。寂將辭去。洞云。三更來。當授汝曲折。果中夜至方丈。洞授以先雲巖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畢。再拜趨出。曹洞家風。君臣道合。正偏相資。鳥道玄途。金針玉線。內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己為宗。良久處明之。
洞宗偏正五位
正中偏 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象形。正中偏者。為學人不知轉動。滯在劫外。則孤理而缺事。故立正中偏。背理就事。從體起用。無語中有語也。
如何是正中偏。
三山來云。夜半星河斗柄懸。
頌曰。正中偏。沉沉古殿鎖蒼烟。漏聲欲盡更初罷。澹澹蟾光映碧天。
偏中正 偏中正者。為學人著於物象。滯在今時。則孤事而缺理。故立偏中正。舍事入理。攝用歸體。有語中無語也。
如何是偏中正。
三山來云。天曉不見行人徑。
頌曰。偏中正。滿天星斗雲攢鏡。隨他萬象自森羅。無窮光中含混沌。
正中來 正中來者。乃是不居尊貴位中。無化而無所不化。凡有言句。皆從無中唱出。不借而借。迴途轉位。戴角披毛。向異類中來。處處無間。雖居今時而不落今時。此轉身一路也。
如何是正中來。
三山來云。紅塵堆裏百花開。
頌曰。正中來。木人踏破古蒼苔。縱橫不礙平原濶。朵朵蓮花信步開。
兼中至 兼中至者。兼前偏正兩位。盡在機前。拈出往來鈎鎖。血脈連環。卷舒自在。妙用隨機。更不疑滯。如人歸家。未到而至別業。乃在途中。為人邊事。明暗雙放。作家弄險處也。
如何是兼中至。
三山來云。柳綠桃紅增佳致。
頌曰。兼中至。妙用無方全理事。戛玉敲金韻冷然。希音透徹雲天際。
兼中到 兼中到者。兼前四位。挾妙而歸正位。亦任冥應眾緣。依然不墮諸有。動靜施為。平常自在。全體該收。更無遺漏。功勛不犯。明暗雙收是也。
如何是兼中到。
三山來云。兩頭截斷通玄妙。
頌曰。兼中到。及盡有無還大道。撒手迴途不露踪。歸家拍掌呵呵笑三山來總頌云。五位正偏絕妙奇。旁通回互露先機。當頭不犯寰中禁。內外和融總不知。
洞宗君臣五位
君 君者。正位也。常住真空。了無一物。凝然獨立。至貴至尊。故名君。
如何是君。
三山來云。鳳閣龍樓儼至尊。
頌曰。獨鎮寰區凜聖顏。九重端拱化無偏。至尊自是亡倫匹。落落深階露日鮮。
臣 臣者。偏位也。即是色界之中種種萬象。物物無偏。贊化裁成。少伊不得。故名臣。
如何是臣。
三山來云。文經武緯妙裁成。
頌曰。公卿白屋異常流。豪氣三千射斗牛。不為功名矜釋褐。了知才幹駕千秋。
臣向君 臣向君者。偏中正也。舍事入理。更無真理之異也。
如何是臣向君。
三山來云。一片葵心擁聖明。
頌曰。瀝膽披肝事莫窮。夢魂常自誓孤忠。勛華豈獨誇鴻烈。為羨傾誠到九重。
君視臣 君視臣者。正中偏也。背理就事。不立事相之名也。
如何是君視臣。
三山來云。出獵曾經渭水濱。
頌曰。相卜何因到傅巖。龍車御處野雲開。鹽梅為借調羹手。不負從前夢一回。
君臣道合 君臣道合者。即正偏兼帶之語也。理事混融。內外和合。非染非淨。非正非偏。故曰虗玄大道。無住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為玄妙。故名君臣道合。
如何是君臣道合。
三山來云。風雲聚會處。千古頌明良。
頌曰。盛治鴻猷壯帝畿。泰交此日慶都俞。欲知一德咸孚處。妙用無方絕顯微。三山來總頌云。霧鎖巖廊瑞色開。堂簾喜起共徘徊。千秋大業歸無住。漫把勛名仔細裁。
洞宗功勛五位
向 向時作麼生。分明有箇見處。時時趨向此事。雖終日喫飯。不曾齩著一粒米。終日穿衣。不曾挂著一縷絲。直須如此用心。方有趨向分。又云君向臣。父親子。亦正中偏也。
如何是向。
三山來云。凝眸長不瞬。怎肯抱頭眠。
頌曰。著眼凝睛未是親。中懷繾綣自殷勤。回頭不謂雲烟杳。肯負依依一片心。
奉 奉時作麼生。既知有此事。十二時中不與他違背。心心無間。念念無差。所以道。知有底人。始解奉重。又云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亦偏中正也。
如何是奉。
三山來云。赤心常捧日。雲水自依山。
頌曰。掩著柴門閉著關。拋筇可是畏峰巉。山翁此日何思算。漫煑黃虀但酌泉。
功 功時作麼生。前此向時奉時。情存取舍。尚落偏枯。猶未成功。到此渾身放下。撒手忘依。便能全身擔荷。徹底承當。內外一如。更無異體。正中來也。
如何是功。
三山來云。不須閑氣力。撒手到凌烟。
頌曰。平生辛苦有誰知。喫盡寒酸未足奇。及至承當無箇事。得來依舊笑當時。
共功 共功時作麼生。前此功勛。獨著未得。理事混融。此則體用雙彰。不住一色。所謂君臣會合。父子通同。黑白不分。兼中至也。
如何是共功。
三山來云。生殺同條出。春秋總不知。
頌曰。天高地下勢難窮。就裏誰分造化工。自是鈞陶盈大冶。行生總在不言中。
功功 功功時作麼生。前此大功竝顯。內外齊彰。此則不落有無。不存賓主。及盡今時。迥超階級。上功字是功勛。下功字是不坐功勛。所謂功成而不處。故云不共。兼中到也。
如何是功功。
三山來云。帝力云何有。謳歌忘太平。
頌曰。底定河山數十秋。弓拋劍挂自優游。皇風帝德知何處。社飲村歌樂未休。三山來總頌云。五位功勛知不知。有功恰到無功時。一條布袋都囊却。笑倒長街老古錐。
洞宗王子五位
誕生王子 此喻心本是佛。不假修持。本自圓成。無勞證悟。然猶須知有向上一路。如皇后所生之太子。雖是天然尊貴。名曰誕生。亦名內紹。亦名王種。亦名正位。要知此位。亦須轉却。若不轉。即便墮在尊貴邊。所以道。子轉身而就父。為甚父全不顧。不見有誕生王子也。父者。向上虗位。明本來原無位次。不落階級也。
如何是誕生王子。
三山來云。前星光宇宙。貴胤自天然。
頌曰。生來尊貴號儲君。位正東宮沒比倫。玉葉金枝非別種。轉身猶自出王庭。
朝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未得本來尊貴。須借修證。如始覺向於本覺。葵傾藿奉。運用聖智。調和妄情。善理真性。而得圓成。恰似世間開國元勛。有大功勞。一朝封以王位。故亦稱王子。此已在偏位中生出。不同王種。亦是外紹宰相之類也。既有誕生之王。振紀宗綱。必假外紹。三人主掌門戶。內外體正。道法方隆。故以諸王子次之。
如何是朝生王子。
三山來云。才猷堪贊化。酬勛不住功。
頌曰。潛心養志在深山。學邁才超不等閒。大用一朝來帝眷。承顏豈獨侍朝班。
末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雖假功修。終無汙染。猶如幻智。隨流漂沒。忽爾回光。幻滅覺圓。方信自心不從人得。埽除都淨。不挂一絲。入塵而不染塵。得解脫智者。亦朝生中之庶子。羣臣位也。
如何是末生王子。
三山來云。清白非為苦。堅貞節不移。
頌曰。落落孤貞清且貧。肯將毫末惹埃塵。登科不懈平生志。始信雲衢展步輕。
化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萬緣俱盡。己之勛業已成。却又廣運悲智。入廛垂手。旁宣正化。頭頭上顯。物物上明。猶如閫外威權。設施不犯。不惟安貼家邦。亦乃把定世界。此亦朝生庶子中之子。將軍位也。
如何是化生王子。
三山來云。威揚宣正令。中外化親傳。
頌曰。不動巍巍仰聖明。傳持閫外賴將軍。太平底定無多事。妙印高懸不露文。
內生王子 此喻修行人既已證修。正化已畢。復還本體。不出深宮。縱橫自在。體用不彰。理事俱泯。常居尊貴位中。與誕生同體。此雖幼小。亦可紹位。亦名內紹。乃誕生處之幼子也。
如何是內生王子。
三山來云。入宮無異體。對面不相逢。
頌曰。無作無為渾似癡。功勛不犯醉如泥。而今已出青霄外。紫禁重闈那得知。三山來總頌云。同生同死絕疎親。名貌何分是幾人。踏破來時多少路。都盧共到法王城。
洞宗內外紹
內紹 紹。繼也。續也。相續不斷之義。內者。正位中威音那畔是也。知向裏許承當擔荷。是為內紹。如修行人明心見道。於日用中頭頭顯現。物物分明。實無差互。左右逢原。不假修進。不假行持。當體便證無上菩提。猶如誕生。本來尊貴。故名王種。以能紹繼君位也。
如何是內紹。
三山來云。深宮無敵體。妙用解承當。
頌曰。天然尊貴異常流。寶位傳持事未休。不是人王無別種。那能物物與頭頭。
外紹 外者。偏位。今時門中一切對境觸物處也。向外紹則臣位。如修行人不明自心。不見自性。不了正因。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續起功用。故名外紹。
如何是外紹。
三山來云。風塵無異路。曉夜據征鞍。
頌曰。剎剎塵塵事不差。拂開朝霧與晚霞。見得分明無異路。何妨盡摘洛陽花。
附
僧問九峰虔。(虔乃石霜侍者)承古有言。向外紹則臣位。向內紹則王種。是否。峯云。是。曰。如何是外紹。峯云。若不知事極頭。祇得了事。喚作外紹。是為臣種。曰。如何是內紹。峯云。知向裏許承當擔荷。是為內紹。曰。如何是王種。峯云。須見無承當底人.無擔荷底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為誕生。是為王種。曰。恁麼則內紹亦須得轉。峯云。灼然有承當擔荷。怎得不轉。汝道內紹便是人王種。且道如今還有紹底道理麼。所以古人道。紹是功。紹了非是功。轉功位了。始喚作人王種。曰。未審外紹還轉也無。峯云。外紹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曰。如何是知有。峯云。天明不覺曉。曰。如何是外紹。峯云。不借別人家裏事。曰。如何是內紹。峰云。推爺向裏頭。曰。二語之中。那語最親。峰云。臣在門裏。王不出門。曰。恁麼則不出門者。不落二邊。峰云。渠也不獨坐世界。裏紹王種名。外紹王種姓。所以道。紹是功名臣。是偏中正。紹了轉功名君。是正中偏。問。誕生還更知聞也無。峰云。更知聞阿誰。曰。恁麼則莫便是否。峰云。若是。因甚古人道誕生王有父。曰。既有父。為甚麼不知聞。峰云。同時不識祖。
三山來云。看九峰此篇答話。可謂入理深談。須知內外一體。所以論外紹。則曰不借別人家裏事。論內紹。則曰推爺向裏頭。又曰臣在門裏。王不出門。又曰渠也不獨坐世界。又曰更知聞阿誰。又曰誕生王有父。又曰同時不識祖。可見內即外之內也。所謂知事之極頭處也。所謂向裏許承當擔荷也。所謂紹了非是功。轉功位了。始喚作人王種也。外即內之外也。所謂且教渠知有。教渠知有裏許事也。所謂天明不覺曉。天明外也。不覺曉。外而內也。裏紹王種名。外紹王種姓。名姓雖有。獨有同而不相離。此所以得繼紹而成功也。誕生王有父。必歸向上虗位。而後盡善盡美也。學者不可不知。
洞山五位圖
太陽三句圖
王子五位圖
一.誕生王子王宮初降日。玉兔豈能離。未得無功旨。人天何太迷。
二.朝生王子子時當正位。明暗在君臣。未離兜率界。烏雞雪上行。
三.末生王子●燄裏寒冰結。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雲嘶。
四.化生王子○白衣雖拜相。此事未為奇。積代簪纓者。休云落魄時。
五.內生王子混然藏理事。朕兆卒難明。威音王未曉。彌勒豈醒醒。
洞山偏正五位圖相
虗位。
不共[○@(正/(偏*中))]內紹誕生 君向臣。
一色[○@(偏/(正*中))]外紹朝生 臣奉君。
功 [○@(正/(來*中))]栖隱 ● 末生 君視臣。
共功[○@(兼/(至*中))]臣用 ○ 化生 臣向君。
功功[○@(兼/(到*中))]不動內生 君臣道合。
正中偏。夜深古殿鎖輕烟。寂寂苔封臣不立。密密光舒未兆前。
偏中正。玉人不親臨臺鏡。子夜星沉瑞氣濃。依舊青山不露頂。
正中來。木人擕杖火中回。趂起泥牛耕練色。放教石馬踐蒼苔。
兼中至。轉側相逢全意氣。交輝終不犯鋒鋩。大用縱橫無變異。
兼中到。明暗盡時光不照。石人有志妙難窮。鮮栽絕頂無根草。
洞山偏正五位圖
洞宗四賓主(不同臨濟賓主。臨濟就師資而言。此就體用而言)
主中賓 體中用也。
如何是主中賓。
三山來云。我無你不成。
頌曰。主中賓。長江玉浪生。不因風雛面。如何得成紋。
賓中主 用中體也。
如何是賓中主。
三山來云。你無我不得。
頌曰。賓中主。是子還歸母。為問呱呱兒。來自甚麼處。
賓中賓 用中用。頭上頭也。
如何是賓中賓。
三山來云。月色冷風聲。
頌曰。賓中賓。渾身都是塵。烏能明大用。怪殺野狐精。
主中主 物我雙忘。人境俱泯。不涉正偏位也。
如何是主中主。
三山來云。渾淪不須補。
頌曰。主中主。不聞亦不覩。兒孫向後看。誰是爾宗祖。
三山來總頌云。賓中主也主中賓。賓賓主主不相倫。會得主賓混融處。不萌枝上辨秋春。
寶鏡三昧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守護。銀盌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汙。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語未正故。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叶。敲唱雙舉。通宗通途。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今有頓漸。爰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繫駒伏鼠。先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矜異。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值。巧力何預。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三山來云。看者寶鏡三昧。曹洞之宗包括無餘。但恐以此沿流把作相傳口訣。便非洞上宗旨。古人密授心印。如是精細。今之一機一橛而抹殺宗旨者。獨何與覽之。可為浩歎。
洞山謂曹山曰。吾在雲巗先師處親印寶鏡三昧。事窮的要。今以授汝。汝善護持。毋令斷絕。遇真法器。方可傳授。直須秘密。不可影露。恐屬流布。喪滅吾宗。末法時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驗向上人之真偽。有三種滲漏。當機直須具眼。
洞宗三滲漏(滲不停水。漏不盛物。故名滲漏)
一.見滲漏 機不離位。墮在毒海 謂見處滯在所知。設有妙悟。亦須吐却。若不轉位。即坐在一色。所言者。直是語中未能盡善。知他見有所滯也。
如何是見滲漏。
三山來云。直具一隻眼。又云。放下著。
頌曰。山重重復水重重。萬水千山一目中。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舊路濛濛。
二.情滲漏 智常向背。見處偏枯 謂情境不圓。滯在取舍。不能融通。鑒覺著於一邊。皆是識浪流轉。途中岸邊事。直須句句離却二邊。不滯情境。方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情滲漏。
三山來云。如膠似漆。又云。活潑些好。
頌曰。擔板從來見一邊。何如到處眼雙圓。滿腔繫戀還須吐。一落思量便不堪。
三.語滲漏 究妙失宗。機昧終始 謂滯在語言。句失宗旨。不能於言詮三昧下轉身。所以當機暗昧。宗旨不圓。須是通有語中無語。無語中有語。乃得妙旨圓密。
如何是語滲漏。
三山來云。倒四顛三。又云。道甚麼。
頌曰。有言須是悟無言。開口成雙落二三。況復游揚迷妙義。堪悲堪笑口頭禪。
洞宗三路接人
鳥道 不開口處玄關轉。未措言時鳥道玄。
此是不落語言。聲前一句。
玄路 寫成玉篆非干筆。刻出金章不是刀。
此是玄音妙旨。談而不談。
展手 睒眼牙口叮嚀囑。豎拂拈槌仔細傳。
此是覿面提持。隨機拈出。
三山來云。美則美矣。猶有一人大不肯在。
頌曰。空裏往來絕朕踪。玄中妙義韻難窮。打開八字無遮障。會取機關處處通。
洞宗三綱要
一.敲唱俱行 敲。擊也。一齊截斷。屬理也。唱。舉也。一竝用出。屬事也。敲唱俱行。事理兼備也。謂之偏正俱行。即濟宗之照用同時也。
如何是敲唱俱行。
三山來云。猿嘯鳥啼隨任運。山前嶺後一般春。
頌曰。敲唱俱行事一如。收來放去總同途。縱橫理事無偏執。殺活分明會也無。
二.金鎖玄路 金鎖者。鈎鎖連環。血脈不斷。事中隱理。理中隱事。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理事圓融。正偏不二。交羅無礙。妙應不窮。故曰玄路。
如何是金鎖玄路。
三山來云。織成一段天然錦。密密金刀剪不開。
頌曰。金鎖玄關達者稀。如環妙用在臨機。往來不斷偏回互。一句無私絕妙奇。
三.不墮凡聖 坐斷兩頭。事理不涉。不立玄妙。不落有無。應物利生。得大自在。一切影象依倚。一齊打脫。明雙收也。
如何是不墮凡聖。
三山來云。本來面目無多子。喫飯穿衣任縱橫。
頌曰。聖解凡情一筆勾。也無煩惱也無愁。無生面貌團圞在。何事區區作馬牛。
曹山云。凡見聖解。是金鎖玄路。直須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稠布衲問。披毛戴角是甚麼墮。曰。是類墮。不斷聲色是甚麼墮。曰。是隨墮。不受食是甚麼墮。曰。是尊貴墮。
洞宗三種墮
一者披毛戴角是類墮 類者。披毛戴角。乃異類中事也。若意有所滯。未免落在異類中。須是一念無私。向異類中有出身之處。故類亦須墮。
如何是類墮。
三山來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
頌曰。披毛戴角。瀟灑得過。一入荒丘。尋他不著。
二者不斷聲色是隨處墮 隨者。隨聲逐色。不斷聲色也。若不明聲色。未免落在聲色中。要知聲不自聲。色不自色。聲色本無。因心假立。須是不著見聞。向聲色中有出身之路。故隨亦須墮。
如何是隨墮。
三山來云。見色非干色。聞聲不是聲。
頌曰。見色聞聲。終不是塵。鶯啼綠樹。別有知音。
三者不受食是尊貴墮 受食是今時事。不受食是那邊事。若執在那邊。未免落在尊貴中。須是知那邊了。却來者邊行履。尊貴一位。猶須虗却。故尊貴亦須墮。
如何是尊貴墮。
三山來云。不裝珍御服。來著破[袖-由+藍]衫。
頌曰。禮絕百僚。非是尊高。無人侍立。常自逍遙。三山來云。墮有墮落.墮除二義。苟滯在三者中。便是墮落。能向三者中。有出身處。便為墮除。若論披毛戴角是類墮。不斷聲色是隨墮。不受食是尊貴墮。則墮落之義為是。若論曹山須具三種墮之言。則墮除之義為是。如上所註。二義兼該。大約三種看來。須明轉位始得。識者辨諸。
正令食
知時而食。不受食害。即不枉死。名正命食。黃檗云。今之參學者。纔出眾來。只欲多知解。廣求文義喚作修行。不知多了知解反成毒藥。如多與兒酪乳。消與不消。都總不知。以此受害。豈知知解盡屬生滅。真如之中。本無此事。故曹山貴正命食。立三墮。
洞宗三種蘆花
內三種蘆花
一種蘆花 一色到頭純素白。二邊不許著青黃。
此乃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真空絕相。及盡今時。名一色蘆花。
二種蘆花 不與凡花為比竝。獨超眾草自尊高。
此是不守一色。不住正位。向上優游。鶴騰霄漢出銀籠。名飛出蘆花。
三種蘆花 綠水青山常作伴。清風明月夜為鄰。
此理事混融。隨放隨收。雖在今時而不落今時。子轉身而就父。名返入蘆花。
三山來頌云。一色到頭正位中。不居正位出銀籠。轉身就父無端的。三種蘆花不住功。
外三種蘆花
第一白馬蘆花 轉身景物原無異。回首家山總一般 明有用也。
第二明月蘆花 出處溪山各異。歸來雲月是同。 明有照也。
第三雪壓蘆花 動轉平常坦坦。橫斜本分如如。 明照用為一也。
三山來頌云。有用有照照用同。作家此際露針鋒。輕輕劄處難思議。飛入蘆花不見踪。
洞宗三問答
如何是髑髏眼 答云。目不瞬四維洞照。
如何是髑髏耳 答云。耳不側圓音歷歷。
如何是髑髏手足 答云。臂不掉摵碎虗空。脚不動踏翻海嶽。
髑髏者。乾淨之體。明法身邊事也。答意如何。謂雖不著一切。而能破一切也。
三山來頌云。證到法身無所為。無為為處用無虧。橫身應物渾無物。赴感隨緣却是誰。
洞宗四印(欲分清共濁。當辨印和風)
當風不當印 貪觀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三山來頌云。當風不當印。闢破洪濛忘混沌。任從功烈與天高。一曲羲皇誰解聽。
當印不當風 拈得鼻孔。忘了舌頭。
三山來頌云。當印不當風。一夜東君睡正濃。紅白滿園無看管。枝頭挑李笑難窮。
風印俱當 披星戴月。入水拖泥。
三山來頌云。風印兩俱當。顛不顛兮狂不狂。渾身都是黃金甲。要與秋風戰一場。
風印俱不當 擔水河頭賣。點燈助日光。
三山來頌云。風印俱不當。紙屏石枕竹方床。衲被蒙頭全不會。也無短兮也無長。
張三擘口騁精神。記得眉毛忘眼睛。聾瞎相呼無用處。面門擊碎絕人行。
洞宗四借借
借功明位 位是虗位。功是一念萬年有作之功。借功明位者。借功勛而明底事也。
三山來頌云。滿園桃李正芳菲。莫道東君展笑微。色色都來藏不住。無端漏洩化工機。
借位明功 借位明功者。借本來而顯功用也。
三山來頌云。生來志氣已非常。揭地掀天做一場。不是居恒抱負重。那能衣錦得還鄉。
借借不借借 正中來。縱橫得妙。雖借借而實無借借。體用一如也。
三山來頌云。法法頭頭聽自然。無分先後與中邊。隨收隨放隨舒卷。萬里星河共一天。
全超不借借 不住於事。不住於理。不住玄妙。不住有無。體用雙忘。偏正不立。兼中到也。
三山來頌云。到得[但-日+木]。即便[但-日+木]。更無一物可堪求。就中何自論玄妙。理事無關始徹頭。
洞宗四知有
不知有 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知有 一念回光。即同本得。
知有了却不知有 及到無心無也無。
不知有後真知有 始信南泉喚作牛。
三山來頌云。昧却本來事者多。一朝得見免蹉跎。歸家莫道閑瀟灑。戴角披毛怎奈何。
洞宗兩轉身
一轉 棄却者邊閑景致。回觀那畔好風光。
二轉 盡日閉門慵待客。忽然啟戶問行人。
三山來頌云。流落江湖數十秋。歸來高臥白雲頭。一朝頓起風塵念。依舊乘槎逐浪遊。
洞宗借句挾帶
借 借者。資借外邊以顯其功用也。是偏位。是外紹。是臣種。
句 句者。裏頭一句以明其本體也。是正位。是內紹。是王種。
挾帶 挾帶者。挾持借句。兩種竝借而行。由偏位而總歸於正位也。
三山來頌云。不是百花不見春。春來依舊百花新。花開花落誰為主。識得分明任縱橫。
洞宗小五位
大功纔轉 功者。功用也。修行人十二時中妄念起時。以覺心照了。如三軍有功將軍賞也。若妄念滅除。真照亦無。如將軍有功帝王賞也。若真妄兩忘。正偏不立。不守尊貴。如帝王有功。餘者皆不能賞。故曰大功不賞。大功者。無功之功也。此是虗位。纔轉者。轉入偏位中來。是以借位誕生。
借位誕生 既是大功纔轉。却入誕生中來。誕生雖是嫡子。固名王種。然對帝王。須當稱臣。亦屬臣種。亦屬借位。謂他縱居東宮。亦屬偏位。不能居其正位。以大功轉。而入偏位也。
三山來頌云。纔道無功已涉功。無功功盡妙難窮。轉身一步非他事。漸入深宮近九重。
一色若消 誕生乃正宮皇后。太子須居東宮。東宮者。正具一色邊事。偏中趨正也。若住在此間。亦不名尊貴。亦不名正位。故須一色消盡。不住東宮。不守尊貴。乃名尊貴。
方名尊貴 猶如帝王崩後。太子嗣位。方名尊貴。若修行人。雖明本分。不能觸處融通。一向坐在窠窟裏。名為有地。位有途轍。者裏不可住者。却須轉身別行一路。不滯玄妙。不執中邊。雖處尊貴而不居。方名尊貴。不然則死水裏淹殺人無數。
三山來頌云。本來是佛不須疑。認著依然猶是癡。踏破頂[寧*頁]無覓處。堂堂大露鎮皇畿。
細中移足 細中移足者。乃是達真正理趣。到此亦須拈却。不可作奇特想。不可作玄妙想。前此一色既消。是事法已盡。而今真理亦除。直教理事雙忘。真妄不立。故名細中移足。
鶴出銀籠 既能細中移足。自然不住於事。不住於理。不住者邊那畔。玄妙不存。佛祖那顧。掀翻大海。踢倒須彌。千手拈不起。千眼覰不著。向者裏薦得。便是鶴出銀籠。
三山來頌云。理事雙忘絕妙奇。脫身一步更難思。銀籠鶴出翀霄漢。正是翔空無礙時。
位裏轉身 超情離見。不涉有無。此是正位中事。雖在正位。却須轉身偏位中來。若一向把斷要津。未為本分。故須向今時路頭垂手接人。自利利他乃可。
月鋪金地 月鋪金地者。有照有用。入泥入水。不顧身命。應機化現。撈摝有情。了却那邊。却來者邊。接物利生。曲為今時。權行方便。乃轉身之妙用也。
三山來頌云。幾曾巖畔把心灰。又到紅塵走一回。不是白雲驚夢破。何緣月色滿高臺。
太陽玄三句
一.平常無生句 白雲覆青山。青山不露頂。
須知此句要通一路。通得。如獅子嚬呻。
三山來頌云。平常一句義幽玄。話出無生別有天。語下言前難摸索。旁通一路在機先。
二.妙玄無私句 寶殿無人空侍立。不栽梧桐免鳳來 須知此句無賓主。通得。如獅子返擲。
三山來頌云。絕跡藏踪渾似癡。主賓不立最玄微。沉沉古殿蒼烟鎖。一句無私上上機。
三.體明無盡句 手指空時天地轉。迴途石馬出紗籠 須知此句兼帶去。通得。如獅子踞地。
三山來頌云。枯木花開錦繡新。三春令到絕鳴禽。等閑透得其中旨。體用明明不可分。
洞山初有四句
一.言無展事 如答鎮州出大蘿蔔頭是也。其言不曾開展。以明其事。須理會在有言之外乃可。
二.語不投機 如答乾屎橛是也。其語不與來機相投。須妙悟於語句之間乃可。
三.承言者喪 如從言句承當。便喪失宗旨。此不能在言外理會者。
四.滯句者迷 如凝滯於句中。便迷昧真理。此不能在語中妙悟者。於此四種薦得。作箇灑脫衲僧。於此不明。終成鹵莽。
三山來頌云。話出無生妙義多。舌頭無骨帶誵訛。承言滯句終無用。一片凝心奈若何。
洞宗三種功勛頌
正位一色 無影林中鳥不栖。空階密密向邊遲。寒巖異草何曾綠。正坐當堂失路迷。
大功一色 白牛雪裏覓無踪。功盡超然體皓融。月影蘆花天未曉。靈苗任運剪春風。
今時一色 髑髏識盡勿多般。狗口纔開落二三。日用光中須急薦。青山只在白雲間。
三山來頌云。尊貴位中坐者難。忘功罷業渾如憨。須知接引今時事。一色無過正與偏。
宗門八恁麼(正不坐正。偏不垂偏)
有時恁麼 兩箇五百是一貫。阿爺原是丈夫漢。
有時不恁麼 從他五五二十五。我則六六三十六。
有時恁麼却不恁麼 題目雖然一般。怎奈註脚各別。
有時不恁麼却恁麼 雖然日月不雙明。到底三年同一閏。
有時恁麼恁麼却不恁麼 說是說非無定止。闍黎莫作兩頭看。
有時不恁麼不恁麼却恁麼 指東話西非與錯。將長就短的和真。
有時恁麼不恁麼總得 或是或非金出鐵。若橫若順鐵成金。
有時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自古張家難姓李。從來二字不成三。
頌。指是為非非不是。將非作是是焉非。就中若也情量度。海角天涯鷂子飛。
浮山遠錄公十六題
一.識自宗 識自宗者。須識本來宗趣。不落言詮。纔擬論量。千山萬水。
二.死中活 死中活者。寒灰發燄。枯木騰芳。須是死中得活。木人撫掌。石女呵呵。
三.活中死 活中死者。貪尋言語路。喪却本來人。如夾山境語。直作境話會是也。
四.不落死活 不落死活者。不坐二邊。不住一色。日用尋常。逍遙自在。
五.背捨 五背捨者。背事捨理。埽蕩聖凡。纖塵不立。離四句。絕百非。赤灑灑。淨躶躶。堂堂無間隔。及盡乃通身。
六.不背捨 不背捨者。披毛戴角。拖犁拽耙。隨時遊戲。不捐事理。所謂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七.活人劍 活人劍者。凡有語話。不犯鋒鋩。隨機妙轉。應物圓成。所謂放行則瓦礫生光。你若轉得身來。自是揚眉吐氣。
八.殺人刀 殺人刀者。埽除佛祖見。割斷聖凡情。一句截流。萬機寢削。所謂把定則乾坤失色。你若觸著鋒鋩。未免喪身失命。
九.平常 平常者。就日用尋常中垂手。不事奇特高遠。如常恰似秋風至。無意凉人人自凉。
十.利道拔生 利道拔生者。剪除脚下線。指出掌中珠。拔濟羣生。利以大道。雖然春色無高下。到底花枝有短長。
十一.言無過失 言無過失者。粗言細語。倒弄顛拈。悉皆中的。所謂言滿天下無口過也。但恐承言滯句之流却從者裏蹉過。
十二.透脫 透脫者。不被一切羈縻。迥然超脫。脚跟截斷紅絲線。天上人間自在飛。此是學人能領會也。
十三.透脫不透脫 透脫不透脫者。雖然打破玉團子。却撒黃金在眼中。是透脫中不透脫也。
十四.稱揚 稱揚者。提持此事。妙唱宗猷。須是箇中人會悟音聲之外。所謂萬籟有心聞不得。孤巖無耳却知音。
十五.降句 降句者。斷絕語言。不恣談說。所謂閉口牢藏舌。安身第一方。
十六.方入圓 方入圓者。縱橫得妙。左右逢原。更無滯礙。隨口道來。無可不可。能入圓通三昧也。
三山來頌云。喫盡寒酸費苦辛。同生同死是何人。慈衷一片誰知委。幾度臨機任縱橫。
洞宗三解脫門
文殊面目 文殊門者。借物顯也。
頌曰。若問文殊戶。頭頭路不阿。東林青鬱密。南嶽碧嵯峨。天際懸空月。庭前帶雨莎。更尋玄妙相。箭已過新羅。
觀音妙唱 觀音門者。音聲闡也。
頌曰。欲叩圓通戶。圓通戶不封。戍樓鳴曉角。烟寺起霜鐘。鶴唳當晴夜。猿啼正碧峰。悲心閑竝廣。何處不相通。
普賢妙用 普賢門者。身動靜也。
頌曰。若欲識普賢。嵯峨本不懸。蘿攀登絕頂。航掣採祥蓮。野老燒松火。山童汲月泉。縱橫如未會。覿面隔重巔。
三山來頌云。庭前栢子鬱青青。無數春禽樹上鳴。幾度援弓拋彈擊。猶嫌辜負老婆心。
曹洞宗旨頌
劫壺空處妙難通。擬欲無功已墮功。偏正不曾離本位。君臣那更異深宮。玉機轉側方圓備。寶鑑澄明理事同。雲輦月娥歸半夜。曉來烟霧尚朦朧。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普陀嗣法門人 性統 編
溈仰宗
溈山禪師。諱靈祐。長溪趙氏子。得法於百丈海和尚。初至大溈。木食澗飲。十餘年始得仰山慧寂禪師相與振興其道。故諸方稱曰溈仰宗。
溈仰宗風。父子一家。師資唱和。語默不露。明暗交馳。體用雙彰。無舌人為宗。圓相明之。
圓相起因
圓相之作。始於南陽忠國師。以授侍者躭源。源承讖記。傳於仰山。遂目為溈仰宗。總有六名。曰圓相。曰暗機。曰義海。曰字海。曰意語。曰嘿論。躭源謂仰山曰。國師傳六代祖師圓相九十六箇。授與老僧。國師示寂時。復謂予曰。吾滅後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彌來。大興此道。次第傳授。毋令斷絕。吾詳此讖。事在汝躳。我今付汝。汝當奉持。仰山既得。遂焚之。一日。又謂仰山曰。向所傳圓相。宜深秘之。仰曰。燒却了也。源曰。此乃諸佛相傳至今。何乃燒却。仰曰。某甲一覽。已知其意。能用始得。不可執本也。源曰。於子即得。來者何如。仰曰。和尚若要。重錄一本。乃重錄呈似躭源。一無差失。
三山來頌云。國師父子太無因。讖記傳來直到今。畵得圈圈九十六。青天白日換人睛。
暗機
仰山親於躭源處受九十六種圓相。後於溈山處因○此相頓悟。有語云。諸佛秘印。豈容言乎。又曰。我於躭源處得體。溈山處得用。謂之父子投機。故有圓相辨的於人。或畵[○@牛]此相。乃縱意。或畵[○@佛]此相。乃奪意。或畵[○@人]此相。乃肯不全意。或畵[○@卍]此相。乃全許意。或畫此相。或點破。或劃破。或擲却。或抹却。皆是截斷眾流也。更有種種多相。無非賓主縱奪。權實機關。總看時節因緣。隨機拈弄。乃入廛垂手。方便設施。又或閑暇。師資辨難。互換機鋒。只貴大用現前。不存軌則耳。
一日。梵僧來參。仰山於地上畵○此相示之。僧進前添作此相。以脚抹却。山展兩手。僧拂袖便行。
仰山閉目坐次。有僧潛來身邊立。山開目見。遂於地上。畵此相。顧視其僧。僧無對。如此皆暗機之類也。
三山來云。如此絡索。是甚麼弄猢猻底閑家具。雖然如是。也要大家知委。
三山來頌云。覿面相呈事最奇。隨宜縱奪在臨機。一輪明月輝霄漢。照破河山影畵眉。
義海
仰山一日坐次。有僧來禮拜。山不顧。僧問。和尚還識字麼。山云。隨分。僧乃左旋一匝。云。是甚麼字。山於地上書箇十字。僧右旋一匝。云。是甚麼字。山乃改十字作卍字。僧又畵○此相。以兩手托起。如修羅擎日月勢。云是甚麼字。山畵圓相圍却[○@卍]字。僧乃作樓至勢。山云。如是。如是。善自護持。善哉。善哉。好去。僧乃禮謝。騰空而去。時有一道者見。後經五日。問山。山云。汝還見否。者云。吾見其僧騰空而去。山云。此是西天羅漢。特來探吾宗旨。者云。某甲雖覩此種種三昧。不辨其理。山云。吾以義為汝解釋。此是八種三昧。覺海變為義海。體同名異。然此義合有因有果。即時異時。總別不離隱身三昧也。如此皆義海之類也。
三山來云。烏焉自別。刁刀不同。者僧點畫分明。仰山體勢完備。正眼看來。且不識者箇字在。
三山來頌云。河洛交呈。鳥蟲迭變。剖羲畫之奇踪。劃蒼頡之異撰。月印川以無痕。珠入盤而自轉。看看。具眼阿師薦不薦。
五觀了悟和尚與仰山立玄問玄答
此相謂之舉函索葢相。亦名半月待圓相。若將此相來問。有更添半月對之。答者以葢覆函。故曰函葢相稱。以現圓月相也。此相名抱玉求鑒相。若將此相來問。即於其中書厶字答之。此相謂之覓良鑑。答者識玉便下手也。[○@ㄙ]此名鈎入索續相。若將此相來問。但於厶字側添亻字答之。乃問者鈎入。答者索續。乃名續成寶器相也。[○@(俬-禾)]此名已成寶器相。若將此相來問。但於內書土字答之。[○@土]此名玄印玄旨相。獨脫超前眾相。不著教意所攝。若是靈利底。對面分付。擬之則不見也。三祖云。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苟不具眼。焉能辨此。
三山來云。玄問玄答即不無。若一向滯在裏許。未免成耙脫印子矣。何以為吾宗向上之旨哉。學者師其意。而用之可也。
三山來頌云。一人拈起一人圓。兩兩相將各一邊。識得兩邊符合處。收來依舊月團圞。
辨第八識
此是眾生具有六識。添空一識。名為七識。七識不可得。名第八識。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脫。亦名八丈夫。總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報德。七識亦名傳送識。七八二識不相離故。來為先鋒。去為殿後。以至追思過去。攀援現在。念慮未來。三細.六粗.五意.六染.七識。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賴耶識。名為白淨識。本無瑕玷。無佛無眾生。無你亦無我。古德頌云。賴耶白淨本無愚。三細分時有六粗。八萬四千從此得。大千沙界作凡夫。夢心桎梏原非有。病眼空花豈是無。反掌之間成十善。依然赤水獲玄珠。第八識亦名含藏識。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反觀第八識為不動智。空無內外。名大圓鏡智。即一體也。平等性智總號也。以妙觀察智收前六根.六塵.六識。乃至八萬四千塵勞。轉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轉入妙觀察智。妙觀察智轉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轉入大圓鏡智。即一體也。是相宗師。若有問難能轉者。即轉在那箇識。按楞伽經云。佛誡大慧。初中後夜。常以妙觀察智當淨現流識。轉六根為成所作智。如手仰時。不應問覆手何在。亦如水為冰時。不即有異。故云煩惱即是菩提。百法.唯識二論。但取其義。莫著言句也。六祖偈云。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六妙觀察智.七平等性智因地轉。五成所作智.八大圓鏡智果上轉。
三山來云。還見麼。○喚作識亦得。○喚作智亦得。且道能轉底在甚麼處。○打破鏡來纔向道。
三種然燈(此見曹山錄中。非仰山語。因前收在溈仰宗。故不欲移動也)
曹山云。然燈前有一種。一未知有。同於類血之乳。一知有。猶如意未萌時始得本物。此名然燈前。有一種知有。往來言說.聲色.是非。亦不屬正照。亦不得記。同類血之乳。是漏失邊事。此名然燈後。直是三際事盡。表裏情忘。得無間斷。此始得正然燈。乃云得記(載祖庭事苑)。
如何是然燈前 首山云。諸佛在我前 智門祚云。空劫無閑人 五祖演云。令人疑著。
如何是然燈後 山云。諸佛在我後 祚云。衲僧天下走 演云。一場懡[怡-台+羅]。
如何是正然燈 山云。青山無異路 祚云。火星入牛斗 演云。錯認定盤星。
頌。解得分明珠走盤。未能透脫幾多難。如瓶注水無遺漏。隔海風光冷眼看(然燈前)。
頌。不見明珠不走盤。長天靜夜黑漫漫。古今十世無增減。拈起牛頭尾上安(然燈後)。
頌。問處分明答處親。塵塵剎剎總逢君。一聲黃鳥青山外。占斷風光作主人(正然燈)。
三山來云。前後且置。直須正照俱忘。猶較些子。 頌曰。然燈前後不相因。正是然燈略較親。三際情忘無所住。堂堂得見本來人。
香嚴三照語頌
本來照 擬心開口隔山河。寂寞無言也被訶。舒展無窮又無盡。卷來絕跡已成多。
寂照 不動如山萬事休。澄潭徹底未曾流。箇中正念常相續。月皎天心雲霧收。
常照 四威儀內不曾虧。今古初無間斷時。地獄天堂無變異。春回楊柳綠如絲。
三山來頌云。三照由來一照同。何分前後與當中。箇中若了全無事。一點靈光暎不窮。
仰山設九十六種圓相。開為百二十。合為九十六。共一十九種門設施。圓收在於六門。一.圓相。二.義海。三.暗機。四.多字學。五.意語。六.默論。
三山來頌云。祇箇從中辨假真。一門闢破許多門。門門施設成何義。貴在臨機妙用親。
仰山臨終付法偈云。一二二三子。平目復仰視。兩口無一舌。此是吾宗旨。後龍潭智演為四偈。
三山來云。仰山平生弄盡虗頭。喜得臨行一句傾心吐出。別無剩旨。若非龍潭註破。惹得無數人打瓦鑽龜。委悉麼。一輪明月空歸去。萬朵河山鏡影中。
龍潭智四偈
一二二三子。[○@牛]牛字清風起。[○@(俬-禾)]佛來看不就。[○@人]人來爭綱紀。
平目復仰視。兒孫還有異。未辨箇端倪。出門俱失利。
兩口無一舌。止止不須說。西天僧到來。烏龜喚作鱉。
此是吾宗旨。揚聲囉囉哩。鏡智出三生。吹到大風止。
溈仰宗旨頌
權分九十六圈圞。脫印相承有所傳。垂手為人曾作拜。橫身應物善交拳。禪天雲散心光現。義海波澄月影圓。明暗相參看變態。莫教辜負草鞋錢。
仰山九十六種圓相圖
末前句○ 第一句(方員任器。頭角全彰)。
日用句○ 第二句(體用互收。名言不立)。
末後句 第三句(隱顯無私。旁通者畔)。
修羅三昧擎日月勢
女人三昧羅剎不隱
已上開為百二十。合為九十六種。總不出十九門施設也。
一.垂示三昧門 二.問答互換門。
三.性起無作門 四.緣起無礙門。
五.明機普互門 六.暗合賓主門。
七.三生不隔門 八.即幻明真門。
九.用了生緣門 十.就生顯法門。
十一.冥府生緣門 十二.三境順真門。
十三.隨機識生門 十四.海印收生門。
十五.密用靈機門 十六.啐啄同時門。
十七.隨收隨放門 十八.卷舒無任門。
十九.一多自在門。
圓收六門
一.圓相 ○ 二.義海○○ 三.暗機○○。
四.多字學○○五.意語 六.默論。
總斷
三山來云。種種圓相。雖是多門設施。不過師資辨驗。臨機拈出。毋論是生是佛。情與無情。那能越得圈子去。莫道九十六箇。即百千萬億。剎剎塵塵。種種變現。無過一箇包羅。得其意者。勿執其本。庶幾用而無礙可也。識者酌之。
雲門宗
雲門禪師。諱文偃。姑蘇嘉興人也。俗姓張氏。受具遊方。初參睦州陳尊宿。發明心要。州指見雪峰存禪師。再蒙印可。初至靈樹。開法嗣雪峰。後遷雲門光泰寺。其道大振。天下學者望風而至。號雲門宗。
雲門宗風。出語高古。迥異尋常。北斗藏身。金風露體。三句可辨。一鏃遼空。超脫意言。不留情見。以無伴為宗。或一字。或多語。隨機拈示明之。
雲門示眾云。函葢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作麼生承當。眾無語。自代云。一鏃破三關。後德山圓明密禪師遂離其語為三句。函葢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
雲門三句
函葢乾坤句 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語句。無不包羅。不待躊躇。全該妙體。以事明理。體中玄也。
如何是函葢乾坤句。
三山來云。總在裏許。
頌曰。函葢乾坤事莫窮。頭頭物物露真風。頂門亞豎摩醯眼。萬象森羅一鏡中。
截斷眾流句 本非解會。排遣將來。不消一字。萬機頓息。言思路絕。諸見不存。玄中玄也。
如何是截斷眾流句。
三山來云。不通一滴。
頌曰。截斷眾流意若何。算來一字已成多。推排解會徒勞力。肯把要津放得過。
隨波逐浪句 許他相見。順機接引。應物無心。因語識人。從苗辨地。不須揀擇。方便隨宜。句中玄也。
如何是隨波逐浪句。
三山來云。一葉扁舟。
頌曰。隨波逐浪過前川。綠笠青簑把釣閑。一曲漁歌江際晚。高低棹破水中天。
雲門宗八要
一.玄 一玄者。凡有用處。玄妙難思。不在尋常語句內。無容測度。不可思量。故名為玄 毗盧頂上起寒濤。沒手泥人斬怒蛟。瞶耳千程聞蟻鬥。失明萬里見秋毫。
如何是一玄。
三山來云。燈籠騎露柱。
頌曰。幾度乘風泛小舠。彩雲影裏漫撐篙。舉網撒破虗空面。又向山頭釣巨鼇。
二.從 二從者。凡有指點。皆隨機拈弄。或因其見解而接引之。不另標特解。故名為從 萬頃清風雨後山。暖鶯鶯語巧喧喧。溪花野水不知數。總在春風和照間。
如何是二從。
三山來云。柳絮隨風。
頌曰。桃紅李白鬥芳妍。一夜東風色更鮮。猾蝶狂蜂何處去。慣尋香氣到花前。
三.真要 真要者。就其本體。真實切要。而言不屬玄微奧妙。支離蔓衍。故名真要 看盡雲山雨翠深。秋霜助日夢魂清。有人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
如何是真要。
三山來云。六月日頭到處熱。
頌曰。脚底茫茫路轉賒。東西南北盡天涯。風塵踏遍無閑思。竟畢回頭始是家。
四.奪 四奪者。隨所拈弄都是刀鎗。就機奪機不容擬議。任彼千般知解。一味搶攙。故名為奪 一陣白蘋一葉風。滿池零落玉芙蓉。巨鱗吸盡滄溟水。留得珊瑚照日紅。
如何是四奪。
三山來云。不遇無情霹靂手。埽蕩烟塵將屬誰。頌曰。拓土開疆也大難。幾回血汗染征衫。可憐三尺魚腸劍。漫假雄才手靖邊。
五.或 或者。疑而未定之辭。或隱或顯。或東或西。用無一定。語絕方所。此機竅之不容捉摸者。故名為或 把定要津路不通。路殊不復辨西東。梅花玉片開晴岸。柳絮金絲遇曉風。
如何是五或。
三山來云。我到者裏却不會。
頌曰。習習香風過樹頭。去來何處覓踪由。行人無數空惆悵。幾度尋思恨未休。
六.過 過者。用到極頭。十分孤峻。無你挨拶處。無你轉身處。迴避不及。忒煞無情。故名過 古德擎叉過也難。雪籠台頂衲衣寒。是非得失俱收拾。分付諸方仔細看。
如何是六過。
三山來云。一分心悻一分慈。
頌曰。狼毒心腸何太孤。提刀仗劍忍於屠。命根斷處難思算。幾箇男兒是丈夫。
七.喪 喪者。隨人上下。喪失天真。不見本來。癡迷狂走。又或執著己見。喪却目前。如此之類。皆謂之喪。刻舟求劍真云昧。待兔守株何太迷。可歎幾多無目漢。也隨人脚走東西。
如何是七喪。
三山來云。貪觀眼前浪。失却手中橈。
頌曰。弱喪窮兒實可哀。家珍拋却自何來。自從別去娘生面。落落長途喚不回。
八.出 出者。脫體轉身。不拘一處。不守一隅。隨機應用。八面四方都有出身之路。故名出 南辰北斗只西宮。火裏生蓮奮目紅。野色更無山隔斷。月光直與水光通。
如何是八出。
三山來云。天上人間自在飛。
頌曰。鳥道羊腸路太多。脚頭脚底任蹉跎。隨他曲折芒鞋滑。步步如龍疇奈何。
雲門三種病(動止因三種。偏枯落二邊)
一.未到走作 避影勞形無是處。離陰滅跡枉徒然。
三山來頌云。東去西來無了日。南奔北走到何年。紅塵擾擾忘歸路。夢斷家山實可憐。
二.已到住著 幸然棄有方回首。却便沉空不轉身。
三山來頌云。長安雖樂實難居。到處優游任卷舒。莫教閉門高枕臥。養成痼疾倩誰除。
三.透脫無依 走南進北無方所。盡日優游不到家。
三山來頌云。不入塵牢不受纏。拋枷打鎖許多年。誰知作箇長流客。蕩蕩無依去不還。古尊宿總頌。未到家山烟水秋。歸來那更不回頭。就中透得無依止。此病閻王替汝愁。
雲門二種光不透脫(疑情猶未盡。回首到家遲)
一切處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 聞聲見色隨疑轉。驢糞從他換眼睛。
三山來頌云。白雲朵朵翳雙睛。一線青天也是塵。撥盡黃金知何日。不愁寂寞不愁貧。
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箇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 遇物臨機生見解。是非卜度自狐疑。
三山來頌云。夢破方知一物無。法塵盡處亦何孤。誰知暗裏相逢處。依舊從前障眼珠。
古尊宿總頌。十處逢緣九不通。疑情一片滯頑空。何勞揀擇尋宗旨。來意還他去意同。
雲門一字關
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劍。門云。祖 如此之類。凡有所問。但以一字酬之是也。
三山來云。雲門恁麼道。謂是齒不關風。謂是舌頭太短。有人透得此關。許你親見雲門。
三山來頌云。一字關。一字關。何不成雙獨成單。單單一字誠難測。一字誠難測也難。難。難。目前隔箇須彌山。
抽顧
雲門見僧來。每以目顧之。即曰鑑。或曰咦。而錄者曰顧鑑咦。後來德山密禪師刪去顧字。叢林目之為抽顧(密嗣門)。
三山來云。非父不生其子。
頌曰。雲門鑑咦。德山抽顧。方便機關。父作子述。擾擾叢林卒未休。而今猶在欣相慕。
巴陵三句
僧問巴陵。如何是提婆宗。陵云。銀盌裏盛雪。
三山來頌云。銀盌盛雪。內外明徹。不是巴陵。有口難說。
如何是吹毛劍。陵云。珊瑚枝枝撐著月。
三山來頌云。珊瑚枝枝撐著月。一道寒光照不歇。大鵬一口吸滄溟。驚起魚龍皆惡發。
祖意教意。是同是別。陵云。雞寒上樹。鴨寒下水。
三山來頌云。雞寒上樹。鴨寒下水。信爾自然。忘其彼此。一般景致兩般看。紅是桃兮白是李。
雲門聞語。乃云。他日老僧忌辰。只須舉此三轉語供養老僧足矣。
三山來云。巴陵三句。可謂得雲門血脈者。若但以此供養。猶覺未在。何故。不見道。智過於師。方堪傳授。也不得匇匇草草。
雲門宗旨頌
睦州爐鞴雪峰機。打就金毛獅子兒。三句楷磨區法則。十門規度別機宜。樹凋葉落西風急。雲淡天低晚日遲。情見到頭窺不得。離心意識始方知。
法眼宗
法眼禪師。諱文益。餘杭魯氏子。得法於漳州羅漢桂琛禪師。初住撫州崇壽。次住建康清凉。大振雪峰.玄沙之道。周顯德五年閏七月間示寂。江南李後主諡曰大法眼禪師。
法眼家風則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句裏藏鋒。言中有響。三界惟心為宗。拂子明之。
眼初同紹修.洪進過地藏院。阻雪。值圍爐次。藏問。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己。是同是別。眼云。是別。藏豎兩指。眼云。是同。藏亦豎兩指。便起去。次日。送至門首。藏指庵前太古石問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且道此石在心內。住心外。眼云。在心內。藏云。行脚人著甚來由。安片石在心頭。眼無對。遂解包。依席決策。一日。呈見解。說道理。藏曰。佛法不恁麼。眼云。某甲詞窮理盡也。藏曰。若論佛法。(云云)眼於言下大悟。後因行脚話不知最親切。始悟徹。作偈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不到耳聲。眼觸何色。耳聲難成。眼色何立。色心不二。彼此無差。有人會得。騰煥吾家。乃立華嚴六相義。
華嚴六相義
此乃華嚴六相義。舉一齊收。於一一法中。有此六義。經中葢為初地菩薩說也。
三山來云。六相即不無。還出得○者箇麼。
三山來頌云。桃李枝頭色色新。紅如脂抹白如銀。雖然笑破東風面。都是園林一樣春。
法眼華嚴六相義頌
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於同。全非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三山來云。法眼恁麼道。未免裂破舌頭。
頌曰。六眼由來義不同。不同同處妙相通。同中有意同無異。兩岸蘆花對蓼紅。
六相總論
若究置欲免斷常邊邪之見。須明華嚴六相義門。則能任法施為。自忘能所。隨緣動靜。不礙有無。具大總持。究竟無過。此六相義。是辨世間法。自在無礙。正緣顯起。無分別理。若善見者。得智慧總持門。不墮諸見。不可廢一取一。雙立雙忘。雖總同時。繁興不有。縱各具別。冥寂非無。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無心會。詳法界內。無總別之文。就果海中。總成壞之旨。今依因門智照。古德略以喻顯六相者。一總.二別.三同.五異.五成.六壞。總相者。譬如一舍是總相。椽等是別相。椽等諸緣和合作舍。各不相違。非作餘物。故名同。椽等諸緣遞相互望。一一不同。名異相。椽等諸緣一多相成。名成相。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無作。故名壞相。則知真如一心為總相。能攝世間出世間法。故約攝諸法得總名。能生諸緣成別號。法法皆齊為同相。隨相不等稱異門。建立境界故稱成。不動自位而為壞。又云。總相者。一合多德故。別相者。多德非一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故。異相者。多義不相似故。成相者。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緣各住自性不移故。此上六相義者。是菩薩初地中觀過世間一切法門。能入法界之宗。不墮斷常之見。若一向別。逐行位而乖宗。若一向同。失進修而墮寂。所以位位即佛。階墀宛然。重重鍊磨。本位不動。斯則同異俱濟。理事不差。因果無虧。迷悟全別。如論大旨。六相還同夢裏渡河。若約正宗。十地猶如空中鳥跡。若約圓修。斷惑對治習氣。無非理行相資。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別之道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廢。
三山來云。種種譬喻。可謂明惺。若論衲僧分中。似覺未在。何故聻。本來無位次。誰敢強安名。
總別同異成壞之相。互換投機。句意超脫。而後學輩多渣滓其語。何啻如牛毛耶。殊不知總則舉體分明。別則法法不濫。同則同一法性。異則功用自異。成也無法可成。壞也無法可壞。若能體用純真。一即六。六即一。如金作器。器器皆金。雖熾然分別。而了無絲毫可現之相。如是則十處十會。塵塵爾。剎剎爾。念念爾。復何疑哉。便是透脫十成。百了千。當還我金剛王寶劍來。
三山來云。者多口阿師。未免性命落在五雲手裏。隨喝一喝云。還知痛癢麼。若也知得。千零百碎。依舊面目團圞。若也不知。團圞面目總被千零百碎。者裏更有為五雲出氣底麼。試出來道看。
宗要偈七首
即物契神 勤求勝積功。理契古今。同同得妙。何處澗松西北風。
示機 吾有一言。天上人間。若也不會。綠水青山。
毗盧頂上 一真收不得。萬類莫能該。蚊子生頭角。泥鰍上舞臺。
迦葉門前 覿面露堂堂。全機不覆藏。剎竿頭倒卓。紅日上扶桑。
三界唯心 三界唯心萬法澄。盤鐶釵釧一同金。暎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萬法唯識 不曾出世立功勛。萬國文明草木春。野老不知堯舜力。鼕鼕打鼓祭河神。
總頌不移寸步越河沙。地獄天堂混一家。佛祖位中消息斷。何妨盡賞洛陽花。
又有四機
箭鋒相拄 機鋒相敵也。
三山來頌云。兩陣交鋒莫可當。彎弓架矢豈尋常。箭頭的的相逢處。脫却征衣笑一場。
泯絕有無 不存朕兆也。
三山來頌云。大用臨機不可窺。卷舒出沒妙相隨。竝無面目教人見。誰向虗空強畵眉。
就身拈出 當面直提也。
三山來頌云。自從闢破祖師關。掣電轟雷任往還。不識當機拈弄處。低頭已隔萬重山。
隨流得妙 即境設施。
三山來頌云。祖意明明百草頭。相逢到處逞風流。隨家待客無豐儉。把筯拈匙一笑休。
天臺韶國師。初自疎山來。自謂得旨。令徒眾入室。自不入室。一日。法眼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云。是曹源一滴水。韶在眾聞之。忽然大悟。以所悟聞於眼。眼云。汝向後為國王所師。吾不如也。
三山來云。父聞子健。恨不殺身。
頌曰。曹源一滴水。洗盡耳中塵。座前龍象客。幾箇是知音。惟許通玄解報恩。
韶國師四料揀
聞聞 放。
三山來頌云。萬籟傳聲。無彼無此。放開耳門。都在裏許。
聞不聞 收。
三山來頌云。猿嘯鳥吟。落花流水。是聲非聲。歸真亦爾。
不聞聞 明。
三山來頌云。剛到長松下。又從幽澗過。蹉跎泉石裏。逐處演摩訶。
不聞不聞 瞎。
三山來頌云。四方咸閴寂。八面不通風。小鼾天地老。一枕夢周公。
法眼宗旨頌
即俗明真總萬方。法身從此露堂堂。山河大地皆標的。草木叢林盡發揚。秋雨徧催梨葉老。春風齊拆杏花香。義天覺海周沙界。窺管持蠡試測量。
附錄
三身
三身。謂法.報.化身也。法身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報身盧舍那。此云淨滿。化身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在眾生身中。即寂.照.用也。寂即法身。照即報身。用即化身。金光明最勝經。一切如來有三種身。具足攝受阿耨菩提。化身者。如來在昔修行地中為諸眾生修種種法。得自在力。隨眾生意。隨眾生果。現種種身。是名化身。應身者。謂諸如來為諸菩薩說於真諦。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為除身見眾生怖畏歡喜故。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如實相應智本願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頂背圓光。是名應身。法身者。為除煩惱等障。為具諸善法故。惟有如如法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種身是名假有。第三種身是真實有。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離法如如。離無分別智。一切諸法無有別法。
復次。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瓔珞經云。五分法身。以識性別。戒香攝身。定香攝意。慧香攝亂。解脫攝倒見。度知攝無明。是五分香瓔珞其身。
三山來云。諸經解說。甚是分明。祖師門下。覺大遠在。良久。云。喚作法身得麼。振身云。喚作應身得麼。顧視左右云。喚作化身得麼。五分真香即不無。要問諸人鼻孔在甚麼處。
三山來頌云。話到本來一物無。無生面目何曾殊。祇因者箇婆心重。別相安名總一如。
四智
大圓鏡智 如大圓鏡現眾色相。
平等性智 觀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觀察智 善觀諸法無得而轉。
成所作智 成本願力所應作事。
轉八識則能成四智也。
三山來云。智亦不可得。識又作麼生。
秘藏詮註云。佛轉八識而成四智。八為大圓鏡智。七為平等性智。六為妙觀察智。五為成所作智。識惟分別。智能決斷。
三山來云。糊餅饅頭。是一是二。
大乘莊嚴論云。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
三山來以拂子擊禪床一下。云。此是識。復擊一下。云。此是智。又擊一下。云。此是身。汝等諸人作麼分解。復擊一下。
古德云。眼等五識為成所作智。意為妙觀察智。化身攝。末那為平等性智。報身攝。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法身攝。
三山來云。且道報化法身。又以何為攝。
智通禪師問六祖三身四智旨要。祖曰。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疑。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三山來云。將謂是箇祖師。
○前五識轉成所作智 第六意識轉妙觀察智
前五識謂眼.耳.鼻.舌.身。此乃四大和合而成。皆各司其用。云體本來無過。止因外有色.聲.香.味.觸之塵。內之根與外之塵相偶而識生焉。罪業所由起也。不轉則為識。轉則成所作之功而各效其用矣。第六意識乃意根。而意為六根中之頭目。意識一動。則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起徧計之情。轉則妙於觀察。見色非干色。聞聲不是聲。香臭不分。甘苦不別。粗細一體而成自然之智矣。起信論云。三界虗偽。唯心所作。離此則無六塵境界也。毗婆沙論。問曰。心意識有何差別。答曰。無有差別。即心是意。意即是識。祖師云。徧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謂之佛性。不會喚作精魂。雖然如是。蹉過者甚多。錯會者不少。
三山來云。用會作麼。雖然如是。蹉過即不可。具眼底辨看。
○第七末那識 轉平等性智
楞伽云。末那者。此云染汙。葢由六識既動。意根著處。即成汙染。七識亦名傳送識。前粘六識。後連八識。七識無定體。亦無定用。因意識分別好醜。七識即從而分別之。故以此分好分醜傳送於第八識。八識則受而含藏。故云七八二識不相離。倘意識轉為妙觀察。則七識亦不分彼分此而轉為平等性矣。染汙之名。何自而得哉。是以體清而用亦不濁也。
三山來云。本非汙染。那求清淨。原無分別。說甚平等。雖然如是。若不撥轉關棙。吾恐生死海中頭出頭沒。無了期也。欲不汙染得乎。
○第八阿賴耶識 轉大圓鏡智
第八多異熟性。故名含藏識。謂前世中以善不善業為因。招感今生異熟心是果。異熟者。異世熟染之性。不期然而自合也。阿賴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如明鏡不與影像合而含影像。亦名如來藏識。伽陀云。諸法於藏識。識於法亦爾。更互為因相。亦悟為果相。若於含藏處破諸惡見。捨我執等。但如大圓明鏡。物來則照。物去不留影像。都無能入如來真空妙藏。與諸佛同證同得。有何不清淨者哉。故曰大圓覺智性清淨。
三山來云。○。者箇是大圓鏡。阿那箇是含藏識。○。者箇是含藏識。阿那箇是大圓鏡。含藏識且置。止如打破鏡時。又向甚麼處會取。道。道。
○第九阿那識 亦名純淨識
合論云。寄說阿那識。此云執持。為第九純淨識。如五六七八等識。常依九識以依止。凡愚不了。妄執為我。如水暴流。不離水體。諸波浪等。以水為依。故六七八識常以淨識為依。何謂九為淨識。為二乘人久住在生死業種。六七八識有怖畏故。恐彼難信。方便於生死種外別立淨識。使令悲智漸漸得生。達識成智。則賴耶成圓鏡之體。持功德之門。末那為平等之源。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觀察之妙。轉正法之輪。五識興所作之功。垂應化之迹。斯則一心匪動。識智自分。不轉其體。但轉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但伏六識。不取塵境。故名識滅。是故離心之境。文理俱虗。即識之塵。詮量有據。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垢淨心明。本來是佛。
三山來云。是濟世航。登者得渡。是起死藥。服者得甦。須知純淨就真體而言。若染汙即不得矣。實志修行者勗諸。
按三身四智諸說。採摭經論。歷據詳明。與溈仰辨識處大相關係。可資深禪正修者。不落旁蹊而行正路。故予有取焉。往往同流之士必謂。吾單傳直指之宗。何借此為。殊不知學道者為心意識之所困苦甚矣。虗明自照。本自無他。風境搖搖。倏然走作。通人達士。猶未免焉。況其下者乎。可無方便觀照之力乎。倘因其披剝之說破其虗妄。擣其窠窟。即吾受用處皆大圓鏡智也。精金萬煅。不再鑛矣。三山來云。此老不可謂非婆心也。
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卷下(終)
志略
妙喜杲祖集人天眼目。已自引蔓牽枝。高峯老人纂要之出。得非畵蛇添足耶。是以鐵祖有密授之戒。老人示寂幾二十年。語錄已經重刻。而纂要真本重扄笥中。非吝也。無如家賊難防。向因燕京翠崖典藏鑰時。請稿重述。同寮輩私相傳錄。將遍諸方。且烏焉之混。刁刀之差。轉行轉訛。壬午春。寧子執本請曰。其訛如此。不幾瞎悞人眼。何若以真本付梓。庶見從上諸祖真面目。其裨益不小。予思事不可執一。執一不變。非通道也。遂以稿授寧。朝刻而夕行焉。善閱者勿謂為吾門相傳家事可耳。
康熙癸未孟春 嗣法門人 普陀性統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