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律宗新学名句-宋-惟显-第20页

)
  一序教興意二制教輕重意三對事約教判處意四用諸部文意五文義決通意六教所詮意七道俗七部立教通局意八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九下三眾隨行異同意十鈔者引用正文去濫傳真科酌意。
制戒十利(四分)
  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未信令信五已信令增長六難調者令調順七慚愧者得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令正法久。
糞衣十利(十住婆沙)
  一慚愧二障寒熱毒虫三表示沙門儀法四一切天人見法衣專敬如塔五厭離心著染衣非為貪好故六隨順寂滅非為熾然煩惱七由著法衣有惡易見八更不須餘物莊嚴故九隨八聖道故十我當精進行道不以染汙心於須臾間。
著糞衣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以衣故與在家者和合二不以衣故現乞衣相三亦不方便說得衣相四不以衣故四方非法求索五若不得衣亦不憂六得亦不喜七賤物易得無有過患八順行初受四依法九入在麤衣數中(謂入糞衣頭陀中故)十不為人所貪著。
受毳衣有十利(十住婆沙)
  一在麤衣數二少求索三隨意可坐四隨意可臥五浣濯則易六染時亦易七少有虫壞八難壞九更不受餘衣十不失求道。
但三衣人十利(十住婆沙)
  一於三衣外無求受疲苦二無守護疲苦三所畜物少四唯身所著為足五細戒行六行來無累七身體輕便八隨阿練若處住九處處住無顧惜十隨順道行。
乞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二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三施我食者當生悲心四順佛教行五易滿易養六行破憍慢法七無見頂善根八見我乞食餘修善法者效我九不與男子大小有諸緣事十次第乞食於眾生中起平等心。
僧祇粥十利(戒疏)
  一色二力三壽四樂五詞清辯六宿食除七風除八飢消九渴十大小便調適。
不受非時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多食二不滿食三不貪美味四少所求欲五少妨患六少疾病七易滿八易養九知足十禪誦身不疲極。
一坐食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有求第二食疲苦二於所受輕少三無有所用疲苦四食前無疲苦五入細行食法六食消後食七少妨患八少疾病九身體輕便十身快樂。
隨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求好精舍住疲苦二無求好臥具疲苦三不惱上座四不令下座愁惱五少欲六少事七趣得而用八少用則少務九不起諍因十不奪他所用。
塚間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常得無常想二得死想三得不淨想四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五常得遠離一切所愛人六常得悲心七遠離戲調八心常厭離九勤行精進十能除怖畏。
樹下坐十利(十住婆沙)
  一無有求房舍疲苦二無有求臥具疲苦三無有所愛疲苦四無有受用疲苦五無處名字六無闘諍事七隨順四依法八易得無過九隨順修道十無眾閙行處。
常坐不臥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貪身樂二不貪睡眠樂三不貪臥具樂四無臥時脇著席苦五不隨身欲六易得坐禪七易讀誦經八少睡眠九身輕易起十求坐具衣服心薄。
露地十利(十住婆沙)
  一不求樹下二遠離我所有三無有訴訟四若餘去無顧惜五少戲調六能忍風雨毒虫寒熱七不為音聲荊棘所刺八不令眾生嗔恨九自亦無有愁恨十無眾閙行處。
練若比丘十利(十住婆沙)
  一自在來去二無我我所三隨意無障四心樂習空處五住處少欲少事六不惜身命為具功德七遠離閙語八雖行功德不求報恩九隨順禪定易得一心十處於空處易生無礙想。
十力
  一是處非處力二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
十一支(毗曇)
  一身念處二定慧三有覺觀定無覺觀定三空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五五根五力六六念七七覺支八八正道九九次第定十十一切支(亦名十一切入)十一十一解(亦名十一切智)一法智二比智三他心智四世智五苦智六集智七滅智八道智九盡智十無生智十一如實智。
自恣不同受衣共十一人(資持)
  一與欲人二有難三無大衣四異界五中後安居六破七不結八犯殘九別住十學悔十一擯人。
十二因緣
  一無明二行(過去因)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現在果)八愛九取十有(現在因)十一生十二老死(未來果)。
十二時打犍槌法(三千威儀)
  五種常用法一常會時總五十四下二旦食時八下三晝食時一通即五十四下四暮投槃時亦一通五無常時多少隨時七種卒緣法一縣官二大火三大水四賊盜(自一至四多少隨時)五會沙彌三下六會優婆塞二下七呼私兒一下。
十二頭陀(事鈔)
  一納衣二但三衣(衣)三常乞食四不作餘食法五一坐食六一搏食(食)七阿蘭若八塚間九樹下十露地十一隨坐(處)十二常坐不臥(威儀)。
僧祇別眾四儀互作共十二人
  (一行二住三坐四臥)作羯磨(行住坐臥)則別眾。
十二入(根塵相對涉入為義此十二從所入受名)
  一眼能見色處二耳能聞聲處三鼻能聞香處四舌能知味處五身能覺觸處六意能知法用(內六根入)七色對眼所見八聲對耳所聽九香對鼻所聞十味對舌所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