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0-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黔南会灯录-清-如纯-第28页

岸。無處不稱尊。又有一箇漢。出來道。我本無心。道在何處。對他道。經行及坐臥。常在於其中。又有一箇漢。出來道。男兒自有通霄志。不向他人行處行。老僧聞得。只得飲氣吞聲。何故。一粒老鼠屎。打污一鍋羹。
  元宵晚參。十五日已前。海底泥牛含月走。十五日已後。巖前石虎抱兒眠。正當十五日。石人把板雲中拍。木女銜笙井底吹。舉似燈籠笑破口。無端特地一場非。卓杖一下云。山僧拄杖子活如龍。一口吞却了也。三十年後。免得敲磚打瓦。
石阡黃菊濟川普禪師
蜀之潼川梁氏子。入黔於西山鳳凰池。禮語嵩和尚披剃。參嵩眉印可。住九龍。
  退院上堂。苦住龍山三五載。犂耙債滿便抽身。芒鞋拄杖如龍虎。試問同行有幾人。雪峰老人。楖栗橫擔不顧。彌勒大士。向十字街頭立等。且道。龍山長老。又作麼生施設。卓拄杖云。出門三步外。別是一家風。
  上堂。古云。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黃山今日拈頭換尾。將古作今。以此真如般若。翻作廣大伽藍。直教十方龍象。到此各各於中安居平等性智。正恁麼時。喚作廣大伽藍。又是真如般若。喚作真如般若。又是廣大伽藍。且如何得的當去。卓拄杖一下云。殿閣峰頭千古致。三門高對廣興場。
  上堂。月大有三十。月小是初一。到者裏。要且千聖不能知。諸佛不能識。是汝諸人還識麼。若也識。且許途中受用。若也不識。九龍不悋慈悲。率性與諸人通箇到家底消息。如何是到家底消息。良久擲拄杖云。也是烏龜鑽敗壁。
宗風定禪師法嗣
  貴陽西山實行慧真禪師
西安葛氏子。禮宗風和尚。剃染具足。並以印證。
  頌華亭船子。狂心猶勝在江邊。短棹長歌駕鐵船。不是夾山來換手。只教撐渡到驢年。
  黃龍三關。我手何似佛手。打殺泥猪癩狗。剝盡貼肉汗衫。隨分拈花折柳。
  我脚何似驢脚。踏斷趙州略彴。縱橫獨步大方。一任衲僧卜度。
  人人有箇生緣。漁翁腰帶牽船。夜宿蘆花深處。曉來搔首看天。
西山無滅慧頴禪師
印心於宗風和尚。
  舉東山水上行話頌曰。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雲開紅日出。雨過綠苔生。
剖石鏡禪師法嗣
  修文三潮水知非菴雲峰祖高禪師
蜀之符氏子。因亂入黔。寓貴陽牟尼山。禮月空薙染。依語嵩老人具足。得法於剖石和尚。住知非數十年。康熙戊辰仲秋。告眾圓寂。塔於本菴之陽。世壽七十七。僧臘四十六。
  上堂。大道本在目前。說甚目前難覩。以拄杖卓一卓云。若也覩。大家薦取雲門普。如不覩。君自西秦我東魯。喝一喝下座。
  佛誕日示眾。指天指地已徒勞。七步週行禍更招。惹得雲門行正令。兒孫代代病尤高。
語聖正禪師法嗣
  習安溪脈照一禪師
江西撫州吳氏子。寓蜀誕生。在黔安順州華嚴硐。禮德水披剃。過丹山參語聖和尚。又參敏樹老人圓具。後復丹山。掩關三載。印心於語聖和尚。
  提督軍門侯延生然燈請。上堂。樹樹青松堅晚節。竿竿翠竹響清風。延齡千古燈輝燦。劫外春光逈不同。且如何是不同底消息。良久喝一喝下座。
  住定南萬壽上堂。昨日古佛堂裏坐。今朝萬壽示機緣。携筇唯是尋知己。處處青山展笑顏。且道。其中事作麼生。顧視左右云。朝看白雲橫嶺上。夜觀明月照堦前。
貴陽玉龍鏡天宗照禪師
本郡王氏子。母陳氏。於貴筑蓮花。禮自善披剃。依密蘊具足。自行密行。因閱禪關策進。見黃檗示眾曰。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但二六時中。看箇無字。晝參夜參。行住坐臥。著衣喫飯。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著精彩。守箇無字。日久歲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華發現。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處。頓起疑情。且一時無處請益。只得靜夜焚香發誓。自拈無字公案。晝參夜參。身心渾忘。如斯久久。一日正經行次。忽聞鴉聲。得入頭處。矢志徧參。遊滇途遇語聖和尚。問云。如何是你行脚事。師曰。癡狂外邊走。聖云。爾因甚到者裏。師曰。一等共行山下路。眼頭各自看風烟。聖云。只恐詐明頭。師曰。和尚也不得壓良為賤。聖深肯之。師得法後。闢玉龍。名弘法寺。
  上堂。大道無形。至真無名。隨方示化。轉變權衡。靈利漢。逴得些子。便解布漫天網。散荊棘林。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坐微塵裏。轉大法輪。頓使一切眾生。同見同明。同得同證。衲僧分上。如龍得水。似虎靠山。然雖與麼。猶是化門邊事。若論向上一路。直得三世諸佛。口挂壁上。歷代祖師。忍氣吞聲。只如黃檗打臨濟三頓痛棒。且道。是向上一路耶。是化門邊事耶。良久云。鴛鴦繡出自金針。更把金針度與人。喝一喝下座。
鎮寧列峰大千宗月禪師
蜀籍廣安白氏子。僧問。牛度窓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便打云。不快底漆桶。進云。恁麼則搖頭擺尾去也。師云。切忌挨著別人。
  示眾。威音那畔絕誵訛。直下承當已錯過。珍重本來端的處。風吹石臼念摩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