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說偈已。復以正法眼囑累商那和修。而命末田底迦。於罽賓國敷演大法。言已。踴身虗空。見十八變。入風輪奮迅三昧。而分身四分。一分惠忉利天。一分惠娑竭羅龍宮。一分惠阿闍世王。一分惠毗舍離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
祥符蔭曰。祖侍佛傳法。結集大藏。厥功懋矣。紹統之後。傳法利生。化行平等。要之去佛未久。正法凝然。羣機未渙。水老鶴之言。特一時愚癡之偶然者耳。未可以參祖化也。故削而不書。
第三世祖
商那和修尊者。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摩突羅國人也。有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諾迦。此云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則聖人降生。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吾滅後一百年。有比邱名商那和修。於此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龍。龍受三歸。遂施其地。以建梵宮。
厲王甲午十二年。
第三世祖商那和修尊者嗣宗統(六十二年)。
乙未十三年。
祖住世傳法。
丙申十四年。
丁酉十五年。
戊戌十六年。
己亥十七年(是年民以王虐畔襲王王出奔二相周召相與協和共輔太子故稱共和)。
共和庚子元年。
辛丑二年。
壬寅三年。
癸卯四年。
甲辰五年。
乙巳六年。
丙午七年。
丁未八年。
戊申九年。
己酉十年。
庚戌十一年。
辛亥十二年。
佛入滅一百年(自此百年之後。源同派別。分為上座。大眾。二部。三百年後復分為九部十一部。絲麻相紊。水乳相溶。各執一端。具體而微矣)。
壬子十三年。
癸丑十四年。
祖住世傳法 阿育王造塔供佛舍利 發明(造塔建剎不書。此供養莊嚴之始。故書之)。
佛昔與諸比邱行乞。有一童子。心念世尊相好。手捧細沙。著佛鉢內。歡喜合掌。而發願言。以惠施善根。令得一天下一繖葢王。即於此處生。得供養諸佛。爾時佛授記曰。佛滅度百年之後。此童子於巴連弗邑。統領一天下轉輪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復廣布我舍利。當造八萬四千塔。後童子生於巴連弗邑。日月護王宮。為太子。父王崩。鐵輪飛降。王閻浮提。後因比邱化導。遂發宿世善根。乃至王舍城。取阿闍世王佛塔中舍利。作八萬四千金銀瑠璃玻瓈篋。盛佛舍利。又作八萬四千寶瓶。以盛此篋。役使諸鬼神。勅令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滿一億家。立一寶塔(震旦凡十九處洛陽長千鄮山臨淄成都五處最顯著)。
甲寅十五年。
乙卯十六年。
丙辰十七年。
丁巳十八年。
戊午十九年。
己未二十年。
庚申二十一年。
辛酉二十二年。
壬戌二十三年。
癸亥二十四年。
甲子二十五年。
乙丑二十六年。
丙寅二十七年。
丁卯二十八年。
戊辰二十九年。
己巳三十年。
庚午三十一年。
辛未三十二年。
壬申三十三年。
癸酉三十四年。
共和甲戌三十五年(是年為宣王元年)。
宣王(名靜厲王子在位四十六年按諡法聖善周聞曰宣)。
宣王乙亥二年。
丙子三年。
丁丑四年。
戊寅五年。
己卯六年。
庚辰七年。
辛巳八年。
壬午九年。
癸未十年。
甲申十一年。
乙酉十二年。
丙戌十三年。
丁亥十四年。
戊子十五年。
己丑十六年。
庚寅十七年。
辛卯十八年。
壬辰十九年。
癸巳二十年。
甲午二十一年。
乙未二十二年(景德傳燈錄作二十三年者誤)。
祖付囑優波毱多正法 入三昧見十八變化火自焚。
祖化緣既久。思付法者。尋於叱利國。得優波毱多。以為給侍。因問毱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祖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髮已白。為髮白耶。心白耶。祖曰。我但髮白。非心白。毱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祖知是法器。後三載。遂為落髮受具。而以法眼付囑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付法已。即隱於罽賓國南象白山中。後於三昧中。見毱多徒眾多懈慢。乃往彼正之。毱多見師至。頂禮次。祖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注。問毱多曰。汝識之乎。毱多不測。遂入三昧觀察。亦不能測。乃請曰。是果何三昧耶。祖曰。是謂龍奮迅三昧。如是五百三昧。汝皆未知之。復曰。如來三昧。辟支不識。辟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