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檇李太常吳中偉中丞徐從治給諫虞廷陛等。請再主金粟。兩郡交迎。集眾決之。眾譁主天童。四月三日入院。藏和尚自鄮山回。立具德禮為參首。
頂目徹和尚住瑞光。上堂。有時電閃星馳。金蛇尾後轟雷。有時天高雲淨。玉兔空中迷影。有時入林不動草。有時入海不揚波。汝等諸人甚處見瑞光。六月。廬山開先智明若昧法師寂。明海陵毛氏子驅烏揚之東隱。少不檢。將縱迹天下名山水。投宿潤州銀山。見其經營嘈雜。而方來憧憧不已。怪問之。曰將延三大師講楞嚴。三大師者。雪浪恩也。視門牓曰。楞嚴必稔前五卷者。與牀歷。急求楞嚴。展誦不終日。前五卷如建瓴下。乃竟誦。而恩至。見之感切涕慕。淋襟不自禁。誓將如今大師。恩辯慧滉漭無涯岸。愛明超逸。獨輸壼奧。示精微。因綸貫諸部。納戒雲棲。叩禪紫栢。趨太行伊闕。物色高人韻士。以淹洽百氏家言。槖中載寂音僧寶傳。當山水佳處。出而吟哦。既而頓足捬膺曰。嗟乎我獨不得與此八十一人者同遊哉。則又泣。復傲然挈之而往。陟匡廬居古黃巖。遷開先。生平禪戒並急。而以首楞嚴為講法之要。自謂於楞嚴有深證。叢林有昧楞嚴之稱。說法江楚吳越間三十年。身外無長物。四方遺問填門。隨手而散。去來不預計。意至則行。追隨者方喘急。而一笠翛然。已莽蒼在望矣。手書別檀護誡門人訖。自詣龕室跏趺。笑謂眾曰。我且試耳。遂寂。山翁忞乃其手度。退翁儲從之修東林淨業。
九月。瑞白雪和尚住白雀。
冬十月。藏和尚赴揚州天甯請。士庶擁道。十一月。浙人士復請結制安隱。繼起儲悟道。儲自期七日明道。至第六日。危坐如塑像。堂中開靜。見兩行僧對問訊。嚗然自落。積劫未明之事。徹底見前。亟趨方丈。藏望見顏色。曰看箭。儲喝。藏曰看箭。儲又喝。藏起立大呼曰看箭。儲放身倒。時侍者于磐鴻燒香曰。儲兄何不禮拜。儲即下去。藏當晚小參。儲方作禮。藏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儲曰恰恰今朝臘月初三。藏問與趙州衫子同別。儲曰一滴水一滴凍。藏問如何是奇特事。適大殿撞鐘。儲曰鐘聲咬破七條。
心空居士朱時恩集佛祖綱目。恩秀水人。凡四十一卷。起七佛。終萬峰蔚祖。泛敘而不詳系。無當宗傳。
壬申五年。
正月。瑞白雪和尚經始弁山龍華。
金山法肇縉雲和尚寂。
癸酉六年。
夏。藏和尚住淨慈寺。藏受杭州。兵轄蔡雲怡。護法聞子將嚴印持忍公等請。開堂淨慈。緇素省發者。自豁堂嵒爕雲璣。前後二十五人。入雲棲掃蓮大師塔。眾請陞座。特示禪淨大旨。先是嘉禾人士請住長水真如寺。吳門人不從。至是大理朱大啟太僕李日華諸公。力懇解淨慈制。住真如寺。制中日提寂音尊者智證傳。助顯第一義。東園居士惲人華宏曇曰。在昔余心嚮往三峰老人。而恨未覩其書也。有禪宿齎視老人所提智證傳。喜而驚悚。歎曰。禪典中乃有是書耶。立起如鄧尉。咨決所疑。老人多方垂手。輾轉難搆。一日請益。問佛而答乾矢橛。問西來意而答庭前栢樹子話。推出楪子曰。爭奈者箇何。老人奮舉界尺劈破之。曰百雜碎。余霅爾心開。言下薦得馬祖以來拔地傾天用處。於是以白衣執侍。斫究臨濟宗旨。偶讀雲門錄。至盡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須知更有全提時節。胸中障翳頓釋。乃知臨濟立法。如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千萬世天度範圍於斯。雲門則夏正也。中星之用未移。故徹見雲門。即透臨濟。一句三玄。三句一句。臨濟雲門。豈非均此全提時節也哉。
少室心悅喜和尚應周籓請入汴。寓給苑香林。兵憲曹應秋。同諸士大夫問道無虗日。
破山明和尚住西蜀梁山太平寺。
十月。費隱容和尚繼住福州黃檗。容福清何氏子。初參壽昌經有省。冒雨謁悟和尚於吼山。便問覿面相提事若何。悟以番菩提珠照頭便打。容曰錯。悟又打。容便喝。悟又打。至第七打。所有伎倆知見。一時氷釋。悟問熏風自南來。殿角生微凉。汝作麼會。容曰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曰離了此又作麼生。容曰放和尚三十棒。曰除却棒又作麼生。容便喝。曰喝後聻。容曰更要重說偈言。悟休去。住黃檗。上堂。今朝初一。好箇消息。若還不會。又是明日。所以道舉一不舉得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山僧舉一了也。是汝諸人如何委悉。便下座。
問石乘和尚住楚九峯正覺寺。
心空居士集居士分燈錄。首維摩詰。終宋景濂。參禪學道。分身應化。師承有據者。共七十二人。
甲戌七年。
磬山天隱修和尚住報恩。修字天隱。荊溪閔氏子。自幼失怙。鬻蔬奉母。弱冠聽講楞嚴。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忘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惕然知有生死大事。遂投龍池幻祖出家。年二十四得度。參父母未生前話。久未有入。一日隨幻祖運磚次。有人說四大名山菩薩出見神通廣大。祖曰。這裏也不少。修便問如何是這裏神通。祖曰。快度磚來。遂於言下有省。一日偶展楞嚴。至佛咄阿難。此非汝心處。打失本參。會幻祖北行。乃掩關龍池。力究雲門扇子話。閱兩載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