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80-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宗统编年-清-纪荫-第158页

。從諸父曇芳遊。涉獵九流百氏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薙髮受具。走武林習律。會行丞相府飯僧。長隨眾入。時祖亦在座。遙見謂曰。汝日用何如。曰惟念佛耳。曰佛今何在。長方擬對。祖厲聲叱之。長遂胡跪作禮。求示法要。祖授以狗子無佛性話。
  相宗法師五臺山祐國寺真覺文才寂。
  才少孤盡孝。慧悟生知。於書無不精究。尤邃理學。善吟詠。平居敦樸。若無所知。或對客討論。如河漢莫窺其涯涘。徧遊講席。得賢首之學。甞曰。學貴宗通。言必會意。以意逆志。則得之矣。語言文字。糟粕耳。豈能開人之慧目乎。初隱成紀。築室樹松。號松堂。將終焉。世祖降旨主洛陽白馬寺。成宗建祐國寺。詔為開山第一世。鑄金印署真覺國師。帝師親賷旨起之。辭不受。不得已而行。大弘清涼之道。至老無怠。九月朔說法辭眾端坐而寂闍維舍利數百粒。塔於東臺之麓。
  癸卯七年。
  時蔚生(是為萬峰)。
  八月二十九日生於樂清金氏。
  甲辰八年。
  乙巳九年。
  悅堂誾遷靈隱。
  丙午十年。
  丁未十一年。
  武宗。
  武宗戊申至大元年。
  百丈熙遷淨慈。
  入寺之日。行中書省行宣政院官屬。俯伏迎請發揚宗旨。四方英衲一時輻湊。
  己酉二年。
  庚戌三年。
  辛亥四年。
  革罷僧道衙門。
  祥符蔭曰。沙門封官爵。自秦魏始。梁唐繼之。宋世不廢。然但加銜食祿。未錫印信。設衙門也。至元世祖。設立宣政院僧錄綱正。錫以印信。行移各路。主掌教門。雖屬崇敬護持之意。然而冒濫之流。奔競倥傯。汙羞不避。忘出世之謂何。復膠盆之刺腦。是何異織女七襄。牽牛負軛者乎。武宗罷僧道衙門。可謂知其所貴。得崇護法門之大體也。
  仁宗。
  仁宗壬子皇慶元年。
  天竺端遷靈隱。
  禪師淨慈下溫州江心一山了萬寂。
  萬幼業儒有聲。出世謁偃溪聞。荊叟珏。簡翁敬。皆機契。東叟頴領南屏。延掌記。嗣其法。開法天台寒巖。遷紫籜。疎山。江淮總統會諸山於靈隱。以廬山開先迎居之。升江心。少不適意。輒棄去。徒眾追留之不可。十一月更衣坐逝。舍利五色如菽。目睛頂齒不壞。時新豫章烏遮塔。行省令以銀匣貯之。同佛舍利置塔中。
  癸丑二年。
  元長徹悟祖付以法印。
  長自祖開示後。縛茅靈隱山中。隨順世緣。殆將十載。一旦忽喟然曰。生平氣志。充塞乾坤。乃今作甕裏醯雞耶。跏趺危坐。脇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聞鵲聲有省。亟見祖具陳悟因。祖復斥之。長憤然來歸。夜將寂。忽鼠翻食猫之器。墮地有聲。恍然開悟。覺身躍起數丈。如蟬蛻汙濁之中。浮游玄間。上天下地。一時清朗。披衣待旦。復往質於祖。祖問曰。趙州何故云無。曰鼠食猫飯。曰未也。曰飯器破矣。曰破後云何。曰築碎方甕。祖乃微笑。囑曰。汝宜善自護持。棲遯巖穴。時節若至。其理自彰。長遂隱居天龍之東菴。
  祖與大覺長老泰定書。
  眾請祖住大覺。祖力辭。舉參定應命。定甞印證於一山萬。後復參祖。乃拈香欲嗣祖。祖以書却之曰。古人於法嗣嫡傳。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誣也。世漓俗薄。奉金請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甞痛心於此。夫大覺雖先師開山。然十方叢林。儘有尊宿。捨彼不取。而必欲某尸之。何識量之不廣也。某非畏住持。實畏嗣席於開山也。故退避力辭。而舉足下。以足下自師一山禪師。豈可狥世俗而易其所師哉。或欲狥俗易嗣。則某斷然不敢與足下一日相聚也。
  甲寅延祐元年。
  詔祖不起賜金襴袈裟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
  淨慈熙遷徑山未幾返仰山。
  法師別峯大同出世蕭山淨土寺。
  同字一雲。號別峯。上虞王氏子。生時父見龐眉僧振錫而行。問僧來自何所。曰崑崙山。竟排闥而入。父急追之。寂然無有。暨聞兒啼聲。笑曰。兒豈向來浮屠也。得度受具。會春谷遇講經景德。同往依之。遇陞寶林。召問謂曰。子學精且博矣。恐滯於心胸以成麤執。曷從事思惟修以剗滌之乎。同即出錢塘。參元熙。舊所記憶者一切棄絕。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閱六暑寒。俄參祖。同將久留。祖曰。賢首之宗。日遠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張大之。毋久淹乎此也。為贊清涼像而遣之。出世蕭山淨土。
  禪師薦嚴竺元妙道詔住黃巖鴻福。
  道嗣育王珙。住慈源。遷崑山薦嚴。詔主鴻福。賜號定慧圓明。淨慈靈隱兩剎交請。俱不就。晚終紫籜。
  法師秦州景福寺英辯寂。
  辯傳法於栢林潭。住秦州景福。摧伏異見。樹正法幢。道行真純。如玉含璞。不加雕繪。人愛重之。雖悍卒武夫。亦能敬其為無佛世之佛也。世祖聞風。降旨旌異。六月無疾而寂。
  祖示居士趙孟頫心要。
  頫字子昂號松雪。宋宗室。年十二。即好寫金剛經。與僧語親若眷屬。每受祖書。必焚香望拜。提舉江浙儒學時。叩祖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