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80-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宗统编年-清-纪荫-第106页

問。沼曰。也不得放過。便下參堂了。却上堂頭禮懺。祖曰。闍黎曾見甚麼人來。沼曰。在襄州華嚴。與廓侍者同夏。祖曰。親見作家來。又曰。他向你道甚麼。沼曰。始終只教某甲一向作主。祖便打。推出方丈曰。這般納敗缺底漢。有甚用處。沼於是服膺。為園頭。祖一日到園問曰。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沼曰。作奇特商量。良久沼却問。和尚此間作麼生商量。祖拈棒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沼於言下大徹玄旨。乃依止六年。
  安隱忍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即玄要的旨。風穴於廓侍者處雖悟三玄。而未至於要。安得不有再悟耶。汾陽因僧問如何是學人得力處。答曰。嘉州打大象。如何是學人轉身處。答曰。陝府灌鐵牛。如何是學人親切處。答曰。西河弄師子。乃曰。若人會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此無漸次中真漸次。無得失中真得失也。洞宗亦曰。士庶公侯一道看。貴賤尊卑明位次。知此者。可與言宗旨矣。
  祥符蔭曰。汾陽他日又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合而觀之。可與言一句矣。沼英凜之氣。蚤葢諸方。皆無留意。一言服膺於祖。便作園頭。今之到處受人名位籠罩。安排向明窗淨几間者。所圖亦竟何事也哉。觀沼宜知愧矣。
  禪師文益造地藏阻雪悟道。
  益餘杭魯氏子。生而秀發。七歲剃染。弱齡稟具。究毗尼。探儒典。振錫南遊。抵福州參長慶。不大發明。後同紹修法進三人。自漳州抵湖外。值天雨雪。溪流瀑漲。遂解包。休於域隅古寺。入堂有老僧擁爐。三人附火次。老僧問益曰。此行何之。益曰。行脚去。曰如何是行脚事。益曰。不知。曰不知最親切。又同三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老僧曰。山河大地。與諸上座。是同是別。益曰別。老僧竪兩指。益曰。同。老僧又竪兩指。便起去。益大驚。及周行廊廡。讀寺額曰。石山地藏。乃知桂琛禪師也。雪霽辭去。琛門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益曰。在心內。琛笑曰。行脚人著甚來由。安片石在心頭。益窘無以對。遂辭修進二人。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餘。日呈見解。說道理。琛語之曰。佛法不恁麼。益曰。某甲辭窮理絕也。琛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益於言下大悟。
  禪師慧清住芭蕉山。
  清得法於石亭湧。住芭蕉山。拈拄杖示眾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靠拄杖子下座。
  癸未(梁龍德三年四月以後後唐莊宗李存勗同光元)年。
  禪師洞山支下龍牙居遁寂。
  甲申(後唐同光二)年。
  祖付延沼正法印。
  祖一日問沼。汝道四種料簡語。料簡何法。對曰。凡語不滯凡情。即墮聖解。學者大病。先聖憂之。為施方便。如楔出楔。祖因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對曰。新出紅爐金彈子。簉破闍黎鐵面皮。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對曰。蒭草乍分頭腦裂。亂雲初綻影猶存。又問如何是人境俱奪。對曰。躡足進前須急急。捉鞭當鞅莫遲遲。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對曰。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又問。臨濟有三句。當日有問如何是第一句。濟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沼隨聲便喝。又問如何是第二句。濟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沼曰。未問以前錯。又問。如何是第三句。濟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頭全藉裏頭人。沼曰。明破即不堪。於是祖以為可支臨濟宗。付以法印。
  禪師誨機住黃龍。
  機嗣玄泉彥。住黃龍。一日真人呂巖。道經黃龍山。覩紫雲成葢。疑有異人。乃入謁。值擊鼓陞堂。機見。意必呂公。欲誘而進。厲聲曰。座旁有竊法者。巖毅然出曰。雲水道人。曰。忽遇雲盡水乾時。如何。巖無對。求代語。巖如前問。機曰。黃龍出見。巖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煑山川。且道此意如何。機指曰。這守屍鬼。曰爭奈囊中有長生不死藥。曰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巖飛劍脇之。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指歸。機曰。半升鐺內煑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巖言下頓契。作偈曰。棄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機囑加護。巖字洞賓。京川人。
  乙酉(同光三)年。
  丙戌(同光四年四月以後明宗天成元年越實正元)年。
  丁亥(後唐天成二吳乾貞元)年。
  戊子(天成三漢大有元)年。
  禪師玄沙下漳州羅漢院真應桂琛寂。
  琛後遷羅漢。平居頹坐匡牀。見僧來。即舉拂子曰。會麼。對曰。謝和尚指示。琛曰。見我竪拂子便謝指示。汝每日見山見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見僧來。舉拂子。其僧禮贊。琛曰。見我竪拂子便禮拜贊歎。那裏掃地竪起苕菷。為甚不贊歎。閱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沐浴坐化。闍維收舍利建塔。諡真應。
  禪師行崇住谷山。
  崇嗣法保福展。住谷山報恩。謂門弟子曰。吾雖不在。未甞不為諸兄弟。若委悉報恩常為人處。許汝出意想知解。五陰身田。若委不得。保汝未出得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