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62-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五灯全书-清-超永-第318页

。雲門尋常氣宇如王。作恁麼說話。大似貧恨一身多。山僧即不然。祇這個快活殺人。何故。大雨方歸屋裏坐。業風吹又遶山行。然雖如是。也是乞兒見小利。且不傷物義一句。作麼生道 上堂。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翻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俊哉俊哉。快活快活。一似十七八歲狀元相似。誰管你天。誰管你地。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罷拈三尺劒。休弄一張弓。自在自在。快活快活。恰似七八十老人作宰相相似。風以時。雨以時。五穀植。萬民安。豎起拄杖曰。大眾。這兩個并山僧拄杖子。共作得一個。衲僧到雪峰門下。但知隨例餐[飢-几+追]子。也得三文買草鞋。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僧問。和尚未見草堂時如何。師曰。江南有。曰見後如何。師曰。江北無。
慶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禪師
本郡人。示眾。舉巴陵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祖師出氣出來。與巴陵相見。雪竇道。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巴陵出氣出來。與雪竇相見。師曰。非風非幡無處著。是幡是風無著處。遼天俊鶻悉迷蹤。踞地金毛還失措。阿呵呵。悟不悟。令大轉憶謝三郎。一絲獨釣寒江雨。
青原信禪師法嗣
  潭州梁山懽禪師
僧問。大眾雲臻。請師開示。師曰。又靜不知雲去處。地寒留得雪多時。曰學人未曉元言。乞師再垂方便。師曰。一重山後一重人。
成都府正法希明禪師
漢州人。解制上堂。林葉紛紛落。乾坤報早秋。分明西祖意。何用更馳求。若恁麼會得。始信佛祖之道。本自平夷。大解脫門。元無關鑰。彌綸宇宙。偪塞虗空。量不可窮。智不能測。若也未明此旨。不達其源。任是百劫熏功。千生鍊行。徒自疲苦。了無交涉。若深明此旨。洞達其源。乃知動靜施為。經行坐臥。頭頭合道。念念朝宗。祖不云乎。迷生寂亂。悟無好惡。得失是非。一時放却。如是則誰迷誰悟。誰是誰非。自是諸人獨生異見。觀大觀小。執有執無。己靈獨耀。不肯承當。心月孤圓。自生違背。何異家中捨父。衣內忘珠。致使菩提路上。荊棘成林。解脫空中。迷雲蔽日。山僧今日幸值眾僧自恣。化主還山。諸上善人。得得光訪。不可緘默。隨分葛藤。曲為今時。少開方便也。須是諸人著眼。各自諦觀。若更擬讓尋思。豈止白雲萬里。
衡州南嶽祖庵主
見青原之後。縛屋衡嶽間。三十餘年人無知者。偶遣興作偈曰。小鍋煑菜上蒸飯。菜熟飯香人正饑。一補饑瘡了無事。明朝依樣畫貓兒。由是衲子披榛扣之。無盡張公。力挽其開法。不從。竟終于此山。
夾山純禪師法嗣
  澧州欽山乾明普初禪師
上堂。舉揚宗旨。上祝皇基。伏願。祥雲與景星俱現。醴泉與甘露雙呈。君乃堯舜之君。俗乃成康之俗。使林下野夫。不覺成太平曲。且作麼生是太平曲。無為而為。神而化之。灑德雨以霶霈。鼓仁風而雍熈。民如野鹿。上如標枝。十八子知不知。哩哩囉哩。拍一拍。下座。
泐潭乾禪師法嗣
  楚州勝因戲魚咸靜禪師
本郡高氏子。上堂。遊徧天下。當知寸步不曾移。歷盡門庭。家家竈底。少烟不得。所以肩筇捎履。乘興而行。掣釣沉絲。任性而住。不為故鄉田地好。因緣熟處便為家。今日信手拈來。從前幾曾計較。不離舊時科段。一回舉著一回新。明眼底瞥地便回。未悟者。識取面目。且道。如何是本來面目。良久曰。前臺華發後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上堂。舉世尊在摩竭陀國。為眾說法。是時將欲白夏。乃謂阿難曰。諸大弟子。人天四眾。我常說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來問法之時。汝代為我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言訖掩室而坐。師召眾曰。釋迦老子。初成佛道之時。大都事不獲已。纔方成個保社。便生退倦之心。勝因當時若見。將釘釘却室門。教他一生無出身之路。免得後代兒孫。遞相做斆。不見道。若不傳法度眾生。是不名為報恩者。擊拂子。下座 後晦處漣漪之天寧。示微疾。書偈曰。弄罷影戲。七十一載。更問如何。回來別賽。置筆而逝。
潭州龍牙宗密禪師
豫章人。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莫寤語 問如何是一切法。師曰。早落第二 上堂。大眾集定。師曰。已是團圞。不勞雕琢。歸堂喫茶 上堂。休把庭華類此身。庭華落後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處。三界茫茫愁殺人。
福州東禪祖鑑從密禪師
汀州人。上堂。開口不是禪。合口不是道。踏步擬進前。全身落荒草。
慶元府天童普交禪師
郡之萬齡畢氏子。幼頴悟。未冠得度。往南屏聽台教。因為檀越修懺摩。有問曰。公之所懺。罪為自懺耶。為他懺耶。若自懺罪。罪性何來。若懺他罪。他罪非汝。烏能懺之。師不能對。遂改服遊方。造泐潭。足纔踵門。潭即呵叱。師擬問。潭即曳杖逐出。一日忽呼師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你商量。師擬進語。潭遂喝。師豁然領悟。乃大笑。潭下繩牀。執師手曰。汝會佛法耶。師便喝。復拓開。潭大笑。於是名聞四馳。學者宗仰。後歸桑梓。留天童。掩關却掃者。八年。寺偶虗席。郡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