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餘玄問
經名:靜給玄問。一卷,宋白玉蟾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靜餘玄問
梠問所得旁門小訣。先生云:吞嚥一事,《雲房三十九章》已言之矣!畢竟上嚥下泄,無所歸。蓋四大一身皆屬陰,且道陽在甚處?
梠問:陽在甚處?先生云:在乎杳杳冥冥,恍惚之中。釋氏有云:不屬中問與內外,是也。邵康節亦曰:見時似有覓時無。自內求之,皆屬陰也;自外求之,則又非正陽,畢竟此事難說。
梠問:《參同契》所論日月龍虎,是精血麼?曰:非也。是精氣麼?曰:非也。梠曰:如是則是甚麼字?先生云:只是神氣二字。
先生云:既是行法,且可精進,法不可多,多則將來何所歸。
先生又云: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隱逐。如何一手捉得兩條蛇?
先生云:自紫陽下四代真人都只在。梠問:既有解化月日,何得云在?先生云:畢竟這箇是肉身。先生因說:紫陽天台人,杏林常州人,毗陵師闈州人,翠虛惠州人,又云衡州人。
先生忽於外席下出《都天大雷玉書》以授梠:可將歸急寫,明日送來。念汝一生慕道之心,成汝一生慕道之志。梠問:翠虛真人既號翠虛,又稱泥丸,如何?先生云:翠虛子乃其自號。嘗以泥丸與人治病,故湖廣中人呼之為陳泥丸。梠問翠虛真人得法之由。先生云:先師得雷書於黎母山中,不言其人姓氏,恐是神人所授也。丹法卻是道光和尚所傳。
先師嘗醉語云:我是雷部辛判官弟子,干道光和尚甚事?梠問翠虛解化之由。先生云:先師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梁山,與一鐘桶老子椅角,入水而逝。當日有潮州葛縣尉,在潭州寧鄉縣見之。先師與尉之父為久契,因寄一書,使尉歸以達其父。後方知當日在此死,在彼見。予時隨侍在彼,目睹其事。其箍桶老子有一斧在地,先師既梠與入水,勢不可救。因與一二人同歸,尋其斧,則亦不見。先師彼時在漳州,赴鶴會,罷,說與會主云:我要來會裹尸解。會主不以為事。遂留四句,命予題之會中而去。題云:頂上雷聲霹靂,混沌落地無蹤,今朝得路便行,騎箇無角火龍。湖廣中人常勒先師做詩,但見自口縷縷而出,皆成文理,第不肯把筆耳。
梠問曰:梠之事先生,其日淺邪?六年矣!所得探邪!先生之道。如海,洪淵莫竊。梠從容之日,見先生為人驅邪治病,或與之泥塊,或與之木札,或石或炭,或可食或不可食,或物或非物,或有符水,或但告之以方略。每不與不告之者,皆不可治,與而告之者例作效。梠不知其如何,竊亦心領意會,傚先生之所為,往往亦靈驗。
曰:此非世人所知。
先生曰:自涕唾精津氣血液之外,有真身不?必去此而就彼,自喜怒哀樂愛惡欲之外,有真性不?必是此而非彼。冥然無所念,宴然無所思,終日食而不味,終日衣而不絲。謂我容心於其間,則饑寒飽暖為可憂,生死苦樂為足憑,其知道之見邪?能知乎此,審能如此,則知張道陵、許遜、葛洪之徒,有妻子亦仙也,有酒肉亦仙也。其邇同於人,其心異於人。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異耳!魚欲異草魚,捨水躍岸則死;虎欲異草虎,捨山入市則擒。相曰:吁!誠哉。吾生死有命,貴賤有天,世人何不樂天知命,徒爾惡死而好生,惡賤而好貴。夫寒暑付之天時,此身非我有,實天所生。天將寒暑之聽,其如之何也已。
先生曰:《度人經》云: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三界也。《天心法書》云:天界地界空界,此三界也。今之人有曰上中下三界,是其考究不精矣!或又曰天地水三界,則又謬之甚焉!經云:泉曲之府,北都羅鄧。如是則地水皆屬下界,明矣!甚至以酆都大帝為地界之主,扶桑大帝為水界之主。若論玉皇大天尊,正為天界之主;后土皇地祇,正為地界之主。斯當也。如鄭都大帝、扶桑大帝,特一司之主宰耳。
先生曰:修丹口訣,第一是要聚氣凝神。
又曰:常常握固即聚氣,念念守嘿即凝神。又曰:萬神常凝謂之靈,一氣不散謂之寶。
又曰:金丹即靈寶,靈寶即金丹。
又曰:心荒即神狂,狂則亂,亂則不凝。
又曰:心寧則氣和,和則定,定則不散。
又曰:護惜元氣,如護惜眼睛。
又曰:心死方得神活,魄滅然後魂昌。
又曰:心常如愚,常要活潑潑,如走盤珠,故日圓通。又曰:此心呆又不是,死又不凝。
又曰:先學無心,次學忘形。
先生告相曰:爾謂十一曜呪,誠太上所說乎?曰:誠哉!曰:嘻!彼呪中有謂甘石推流伏。然甘德、石申,皆星翁也,卻是春秋戰國時人。甘石未生,此呪先有,質之於此,豈太上所說耶?
先生問紫元留元長曰:爾謂世間混元如意之法誠然乎?曰:然。曰:嘻!彼法中有呪云北極佑聖真君律令,又曰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律令。果爾,則可疑也。佑聖乃周時人,天師乃漢時人。若是混元法已在太上之先,亦不應用太上老君律令矣!況佑聖與天師乎!何哉?謂混元也。
先生曰:先師泥丸翁,昔在徽廟時,嘗遇大洞真人孫君與之曰:昔者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所說經教,甚不多。後人採摭編錄,遂成一藏。如《北斗經》乃張正一所作,《南斗經》乃王長所作之類。大凡教人課誦,不如《靈寶度人經》玉皇天尊號為愈也。
先生告相曰:得道者如嬰兒之在母胎,得法者如元帥之坐籌幄。
先生曰:昔高麗僧有丹訣云:不是有形物,不是無形物,看見烏硉矹,此是造化骨。
靜餘玄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