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

  經名: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原題金明七真撰。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一

  金明七真撰

  七真曰:尋三洞大經,率備威儀科戒。若道士,若女冠,舉動施為,坐起臥息,衣服飲食,住止居處,莫不具於經旨。其立觀度人,造像寫經,供養禮拜,燒香明燈,讀誦講說,傳授啟請,齋戒軌儀,修行法相,事事有則,皆著科條,其來已久。但文字浩漫,披按頓周,或一時雖見,過後便忘,或見而不行,或行而不遍,或各率乃心,任情所施,登壇入靜,各異威儀。禮懺讀經,人為軌則遞相指斥,罕共遵行,遂使晚學初門,莫詳孰是,既多方喪道,則寡識迷途,惰慢日生,威儀時替。加復競為辭飾,爭逞伎能,啟告之辰,皆興新制,陳謝之日,全棄舊儀,歲月久盈,科戒遺泯,積習生常,十不存一。若依經戒者,具科行事,反見嗤鄙,違損正典,既而昧多悟少,達竟更迷,守法不精,翻致訛廢,眇詳先世,已其陵遲,俯思今後,浸成深谷,故指修時要,凡五百十二條,儀範八章,分為三卷,題曰《三洞奉道科戒》,皆依經錄出,非構虛詞,庶萬古同軌,十方共則,與我齊者,宜弘之焉。各疏品目,列於篇首云爾。

  罪緣品一

  經曰:毀壞天尊大道形像者,死入九幽十八地獄,萬劫方生病癩身。

  經曰:訾毀三洞大法經典者,死歷九幽十八地獄,百劫方生野獸身,若還人中,當舌根爛壞。

  經曰:誹謗出家法身者,見世得蟲癩病,過去生六畜中。

  經曰:破壞靈觀玄壇者,見世眉鬚墮落,身體爛壞,過去生毒蛇身。

  經曰:不敬天尊大道者,見世愚癡,過去生六畜中。

  經曰:不信經法宿命報對者,見世盲聾,過去生鳥獸中。

  經曰:不信罪福因緣者,見世為奴婢,過去生六夷中。

  經曰:輕慢出家法身者,見世跛躄,過去生猪狗中。

  經曰:穢汙三寶福地者,見世形容臭腥,過去生糞穢中。

  經曰:婬犯出家法身者,見世孤寡,為人憎嫌,過去生廁溷中。

  經曰:邪婬好色者,見世患風邪,過去生煆猪中。

  經曰:偷盜三寶財物者,見世受貧窮,過去生奴婢六畜中。

  經曰:偷盜常住眾物者,見世得風病,過去生猪羊六畜中。

  經曰:偷盜四輩信施財物者,見世得顛狂,過去生愚癡中。

  經曰:啖食三寶果實蔬菜者,見世得消渴飢病,過去生餓虎毒蛇中。

  經曰:盜齋食及供齋法食者,見世逢霹靂惡鬼殺,過去生蟒蛇身,死在餓鬼中。

  經曰:盜供齋物者,見世生奴婢中,飢寒永不得衣食,過去生餓狗毒館中。

  經曰:盜經像財物者,見世得癩病,死入諸地獄,萬劫不得原。

  經曰:罵詈出家法身者,見世得風癇,過去生狂狗中。

  經曰:凌辱出家法身者,見世遭枷落獄,過去生蠅蛆中。

  經曰:破戒者,見世遇三災,過去生毒蜂及聾盲中。

  經曰:破齋者,見世得噎病,過去生餓虎中。

  經曰:殺害眾生者,見世得短命,長宿牢獄戹身,過去生六畜中。

  經曰:食肉者,見世生百病,過去生麋鹿中。

  經曰:嗜酒者,見世生風狂,逢猛火,過去生泥穢土中。

  經曰二好食葷辛穢者,見世得腥臭身,過去生糞穢中。

  經曰:持心不堅固、好弄出家人者,見世為猴猨,死入鑊湯中。

  經曰:手腳攣跛者,從不禮敬三寶中來。

  經曰:手腳斷壞拳縮者,從不恭敬三寶中來。

  經曰:兩眼盲者,從不信經法、輕忽三寶中來。

  經曰:中道惡疾者,從供養三寶中怠中來。

  經曰:舌爛壞者,從毀訾三洞大乘經教中來。

  經曰:瘖瘂不能言語者,從道說出家三寶法身中來。

  經曰:鼻塞不聞香臭者,從好啖酒肉五辛中來。

  經曰:身體爛壞者,從毀壞三寶中來。

  經曰:眉毛墮落者,從誹謗三寶中來。

  經曰:脣褰齒露,鼻梁崩倒者,從破壞道場中來。

  經曰:曲腰歧胸、樓背短腳者,從嗊嗃欺忽三寶中來。

  經曰:顛狂風邪迷惑者,從不信因緣罪福中來。

  經曰:形容瘡腫醜陋者,從罵詈三寶中來。

  經曰:眼赤口斜、鼻傾不正者,從誹笑出家法身中來。

  經曰:愚癡長病、意智不具足者,從誑惑三寶欺忽中來。

  經曰:劫賊相逢、殺傷財物者,從劫奪三寶財物中來。

  經曰:水溺漂沉者,從飲酒穢慢中來。

  經曰:火燒灼爛者,從損費三寶中來。

  經曰:毒蛇吞噬者,從殺傷出家中來。

  經曰:毒蛇入口鼻中者,從毒惡咒詛中來。

  經曰:遇虎狼猛獸啖食者,從陰謀毒惡中來。

  經曰:飢寒凍餓、衣食常不充足者,從盜齋食、及偷三寶常住財物中來。

  經曰:父母妻子離隔、常不同居者,從嫉妬姦婬、破人和合、離人種親中來。

  經曰:貧窮困苦者,從破齋戒中來。

  經曰:奴婢下賤身者,從偷盜慳貪中來。

  經曰:生世得人憎嫌者,從橋慢嗊嗃中來。

  經曰:生世躭婬、不避親疏好醜者,從猜狗六畜中來。

  經曰:生世嗜酒猖狂者,從魚鼈鍛蟆中來。

  經曰:生世嗜肉好殺者,從毒蟲猛獸中來。

  經曰:生世不淨臭穢者,從蝌蚪蟲中來。

  經曰:身體臭穢不淨邪淫者,從好食五辛猪狗中來。

  經曰:六畜生身者,從殺生抵債中來。

  經曰:野獸麞鹿身者,從食肉偷盜中來。

  經曰:毒蟒蛇身者,從嫉妬毒害中來。

  經曰:餓虎生身者,從欺凌劫奪中來。

  經曰:生廁溷中蟲者,從婬欲不淨中來。

  經曰:生蝦蟆蝌蚪者,從不供養三寶中來。

  經曰:生魚鼈身者,從輕洩寶經中來。

  經曰:生小蟲螘身者,從違犯經教中來。

  經曰:生鷰犬野猜身者,從背師棄本中來。

  經曰:生騖雀身者,從評論經教多口中來。

  經曰:生鳩鴿身者,從好自是、作法異常中來。

  經曰:生鷹鷙身者,從破戒、違經、慢法中來。

  經曰:生孤獨貧寒者,從犯出家法身、及墮胎害子中來。

  經曰:形容醜陋者,從誹笑三寶、傲誕出家中來。

  經曰:風邪癇病狂言者,從布施不還、及墮子落胎中來。

  經曰:腹大項細者,從犯靈觀玄壇、婬欲中來。

  經曰:牢獄枷鎖切身者,從謟毒阿黨中來。

  經曰:鞭棒楚撻者,從毒害眾生、不慈中來。

  經曰:貓子生身者,從食肉入靈觀玄壇中來。

  經曰:蝜蟠生身者,從食葷辛近三寶中來。

  經曰:豺狼生身者,從慳恡不布施中來。

  經曰:狐狢生身者,從虛誑矯詐中來。

  經曰:鼠鼬生身者,從食齋殘竟、飲酒食肉中來。

  科曰:凡八十一條罪業因緣科戒,出《太上業報因緣經》,皆生犯罪目,死經地獄,依科受罪,報訖受生,方得此身。亦有見世即報而生身者,悉由先身所犯,報得此身也。具諸經典,若道士,若女冠,皆當精心信奉,明示將來,令內外眾不犯科戒,克得道真。

  善緣品二

  經曰:廣造經像,置觀度人,布施齋戒,濟死度生者,普救一切,大弘福善,利益眾生者,生天王國主身。

  經曰:持經奉戒,誦念禮拜,廣建福田者,生皇后國母身。

  經曰:供養三寶,燒香明燈,晨夕不倦,造經鑄像者,得生天王門。

  經曰:信樂經法,依科奉行,持齋念道,布施立功者,生富貴身。

  經曰:持奉經戒,誦念住持者,生聰明身。

  經曰:七世樂道,奉戒誦經,布施救貧,濟生度死,常行慈悲,供養三寶不怠倦者,得生出家身。

  經曰:世世積善,廣建福田,持齋奉戒,禮敬三寶,誦念大乘,修行不犯者二得生大德法師、眾人尊仰身。

  經曰:奉信三洞大法,修行供養者,生天人中,見世清淨長命身。

  經曰:供養出家法身者,得長命端正身。

  經曰:成就觀宇玄壇者,生大富貴身。

  經曰:信敬天尊大道,注心歸仰者,生具足身。

  經曰:信奉經戒,因緣宿命者,生貴敬身。

  經曰:布施救貧,成就功德,無所吝者,生中國長壽富貴身。

  經曰:不殺生、偷盜、飲酒、食肉者,生長命具足身。

  經曰:好誦經戒,長齋奉道者,生出家恭敬身。

  經曰:供養出家,愛念三賓法身者,生清淨端正身。

  經曰:常憐念一切,慈悲於物者,生高上貴豪身。

  經曰:若帝王國主,從累劫修齋、廣建福田中來。

  經曰:若皇后國母者,從無量世中、廣造福田、供養天尊大道中來。

  經曰:帝子天孫帝姬妃主者,從歷劫修善積因中來。

  經曰:長命老壽者,從持齋奉戒、慈救眾生中來。

  經曰:子孫昌熾、長命富貴者,從供養天尊大道中來。

  經曰:父子、夫妻、男女,恒同居處者,從柔順和睦、不隔恩愛中來。

  經曰:在處得人敬仰,甘膳美衣,衣充身食足口者,從陪常住福田中來。

  經曰:豪貴尊勝、人見畏敬者,從敬信三寶中來。

  經曰:富有豐足者,從布施持齋、成就福田、救濟貧窮中來。

  經曰:聰明智慧者,從樂誦經法、能住持中來。

  經曰:形容端正者,從供養三寶出家法身中來。

  經曰:出家法身為人敬奉者,從說法教化、持奉齋戒福田中來。

  經曰:富貴巍巍、永劫不衰者,從布施成就、常住福田中來。

  經曰:在所得人尊敬愛仰者,從布施、持經、奉戒中來。

  經曰:身心清淨、智慧明了者,從護持三洞大乘中來。

  經曰:所在快樂、無諸災厄者,從放生濟物、不犯眾生中來。

  經曰:身體香潔、人見愛念者,從不飲酒、食肉葷辛,常清淨中來。

  經曰:子孫豐多、富貴圓滿者,從廣行布施求福中來。

  經曰:婦人建生子胤、夫妻敬愛者,從道場教化信心中來。

  經曰:生世音聲清雅者,從道場歌讚中來。

  經曰:生世歡樂、福慶自然者,道場專誠、聞法聽經、布施中來。

  科曰:凡三十八條福善緣對,出《太上業報因緣經》,皆生世或祖曾所行所種,致得今身之報,或一身積善,見世受報。若道士,若女冠,當須依科,明示男女,使遵科戒,得福无量。

  總例品三

  科曰:按《玄都律》及《正一法文》,凡道士、女冠,或凡人,違犯經戒,皆奪筭,或言减促。筭者,謂奪减人之命筭,令壽不延也。或以六十日為一筭,二說有異,故具言之。又减奪筭後,身死或見存,皆更依科目,受罪奪减命筭而已。益筭者,加其筭,使更延也。若道士、女冠,須識科戒,按法奉行。

  科曰:或言犯違科、罪得違罪者,皆依本科目得罪也。

  置觀品四

  科曰:夫三清上境,及十洲五嶽,諸名山或洞天,并太空中,皆有聖人治處,或結氣為樓閣堂殿,或聚雲成臺榭宮房,或處星辰日月之門,或居煙雲霞霄之內,或自然化出,或神力造成,或累劫營修,或一時建立,其或蓬萊、方丈、圓嶠、瀛洲、平圃、閬風、崑崙、玄圃,或玉樓十二,金闕三千,萬號千名,不可得數,皆天尊太上化跡,聖真仙品都治,備列諸經,不復詳載。必使人天歸望,賢愚異域,所以法彼上天,置玆靈觀,既為福地,即是仙居,布設方所,各有軌制,凡有六種:一者山門,二者城郭,三者宮掖,四者村落,五者孤迥,六者依人。皆須帝王營護,宰臣修創,度道士、女冠住持供養,最進善之先首,不可思議者也。造天尊殿、天尊講經堂、說法院、經樓、鐘閣、師房、步廊、軒廊、門樓、門屋、玄壇、齋堂、齋廚、寫經坊、校經堂、演經堂、熏經堂、浴堂、燒香院、昇遐院、受道院、精思院、淨人坊、騾馬坊、車牛坊、俗客坊、十方客坊、碾磑坊、尋真臺、鍊氣臺、祈真臺、吸景臺、散華臺、望仙臺、承露臺、九清臺、遊仙閣、凝靈閣、乘雲閣、飛鸞閣、延靈閣、迎風閣、九仙樓、延真樓、舞鳳樓、逍遙樓、靜念樓、迎風樓、九真樓、焚香樓、合藥堂等,皆在時修建,大小寬窄,壯麗質朴,各任力所營。藥圃果園,名木奇草,清池芳花,種種營葺,以用供養,稱為福地,亦曰淨居,永劫住持,勿使廢替,得福無量,功德第一。

  科曰:凡天尊殿,或三間、五間、七間、九間、十一間,或十三間,皆大小在時,裝嚴任力,徘徊四注。聖人所居稱殿,凡世所處,通名為堂。凡造諸屋宇,總有六種相:一者名木靈材,二者因時所出,三者金玉雕飾,四者飄石葺構,五者丹青圖畫,六者茅茨土階。或刻鳳雕龍,或圖雲寫月,或倒芰植荷、蓮池華海,或明璫皎璧、鏤檻文軒,或丹墀碧砌、青鎖綠紋,或金鋪銀扃、霞梁雲楝,或日窗月牖、陰戶陽扉。上限義舒,下縈霄霧,其廣狹脩闊,任時所為,不定常式也。

  科曰:凡天尊堂,或一間、兩間、三間、五間,大小寬窄,亦因時所矣。

  科曰:凡法堂,說法教化之所,宜在天尊殿後安置,務在容眾多為美,或於他處建立,皆任其所宜也。

  科曰:凡說法院,皆在天尊左右,別寬廣造,令容納聽眾,得多為上,其中屋宇,皆依時取便。

  科曰:凡造經樓,高下、大小、華素,亦任人力。然要容納見在三洞寶經、四輔玄文,使風日流通,雨露隔絕,即為第一上安置,並須宜便,此非永制。

  科曰:凡造鐘閣軌制,與經樓同。務令牢固,四面疏薄,使鐘聲不礙,六時嘹喨。宜在天尊殿前,即與經樓對,左鐘右經,精思院別置亦然。

  科曰:凡造齋堂,多在東邊別院,大小寬窄,量時所宜。開門啟窗,皆令得所,當門安帳座,著天尊左右,鋪牀席氈褥並如法。天尊前,置香鑪幡華淨巾,安食肺几褥,並須具足如法。

  科曰:凡造齋廚,宜與食堂相附近,釜竈倉庫,應供齋所,須皆安置,令不疏越。

  科曰:凡在觀中,皆須先造寫經坊,當別立一院,勿通常人造堂,或小屋。若廊舍,并立校經堂,浴室演竈,治紙處所,碪杵裁刀、解將切蘗刀碪,乃至浴中淨巾淨衣,熏經敷經,架修舍香臼杵器物,緣所須,並在經坊中安置。每事清淨,不得交凡俗,穢汙混雜,臨事闕少,此最大忌。

  科曰:凡是觀中,須造浴堂,乃至別院私房,此最為急。每行道讀經,登壇入靜,奏告啟願,謝過首愆,外犯俗塵,內違真戒,或汙垢流漓,灰塵染汙,少不清淨,則犯靈司,既觸仙官,便乖正氣,皆須沐浴,澡鍊身心,使香氣芬芳,方可行事。故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也。其綠浴所須,釜鑊井竃、牀席香粉,並皆具備。

  科曰:凡精思院,本欲隔礙囂氛,清淨滓穢,須為別院,置之幽靜,東西南北、遠近闊狹,適時宜便。置天尊殿,入靜室鍊氣處,浴室、藥堂,緣師所須,皆為備設,勿使闕少。

  科曰:凡尋真鍊氣,祈真吸景,散華望仙,承露九清,遊仙凝靈,乘雲飛鸞,延靈迎風,九仙延真,舞鳳逍遙,九真焚香靜念,臺閣樓等,並是道士、女冠,翹想雲衢,騰誠星路,遊心方外,送目寰中,冀八景俯臨,十仙遙集,既非常事,理須遐絕。宜近精思院,或兩殿別院,出迴建立,遣風露不侵,使雲霞無礙,眇通天漢,遠矚星躔,外啟四景之門,旁開八風之牖,令仙軿出入,真騎往來,可仰可希,彌高彌廣,則晉携手常生撫袂,旦夕可得矣。

  科曰:眾妙之門,往來之逕,群真之戶,出入所由,譬之於身,若目之居面,不可闕也。凡諸觀門,皆須造閣或立樓,上安觀額,以標傑出。重級大小,事屬一時,兩下三門,在時奢儉。凡是別院,皆須造立,裝嚴雕飾,各盡所宜,不可守常,周為定式。

  科曰:凡觀門左右,皆別開車馬牛驢出入門,不得於正門中來往。

  科曰:師房在天尊殿堂周迴四方安置,間架多少,各依當時所造。

  科曰:凡道士、女冠入道,即須受持經戒、符籙,須別作受道院造壇,及對齋堂靜室,緣法所須,皆備此院。

  科曰:凡道士、女冠身亡,皆別置昇遐院,須別立一院造堂一室,供器所須,皆備此院。

  科曰:凡道士、女冠死,法眾同義,須相開度,宜近昇遐院,造燒香院,安几席牀座,一事已上,備此院內。

  科曰:凡觀天尊殿前,皆須築土,或壘甎砌石。若構木作壇,三級、五級,至十二級,皆按本經,欄纂門牓,並須如法。

  科曰:凡是殿堂、樓閣、臺榭、引院,並須作行廊、步廊、軒廊、房宇,使四面周帀。

  科曰:凡淨人坊,皆別院安置,門戶井竈,一事已上,並不得連接師房。其有作客,亦在別坊安置。

  科曰;凡車牛騾馬,并近淨人坊,別作坊安置。不得通同師房,及齋廚院內出入,并近井竈。

  科曰:凡十方道義,或為法,或緣身,來詣觀中,所將人畜,皆別安置。不得師例,須別立客院。若未有別院,即安淨人坊,驢騾置驢騾坊,所損常住,皆須陪填,不得直爾,師同法眾例。

  科曰:凡有俗客,或門徒,若本部官人,皆別安俗坊,所將人畜,並不得侵損常住,若贖者住。

  科曰:凡藥者,救病所須,當別立藥圃栽蒔,當處所有。

  科曰:華果供養之先,繞觀院內,及廊舍內外,皆栽花果珍草,以時收採,供養三寶。

  科曰:凡菜,齋食所資,當除五辛之外,時有名菜瓜瓠之屬,皆須種植。

  科曰:莊田碾磑,常住所資,隨處訪求,依法置立。其中區別淨穢,檢校營為,皆適當時,務令得所。

  科曰:凡出家之人,務存清素,遠棄驕奢,須從儉省。所居之處,皆不得華麗靡曼,牀席器玩,并須敦朴,不得同俗,使內外開通,表裹無擁,不得以簾幔帷幌而自隱藏其繩牀。凡拂、如意、香鑪、法具,常安左右。凡諸非法器服玩弄,皆不得畜。此道士之重戒。

  科曰:凡觀,皆須別造一院,屋宇如法,擬供修造天尊等,功德所須,浴室釜竈之屬,並備其內。

  科曰:凡天尊殿堂,及諸別院,私房內外,皆種果林華樹,綠竹清池,珍草名香,分階列砌,映帶殿堂,蒙籠房宇,使香起靈風,華明慧日,時歌好鳥,乍引高真,上擬瑤臺,下圖金關,契心之所,是焉棲記。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一竟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二

  造像品五

  科曰:夫大像無形,至真無色,湛然空寂,視聽莫偕,而應變見身,暫顯還隱,所以存真者係想聖容,故以丹青金碧,摹圖形相,像彼真容,飾玆鉛粉。凡厥繫心,皆先造像。有六種相,宜按奉行:一者,先造無上法王元始天尊、太上虛皇玉晨大道、高上老子太一天尊;二者,造大羅已下,太清已上,三清無量,聖真仙相;三者,造過見未來,無邊聖相;四者,造繪諸天星斗真仙;五者,造聖真仙品,無數聖相;六者,造隨感應緣,無窮聖真形相。如此發心,有一十八種,以狀真容:一者雕諸寶玉瓊瑤、琅玕七珍之類,二者鑄以黃金,三者鑄以白銀,四者鑄以赤銅,五者鑄以青鐵,六者鑄以錫鑞,七者雕諸香物梅檀沉水之屬,八者織成,九者繡成,十者泥塑,十一者夾紵,十二者素畫,十三者壁畫,十四者鑿龕,十五者鎸諸文石,十六者建碑,十七者香泥印成,十八者印紙範泥、刻飄團土、鏤瓦磨骨、雕牙剸木、聚雪畫灰。一念發心,得福無量。或長一寸、二寸、三寸、四寸、五寸,乃至於尺,大小無礙,多少不限。暨乎一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以及于丈,一丈、二丈、三丈、四丈、五丈、六丈,百尺、千尺,萬尺,一區、十區、百區、千區、萬區,一鋪、十鋪、百鋪、-千鋪、萬鋪,一龕、十龕、百龕、千龕、萬龕,一幀、十幀、百幀、千幀、萬幀,一座、十座、百座、千座、萬座,一室、十室、百室、千室、萬室,一堂、十堂、百堂、千堂、萬堂,乃至巨億兆京載。或一天尊、二天尊,乃至十百千萬億兆京載,并真人、仙人、聖人、玉童、玉女、諸天帝王、金剛神王,香官使者、侍香、龍虎、獅子、辟邪,殿堂帳座、幡華幡蓋、飛天音樂、種種侍衛,各隨心力,以用供養,禮拜燒香,晝夜存念,如對真形,過去未來,獲福無量,克成真道。

  科曰:凡造像,皆依經。具其儀相,天尊有五百億相,道君有七十二相,老君有三十二相,真人有二十四相,衣冠華座,並須如法。天尊上帔,以九色離羅,或五色雲霞山水,雜錦黃裳,金冠玉冠。左右皆纓絡環珮,亦金玉冠,綵色間錯,上帔皆不得用純紫丹青碧緑等。真人又不得散髮、長耳、獨角,并須戴芙蓉飛雲元始等冠,復不得戴二儀平冠、鹿胎之屬。左右二真,皆供獻,或持經執簡,把諸香華,悉須恭肅,不得放誕手足,衣服偏斜。天尊平坐,指捻太无,手中皆不執如意塵拂,但空而已。

  科曰:凡天尊、道君、老君左右,皆有真人、玉童、玉女、侍香、侍經、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左右官使者、天丁力士、金剛神王、獅子辟邪、龍麟猛獸、螣蛇神虎、鳳凰孔雀、金翅朱雀、四靈八威、護法善神,備衛左右,各隨力所建。

  科曰:真人名號極多,不可稱數,皆是昔劫種因道成果極所致,得在天尊、道君、老君左右,侍衛啟請,變化自在,天尊所處,皆隨侍衛。

  科曰:玉童、玉女,皆是道氣化生,非因胎育,各有司存,或侍經侍香,或散華奉言,或給仙人,或侍得道,階

  品亦有差降。

  科曰:侍經、侍香,皆是結氣而生,常在天尊及真經所處,傳奏流通,記列善惡。

  科曰:金剛天之四極神,立天之四隅,或天門地戶,長一千二百丈,按劍持杖,身掛天衣飛雲寶冠,足躡巨山神獸、大石諸鬼之上,立作殺鬼之勢,主天下地上一切非法鬼神,怒目噉聲,邪精畏伏。若天尊都治門戶,殿堂左右,皆立其像,防護守衛,變化無方,不常厥體,是道之烈氣所生,非胎誕而得也。今之觀內,門戶、殿堂、經藏,並制其像也。

  科曰:神王者,眾神之主,凡有三種。一者結氣,二者報生,三者業因。結氣者,不由胎誕,因自然之氣。報生者,從諸鬼神,有功於道,生得此身。

  業報者,承其積劫因緣,主令身執。凡人成真得道,皆來監度。神王之名,抑亦無數,皆衣甲冠矛,持刀按劍,或立或坐,不常其體,役御群鬼,驅除凶惡,具諸經誥,不復詳備。

  科曰:魔王,亦神王之流,凡有三種。一者三天魔王,二者五帝魔王,三者飛天魔王。皆戒鍊保舉學道行人,故大勳魔王保舉爾身也。

  科曰:天丁力士、龍虎左右、香官使者,並因氣化生,應緣而出,降魔召鬼,傳言驛行,護法之靈官也。

  科曰:八威,謂毒龍、猛虎、螣蛇、電獸、長牙、奔牛、玃天、雷晶,並是積業惡物,天尊威伏,使備門守關,洞穴墻圻,防非也。

  科曰:四靈,謂龜、龍、麟、鳳,皆應星辰異氣,合五行之秀,或口誦靈文,身生圖籙,知代休否,因時下世,並天尊苑囿,祥禽瑞獸也。

  科曰:凡天尊法座,凡有八種。一者千葉蓮華,二者五色獅子,三者七寶金牀,四者九層玉座,五者伏九龍,六者摧八毒,七者坐雲霄,八者御煙霞。皆隨變現形,因機居住。今之帳座,但以七寶八珍,珠玉金碧,裝飾擬像而已,非所備也。

  。

  科曰:凡諸天尊、道君、老君,及諸聖真仙相,年久時深,或風雨飄零浸損,皆以時修,復勿使真容彫墜,當得福無量。

  科曰:凡天尊形像、金銅寶玉者,每至月十五日,設齋香湯洗飾。若夾紵雕木,即揩拭使光淨,最得功德。

  寫經品六

  科曰:經者,聖人垂教,叙錄流通,勸化諸天,出生眾聖,因經悟道,因悟成真,開度五億天人,教化三千國土,作登真之徑路,為出世之因緣,萬古常行,三清永式,結飛玄之氣,散太紫之章,或鳳篆龍書,瓊文寶籙,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文成十部。三乘奧旨,藏諸雲帙,閉以霞肩,使三洞分門,四輔殊統,寔天人之良藥,為生死之法橋,使眾生普超五濁之津,俱登六度之岸者也。凡有十二相,以造真經:一者金簡刻文,二者銀版篆字,三者平石鎸書,四者木上作字,五者素書,六者漆書,七者金字,八者銀字,九者竹簡,十者壁書,十一者紙書,十二者葉書。或古或今,或篆或隸,或取天書玉字,或象雲氣金章,八體六書,從心所欲。復以總、別二門,遍生歸向。總者,盡三洞寶藏,窮四輔玄文,具上十二相,總寫流通。別者,或一字一句,或卷或裘,隨我本心,廣寫供養,書寫精妙,紙墨鮮明,裝潢條軸,函笥藏舉,燒香禮拜,永劫供養,得福無量,不可思議。

  科曰:夫經,皆須作藏。凡藏,有二種。一者總藏,二者別藏。總藏者,三洞、四輔,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後作重級,各安題目三洞寶經藏。別藏者,三洞、四輔,各作一藏。凡有七種:一者大洞真經藏,二者洞玄寶經藏,三者洞神仙經藏,四者太玄經藏,五者太平經藏,六者太清經藏,七者正一經藏。皆明題目,以相甄別,若次安之。若各藏,如並藏法,皆安經臺,或天尊殿,當陽左右間,左三洞、右四輔,每藏皆作臺舉之,不得正爾頓地,巾帕裘蘊如法。置几案、香鑪,龍璧燒香,明燈存念,並須得所。藏之大小,皆在時之所制,不復為常。

  度人品七

  科曰:夫道以人弘,教因師得,若不度人,則法、橋路斷,所以弘教先在度人。度人之相,凡有十二種:一者帝子天孫,二者大臣宰輔,三者皇后妃主,四者聰明智慧,五者識量明敏,六者富貴男女,七者形相端嚴,八者仁信淳厚,九者行業精苦,十者講誦精熟,十一者勇猛精進,十二者凡厥有心。擇此十二,度使出家,下自一人,上至億載,紹隆法教,宣揚經傳。又有二十五種相,可使出家:一者家世奉道、信樂經法,二者見世奉道、信樂經法,三者己身奉道、信樂經法,四者家世淳善、信奉正真,五者見世淳善、信奉正真,六者己身淳善、信奉正真,七者經業優長,八者行業精苦,九者鍊氣斷穀,十者專誡於道,十一者誓弘大道,十二者志宣經教,十三者習道來久,十四者清淨身心,十五者無健羨心,十六者無世間愛著心,十七者無世間勝負心,十八者無世間憎慢心,十九者無世間矯妄心,二十者無世間毀譽心,二十一者運心舉意、唯欲出家,二十二者願得出家、紹隆正法,二十三者願得出家、捨身命財、唯在於道,二十四者願得出家、為帝王國主、天下地上君臣吏人建大福利,二十五者願得出家、為一切眾生作生死福田、講說大乘、廣開愚暗、悉使悟道。復有十種,不得使出家:一者背臣逆子,二者刑戮子孫,三者殺師叛道,四者不信大法,五者屠沽婬慾,六者偷盜姦矯,七者飲酒食肉,八者不識罪福宿命因緣,九者形容不具足,十者凡厥兇頑。有此十種,勿使出家,損道威儀,破壞法教。又有二十五相,不合入道:一者家世誹謗、不信經法,二者見世誹謗、不信經法,三者己身誹謗、不信經法,四者家世浮偽、不奉正真,五者見世浮偽、不奉正真,六者己身浮偽、不奉正真,七者貪酒嗜肉,八者心不奉道,九者破壞大道,十者不念經法,十一者躭習色慾,十二者專求俗事,十三者身心穢惡,十四者心懷健羨,十五者心有是非,十六者愛著聲色,十七者有世間勝負,十八者有世間憎慢,十九者常懷矯妄,二十者常思放蕩,二十一者無心奉法,二十二者唯貪世利,二十三者捉心不專,二十四者惰慢不謹,二十五者但利於己、不利一切。度人之時,依科揀擇,必須合法,方可出家,或為國主、帝王,或為天地日月,或為宗廟社稷,或為父母己身,或為妻子眷屬,或為亡人,或為見存,或初登位,或新誕育,或為八表不安,或為四生有識,或風雨不順,或星宿乖違,或兆人疫毒,或穀稼水旱。種種福田,度人為上,度人功德,不可思議。

  科曰:凡出家,有三十相:一者常行精進、於世無染,二者常行勇猛、於道不退,三者常行慈悲、不殺眾生,四者常行愍念、濟度群品,五者常行忍辱、不懷瞋怒,六者常行歡喜、導引一切,七者常發善心、紹隆三寶,八者常發大心、修營靈觀,九者常發大心、宣揚經教,十者常願發心、開導一切、使歸正道,十一者常願發心、講說大乘、開悟愚暗,十二者常願發心、為帝王國主建大福利,十三者常願發心、為宰輔大臣作諸福田,十四者常願發心、為一切眾生並皆離苦,十五者常願國王萬壽、國土安寧,十六者常願天下太平、五穀豐熟,十七者常願經教大弘、普得悟解,十八者常願天下眾生遍皆回向大道,十九者常持齋戒、心心不退,二十者常奉經法、念念修行,二十一者常對天尊、燒香行道,二十二者廣寫經教、散布人間,二十三者廣修靈觀、使一切回向,二十四者願我法身堅固不退,二十五者大作福田、遍及一切,二十六者廣行乞取、造諸功德,二十七者廣運慈心、濟度群品,二十八者廣行慈悲、施惠一切,二十九者常持法相、不捨威儀,三十者普為三塗地獄、以無上妙法使悉昇度、永免幽苦。以此三十事,為出家法相,常願過去、未來、見在三世,念念不退,常在法身,永不休懈,紹隆大道,作一切眾生,無量福利,使一切世間,若有識、若無識,一切眾生,成無上道。

  科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後,先須綱紀,整齊法教。凡有五種:一擇其道行淳厚、心常營法、不私其己、願成就者,二擇其清廉正直、不犯於物、志建福田者,三擇其德行高遠、明閑法教、道俗歸依、善方便者,四擇其妙識時務、令於世宜而不違經教者,五擇其勤苦、善能營始、利益法門者。擇此五者,立為綱紀,整齊法教,以為弘軌。若於中,有一行損於法門,則不可立。復有虛妄之人,矯立名行,情求潤己者,最不可立。又有真淳謹心不願樂,如此之人,詳其可否。復有十種,不可彊立:一不信宿命、罪福因緣者,二不知羞恥、唯欲利身者,三恃勢貴豪、情不潤眾者,四運心舉意、唯損常住者,五每有施為、常作機心者,六不解經戒、復不敬者,七不識時事、狠戾自用者,八外清內濁、外愚內智、外真內偽、外廉內貪、外口是內心非者,九雖不損眾、亦不利眾、虛沾法位者,十因沾法位、自欲宜便、恃此紀綱、專求私利者。有此十事,不得居於此職。若不依此科簡,阿曲補舉同情之人,减筭三千六百。

  科曰:又有二十五事綱紀,法徒可常遵奉。一者不得指三寶財物生欺負心,二者不得於常住眾物生欺負心,三者不得於四輩施物生欺負心,四者不得於諸大德尊者生凌忽心,五者不得於中年時輩生凌忽心,六者不得於諸下座晚生生凌忽心,七者不得於諸下賤生凌忽心,八者身奉科戒、施為不犯,九者善能和悅、撫接上下,十者巧以方便、導引法徒,十一者於諸利益、深識機宜,十二者於諸三寶、心常住持,十三者於常住處、恒不破壞,十四者舍受非識、不生憎愛,十五者於諸法眾、無偏頗心,十六者於諸事宜、不自專擅,十七者內心正直、不犯於物,十八者每事發心、皆願成就,十九者凡諸財物、毫分不犯,二十者凡於三寶常住、皆欲利益裝嚴,二十一者善達機宜、和悅世事、令不毀壞三寶,二十二者能營護法眾、不使外犯,二十三者常教法眾、使依科戒,二十四者能得貴賤內外歸依、前心後心、堅固如一,二十五者廣運誠心、成就法門、令不破不壞、為永劫福田、作當來眾生種善窟宅。以此二十五事,綱紀法門,成就功德,當令過去、見在、未來,獲福無量。

  科曰:又有三十事不可,綱紀法門,檢校常住。一者常於三寶財物、生欺負心,二者常於常住眾物、生欺負心,三者常於四輩施物、生欺負心,四者於諸大德尊者、常生凌忽,五者於諸中年時輩、常生凌忽,六者於諸下座晚生、常生凌忽,七者身違科戒、施為皆犯,八者於諸上下、不能和悅,九者於諸法徒,不能導引,十者於諸利益,不能方便,十一者於三寶處、心不住持,十二者於常住處、常欲破壞,十三者不容非議、生憎愛心,十四者於諸法眾、心不均普,十五者於諸事宜、常能自用,十六者姦詐、所為矯妄,十七者每事發心、皆不成就,十八者凡諸財物、毫分必取,十九者凡於三寶常住、皆不利益、唯潤於己,二十者不識機宜、違戾世事、令外眾侵犯、損壞三寶,二十一者不能營護法眾、益加非法,二十二者不教法徒、多違科戒,二十三者破內外貴賤歸依心,二十四者前心後心、竟無定法,二十五者運心偏曲、永無成就、令法門破壞、損失福田,二十六者依附勢豪、經紀賣易三寶,二十七者依託法門、自取聲利、穢汙經教,二十八者賣三寶力、縱恣是非,二十九者聞人彈議、彌行非法,三十者侵損三寶常住、自恣身心。凡三十事,有一不可。若犯,當來生中在畜鳥獸,任人殺活,永失人道,見世盲聾瘖瘂,手攣足跛,形容不具足。若道士、女冠,當明識此科戒,依行勿犯。

  科曰:凡道士、女冠為綱紀者,須依法奉行,勤宣科戒,教示徒眾。若犯科者,各依法罰香油,鳴鐘禮拜。如再犯不悛,當致重役。若使營修觀內,又彊梁不順者,决以法科,擯還本主,必使愚人向道,不犯科戒,皆當執正,不得偏曲,敗亂科典。違者,减筭二千四百。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二竟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三

  法具品八

  科曰:凡法具,供養之先,道士、女冠威儀之本,不可闕也。並備諸經,但在觀中,及私房內供養之者,總名法具。

  科曰:凡鐘者,四眾所會,六時急務,此器若闕,則法集乖軌。經曰:長齋會玄都,鳴玉扣瓊鐘。又法皷會群仙,靈唱靡不同是也。凡有五種造:一者金鐘,二者銀鐘,三者五金合鑄成鐘,四者銅鐘,五者鐵鐘。或九角、八角,或四角、兩角,復有無角。或大則萬石,小則一斗,各在時耳。既造成已,皆須鎸勒銘記國號、年歲、郡縣、觀名、所為之意,使萬代有歸,六時不替矣。

  科曰:凡磬,以節度威儀,容止所要。有六種相:一者玉,二者金,三者銀,四者銅,五者鐵,六者石。或兩角、四角,或九角、無角,或狀若鈎,並題所識,永為供養。凡鐘磬,皆須作虡懸之。

  科曰:凡天尊殿堂,及諸安置經像處所,皆須造帳座,幡蓋旌飾,節輿香鑪,華珮几案,帕縟幡竿,燈臺燈檠,燭檠燈籠,壇纂門牓,香合法具,事事種種。或羅綺錦縵,飾金琢玉,翠羽翡毛,丹青珠璧,琉璃玳瑁,連貫填錯,七寶九光,三明六出,華麗解淨,種種如法,供養天尊,永世福田,一不可闕,當須修造,最為功德。

  科曰:凡幡,有二十一種。一者連金,二者貫玉,三者綴珠,四者線銀,五者繡綺,六者織成,七者雜錦,八者諸羅,九者錯綵,十者雕鏤,十一者結絲,十二者叢縷,十三者雲霞,十四者變書,十五者線作,十六者純色,十七者間色,十八者纈畫,十九者畫字,二十者五色,二十一者九色。或長或短,或闊或狹,或三尺、五尺、七尺、九尺,一丈、二丈、四十九尺、百尺、千尺,或一首、兩首、十首、百首、千首、萬首,皆隨時所辦。復為亡人,有遷神轉魂、度生九天三塗等幡。為病人,又造度厄消災解厄、延年長命保護等幡。居家平常,復有致福延祥、期年保壽、修齡益筭等幡。蓋任力所造,皆長竿懸之於庭,或經像左右,并房廊院宇之側,所在供養。

  科曰:凡造香鑪,有一十五種相。一者雕玉,二者鑄金,三者純銀,四者鍮石,五者鑄銅,六者柔鐵,七者七寶,八者雕木,九者彩畫,十者純漆,十一者瓷作,十二者瓦作,十三者石作,十四者竹作,十五者時作。皆大小隨時,舞鳳盤龍,飛雲卷霧,或蓮華千葉香山,或復雕鏤隱起,或朴素平縵,三足、六足、九足、獨足,各隨所宜也。

  科曰:凡造巾帕,有八種。一者雜錦,二者雜羅,三者雜綾,四者織成,五者繡作,六者錯綵,七者純色,八者畫作。皆大小在時,脩短任制,或鏤金垂玉,連珠綴蘂,種種裝飾,皆襆暑藏諸匣匱矣。

  科曰:凡經,每一部,或五卷、十業報者,承其積劫因緣,主令身執。凡人成真得道,皆來監度。神王之名,抑亦無數,皆衣甲冠矛,持刀按劍,或立或坐,不常其體,役御群鬼,驅除凶惡,具諸經誥,不復詳備。

  科曰:魔王,亦神王之流,凡有三種。一者三天魔王,二者五帝魔王,三者飛天魔王。皆戒鍊保舉學道行人,故大勳魔王保舉爾身也。

  科曰:天丁力士、龍虎左右、香官使者,並因氣化生,應緣而出,降魔召鬼,傳言驛行,護法之靈官也。

  科曰:八威,謂毒龍、猛虎、螣蛇、電獸、長牙、奔牛、玃天、雷晶,並是積業惡物,天尊威伏,使備門守關,洞穴墻圻,防非也。

  科曰:四靈,謂龜、龍、麟、鳳,皆應星辰異氣,合五行之秀,或口誦靈文,身生圖籙,知代休否,因時下世,並天尊苑囿,祥禽瑞獸也。

  科曰:凡天尊法座,凡有八種。一者千葉蓮華,二者五色獅子,三者七寶金牀,四者九層玉座,五者伏九龍,六者摧八毒,七者坐雲霄,八者御煙霞。皆隨變現形,因機居住。今之帳座,但以七寶八珍,珠玉金碧,裝飾擬像而已,非所備也。

  。

  科曰:凡諸天尊、道君、老君,及諸聖真仙相,年久時深,或風雨飄零浸損,皆以時修,復勿使真容彫墜,當得福無量。

  科曰:凡天尊形像、金銅寶玉者,每至月十五日,設齋香湯洗飾。若夾紵雕木,即揩拭使光淨,最得功德。

  寫經品九

  科曰:經者,聖人垂教,叙錄流通,勸化諸天,出生眾聖,因經悟道,因悟成真,開度五億天人,教化三千國土,作登真之徑路,為出世之因緣,萬古常行,三清永式,結飛玄之氣,散太紫之章,或鳳篆龍書,瓊文寶籙,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文成十部。三乘奧旨,藏諸雲帙,閉以霞肩,使三洞分門,四輔殊統,寔天人之良藥,為生死之法橋,使眾生普超五濁之津,俱登六度之岸者也。凡有十二相,以造真經:一者金簡刻文,二者銀版篆字,三者平石鎸書,四者木上作字,五者素書,六者漆書,七者金字,八者銀字,九者竹簡,十者壁書,十一者紙書,十二者葉書。或古或今,或篆或隸,或取天書玉字,或象雲氣金章,八體六書,從心所欲。復以總、別二門,遍生歸向。總者,盡三洞寶藏,窮四輔玄文,具上十二相,總寫流通。別者,或一字一句,或卷或裘,隨我本心,廣寫供養,書寫精妙,紙墨鮮明,裝潢條軸,函笥藏舉,燒香禮拜,永劫供養,得福無量,不可思議。

  科曰:夫經,皆須作藏。凡藏,有二種。一者總藏,二者別藏。總藏者,三洞、四輔,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後作重級,各安題目三洞寶經藏。別藏者,三洞、四輔,各作一藏。凡有七種:一者大洞真經藏,二者洞玄寶經藏,三者洞神仙經藏,四者太玄經藏,五者太平經藏,六者太清經藏,七者正一經藏。皆明題目,以相甄別,若次安之。若各藏,如並藏法,皆安經臺,或天尊殿,當陽左右間,左三洞、右四輔,每藏皆作臺舉之,不得正爾頓地,巾帕裘蘊如法。置几案、香鑪,龍璧燒香,明燈存念,並須得所。藏之大小,皆在時之所制,不復為常。

  度人品十

  科曰:夫道以人弘,教因師得,若不度人,則法、橋路斷,所以弘教先在度人。度人之相,凡有十二種:一者帝子天孫,二者大臣宰輔,三者皇后妃主,四者聰明智慧,五者識量明敏,六者富貴男女,七者形相端嚴,八者仁信淳厚,九者行業精苦,十者講誦精熟,十一者勇猛精進,十二者凡厥有心。擇此十二,度使出家,下自一人,上至億載,紹隆法教,宣揚經傳。又有二十五種相,可使出家:一者家世奉道、信樂經法,二者見世奉道、信樂經法,三者己身奉道、信樂經法,四者家世淳善、信奉正真,五者見世淳善、信奉正真,六者己身淳善、信奉正真,七者經業優長,八者行業精苦,九者鍊氣斷穀,十者專誡於道,十一者誓弘大道,十二者志宣經教,十三者習道來久,十四者清淨身心,十五者無健羨心,十六者無世間愛著心,十七者無世間勝負心,十八者無世間憎慢心,十九者無世間矯妄心,二十者無世間毀譽心,二十一者運心舉意、唯欲出家,二十二者願得出家、紹隆正法,二十三者願得出家、捨身命財、唯在於道,二十四者願得出家、為帝王國主、天下地上君臣吏人建大福利,二十五者願得出家、為一切眾生作生死福田、講說大乘、廣開愚暗、悉使悟道。復有十種,不得使出家:一者背臣逆子,二者刑戮子孫,三者殺師叛道,四者不信大法,五者屠沽婬慾,六者偷盜姦矯,七者飲酒食肉,八者不識罪福宿命因緣,九者形容不具足,十者凡厥兇頑。有此十種,勿使出家,損道威儀,破壞法教。又有二十五相,不合入道:一者家世誹謗、不信經法,二者見世誹謗、不信經法,三者己身誹謗、不信經法,四者家世浮偽、不奉正真,五者見世浮偽、不奉正真,六者己身浮偽、不奉正真,七者貪酒嗜肉,八者心不奉道,九者破壞大道,十者不念經法,十一者躭習色慾,十二者專求俗事,十三者身心穢惡,十四者心懷健羨,十五者心有是非,十六者愛著聲色,十七者有世間勝負,十八者有世間憎慢,十九者常懷矯妄,二十者常思放蕩,二十一者無心奉法,二十二者唯貪世利,二十三者捉心不專,二十四者惰慢不謹,二十五者但利於己、不利一切。度人之時,依科揀擇,必須合法,方可出家,或為國主、帝王,或為天地日月,或為宗廟社稷,或為父母己身,或為妻子眷屬,或為亡人,或為見存,或初登位,或新誕育,或為八表不安,或為四生有識,或風雨不順,或星宿乖違,或兆人疫毒,或穀稼水旱。種種福田,度人為上,度人功德,不可思議。

  科曰:凡出家,有三十相:一者常行精進、於世無染,二者常行勇猛、於道不退,三者常行慈悲、不殺眾生,四者常行愍念、濟度群品,五者常行忍辱、不懷瞋怒,六者常行歡喜、導引一切,七者常發善心、紹隆三寶,八者常發大心、修營靈觀,九者常發大心、宣揚經教,十者常願發心、開導一切、使歸正道,十一者常願發心、講說大乘、開悟愚暗,十二者常願發心、為帝王國主建大福利,十三者常願發心、為宰輔大臣作諸福田,十四者常願發心、為一切眾生並皆離苦,十五者常願國王萬壽、國土安寧,十六者常願天下太平、五穀豐熟,十七者常願經教大弘、普得悟解,十八者常願天下眾生遍皆回向大道,十九者常持齋戒、心心不退,二十者常奉經法、念念修行,二十一者常對天尊、燒香行道,二十二者廣寫經教、散布人間,二十三者廣修靈觀、使一切回向,二十四者願我法身堅固不退,二十五者大作福田、遍及一切,二十六者廣行乞取、造諸功德,二十七者廣運慈心、濟度群品,二十八者廣行慈悲、施惠一切,二十九者常持法相、不捨威儀,三十者普為三塗地獄、以無上妙法使悉昇度、永免幽苦。以此三十事,為出家法相,常願過去、未來、見在三世,念念不退,常在法身,永不休懈,紹隆大道,作一切眾生,無量福利,使一切世間,若有識、若無識,一切眾生,成無上道。

  科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後,先須綱紀,整齊法教。凡有五種:一擇其道行淳厚、心常營法、不私其己、願成就者,二擇其清廉正直、不犯於物、志建福田者,三擇其德行高遠、明閑法教、道俗歸依、善方便者,四擇其妙識時務、令於世宜而不違經教者,五擇其勤苦、善能營始、利益法門者。擇此五者,立為綱紀,整齊法教,以為弘軌。若於中,有一行損於法門,則不可立。復有虛妄之人,矯立名行,情求潤己者,最不可立。又有真淳謹心不願樂,如此之人,詳其可否。復有十種,不可彊立:一不信宿命、罪福因緣者,二不知羞恥、唯欲利身者,三恃勢貴豪、情不潤眾者,四運心舉意、唯損常住者,五每有施為、常作機心者,六不解經戒、復不敬者,七不識時事、狠戾自用者,八外清內濁、外愚內智、外真內偽、外廉內貪、外口是內心非者,九雖不損眾、亦不利眾、虛沾法位者,十因沾法位、自欲宜便、恃此紀綱、專求私利者。有此十事,不得居於此職。若不依此科簡,阿曲補舉同情之人,减筭三千六百。

  科曰:又有二十五事綱紀,法徒可常遵奉。一者不得指三寶財物生欺負心,二者不得於常住眾物生欺負心,三者不得於四輩施物生欺負心,四者不得於諸大德尊者生凌忽心,五者不得於中年時輩生凌忽心,六者不得於諸下座晚生生凌忽心,七者不得於諸下賤生凌忽心,八者身奉科戒、施為不犯,九者善能和悅、撫接上下,十者巧以方便、導引法徒,十一者於諸利益、深識機宜,十二者於諸三寶、心常住持,十三者於常住處、恒不破壞,十四者舍受非識、不生憎愛,十五者於諸法眾、無偏頗心,十六者於諸事宜、不自專擅,十七者內心正直、不犯於物,十八者每事發心、皆願成就,十九者凡諸財物、毫分不犯,二十者凡於三寶常住、皆欲利益裝嚴,二十一者善達機宜、和悅世事、令不毀壞三寶,二十二者能營護法眾、不使外犯,二十三者常教法眾、使依科戒,二十四者能得貴賤內外歸依、前心後心、堅固如一,二十五者廣運誠心、成就法門、令不破不壞、為永劫福田、作當來眾生種善窟宅。以此二十五事,綱紀法門,成就功德,當令過去、見在、未來,獲福無量。

  科曰:又有三十事不可,綱紀法門,檢校常住。一者常於三寶財物、生欺負心,二者常於常住眾物、生欺負心,三者常於四輩施物、生欺負心,四者於諸大德尊者、常生凌忽,五者於諸中年時輩、常生凌忽,六者於諸下座晚生、常生凌忽,七者身違科戒、施為皆犯,八者於諸上下、不能和悅,九者於諸法徒,不能導引,十者於諸利益,不能方便,十一者於三寶處、心不住持,十二者於常住處、常欲破壞,十三者不容非議、生憎愛心,十四者於諸法眾、心不均普,十五者於諸事宜、常能自用,十六者姦詐、所為矯妄,十七者每事發心、皆不成就,十八者凡諸財物、毫分必取,十九者凡於三寶常住、皆不利益、唯潤於己,二十者不識機宜、違戾世事、令外眾侵犯、損壞三寶,二十一者不能營護法眾、益加非法,二十二者不教法徒、多違科戒,二十三者破內外貴賤歸依心,二十四者前心後心、竟無定法,二十五者運心偏曲、永無成就、令法門破壞、損失福田,二十六者依附勢豪、經紀賣易三寶,二十七者依託法門、自取聲利、穢汙經教,二十八者賣三寶力、縱恣是非,二十九者聞人彈議、彌行非法,三十者侵損三寶常住、自恣身心。凡三十事,有一不可。若犯,當來生中在畜鳥獸,任人殺活,永失人道,見世盲聾瘖瘂,手攣足跛,形容不具足。若道士、女冠,當明識此科戒,依行勿犯。

  科曰:凡道士、女冠為綱紀者,須依法奉行,勤宣科戒,教示徒眾。若犯科者,各依法罰香油,鳴鐘禮拜。如再犯不悛,當致重役。若使營修觀內,又彊梁不順者,决以法科,擯還本主,必使愚人向道,不犯科戒,皆當執正,不得偏曲,敗亂科典。違者,减筭二千四百。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三竟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四

  誦經儀

  初入堂,祝漱如法,三上香,繞經一周,復三上香,各依位,拱手或執簡端身,唱人各恭敬。

  至心稽首太上無極大道。

  至心稽首三十六部尊經。

  至心稽首玄中大法師。

  唱,平坐如法。行淨水訖,一人持香旋行。熏諍訖,行經,復持香熏經,乃唱讚詠如法,咒曰:宿命有信然,弱懸謂之无。皆欲眼前見,過目則言悠。大賢明道教,慘戚憫頑夫。哀哀念子苦,懃懃令我憂。次唱,靜念如法。各放手簡,著几案上,平坐接手,叩齒三十六通,冥目存思五色雲氣覆滿一室,青龍、白虎、獅子、玄龜、朱雀、鳳凰備守前後,仙童玉女、五帝靈官、神仙兵馬、九億萬眾營衛左右,便搖身三過,祝曰:寂寂至無宗,虛峙劫刃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蓮華。超凌三界塗,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次唱一切誦,各念無上尊七遍訖,唱請轉法輪,乃一時開經。若別推一人,上座誦經,便唱請法師陞高座。法師起,執簡當經像三禮,從南西北向上座,左轉東向叩齒,有思如法。下座,還從南面下,三拜。此洞玄法。餘洞真、洞神,各依本法。若修行經法者,復各案本科,今不復具。讀經竟,收經一人,行水灑淨,復持香旋行。歛淨總訖,讚詠如法,唱人各恭敬,三上香,執簡平立,至心歸命太上三尊、十方眾聖。高德一人歎經啟願,詳夫三洞寶經,萬天勝範,結飛玄之氣,成雲篆之章,義冠元生,文垂永劫。故天地持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行,鬼神敬之以變通,人民奉之以開度。是以詠之者,則形陟絳霄;聞之者,乃神生碧落。莫不人天仰賴,生死依憑,為群品之津梁,皇眾真之戶牖。不可得而言者,其大乘之蘊乎。

  甲等今為某事,轉某經若干卷若干遍爾。其開函演奧,則響徹三千;執卷吟玄,乃聲聞五億。當願侍香金媛,結香字於天中;典經玉郎;進經文於簡上。即使愆消昔劫,福降今辰,存亡喜開泰之恩,動植悅生成之德。以玆勝善,遍釆裝嚴,三塗罷楚毒之勞,九夜絕辛酸之苦,暨乎悠悠庶品,蠢蠢群生,俱乘六度之舟,並上三清之岸。願轉經已後,萬善扶持,千災蕩減,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轉經已後,福被幽明,功沾遠近,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以此轉經功德,資被群生,離苦解脫,至心稽首一切眾聖。若常修經法,當旋行誦太極經讚七首、靈書四天王頌四首,及真文八景讚、上經歌頌,今不復具。

  科曰:凡讀誦經,依此儀。違,奪筭二千四百。

  講經儀

  法師盥漱,冠帶如法。弟子持香花,拜請導引,一如科說。法師登經像前席,端立執香鑪當心訖,唱人各恭敬,歸依大道。當願眾生解悟正真,發無上心,歸依經法。當願眾生智慧洞開,深廣如海,歸依玄師。當願眾生辨幽釋滯,並弘正道。法師登閣道平立,唱平坐如法。待法師三上香竟,復唱靜念如法。又存念訖,唱讚詠如法。咒曰:寂寂至無宗,虛峙劫刃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蓮華。超凌三界塗,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次唱請轉法輪,復唱一切誦,普誦無上尊七遍。都講便叙經唱經,法師皆約敕座下,禮經一拜。按文解釋罷,講作安和,樂未央聲。每講罷,法師執香鑪捻香,願以此講經功德,莊嚴皇帝太子、諸王公侯牧伯、州縣令長、天下人民、講經信士、見在法徒、一切眾生、三塗苦輩,藉此善根,悉得體解大乘,歸心正道,咸出愛河,俱遊法海。更唱人各恭敬,至心歸命太上三尊、十方眾聖。願皇帝百福莊嚴,萬善雲集,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以此講經功德,資被群生,離苦解脫,至心稽首,禮得道眾聖、依法弟子,香花送法師至本處,禮拜如法。

  科曰:凡講經,皆依此法。違,奪筭一千二百。

  法次儀

  科曰:道士、女冠法位、次第、稱號,各有階級,須知尊卑上下,不得叨濫,今具之于下,宜熟詳之。違,各奪筭一千二百。

  科曰:道民、賢者、信士、善男子、善女人、行者,皆是道士、女冠美前人之稱,非是詞狀控告之限。即法師、大德、尊師、上人,是外屬男子美出家之稱,亦非啟奏表請之宜。又如貧道,是出家之謙詞,弟子是在俗之卑稱,復非三寶前所用。此又異三洞弟子、法師之稱,宜熟詳之,今備具之:

  男人、女人、即常人未參經戒之稱也戶長、輸誠於道,係名戶籍者也。大道弟子、天尊弟子、三寶弟子、歸心大道、懃經教者,得加此號也。清信弟子、受天尊十戒、十四持身,或十二可從、六情等戒,得加此號也。男生、女生、七歲、八歲,受更令一將軍籙,得加此號。籙生、十歲已上,受三將軍符籙、十將軍符籙、三歸五戒,得加此號。

  科曰:凡十號男女,詞告啟奏,得稱此號於天尊大道前,皆下言某甲,不得直爾。違,奪筤三百六十。

  正一法位童子,一將軍籙、三將軍籙、十將軍籙、籙生三戒文、正一戒文。七歲、八歲,或十歲已上受,稱正一籙生弟子。

  七十五將軍籙、百五十將軍籙、正一真卷、二十四治、正一朝儀、正一八誠文。受,稱某治氣男官、女官。

  黃赤券契、黃書契令、五色契令、八生九宮契令、真天六甲券令、真天三一契令、五道八券。受,稱三一弟子、赤陽真人。

  九天破殗、九宮扞厄、都章畢印、四部禁氣、六宮神符、九天都統、斬邪大符、九州社令、天靈赤官、三五契、三元將軍籙。受,稱某治氣正一盟威弟子。

  陽平治、都功版、九天真符、九天兵符、上靈召、仙靈召、七星籙、二十八宿籙、元命籙。受,稱陽平治太上中氣,領二十四生氣,行正一盟威弟子、元命真人。

  逐天地鬼神籙、紫臺祕籙、金剛八牒仙籙、飛步天剛籙、統天籙、萬丈鬼籙、青甲赤甲籙、赤丙籙、太一无終籙、天地籙、三元宅籙、六壬式籙、式真神籙、太玄禁氣千二百大章、三百六十章、《正一經》二十七卷、老君一百八十戒、正一齋儀、老子三部神符。受,稱太玄都正一平氣,係天師陽平治太上中氣,二十四生氣督察,二十四治三五大都功,行正一盟威、元命真人。

  《洞淵神咒經》十卷、神咒券、神咒籙、思神圖、《神仙禁咒經》二卷、橫行玉女咒印法、黃神赤章。受,稱洞淵神咒大宗三昧法師、卜兆真人。

  老子金鈕青絲、十戒、十四持身戒。受,稱老子青絲金紐弟子。

  老子《道德經》二卷、《河上真人注》上下二卷、《五千文朝儀雜說》一卷、 《關令內傳》一卷、戒文一卷。受,稱高玄弟子。

  《老子妙真經》二卷、《西昇經》二卷、《玉歷經》一卷、《歷藏經》一卷、《老子中經》一卷、《老子內解》二卷、《老子節解》二卷、《高上老子內傳》一卷、皇人三一表文。兼前,稱太上高玄法師。

  太一八牒遁甲仙籙、紫宮移度大籙、老君六甲祕符、黃神越章。受,稱太上弟子。

  金剛童子籙、竹使符、普下版、三皇內精符、三皇內真諱、九天發兵符、天水飛騰符、八帝靈書內文、黃帝丹書內文、八成五勝十三符、八史籙、東西二禁、三皇三戒、五戒、八戒文。受,稱洞神弟子。

  天皇內學文、地皇記書丈、人皇內文、三皇天文大字、黃女神符、三將軍圖、九皇圖、昇天券、三皇傳版、三皇真形內諱版、三皇三一真形內諱版、三皇九天真符契令、三皇印、三皇玉券、三皇表、鞶帶、《洞神經》十四卷。受,稱無上洞神法師。

  《太上洞玄靈寶昇玄內教經》一部十卷、昇玄七十二字大籙。受,稱昇玄法師。

  元始洞玄靈寶赤書真文籙、太上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三部八景自然至真玉籙、太上洞玄靈寶諸天內音籙、靈寶自然經券、元始靈策。受,稱太上靈寶洞玄弟子。

  靈寶中盟經目

  《太上洞玄靈寶五篇真文赤書》上下二卷、《太上洞玄靈寶玉訣》上下二卷、《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一卷、《太上昇玄步虛章》一卷、《太上洞玄靈寶九天生神章經》一卷、《太上靈寶自然五勝文》一卷、《太上洞玄靈寶諸內音玉字》上下二卷、《太上洞玄靈寶智慧上品大戒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上品大戒罪根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長夜府九幽玉匱明真科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妙經》一卷、《太上靈寶本業上品》一卷、《太上洞玄靈寶玄一三真勸戒罪福法輪妙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諸天靈書度命妙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鍊生尸妙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經上》一卷、《太上洞玄靈寶自然經上》一卷、《太上洞玄靈寶敷齋威儀經》一卷、《太上洞玄靈寶安志本願大戒上品消魔經》一卷、《仙公請問上下》二卷、《眾聖難經》一卷、《太極隱訣》一卷、《靈寶上元金籙簡文》一卷、《靈寶下元黃籙簡文》一卷、《靈寶朝儀》一卷、《步虛注》一卷、《靈寶修身齋儀》二卷、《靈寶百姓齋儀》一卷、《靈寶三元齋儀》一卷、《靈寶明真齋儀》一卷、《靈寶黃籙齋儀》一卷、《靈寶金籙齋儀》一卷、《靈寶度自然券儀》一卷、《靈寶登壇告盟儀》一卷、《靈寶服五牙立成》一卷、《太上智慧上品戒文》一卷、《靈寶眾簡文》一卷、《眾經序》一卷。受,稱無上洞玄法師。

  五嶽真形圖、五嶽供養圖、五嶽真形圖序、靈寶五符、五符序、五符傳版、上清北帝神咒文、太玄河圖九皇寶籙、洞真八威召龍籙、洞真飛行三界籙、上清大洞眾經券、上清大洞真經券、上清八素真經券、上清步五星券、上清步天綱券、上清四規明鏡券、上清飛行羽章券、上清金馬契、上清玉馬契、上清木馬契、上清黃庭契、上清太上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咒太上神虎玉籙、上清太上太微天帝君金虎玉精真符籙、上清太上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咒經、太上大神虎符籙、上清太微黃書八籙真文、一名玄都交帶籙、上清太上上皇二十四高真玉籙、上清高上太上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籙、上清太上三天正法除六天文籙、上清太極左真人曲素訣詞、一名九天鳳氣玄丘太真書促、上清太微帝君豁落七元上符籙、上清太上石精金光藏景籙形攝山精法籙、上清太上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元籙、上清太上上元檢天大籙、上清太上中元檢仙真籙、上清太上下元檢地玉籙、上清玉檢檢人仙籙、上清太上素奏丹符籙、上清太上瓊宮靈飛六甲籙、上清高上元始玉皇九天譜籙、上清中央黃老君太丹隱書流金火鈴籙、上清傳版。受,稱洞真法師。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四竟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五

  上清大洞真經目

  《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一卷、《上清太上隱書金真玉光》一卷、《上清八素真經服日月皇華》一卷、《上清飛步天剛躡行七元》一卷、《上清九真中經黃老祕言》一卷、《上清上經變化七十四方》一卷、《上清除六天文三天正法》一卷、《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一卷、《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二卷、《上清金闕上記靈書紫文》一卷、《上清紫度炎光神玄變經》一卷、《上清青要紫書金根上經》一卷、《上清玉精真訣三九素語》一卷、《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一卷、《上清石精金光藏景錄形》一卷、《上清丹景道精隱地八術》上下二卷、《上清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一卷、《上清大有八素大丹隱書》一卷、《上清天關三圖七星移度》一卷、《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記》一卷、《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一卷、《上清曲素訣詞五行祕符》一卷、《上清白羽黑翮飛行羽經》一卷、《上清素奏丹符靈飛六甲》一卷、《上清玉珮金璫太極金書》一卷、《上清九靈太妙龜山元錄》三卷、《上清七聖玄紀徊天九霄》一卷、《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一卷、《上清太霄琅書瓊文帝章》一卷。些三十四卷玉清、紫清、太清大洞經限,是王君授南真。《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玄玉清隱書》四卷、《上清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一卷、《上清太微天帝君神虎玉經真符》一卷、《上清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太帝內書》一卷。右七卷,紫虛元、君南嶽上真魏夫人在世受經限。《上清三元齋儀》二卷、《上清傳授儀》一卷、《上清告盟儀》一卷、《上清朝儀》一卷、《上清投簡文》一卷、《登真隱訣》二十五卷、《真誥》十卷、《八真七傳》七卷、《洞真觀身三百大戒文》一卷。右受,稱無上洞真法師。上清經,總一百五十卷。上清太素交帶,上清玄都交帶,上清白紋交帶,上清紫紋交帶,一曰迴車交帶,亦謂畢道券,又名元始大券。右受,稱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无上三洞法師。

  科曰:道士、女冠,參受經戒法籙,須依此次第名位,不得叨謬。受法之日,師宜詳審分明,示其品目。違,奪筭三千六百。

  科曰:道士、女冠受經戒已,皆當誦其戒文,使精熟。每至月一日、十五日、三十日,總集法堂,遞相簡閱。三犯不通,罰香五斤;違,奪筭一千二百。

  科曰:道士、女冠所受經戒法籙,皆依目抄寫,裝褙入藏,置經堂、靜室或閣,如法具龍璧幡花真文,朝夕供養禮懺。不得輕慢洩穢,傳付他人,常當誦念轉讀。若身之後,門人、同學校錄供養,不得洩慢。其正一符籙、及諸券契函盛,隨亡師所在山谷,或墓內,別作坎安置,餘皆不得輒隨身去。所以者,真經寶重,靈官侍奉,尸朽之穢,寧可近之,此最至慎。違,魂謫三官,殃及七世子孫,各明慎之。

  科曰:道士、女冠,總兼前法、備修行者,啟奏之曰:稱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奉行靈寶自然昇玄法師、某獄某帝真人、三皇洞神洞淵神咒大古否二昧小兆真人,臣某上啟,或再拜。若正一法備,稱太玄都正一平氣,係天師陽平治太上中氣,領二十四生氣,督察二十四治三五大都功,正一盟威元命真人,臣甲再拜上言。若叨僣此位,魂考三官,奪筭總盡,慎之慎之。

  法服圖儀

  科曰: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一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筭三千六百。

  正一法師:玄冠、黃裙、絳褐、絳帔,二十四條,列圖如下。

  高玄法師:玄冠、黃裙、黃褐、黃帔,二十八條,列圖如下。

  洞神法師:玄冠、黃裙、青褐、黃帔,三十二條,列圖如下。

  洞玄法師:芙蓉冠、黃褐、黃裙、紫帔,三十二條,列圖如下。

  洞真法師:元始冠、青裙、紫褐、紫被青裹,表二十四條,裹十五條,列圖如下。

  大洞法師:元始冠、黃裙、紫褐,如上清法,五色雲霞帔,列圖如下。

  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絳裙、九色離羅帔,列圖如下。

  科曰:道士、女冠,若不備此法衣,皆不得輕動寶經。具其法服,皆有神童侍衛。正一法衣,將軍五人、力士八人侍衛。高玄法服,神童、神女各二人侍衛。洞神法衣,天男、天女各三人侍衛。洞玄法衣,玉童、玉女各八人侍衛。洞真大洞三洞法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侍衛。總謂之法服。違,侍童遠身,四司考魂,减筭二千四百。

  科曰:凡道士、女冠,欲參經法,皆預備法衣。既告齋傳法位訖一即須冠帶法服,執簡稱名位,拜其本師,朝謁太上。違,靈官不附身,魂考五帝,奪筭一千二百。

  科曰:女冠法服,衣褐,並同道士,唯冠異制。法用玄紗,前後左右皆三葉,不安遠遊。若上清大洞女冠,冠飛雲鳳氣之冠,今列圖如下。

  山居法師法服:二儀冠、上下黃裙,帔三十六條,列圖如下。

  凡常道士法服:平冠、上下黃裙,帔二十四條,列圖如下。

  凡常女冠法服:玄冠、上下黃裙,帔十八條,列圖如下。

  科曰:凡道士、女冠履屨,或用草,或以木,或純漆。布帛拖絹,漫飾衣帔,皆二儀,或山像,內外朴素,不得綵飾華綺。違,奪筭一千四百。

  科曰:凡履,下皆有龍虎神伏,夜安版簀牀几上,不得正爾頓地,及履廁涵。違,奪筭八百二十。

  科曰:簪用牙角、竹玉,任依時制,皆不得雕鏤為異形像。違,奪筭八百二十。

  科曰:道士、女冠法衣,皆不得冒犯穢惡,假借他人,須箱篋藏揲,冠履亦然。違,奪筭一千二百。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五竟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六

  常朝儀

  四眾三洞,可旦夕常行,所以謂之常朝。若別入室朝真,自依五等朝法也。

  洗漱如法。

  初入堂,上香旋行,頌曰:

  學道當勤苦,歛信運丹誠。燒香歸太上,真炁雜煙馨。唯希開大宥,七祖離幽冥。

  三上香,各依位,端身執簡,禮十方,從東始。上香訖,唱人各恭敬。

  至心歸命東方玉寶皇上天尊,至心歸命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至心歸命西方太妙至極天尊,至心歸命北方玄上玉晨天尊,至心歸命東北度仙上聖天尊,至心歸命東南好生度命天尊,至心歸命西南太靈虛皇天尊,至心歸命西北无量太華天尊,至心歸命上方玉虛明皇天尊,至心歸命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各長跪執簡,當心懺悔曰:

  眾等至心歸身無極大道天尊,懺悔皇家、及臣眾等一切眾生,前代今身,或身形所犯,四肢舉措,動違戒律,不依經典。身業大罪,無量無邊,因今禮懺,並乞蕩除,皆願眾等,身入至仙,會道合真,稽首十方正真三寶。

  眾等至心歸神無極大道天尊,懺悔皇家、及臣眾等一切眾生,前代今身,或神識所犯,志念不專,情浮意動,馳騁不息。心業大罪,無量無邊,因今禮懺,並乞蕩除,皆願眾等,神合真寂,洞入自然,稽首十方正真三寶。

  眾等至心歸命無極大道天尊,懺悔皇家、及臣眾等一切眾生,或口業所犯,善惡反論,綺言飾非,華詞惑眾。口業大罪,無量無邊,因今禮懺,並乞蕩除,皆願眾等,性命合道,玄會无為,稽首十方正真三寶。

  人各平立唱,一禮北向,平立誦經,頌曰: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氣停,蕭然神靜默。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縹緲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鍊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至心稽首太上無極大道,

  至心稽首三十六部尊經,至心稽首玄中大法師。

  一願二儀長久,覆載無窮,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二願日月運行,光明普照,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三願皇家宗廟先靈,神昇九天,志心稽首正真三寶;四願皇帝聖化無窮,德合二儀,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五願皇儲仁孝貞明,紹隆聖緒,至心稽首正真三寶;六願諸王兄弟、文武職僚,奉上盡誠,安人用道,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七願天下太平,兵戈止息,至心稽首正真三寶;八願師尊父母,亡者生天,見存安樂,至心稽首正真三寶;九願眾等慧業日新,智燈無盡,至心稽首正真三寶;十願十方施主,凡厥有緣,俱捨苦

  因,咸登道岸,至心稽首正真三寶;十一願法界威靈、金剛力士,用道神通,攝邪歸正,至心稽首正真三寶;十二願三塗五苦、法界眾生,並出欲纏,同昇福岸,至心稽首正真三寶。

  詠學仙頌

  學仙行為急,奉戒制情心。虛夷正氣居,仙聖自相尋。若不信法言,胡為棲山林。

  科曰:凡朝,依此儀。違,奪筭一千二百。

  中齋儀

  時至澡漱,供養悉如法,唱人各恭敬。

  至心稽首太上无極大道,至心稽首三十六部尊經,至心稽首玄中大法師。

  行道行香,一切眾官誦無上尊,行香。頌曰:

  道以齋為先,勤行登金闕。故設大法橋,普度諸人物。宿世恩德報,道心超然發。身飛昇玄都,七祖咸解脫。

  至心稽首太上三尊、十方眾聖。

  齋官長跪,歎道功德。

  原夫无色之己,示妙色於人間;无身之身,見真身於象外。故能形分百萬,變化无窮,影散億千,隨迎莫測。由是慈周法界,則劫劫度人;德被塵沙,乃方方教化。或遊行八十一國,化被西戎;或在世九百餘年,導玆中夏。普使人天悟道二長登解脫之門,生死歸真,並出輪迴之浪。然後神凝金闕,獨為萬聖之宗;體妙瓊都,高步九清之上。是知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巍巍最尊,惟吾大道。今日齋官某甲為某事,修營妙供,以薦微誠,歸命十方,虔心三寶。當願神通自在,俯念眾生;妙應無邊,仰垂慈澤。即使飛天下降,示罪福之科;妙行齊臨,按因緣之格。塵沙咎累,並乞消除;浩劫愆尤,皆蒙蕩滌。見在善根增長,共騫樹以同年;過去惡業消亡,等香林之受樂。憑玆勝福,普暨无窮,九幽絕悲痛`之魂,六趣罷輪迴之識,逮乎凡諸品彙,普是含靈,俱超愛欲之河,並陸逍遙之岸。

  願齋官七世父母,神生淨土,勝報無窮,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齋官宅舍安寧,闔門和睦,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齋官子孫昌熾,世出賢明,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齋官罪累蕩除,福慧圓滿,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天下太平,萬姓安樂,至心稽首正真三寶;願一切眾生,兔離諸苦,同入正真,至心稽首得道眾聖。

  平坐如法,施食咒願曰:此受食咒。

  一切作福田,施食最為先。見世受快樂,過去得生天。當來居淨土,衣食常自然。是故今供養,普獻於諸天。食遍,齊拱手咒曰:

  香廚妙供,上獻天尊,中獻真聖,下及眾生,普同飽滿,福流齋官,如水歸海。

  食訖,施食懺食曰:上啟十方天尊,敬白見前。大眾弟子今日所營齋供,或恐手觸不淨,衣服不淨,器物不淨,米麥不淨,事事種種,多不如法。願三寶弘慈,布施歡喜,殘有供具,迴施一切。當願施者得福,食者無罪。

  齋官捻香,供養如法,唱讚詠如法。

  為諸來生,作善因緣。如蒙開悟,仰受聖恩。

  次齋官持淨施,云布施咒,願上啟十方三寶,一切真聖,齋官某甲為某事,設齋已訖,猶恐功德未圓,更捨淨財,迴施三寶。當願布施已後,七祖生天,見存快樂,世世生生,得福無量。

  次唱持念,人各恭敬,至心稽首太上三尊、十方眾聖。願齋官百福裝嚴,萬善歸集,至心稽首正真三寶。

  以此設齋功德,資被群生,離苦解脫,至心稽首禮得道眾聖。

  科曰:凡一中齋,依此儀。違,奪筭一千六百。

  中會儀

  入道戶,咒漱、捻香、叩齒,並如行道法。發鑪咒曰:

  无上三天玄元始氣,太上老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各三十六人,出關啟此間土地里域真官正神。今故燒香,願得太上十方正真妙氣,降注臣身中,令所啟速達徑詣至真无極道前。

  稱名位

  太上靈寶洞玄法師某嶽真人某,上啟,太上无極大道、至真无上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二界官屬、一切威靈,今故燒香,願以是功德,歸流某家,九玄七祖,見前人口,乞丐原赦,前生今身,一切所犯,元逆醜惡,兆罪億過,悉乞除蕩。即願亡者,上生天堂,衣飯自然,見存災消禍滅,長居福慶善緣之中,門戶清貴,子孫昌熾,世世享祚,萬願從心。今故燒香,克獲感通,徑至无極道前。

  至心稽首東方无極太上靈寶天尊,十方同。次南,次西,次北,次東北,次東南,次西南,次西北,次上方,次下方。

  誦三契頌。

  至心稽首太上无極大道,至心稽首三十六部尊經,至心稽首玄中大法師。

  重稱名位。

  太上洞玄靈寶法師某嶽真人某,上啟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上相上宰、四司五帝、三界官屬、一切真靈,某等今故捻香,願為某懺謝無量劫來至于今日,生死宿罪重過,或違天犯地,輕慢三寶,殺害眾生,罵詈咒詛,嫉妬怪貪,邪婬放蕩,愚癡竊盜,口是心非,三業六根,罪愆無量。因今首謝,並乞消除,願亡者生天,見存安樂,子孫昌熾,福慶自然。暨乎天下地上,五苦三塗,咸出幽牢,俱蒙惠潤,凡諸有識,並入道場。謹啟,二上香,復鑪咒曰: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侍香諸靈官,當令此問朝會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靈,眾真交會,集在香火案前。十方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奏臣向來一咸啟,徑至无極道前。

  旋行,頌出。

  道以齋為先,勤行登金闕。故設大法橋,普度諸人物。宿世恩德報,道心超然發。身飛昇玄都,七祖咸解脫。

  科曰:凡中會,依此儀。違,奪筭一千六百。

  度人儀

  齋時未至,應度人列階下,西面辭父母,謝九玄,合十二拜。次北面拜天子,四拜。所以者,冠帶天尊法服,更不復拜父母、國君故也,於此入道之際,須辭謝耳。既訖,拱手端身,北向三歸三寶三禮。

  至心歸身太上无極大道,至心歸神三十六部尊經,至心歸命玄中大法師。迴面西禮監度三師,各三拜訖,便長跪。先保舉師為著法裙,次監度師為著雲袖,次度師為著法帔。然後便為戴法冠畢,退禮三師,三拜,北面執簡端立,師面東平立,誦智慧三首。其詞曰:

  智慧起本无,朗朗超十方。結空峙玄霄,諸天挹流芳。其妙難思議,虛感真實通。有有竟不有,无无无不容。

  智慧恒觀身,學道之所先。眇眇入玄津,自然錄我神。天尊常擁護,魔王為保言。晃晃金剛軀,迢迢太上清。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聖所崇受。汎此不死舟,獎欻濟大有。當此說戒時,諸天並稽首。

  每至首終,齊唱善禮,一拜總訖,迴身禮十方,從北始,至心歸命北方无極太上靈寶天尊,十方同。次東,次南,次西,次東南,次東北,次西南,次西北,次上方,次下方。次退,居東面西。師西面東向,為說十戒。新度人皆稱名受。

  天尊言:善男子、善女子,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何,受我十戒,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於是不退,可得超凌三界,得為上清真人。汝當伏受,諦聽在心。

  一者不殺,當念眾生;二者不婬,妄行邪念;三者不盜,取非義財;四者不欺,善惡,反論;五者不醉,常思淨行;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十者付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天尊言: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願為一切,慊慊尊教,不敢中

  怠,寧守善而死,不為惡而生,於此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惡,長齋奉戒,自得度世。新度人禮師三拜,北向禮三尊三拜。

  誦奉戒頌,其詞曰:

  道為无心宗,一切作福田。立功無定主,本願各由人。虛己應眾生,注心莫不均。大聖弘至教,亦由雨降天。高陵靡不周,常卑故成淵。海為百川王,是能合龍鱗。萬劫保智用,豈但在厥年。奉戒不暫虧,世世善結緣。精思念大乘,會當體道真。

  科曰:凡度人,依此儀。違,奪筭一千二百。

  科曰:凡八儀,道士、女冠,行事所要,指擿時須,集成此卷,當依而奉之。違,四司考魂,不復名上道科,奪筭二千四百。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六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