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年譜

  經名:七真年譜。一卷。元李道謙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七真年譜

  門下夷山李道謙編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陽祖師生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按北平王粹所撰傳云:全真祖師王嘉字知明,號重腸子,京兆咸陽人。世以貲產著姓,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其母感異夢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自稚不群,既長,美鬚眉,軀榦雄偉,志個儻,不拘小節。弱冠修進士業,系京兆學籍,善於屬文,才思敏捷,嘗解試一路之士。然頗喜弓馬,金天眷初乃慨然應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後入道,改稱今名字焉,仍以害風自呼之。

  政和三年癸巳,重陽祖師二歲。

  政和四年甲午,重陽祖師三歲。

  政和五年乙未,重陽祖師四歲。

  政和六年丙申,重陽祖師五歲。

  政和七年丁酉,重陽祖師六歲。

  重和元年戊戌,重陽祖師七歲。

  宣和元年己亥,重陽祖師八歲。此年正月初五日,清淨孫仙姑生於寧海州。

  宣和二年庚子,重陽祖師九歲。

  宣和三年辛丑,重陽祖師十歲。

  宣和四年壬寅,重陽祖師年十一。

  宣和五年癸卯,重陽祖師年十二。是年三月初一日,長真譚真人生於寧海州,始名玉,字伯玉。五月二十日,丹陽馬真人生於寧海今之降仙坊。按傳;初名從義,字宜甫,本關中扶風人,五代兵亂,遷海上。

  宣和六年甲辰,重陽祖師年十三。

  宣和七年乙巳,重陽祖師年十四。

  欽宗靖康元年丙午,重陽祖師年十五。

  金太宗天會五年丁未,重陽祖師年十六。

  天會六年戊申,重陽祖師年十七。其年長真真人六歲。按密國公撰真人碑云:六歲因戲墮於井,人急下救之,見公安坐水上,隨挈而出。

  天會七年己酉,重陽祖師年十八。

  天會八年庚戌,重陽祖師年十九。

  天會九年辛亥,重陽祖師年二十。

  天會十年壬子,重陽祖師年二十一。

  天會十一年癸丑,重陽祖師年二十二。

  天會十二年甲寅,重陽祖師年二十三。

  天會十三年乙卯,重陽祖師年二十四。

  天會十四年丙辰,重陽祖師年二十五。

  天會十五年丁巳,重陽祖師年二十六。此年長真真人年十五,密國公作真人碑云:公十有五歲而志于學,其《葡萄篇》已膾炙人口。

  天眷元年戊午,重陽祖師年二十七。按傳:天眷初應試武舉,易名世雄,字德威。

  天眷二年已未,重陽祖師年二十八。

  天眷三年庚申、重陽祖師年二十九。正月初三日,廣寧郝真人生於寧海州,初名昇,字財未聞也。

  皇統元年辛酉,重陽祖師年三十。

  皇統二年壬戌,重陽祖師年三十一。其年三月十八日,玉陽王真人生於寧海州。

  皇統三年癸亥,重陽祖師年三十二。

  皇統四年甲子,重陽祖師年三十三。

  皇統五年乙丑,重陽祖師年三十四。

  皇統六年丙寅,重陽祖師年三十五。

  皇統七年丁卯,重陽祖師年三十六。七月十二日,長生劉真人生於東萊之武官莊。

  皇統八年戊辰,重陽祖師年三十七。是年正月十九日,長春丘真人生於登州棲霞縣之濱都。玉陽真人年七歲,按真人《雲光集》自序云:余七歲遇束華帝君於空中,警覺不令昏昧。

  海陵天德元年己巳,重陽祖師年三十八。

  天德二年庚午,重陽祖師年三十九。

  天德三年辛未,重陽祖師年四十。

  天德四年壬申,重陽祖師年四十一。

  貞元元年癸酉,重陽祖師年四十二。

  貞元二年甲戌,重陽祖師年四十三。

  貞元三年乙亥,重陽祖師年四十四。

  正隆元年丙子,重陽祖師年四十五。

  正隆二年丁丑,重陽祖師年四十六。

  正隆三年戊寅,重陽祖師年四十七。

  正隆四年己卯,重陽祖師年四十八。此年六月望日,師飲酒於終南甘河鎮,會二仙人被髮披氈,而年貌同一,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以口訣。故師《遇真》詩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其所遇者,純陽呂真君也。

  正隆五年庚辰,重陽祖師年四十九。中秋日,師於醴泉縣再遇真仙傳祕語五篇,且曰:速去束海,投譚捉馬。已而真仙忽失所在。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重陽祖師年五十。於終南南時村鑿壙丈餘,封高數尺,以活死人目之,坐於墓中。又於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問其故,答曰: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耳。

  大定二年壬午,重陽祖師年五十一。是年坐活死人墓中。

  大定三年癸未,重陽祖師年五十二。秋,填活死人墓,遷劉蔣村,結茅與玉蟾和公、靈陽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陽萬壽宮也。

  大定四年甲申,重陽祖師年五十三。師《全真集》自序云:余嘗從甘河擁酒一葫欲歸庵,道逢一先生叫云:害風肯與我酒喫否。余與之,先生一引而盡,卻令余以葫取河水。余取得水授與先生,先生復授余,令余飲之,乃仙酣車。又曰:子識劉海蟾否。余曰:但嘗見畫像耳。先生笑之而去。

  大定五年乙酉,重陽祖師年五十四。是年於終南上清太平宮壁上書云:害風害風舊病發,壽命不過五十八。兩箇先生庾定來,一.靈真性成搜刷。

  大定六年丙戌,重陽祖師年五十五。是歲於長安灤村呂道人庵壁書云:地肺重陽子,呼為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心同。此年長春真人年一十九,棄俗入道,居崑箭山。

  大定七年丁亥,重陽祖師年五十六。於四月二十六日將劉蔣村茅庵自焚之,婆娑舞於火邊。人問,答:茅庵燒了事休休,次有人人卻要修。是日宿甘河鎮,辭眾日:余東海捉馬去。五月過北郁山上清宮,題其壁云:丘譚王風捉馬劉,崑崙頂上打玉毬。你還般在寰海內,贏得三千八百籌。至今石刻猶在。閏七月十八日,抵寧海州,會丹陽真人洎高巨才,邀師於范明叔怡老亭。九月,長春真人自崑箭山來謁祖師于全真庵,請為弟子,祖師訓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仍贈之以詩。祖師又於廣寧真人卦肆前背坐感發之,廣寧從至朝元觀,祖師授以口訣及以二詞付之。祖師於十月一日就丹陽宅內,鎖門居環,百日為期,約五日一食,化丹陽夫婦。是冬,長真真人就環內出家,祖師訓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時四十五歲矣。

  大定八年戊子,重陽祖師年五十七。正月初十日出環,分梨十化畢。二月初八,丹陽真人出家,祖師訓名釭,字玄寶,號丹陽子,時年四十六。是日玉陽真人自牛仙山來,願為門弟子,祖師訓名處一,時年二十七。二月晦日,祖師挈丹陽、長真、長春、玉陽入崑箭山石門口開煙霞洞居之。三月,廣寧真人來崑箭山出家,祖師訓名璘,號恬然子,時二十九歲。八月,祖師挈五真人自煙霞洞遷居文登縣姜實庵,立七寶會。

  大定九年己丑,重陽祖師年五十八。春,玉陽真人辭祖師,隱居查山。四月,祖師引丹陽、長真、長春、廣寧遷居寧海州金蓮堂。途中至龍泉,以所執傘柄內盛介陽子號,乘風而起,至查山玉陽公前墮地,蓋賜公之號也。重午日,孫仙姑詣金蓮堂出家,祖師訓名不二,號清今散人,時年五十一。六月,廣寧真人辭祖師,亦居查山。八月,祖師立金蓮會。九月,詣登州福山縣,立三光會,於蓬萊立玉華會。是月,祖師領丹易、長真、長春西至萊州,化長生真人出家,訓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時年二十三。十月,於掖縣立平等會。是月挈四子至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

  大定十年庚寅,重陽祖師於正月初四日召丹陽、長真、長春立於榻下,時長生遁去,曰: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吾今赴師真之約耳。丹陽請留頌,師曰:吾已書於長安灤村呂仙庵矣,今口授汝。言訖而逝。是年閏五月,於正月十一日始立春,是止五十八歲矣。四子盡禮,權座于孟宗獻之花圃。既而丹陽真人率三友入關,謁和、李二真人于終南太平宮。會史處厚于京兆,劉通微、嚴處常于終南。二真人乃祖師之友,三子亦祖師之弟子也。

  大定十一年辛卯,丹陽真人年四十九。是年與三友居劉蔣祖庵,修治葬所。十月,廣寧真人入關,乞食于京兆府。

  大定十二年壬辰,丹陽真人年五十。春,於長安化自然錢,率三友復往汴梁,遷祖師仙柩西歸,葬于劉蔣村祖庵。九月,廣寧真人西遊岐山,偶得名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

  大定十三年癸巳,丹陽真人年五十一。是年四師劉蔣居喪守墳。六月,廣寧真人度大慶關東歸。

  大定十四年甲午,丹陽真人年五十二。二月,慶寧真人至真定,默坐于朝天門外。八月,丹陽、長真、長生、長春於鄂縣秦渡鎮真武廟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陽罰貧,長真國是,長生闕志,長春國閒,翼旦乃別。丹陽劉蔣居環,長真居洛陽朝元宮,長生居洛陽市土地廟,長春西入繙溪。事見《金玉集》。

  大定十五年乙未,丹陽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真真人乞食於磁州二祖鎮,遇一妄人歐落二齒,市人共怒之,欲明於官,真人吐之而去。二月,廣寧真人坐沃州石橋下。夏,清摩散人入關,致祭祖庭,既而出關,居洛陽風仙姑洞。

  大定十六年丙申,丹陽真人年五十四。長真真人此歲游歷治州,居白家灘。六月中,廣寧真人夜夢神人復授《易》之大義,既寤,明朝揮三十三圖,事見《太古集》。

  大定十七年丁酉,丹陽真人五十五。長真真人行化於高唐縣,與荼肆昊六書龜蛇字,曰:可置之壁問,以鎮火災。是年縣城大火,唯荼肆乃免。

  大定十八年戊戌,丹陽真人年五十六。於八月一日劉蔣出環,西游隴山華亭行化。長生真人是年遷洛城東北雲溪洞居之,門徒日集,鑿三井洞。

  大定十九年己亥,丹陽真人年五十七。二月十五日,於華亭縣挈李大乘同居環百日,至八月遷隴州佑德觀,居環十一月,十八日出環,宿勾兜堡,化解元李子和出家。長真真人游歷衛州,獲嘉縣府君廟居之。

  大定二十年庚子,丹陽真人年五十八。是年春,京兆章臺街趙蓬萊施宅為庵,請真人居環。八月二十四日,長安僚庶請祈雨,真人作詩,期以二十五日,雨足,至期果應。見《金玉集》。長真真人西游同州,居西里庵。長春真人自墦溪遷居隴州龍門山。

  大定二十一年辛丑,丹陽真人年五十九。四月初,於鄂縣劉蔣村張朝散竹園庵內居環,中元日作黃錄醮罷,復歸祖庵。長真真人居華陰縣純陽洞,長生真人東歸萊州。

  大定二十二年壬寅,丹陽真人年六十。此年四月東歸寧海,十二月行化文登,漁戶焚網者甚眾。初八日,海市見于南海之上,士人以詩慶之。長生真人居武官建庵,往《道德》、《黃庭》等經。秋,玉陽真人來寧海謁丹陽真人,同宿於金蓮堂。廣寧真人居真定府,陞堂演道,聽眾常數百人。十二月二十九日,清爭孫仙姑升仙于洛陽,年六十四矣。

  大定二十三年癸卯,丹陽真人年六十一。四月行化芝陽,下元日文登作醮,祖師現於空際白龜之上。丹陽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於萊陽縣遊仙宮,長生、玉陽二真人同主葬事,守墳百日,各歸其隱所。

  大定二十四年甲辰,長真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正月十八日,長生真人於昌陽縣姜守爭家作醮,巳,午問重陽祖師雲冠絳服,丹陽真人三髻,現於空際綵雲之上。五月早,登郡太守請長生真人祈雨,海市現於竹島。明日,丹陽真人現於應仙橋之西北,是日雨足。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長真真人年六十三。是歲四月初一日升仙於洛陽朝元宮,其暢道接物詩詞,目曰《水雲集》,行于世。

  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長生真人年四十。冬,長春真人下龍門山,居終南祖庵。

  大定二十七年丁未,長生真人年四十一。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陽真人奉詔至燕,帝問延生之理,師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無為,治天下之本。上待以方外之禮。

  大定二十八年戊申,長生真人年四十二。此年二月,長春真人奉韶至闕下,十一日聖旨令主萬春節醮,蒙賜巾袍。四月,劫居宮庵。五月十八日,召見於長松島。七月,應制進詞五首,中秋得旨還終南山,是月,玉陽真人亦得旨還山。十二月,上弗豫,遣使復召玉陽真人,真人謂使者曰:恐不及再睹天顏矣。

  大定二十九年己酉,長生真人年四十三。正月初三日,玉陽真人至都,嗣君命真人為先帝主醮而歸。

  章宗明昌元年庚戌,長生真人年四十四。重午日,萊陽縣劉植請玉陽真人齋,且以無嗣告於師,師曰:公富而好禮,未應絕也。為寫四四應真四字,明年四月十四而生子,來乞名,師曰:吾已與名應真矣,今日純陽真君降世辰也。

  明昌二年辛亥,長生真人年四十五。是歲十月,長春真人東歸棲霞,住太虛觀。

  明昌三年壬子,長生真人年四十六。冬十月,長春真人芝陽洞作醮。

  明昌四年癸丑,長生真人年四十七。

  明昌五年甲寅,長生真人年四十八。秋九月,長春真人福山縣醮,天門開,瑞鶴現,有詩見《墦溪集》。

  明昌六年乙卯,長生真人年四十九。

  承安元年丙辰,長生真人年五十。

  承安二年丁巳,長生真人年五十一。六月,玉陽真人被召,七月初三日見於便殿賜坐,帝問以養生之道,抵暮方歸。翼日,賜體玄大師號及紫衣,勸賜燕都修真、崇福二觀,俾真人任便居之,月給齋錢二百繈。冬,長生真人奉召赴闕,帝問以至道,師曰:至道之要,寡嗜慾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帝曰:先生廣成子之言乎。勁近侍館穀于天長觀。

  承安三年戊午,長生真人年五十二。應對悉合上意,三月得旨還山,劫賜觀額五道,曰靈虛,曰太微,曰龍翔,曰集仙,日妙真,令立觀度人。玉陽真人猶居都下。春,終南呂庵主至都,師為請祖庵為靈虛觀,以劫牒付呂,俾知觀事,仍以詩送行。夏,師得旨東歸侍親。

  承安四年己未,長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長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長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遊廣陵,著《天道罪福論》。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有詩見《雲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長生真人年五十六。濱州作醮,有瓊葩玉樹之瑞,有詩見《盤陽集》。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長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於武官靈虛觀。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臨壇度道士千餘人。

  泰和四年甲子,長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長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萊州醮,有瑞鶴綵雲現,有詞見《墦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長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長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經二藏,一驛送棲霞太虛觀,一驛送聖水玉虛觀。

  泰和八年戊辰,長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長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游鼇山,有詩二十首。玉陽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應孛木魯參政之請也,居華陽觀。是時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霑足矣。至日果應。

  大元庚午,長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陽真人薊州玉田縣醮畢,謂眾曰:北方道氣將回,空中有神明往來,刀劍擊觸之象,莫非生靈將受苦耶。

  大元辛未,長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東海召至燕都,及游德興琅山,俱有詩,見《嗚道集》。

  壬申,長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廣寧真人升仙于寧海州先天觀,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長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長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游崑箭煙霞洞,有詩。

  乙亥長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長春真人年六十九。時居登州,金主命東平監軍王庭玉責詔召師歸汴京,師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也。乃不起。

  丁丑,長春真人年七十。玉陽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於聖水玉虛觀,時七十六歲矣。

  戊寅,長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長春真人年七十二。居萊州昊天觀。是時齊魯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師,不起,州牧謝曰:師居此,我輩誠有所依。師曰:吾之出處,非若輩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是年五月,太祖聖武皇帝自奈蠻國遣近侍劉仲祿持韶召師,十二月仲祿至萊州。

  庚辰,長春真人年七+1二。正月自萊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請作醮於太極宮,五月至德興府,寓龍陽觀,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觀。

  辛巳,長春真人年七十四。是年五月朔抵陸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棲霞觀,中秋日抵金山,遇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詩,見《嗚道集》。

  壬午,長春真人年七十五。春三月過鐵門,達于行在,上設二帳於御喔之東以居之,時問以至道,師大略對以節欲保躬,天道好生惡殺,治尚無為清靜之理。上悅,乃命左史書諸策。其詳見《慶會錄》、《西游記》。

  癸未,長春真人年七十六。是歲三月七日得旨東還,賜號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門,大小事務一聽神仙處置,他人無得干預,宮觀差役盡行鐲兔,所在官司常切衛護。六月抵豐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長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縉山秋陽觀,三月燕京官僚請住太極宮,是月仙仗入燕都。

  乙酉,長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熒惑犯尾宿,主燕地災,宣撫王楫請師作醮禳之,醮竟熒惑乃退數舍矣。

  丙戌,長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請師作醮,雨隨時霑足,在都名儒皆有詩賀之。

  丁亥,長春真人年八十。夏大旱,在京士庶禱師作醮,師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輩來請,所謂好事不約而同也。仍云當備二醮,以五月初一日為祈雨,三日為賀雨醮。後皆如師言。是月得旨,改太極宮為長春宮。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於師,師笑曰:山摧水枯,吾將與之俱乎。七月四日,師謂門人曰:昔丹陽嘗授記於予云:吾歿之後,教門大興,四方往往化為道鄉,道院皆勸賜名額,又當住持大宮觀,仍有使者佩符乘傳幹教門事,此汝功成名遂歸休之時也。今丹陽師之言一一皆驗,吾歸無憾焉。九日登寶玄堂,留頌而逝。

  後序

  古人之有年譜,尚矣,所以著出處之實,使後世得以考觀者焉。我玄門之七真,身雖游乎方外,道實滿于人問。當國朝革命之際,其救世及物之功不為不腆,故封龍李翰長敬齋云:七真之救世也,真吋上帝之心也。上帝之愛民也,真藉七真之教也。不然,何為天生聖皇出,寧四海。天生長春,左右大命,相與聚精會神,同始共終哉。觀此自可見矣。僕因焚誦之暇,不揆狂斐,褊考師真文集及諸家所撰傳記,起重陽祖師降世之歲,訖長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問出處事跡,詳節編次,通為一譜。其或一二傳記所載與各師真文集不相同者,捨傳記而取文集也,蓋文集紀錄之真,傳記有所未詳也。嗚呼,七真始終之大槃具矣,若夫師真之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之妙,固不得以盡筆舌形容之,今之紀者,但取其修真立教之邊,姑此啟諸童蒙,俾於向上諸師知所宗本,非敢以漬我同志者也。至元辛未歲中元日天樂道人李道謙書于終南祖庭之筠溪道院。

  七真年譜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