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註

  經名:黃帝陰符經註。金元間道士侯善淵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黃帝陰符經註序

  大道無方,窮之彌遠;至真不宰,測之彌深。玄微眾妙,孰可期之?曰《黃帝陰符經》焉,陰者,內著陰靈之性;符者,外契純一之真。至真則上通三要之正,其正則下伏九竅之邪。然則死生之理,其機在目。曰不為聾瞽,故得觀天之道,神明出焉,是謂執天之行,爰夫經義者,聖功必盡於此矣。

  黃帝陰符經註

  陰符者,性合純一之道也。

  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淵註

  觀天之道,

  神變適清陽之炁者是也。

  執天之行,盡矣。

  德與天通,其機盡於此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行不順,必賊其命;五神通眐,之者自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天之五賊,本在於心,心通五神,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

  靈樞運變,如挈天地之機也。

  萬化生乎身。

  萬神通化,體道為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人心與天性同德,故為心之機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道无為,獨立不改;人道相通,以定其心。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

  龍蛇亦受天地之性,起陸者,施天地生殺之機也。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人行誅戮,天覆地反,故天人合發其機也。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人性與天性契同,善惡變化,无不定其基址。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巧拙之性皆從道化,无不伏藏其理。

  九竅之邪,

  耳不聰而目不明,精之妄施,焉得其正乎?

  在乎三要,

  一者太始之元,二者遍昱之通,三者胎光之凝。三一之政,是謂至道之要也。

  可以動靜。

  靜則大道寂然无心,動則神用感而通玄。

  火生於木,禍發必剋。

  木中隱火,禍發則灰燼其形;人之有性,无明則自喪其真。

  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治身不正,其神散亡。

  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知存亡,不失其正,則善養元神,上合虛无之道,是謂聖人之德也。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生因天之生,死因天之殺,生殺之機,本道之至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

  物盜天地,所從其化。

  萬物,人之盜。

  人盜萬物,所計其生。

  人,萬物之盜。

  物極自反,復盜於人。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遞互相盜,自合其宜;天地人倫,自安其分。

  故曰:食其時,

  故神用不失其節也。

  百骸理。動其機,萬化鞍。

  百關之正,動合其機;一真通變,萬化自安。

  人知其神

  祈於外化,背失正宗。

  而神,不知

  本真實有,日用不知。

  不神所以神也。

  非為外聖,自己天真。

  日月有數,

  躔度依時,明而合數。

  大小有定。

  至神通道,定合其宜。

  聖功生焉。

  元神顯化,至道生焉。

  神明出焉。

  目无疵病,身外有身。

  其道機也,

  神明出化,乃盜天地之機也。

  天下莫不見,

  率化之性皆明,至道之中矣。

  莫能知。

  日用而不悟其理也。

  君子得之固窮,

  君子悟之,固親其理。

  小人得之輕命。

  小人悟之,不專其理,背理頤生,自輕其命矣。

  瞽者善聽,

  神光不明,善諳其聰

  聾者善視。

  塞耳不聰,善眐其明。

  絕利一源,

  不貪外貨,專守一源之道。

  用師十倍;

  守一无雜,師資十倍之功。

  三反晝夜,

  神明象帝,至道相通;三一混元,晝夜不失其正。

  用師萬倍。

  三一晝夜無虧,師資萬倍之功也。

  心生於物,

  見物情遷,神不居妙。

  死於物,

  心有所著,轉於生死。

  機在目。

  目為五神之戶牖,開闔有生死之機。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天施惠愛,不以仁恩;物之從化,而大恩生矣。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怒雲暴風,无不蠢然,承天地大恩而生矣。

  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天施惠愛,物性至樂有餘,靜則靜安常道之中,廉則廉用神變之至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之玄德无私,故能成其私者,无用不在於此,故能至其公矣。

  禽之制在炁。

  神真羽化承天地正炁者哉?

  生者,死之根。

  入生之死,迺出死之生也。

  死者,生之根。

  入死之生,迺出生之死也。

  恩生於害,

  道施恩德,物性為害,害及恩生,則福兮禍所伏。

  害生於恩。

  物性從化,承德之恩,恩及害生,則禍兮福所倚。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

  以,用也,文,善美也。若人用天地善美之理,理,猶正也。正達无為,妙通玄化,從凡入聖,是謂至真。

  我以時物文理哲。

  叡執者以用時物,善正其哲,哲猶智也,然聖用時物焉,入其機,未嘗至於聖矣。

  人以虞愚,我以不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黃帝陰符經註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