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集玄秘要

  經名: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純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註讀周易參同契

  推明火候之大本。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極致之謂。丹者,至圓之謂。大顛云:還識這箇○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圓。聖師云: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鍊作團。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謂也。法乾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運兮五行分。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坤運行而生五行,即身心運動五炁具也。

  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

  祖師云:五行順行,法界火坑。所謂五行運動而生萬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屬生滅法也。

  五行逆兮,丹體長靈長存。

  祖師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所謂逆行者,攢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不壞也。

  一自虛无兆質,

  老子云:道生一。虛无自然之謂者,道自虛元生一炁,即人之虛化神也。

  兩儀因一開根。

  老子云:一生二。一炁判而兩儀立焉,即人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離二體,

  邵子云:二分為四。《易》云:兩儀生四象。即人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為祖孫。

  《易》云:四象生八卦。所謂祖孫者,乾坤生六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諸卦,孫也。達者返窮諸己,自得之也。

  萬象生乎變動,

  八卦變動,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動,諸緣萬慮生也。

  吉凶悔吝玆紛。

  周子云: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噫,吉一而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變動而生也。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无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為情識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鮮矣。

  聖人能究本源。

  聖人仰觀俯察,究本推源,體天立極,設象垂辭,《易》之書自此作矣。

  顧易道妙盡〔造〕化之體用,

  《易》之為書,盡造化之體用也。通天下之變,定天下之事,極廣大,盡精微,故曰《周易》。

  遂托象於斯文。

  《易》之道廣大悉備,以之學佛則佛,以之學仙則仙,以之修齊治平則修齊治平。故魏伯陽托象於丹道《參同契》也。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陰陽交際之要津也。泰卦三陽升,當此之時宜防危。否卦三陰降,當此之時宜固守。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後六日為屯,六日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巳為屯,午至亥為蒙;以身言之,天癸纔生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離為男女水火,

  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坎離交,則水火既濟也。平叔云: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裹陰。

  震兌乃龍虎魄魂。

  震為龍為魂,兌為虎為魄。總而言之,性情也。祖師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此之謂也。

  守中則黃裳元吉,

  守中則無過、不及也。退符之時,至坤六五守中行下,則无過、不及之患,故曰黃裳元吉。

  遇亢則无位而尊。

  亢謂乾上九,亢龍有悔也。進火至上九,要識持盈,不識持盈,前功俱廢。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

  既、未,火候周也。周而復始,故曰慎萬物之終始。

  復媾昭二炁之歸奔。

  乾坤為八卦之門,復、媾為六十四卦之二炁。往來无窮无息,造化成焉。

  月虧盈,應精神之衰盛;

  月盈虧,表抽添加减之則。

  日出沒,合榮衛之寒溫。

  日出沒,表運養調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藥須烏兔之類是也。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種種異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當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猶設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猶當求其意。

  悟其言則象須捐。

  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達者惟簡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簡,達者推而行之,易簡之理得矣。

  迷者愈煩愈難。

  苟或執象安爐,按圖索駿,愈煩愈難,終身無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讀《參同契》不在乎泥象執文。

  修真高士讀《參同契》者,當咀味求玄,必得之也。執文泥象,奚益者哉。

  太極圖解

  无極而太極,

  ○,虛无自然之謂也。始於无始,名於无名,亦无言說,因說不得,強名曰○。聖人有以示天下後世,泝流求源,不忘其本,故立象垂辭,字之曰無極而太極。是謂莫知其極而極,非私意揣度可知也。亦非謂太極之先,又有无極也。太極本无極也。達者但於而字上着意,自然見之也。釋氏所謂歷劫之先明妙本,即此意也。老子所謂象帝之先,亦謂此也。大顛云:還識這箇○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明,收來小者无內,放開大者无外。此非太極之妙乎。返窮諸己,无極而太極,即虛化神也。物之大者,終有邊際。惟神之大,周流无方,化成天地,無有加焉?由其妙有難量,故字之曰神。神也者,其无極之真乎。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復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者太極之變也。太極未判,動靜之理已存;二炁肇分,動靜之機始發。太極動而生陽,太極變動也。動而復靜,陽變陰也。靜而生陰,靜而復動,陰變陽也。互為其根者,陰錯陽而陽錯陰也。一動一靜,分陰分陽,清升濁淪,二炁判矣。清而升者曰天,濁而降者曰地。天動地靜,二炁運行,變化之進,不可扮也。老子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此謂玄牝闔闢,而生天生地,玄牝即陰陽動靜之機也。反窮諸己,則知虛化神。有神則有感,神感動而生炁,即動而生陽也。炁聚而生精,即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也。精化而有形,即靜極而復動也。靜炁相生,性命立,身心判矣。炁運乎心,天道所以行也。精主乎身,地道所以立也。是知身心即兩儀也。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也。

  者兩儀之變也。兩者二也。不言二而言兩者,何也?兩者,配合之謂也。合則有感,感則變通也。陽變陰合,陰陽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數也。五行運化,機緘不已,四時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臟生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於腎也。地二生火,神藏於心也。天三生木,魂藏於肝也。地四生金,魄藏於肺也。天五生土,意藏於脾也。五行運動,而四端發矣。達是理者,則能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无極也。

  天一、天三、天五,陽數也。地二、地四,陰數也。故曰五行一陰陽也。陽者太極之動,陰者太極之靜,動靜不二則返本,故陰陽一太極也。返本則合乎元虛,故曰太極本无極也。修鍊之士,運炁迴還,周而復始,惟神不變。由其不變,故運化无窮。攢簇五行者,神也。會合陰陽者,亦神也。神本虛也。鍊精化炁,鍊炁化神,鍊神還虛,謂之返本還元。還元者,復歸於无極。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各一其性者,謂五行各具一太極也。五行生數,各以五數加之,即成數也。天一生水加五,地六成水也。地二生火加五,天七成火也。天三生木加五,地八成木也。地四生金加五,天九成金也。天五生土加五,地十成土也。是謂五行各具五行也。前文謂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者,言其體也。此謂五行各一其性者,言其用。言其體,則五行同一太極。言其用,則五行各具一太極也。言其體,反本還元也。言其用,設施之廣也。體者,逆數也。用者,順數也。逆數知其所始,順數知其所終。知始而不知終,則不能政廣大;知終而不知始,則不能盡精微。原其始則渾渾淪淪,合乎無極;推其終,則生生化化,運乎无窮。逆順相須,則始終不二;顯微无間,則性理融通。是謂體用兼而合道也。

  无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无極之真者,元神之妙應也。二五之精者,五行之妙合也。妙合而凝者,作成萬有也。大哉,无極之真也。先天之祖,太乙之根,三元之母,衆妙之尊,上下不變,古今常存。天得之,確然而定位;地得之,隤然而立形。乾定位而萬物資始,坤立形而萬物資生。至哉,二五之精也。非有非無,非濁非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妙乎无體,合乎无倫,天地由之而立位,日月由之而運行,一炁由之而融化,萬物由之而生成。人只知受天地之生,而不知受炁於无極之真;人只知立天地之中,而不知立形於二五之精。无極之精而不變神,不足以化無。二五之精不妙合炁,不足以變形。欲鍊其神,必先保真;欲固其形,必先保精。真精不泄,炁固神靈,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聖人之能事畢矣。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无窮焉。

  ○者人之極也。人之生也,得乾道則成男,得坤道則成女。以卦言之,乾初爻交坤成震,震為長男。坤初爻交乾成巽,巽為長女。乾中爻交坤成坎,坎為中男。坤中爻交乾成離,離為中女。乾上爻交坤成艮,艮為少男。坤上爻交乾成兌,兌為少女。六子者,乾坤之互體也。六子互交,六十四卦備矣。六十四卦變動无窮,萬物生生化化而无息也。以身言之,乾為首,坤為腹,天地定位也。離為目,坎為耳,水火不相射也。震為足,巽為手,雷風相薄也。艮為鼻,兌為口,山澤通炁也。此形體之八卦也。若以性情言之,乾坤,身心也;坎離,精神也;震兌,魂魄也;艮巽,意炁也。八卦成列,神行乎其中矣。有无交入,內外感動,諸緣萬慮自此出矣,非一身之萬物乎。《易·繫》云:天地綑縊,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正謂此也。天地生成運化不息,萬物生生化化而無窮也。○者萬物之太極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炁感動,善惡分而萬事出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位乎中。天地,萬物之父母。人於萬物最靈者,得其中和之正,故神與道渾渾淪淪,一而不離也。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即身心立,而神行乎其中矣。天人初不間,人自以為小,何也?蓋由不知其原也。推其本原,人之未生之先,抱養於太初,純純全全,未嘗須突離也。人之既生,炁變有形,形生炁聚神發知矣。本元靈覺之真,即无極之真也。五炁感動,真機妙應,發於外也。精感於耳謂之聽,地六成水也。神感於口謂之言,天七成火也。魂感於目謂之視,地八成木也。魄感於鼻謂之嗅,天九成金也。意感於身謂之動,地十成土也。真機一發邪正分,萬事自此出矣。若復有人收拾身心,消遣情識,聚五攢三,抱元守一,收視返聽,緘炁調息,外境勿令入,內境勿令出,一炁歸虛,潛神入寂,又豈有善惡之分也。至於抱二五之精,含太和之液,復无極之真,造虛无之域,是謂返本還元,歸根復命。玉蟾曰:父母未生以前,儘有无窮活路;身心不動之後,復有无極真機。其斯之謂歟。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聖人鈎深致遠,動必循理。理之在乎,天下莫能與之較。故進修德業,必先本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以中正仁義為本。故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立極設教也。中正者,不性也。仁義者,天性之發也。貫天充地斡運樞機,寂然不動,體物无違曰中。坦平驀直,柔順大方,安常主靜,應物无疆曰正。克已復禮,普濟博施,成全委曲,接物无私曰仁。出處語默,感應隨順,利己利人,與物无競曰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正也者,天下之至當也。仁也者,天下之大公也。義也者,天下之至和也。《文言》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物足以和義。是知仁義,進修德業之要也。中正者,窮理盡性之要也。中正仁義,包羅天地,揆叙萬類,以之修身則身修,以之治國則國治。周旋四海,經緯天地,巨細纖洪,無不具備。修進君子,誠能三反晝夜,用志不分,吾見其成道也易矣。

  而主於靜,立人極焉。

  所謂靜者,非不動,若以不動為靜,土石皆可聖也。《通書》云:動無靜物也。是謂動中之靜,真靜也。立冬後閉塞而成冬,謂靜也。日月星辰運行而不息,謂之不動可乎?冬至日閉關,示民以靜待動也。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變化之機也。靜極而動,天心可見矣。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是知萬物之本,莫貴乎靜,靜而又靜,神得其正,理所以窮,性所以盡,以至於命,超凡越聖。老子所謂清靜為天下正。《大學》云:定而後靜,人生以靜者,天性也。若復有人以靜立基,向平常踐履處,攝動心、除妄情、息正炁、養元精,自然於寂然不動中,感通於萬物也。急麼則靜亦靜,動亦靜,動而應物,其體常靜,是謂真靜。真靜久久則明妙,明妙而後瑩徹,瑩徹而後靈通。瑩徹靈通,十方无礙,是謂至清靜也。心清靜,則身清靜定矣。一身清靜,則多身清靜;多身清靜,則山河大地一切清靜;一切清靜,

  則天下將自正。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此之謂也。古聖人云:而主於靜,立人極焉。此聖人教人之功也。非觀復知化者,孰能及此。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聖人之於天下,猶天之於萬物也。故與天地齊德,日月齊明,四時合序,造化合機也。聖人體陰陽之運,達事物之理,先天也。君子法則聖人,奉順天時,後天也。先天者,天理自然不我違也。後天者,我弗敢違乎天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奉順天時,正心誠意而修之,故常吉。小人背理違義,肆情逐妄而悖之,枚常凶。修之之要,貴在順時,順時之要莫若靜。靜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合聖,合聖而後知先天之道,至是復矣。廣成子云:无視元聽,抱神而靜,神將自正;必靜叉清,无勞汝形,无搖汝精,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是知靜者,入聖之基也。聖哉周夫子,一言以蔽之,主於靜。其為萬世人天之師歟。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之乾坤也。是謂三才肇形,各具一天地也,各具一太極也,各有變化也。推原其始,則本同一太極也。反窮諸己,三才之道一身備矣。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心之神炁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身之精魄也。立人之道曰七與義,意之情性也。身心意定,三花聚而聖功成矣。

  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

  原其始,則萬物同出於一太極也;反其終,則萬物復歸於一太極也。反窮諸己,元炁乃身之始也。原乎元炁,先天而生,後天而存,周流六虛,彌滿八極,徹地通天,透金貫石,三才由之而立位。聖人體之而歸根復命,返性之初,恍惚之中,千和萬合,自然成真。一切有形,得之則生,失之則亡,卷之則藏於一毫端上,放之則充塞太虛之表,包括萬有,至大難量,原其所自,先乎覆載,混然成真,身之元也。由其始物,強名曰元炁。故身此身,因炁而有形,形變而有生,生變而有死。生者炁之聚,萬物出於機者也。死者炁之散,萬物入於機者也。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極動靜之機也。動必終於靜,出必終於反,生叉終於死,故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也。惟神莫測其始,莫知其終,歷千萬世而不變不易,无古无今,不生不滅。由其不變,故能運化生成,无休无息也。神也者,聖而不可知之者也。達是理者,靜坐而養神,安寢以養炁,冥情於寂,潜心於極,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在天下, 无時不變,无時不化,生生化化,而无無窮者,易之妙也。神无方,易无體,通天下之變者,易也。盡天下之變者,神也。《易·繫》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者,變化之始也。兩儀者,太極之變也。四象者,兩儀之變也。八卦者,四象之變也。吉凶者,八卦之變也。六十四卦,萬事萬理,一切有情,皆八卦之變。終也不變者,易也。由其不變,故變易无窮也。原其始也,一炁生萬有;反其終也,萬有歸一无。始終不變者,神也。由其不變,故能運化不息也。散一无於萬有者,神也。會萬有歸一无者,亦神也。神也易也,至矣大矣。

  全真集玄祕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