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福地總真集
經名:武當福地總真集。元劉道明編撰。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
武當總真集序
太極肇分,二儀始判。水火化生於一畫,風雷鼓舞於兩問。大塊結形,鍾為海嶽。氣通山澤,品物流形。野處穴居,人民淳朴。指物象以為號,紀雲烏以名官。故有有熊之稱、有巢之氏。武當並玄帝事實,有自來矣。玄帝聖蹤,備具仙傳。是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時,天地定位,應翼、翰、、角、亢分野。玄帝昇真之後,故曰: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因名焉。考之《圖經》,即上古麋九倫切地。謂人民樸野,安靜樂善,雖曰麋鹿,猶可安居。黃帝生於有熊之國,等矣三皇而次鋒水襄陵。禹平水土,封山肇州。春秋之季,析於豫雍之域。泰韓之交,漢屬南陽郡,又易漢中郡。魏屬南鄉郡,晉屬順陽郡,懷帝永嘉置始平郡。齊因之,又置齊興郡。梁為南始平郡。後魏改為武當郡。梁置興州,西魏為豐州,隋改為均州。又為淅陽郡、武當郡。唐宋復置均州。泉甘土肥,風物美秀。地靈人傑,神仙攸居。武當之集,古豈無之。山雖仰止,靈跡杳然。道統雖崇,變更數易。謂介乎金宋之問,百年之中三罹劫火。板既蕩於前日,事漸泯於後來。幸天道好還,車書混一,訛言頓掃,正道遂行。興復前規,無文不立。予也覃懷末裔,荊門鄙夫,叩嗣法源,嘗籍賢館。欣逢治化,無補明時。退居山林,修真養性。然游人達士登陸者匪一,往往探蹟索隱,令指諭峰巒。林下久居,精神內守,存心攝氣,倦於應酬。敬搜摘群書,詢諸耆舊,加以耳濡目染,究其的論確辭,筆之曰《武當總真集》。會萬古之精華,斂一山之風月,開卷了然,又何待區區之饒舌也。至元辛卯中元日,前林下洞陽道人劉道明拜手謹書。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上
林下洞陽道人劉道明集
武當事實
《傳記》云:武當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嶽,一名仙室。中嶽佐命之山。應翼、翰、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周迴六百里,環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巖,必一十四澗。嵩高之儲副,五嶽之流輩。唐虞柴望褊祀之地,七十二福地之一。乾兌發原,盤亙萬里,迴旋若地軸天關之象。地勢雄偉,非玄武不足以當,因名之日武當。自佑聖真君上昇之後,官觀巍峨,神仙隱顯,歷代封崇,不可枚舉。至元二十三`年一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承應御前,充武當山都提點。奏奉護持聖旨,累降御香,.祝願祈福。黑虎巡廊,烏鴉唱曉,實塵外之境也。
峰巖溪澗
七十二峰
大頂天柱鋒州名參嶺
高萬丈,居七十二峰牌中。上應三天,當翼、翰之次。俯挪戶週鄧州、.襄視房州千里之地州待浪夕見日月之降昇,常有彩雲密揮淇‘嶺。峰頂東西長七丈,南北闊血尺一四維皆石脊,如金銀之色。地廣俱漳中鈿葉延蔓,四時弗凋,其味做辛戶、物石為殿.’安奉玄帝聖容。降淞激機盤桓如龍蛇之狀,高不滿汰淺.。以其上鄰霄漢,當剛風浩氣之、啊廈烏瑞雀,飛翔左右。下視群峰,有如丘埋。朝頂到此,骨凜毛寒。噥派瀉聲指顧,烈風雷雨立至。南銷、壁下有池如井,名曰天池。龍神所一居,前代以祈檮屢應,進封大頂廣憫龍王,今石刻昭然。下有松蘿、芳騫林樹等木。北下石門三所,呼之白三天門。皆插空萬仞,雖猿鶴莫能躋攀。傳云:玄帝沖舉於此,乘輦上朝天闕。朝謁之士登大頂,南巖取路,先須紫霄宮殿內焚香祝玫聖許,則上大頂無虞。如上大頂山中,見一關名顯定關、次關皇崖關,至此默誦仙經,祝讚祖補,脣功最大。持心精恪,則四氣朗清,八表洞徹,珍禽異瑞,畢現于前。至頂有銅亭一座,亭內香爐一座、玄帝一尊,焚香書名誦經。不宜久停,速下山,風雨洗蕩穢氣。若聖意不容,強欲上山,則霧鎖雲橫,莫辨高下,巨蛇猛獸,蹲踞道傍。‘真玉虛無色之界也。記日:刻刻不離大頂、無一時不在南巖。三世為人,方上吾山。七世為人,方住吾地。又日:晴明之月,然後見之信乎。
顯定峰
在大頂之北,一名副頂。上應顯定極風天。翠繳倚空,人跡不祥雲瑞氣、彌覆其間。耆舊相傳,此處即天真校錄之處,但隱顯變化爾。
萬丈峰
在大頂之束北。萬仞聳雲,時聞鶴唳猿啼。俱莫能至。
師子峰
在大頂之北,第一天門之上。
蒼巒突出,踞鎮雲端,儼然師子之形?下即尹喜所棲之地。非策景排空之士,曷能居焉。
皇崖峰
在大頂之北,上應太安皇崖天。金璧障空,瑞光交映,夕陽回景,輝射九霄。雨霽之問,飛虹絢彩,可仰而不可及。下有一巖,名日皇后巖。絕壁凌空,若體未洞真,焉能寢息。昔聖母善勝太后,尋真憩息于此,故有是名。
小筆峰
在大頂束。孤岑卓立如毫端。抑天造地設,何其巧耶。
紫霄峰
在大頂東北。石作金星、銀星之色,竹木交翠,巨儿異蛇,盤穴其問。為無人跡,故靈物得以攸居。
雷石峰
在大頂之西北。山南路經于此上,有石土地踞虎而坐。地多山蛭,往來苦之。疊石架空,獻瑰納奇,銓伏拱立,如虎如神。雜以煙雲林木,可敬可玩。
貪狼峰、巨門峰、祿存峰、文曲峰、廉貞峰、武曲峰、破軍峰
七峰在大頂之北,若北斗拱極之象。昂霄聳漢,左參右立,雲開霧幕,綽約遊樞。傳云:天真校善之所。其中南有常春巖,謂向明高敞,常如陽春。西有朱砂巖,石為日華所爍,其色如之。北有北斗巖,上極太虛。皆非中下士修煉之地。夏秋之際,雷電威奮,其問夜漏清寂,惟聞烏猿嘯月之聲。
中質峰
在大頂之北。石如圭瓚,鞠躬朝頂,類進趨之勢。
千丈峰
在大頂之西。群山之下,超然獨出。其右即神仙房陵朱仲所居。仲有縹李,世所希有,因名日仙李園。今無之矣。
大蓮峰、小蓮峰
二峰在大頂之西。相望並秀,稜層崔鬼,亭亭然如隱清波。春夏之時,明媚尤絕。
大筆峰、中筆峰
二峰相峙於蓮峰之問。千仞石等,倒倚枯松,毛穎中書,烏能比擬。
落帽峰
在中筆峰之北。巨靈鎮立,險絕難攀。昔神仙戴孟於此飛昇,落帽于上。下有石橋,古有文記,今無之矣。
白雲峰
在大頂之西。紫蓋、皇崖,束西互拱。下有一巖,名日白雲,虛寂軒豁。傍一石穴如星,名日星牖。俯視萬虎澗,松風哮吼,碉雲交飛,與道合真,方可棲息。陳希夷避名三遷于此,次後五龍徙之華嶽。
紫蓋峰
在大頂之西,五龍官之南二十里。橫立太空,若牙森森列。清曉紫氣騰覆,夜問頻見仙燈往來。傳云;有神丹座此。屢有覓之者,不得。昔有隱者劉道人,結庵于下。久之。一夕,有子捧語召之。移時車從畢至。其徒王先生告其師日:天韶下臨,當清晨陽光發見之時。今暮夜陰晦而韶至,無乃魔靈見試耶?潛歸法靖,密篆雷符焚之,霹靂一聲,悉無所見。· 平旦視之,但有血跡,逐步行約二三里,石穴之中有一巨獸,為雷所擊。儻非雷法分剖正邪,幾至傷生。
松蘿峰
在紫蓋峰之西。下有山碰,亦以此名。昔玄帝修真之時,常以松蘿為服,此峰最盛。北有一巖,名日外龍巖。
桃源峰,在紫蓋峰之北。地勢闊遠。其西日桃源洞,即道人蛻形藏劍之總塋。古有道域,安眾以奉歲祀。東即誦經臺,昔陳希夷遁跡再遷,誦易于此。今臺址歸然。
疊字峰
在五龍頂南。三山疊字,上窺空腔,石蹬攀緣,松竹扶疏。其西峭壁之中,有一石穴,名日雷巖。深可二丈,自上貫繩而下,石皆作火燄之狀,有坐形足跡存。神風凜凜,心膽震慄。傳云雷帥欽火律令鄧天君鍊真之處。風雷多從此起。
金鼎峰
在疊字峰西。山形類鼎,時噴雲煙。其下一巖,名日藏雲。皆非尋常棲隱之地,甫近龍頂,陰氣逼人。
伏龍峰
在龍頂峰西。山勢屈伏,瞻望四表,龍漱密邇,人跡少到。
五龍峰
一名五龍頂.上應龍變梵度天。五峰分列,中有靈池,大旱不竭。石廟一區,名日真源之殿,即五黑龍君神寓之所。東有一巖,以奉五黑龍君,歷代祈檮,應如響答。常建殿宇,即為風雷所移。石棧崎嶇,延蔓而上,白蛇異蝗,草木混處。其東即靈應峰、五龍宮也。
靈應峰
在五龍宮後。松杉接翠,上凌星斗。昔仙人房長鬚手植是木,親遇玄帝。事見本傳。其西即宮門,蔬果園、艾池、蓮沼,分置上下。
隱仙峰
在龍頂之北。其下即隱仙巖,前日竹關,即官中之第二門。山神堂,在路之左。
陽鶴峰
在龍頂之西北。連峰疊蟑,脩竹茂林。壽杉數株,昔有瑞鶴巢宿於上,庵宇亦以此名。中有藥圃、蓮池,隱者居之。嶺畔即上山正路。姚靈官祠,即威烈王也。
健人峰
在大頂之束北,三公山之右。上控雲霄,仰衝牛斗,堂堂如天丁拱立之狀。下一巖,名日道者巖。
太師峰、太傅峰、太保峰
三峰在大頂之東,又日三公山。在紫霄官之前,如玉箏分班。黃鶴猿· 揉,飛攀莫進。巫峽、華頂,似難並肩。極天下峻秀,無以加此。下有一巖,名日三公巖。山高雲深,陽光難駐,絕粒之士,始可棲此。
始老峰、真老峰、皇老峰、玄老峰、元老峰
五峰在大頂東南,一名五老峰。五峰列居,宛然筆架。昔玄帝上昇,五老奉詔啟途,駐輦於此,地神踴現。下即昇真巖、白雲澗。其水環崖飛湍,由九渡澗而出。
仙人峰、隱士峰
二峰在大頂之南。大嶺高山,僅能企仰。下即隱士巖。本山神仙出沒,人多見之,或懈衣披髮,或奇形異相,手足爪甲各長五七寸。或坐盤石,或濯澗濱,真氣逼人,莫可近及,恍惚之問,俱失所在。
大明峰
在大頂之西。數峰矗矗,正處陽明,竹木泉石,森天蔭日,山深路僻,會原沃壤。學道者多卜居之,中有一庵,名曰王母宮。大松數株,羅列四畔,耆舊相傳昔聖母善勝太后尋訪玄帝于此,後因名焉。
中鼻峰、聚雲峰、手扒峰、竹篠峰、搓牙峰
五峰在大頂之東南。一嶺南飛,五峰分布,崇岡峻壑,迢遙數里。中有山徑,名日主簿啞,當均房往來之道,山蛭為害,莫能著足。聚雲峰下一巖,名日集雲。蛇虎所居,非修鍊之所。
鼇門峰
在大頂之東南。雲嶺橫鋪,怪石鞏堅,嵐煙瘴霧,清晨如炊。非虞人樵叟,欲此何之。
九卿峰,在大頂之南。峰巒秀麗,蔥情奇特,松篁花卉,分置內外。傳日:天真校福之所。下有一巖,亦以是名。昔有道流,游宿巖畔,夜聞金鍾玉磬之聲。下有探潭,人莫能至。
伏魔峰
在大頂之南。接來龍之脈,山勢威雄,林木挺特。下即大、小鬼峪澗,喧虺噴雪,裂石通流,常見靈龜巨蛇j辦走上下。傳云:玄帝收魔拙閣問聞奏俟命之地。
玉笑峰
在大頂之南。人呼日石人山,以其峰巒之類人也。其北名鸚冠嶺。群峰裂地而上,有新篁未擇之象。南澗之外,即房州界,有山徑可通。下即碧峰巖,地僻土肥,亦堪修養。
拄質峰、大夷峰
二峰在大頂之西南。望天柱嵩副之轍,岡嶺平夷其橫如帶。一峰回仰渾如縉質,一峰坦然如掌托天,皆猛獸所棲之域。
把針峰
在大頂之西。岑小而高,穎秀可敬。傳云:玄帝頓悟之後,元君飛鐵杵于此。'
丹鼇峰
在大頂之西。其山類偃月之體,昏曉之交,間有青煙紫霧,人謂之丹鼇凝煙。足跡不可及。
天馬峰
在大頂之西百里,一名馬嘶山,一名西望峰,即武當來山之正脈。按《圖記》一.山自乾兌發原,歷關隴金房之地,盤亙萬里而至于斯。當均房官道中,有龍井深不可側,泉清而美,商旅莫不飲爨于此。西澗發源于西下一巖,名曰天馬巖。行旅多宿于內,俗呼崖屋者是也。
鸚嗚峰、鸚籠峰
二峰在大頂之西,天馬峰之北,當均房官道。俗呼山日大鸚嗚、小鸚嗚。古即金鸚澗會西澗之水,羊腸灣曲,夏秋水泛,澎湃湍急。懷山襄陵商旅,經月不可渡,諺日:上得馬嘶山,四十九渡不曾乾。是此水也。傳曰:昔有丹鳳,集於山巔,嗚及上下,人莫之識,指之日天鸚。移柄次峰,因名日籠,鄙哉!
眉稜峰
在五龍頂之西。房陵登山之路,高低昂藏,縈迂盤曲,三十餘里而至五龍宮。兩澗列乎左右,群山聳其高低,黑虎嘯風。頑器兇狠之人,雖欲進登,悉皆逐去。
復朝峰
即外朝山也。當均房官道,七十峰巒,俱拱天柱,獨此一山,飄然外居,謂去有可復之理,因名焉。其北平田敞豁,桑麻蔽野,鸚犬相聞。自山而南,崎嶇百里,直至房郡。東有龍漱,民常檮之。
香爐峰
在大頂之束北,仙關之南。巉巖磊落,浮嵐時靄,千態萬狀。下即紫霄澗,巡澗即登山道路。
九度峰,一名仙關,在大頂之束。紫霄宮之正路,峭峰屹歡,上摩青蒼,石逕灣還,白雲來去。游人到此,萬慮豁然。
展旗峰
,在大頂之束,紫霄宮之後山也。一柱擎天,千仞如削,束鋪翠幛,如幟飛空,宛然皂蠢之形。煙靄嵐橫,人問紫府。中有玉清、太清、太子三巖,皆玄帝游息之地,石皆作金銀之色。
金鎖峰
在展旗峰之北。地形類閣,上倚蒼穹,下臨青澗,石如刀劍,藤若網羅,凜凜有不可近之勢。牛漕關即其西也。傳云:玄帝收攝妖魔,戮其渠魁。奇形異狀如稱如猴,悉鎖于下。誓日;俟此山下澗水枯竭,方才放爾。今石壁即其門也。
青羊峰
在金鎖峰之北。高聳突兀,林木蔚暢。傳云:太上駕青羊常游于此。其下即清泉,名曰青羊澗。
七里峰,在隱仙巖之北,竹關之下。一逕七里,百步九折,越山度嶺,即鑽天五里。下即五龍接待庵。土花盈砌,山桂飄香,駐鶴迎賓,烹茶炊粟,一如仙家故事。
擊馬峰
在接待庵西北。當登山正路,一峰特起,即天馬臺。傳云:昔玄帝現真容,乘白天馬立於其上。下有一殿,日:黑虎大神之祠。
會仙峰,在登山大道之問。仙木鋪地,橡木映天。昔宋端平中,主山曹觀妙迎三茅真君于此,遇而不識,事見本傳。今列祠于此,日會仙都土地。
茅阜峰
即山上之一嶺,福地之初門。上有守土地靈官之祠,靈顯異眾。人有茹葷褻侮登山者,微則蛇虎斥逐,否則攝於樹下,如束縛之狀。由此觀之,神物護山如是,居者、登者,其靈應又當何如哉。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上竟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中
三十六巖
紫霄巖,一名南巖,一名獨陽巖。在大頂之北,更衣臺之束,欽火巖之西,仙倡巖之南。當陽虛寂,上倚雲霄,下臨虎澗,高明豁敞,石精玉瑩,皆自然作鸞鳳之形。萬壑松風,千崖浩氣,玄帝鍊真'之地,神仙遊息之墟。品列殿宇,安奉佑聖銅像,元真乙未,方士王道一、米道興募緣眾信,於盧陵鑄成。前太學博士須溪先生劉辰翁,拜手銘曰:天地先,水中鉛。範合堅,靈風煙。生青蓮;劍蜿壇。按大千,龜蛇纏。劫運遷,飛乾乾。玄玄夭,萬萬年。繪塑真容。至元甲申,住巖張守清大興修造。疊石為路,積水為池,以太和紫霄名之。巖上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嗚谷震,真象外之境。中有一泉,名日甘露,水如珠燦,甘美清麗。幽人達士多居之,即三十六巖,之第一。巡嶺西上百餘步,一石突出於虛壁萬仞之上,名日試心石,到此無不股慄。又十餘步,即玄帝更衣臺,易松蘿之衣,服所賜冠被之處。其臺下懸空石室,即謝天地修煉之巖。至元乙亥,洞雲道人魯大宥以道著遠,開復香火,行緣受供,與五龍、紫霄二宮等。
隱仙巖,一名尹仙,一名北巖,在竹關之上。高聳雲煙,俯視漢水,石如玉璧,呈瑰納奇。古神仙尹喜、尹軌所居,歷代神仙多鍊大丹于此,丹室爐寵存焉。近代田簑衣隱此證道。巖右大木下,石棋盤局橫鋪于上,左右列石為坐。傳云:尹軌抨棋之所。夜籟澄寂,常聞步虛玉磬之聲,頻見神仙往來,熊虎宿衛。出《輿地志I
仙倡巖,在大頂之北,面朝天門。山會平坦,一泉自巖而出,有嗚金漱玉之聲。神仙多棲之。遊人至此,無一點塵室氣。其泉名百花,昔陶幼安得道於此。
外龍巖,在松蘿峰。面向東北,豁達高潔。霜天月夜,鶴唳猿啼,清幽無比。雲靄霧霾,隱然南陽氣象。
尹喜巖,一名仙巖。展旗峰在北。翠巒聳筆,玉澗調琴。昔文始先生隱此,下有一澗,名日牛漕。太上隱化訪喜,青牛外此,因以名焉。
天虛巖,一名俞公巖,在仙關之東,九波澗之上。石壁半空,巖高百仞,澗聲雷震,萬壑風煙。昔有隱者俞惠哲誦經于此,一老人常往聽之。忽一日語日:我東瞑之子,謫居于是,限滿得還,所居願奉仁者。一夕,雷雨為整其石。近代人往避兵,火焚石落,不可居。
五龍巖事見五龍峰、玉清巖、太清巖元名修道巖,昔黃太清得道于此,因名之、太子巖三巖事見展旗峰。皇后巖事見皇后峰、白雲巖事見白雲峰、道者巖事見健人峰、三公巖事見三公山、朱砂巖事見七星峰、天馬巖事見天馬峰、藏雲巖事見金鼎峰、隱士巖事見隱士峰、雲母巖、楊仙巖二巖在五龍官東二百步。二巖對仕,桃花夾徑,雲寵月席,面對群巒,松竹交青,四時如一。昔隱士花楊先生服木于此,年百餘歲,人往訪之,飛步而走。或問之日:何故卻人如此?應日… 腥室之氣觸我之神,不容坐。爾後不知所在。
沈仙巖,在飛昇臺之西,桃源洞之對。石室偃仰,泉溜清幽。昔有沈仙成道于此,因名之。
滴水巖,在仙倡巖之南。巖如大廈,裂石出泉,因以名之。
常春巖事見七星峰。集雲巖事見聚雲峰。謝天地巖事見紫霄巖。北斗巖事見七星峰。欽火巖,一名雷洞,在紫霄巖之北。石如火燄,樹如龍爪。中一靈池,水能療疾,叩檮服之,無不應驗。有私飲此水者,則神火燒身,雷風大作。內有欽火真形,見者悚慄。其正雷洞鄧天君修鍊處,在疊字峰,人跡不可及。
黑龍巖,在仙關九度峰南,龍潭之上。
白龍巖,在飛昇臺下,龍潭之南。二巖俱近龍室,不可居止。
黑虎巖,在黑虎澗上,大林巨石之中。黑虎所棲之地。
昇真巖事見五老峰。碧峰巖事見玉笑峰。仙龜巖,在金鎖峰下。石如神龜,含煙噴霧,巖居其中。
雷巖,迺鄧天君修行處。事見疊字峰。
風巖,在大頂之下,萬虎澗濱。石穴噫氣,震響林壑,人莫能近。
二十四澗
大青羊澗,一名青羊河。自大頂之北,會諸澗而出漕河。蛟室龍官,分列上下,春夏水泛,噴雪轟雷。夕現霓虹,朝騰煙靄。石魚金鯉,神獸幽禽,神仙洞天之所。
萬虎澗,在大頂之北。風雷震怒,如萬虎之咆哮,會于青羊澗。
牛漕澗,自尹喜巖,飛湍西入青羊澗。
桃源澗,自紫蓋峰發源,由龍潭東入青羊澗。
黑虎澗、磨針澗,二澗起自龍頂,會于白龍潭。
小青羊澗、陽鶴澗,自陽鶴峰穿林麓,東入於青羊澗。
金鎖澗、飛雲澗、瀑布澗名日水簾三澗起於金鎖、青羊二峰之左右,西悉入于青羊澗。
會仙澗,在五龍頂之北。諸峰之水,會而北出嵩口,會于嵩谷澗。
嵩谷澗,自梅溪之東。諸山之水,西入于青羊澗,會于淄河。
武當澗,在大頂之東。皇崖諸峰之水,北入於紫霄澗。
紫霄澗,三公山之水,轉自紫霄宮南,迤北會諸澗,入九度澗。
黑龍澗,香爐諸峰之水,會前二澗,自龍潭飛流東入九度澗。
白雲澗,自五老峰出,接九度澗。
九度澗,會諸澗而出梅溪澗。
梅溪澗,出梅溪莊而為描河。
西澗,自馬嘶山龍井發源,而北總山西諸澗。
金鸚澗,自大小鸚嗚峰之水,會於西澗。
雷澗,自疊字峰雷洞之水,由南會於五龍澗。
五龍澗,自伏龍諸峰之水,由雷澗出西澗,自嵩口會青羊僩、梅溪澗,合為淄河。淄河東北入于漢。
鬼谷澗,自大頂之南發源,會山南諸峰之水,東會雙溪澗。
雙溪澗,自大頂東南諸峰之水,交會鬼谷澗,由浪河西北入于漢。
臺池潭洞
飛昇臺,在五龍宮東南百步,大頂更衣臺對峙。松檜扶疏,煙霞交映,古殿屹立,萬壑千崖,一目可觀。登臨之人,萬慮灑然。按《圖經》碑刻,玄帝奉天韶于此,五龍掖之上昇,地皆變金玉之色。今舉山皆金星石、銀星石,惟此為最。
更衣臺,玄帝飛昇更松蘿服天衣處。事見紫霄巖。
誦經臺,陳希夷誦易處。事見桃源峰
望仙臺,在五龍宮東北百步,福地門之東,一臺歸然,數松森立,一亭高敞,仰.眺蟑巒。元符初,劉僧記其事。
天馬臺,玄帝現真容,乘白天馬立處。事見繫馬峰。
天池,在大頂。進封廣潤龍王。事見天柱峰。
龍池,五黑龍君所寓。事見五龍峰。
日月池,在五龍官天寶壇南應後。二池相並,月池時草延蔓,日池周維約二十餘丈,大旱不乾,久雨不溢。其水五色,時時變更。西南皆連山之石,每遇霜絳清曉之際,問有白黑如雲上昇移時方散,至此者毛骨凜然。端平之前,山門全盛,管轄曹侍德建寶藏於池南,鳩工,夢神仙語之日.此處上應三天,下即洞府,群仙神龍居焉。若法輸運轉,神靈弗安,君將若何?覺而語諸同僚,夢悉符合。於是,設藏殿而不運,池濱嘗榜之曰:洞天在近,過往低聲。中統庚申,宣慰孫嗣舉眾內附,時當七月,兵士詣.池洗劍,神龍擁脊而現鱗鬣,天地昏暗,雷雨大震。近年朝山之士引至犬馬誤飲之者,立斃。其顯應之邇若是。
鍊丹池、自然庵,庵池相伴,在五龍宮西五十步,歷井捫參而上,介乎二山之問。松杉盤屈,如龍如亂,雖三狀蘊隆,略無署氣。.東簷下即鍊丹池也。水中巨石下一穴有龍居焉。人常見之。虎豹禽烏,常飲于此。按州圖起.馬明生故址,陳希夷次居之一此處,一感五黑龍君,授以睡法,得畫前之妙。明生所鍊太陽神丹,爐灰尚存,非鐵非石。希夷聲譽遠著,倦於迎待,尋誦經臺以避之。
鹽池,玄帝伏魔處。事見佑聖觀
黑龍潭,在仙關之上。紫霄澗水之中,二石參天,中存二線,下闊如屋,潭深不可側,大旱禱之,立應。廟在其
上。
白龍潭二所,一所在磨針澗下,瀑布千丈,有廟在巖內,祈檮累應;一所在飛昇臺下,潭黑而深,雲氣上昇,立謝霖雨。人罕有至。
雷洞,欽火鄧天君修真處。事見疊字峰
桃諒洞,在五龍。諸仙痙劍之所。事見桃源峰
甘露泉,在紫霄巖。事見本巖
參斗泉,在大頂之下,需石峰南。石巖下一泉,前有二石井。圖經云:千人汲之不喊,不汲不增,上應參星故也。
百花泉,在仙倡巖。昔神仙陶幼安得道于此。事見本巖
龍井,在天馬峰。事見峰下
五龍井,在五龍宮之四維,中一井在拜殿內.
即歷代投簡之所。今以石掩之。泉甘而美,色清而瑩,飲之者曰可以鐲疾。本山諸官觀庵巖居者,為瘦所厄,到官住之,其瘦自消。道友汲水和藥,能療眾疾,信龍井之靈如是。
星牖,在白雲峰。事見本峰,出《輿地志》
虎溪,即萬虎澗。事見本處風穴,在萬虎澗。事見風巖
官觀本末
五龍靈應官傳記
玄帝昇真之時,五龍掖駕上昇,以其舊隱為奉真之祠。《方輿勝覽》日:五龍觀即其隱處。宋孝宗淳熙九年,均州知州王·德顯奏降勁牒,賜靈應觀為額,有碑存焉。至元十六年,玄教宗師江淮總攝張真人改陞官號。其官在大頂之北,五龍頂之東,隱仙巖之南,青羊澗之西。虎龍踞盤,林巒環拱,方安五井,中列二池,殿宇巍峨,儀像森列,一山突出有若地軸之形。正殿當中,金碧交柴,專以崇奉玄天上帝聖容,帝御五龍玄抱,龍眉鳳目,日彩月華,披髮銑足,皆以異香純漆塑而成之。玉女金童,擊劍捧印,二卿朝服拱侍。庭下四大天丁執鴦秉旌扈從環衛。四壁繪降生成道事跡,後列蒼龜巨蛇水火升降之勢。歷階而上,三殿品立,中曰明真殿,奉聖父聖母元君;南日桂籍殿,奉元皇帝君;北日蓬萊殿,設真師十聖,上即靈應步雲樓。其餘殿庭羅列,玆不贅錄。每歲上巳、重九,行綠受供,謁者輻奏,瀟灑清絕,莫此為最,宋初,陳希夷住止於前;紹興南渡,茅山清貞觀道士孫元政開基于次,金亡,瓢笠唐守澄重復其規;宋末,江陵超然觀王以寧管轄于內。至元乙亥,全真汪思真復振宗風。至元丙戌,建寧葉希真領都提點任。此皆闢荊開基之士,故併書之。
紫霄宮
紫霄者,玄天之別名也。宮在大頂之北,展旗峰之束,威烈廟之西,太子巖之南。前對三公萬仞玉筍倚天之峰,後坐遠幛七巖皂蠢橫星之勢,松杉挺特,花木芬芳,殿宇崇高,堂麻拱接,帝容尊肅,神靈威嚴,一倣五龍之制度。,然地勢豁敞,未易相伴。神仙鍊性修心之所,國家祈福之庭。宋宣和中創建,其勸額文據,甲午劫火,主者挈之南游。庚申之前,遷州于此,人民皆卜居焉。繼後,宣慰孫嗣舉眾內附,十五六年,官無人跡。至元乙亥,山門重開,正殿僅存,猶可瞻仰。歲在丁丑,道士李守沖闢刑于前;戊寅歲中,契丹女官蕭守通建殿于後,行綠受供,一如五龍。
佑聖觀
在大頂之束南五十里,雙溪澗之次,鹽池之北。左倚丹鼇疊翠之峰,右踞伏魔飛空之勢。滷花映雪,翠竹梳風,平田鋪數頃之黃雲,靈沼示萬年之瑞色。古今相傳玄帝攝伏魔精置于石下。有鹹泉一脈浸于池中,俗以盥池呼。有司禁止,泉源漸竭,因建觀以鎮之。山勢鑽族,隘而可觀。自罹劫運,僅存舊基。至元戊寅,有道士趙守節,號碧雲,以道法術數著領其徒眾,數年之問,殿宇像儀悉成。群山四列,平田一川,贍道珍羞,不勞搬運,行綠應供,一新前規。
王母宮
在大頂之南群峰之中。雲煙互拱於高低,林麓參差於左右,囂塵遠謝,真跡著明。昔聖母善勝太后訪真于此,因名焉。非絕念之流焉能棲息。
雲霞觀
在欽火巖之右,展旗峰之南。蒼巒環列,雲霞捲舒。至元癸巳,宗師張真人重給觀額,開創規模。
神仙靈跡
磨針石
五龍宮北一里許,有澗日磨針澗,其源自五龍頂而下,飛泉怪石,喬木芳草,有靈石橫於澗濱,若磨瓏痕跡。古今相傳云:玄帝鍊真之時,久未契玄,似有怠意,因步澗下,見一神女以鐵杵磨之,即紫元君神化也。因‘問日□ .磨欲何為?應之日:家住山中,失姑誘針,磨以償之。謂日:鐵杵成針,鉅非容易。答日:工夫未至耳。玄帝大悟,厥後愈勤修進,克證天真。
試劍石
在大頂二天門之內,一石中分,劍跡昭然。傳云:玄帝試劍處。
仙暮石
神仙尹軌抨暮處,在隱仙巖。事見本巖
試心石
在紫霄巖西。事見本巖
三天門
在大頂下,尹喜棲真處。事見天柱峰
榔梅仙翁祠,在五龍官北,磨針石南上百步,有枯木一二,邊有一木參天,呼之日棚梅。棚木梅實,桃核杳形。耆舊相傳,此木一枯,不出丈尋,一株復榮,真仙果也。下一廟日:棚梅仙翁。四五月間,果熟之時,樹高不見其形,叩檮仙翁,移時自落,取而食之,味酸而甘。然亦罕得,以驗豐歉,豐年實多,荒年則無。傳云:玄帝磨針之悟,因摘梅花插于木上,誓之日:我若道成,汝當結實。是以靈根仙跡,萬古如初。
鍊丹爐
列仙鍊丹之所。事見隱仙巖
自然庵
神仙馬明生鍊丹處。事見鍊丹池
仙禽神獸
黑虎
北方天一之所化,護山之靈神。變化不一,或托相為人,金甲早袍,若將軍之狀,或顯真相,玄鬃黑色,如獅子之形。或大如釐,或小如豹。見之者不祥,夢之者獲慶。夜巡廊麻,靈跡昭垂,不善之人,立為屏斥。丹經云:虎向水中生,是也。
白蛇
翼翰之餘氣,福地之靈神。四鼻八牙,變現莫測。或盤石上,或外澗濱。大若楝梁,小如指筋。忽現幻於凳卓床席之上,或逐惡人於道途。夢寐之中,神異無窮,筆舌難盡。
靈烏
秉北方之色,為武當之靈。預報吉兇,驗其慈厲,靡不應者。常數枚息於殿相之上,昏曉之交,噪躍于內。傳云;報曉者,此也。然物我相忘,略無驚懼,晨夕二供,飛翔伺食,內一紅喙者,見之獲吉。
白鵬
似雉而尾長四五尺,朱冠鐵距,玄裳縞衣,呼類喚朋於蒼松翠竹之上,真仙禽也。然不受樊畜,自奮而死。
錦雉
色全五彩,羽應四時,振翼梳翎,巡巖依竹,誠可敬愛。常游庭畔,飲啄自如。
飛鼠
似鼠而長,青尾短項,飛躍林木,疾若猿揉,人目之日仙鼠。
我師禽
褐衣金喙,青首紅足,清秋良夜,高峰探木之中,呼嗚:我師,終夜不止。傳云:玄帝上昇,蕙悵既空,山禽追慕不已。
半部樂
形如黃雀,數十為群,音中宮商,有鼓瑟吟唱之韻。傳云:玄帝棲真之時,地神呈瑞,今時時見之。
奇草靈木
萬年松
福地之瑞草,高不過五寸,,其色蒼翠,根葉俱稱。生絕澗壁石中,懸崖而取。得之者,以今水濕土栽之,立活。斂而藏諸策中,其復如初。油手觸污,即日黃隕,若罹妖怪。栽放神前,邪魅遠遁。今江南名山亦有,不若本山之靈。
千年艾
玄帝存此以濟四方之民,艾葉菊花,蓬根木幹,秋清葉生青珠如丹之顆,伏日採之,治男子虛耗、婦人血氣之疾。
棚梅
事見棚梅柯
蕙蘭
生於崖石之問,春暮風和,幽香清襲。
葛乳
地之瑞慶,葛之精華。秋露浮空,如芝湧地,其色赤脆,其味苦甘,大治酒積之疾。
松蘿
玄帝之仙衣,福庭之靈裔,生高峰古木之上,長者丈餘。能療蛇虎湯火頑瘡之疾,嚼汁吞服,吐滓敷瘡,立愈。諸山亦有,未聞卻疾。
天花
色紅而秀,上有尺餘懸絲,秋末遍開,幽麗可愛。昔玄帝昇真,散之巖谷,迄今仙裔傳之無窮。
雲竹
地之靈瑞,凝之於竹。紫瑩黑紋,見者奇之,茂林之中,問見一二。
莎蘿樹
其葉不凋,其木岑高,實如大栗,生深澗大山之陰,隱然有映覆廣寒之象。
芳騫樹
葉青而秀,木大而高,根株□自然藤蘿交裊之勢,與畫者無比。武當有二,大頂與五龍接待庵澗濱。
石燈心
生武當山地中,色蒼而直,如腐石之形,浸以膏油,光明洞煥。
金星石、銀星石
玄帝上昇地皆變此,滿山皆然,能療小兒驚瘸之疾。諸方俱用,但性寒耳。
山肴野簌,松菌、筍脯、橙湯、木煎、芍荼蜜酒、栗飯、橡糕,自有得處。至如紙袁、摔氈,足以禦寒,松燈樺燭,足以繼晷。詩云:山田粟米飯,野菜淡黃茲。箇中滋味別,只許自家知。玄帝養士之祿如此,儻非識破浮華,焉能笑傲物外?敬錄此語,示諸同志。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中竟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下
天封玄帝聖號出仙傳
聖號:元帥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呈北極右垣三界大都督、神仙鬼神公事判玄都右勝府事、領元和遷校府事、紫皇天一天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宋封聖號
北極鎮天真武佑聖助順靈應福德仁濟正烈協運輔化真君本名玄武,宋避廟諱,改名真武。
靜樂國,傳記:龍變梵度天之下。《靈寶大法諸大祕文》云:龍變梵度天,北方之天,四種民天之一,在無色界之上,其色赤,太虛之景,靈寶之宮,下應西方婁宿。又《武當圖記》:五龍頂,一峰上應龍變梵度天,北方五黑龍君居之。今均州之南三十里,有村名日樂都。傳云:此古今樂國。村之束山下,古陵數塚,耆舊相傳云:靜樂國王之塋。又《風土記》:均州,上古之時即有麋之國,謂人民朴野,安靜樂善,雖日麋鹿,猶可安居。又仙傳稱:黃帝降生於有熊之國,赤帝降生於厲山氏之國,玄帝降生於今樂之國,蓋為玄帝神功聖德,萬物悉資,潤澤發生,不欲以有麋之國稱之,而取其人民安靜樂善,易之日靜樂可知矣。切觀均州風土,太和之水灣環百曲,神仙窟宅。考之古史仙傳,靜樂國即均州無疑矣。
仙冑,《太玄經》云: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玄帝主宰天一之神,故呎日:水位之精。宮日:天一之宮。《仙傳》云:天一之精,是為玄帝;天一之氣,是為水星;天一之神,是為五靈老君。天一之象,應兆虛危,是為玄武。其名則一,其形則二,見相玄龜、赤蛇,其精氣所變,日雨露、曰江湖河海,應感變化,物之能飛、能聲者,皆天一之所化也。水火昇降,龜蛇合形,品物是生,玄帝即其主宰,天一之帝也。
玄帝傳記,按《混洞赤文》:元物恍惚,大道杳冥,一氣凝三寶於無色無欲之先,五劫混洪造於乍邇乍遐之際,太由是極,文自此彰,重濁輕清,分判上下,皇天后土,主鎮範圍。天一生水於坎宮,神化肇形於坤壘,火木金土,安鎮方維,赤青白黃,各司帝任。星辰日月,演玄綱而原象育形;高厚神祇,體好生而隨時設教,巍巍蕩蕩,赫赫煌煌,妙矣難言,淵乎莫測。北極佑聖玄武天一天君玄天上帝,天一之帝,水位之精。《太極隱文丫萬:天一之精,是為玄帝,分方於坎,斡旋萬有。天一之氣,是為水星,輔佐大道,周運化育。天一之神,是為五靈老君,佐天拱極。天一之象,應兆虛危。司經緯于北,是為玄武,其名則一,其形為二,是有玄龜、赤蛇之象,其精氣所變日雨露、日江湖河海,應感變化,物之能飛、能聲,皆天一之所化也。龜蛇合形,天地定位,惟.玄帝天一之帝,故能攝制。地二生火,分方于離,是為赤帝,像應朱雀。天三生木,分方于束,是為青帝,像應青龍。地四生金,分方于西,是為白帝,像應白虎。惟天五之數,黃帝中主,萬神無越,玆不具載。斷鱉已後,五帝輔相大道,玄帝有潤澤發生、至柔上善、滌穢蕩氛、平靜之德,上及重霄,下及飛潛,動植莫不資焉。玄元始黑,歷劫下降,出書度人,而上帝乃命玄帝下遊人間:上三皇時,降為太初真人,中三皇時,降為太始真人;下三皇時,降為太素真人,當是之時,結繩治政,不可復考。至開皇初劫,雜黑普消,正道當行,下界南洲,宜更茹毛飲血穴居野處之化,上帝乃命五帝繼降人問,化育黎庶。惟青帝首出,降于坤輿之中,名太嗥,號伏犧氏,建立邦國,觀象察法,始有星緯之文,正君臣父子夫婦之分,龍圖河出,龜書洛呈,畫卦造書,布德行惠。赤帝降生於厲山氏國,今隨州是是為炎帝,號神農氏,樹植百穀,民得粒食,然火德令熾,致有諸侯互侵、蚩尤為虐之患,數使然也。蓋赤帝火,玄帝水,水火有不可相離之兆,繼而下降玄帝,降生於爭樂之國,名招搖童光,號雲潛氏。黃帝降生於有熊之國,史皇南謐日:河南新鄭是也。名軒轅,號黃帝。白帝亦降生於黃帝之宮,名少嗥,號金天氏。俱主持正統,撫育兆民,平亂著功,復歸本位。玄帝稟天一之精,惟務靜應,不樂南面,志復本根,上帝乃以天一餘氣,下降金天氏之宮,名顓頊,號高陽氏,代玄帝握符御眾。謹按玄帝降生爭樂國之日,即神農氏之末年,歲在關逢敦胖,甲午姑洗月,111 月哉生明,初三曦馭天中,午時符天一之陽精,托胎神化於翼翰婁三宿之次,龍變梵度天之下,靜樂國善勝夫人之腹孕秀一十四月,產母左脅而生。當生之時,祥雲異香,瑞應難述。生而神靈,及七歲,天文書契,一覽默會,潛心至道,願事上帝,普福兆民。欲尋幽谷,內鍊元真,遂感無極紫元君,授之上道。元君指太和山而告之日:此山自乾兌起脈,盤旋五萬里,水出震官,土應翼斡二宿,顯定極風、太安皇崖二天,汝可居之,當契太和。飛昇復位,上輔大道,與天地日月齊並。告畢,昇雲而去。十五,辭父母,父王不能抑志,遂入是山,潛虛玄一,默會萬真。身長九尺,面如滿月,龍眉鳳目,鉗髮美髯,顏如冰清,披松蘿之服,散髮銑足,凝真養性四十二年,成無上道。是時,軒轅黃帝御世治民,歲在庚寅,九月九日凌晨,四氣朗清,鸞鶴天花,相問飛舞,林巒震響,自作步虛仙樂之音,地皆變金玉之色,玄帝拱手立於臺上,須臾,群仙、騎從、車輿、旌節降於臺畔,非凡見聞。五真捧太玄玉冊前進,曰:奉帝命,召子上昇。玄帝祇拜。其詞日:上詔學仙聖童靜樂國子,玄帝姓名以子玄元之化,天一之尊,功滿道備,昇舉金闕,可拜太玄元帥判元和遷校府公事。九德偃月金晨玉冠、瓊華玉簪、碧瑤寶圭、紫銷飛雲金霞之被、丹裳羽矚絳綵之裙、七寶銖衣、元光朱履,寶印、龍劍、羽蓋瓊輪、九光九節、十絕靈嬸,八鸞九鳳、天丁玉女、億乘萬騎,上朝帝廷。詔至奉行。玄帝拜帝命。五真前進日:吾等奉命為子啟途。一真日:予即子之別體五靈玄老黑節靈嬸。子不統王位,志在還初,謂可嘉尚,汝塵世父母,已證真仙矣。于時,五黑龍君掖之上昇,至紫霄峰之上,解松蘿之服,衣所賜冠被,飛空步虛於大頂之上,乘丹舉綠輦,五龍掖之,飛昇霄漢,躬朝上帝,領職闕下。後改太和之名曰武當山。至開皇終劫,下界生靈,承平之盛,驕奢矯侮,去實務華,劫數欲更,暴君汙吏,魔鬼妖孽,雜處陰陽之界。商紂主世,殘害酷虐,六天魔眾,各現形跡,妖祥迭起,人鬼不分,盤結惡毒,傷害黎庶。時元始上帝說法於八景天宮上元之殿,黑毒血光穢雜之氣上衝天門妙行真人叩請威光,親行收除。上帝宣昊天帝尊,正天曆數,乃劫天一之神,降生西土姬姓之國,名發,為周武王,使平治天下。惟玄帝天一之精,丁甲風雨水火之神俱隸主治,能蕩除氛穢。右侍玉童,持符往召玄帝,被旨上朝天顏,恭領帝命,部坎離真相蒼龜巨蛇、丁、甲、五雷神兵三十萬神將、巨虹、師子、毒龍、猛獸,齊到下方,恭行天討。徇師誓眾而說: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之呎。七日之中,天下妖魔一時收斷,計奏定錄,鎖于北鄧。復詣清都,上朝金闕,上帝撫勞,乃命昊天進封仙品,宣告金闕侍經司玄學士太丹真人,於玉華院栽撰玉冊,其冊日:惟卿混黃一氣之瑞,道備九陽之尊,校遷人民,毫分無失,玆以劫數交會,邪正混同,感生六天魔王,傷害九地黎庶,儻非真力,何得清寧?德重功高,難盡褒美,容當歸根復位,返本還元,若不徽稱,焉能顯德,金書錫降,宜忽謙辭。可進拜: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呈北極右垣三界大都督神仙鬼神公事、判玄都右勝府事紫皇天一天君。依前太玄元帥領元和遷校府事,冊到奉行。上帝命玄帝可相復元初,披髮胱足,踏躡龜蛇,建早巔玄旗,躬披鐘甲,永鎮坎位。凡遇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下降人問,察人善惡修學功過,普福生靈,操扶社稷。玄帝奉詔後千變萬化,為教主,濟度人世,無量無邊,洞天福地,靈顯感應,簡冊難窮,潤澤溥博,智德恢洪,無一時不念眾生,無一刻不憐下土,大慈普救無上法王也。昔宋嘉祐二年天中節,三界萬真上朝元始上帝,會三寶宸尊、昊天上帝出萬天素威功過玉曆,劫金闕侍中司馬大神、司命可韓真君、司錄定名真君、司功採訪真君、司過保命真君,考校玄功,五老、十一曜、北斗、二十八宿,自太古至今,經緯陰陽,功齊天尊之位,三官、四聖,太一開化,佐天安地,功亞天帝之位,於是劫頒金闕三省推考聖功,果與諸天帝君功德並隆,將三官、四聖並拜帝真之號,於天臘之日,宣命三官、四聖同赴三天闕下,綰于玉閤,分命金闕左侍翰林清玄學士司文真君、金闕右侍翰林寶章學士司經真君撰制玉冊,至上元日進封三官四聖帝號,冊以玉板,刻之金書,字悉龍章鳳篆,盛以雲錦,寶囊,護以瓊玉之匣、金龍之鎖。而玄帝玉冊曰:劫赫赫至真,皇皇大道,太景開判,玄元化生,萬天樞機,三界尊仰,其休隆廣,宜有褒崇。惟太玄元帥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歪北極右垣三界大都督神仙鬼神公事判玄都右勝府事領元和遷校府事紫皇天一天君,玄帝名靈通大妙,道備鬱明,上開混化之玄,下統虛危之秀。撫成地紀,保育天元,持造化於四時,推綱維於八節。功高五十萬劫,德並三十二天,洞杳飛芒,幽微偉燦,按遵簡錄,當亞帝真,不有徽崇,何以明德,謹遣金真紫陽大夫金闕侍中素靈殿大學士主管三天門下直日儲靈典奏事含光上德仙君軒轅執本賣捧玉冊,可特授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領九天採訪使,餘當上輔大道,劫劫長存;下佑兆民,綿綿永祉,龍文昭降,宜勿遜辭,冊至奉行。於是玄帝眾真受帝號於七寶瓊臺之上,昊天至尊親行典儀,與凡世帝王拜大將開國承家之儀頗同,上錫玄帝瓊旌寶節九龍玉轄,其冠通天十二旎,其服玄衰,上施十二章,圭以玄玉,履以紅烏,于今群真朝謁,四聖為都班之首。所都則日天一真慶宮,在紫微之上,太素秀樂太虛無上二天之問,官殿巍峨,皆自然妙氣所結,琳琅玉樹,靈風自嗚,皆合宮商之韻,紅光紫雲,常覆其上,此處即玉虛之境、無色之界也。玄帝拜帝號之後,上帝追贈崇封玄帝聖父日:靜樂天君明真大帝;聖母日:善勝太后瓊真上仙。下蔭天關日:太玄火精含陰將軍赤靈尊神;地軸日: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並居天一真慶宮。因玆三界仰稱日:玄帝。是編皆前後列真授付得道之士,人世故得睹神聖功跡,亦宿生之慶幸也。
大都昭應宮瑞應
大元混一天下,定都於燕。至元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西郊高梁河金水中有蛇,長尺餘,金彩青章。明日,復有神龜,金碧交錯,迴旋泛泳。時太府監玉牒尺不花因睹,以事具聞。劫建宮立碑,奉玄帝聖容,賜額日昭應宮。今女官、道士嚴奉住持,以彰神應之靈。
宋真宗皇帝加上真武將軍聖號御筆手韶
劫中書門下:朕伏以丕顯聰明,聿求孚佑,旌賁殊號,率循舊章,恭惟真武之靈茂著陰方之位,妙功不測,沖用潛通。尹京邑之上腴,有龜蛇之見象,兌升地寶,瑟湧神泉,自然清泠,飲之甘美,資中國之利澤,奏民疾以鐲除。倍慶濟時,虔思報德,就其勝壤,建以珍祠,既修奉於威容,合登隆於稱讚。爰稽懿實,永耀鴻禎,真武將軍宜加號日:鎮天真武靈應佑聖真君。當體寅恭,咸從布告,故玆韶示,想宜知悉。天禧二年七月七日
宋嘉定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崇封誥詞勸:仰止層霄,巍乎北極,瞻百神之環衛,有玄武之尊嚴,顧像設之已崇,而號名之未備,肇稱褥典,以介蕃釐。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天之貴神,國之明祀,威靈在上,常如對於衣冠;光景動人,遂莫逢於魑魅。赫然祥異,著于見聞:在天禧時,瑞表醴皋之觀;若熙寧日,事傳大順之城。祖宗相繼,禮文有加,祠宮迺創於阜陵,扁膀爰新於佑聖。肆朕尤嚴於祭報,而神每監於禱祈,載惟肝蠻之孚,曾靡窈冥之問。福請沖眇,將垂萬世之子孫,德及高深,溥洽四方之黎庶。誕揚盛美,庸侈徽稱。金闕玉京,密增於神莢;雲車風馬,永鎮於人寰。尚冀宴娛,適觀薦饗,可特封: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真君。奉勁如右,牒到奉行。
宋寶祐五年二月崇封誥詞
劫:北極惟尊玄武允謂穹崇南面雖主百神必嚴寅奉。既陰受護持之既,宜顯嘉旌賁之儀,申衍榮章,用昭敬事。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真君,道周六合,威攝萬靈,鍾元黃一氣之真,陰功有賴,握坎離二精之妙,神化無邊,以玆蕩邪而辟功,莫匪救民而護國。惟我朝之累聖,嬋至敬之一心,在真廟仁廟,則表靈應而彰感通;在孝皇寧皇,則奉佑聖而崇福德。迨予眇沖,固當增衍慶之封;嘉爾聰明,亦既述均陽之讚。肝蜜冥冥而默應,威靈赫赫以旁昭,無願不成,錫庶民之福祉,何幽弗察,清四海之妖氛,凡同普率之問,均在包含之內。惟仁則所濟之博,惟正則丕烈之洪,強贊上真,難明至德,尚宏道蔭,永庇人寰,可特封:北極佑聖助順真武福德衍慶仁濟正烈真君。奉劫如右,牒到奉行。
宋仁宗讚,入內堂寶應閤,天關地軸封號冊寶:
萬物之祖,盛德可委,精貫玄天,靈光有偉。興益之宗,保合大同。香火瞻敬,五福攸從。
天關火之精贈:同德佐理至誠重感慈明普濟陽辯武聖右正侍雲騎護國保靜輔肅守玄太一大將軍。真相赤蛇變相青面三日金甲兜鑒。
地軸水之精贈:同德佐理至應大道顯明武濟陰盛朔聖左正侍雲騎護國保寧輔肅玄初太一大將軍。真相玄龜變相黑體金甲兜鑒。
右封贈如前,嘉祐二年二月旦日門下奉命。
錄善降日
正月初七日、二月初八日、三月初九日、四月初四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初七日、十二月二+七日、三元日、甲子日、庚申日。
供獻儀物
玄帝天之大聖,世之福神,不藥華飾,惟務清爭。
所宜:清油、冷水、燈燭、時果冷茶、棗湯、黃白花。精潔束盛,如此獲大吉祥。
所忌:石榴、李子、荷花、紅艷花、蓮藕、辛穢、鷂、犬、孕婦,不潔之物,雖福神洪慈,則侍衛神靈立彰顯報,慎之。
玄帝隱諱:乞、仲芳、詰、賊。
四天天帝
龍變梵度天帝,內名掬靈妙光,在無色界之上,其色赤。又日上妙天,其宮日靈寶宮,下應靜樂國。
太安皇崖天帝,內名暉奠阿魂,在色界,其色白。又日極樂天,其宮日開明宮。
顯定極風天帝,內名回翹威,在色界,其色黃。又日廣樂天,其宮日太赤宮二天下應武當山。
豐乾大天帝,按:宋侍中荊國公宋庠奉旨所編《真武啟聖記》第九章稱:真武初學業遇帝,賜以黑馳亂角斷魔雄劍,內名未究其詳。
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二星皆天一之象,龜蛇水火之形,玄帝之所統理。
無極上道紫元君,內名未究其詳。按:《仙傳》傳道付玄帝,示武當山之根源,今尊日聖師。
九天掌籍上仙元皇帝君,姓張名亞,屬三大神之一,掌桂祿籍,凡食祿為官、為儒者,皆隸之。為水府計度轉運,相輔大道,佐玄帝濟物。餘見仙傳。
上清天機都承旨神應元惠真君,姓董名素皇,天至真,莫究其旨。輔相玄帝,開教濟物,位太清西王左上卿。
上清天機都承旨飛霞靈光真人中黃先生太元真人束嶽上卿司命真君、大茅君也,咸陽人,名盈,字叔申。
定錄右禁郎司命真君、中茅君也,名固,字秀偉。
三官保命真君,小茅君也,名衷,字思和。
三茅君,金闕宰輔,東嶽司命。今句曲福地三茅山,即昇真之地。事見茅山仙傳,餘見後曹觀妙傳。
中天欽火律令大神雷霆主帥天君,即黃帝相風后將軍,破蚩尤,封河南將軍,因以所封鄧為姓。後隱武當疊字峰,有神跡尚存,見《雷書》。
武當山感應五黑龍君,即天一之化,龍變梵度天餘黑,下鎮武當,掖玄帝上昇,訪姚太守降雨于唐,授陳希夷睡法於宋,雨暘祈叩,其感應不可枚舉。武當五龍頂即是寓處。
武當山五百靈官,洞天福地,上帝游年之所,各設靈官五百員,主持守衛。修道之士,功業成就,皆隸保舉,察善罰惡之司。
武當山巡山黑虎元帥,北方天一之所化,護教鎮山之神。神通威靈,不可具述,凡骨相未應學仙之人,或現真相,或警夢寐,悉皆逐去。夜則巡行廊應,衛護福庭,有法行之於世。
武當山忠智威烈王,唐均州太守姚簡也。事見後傳。
上帝司真佐,命武當山真君,武當乃中嶽上帝司真洞天佐命,位號真君。出《太真道典鐮》。
武當山福地仙官、宮庭通天大聖里域真官、武當大頂廣潤龍王。111位即本山仙官係國封。
古今明達
《圖經》:武當,神仙窟宅。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又日:學道者常有百數,心有懈替,則為百獸所逐。夫養生之人,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閑名落人耳中。是山證道昇真者,何可勝計,去古頗遠,劫火屢更,多失其名。今考之傳記,詢諸前輩,問得一二錄之于此,以備山中勝槃云。
關令尹真人,周康王之大夫,姓尹名喜,號文始先生。當周之末,大道將隱,預占紫氣西邁,有道者過之,出為函谷關令。未幾,太上度關,喜執弟子禮迎拜,授之《道》《德》二經,約後會蜀之青羊肆。托疾木仕,隱居谷內,後入蜀,歸棲于武當,三天門石壁之下石門、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銅將、.玉案,今無之矣。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巖,澗日牛漕澗、青羊澗,皆太上神化訪喜之地。出《輿地紀勝》。
神仙尹軌,《神仙傳》:尹軌,字公度,太原人。文始先生之弟子也,博極群書,晚乃學道,號山世遠。常起居林麓,服黃精,年百餘歲,言天下安危盛衰,未嘗不驗。入太和山,去領杜陽宮太和真人,今為紫虛陽光道德錄真師。出真誥。
神仙戴孟,《郡國志》:姓戴名之生,漢將軍,武帝遣入北山採藥,棄官學道,號孟盛子,受法於清靈裴真人,得《玉珮金鐺》之書、石精金光之符,周游名山,日七百里。後白日上昇,落帽於武當山峰之上,迄今呼曰落帽峰。故陳希夷有詩云:我愛武當好,將軍曾得道。昇舉入雲霄,高岑名落帽。出真誥及晏公類要。
神仙馬明生,《神仙傳》:姓馬字君賢,號明生。得太陽神丹之祕,丹成服半劑,周游人問,架屋從徒,與俗無異,不過三年,夫婦輒易其處。今五龍觀自然庵即其地也。
神仙陰長生,《雍州記》:長生,漢光武陰皇后之族,鄧人,馬明生之弟子也。得師太陽神丹之訣,同隱武當,丹成,馭氣飛行,周遊六合,後至忠州仙都,白日上昇。
神仙燕濟,《道學傳》:名濟,字仲微,漢明帝時人。少好道術,棄官不仕,後居武當,寢息無度,或困積石,倚大木,雖歷四時,衣服不變。居常散髮,亦或練巾,飛步雲煙,人莫之近。
神仙劉虹,《隱逸傳》:劉虹,字靈預。天資穎悟,博究典墳。宋泰始中,為晉王記室。解官辟穀,入武當山仙去。所居石室日劉爽巖,今隱士巖是也。
神仙謝允,《真誥稽神樞》云:允字道通,歷陽人。少有英毅,歷仕羅邑宰,博覽群書,道學尤精,政事廉能,有遁世脫塵之志。晉太康中,表辭官入道,詔許之。遂西上武當,至襄陽見一道士,語之日:吾師戴先生孟盛子,非世間人,諭我日:若有西上欲見我者,可與俱來,得無君乎?因以俱往見之,至山雲,橫遠岫,依約松陰,忽睹先生坐於石上,神彩洞徹,授以鍊神沖虛之道,俄失公所。於是結茅於石室,不數年,得沖寂之妙,能飛行絕壁。自號其名日謝羅山,蓋謝脫羅宰之宰也。後仙去,莫知所之。出《真拙嬰及《水經》。
姚太守,《傳記》:名簡,字易夫,隋人也。佐唐太宗,出為武當節度。貞觀中,天下大旱,飛蝗褊起,劫禱名山,俱未感應。姚君被命詣武當肅醮,有引儒士,風貌殊異,奇之,從容語簡曰:予等俱非凡士,五龍君也。準帝命守護此山,為子正直,祈檮精嚴,故來謁爾。予已奏允帝命,公宜速歸,三登可慶矣。頃之,雲氣地湧,失君所在,雷電霖雨,褊布天下,草木禾稼,俱各榮茂。具玆靈績,聞之朝廷,即蒙恩錫。解印之後,挈家隱居武當,志慕虛玄,成真證道。玄帝命為本州守土鎮山之神。宋初卻蝗救旱,靈顯昭著,進封忠智威烈,宣勸建祠於今紫霄宮之東。
陳希夷,《言行現巖》名搏,字圖南,亳州人也。少負逸材,有濟物利人之志。五季之世,汴梁見宋太祖而異之日:此真命也。笑墜白驢,遂有高舉雲煙之興。入武當山隱居,誦易於五龍觀側,感五黑龍君,授之睡法。聲譽遠著,謁者頗眾,尋遷誦經臺,研究畫前之妙,再遷於白雲巖。五代之末,四方鼎沸,移居華頂,傳日五龍飛空送之。宋初累召不起,後赴闕乞歸,詔許之,餘見本傳。
丞相張士遜,《宛退傳》:名士遜,均州人也。初居光化,少孤貧,讀書於武當山,有道士見而異之日,子有道氣,可隨我學仙。公不欲。宋太宗雍熙中,登甲科,身游鳳池,為皇友,位宰相。
神仙房長鬚,《武當傳》:房長鬚,不知名也。宋南渡後,隱居武當,日以栽杉為事,今五龍宮後之杉,皆公手植之,培壇灌溉,靡有暇刻。一日,忽遇玄帝化形道相,問以栽杉之因:慰諭之曰:神則"清矣,惜乎無鬚。以手頷之。亦以為常。經宿,但覺有物如絲縈於胸臆,視之,鬚已長尺餘
矣。自後建雲窟以奉之。甲午三月】日清旦,雲中隱隱見跨鶴之形,回視故居,惟杖屨在。
隱士田蓑衣,《武當傳》:田蓑衣,不知名也。隱武當隱仙巖石室,冬夏止一蓑衣,時人以蓑衣稱之。隆冬則真氣如蒸,盛夏則溫凍如玉。人有疾厄叩之者。摘衣草吹氣與之,服者即愈。鍊大丹。端平問失公所在。今丹室爐寵存焉。
隱士謝天地,《武當傳》:謝天地者,不知其姓名也。絕粒不食,步履如飛,居南巖更衣臺下石室中,石壁萬仞,下臨深澗,雖猿鶴莫能往來,公飛行自若。人有啟問,但應之日謝天地,餘無他語,人以是名之。所居之巖,人亦以是名之。後仙去,不知所在。
孫寂然,《記》日:名元政,號寂然子。嗣業茅山清真觀,得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遍禮福庭。時汴湖龍去,江漢罹金兵之厄,武當殿宇為之一空。紹興辛酉,首登武當,興復五龍,開闢基緒,以符水禳檜為民除疾,眾皆歸之,數年之問,殿宇悉備。高宗詔赴闕庭,以符水稱旨,劫度道士十人。後還山,無疾而逝,藏其蛻於桃源之東。
鄧真官,名安道,孫寂然之弟子也。自幼隨師開復武當,首蒙息賜,盡得其師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駕風鞭霆,其應如答,遠邇疾患,皆奔趁之。繼奏劫住五龍,興建正殿,頑石壁立,纔鑿甚苦,默施神用,一夕,雷雨為破其石。度弟子數人,以觀付之。潛調龍虎,內鍊甲庚。嘉泰中,預告徒眾,奄外而逝,大風拔木,移時方散,人謂乘風而往。劍座宮北,遺跡昭然。
曹觀妙,名侍德,峴山人也。幼入道,居武當,嗣五龍之振。天性穎悟,舉止非凡,自作一家書體,飄逸有神仙之態,四方多傚之。道法陰陽,靡不博究,膺‘觀妙之號,領住山!之職,遠近皆師事。後移領三茅崇禧之任。及歸,晚節清高,眾期輕舉。一夕,夢守山之神語曰:三茅真君來日降此,君宜遠近。日一即領眾迎至會仙峰,久無一人至者。日將暮,真君化為田夫,荷蓑而至。眾莫之識,令挈物以歸,抵觀,拜於堂下。尋欲勞之,不得,但見異香襲人,覆滿庭戶,悔無反矣。後誠徒眾日;此聞仙凡混居之地,自今已往,世世不受道俗禮拜。令武當道友不受俗拜,始此。尋立聚聖殿,以奉之。嘗謂門弟日:吾因受三茅真君禮,不免金解。端平三年十月末旬,果罹兵難,白膏凝膚,略無腥血,刃者致拜,釋劍而去。後劍其神蛻,塚於桃源。
唐風仙,風仙名守澄,隨州人。幼入武當,姿貌古怪,鶴體松形,葫蘆數十,常掛杖上,往來於均房之間。壬子,重復均州,郡守程進令開闢武當五龍香火,未幾,制檄道士王禮常至,退而樂道,人之吉凶悔吝,莫不預二、.二述,無不驗者。常叱辱人,被叱者即蒙福慶。人以風仙稱之。或立積, 雪,或臥道路,常有虎豹守衛,時貴,付續敬之。開慶己末,不知所在。
汪貞常,名思真,號寂然子,貞常所賜之號也。家世徽人,宋丞相汪伯彥之後,生於安慶,嗣全真教法入武當山至元乙亥,領徒眾六人開復五龍,荊榛塞途,黑虎為之引導。興建殿宇,改觀為宮,四方師禮之,度徒眾百餘人,任本宮提點。吉凶預知,後無疾而蛻,俗民多夢步紫雲而北去。
魯洞雲,名大宥,號洞雲子,隨州應山人也。家世宦族,幼入武當學道,遍歷南北。至元乙亥,偕汪貞常開復武當,住紫霄巖。年八十餘,以道著遠,點墨片紙可療疾,度徒眾百餘人。解化之日,面若童顏,其證道可知矣。
葉雲萊,名希真,號雲萊子,處州括蒼人也。辛亥年三月初五日巳時生,唐天師葉法善之族裔。生於建寧,得清微道法之妙。、兵遷古禳,入武,但當山。至元乙酉,應語赴闕,止風息' , 霆j 檮雨卻疾,悉皆稱旨。至元丙戌,欽受聖旨,領都提點,任武當護,持自公而始。後捧御香還山,鯈然而逝。
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下竟
自有宇宙,劉消一油川,然洞天福地,表表於宇省問,則未有不因人而重者。故南障以匡俗所廬,而易其名,天台以桐相所治,而新其號,山有仙則'才言』‘言名,憤矣。余生髮未燥,聞均州武當為玄帝啟聖之地、長慕真風,尤切仰止,獨恨未睹此山之勝,且不知其所以得名之由。一日,忽有王、米二生自武當來,訪余廬山下,袖示劉洞陽所褊本山事實,名曰《總真集》,肅容展玩,則知是山也。七十二峰擅其奇,三十六巖專其秀,澗溪潭洞之清幽,草木禽獸之珍異,'殊庭仙跡集然,靡所不載。蓋名山中之雄偉傑特者,由是觀之,微此山不足以稱玄帝之居,微玄帝不能以彰此山之勝,以武當易太和,蓋取諸此。然非洞陽紀述詳明,如指諸掌,則凡天下二之奉道者,又豈能盡知其所自來哉!.然則,此山固與天地為無窮,而洞陽此集且將與此山相為無窮,其有功於玄教大矣。三復讚嘆,遂書卷末,若夫帝真行實t已載頻編,又奚庸贅。德至辛丑花朝節,奉訓大夫前食淮西武當播地總真集跋江北道肅政廉訪司事古壽呂師順謹跋
武當福地總真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