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食炁金匱妙錄_京黑先生撰
經名:神仙食炁金匱妙錄。題京黑先生撰。《舊唐志》著錄為京里先生,疑此書出自唐人。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參校版本:一、《養性延命錄》。二、《雲笈七籤》,該書卷三十三、三十四、六十一收有部分內容。
神仙食炁金匱妙錄_京黑先生撰
服陰陽符召六甲玉女法
夫欲修長生學仙者,先須餌黑絕粒,保精有神。其法並有漸次階級,不可瑜軌越格,輒爾登陸,務速必不達,造次必顛墜,是欲依之,即無誤累矣。凡絕粒慮五神播蕩,邪妄仟凌,宜服神仙絕穀符。欲服之法,常以平旦束向,左手持符,右手執水,一武嗡之曰:某甲好樂真道,服食中和之黑,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給侍,某甲行廚,所在法成,所求當得,無令飢渴,軍無大小,人無多少,皆當得飽。祝訖即以水服符,符自甲子起,初至終六十日並同此祝,余甲當逐旬改呼玉女名字,給侍已下勿改之。其符二道,一陰一陽,隨陰陽日月別書之。
此符中甲子字,至丙寅,寅字,盡三十個陽日,匆令錯。
此符中乙丑字,至丁卯,即改為丁卯字,盡三十個陰日,勿令錯。
陽符主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已上日辰朱書之。
陰符主乙丁己辛癸丑卯巳未酉亥,已上日辰墨書之。
甲子玉女,名太玄,字承翼。盡一旬,呼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給侍某甲雲雲。甲戌玉女,名黃素,字非廉。准上。甲申玉女,名太素,字瓊石。准上。甲午玉女,名絳宮,字雲齡。准上。甲辰玉女,名拜精,字靈素。准上。甲寅玉女,名青腰,字惠精。每一旬一玉女直事,依經平旦持符執水,祝而服之,玉女當隨心應念保護人矣。
此法非但自己修行,能為他人絕穀,不限十人、五人,多少皆得如意自在矣。唯要志心清潔,一齊陣立向日,嚴事所奉師道,稱名再拜,奉符如法,皆能不食。節解注含德之厚,日六甲六癸相含而咽之,以生精神也。
又《經》曰: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注云:能掬之以補丹田,
引黑結精,唯有道者所能解也。
中嶽郡儉食十一時炁法
平日一七七四十九咽,日出六六三十六咽,食時五五二十五咽,禺中四四一十六咽,日中九九八十一咽,日映八八六十四咽,哺時七七四十九咽,日入六六三十六咽,黃昏五五二十五咽,人定四四一十六咽,半夜九九八十一咽,鸚鳴八八六十四咽。
《 黃庭經》 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子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華池;華池者,口中之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即不飢矣。初絕穀三日。七日小極頭眩,慎勿怪也。滿二十一日成矣。炁力日增,欲食可食,不欲即息,禁絕陰陽,不可亡精失炁也。食穀乃通。
食炁辟毅法
法曰:先合口引之,納炁咽之,滿三百六十已上,不得喊此。咽之欲多多益善,能日咽至千,益明。咽而食日喊一餐,十日後能不食也。後炁常入不出,意炁常飽,不食三日,腹中捐捐若飢,或小便赤黃,取好棗九枚,若好脯如棗者九枚,念食啖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晝一夜,無過此九棗。意中不念食者,不須啖也。常含棗核受炁,令口中行津夜,嘉。
真人黃炁法
食黃之法,常念脾飽,胃黃炁潤澤,神人長三寸,著黃衣,如立像,兩手中各一人,亦著黃衣。如見,即竊呼之:黃常子,黃常子,黃庭真人在吾已生為吾耳。醴淵酒脯,神丹芝草,諸可飲食,令並立來至,咽之,常以鸚嗚時,晝若飢者,向日如上法為之,飢取飽止。
行炁法
初行炁小不調,久行易耳。正偃外握固,兩足問相去四五寸,兩臂問相去亦四五寸,去枕,微息四九三百六十息。如委衣,骨節皆解。初為勢至三十息後,自轉易,覺炁如雲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澆灌皮膚,五藏六府,皆悉充滿,舊疾皆散。為之不止,則康壯矣。握固者,如嬰兄之卷手也。初行炁先安穩其身,而和其炁,無與意爭,若不和且止,和乃為之。常守之,勿倦也。小行即小得之,大行即大得之。炁至則形安,形安則鼻息調和,鼻息調和則清氣來至,清氣來至則覺形熱,覺形熱則頗汗出,汗出勿使起則神安,神安則道自見矣?養炁務欲其久,當去忿怒愁憂,去忿怒愁憂則炁不亂,炁不亂則正炁來至,正炁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多唾,多唾則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藏安,五藏安則炁各順其理,百病退去,飲食甘美,三炁和則形輕強壽老,證見遂長生矣。
行炁以鼻納炁,以口吐炁,微而引之,名日長息。納炁有一,吐炁有六。納炁一者,謂吸也,吐炁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咽,皆出炁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炁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熱,嘻以去風,又以去痛,呵以去煩,又以下炁,噓以散滯,咽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咽,道家行炁,率不欲噓咽者,噓咽者,長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存法,本於仙經。
道以精為寶,施與人則生人,留於已則生身。生身永度,世名在於仙位;生人即功遂,功遂而身退。身退陷俗已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棄損不覺多,故廢老而墜。天地有陰陽,陰陽人所貴,貴之合於道,但當慎無費。
老君曰:精者,血脈之川源,守骨之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是以寶之也。人以身為國,心為君,精為臣,炁為民。炁變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然後為赤子,此真一也。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寶神炁精。三丹田者,兩眉間泥丸宮二上丹田也;心為絳官,中丹田也;臍下三寸,下丹田也。常念此三丹田中赤子、真人、嬰兄,此要道也。言人能守一萬事畢,正謂此也。
老君曰:從朝至暮,常習不息,即長生矣。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此上元真一者,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心為絳官中丹田,為中元真一者,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堅。臍下三寸為下丹田,為下元真一者,嬰兒字元陽,一名谷玄。些二光也,行炁閉炁,常存念之。
行炁訣
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一保精,二行炁,三服餌。凡此三事,亦各有淺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衛,列叔百數,服餌之方,略有千種,皆以勤勞不強為務。故行炁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獸,可以止瘡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飢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復以口鼻為之,如在胞胎之中,則成道矣。
凡行炁之道,其法當在密室,閉戶安林,暖厚席褥,枕高二寸半,方與身平,正身偃外,瞑目閉炁,自止於胸隔,以鴻毛著鼻上,毛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心無所思,當以漸除之耳。若食生玲、五辛、魚肉及喜怒憂志而引炁者,非止無益,更增炁病,上炁攻逆也。不能閉之,則稍學之#1。則稍學之,初起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更嗡之,若能十二息炁者,為小通也;百二十息不舒者,為大通也。此治身之大要也。常以夜半後生炁之時,閉炁以心中默數數之,令耳不聞也。凡行炁服炁,日午已後,夜半已前,名為死炁,不可服用也。唯酉時炁可服,為日近明諍,不為死炁加之,服亦可耳。
凡服炁取子午卯酉時服,是也。如冬三月子時,不可服,為寒也。夏三月午時,不可服之,為熱也。仍須以意消息大略,若腹中大玲,取近日炁及日午之炁,若腹中大熱,取夜半炁,及平日一之炁服也。
凡服炁遇冬三月寒,則於一小室中,生炭火暖之,服之則腹中沖和。如夏極熱時,仍取月中炁服之,則大凍矣。
每欲服炁,常取體中安穩消息,自然得所,如安穩,則不住消息行之耳,若住則加導引引之,尤佳矣。
凡初服入炁之時,善用息,以飽為度。若飽後,即導引之,自然安泰也。
既得安泰,永無疾苦,已至道成矣。
夫善用炁者,噓水,水為逆流,噓火,火為滅焰,噓虎豹,虎豹為之伏匿,噓瘡血,瘡血則止而矣。
治萬病訣
凡治諸病,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
臍下者,去枕。以口出炁,鼻納炁者,名曰瀉;閉口溫炁咽之者,名曰補。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抑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倪足十指,欲引去腹中寒熱諸所不快者,皆閉炁,脹腹欲息者,須以鼻息已復為,至愈乃止矣。
一平坐生腰腳兩臂,展手據地,口徐吐炁,以鼻納之者,除胸中肺中之痛,咽炁令溫,閉目用也。
一端坐生腰,以鼻內炁,閉之,自前後搖頭,各三十者,除頭虛空花耗地轉之疾,閉目搖之。
一左脅側臥,以口吐炁,以鼻納之者,除積聚心下不快之證。
一端坐生腰,徐以鼻納炁,以右手持鼻者,除目昏。若相出者,去鼻中息,亦治耳聾,亦除傷寒頭痛之疾,皆當以汗出為度。
一正偃外,以口徐出炁,以鼻納之者,除裹急。飽食後小咽,若咽炁數至十,令溫者為度,若炁寒者,使人乾嘔腹痛,可用鼻納炁咽之,七至十至百,則大填腹內,除邪炁,補正炁也。
一右脅側臥,以鼻納炁,以口小吐炁,數至十,兩手相摩熱,以摩腹,令其炁下出之者,除兩脅皮膚痛悶之疾,愈者止。
一端坐生腹,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炁,閉之自極七息,名日蜀王臺。除脅下積聚之疾。
一覆外去枕,豎立兩足,以鼻納炁四,復以鼻出之四,若炁出之極,令微炁,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及背痛之疾。
一端坐生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手,同除兩臂及背痛之疾,炁結積聚之病。
一端坐,以兩手相叉抱膝,閉炁鼓腹,二七或三七,炁滿則吐,後炁通暢者為度,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一端坐生腰,左右傾側,閉目以鼻納炁,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一端坐生腰,鼻納炁,數十為度。除腹中飲食滿飽,若快則止,未便者,復為之,若腹中有寒炁亦為之。
一端坐,使兩手如張弓勢,滿射。可治四肢煩悶,背急,每日或時為之,佳。
一端坐生腰,舉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脅,以鼻內炁,自極七息。除胃寒食不變,則愈。
一端坐生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炁,自極七息。除瘀血,納炁等並皆治之。
一兩手卻據,仰頭,自以鼻納息,因而咽之,數十,除熱,身中傷死肌肉等,治之而愈。
一正偃臥,端展足臂,以鼻納炁,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痺厥逆嗽。
一偃外屈膝,令兩膝頭內向相對,手翻兩足,生腰以鼻納炁,自極七息。
除痺疼熱痛,兩陛不遂。
一平坐、兩手抱頭,宛轉上下,名為開脅。除身體昏沉不通暢者,並皆愈之。
一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難屈伸及拜起,肌中痛瘀痺等病,並皆治之。
一踞坐,伸左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納黑,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及拜起,陛中疼。一本云,除風並目晦耳聾。
一正偃臥,直兩手,兩手捻胞所在,令如油囊裹丹,陰下濕小便難頹,小腹重不快,若腹中熱,但口出黑,鼻納之,數十止,亦不須小咽之。若腹中不熱者,行七息,以溫黑,咽之十止。
一覆臥,傍視兩踵,生腰,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及腳酸痛。
一踞坐,兩手抱兩膝頭,以鼻納熙,自極七息,除腰痺背痛。
一偃外,展兩陛兩手,令兩踵相向,亦鼻納黑,自極七息,除死肌及足陛寒疼之疾。
一偃外,兩手兩陛,左膀兩足踵,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胃中有食不消苦嘔之疾。一踞坐生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黑,自極七息,向兩膝頭者,除身痺嘔逆之疾。
一偃外,展兩手,兩腳仰足指,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偃外,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厥疾。若人腳錯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一偃臥,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納黑,自極七息,除周身痺。
一病若在左,端坐,生腰,右視目,以鼻納黑,極而吐之,數十止,閉目而作。
一若病在心下積聚者,端坐,生腰,向日仰頭,徐以鼻納黑,因而咽之,三十而止,開目而作。
一若病在右,端坐,生腰,左視目,以鼻徐納黑而咽之,數十止。
《元陽經》云:常以鼻納黑,含而漱之,舌料唇齒咽之,一日夜得千咽者,大佳。當少飲食,多即黑逆,逆則百脈閉,百脈閉則熙不行,黑不行則疾病生。玄禾曰:志者,黑之神也;黑者,體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故行黑之法,少食自節,心定自安,志堅自通,意專自達,各成仙矣。若人服黑行黑者,必當詳審斯篇而行之,道可成矣。
真人曰: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居處屯危,不能自慎,而能克濟者,天下無之。故養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以論養生服黑之道也。故以自慎為首焉。
夫聖人安不忘危,恆以憂畏為本,若無所畏忌,則庶事填壞矣。
《經》云:人不畏威,則大威至矣。故以治身者,不以憂畏,朋友遠之;治家者,不以憂畏,奴僕侮之;治國者,不以憂畏鄰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憂畏,道德去之。故憂畏者,生死之門,禮教之主,存亡之由,禍福之本,吉凶之元也。是故士無憂畏,則身名不立;農無憂畏,則稼穡不滋;工無憂畏,則規矩不設;商無憂畏,則貨殖不廣;子無憂畏,則孝敬不篤;父無憂畏,則慈愛不著;臣無憂畏,則勳庸不建;君無憂畏,則社稷不安。服無養性,修煉胎息,習學至道,希慕神仙秘法者,若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治,形躁而不寧,神散而黑越,志蕩而意昏,應生者死,應死者速,應成者敗,應吉者凶。其憂畏者,猶之水火,不可暫忘也。人無憂畏,子弟為勃敵,妻妾為寇仇。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故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能知此者,水行蛟龍不能害,陸行虎兕不能傷,處世謗謝不能加。善知此者,萬事畢矣。
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飲食之患者,過於聲色。聲色者,可絕之逾年,唯飲食不可廢於一日,為'益既廣,為患益深。
且滋味者百品,或於黑勢相伐,觸其禁忌,更成沉毒。緩者積年成病,急者災患而卒至也。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膩餅確之屬,此乃酒漿果瓜相妨,或當時不覺,則病入秋節變生,多諸暴下,皆由涉夏取玲大過,飲食不節故也。· 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殊不知其由來者漸矣。欲知自慎者,當慎之於微也。
夫養性服黑胎息至道者,當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學道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敗,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勞,多語則黑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志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多不除者,喪生損黑之本也。唯無多無少,幾乎道也。故處士少疾,游子多患,繁簡之殊也。是故田夫壽高,梁夫命短,蓋嗜慾多少之驗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夫常人不可無欲,又復不可無事,但約私心,約狂念,靖躬損思,則漸漸而自息耳。
封君達云: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恆去肥濃,節鹹酸,喊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施瀉,秋冬閉藏。又魚膾生肉,諸生玲之物,此多損人,速宜斷之,彌大善也。心常念善,不欲謀欺詐惡業之事。此者大辱神損壽也。忌之!戒之,不可犯也。
彭祖曰:重衣厚褥,體不甘苦,以致風寒之疾。味脯肥甘,醉飽饜妖,以致疝結之病。美色妖麗,嬌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游觀,弋獵原野,以致發狂之迷。謀得戰勝,取亂兼弱,以致驕逸之敗。斯蓋聖人戒其失理,可不思以自勗也。夫養生服黑之道,勿以久行久坐、久聽久視,不可強食強飲,亦不可憂思愁哀,飢乃食,渴乃飲,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夜勿以食,若食則行約五里者,無病損也。日夕有所營為;不住為佳,不可至疲極,不得九安無所為也。故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而不息也。又曰:夫服炁之人,可以須知調護不偏也。故云:久視傷血,久外傷炁,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遠思強健傷人,憂患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暖失節傷人,陰陽不交傷人。凡交須依導引諸衛,若能避眾傷人之事,而復曉陰陽之衛,則是不死之道也。俗人但知貪於五味,不知有元炁可飲,聖人知五味之毒焉,故不貪,知元炁之可服焉,故閉口不言,精炁息應也。
凡服炁者,斯文前後通覽,審而行之,大道全矣。
神仙食炁金匱妙錄竟
#1則稍學之:此句疑為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