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第一

至理浑然,冲漠无定,造化枢纽,品汇根柢,是曰太极。

一气埉然,充塞太虚,动静周流,造化发育,是曰元气。

气动而健,能始万物,其数也奇,是之谓阳。

气静而顺,能成万物,其数也偶,是之谓阴。

得气之阳,轻清成象,运乎地外,大无不覆,主于生物,是之谓天。

得气之阴,重浊成形,函于天中,广无不载,主于成物,是之谓地。

为阳之性,为天之德,健而生息,是之谓乾。

为阴之性,为地之德,顺而有常,是之谓坤。

气运于天,循环无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为冲气,寄王四时,是曰五行。

质生于地,自微而著,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土兼载之,而能稼穑,是曰五材。

万物之生,于时为春,气为少阳,天道之始,是之谓元。

万物之长,于时为夏,气为老阳,天道之通,是之谓亨。

万物之遂,于时为秋,气为少阴,天道之宜,是之谓利。

万物之成,于时为冬,气为老阴,天道之固,是之谓贞。

形而上者,无声无臭,是之谓道。

形而下者,有方有体,是之谓器。

自然之理,是之谓天。

主宰万化,是之谓帝。

以二气言,阳灵为魂,阴灵为魄;以一气言,气至而伸,气往而屈,皆曰鬼神。

一气流行,变通不穷,两仪对峙,交错代换,是皆谓易。

浸长有形,为化之渐,消融无迹,为变之成,是谓变化。

阳动阴静,合一不测,二气消长,推行有渐,是谓神化。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无声无臭,是曰道体。

阴阳之运,消息始终,生生不穷,是曰造化。

造化本原,广大精微,进学之始,未易骤窥。夫苟茫然,不知梗概,求端用力,何所底止?列诸简端,究其名义,终身向望,是谓极致。

情性第二

元亨利贞,自然之理,是曰天道。

人伦日用,当然之则,是曰人道。

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谓命。

人所禀受,贤愚厚薄,是之谓分。

古今人物,本本原原,初无或一,是曰理一。

亲疏贵贱,贤愚厚薄,万有不齐,是曰分殊。

禀于天者,有清有浊,有善有恶,是之谓气。

受于人者,或明或昏,或粹或杂,是之谓质。

天地之心,鬼神之会,灵于万物,能推所为,是之谓人。

动植之类,形气之偏,拘于所禀,而不能推,是之谓物。

所禀厚薄,所遇盛衰,是曰天命。

所主邪正,所行是非,是曰人事。

禀于天理,莫匪至善,是之谓性。

主于吾身,统乎性情,是之谓心。

感物而动,分乎善恶,是之谓情。

心具五常,不虑而知,是曰良知。

身备万善,不学而能,是曰良能。

口鼻嘘吸,思虑谋划,气之神也,是之谓魂。

耳目聪明,记忆辨别,精之灵也,是之谓魄。

心体虚明,能知能觉,是之谓灵。

性之所能,无有不善,质之所能,有善有恶,是之谓才。

心之所之,趋向期必,能持于久,是之谓志。

心之所发,思惟念虑,欲有所为,是之谓意。

禀命之元,具爱之理,为心之德,其端恻隐,是之谓仁。

禀命之亨,具恭之理,为心之敬,其端辞让,是之谓礼。

禀命之利,具宜之理,为心之制,其端羞恶,是之谓义。

禀命之贞,具别之理,为心之觉,其端是非,是之谓智。

人伦事物,当然之理,公平广大,人所共由,是之谓道。

道得于心,日新不失,是之谓德。

道著于事,寓有无外,是之谓业。

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天之道也,是之谓诚。

循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其实,人之道也,是之谓信。

静而未发,无所偏倚,为性之德,是之谓中。

发必中节,无所乖戾,为情之正,是之谓和。

性之所存,中而不偏,天下之理,皆由此出,是曰大本。

情之所发,和而不乖,古今人物,所共由之,是曰达道。

万善之本,全体具焉,是曰大德。

全体之分,片善存焉,是曰小德。

方其静也,统宗会元,万有毕该,是之谓体。

及其动也,泛应酬酢,随事发见,是之谓用。

理义所根,体统所系,事所由出,是之谓本。

声色所形,简册所载,杂而有伦,是之谓文。

天则之常,叙而有法,是之谓彝。

德行之常,久而不易,是之谓庸。

心涵万里,虚灵洞彻,是曰明德。

事物准则,极其纯粹,是曰至善。

充养刚大,配乎道义,是曰浩气。

人之一心,神明不测,具此众理,而应万物。寂然不动,此理固存,感而遂通,非由外铄。仁包四者,该乎万善,求仁得仁,斯一以贯。

学力第三

修道明伦,以党乎人,是之谓教。

未知未能,必效诸人,是之谓学。

己知己能,必熟诸己,是之谓习。

洒扫应对,诗书六艺,收其放心,养其德性,是曰小学。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知必周知,成不独成,是曰大学。

事事物物,研究其理,表里精粗,欲无不察,是曰格物。

心所觉悟,推诣其极,全体大用,欲无不明,是曰致知。

身所践履,百倍其功,变易气习,弗笃弗措,是曰力行。

通乎动静,主一无适,是之谓敬。

贯乎始终,不息不杂,是之谓一。

发己自尽,是之谓忠。

推己及物,是之谓恕。

善事父母,是之谓孝。

善事兄长,是之谓弟。

仁义中正,常本乎寂,是曰主静。

幽隐细微,必谨其几,是曰慎独。

蒙昧之时,育其纯一,是曰养正。

器识之偏,推致其极,是曰致曲。

学问无穷,必究其理,是曰博文。

检束有要,必循其则,是曰约礼。

恭敬奉持,全其天理,曰尊德性。

警觉操存,反其昏妄,曰求放心。

物格知至,声入心通,洞彻无疑,是曰知言。

主敬集义,勿忘勿助,刚大无惧,是曰养气。

勇之所存,坚实强劲,不屈于物,是之谓刚。

刚之所发,奋决果敢,见义必为,是之谓勇。

操而不舍,是之谓存。

顺而不害,是之谓养。

义理之心,因困而作,是曰动心。

气质之性,习险而矫,是曰忍性。

获胜其私,物欲净尽,是曰克己。

善反其初,天理流行,是曰复礼。

为学之要,存乎立志,持志之道,存乎敬义。立敬立本,精义致知,交养互发,内外无违。沉潜玩索,践履不已,日新又新,圣贤可跂。

善恶第四

天命流行,于穆不已,其赋于人,为性之善,是曰天理。

喜怒哀乐,声色臭味,感物而动,易流于私,是曰人欲。

知觉之发,原于性命,是曰道心。

知觉之发,生于形气,是曰人心。

无为而为,天理之宜,是之谓义。

有为而为,人欲之私,是之谓利。

物我兼照,坦然一致,是之谓公。

物我角立,纷然万殊,是之谓私。

反乎天理,日进高明,是曰上达。

徇乎人欲,日究污下,是曰下达。

纯粹无妄,天理之名,是之谓善。

凶暴无道,有心悖理,是之谓恶。

谬误非终,无心失理,是之谓过。

正固严毅,是曰刚善。

猛隘强梁,是曰刚恶。

慈顺卑逊,是曰柔善。

懦弱邪佞,是曰柔恶。

以道为非,拒而不信,堕于刚恶,是曰自暴。

以道为高,惮而不为,堕于柔恶,是曰自弃。

矜夸气盈,吝之枝叶,是之谓骄。

鄙啬气歉,骄之本根,是之谓吝。

罪自外至,是之谓尤。

理自内出,是之谓悔。

智者过之,行有不揜,是之谓狂。

贤者过之,见有未明,是之谓狷。

德性之刚,持守不变,志气之勇,力行不息,是之谓强。

气禀不刚,阴柔怯懦,志操不立,委靡颓堕,是之谓弱。

百家众技,不能相通,是曰小道。

邪说诐行,戾乎正道,是曰异端。

理之和顺,气之嘉祥,是之谓吉。

理之悖违,气之乖沴,是之谓凶。

事虽未著,理则已明,是之谓几。

阴反而阳,恶反而善,是之谓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斯恶之大。迁善风俗,改过雷决,百倍其功,气习变化。

成德第五

心之虚灵,洞明此理,全体大用,举无或蔽,是曰知至。

理之精微,洞烛于心,一事一物,皆明其则,是曰知止。

穷理之精,知识超迈,是曰知崇。

循理之笃,践履切至,是曰礼卑。

至诚无息,至明无蔽,巨细精粗,毫发不遗,是曰尽性。

体无不统,用无不周,充极其量,毫发无疑,是曰尽心。

念虑所发,真实无妄,是曰意诚。

知觉所形,虚明不偏,是曰心正。

当然之则,必至不迁,是之谓止。

若动若静,各止其所,是之谓定。

宽广有容,足以任重,是之谓弘。

坚忍持立,足以致远,是之谓毅。

推广善端,满其所受,是之谓充。

理无不通,行无不得,是之谓达。

禀气清明,不思而得,是曰生知。

赋质纯粹,不勉而中,是曰安行。

性焉安焉,出类拔萃,是之谓圣。

复焉执焉,可久可大,是之谓贤。

至诚尽性,充其形色,是曰贱形。

与道为一,无间乎天,是曰至命。

道明德立,无所疑惧,曰不动心。

从心所欲,自然方正,曰不逾矩。

大中至正,百圣相传,是曰道统。

心理浑然,泛应曲当,是曰一贯。

至诚无息,与天为一,是曰天德。

天爵尊荣,无假于外,是曰良贵。

生知安行,圣不出世,思得勉中,圣可驯致。舍是而求,标的不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治道第六

法制禁令,劝励防闲,以正乎人,是曰善政。

仁义礼乐,渐摩涵养,以淑乎人,是曰善教。

制度品节,正其纲常,防其慢易,以立其敬,是之谓礼。

声律歌舞,养其性情,宣其湮郁,以全其和,是之谓乐。

体道之常,弥纶天地,天下后世,所不能易,是之谓经。

达道之变,因时制宜,以济乎经之所不及,是之谓权。

经常之法,载诸方策,万世无弊,是之谓典。

当然之理,寓诸事物,中正有准,是之谓则。

道义之正,制度之严,人所当守,是之谓法。

反躬自省,进德修业,不责乎人,是曰正己。

推吾造化,革其旧染,以复于善,是曰新民。

动静之为,权之以义,各当其可,无过不及,是曰时中。

上下四旁,度之以己,各得其平,无有广狭,是曰絜矩。

身之所经,翕然丕变,是曰过化。

心之所生,不疾而速,是曰存神。

位为至尊,德为至盛,居中作则,是曰皇极。

承天之统,行天之道,继志述事,是曰天子。

庶绩咸熙,四方风动,长治久安,是曰大顺。

庶而未富,治而未教,苟安仅足,是曰小康。

仁义德礼,渐摩欺世,人所归往,是之谓王。

功利智力,把持欺世,人所畏服,是之谓霸。

五帝三王,继天立极,道传大统,时臻盛治。道学不传,治本不立,汔可小康,民不见德,猗欤休哉!斯文在天,五星集奎,一生圣贤,周张与程,统接孟子,继以朱子,疏源浚委,斯道大明,如日方中,匪盲匪瞆,宁不率从?蠡测管窥,渺焉后学,辑所见闻,质诸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