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以立也。仁义成徳,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已,随事着见故有三才之别,而于其中又各有体用之分焉。其实则一太极也。阳也,刚也,仁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物之终也。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则反其终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间,纲纪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圣人作易,其大意盖不出此,故引之以证其说。】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朱子曰:易之为书,广大悉备。然语其至极,则此图尽之,其旨岂不深哉?】
  诚无为
  【朱子曰:实理自然何为之有即太极也】
  几善恶
  【朱子曰:几者动之微善恶之所由分也盖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当发见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矣此阴阳之象也】
  徳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
  【朱子曰:道之得于心者谓之徳其别有是五者之用而因以名其体焉即五行之性也】
  性焉安焉之谓圣
  【朱子曰:性者独得于天安者本全于已圣者大而化之之称此不待学问勉强而诚无不立几无不明徳无不备者也】
  复焉执焉之谓贤
  【朱子曰:复者反而至之执者保而持之贤者才徳过人之称此思诚研几以成其徳而有以守之者也】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通书朱子曰: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徧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者也】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
  【朱子曰: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中性也寂然不动言其体则然也和情也感而遂通言其事则然也中和以性情言寂感以心言中和盖所以为寂感也观言字者字可以见其意矣问伊川言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寂然不动是也南轩言伊川此处有小差所谓喜怒哀乐之中言众人之常性寂然不动者圣人之道心又南轩辩吕与叔论中书说亦如此今载近思録如何曰前辈多如此就不但钦夫自五峰发此论某自是晓不得今湖南学者徃徃守此说某看来寂然不动众人皆有是心至感而遂通惟圣人能之众人却不然盖众人虽具此心未发时已自汩乱了思虑纷扰梦寐颠倒曽无操存之道至感发处如何得如圣人中节天命之性纯粹至善而具于人心者其体用之前本皆如此不以圣愚而有加损也然静而不知所以存之则天理昧而大本有所不立矣动而不知所以节之则人欲肆而达道有所不行矣文集下同】
  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
  【本注寂然不动是也】
  有指用而言者
  【本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
  惟观其所见何如耳
  【朱子曰:伊川此语甚浑圆无病问心本是个动物不审未发之前全是寂然而静还是静中有动意曰不是静中有动意周子谓静无而动有静不是无以其未形而谓之无非因动而后有以其可见而谓之有横渠心统性情之说甚善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或指体或指用随人所见方其静时动之理已在及动时又只是静底伊川此语与横渠心统性情相似寂然不动是性感而遂通是情故横渠云心统性情者也伊川此说最为穏当】
  干天也天者干之形体干者天之性情干健也健而无息之谓干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干
  【易传下同朱子曰:程易单说道理处如此章天専言之则道也以下数句皆极精干者天之性情指理而言也谓之性情该体用动静而言也火之性情是热水之性情是寒天之性情则只是一个健健故不息惟健乃能不息性情二字常相参情便是性之发非性何以有情健而不息非性何以能此健之体便是天之性健之用便是天之情静专便是性动直便是情乾坤是性情天地是皮殻天専言之则道也所谓天命之谓性此是说道所谓天之苍苍此是形体所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此之谓帝天専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此语某亦未敢以为然天且弗违此只是上天曰知性则知天此天便是専言之则道者否曰是问以主宰谓之帝孰为主宰曰自有主宰盖天是个至刚至阳之物自然如此转运不息所以如此必有为之主宰者这様处要人自见得非语言所能尽也问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二神字不同否曰鬼神之神此神字说得粗如系辞言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所谓妙用谓之神也言知鬼神之情状此所谓功用谓之神也功用兼精粗而言是说造化妙用以其精者言其妙不可测功用言其气也妙用言其理也功用是有迹底妙用是无迹底鬼神者有屈伸徃来之迹如寒来暑徃日徃月来春生夏长秋敛冬藏皆鬼神之功用此皆可见也忽然而来忽然而徃方如此又如彼使人不可测知鬼神之妙用也鬼神是有个渐次形迹神则忽然如此忽然不如此无一个踪由要之亦不离于鬼神只是无迹可见勉斋黄氏曰合而言之言神则神在其中矣析而言之则鬼神者其粗致神者其妙用也】
  四徳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
  【干彖传朱子曰:要理会得仁当就粗处看如元亨利贞而元为四徳之首就初生处看便是仁如春夏秋冬春为一岁之首由是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