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2-绘画

32-画学集成---第21页

弘文之印]
  更有元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拓本书画。[元和之印]
  诸好事家印,有东晋仆射周顗印,古小雌文。[周顗又有梁朝徐僧权印。[徐]
  唐朝魏王泰印。[龟][益]
  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玉印,胡书四字,梵音云三藐毋驮。[三藐毋驮]
  胡润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徐峤之印。陈海]
  峤之子吏部侍郎会稽郡公徐浩、浩子瑶印。[会稽]
  议郎窦蒙印。[窦蒙审定]蒙弟范阳功曹窦臮印。[窦臮]
  延王友窦永二小字印。[轨飞][出出出出]
  金部郎中刘绎印。[彭城侯书画印]
  起居舍人李造印。[陶安]
  鄂州司马张怀罐、弟盛王府司马怀琅印。[张氏永保]
  剑州司马刘知章印。[刘氏书印]
  光禄大夫中书令上柱国赵国公锺绍京印。[书印]
  彦远高祖中书令河东公印。[河东张氏]
  曾祖相国魏国公印。[鸟石侯瑞]
  祖相国高平公二字小印。[鹊瑞]
  又有鹊瑞二字同为一印。[鹊瑞]
  故相国司徒汧国公李勉印。[李氏印]
  开国公之子兵部员外郎李约印。[约]
  又故相赵国公李吉甫印。[赞皇]
  故御史大夫黎斡印。[黎氏
  故桂州观察使萧祜印。[萧]
  故相国晋国公韩混印。[滉]
  故相国邺侯李泌印。[邺侯图书刻章]
  故犯法人宰相王涯印。[永存珍秘]
  仆射马总印。[马氏图书]
  宣州长史周防印。[周萌]
  建州刺史王朏印。[王朏]
  张敦简印。[齐臣][常山之印]
  已上诸印记,千百年可为龟镜。
  别有[军候司马][安国亭侯][万古方寸][任氏言事][猗欤刘郑][归垒淮水][军司刘]
  已上并未寻讨去处,皆是识鉴宝玩之家印记,并可为验证。
  [萧公书印][温氏之印][模拓印信]又有褚氏书印,非褚河南之印也。[褚氏书印][文经][远书][永福印信]
  此外更有诸家印署,皆非鉴识,但偶获图画,便即印之,不足为证验,故不具录。若不识图书,不烦空验印记。虽然,自古及近代御府、购求之家藏蓄,传授阅玩,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
论装背襟轴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宋武帝时徐爰,明帝时虞稣、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编次图书,装背为妙。梁武帝命朱异、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沈炽文等又加装护。国朝太宗皇帝使典仪王行真等装褫,起
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监领。凡图书本是首尾完全著名之物,不在辄议割截改移之限。若要错综次第,或三纸五纸,三扇五扇,又上中下等相糅杂、本亡诠次者,必宜与好处为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后。何以然凡人观画,必锐于开卷,懈怠将半,次遇中品,不觉留连以至卷终。此虞稣论装书画之例,于理甚畅。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余往往入少细研熏陆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开国公家背书画入少蜡,要在密润,此法得宜。赵国公李吉甫家云:背书要黄硬。余家有数帖黄硬,书都不堪。候阴阳之气以调适,秋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之时不可用。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温薄大幅生纸,纸缝先避人面及要节处。若缝缝相当,则强急卷舒有损,要令参差其缝,则气力均平。太硬则强急,太薄则失力。绢素彩色不可捣,理纸上白画可以砧石妥贴之。宜造一太平案,漆板朱界,制其曲直。古画必有积年尘埃,须用皂荚清水数宿渍之,平案扦去其尘垢,书复鲜明,色亦不落。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以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然后乃以镂沉檀为轴首,或裹甓束金为饰。白檀身为上,香洁去虫。小轴白玉为上,水精为次,琥珀为下。大轴杉木漆头,轻圆最妙。前代多用杂宝为饰,易为剥坏。故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罗漂织成带,以为官画之漂。或者云:书画以漂轴贾害,不宜尽饰。余曰:装之珍华,褒以藻绣,缄滕蕴藉,方为宜称。其古之异锦,具李章武所集锦谱。必若大盗至焉,亦何计宝惜。梁朝大聚图书,自古为盛,湘东之败,烟焰
涨天,此其运也。况乎私室宝持,子孙不肖,大则月去箧以遗势家,小则举轴以易朝馔,此又时也,亦何嗟乎。
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
会昌中多毁拆,今亦具载,亦有好事收得画壁在人家者。
西京寺观等画壁
太清宫殿内绢上写玄元真,是吴。
  荐福寺天后飞白书额。
  净土院门外两边,吴画神鬼,南边神头上龙为妙。
  西廊菩提院,吴画维摩诘本行变。
  律院北廊,张噪、毕宏画。
  西南院佛殿内东壁及廊下行僧,并吴画,未了。
  兴善寺,殿内壁画至妙,失人名。案裴录云:此寺有刘焉画